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情分析B八年級歷史注意事項:本試卷不準拍照轉發,不準發至小紅書、抖音等各大網絡平臺,給其他學校造成跑題,后果自負!題號 二 總分分數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前進道路的戰斗英雄是( )A.彭德懷 B.羅盛教 C.邱少云 D.黃繼光2.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坐落于大慶市。館中的展覽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集中展示了鐵人精神,成為我國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觀之一。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A.焦裕祿 B.王進喜 C.雷鋒 D.楊靖宇3.某校舉辦“新中國發展成就展”,擬分“初步創業”“艱難探索”“改革開放”“世紀新篇”四個篇章。下列應入選“改革開放”篇的是( )①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生產出來 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③小崗村包產到戶 ④設立深圳特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中國糧食生產年增長率從1957—1978年間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間的4.9%。糧食生產增長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D.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5.1955年,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了萬隆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次會議( )A.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B.宣告了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成立C.恢復了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6.火箭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軍種,被稱為“國之利器”,被西方視作“神秘之師”,它是由哪一軍種更名而來的( )A.海軍 B.空軍 C.第二炮兵 D.陸軍7.某興趣小組在項目式學習中,收集了有關“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特別行政區”的資料。據此判斷,該小組的研究主題是( )A.優秀文化傳承 B.祖國和平統一 C.經濟體制改革 D.民族關系發展8.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 )A.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獨立自主原則 D.互補互利原則9.改革開放以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成為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這一現象反映了( )A.服裝產業迅猛發展 B.西方文化影響深遠C.服飾品味逐漸提升 D.經濟發展和思想解放10. 從開展土地改革到實行農業合作化,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和政府不斷調整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 )A. 提高糧食產量 B. 解決溫飽問題 C. 縮小城鄉差別 D. 維護人民利益11. 分清“史實”與“觀點”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屬于“觀點”的是( )A. 深圳是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B. 1984年,開放大連、天津等14個沿海城市C. 1990年,上海浦東新區建立起來D. 1992年,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12. 香港、澳門順利回到祖國的懷抱,得益于我國的(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 “一國兩制” D. “九二共識”13.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衣食住行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發生根本變化B. 城鄉人民收人大幅度增長C. 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D. 國家重視人民生活的改善14. 屠呦呦為有效地治療瘧疾而提取的中藥成分是( )A. 青霉素 B. 維生素 C. 青蒿素 D. 抗生素15. 現今,我國深圳、蘇州等地區,試行用數字人民幣代替現金來進行支付。這種方式有賴于( )A.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B. 航天技術的運用C. 新材料的應用 D. 生物技術的進步16. 從中共十五大到中共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先后發生了四次變化,但其內容的一脈相承,從根本上反映了( )A.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B. 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一成不變的C. 中國逐漸轉向資本主義道路 D. 就是各時期領導人的新思想17. 新中國成立后,許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題材新穎,異彩紛呈,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得益于(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制定實施B. 毛澤東等領導的提倡C.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推動D. 革命斗爭的需要18. 1964年10月17日《人民日報》社論指出:“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該社論評述的是中國( )A.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升空 D.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國圓滿完成第7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18次完全飛行。這說明了( )A. 中國人的航天技術世界第一B. 中國人首次擁有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C. 中國人首次進入月球背面D. 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日益成熟20. 近年來,“直播帶貨”“線上拼單”等熱詞頻出,這表明我國商業領域( )A. 銷售渠道單一 B. 物資供應充足 C. 信息技術發展 D. 市場監管規范得分二、非選擇題。(30分)21. (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1)鄧小平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請以材料一中C點發生的史實予以證明。(寫出一例即可,1分)(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召開于D點的會議名稱。在這次會議上,哪一科學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分)(3)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又得到了怎樣的發展?(2分)(4)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了實現“中國夢”,作為中學生的你應該怎么做?(1分)22.(7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訓。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陽縣有一個村,18戶貧下中農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到1955年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公社還大辦公共食堂,實行吃飯不要錢。“鼓足干勁生產,放開肚皮吃飯”是當時流行的口號。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請完成:(1)材料一出自建國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獻?據此我國掀起了什么運動?(2分)(2)材料二體現的是三大改造中對哪一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創舉?(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進行的什么運動?(1分)(4)材料四體現了農村實行怎樣的經濟體制?它的實行產生了什么作用?(2分)23.(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徹底告別了任人欺凌的時代,中國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20世紀50年代,國際政治舞臺上開始有了“中國音”,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中國重返聯合國,改革開放后又取得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材料二: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推動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不僅推動中國經濟體量大幅增長,而且為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材料三:“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1)請你從材料一中找出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1分)(2)舉例說明“20世紀50年代,國際政治舞臺上開始有了‘中國音’。(1分)(3)在哪一年、哪一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分)(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成功加入了APEC和WTO等國際組織并在國際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說明了什么?(1分)(5)當今國際形勢變化無常,世界各國都在謀求自身的發展。你如何看待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1分)24.(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右圖所示。材料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在國人家庭中占據重要地位。80年代,永久、飛鴿、鳳凰、金獅牌、紅旗,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牌子,購買自行車成為女孩子嫁人的一大標準……截止到2018年,我國每天共享單車的使用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作為一種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在擁堵的城市交通中迅速成為人們出行的“寵兒”,共享單車在中國發展迅速。材料三 共享經濟的飛速發展,得益于中國互聯網技術與快捷支付的興起。中國發展共享經濟……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國自行車交通發生了哪些變化?(2分)(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自行車交通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3分)(3)請你擬寫一條倡導自行車出行的宣傳標語。(1分)25.(5分)請依據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D 2.B 3.B 4.C 5.A6.C 7.B 8.A 9.D 10.D11.A 12.C 13.C 14.C 15.A16.A 17.C 18.A 19.D 20.C二、非選擇題21.(1)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或1992年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等)(2)中共十五大 鄧小平理論(3)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理想,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等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運動(2)農業 贖買政策(3)人民公社化運動(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23.(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2)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等)(3)1971年 第26屆聯合國大會(4)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5)“一帶一路”戰略有利于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等24.(1)從傳統自行車到共享單車;從個人擁有到共享使用;成為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等(2)互聯網技術與快捷支付的興起;新發展理念的貫徹;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等(3)示例:綠色出行,騎行相伴25.示例:題目:周恩來的外交智慧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這些都體現了中國的外交智慧,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