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八年級物理試卷(選用)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8頁。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班級、姓名和考號。2.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3.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4.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4分,每小題2分)1. 如圖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 撬棍 B. 開瓶器C. 筷子 D. 核桃央2. 如圖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大氣壓強工作的是( )A. 洗手盆裝有存水彎 B. 用膠頭滴管吸液體C. 用噴壺澆花 D. 用高壓鍋煮飯3. 下列實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 用力擦黑板 B. 輪胎表面刻有花紋C. 行李箱下安裝輪子 D. 瓶蓋上刻有紋線4. 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常利用鉛垂線來確定豎直的方向,這主要利用了( )A. 重力方向豎直向下B.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C. 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幾何中心D.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5. 如圖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 書包背帶做得較寬 B. 火車軌道下面鋪有枕木C. 推土鏟刃做得較鋒利 D. 貨車裝有許多車輪6. 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物體的慣性。下列實例中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A. 乘坐汽車時,需要系好安全帶B. 撞擊錘柄幾下,松動的錘頭緊套在錘柄上C. 在草坪上滾動的足球最終會停下來D. 雨滴從高空開始落下時,運動得越來越快7. 如圖所示的情景中,力(加點的字所對應的作用)對物體做功的是( )A. 人搬石頭時,沒有搬動B. 人推車水平前行C. 叉車舉高貨物停在空中D. 吊車豎直向,上拉著建筑材料在水平方向運動8. 下列有關浮力的現象與應用,敘述正確的是( )A. 沉人魚缸水底的鵝卵石不受浮力的作用B. 人游泳時,潛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C. 輪船在水中漂浮,是因為輪船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D. 懸浮的潛水艇將水艙中的水排出一部分后,將會上浮9. 小陽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其中使用的液體為水,甲、乙、丙、丁各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用、、、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可知,圓柱體浸入水中后所受重力變小B. 該實驗中所用的圓柱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 乙圖中,若溢水杯中水面略低于溢水口,則得到的浮力會偏小D. 丙圖中,若只將圓柱體的一部分浸入水中,仍可得出10. 如圖所示,運動員跳傘時,運動員和傘在某一階段沿豎直方向勻速下落。運動員的受力情況是:所受重力為,所受降落傘的拉力為,所受的空氣阻力忽略不計;降落傘的受力情況是:所受重力為,所受運動員的拉力為,所受的空氣阻力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與是一對平衡力B. 與是一對平衡力C. 與大小之和與大小相等D. 和的合力大小與大小相等11. 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爬樓梯比賽,他們同時從一樓沖向三樓,結果乙同學首先到達,甲同學隨后到達。已知甲、乙兩位同學的體重分別為和,且。若甲同學做的功和功率分別為和,乙同學做的功和功率分別為和,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B. C. D.12. 如圖所示為一瓶水分別正立與倒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情景,已知空瓶的質量為,瓶子的底面積為,瓶蓋的面積為。甲圖中,水瓶正放時,液面到瓶底的距離為;乙圖中,水瓶倒放時,液面到瓶底的距離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甲圖中,水對瓶底的壓強等于水瓶對桌面的壓強B. 甲圖中,水瓶裝滿水后,瓶底對桌面的壓強為C. 乙圖中,水對瓶蓋的壓力大小等于水所受重力的大小D. 乙圖中,水對瓶蓋的壓強為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分,每小題分。每小題選項全選對的得分,選對但不全的得分,有錯選的不得分)13. 關于運動和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其運動狀態一定改變B. 物體向前運動時,它一定受到向前的力C.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其所受合力一定為零D. 同方向的二個力,其合力一定大于每個分力14. 把一個鐵鎖用繩子懸掛起來,將鐵鎖拉到某同學的鼻子附近,穩定后松手,鐵鎖將往復擺動,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剛剛松手時,鐵鎖的重力勢能最大B. 鐵鎖在最低點時的機械能大于剛剛松手時的機械能C. 鐵鎖從剛剛松手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它的動能越來越大D. 鐵鎖從左側最高點向人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只有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15. 如圖所示,小陽用廢棄的塑料筆芯制作了一個簡易密度計,筆尾的橫截面積為0.2cm 。使它漂浮在密度為1.0g/cm3的水中,液面位于筆芯的M位置,M到筆尾的距離為2.5cm。使它漂浮在密度為1.2g/cm3的鹽水中,液面位于筆芯的N位置,N到筆尾的距離為4cm。圖中M、N的位置未標出。關于這個簡易密度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其質量為1gB. 其總體積為2.3cm3C. 若在筆頭處纏繞適量的金屬絲,則可以提高該密度計的精度D. 距離筆尾1cm的位置,對應的液體密度值為0.8g/cm3三、實驗探究題(共28分,16題2分,18、19、23題各3分,17、20、22題各4分,21題5分)16. 如圖所示,把兩個乒乓球用細線懸掛起來,在兩個乒乓球中間向下吹氣,這兩個乒乓球會_______,說明兩球中間流動的氣體壓強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兩球外側的氣體壓強。17. 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木板上固定一個斜面,分別將毛巾、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分別觀察小車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滑行的距離。(1)三次實驗中,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2)由實驗可得,運動小車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越_______,進而推斷出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選填“快”或“慢”)。(3)進一步推理得出∶如果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它將_______。18. 小陽選擇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1)實驗中使用的桌子應滿足桌面光滑且_______。(2)桌面的兩端各有一個定滑輪,其作用是_______。(3)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二個力是否平衡的判斷方法是_______。19.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個微小壓強計、一個盛有適量水的容器。小陽利用這些器材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1)在甲圖中,保持探頭在水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變化。小陽探究的問題是:______;(2)繼續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向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如圖乙所示,探頭處的液體壓強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你判斷所依據的現象是:______。20.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小陽選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電動機轉軸通過細線帶動木板在水平底板上運動,且運動的速度可以通過電動機調節。他根據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兩個物體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首先,小陽計劃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是否有關。(1)小陽計劃探究實驗中的自變量是______;(2)在計劃的探究實驗中,每次操作都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控制木板運動的速度不變;(3)木板向左勻速運動的過程中,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穩定時,物塊相對于底板處于______(選填“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此時,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______N。21.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小陽為了研究在杠桿平衡且阻力F2和阻力臂l2一定時,動力F1與動力臂l1的定量關系,他準備了鐵架臺、杠桿(相鄰刻線的間距均為2cm)、鉤碼(質量均為50g)、彈簧測力計等器材。(1)實驗中,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2)請你畫出實驗數據記錄表格。(3)小陽在杠桿右側距離支點4個格的位置懸掛三個鉤碼(如圖所示)并保持不變。在杠桿左側距離支點3個格的位置懸掛五個鉤碼,放手后杠桿將_______。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在水平位置靜止(4)在如圖所示的杠桿_______(選填“左側”或“右側”)距支點5個格(即動力臂為10cm)的位置,用彈簧測力計沿_______的方向施加動力,直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2. 小陽觀察到鐵塊在水中下沉,木塊在水中漂浮,于是猜想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可能有關。為了驗證猜想,他用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體積相同的鐵塊和木塊、盛有適量水的大燒杯、細線等器材進行實驗。他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用細線把鐵塊懸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靜止時,讀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②將鐵塊浸沒在水中,且不接觸燒杯,靜止時讀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③用細線把木塊懸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靜止時,讀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④根據,計算并記錄鐵塊受到的浮力;根據漂浮時,記錄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7.9 0.62.4 0.22.10.3 0.2(1)由小陽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_______。(2)請指出小陽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_______。(3)針對小陽的錯誤,請你只用提供的器材進行改正,寫出具體的實驗步驟。23. 如圖所示,兩個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的底面積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積,它們分別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液體內A、B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等,其壓強分別為、。若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請分析并判斷與的大小關系。四、科普閱讀題(共4分)24.24. 斜面理想實驗科學家們為了解決科學理論中的某些難題,以原有的理論知識(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為思想實驗的“材料”,按照嚴格的邏輯思維操作方法去“處理”這些思想實驗的“材料”,從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觀規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學難題得到解決。這個方法稱為理想實驗法,它可以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經過科學推理得出新的規律。雖然新的規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理想實驗法邏輯嚴密,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推動了科學發展。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曾經設計了一個理想實驗。當時,人們一直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然而,伽利略對此產生質疑,并設計了著名的斜面理想實驗。他將兩個斜面對接,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而且發現斜面越光滑,小球上升的高度就越接近初始高度。基于此,伽利略進一步設想∶如圖所示,如果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小球從左側斜面的某一高度A處靜止滾下,那么它必定到達右側斜面的相同高度C。不斷減小右側斜面的坡度,使小球從左側斜面的相同高度A處靜止滾下,它仍會到達右側斜面的相同高度D、E……右側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上升到相同高度所用的時間就越長,運動路程也越遠。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則小球無法達到同樣的高度而會一直保持一種運動狀態,永遠運動下去。這個實驗雖無法實現絕對光滑的條件,但通過科學推理,有力地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得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正確結論。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實驗不僅展現了他卓越的智慧,更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開啟了物理學發展的新篇章。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理想實驗法是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經過______得出新的規律的研究方法。(2)在斜面理想實驗中,小球從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靜止滾下,它必定到達另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請運用機械能的知識解釋其原因∶________。(3)請再舉出一個運用理想實驗法研究的實例,并進行簡要分析。五、計算題(共8分,每小題4分)25. 小文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的物體勻速提升,所用時間為,他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求:(1)小文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所做的功;(2)小文提升該物體的過程中,所做有用功的功率大小;(3)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6. 我國自主研發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圖甲所示)創造了浮空艇大氣科學觀測海拔高度超過9000m的世界紀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在工作時的總體積可達9×103m3,總質量可達2.6×103kg,通過系留纜繩與質量達9×104kg的錨泊車相連,實現駐空觀測。該浮空艇在某次大氣科學觀測工作中,駐留在海拔7000m的高空,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大氣密度ρ氣與海拔高度H的關系如圖丙所示,不計系留纜繩的質量及大氣流動對浮空艇的影響,g取10N/kg。求此時:(1)浮空艇受到的浮力。(2)錨泊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八年級物理試卷(選用)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8頁。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班級、姓名和考號。2.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3.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4.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4分,每小題2分)【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A【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B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分,每小題分。每小題選項全選對的得分,選對但不全的得分,有錯選的不得分)【13題答案】【答案】CD【14題答案】【答案】AC【15題答案】【答案】BC三、實驗探究題(共28分,16題2分,18、19、23題各3分,17、20、22題各4分,21題5分)【16題答案】【答案】 ①. 靠近 ②. 小于【17題答案】【答案】(1)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等(2) ①. 遠 ②. 慢(3)保持勻速直線運動【18題答案】【答案】(1)水平 (2)改變拉力的方向(3)小車是否處于靜止狀態【19題答案】【答案】(1)見解析 (2) ①. 變大 ②.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變大【20題答案】【答案】(1)壓力大小(2)需要 (3) ①. 靜止 ②. 2.8【21題答案】【答案】(1)使力臂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2)(3)A (4) ①. 右側 ②. 豎直向上【22題答案】【答案】(1)有關 (2)沒有控制鐵塊與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相同(3)見解析【23題答案】【答案】見解析四、科普閱讀題(共4分)24.【24題答案】【答案】(1)科學推理(2)見解析 (3)見解析五、計算題(共8分,每小題4分)【25題答案】【答案】(1)1000J;(2)80W;(3)80%【26題答案】【答案】(1)5.4×104N(2)8.72×105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