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測試卷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希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5世紀和前4世紀,演說家高爾吉亞和萊希阿斯先后在奧林匹亞公祭上就希臘的戰爭與和平問題發表演說呼吁各城邦擱置爭議、對付蠻族,以解決希臘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這表明,希臘城邦A.克服了小國寡民局限性B.積極應對羅馬帝國的擴張C.書大公民民主權利范圍D.宣揚并構建自我身份認同2.弄占庭帝國時期.在君士坦丁堡的市場上,有東方和波斯商人運來的東方絲綢和香料,有埃及人運來的糧食、甘蔗、麻布、紙草,有敘利亞人運來的精致的織物和刺繡,還有斯拉夫人運來的毛皮、蜂蠟和琥珀。這從側面說明4.對外貿易是羅馬人張的基礎B.拜占庭帝國的強大與包容性C.東西方文化發展呈現出同步性D.歐洲商業貿易中心發生轉移3,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廢除全國一切私地,將貴族土地收歸國有,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土地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對大夫以上官員按職級發放俸祿。孝德天皇的這些舉措A.確立了天阜統治地位B.削弱了幕府統治勢力C.解決了貧富分化問題D.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4.《劍橋意大利史。記載,1080一1130年,熱那亞、米蘭、佛羅倫薩等地都建立了城市共和國制度,組建了“為商所有,為商所治,為商所享”的政府。司法官在政府中扮演突出角色,行政長官定期輪值,所有執政官都對城市共和國莊嚴宣誓。這綜合洲試卷第】夏(共6頁)反映出當時意大利A.城市有一定自治權B.權力制衡雛形初現C.世榕王權有所加強D.市場競爭日益加劇5.15世紀,西班牙葡萄牙運用羅馬法的條文規定對尚未被發現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統治等權利,在非洲和美洲殖民地,西、葡兩國通過宣讀教皇詔令和法律文件、樹碑、升皇家旗幟等儀式,宣告殖民地為“新發現”土地。西、萄兩國此舉旨在A.維護全球殖民霸主地位B.傳播宗教及西方價值觀C.宣示殖民占地的合法性D.緩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6.1520年,德意志人文主義者胡登指出:“假使我們把這些琛躪德意志、并縷續不斷吞食一切的羅馬人(天主教廷)趕出去,…我們就又能積累下大量的金銀,并且能保持這些金銀了。”在這里,胡登意在強調A.宗教倫理重塑的重要性B.資本積累的可能性C.德意志統一的可行性D.宗教改革的必要性7.1611年,墨西哥總督呼吁禁止中畫絲貨進口。到了1637年,中國絲貨流人反而越發嚴重,墨西哥的絲織業工廠都以中國絲為原料,墨西哥本土的蠶絲生產幾乎被消滅了。這主要緣于普時A.美洲經濟的落后B.列程競爭的加劇C.大西洋貿易發展D.世界市場的拓展8.觀察如圖所示的“基本政治結構”。它主要指向君主主主權第議民主權府會區民注:實線單向箭頭代表政治漢力授予;虛線雙向箭頭代表互相之間存在政治影響,但彼此并無政治權力授予。A.《大憲章》B.《衩利法案C.《德意志帝國憲法》D.《人權宣言》9,19世紀中后期,歐美國家雇傭大農場使用的機器,需要多人協同操作。20世紀初,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個人化、小型化,家庭農場在勞動生產率方面縮小了與雇傭大農場的差距,后者日趨哀落。這一系列變化緣于A經濟危機沖擊西方經濟R工廠制助推農業變革C.蒸汽機的使用范圍擴展D.內燃機獲得廣泛應用綜合測波蒸第2與(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