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期八年級物理學科期末試題一、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4分)1. 如圖所示,小明在水平路面上滑輪滑,當他用右輪向后蹬地,左腳會向前滑行,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_的形變產生的。2. 2025年2月12日,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如圖所示,“探索”的車輪設計得比較寬大,目的是減小_______。探索車遇到障礙物時,一側的輪子會脫離地面,此時探索車對地面的壓力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3. 小然用熱水加熱牛奶,她在玻璃容器中裝入熱水,將盒裝牛奶放入熱水中,5min后牛奶的溫度升高了20℃,這是通過_______的方式改變了牛奶的內能;小然聞到了牛奶的香味,這是_______現象;已知牛奶的質量為250g,則牛奶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J。4. 如圖是跨學科實踐過程中,某小組設計出的簡易活塞式抽水機的結構圖,當活塞向上移動時,_______(選填“A”或“B”)閥門關閉,活塞下圓筒內的氣壓減小,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沖開B閥門,流入圓筒。5. 小華用如圖所示的“旋轉拖把”拖地。他先將拖把頭放入脫水籃中,向下按壓可伸縮的拖把桿,脫水籃就會轉動,拖把頭上的水由于______被甩到桶內。小華豎直拿起拖把靜止在空中時,拖把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豎直______;若增大握力,拖把受到的摩擦力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 如圖所示,小米同學從蹦床豎直向上運動過程中,達到最高點時處于_______(選填“平衡狀態”或“非平衡狀態”)。小米同學認為,自己在最高點若失去所有外力將會處于靜止狀態,他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二、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3分,共30分。7-14題是單選題,15、16題是雙選題,全都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7. 下列有關估算符合實際的是( )A. 中學生雙腳站立對地面的壓強約B. 中學生上樓的功率約為5000WC. 中學生的重力約為60ND. 中學生爬一層樓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約500J8. 在國際單位制中,下列物理量的單位不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是( )A. 力 B. 壓強 C. 功率 D. 比熱容9.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如圖所示的現象進行討論,其中錯誤的是( )A. 圖甲:“拔火罐”技術利用了大氣壓強B. 圖乙:帶著該自制氣壓計從六樓走到至一樓,玻璃管水面將上升C. 圖丙:洗手池下方的彎管利用了連通器原理D. 圖丁:運油-20起飛時機翼上表面流速大壓強小10. 鄭州龍湖濕地公園環境優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春天,飄來陣陣花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 夏天,河水溫度升高,含有的熱量變多C. 秋天,早晨草木上的露珠呈球狀,說明分子間有斥力D. 冬天,河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降低、內能增加11. 下列有關體育項目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打籃球時,在加速向前運球的過程中,籃球的慣性增大B.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滾動最終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C. 賽龍舟比賽時,運動員使用的船槳屬于費力杠桿D. 人可以抓握、舉高啞鈴,因為人的上肢是一個省力杠桿12. 下列有關浮力的應用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圖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艦載機起飛后,航空母艦所受浮力不變B. 乙圖是鹽水選種,沉底的良種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鹽水的重力C. 丙圖是自制的孔明燈,加熱罩內的空氣使其密度比外部空氣的密度大D. 丁圖是我國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艇,在加速下潛過程中,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13. 如圖所示是八年級同學投擲實心球的示意圖,實心球在b點離手,c點是實心球運動的最高點,d點是實心球的落地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在a到c的過程中,運動員始終對實心球做功B. 在b到c過程中,實心球的機械能不變C. 在c到d的過程中,實心球重力做功的功率逐漸變小D. 在b位置,實心球受到的合力為零14. 如圖是小何參加“國臺杯”2025沿黃國際自行車賽的情景。當自行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自行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 小何受到的重力與自行車對小何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C. 小何對自行車的壓力就是小何的重力D. 自行車對路面的壓力與路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15. 如圖所示,工人在往車上搬運裝有健身器材箱子時,用長木板搭了一個3m長的斜面,工人用500N的推力把重為1200N的箱子沿斜面勻速推到1m高的車廂里,該過程中有關說法正確的( )A. 使用斜面是為了省功 B. 推動過程中箱子所受摩擦力為100NC. 推力做的功為500J D.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80%16. 在兩支相同的平底試管內裝入等量的鐵砂,然后分別放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的相同燒杯里,靜止后兩燒杯內液面相平,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試管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排開液體的質量相同B. 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C. 兩個燒杯對桌面壓強相等D. 在甲、乙兩種液體中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強一樣大三、作圖題(共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17. 車站為了方便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設置了斜坡。如圖所示,一位旅客正拉著行李箱上坡。請在圖中O點畫出行李箱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18. 如圖甲是自行車的手閘, 其中 ABO部分可視為一個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 O為支點,F2為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 作用在 A點的最小動力F1及其力臂l1。四、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19題8分,20題12分,21題12分,共32分)19. 小英發現家里有兩種不同的拖鞋,圖一中的拖鞋感覺更重、更硬,防滑效果更好;圖二中的拖鞋感覺更輕、更軟,但容易打滑。查閱資料發現,這是市面上常見的兩類不同材質的拖鞋,圖一為PVC材質,圖二為EVA材質。(1)小英猜想可能是材料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使得兩雙拖鞋的防滑能力不同。為此小英找來兩個材料不同,質量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物塊進行實驗;(2)如圖三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N;通過比較甲和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在無花紋影響時,_______(選填“EVA”或“PVC”)材料防滑效果更好;(3)下列實例中應用的原理可以用乙、丙兩次實驗驗證的是:_______。(填字母)A. 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紋 B. 自行車剎車時捏緊剎車閘 C. 給軸承加潤滑油20. 小明通過讀書發現,《墨經》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它比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要早約200年。于是小明自制了一把粗細均勻的桿秤,如圖甲所示;然后他利用如圖乙、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如圖乙所示,發現杠桿左端下沉,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2)如圖丙所示,小明將左側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視為阻力,右側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視為動力,實驗時,保持阻力以及動力臂不變,通過改變鉤碼懸掛位置來改變阻力臂大小,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讀出右側所測動力示數,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分析數據,可以得出結論:_______;實驗中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1 1 10 2 52 2 10 2 103 3 10 2 15(3)結合實驗可知,用桿秤稱量物體時,若增加物體的質量,應把“權”向_______端移動。若“權”發生磨損,則測得的物體的質量___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4)若想增大桿秤的量程,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將提紐0向右移 B. 將提紐0向左移 C. 將B點向右移21.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的猜想:①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②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③與液體的密度有關。(1)請你寫出能夠支持猜想②的一個生活現象:_______。(2)其中序號b中物體A所受浮力大小為_______N。(3)分析_______三次實驗,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分析a、c、e三次實驗,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_______。(4)從實驗數據可得出,物體A的體積表達式:_______;實驗所用鹽水的密度的表達式為_______。(以上兩空均用圖中物理量的符號表示,水的密度用表示)五、綜合應用題(共2小題,22題8分,23題10分,共18分)22. 鄭州市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用霧炮車灑水除塵。如圖為一臺正在水平路面上灑水的霧炮車。已知霧炮車的空車質量為2t,裝滿水后的總質量為13.5t,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0.2m2。(g取10N/kg,不考慮駕乘人員的質量)(1)裝滿水后,霧炮車靜止在水平路面上時,求霧炮車對地面的壓強;( )(2)裝滿水后,霧炮車在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2km到達作業區域,用時3min,這一過程中霧炮車受到的阻力為車總重的,求行駛2km過程中霧炮車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3)霧炮車在作業區域沿平直道路上勻速作業的過程中,其機械能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3. 一輛吊車從湖底提起一個實心石柱,吊車吊臂上的滑輪組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已知湖中水深4.5m,石柱的質量為,石柱的高度為0.5m。(,g取)(1)圖乙中A滑輪為_______(選填“定”或“動”)滑輪;(2)石柱沉在水底時,石柱上表面所受的液體壓強為多少?(3)石柱完全露出水面后,滑輪組將石柱繼續提高了1.5m,(不考慮石柱出水后質量的變化),該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求該過程中繩端的拉力F的大小。(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2024-2025學年下期八年級物理學科期末試題一、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4分)【1題答案】【答案】 ①. 相互 ②. 地面【2題答案】【答案】 ①. 壓強 ②. 不變【3題答案】【答案】 ①. 熱傳遞 ②. 擴散 ③.【4題答案】【答案】 ①. A ②. 大氣壓【5題答案】【答案】 ①. 慣性 ②. 向上 ③. 不變【6題答案】【答案】 ①. 非平衡狀態 ②. 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小米在最高點瞬間速度為零,若失去所有外力將處于靜止狀態二、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3分,共30分。7-14題是單選題,15、16題是雙選題,全都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D【15題答案】【答案】BD【16題答案】【答案】AD三、作圖題(共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17題答案】【答案】【18題答案】【答案】四、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19題8分,20題12分,21題12分,共32分)【19題答案】【答案】(1)相同 (2) ①. 2.8 ②. PVC (3)B【20題答案】【答案】(1)右 (2) ①. ②. 尋找普遍規律(3) ①. 左 ②. 偏大(4)A【21題答案】【答案】(1)人從淺水區向深水區走去,感覺身體越來越輕(2)1 (3) ①. abc ②. 液體密度越大,物體所受浮力越大(4) ①. ②.五、綜合應用題(共2小題,22題8分,23題10分,共18分)【22題答案】【答案】 ①. 6.75×105Pa ②. 1.5×105W ③. 減小【23題答案】【答案】(1)定 (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