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期末聯考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20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材料結論A春秋時期“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商人地位下降《論語音義》有“耕犁之牛”的記載犁耕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河南二里岡出土一罐春秋時期分屬于周、宋、鄭、晉等國的貨幣春秋時期長途貿易頻繁D河北興隆大付將溝戰國遺址出土大批鐵農具鑄鐵范鐵農具生產規范化、批量化2.《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遣御史驗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今年祖龍死。”上述內容反映了A.文字史料需經考古驗證方能使用B.秦朝統治危機的逐步顯現C.苛政是導致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D.統治者依靠迷信維系統治3.東漢時期崔寔撰寫的《四民月令》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莊園經濟的情況,如“三月,清明節,令蠶妾治蠶室”“四月,可種生姜,可收豚”“十二月,遂合耦田器,養耕牛,選任田者,以俟農事之起”。這反映出當時A.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B.土地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C.社會矛盾得到了緩和D.國家放寬了對農民的限制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4.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政府頒布立社法令,將農村中自發出現的社組織加以統一推廣,以自然村為單位,原則上每50家立為一社,由社眾推舉“年高、家有兼丁者”擔任社長。據此可知,元朝政府A.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B.意圖控制整合鄉村社會C.積極推動農牧生產的融合D.完善基層社會保障制度5.明代衛所根據各地防衛和戰略需要而設置,可獨立于府州縣行政區劃存在(如邊疆、要沖之地),也可嵌人地方行政區域內,同時對府州縣轄區內的軍事要地形成直接控制。這表明A.明朝的邊疆地區長期穩定B.軍事防御與行政區劃的彈性適配C.寓兵于農的思想一度盛行D.設置衛所埋下了地方割據的隱患6.清中期一京劇作家說:“二簧之尚楚音,猶昆曲之尚吳音,習俗然也。今將以悅京師之耳,故用京音。”因而京劇念白既保留徽、漢原來的“韻白”,又發展出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京白”。這表明A.世俗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B.地域文化融合助推戲曲發展C.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走向成熟D.京劇題材內容逐漸貼合民眾7.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源豐潤票號先后向各類紗廠、榨油廠、面粉廠、機器廠等投資近4000萬兩。各省機器局之間,以及在沿海防務、鐵路修建等方面的資金往來都是交由百川通、日升昌、協同慶等9家票號匯解的。由此可知A.中國近代金融業轉型緩慢B.民族工業與票號互動發展C.洋務企業的資金依賴票號D.傳統票號服務對象較狹窄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陜西省安康市 2024-2025 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48 分,每小題 3 分) 1.D 2.B 3.A 4.B 5.B 6.B 7.B 8.C9.A 10.B 11.A 12.C 13.B 14.A 15.C 16.D二、非選擇題(52 分)17.(12 分)(1)積極影響:打破貴族對山林澤等資源的壟斷;促進農業、手工業(如冶鐵、煮鹽等)發展;推動商品經濟活躍;加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為新興地主階級崛起創造條件。(6 分,任答 3 點即可)(2)成功做法:加大山區和邊疆開發力度;推行多熟種植,提高復種指數;改進農業技術(如栽培、灌溉等);發展人工生態農業(如桑基魚塘)。(6 分,任答 3 點即可)18.(14 分)(1)理論創新歷程:20 世紀初,李大釗用唯物史觀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步;20 世紀 30 年代,瞿秋白強調結合中國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1938 年,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主張繼承傳統文化遺產。(6 分)(2)科學回答:改革開放后,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十八大以來,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兩個結合”,應對新時代挑戰(如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8 分)19.(12 分)示例:論題:二戰后美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主導全球貿易體系(4 分)闡述:1934 年以來,美國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法》降低關稅;二戰后主導建立關貿總協定(GATT),推動多邊貿易自由化。這一政策源于美國經濟實力膨脹,需擴大海外市場;同時有助于重建戰后世界經濟秩序,鞏固美國霸權。但 20 世紀 70 年代后,隨著西歐、日本崛起,美國轉向“公平貿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8 分)20.(14 分)(1)歷史背景:啟蒙思想傳播(自由、平等思想影響);拉美經濟發展(手工業、對外貿易進步);宗主國貿易限制與拉美社會矛盾激化;歐美革命的鼓舞。(6 分,任答 3 點即可)(2)特點: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聯合斗爭;包含武裝起義與政治運動;出現跨地區聯合(如“亞洲和親會”)。(4 分,任答 2 點即可)影響:打擊了殖民勢力,推動民族獨立進程;促進亞非民族意識覺醒;為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奠定基礎。(4 分,任答 2 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pdf 陜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