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

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25八下·成都期末)物理如風,輕撫日常,下列數據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體育考試專用排球的重力約為30N
B.中學生正常步行上樓的功率約為1500W
C.中學生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Pa
D.初中男生做一次引體向上克服重力做功約為30J
【答案】C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 A.體育考試專用排球的質量約m=0.27kg,其重力約為G=mg=0.27kg×10N/kg=2.7N,故A不符合實際;
B.中學生的質量約50kg,其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一層樓的高度約3m,上樓時間約20s,上樓的功率,故B不符合實際;
C.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F=500N,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S=0.05m2,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故C符合實際;
D.初中男生做一次引體向上,重心上升高度約為0.5m,克服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0.5m=250J,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C。
【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2.(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是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下列關于人們射箭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既是施力物也是受力物
B.射出去的箭不再受力的作用
C.弦對箭的彈力是由于箭發生形變產生的
D.人對弦的拉力和弦對人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彈力;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在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所以人既是施力物也是受力物,故A正確;
B.射出去的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故B錯誤;
C.弦對箭的彈力是由于弦發生形變產生的,故C錯誤;
D.人對弦的拉力和弦對人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在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
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C.彈力是由施力物體發生形變產生的。
D.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四種動物的運動方式,其中不是主要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的是(  )
A.烏賊向前噴水而后退
B.泥鰍分泌粘液鉆出漁網
C.企鵝用翅膀劃水前進
D.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魷魚向前噴水對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時水對魷魚施加向后的力使魷魚后退,故A不符合題意;
B.泥鰍因分泌粘液鉆出漁網,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故B符合題意;
C.企鵝向后劃水對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時水對企鵝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鵝前進,故C不符合題意;
D.水母向下噴水對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時水對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
4.(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李使用彈簧測力計進行了“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用石塊代替鉤碼進行該實驗,會得到不同結論
B.實驗中某次測量情況如圖2所示,物體所受重力為4.9N
C.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可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
D.經過多次測量后分析得出結論:物體的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探究影響重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A.本實驗用鉤碼,是因為鉤碼上標有質量,實驗步驟可以省略測其質量環節,若換用石塊代替進行該實驗,也會得到相同結論,故A錯誤;
B.圖中,彈簧磁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測力計的示數即物體所受重力為4.9N,故B正確;
C.本實驗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目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故C錯誤;
D.經過多次測量后分析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本實驗用鉤碼,是因為鉤碼上標有質量,實驗步驟可以省略測其質量環節;
B.圖中,彈簧磁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據此可知測力計的示數;
C.本實驗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目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D.本實驗中自變量是物體的質量,因變量是其重力,結論表述要分清自變量和因變量。
5.(2025八下·成都期末)《墨經》中記載:“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即物體停止運動需受阻礙,若無阻礙則永不停止。這與牛頓第一定律的思想高度契合,下列關于牛頓第一定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不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經過科學推理而得出的
D.在現實生活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完全不能使用
【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 A.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錯誤;
B.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B錯誤;
C.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伽利略等前人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邏輯推理得出的,是以實驗為基礎,但又不是完全通過實驗得出,故C正確;
D.在現實生活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但牛頓第一定律依然適用,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規律,它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或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到外力時的運動規律。
6.(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圓木滾動來搬運巨石的情景。下列生活中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給門軸的把手里加潤滑油 B.用力壓橡皮擦將字擦干凈
C.清空桌上物品再挪動課桌 D.軸承內外圈間隙裝有滾珠
【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利用圓木滾動來搬運巨石,是用滾動代替滑動的方法來減小摩擦力。
A.給門軸的把手里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題意;
B.用力壓橡皮擦將字擦干凈,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題意;
C.清空桌上物品再挪動課桌,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題意;
D.軸承內外圈間隙裝有滾珠,是用滾動代替滑動的方法來減小摩擦力,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7.(2025八下·成都期末)下列生活現象中,不能直接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
A.薄薄的紙將水托住
B.用注射器注射藥液
C.吸盤吸附在墻面上
D.利用吸管吸入牛奶
【答案】B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解答】 A.杯子裝滿水并倒立時,紙把空氣隔絕,水和紙張親密接觸,這時大氣對紙張施壓,由于大氣壓強相當 10m 高水柱的壓強,而杯子里的水一般只有約 0.1m 高,壓強比大氣壓強小得多,所以水不會落下來,直接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不符合題意;
B.用注射器注射藥液不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故B符合題意;
C.將塑料吸盤緊壓在光滑的墻面上,把吸盤內的空氣排出,大氣壓就把吸盤緊壓在了墻上,能說明大氣壓強存在,故C不符合題意;
D.用吸管喝牛奶時,吸管內的空氣被吸走,形成低壓,而外界的大氣壓強將液體壓入吸管,從而讓我們能夠喝到牛奶,直接說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大氣壓的存在能夠解釋很多現象,這些現象有一個共性:通過某種方法,使設備的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出現了這種現象。
8.(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取一根長吸管,從中間切開一個口折成直角,一端插在水中,向水平管中吹氣,將觀察到水上升并噴出。以下生活和生產中的情景與該現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輸液時要把藥水瓶掛的比較高
B.氣球充人密度比較小的氣體后升空
C.水壺的壺身里與壺嘴里的水面相平
D.做飯時,油煙機“吸”走廚房中的油煙
【答案】D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 把吸管一端放進水里,從另一端用力吹氣時,直管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直管中的水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上升并涌出,由于受到水平方向的氣流作用,涌出的水會向前噴出;
A.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輸液時,可以將液瓶掛高來增大壓強,故A不符合題意;
B.氣球充入密度比較小的氣體后升空,利用的是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
C.水壺的壺身與壺嘴構成連通器,水壺中的水不流動時,水面總是相平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抽油煙機在工作時,由于轉動的扇葉處氣體的流速大,壓強小,從而在周圍大氣壓的作用下將油煙壓向扇口排出。故廚房內的抽油煙機工作時是利用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方法將油煙“吸”走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9.(2025八下·成都期末)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器材探究二力平街的條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小車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它受力是平衡的
B.為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用質量較大的小車
C.實驗中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可以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答案】B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解答】 A.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所以若小車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它受力是平衡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選用質量較小的小車,這樣小車與桌面間的壓力小,摩擦力也小,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而如果選用質量較大的小車,會增大摩擦力,對實驗產生較大干擾,使實驗效果不明顯,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實驗中,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鉤碼的重力,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就可以改變鉤碼的重力大小,從而改變對小車拉力的大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若小車不能保持靜止,就可以說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所以該操作可以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A.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選用質量較小的小車,這樣小車與桌面間的壓力小,摩擦力也小,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C.實驗中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若小車不能保持靜止,就可以說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
10.(2025八下·成都期末)長江三峽船閘,利用五級船閘解決了有巨大落差的上下游的航運問題。如圖為船閘的工作原理圖,圖中A、B表示閥門,C、D表示閘門。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只把閥門A打開時,水從閘室流進上游
B.閘室中水面與上游相平時,閘門C打開,船駛人閘室
C.關閉閥門A和閘門C,打開閥門B,閘室和下游組成連通器
D.開合巨大的閘門,往往需要用到液壓技術和“人”字閘門結構
【答案】A
【知識點】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只把閥門A打開時,水從上游流進閘室,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閘室中水面與上游相平時,閘門C打開,船駛入閘室,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關閉閥門A和閘門C,打開閥門B,閘室和下游組成連通器,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液體的壓強和壓力很大,開合巨大的閘門,往往需要用到液壓技術和“人”字閘門結構,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分析】 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船閘、茶壺、過路涵洞都是連通器。
11.(2025八下·成都期末)下列情景中改變壓強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壓路機有笨重的輪子
B.蚊子有尖銳的口器
C.剪刀有鋒利的刀刃
D.破窗錘有尖銳的頭
【答案】A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壓路機有笨重的輪子,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B.蚊子的口器很尖銳,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C.剪刀有鋒利的刀刃,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D.破窗錘有尖銳的頭,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綜上可知,A與BCD不同。
故選A。
【分析】 (1)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
12.(2025八下·成都期末)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是進行物理實驗的基礎,下列關于彈簧測力計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彈簧測力計受相同拉力時,彈簧長度一定相等
B.選擇彈簧測力計時,要同時考慮測量范圍和分度值
C.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時,測力計一定要保持豎直
D.彈簧測力計進行規范測量時,都必須保持靜止狀態
【答案】B
【知識點】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 A.根據胡克定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力和彈簧的勁度系數滿足公式F=k×x。題目中“不同彈簧測力計受相同拉力”,即F相同。若兩彈簧勁度系數k不同,則伸長量x也必然不相等。因此,不同彈簧的伸長長度也不同,故A錯誤;
B.彈簧測力計在選擇時應先觀察它的量程,是為了選擇合適的測力計,防止要測量的力超過其量程,損壞測力計;觀察分度值,是為了快速準確的讀數,故B正確;
C.使用彈簧測力計應當與拉力的方向一致,故C錯誤;
D.當彈簧測力計和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受力平衡,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才是準確的,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分析。
13.(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雨同學在課堂上勤思好學,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她發現應用杠桿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如圖所示的應用中,能省距離的是(  )
A.核桃夾 B.鉗子
C.筷子 D.托盤天平
【答案】C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在使用核桃夾時,動力臂通常大于阻力臂。因此,核桃夾是一個省力杠桿,但費距離,故A不合題意;
B.鉗子在使用時,動力臂通常大于阻力臂,因為需要較大的力來夾緊或剪斷物體。因此,鉗子是一個省力杠桿,但會費距離,故B不合題意;
C.使用筷子時,動力臂通常小于阻力臂,因為需要用較小的力來夾取食物。因此,筷子是一個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故C符合題意;
D.托盤天平是一個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也不省距離,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分析】 (1)根據杠桿的原理,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杠桿為省力杠桿,但會費距離;
(2)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杠桿為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
(3)題目要求找出能省距離的應用,即尋找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情況。
14.(2025八下·成都期末)成都平原地處青藏高原與龍泉山之間,形態呈不規則的長條狀、自西南至東北綿延伸展。地勢上,呈現出從西北至東南的傾斜趨勢,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如圖7甲所示是成都某地的地形及其等高線圖(閉合曲線由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成,數字表示該處的海拔高度)。如圖乙所示,研究人員正操作一架無人機對此地展開勘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山間的溪水由B點流到A點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B.無人機保持同一高度勻速盤旋過程中,不需要動力
C.無人機從A點向上飛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變
D.無人機從C點勻速爬升到D點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答案】A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A.由圖可知,A點比B點高低,溪水由B點流到A點,在向下流動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降低,速度變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正確;
B.無人機保持同一高度勻速盤旋過程中,在升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而升力是靠動力獲得的,故B錯誤;
C.無人機從A點向上飛到B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重力勢能增加,故C錯誤;
D.無人機從C點勻速爬升到D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不變,高度變大,則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所以機械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1)判斷是哪種能量轉化成了另一種能量的方法是:減少的能量轉化為增多的能量;
(2)無人機的升力是靠動力獲得的;
(3)動能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之和。
15.(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自行車是偉大的人力機械發明,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車結構和使用過程中用到了許多力學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
A.輪胎表面的花紋減小了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B.坐墊設計為馬鞍形是為了減小壓力從而減小壓強
C.車把是一個費力杠桿,轉動車把可以輕松改變車的行駛方向
D.自行車的車架設計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自行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輪胎表面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故A錯誤;
B.坐墊設計為馬鞍形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從而減小壓強,故B錯誤;
C.車把在工作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個省力杠桿,轉動車把可以輕松改變車的行駛方向,故C錯誤;
D.自行車的車架設計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自行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A.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B.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C.根據車把在工作時,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判斷杠桿的類型。
D.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
16.(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乘客乘坐汽車時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   (選填“快速啟動”或“緊急剎車”)時,由于   (選填“汽車”“乘客”或“安全帶”)的慣性而受到傷害。
【答案】緊急剎車;乘客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 汽車速度很快,急剎車時,車身停止運動,而乘客身體由于慣性會繼續向前運動,在車內與車身撞擊,為防止發生類似傷害,安全帶可以對人體起到緩沖作用。
【分析】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17.(2025八下·成都期末)孝順懂事的小明放學回家后陪媽媽去超市買大米。來到貨架旁,媽媽先選了一袋5kg的大米,小明將大米接過來雙手緊緊抱住,站在原地等媽媽繼續選購,此時整袋大米所受摩擦力為   ;媽媽又拿了一袋1kg的糯米放在小明懷中的大米袋上,此時小明對仍靜止的整袋大米的摩擦力會   。(g取10N/kg)
【答案】50N;變大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小明抱著整袋大米靜止,此時大米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大米所受摩擦力f=G=mg=5kg×10N/kg=50N;
媽媽又拿了一袋1kg的糯米放在小明懷中的大米袋上,此時小明仍靜止,大米加糯米的重力與摩擦力仍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大米和糯米的重力增大,小明對仍靜止的整袋大米的摩擦力會變大。
【分析】 大米靜止時,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據此分析。
18.(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國跳水隊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再創佳績,獲得8金2銀1鋼。如圖所示,運動員正在跳板上準備起跳,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答案】形狀;豎直向下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 (1)跳板被壓彎,其形狀發生了改變,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所以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分析】 (1)力不僅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還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重力作為初中物理中重要的一種力,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9.(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一款全自動噴水擦窗機器人,它主要是憑借真空泵,牢牢地吸附在豎直玻璃上,帶動機身底部的抹布擦掉玻璃上的臟污。它能“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先要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使吸盤內部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部大氣壓;若遇到玻璃特別臟時,需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   的氣體(選填“多”或“少”),再進行清理,提升清潔效果。
【答案】減小;多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解答】 (1)它能“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先要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使吸盤內部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
(2)若遇到玻璃特別臟時,需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多的氣體,機器人更容易吸附在玻璃上,再進行清理,提升清潔效果。
【分析】 (1)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吸盤內氣壓減小;
(2)遇到玻璃特別臟時,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多氣體。
20.(2025八下·成都期末)剪紙是我國獨特的民間藝術,如圖是藝術家正在用剪刀正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情景,剪刀可以看做簡單機械中的   ,如果紙質較硬,不易剪開,則應該將紙   軸心移動(選填“靠近”或“遠離”)。
【答案】杠桿;靠近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1) 剪刀是一種簡單機械,屬于杠桿類型;
(2)當紙質較硬時,阻力答不易剪開,為了減小所需動力,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將紙向支點(軸心)方向移動,即靠近軸心。這樣阻力臂縮短,在相同阻力下,所需動力減小,剪刀更省力。
【分析】 (1)剪刀是一種簡單機械,屬于杠桿類型;
(2)杠桿平衡原理為:動力×動力臂 = 阻力×阻力臂,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21.(2025八下·成都期末)2024年12月27日,中國海軍076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在上海下水,命名為“四川艦”(如圖),舷號為"51”。四川肥的滿載排水量可達4.8萬噸,則“四川艦”滿載時所受到浮力約為   N;“四川艦”從長江駛人東海,排開液體體積將   。(g取10N/kg)
【答案】4.8×108;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1)四川艦的滿載排水量可達4.8萬噸,則“四川艦”滿載時所受到浮力約為F浮=G排=m排g=4.8×107kg×10N/kg=4.8×108N;
92“四川艦”從長江駛入東海,由于它始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漂浮條件,浮力等于重力,因為艦的重力沒有改變,所以它所受的浮力也不會改變,液體的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液體體積變小。
【分析】(1)排水量是指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利用F浮=G排=m排g求“四川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2)此軍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都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軍艦的重力,重力不變、浮力不變;由于江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
22.(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某無人機投送快遞的情景。該無人機先用5的時間將1kg的快遞沿豎直方向勻速提升到20m高處,再用5的時間使快遞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30m送到七樓的窗口。則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為   W;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為   。(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
【答案】40;0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 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的功:
W=Gh=mgh=1kg×10N/kg×20m=200J,
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
無人機對快遞的力豎直向上,在水平運動過程中,快遞沒有在豎直向上的方向上移動距離,
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不做功,即做功為0J。
【分析】 根據W=Gh=mgh求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的功,根據求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判斷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
23.(2025八下·成都期末)2025年1月1日,來自東南大學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輛分布式電驅動飛行汽車“東大 鯤鵬1號”(如圖)驚艷亮相。當該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方向為   ;動能大小將    。
【答案】豎直向上;變大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解答】 (1)當該飛行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的方向與飛行汽車的運動方向相同,為豎直向上;
(2)該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汽車的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大小將變大。
【分析】 (1)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受平衡力,合力為零;物體加速運動,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減速運動,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2)影響動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三、作圖與計算題(共16分。計算題在解答時應寫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2025八下·成都期末)
(1)如圖甲所示,中國氣象飛艇利用所攜帶的觀測儀器對高空大氣氣象狀況進行觀測結束,正在空中勻速飛行。請在圖乙中畫出此時飛艇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示意圖(O點為飛艇受力作用點)。
(2)小軍旅游時看到一位奶奶正在推石磨(如圖甲),立即上前給奶奶幫忙。石磨的俯視圖(如圖乙)如下,O為支點。在俯視圖中畫出推動石磨繞O點順時針轉動時所施加的最小動力F及其力臂L。
【答案】(1)
(2)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1) 飛艇在空中勻速飛行,處于平衡狀態,它受重力和浮力作用,并且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從飛艇重心開始,分別沿豎直向下和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分別用G和F浮表示,注意兩條線段長度要相等。如圖所示:
(2) 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A作為動力臂L最長,動力的方向應該向左,過點A垂直于OA向左作出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1) 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可知,飛艇在空中懸停,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據此對飛艇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按照力的示意圖的畫法作圖。
(2) ①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②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
25.(2025八下·成都期末)品學兼優的小夏同學周末在家吃完飯后主動承擔起了洗碗的任務。她將一個質量為0.3kg的盤子放人未接水的洗菜盆中(如圖),盤子底部與洗菜池的接觸面積為3×10-3m2。小夏清洗完盤子后,發現水還剩10cm,準備向上拉出洗菜池底部的塞子放水,已知塞子的面積為1.2×10-3m2,塞子上表面看作一個平面,ρ水=1.0X103kg/m3 。g取10N/kg,求:
(1)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
(2)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力。
【答案】(1)解: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為:

答: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為1000Pa。
(2)解: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強為:p水=ρ水gh=1×103kg/m3×10N/kg×10×10-2m =1000Pa;
水對塞子的壓力為:F=pS=1000Pa×1.2×10-3m2=1.2N。
答: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力為1.2N。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求出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
(2)根據p=ρ液gh求出水深10cm時水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根據塞子的面積,再根據F=pS求出水對塞子的壓力。
26.(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聰和同學一起參觀了自貢的鹽業歷史博物館。他們了解到井鹽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利用機械裝置從1000m的深井中提取鹵水,其裝置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已知吸鹵桶質量為5kg,某次在勻速提升質量為65kg的鹵水時,工人拉動繩子拉力為240N,繩子端移動150m所花時間為150s。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g取10N/kg,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
(2)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人對繩的拉力大小。
【答案】(1)解:繩子端的速度,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240N×1m/s=240W。
(2)解: 吸鹵桶和水的總重力G=mg=(5kg+65kg)×10N/kg=700N,
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n=3,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
根據得到,動滑輪的重力G動=3F-G=3×240N-700N=20N,
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總重力G'=m'g=(5kg+95kg)×10N/kg=1000N,
人對繩的拉力。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得到繩子端的速度,根據P=Fv得到拉力做功的功率;
(2)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根據圖示滑輪組可知繩子的有效股數,根據G=mg得到總重力,根據得到動滑輪的重力,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根據G=mg得到總重力,根據得到人對繩的拉力大小。
四、實驗與探究題(每空2分,共22分)
27.(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麗和小紅一起進行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實驗時通過觀察U形管內液面   來判斷壓強大小。
(2)根據圖甲、乙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   。
(3)小紅由于一時粗心,根據實驗圖甲、丙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密度越大時,液體內部壓強越大。小麗提醒他這樣不對,理由是   。
【答案】(1)高度差
(2)大
(3)沒有控制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 (1)由轉換法,實驗時通過觀察U形管內液面高度差來判斷壓強大小。
(2)根據圖甲、乙實驗現象知,乙中液體產生的壓強,可以得出,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3)研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時,要控制深度相同,小紅由于一時粗心,根據實驗圖甲、丙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密度越大時,液體內部壓強越大。小麗提醒他這樣不對,理由是沒有控制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分析】 (1)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液體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此時的液體壓強越大,采用了轉換法;
(2)(3)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結合轉換法分析。
28.(2025八下·成都期末)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宇按下圖進行實驗操作:
(1)當小字使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之前,應該在   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
(2)如圖甲所示,小宇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由   知識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如甲和乙所示,可得出的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
(4)為了提高測量精度,小宇利用力傳感器和傳送帶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裝置,保持傳送帶的轉速不變進行實驗,計算機記錄傳感器數據如圖丁所示。小宇發現傳感器測得的滑動摩擦力數據不穩定,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水平
(2)二力平衡
(3)接觸面粗糙程度
(4)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1)因為實驗中測量的摩擦力是水平方向的,因此實驗前應在水平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
(2)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時,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要使滑動摩擦力等于拉力,必須讓木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比較甲、乙兩圖可知,壓力相同,乙圖接觸面較粗糙,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大,所受滑動摩擦力較大,故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4)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不穩定,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發生了變化,根據滑動摩擦力的兩個影響因素可知,在壓力不變時,可能原因是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分析】 (1)彈簧測力計要在拉力的方向上進行調零。
(2)讓木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不穩定,可能原因是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29.(2025八下·成都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剛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液體的密度;②2物體受到的重力;3物體的形狀;④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1)如圖甲所示,小剛用手把飲料罐按人水中,飲料罐浸人水中越深,手會感到   ;
(2)小剛按如圖乙所示的實驗,選取帶有刻度線的圓柱體為研究對象,測量并比較圓柱體在液體中浸人1/4體積,1/2體積,3/4體積和浸沒時的浮力大小;這樣的設計是在驗證猜想浮力的大小是否與   (選填序號)有關;
(3)小剛分別將A物體浸沒在水、酒精和濃鹽水中,分別比較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結論:浮力大小與   有關;
(4)小剛用多塊質量和體積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實心的不同形狀,測得它們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均相同,由此小剛得出的結論是: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的浮力大小與其形狀無關,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   。
【答案】(1)費力
(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密度
(4)可靠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 如圖甲所示,小剛用手把飲料罐按人水中,飲料罐浸人水中越深, 則飲料罐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可知,手會感覺越費力;
(2) 根據題意可知,圓柱體在液體中浸人1/4體積,1/2體積,3/4體積和浸沒時的浮力大小,此時改變的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則這樣的設計是在驗證猜想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小剛分別將A物體浸沒在水、酒精和濃鹽水中,則只有液體的密度改變,且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改變,可得出結論: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4)我認為這樣的結論可靠,因為: 要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必須保證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不變,小剛實驗中只改變了形狀 。
【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體浸入水中體積越大,則受到的浮力越大,結合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解答;
(2)(3)根據描述分析影響浮力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4) 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小剛的方法是否可靠即可。
五、不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小題有二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或者不答的得0分)
30.(2025八下·成都期末)“運動無限,氣象萬千”是成都世運會口號。力量舉作為舉重項目的一個分支,體現了人類對極限力量的追求。臥推作為力量舉中的一項,要求運動員躺在平板凳上,雙手握住杠鈴(如圖),將杠鈴從胸部推至手臂伸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凳子對選手的支持力始終等于他所受到的重力
B.杠鈴被勻速舉起時,受到的推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選手受到的重力和杠鈴對他的壓力與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杠鈴受到的推力小于自身重力時,杠鈴靜止,受非平街力
【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 A.凳子對選手的支持力等于他和杠鈴的總重力,故A錯誤;
B.杠鈴被勻速舉起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推力和自身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條件,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B正確;
C.選手受到的重力和杠鈴對他的壓力大小不同,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杠鈴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BD.二力平衡的條件:同一個受力物體,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C.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兩個受力物體(相互的),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1.(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山艦”在1997年用雙駁船抬浮法打撈出水,出水重要歷史文物3000多件,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水下整體打撈軍艦,為后續沉船考古(如“南海1號”)提供經驗。如圖所示,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實心長方體C表示中山艦,空心長方體A、B表示駁船(底部有能自動注水和排水的水艙),來模擬中山靚的打撈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駁船浸沒后繼續下沉過程中,所受浮力不斷增大
B.駁船注水下沉時,受到浮力小于它排開水的重力
C.駁船和中山艦連接后,水艙向外排水,實現上浮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所受浮力在增大
【答案】C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駁船浸沒后繼續下沉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駁船所受浮力不變,故A錯誤;
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始終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所以,駁船注水下沉時,其受到浮力等于它排開水的重力,故B錯誤;
C.駁船和中山艦連接后,水艙向外排水,總重力減小,使得整體受到的浮力大于總重力而實現上浮,故C正確;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中山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結合V排的變化分析駁船所受浮力的變化;
B.浮力的大小始終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據此分析;
C.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時,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分析;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中山艦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其受到浮力的變化。
32.(2025八下·成都期末)“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歡。如圖所示,將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相連。打開扣環,體驗者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射”,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最高能到達C點。對此過程,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人從A到B的過程中,動能先增加后減少
B.人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斷增加
C.人從A到C的過程中,合力方向一直不變
D.輕繩恢復原長的位置,應在AB兩點之間
【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解答】 A.人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始終大于人的重力,人的速度越來越大,動能越來越大,故A錯誤;
B.人從B到C的過程中,人的質量不變,高度不斷增加,重力勢能不斷增加,故B正確;
C.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在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合力為零,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大于拉力,合力方向向下,故C錯誤;
D.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說明此時彈性繩還有彈力,沒有恢復原長,所以輕繩恢復原長的位置,應在BC兩點之間,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影響動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B.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C.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大于拉力,據此分析合力的方向;
D.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據此分析。
33.(2025八下·成都期末) 如圖所示,甲是實心圓柱體,密度為1.2g/cm2,高為15cm。乙是裝有適量某液體的圓柱形薄壁輕質容器。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把它們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人容器乙中,物體A都能浸沒在液體乙中,液體都不溢出。截取后,甲對桌面的壓強和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隨截取長度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的值為7.5cm
B.液體的密度為0.6X103kg/m3
C.b是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變化圖線
D.容器乙中未放人物體時,液體深度為5cm
【答案】A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的計算
【解析】【解答】 AC.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入容器乙中后,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變,壓強變小;液體的深度變大,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變大,由此可知b甲對桌面的壓強變化圖線,a是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的變化圖線,故C錯誤;
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可得,
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甲0=4p0=ρgh=1.2×103kg/m3×10N/kg×15×10-2m=1.8×103Pa,
由圖可知,當x=B時,甲對桌面的壓強為2p0,等于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的一半,
根據p=ρgh可知,甲剩余部分的高度為原來的一半,
故截取部分的高度等于原來高度的一半,即:B=h=×15cm=7.5cm,故A正確;
BD.由圖可知,當x=B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p乙=2p0=×4p0=×1.8×103Pa=900Pa,
已知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根據V=Sh和p=ρgh可得,
p乙=ρ液gh液=ρ液g(h0+)=ρ液×10N/kg×(h0+×7.5×10-2m)=900Pa……①
由圖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
p乙0=p0=×4p0=×1.8×103Pa=450Pa,
即:p乙0=ρ液gh0=ρ液×10N/kg×h0=450Pa……②
聯立①②可得,液體的密度:ρ液=0.9×103kg/m3,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的深度:h0=0.05m=5cm,故B錯誤、D正確。
故選AD。
【分析】AC.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入容器乙中后,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變小,壓強變小;液體的深度變大,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變大,由此可知甲對桌面的壓強和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的變化圖線;
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 可得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由圖可知,當x=B時,甲對桌面的壓強與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關系,根據p=ρgh可知甲剩余部分的高度,從而可知B的值;
BD.由圖可知,當x=B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2p0,已知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根據V=Sh和p=ρgh表示出液體的壓強,由圖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根據p=ρgh表示出液體的壓強,從而求得液體的密度和原來液體的深度。
34.(2025八下·成都期末)實驗小組在實驗室組裝如圖所示的兩組滑輪組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先測得動滑輪的重力為0.3N,其他實驗數據如表所示。g取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 物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力作用點移動距離s/cm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1 1.0 20 0.5 60 66.67%
2 2.0 20 0.9 60  
3 3.0 10 1.8 20 83.33%
A.第1次實驗是使用乙圖裝置完成的
B.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0.3J
C.第2次實驗滑輪組機械效率約為74.07%
D.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為0.03J
【答案】C
【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 A.根據表中數據,連接動滑輪繩子的有效段數為:,可以判斷出實驗中所選擇的是甲滑輪組,故A正確;
B.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W有用1=G1h1=1.0N×0.2m=0.2J,故B錯誤;
C.第2次實驗滑輪組機械效率是:,故C正確;
D.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W動=F3s3-G3h3-G動h3=1.8N×0.2m-3.0N×0.1m-0.3N×0.1m=0.03J,故D正確。
故選CD。
【分析】A.根據表中數據,由求出繩子的有效段數,據此回答;
B.根據W有用=Gh可求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
C.根據η=×100%=×100%求出第三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D.根據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等于總功減去有用功和克服動滑輪做的功。
六、綜合題(共10分。第7題在解答時應寫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35.(2025八下·成都期末)學習浮力的相關知識時,小理同學所在的科創小組對老師所提到的密度計很感興趣。
(1)如圖甲所示是老師提供給同學們的密度計,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同學們對密度計進行討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
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浸人深度不同,則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也不同
B.密度計底部裝著鐵砂,這樣可以保證密度計能豎直漂浮在待測液體中
C.密度計刻度上小下大,是因為浸人深度隨待測液體密度的變大而減小
(2)分析了密度計的相關原理后,老師提議,同學們可以嘗試利用身邊的器材自己動手制作密度計。積極的小理同學和組員一起找來以下材料:一根長20cm的圓柱狀飲料吸管,一根用完了的圓珠筆筆芯、橡皮泥、石蠟、刻度尺、細鐵絲、天平、水(密度已知用。表示),酒精等。最終科創小組選擇飲料吸管、石蠟、刻度尺、天平、細鐵絲成功做出了“密度計”。通過分析與計算,在吸管上分別確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已知該刻度距離密度計底部的距離為H)、1.1g/cm2、1.2g/cm2的位置并標上密度值。使用時,將密度計靜置于待測液體中,讀出吸管壁上液面處的數值即為液體密度。使用該密度計測量某液體密度時,發現液面沒有對齊任何一根刻度線,測得此時密度計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為h,如圖27乙所示,則該液體的密度ρ液=   (用ρ水、h、H表示)
(3)若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如圖丙所示,若同學們用這樣“改裝”后的密度計測同一液體密度,則測量結果將   (選填“不變”“偏大”或“偏小”);
(4)制作完畢后,小理用該密度計測量鹽水的密度,發現鹽水的密度在1.1g/cm3和1.2g/cm3之間,且兩刻度線的距離較小,為使測量結果更精確,科創小組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
A.小敏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適當增加配重
B.小冬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選擇質量更小的飲料吸管
C.小偉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選擇底面積更小的飲料吸管
【答案】(1)A
(2)
(3)偏大
(4)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是漂浮狀態,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相同,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密度計底部裝著鐵砂,可以降低密度計的重心在水面附近,這樣可以保證密度計能豎直漂浮在待測液體,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當浮力不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計上的刻度上小下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密度計在水中和液體中都是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相等,
即F浮水=F浮液;
ρ水gV排=ρ液gV排';
ρ水V排=ρ液V排';
ρ水SH=ρ液Sh;
解得:。
(3) 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再用這支密度計去測量同一液體的密度,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因為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減去鐵絲的體積,所以,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會上浮一些(即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減小),測得的密度值偏大,即測出的液體密度值大于實際值;
(4)A. 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鐵絲的質量,密度計放入某液體中時,密度計豎直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大,O位置會上升,密度計上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大,測量結果更準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 選擇質量更小的飲料吸管時,吸管的總重力會減小,則受到的浮力會減小,因此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自然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小,不能提高測量精確度,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當整個裝置的重力不變時,則它受到的浮力不變,那么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V=Sh可知,橫截面積越小的吸管,則浸入深度越大,可以提高精確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A.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
B.物體的重心越低,則越穩定;
C.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
(2)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式計算即可;
(3) 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再用這支密度計去測量同一液體的密度,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減去鐵絲的體積判斷吸管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然后結合吸管密度計的特點進行解答.
(4) 根據液體的密度變化相同時,密度計浸入的深度變化越大,則測量越準確,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分析判斷即可。
36.(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陽和實踐小組同學根據物理課本上的潛艇基本結構圖設計并利用硬質防水材料制作了一艘潛水艇模型(如圖)。模型由1個生活區工作艙和2個薄壁水艙組成,各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底部進出水口有擋水閥(拉動活塞時擋水閥打開,水進人水艙),水艙上部與注射器(未畫出)通過塑料軟管(質量、體積忽略不計,且足夠長)相連,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艇模型的浮沉。模型的總質量為900g;每個水艙高10cm,底面積為40cm’;生活區工作艙高15cm,底面積與每個水艙的底面積相同,艙內放有固定質量的配重,可通過調整配重位置保持潛水艇不傾斜。忽略液體擾動等次要因素,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X103kg/m3,g取10N/kg。
(1)模型放在水平地面時,求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為了對模型進行密閉性測試,準備了一個薄壁長方體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積為160cm2,裝有深度為80cm的水。將模型置于該容器中靜止,求模型浸人水中的深度。
(3)密閉性測試之后,繼續在此容器中進行沉浮測試,利用注射器緩慢抽出水艙中的空氣,水進人水艙的過程中,模型保持豎直不傾斜。測試過程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求長方形容器里水對模型底產生的壓強p與進人模型中水的質量m1克之間的關系式。
【答案】(1)解:模型對地面的壓力F=G=mg=0.9kg×10N/kg=9N;
模型的底面積為S=40cm2×3=120cm2=120×10-4m2;
那么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解:當模型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
ρ水gV排=9N;
ρ水gSh排=9N;
103kg/m3×10N/kg×120×10-4m2×h排=9N;
解得:h排=0.075m。
即模型浸人水中的深度為0.075m。
(3)解: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即從漂浮變成懸浮,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模型和加入水的重力之和,
即F浮力總=G模型+G水;
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下-F上得到:F下=G模型+G水;
pS=9N+m水g;
解得:。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F=G=mg計算模型對地面的壓力,然后根據計算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當模型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時,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模型浸入水中的深度。
(3) 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即從漂浮變成懸浮,此過程中浮力始終等于總重力,結合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壓強公式分析解答即可。
1 / 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25八下·成都期末)物理如風,輕撫日常,下列數據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體育考試專用排球的重力約為30N
B.中學生正常步行上樓的功率約為1500W
C.中學生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Pa
D.初中男生做一次引體向上克服重力做功約為30J
2.(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是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下列關于人們射箭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既是施力物也是受力物
B.射出去的箭不再受力的作用
C.弦對箭的彈力是由于箭發生形變產生的
D.人對弦的拉力和弦對人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3.(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四種動物的運動方式,其中不是主要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的是(  )
A.烏賊向前噴水而后退
B.泥鰍分泌粘液鉆出漁網
C.企鵝用翅膀劃水前進
D.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4.(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李使用彈簧測力計進行了“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用石塊代替鉤碼進行該實驗,會得到不同結論
B.實驗中某次測量情況如圖2所示,物體所受重力為4.9N
C.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可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
D.經過多次測量后分析得出結論:物體的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5.(2025八下·成都期末)《墨經》中記載:“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即物體停止運動需受阻礙,若無阻礙則永不停止。這與牛頓第一定律的思想高度契合,下列關于牛頓第一定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不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經過科學推理而得出的
D.在現實生活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完全不能使用
6.(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圓木滾動來搬運巨石的情景。下列生活中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給門軸的把手里加潤滑油 B.用力壓橡皮擦將字擦干凈
C.清空桌上物品再挪動課桌 D.軸承內外圈間隙裝有滾珠
7.(2025八下·成都期末)下列生活現象中,不能直接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
A.薄薄的紙將水托住
B.用注射器注射藥液
C.吸盤吸附在墻面上
D.利用吸管吸入牛奶
8.(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取一根長吸管,從中間切開一個口折成直角,一端插在水中,向水平管中吹氣,將觀察到水上升并噴出。以下生活和生產中的情景與該現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輸液時要把藥水瓶掛的比較高
B.氣球充人密度比較小的氣體后升空
C.水壺的壺身里與壺嘴里的水面相平
D.做飯時,油煙機“吸”走廚房中的油煙
9.(2025八下·成都期末)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器材探究二力平街的條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小車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它受力是平衡的
B.為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用質量較大的小車
C.實驗中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可以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10.(2025八下·成都期末)長江三峽船閘,利用五級船閘解決了有巨大落差的上下游的航運問題。如圖為船閘的工作原理圖,圖中A、B表示閥門,C、D表示閘門。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只把閥門A打開時,水從閘室流進上游
B.閘室中水面與上游相平時,閘門C打開,船駛人閘室
C.關閉閥門A和閘門C,打開閥門B,閘室和下游組成連通器
D.開合巨大的閘門,往往需要用到液壓技術和“人”字閘門結構
11.(2025八下·成都期末)下列情景中改變壓強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壓路機有笨重的輪子
B.蚊子有尖銳的口器
C.剪刀有鋒利的刀刃
D.破窗錘有尖銳的頭
12.(2025八下·成都期末)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是進行物理實驗的基礎,下列關于彈簧測力計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彈簧測力計受相同拉力時,彈簧長度一定相等
B.選擇彈簧測力計時,要同時考慮測量范圍和分度值
C.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時,測力計一定要保持豎直
D.彈簧測力計進行規范測量時,都必須保持靜止狀態
13.(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雨同學在課堂上勤思好學,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她發現應用杠桿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如圖所示的應用中,能省距離的是(  )
A.核桃夾 B.鉗子
C.筷子 D.托盤天平
14.(2025八下·成都期末)成都平原地處青藏高原與龍泉山之間,形態呈不規則的長條狀、自西南至東北綿延伸展。地勢上,呈現出從西北至東南的傾斜趨勢,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如圖7甲所示是成都某地的地形及其等高線圖(閉合曲線由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成,數字表示該處的海拔高度)。如圖乙所示,研究人員正操作一架無人機對此地展開勘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山間的溪水由B點流到A點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B.無人機保持同一高度勻速盤旋過程中,不需要動力
C.無人機從A點向上飛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變
D.無人機從C點勻速爬升到D點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15.(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所示,自行車是偉大的人力機械發明,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車結構和使用過程中用到了許多力學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
A.輪胎表面的花紋減小了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B.坐墊設計為馬鞍形是為了減小壓力從而減小壓強
C.車把是一個費力杠桿,轉動車把可以輕松改變車的行駛方向
D.自行車的車架設計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自行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
16.(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乘客乘坐汽車時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   (選填“快速啟動”或“緊急剎車”)時,由于   (選填“汽車”“乘客”或“安全帶”)的慣性而受到傷害。
17.(2025八下·成都期末)孝順懂事的小明放學回家后陪媽媽去超市買大米。來到貨架旁,媽媽先選了一袋5kg的大米,小明將大米接過來雙手緊緊抱住,站在原地等媽媽繼續選購,此時整袋大米所受摩擦力為   ;媽媽又拿了一袋1kg的糯米放在小明懷中的大米袋上,此時小明對仍靜止的整袋大米的摩擦力會   。(g取10N/kg)
18.(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國跳水隊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再創佳績,獲得8金2銀1鋼。如圖所示,運動員正在跳板上準備起跳,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19.(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一款全自動噴水擦窗機器人,它主要是憑借真空泵,牢牢地吸附在豎直玻璃上,帶動機身底部的抹布擦掉玻璃上的臟污。它能“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先要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使吸盤內部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部大氣壓;若遇到玻璃特別臟時,需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   的氣體(選填“多”或“少”),再進行清理,提升清潔效果。
20.(2025八下·成都期末)剪紙是我國獨特的民間藝術,如圖是藝術家正在用剪刀正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情景,剪刀可以看做簡單機械中的   ,如果紙質較硬,不易剪開,則應該將紙   軸心移動(選填“靠近”或“遠離”)。
21.(2025八下·成都期末)2024年12月27日,中國海軍076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在上海下水,命名為“四川艦”(如圖),舷號為"51”。四川肥的滿載排水量可達4.8萬噸,則“四川艦”滿載時所受到浮力約為   N;“四川艦”從長江駛人東海,排開液體體積將   。(g取10N/kg)
22.(2025八下·成都期末)如圖是某無人機投送快遞的情景。該無人機先用5的時間將1kg的快遞沿豎直方向勻速提升到20m高處,再用5的時間使快遞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30m送到七樓的窗口。則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為   W;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為   。(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
23.(2025八下·成都期末)2025年1月1日,來自東南大學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輛分布式電驅動飛行汽車“東大 鯤鵬1號”(如圖)驚艷亮相。當該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方向為   ;動能大小將    。
三、作圖與計算題(共16分。計算題在解答時應寫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2025八下·成都期末)
(1)如圖甲所示,中國氣象飛艇利用所攜帶的觀測儀器對高空大氣氣象狀況進行觀測結束,正在空中勻速飛行。請在圖乙中畫出此時飛艇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示意圖(O點為飛艇受力作用點)。
(2)小軍旅游時看到一位奶奶正在推石磨(如圖甲),立即上前給奶奶幫忙。石磨的俯視圖(如圖乙)如下,O為支點。在俯視圖中畫出推動石磨繞O點順時針轉動時所施加的最小動力F及其力臂L。
25.(2025八下·成都期末)品學兼優的小夏同學周末在家吃完飯后主動承擔起了洗碗的任務。她將一個質量為0.3kg的盤子放人未接水的洗菜盆中(如圖),盤子底部與洗菜池的接觸面積為3×10-3m2。小夏清洗完盤子后,發現水還剩10cm,準備向上拉出洗菜池底部的塞子放水,已知塞子的面積為1.2×10-3m2,塞子上表面看作一個平面,ρ水=1.0X103kg/m3 。g取10N/kg,求:
(1)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
(2)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力。
26.(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聰和同學一起參觀了自貢的鹽業歷史博物館。他們了解到井鹽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利用機械裝置從1000m的深井中提取鹵水,其裝置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已知吸鹵桶質量為5kg,某次在勻速提升質量為65kg的鹵水時,工人拉動繩子拉力為240N,繩子端移動150m所花時間為150s。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g取10N/kg,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
(2)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人對繩的拉力大小。
四、實驗與探究題(每空2分,共22分)
27.(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麗和小紅一起進行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實驗時通過觀察U形管內液面   來判斷壓強大小。
(2)根據圖甲、乙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   。
(3)小紅由于一時粗心,根據實驗圖甲、丙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密度越大時,液體內部壓強越大。小麗提醒他這樣不對,理由是   。
28.(2025八下·成都期末)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宇按下圖進行實驗操作:
(1)當小字使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之前,應該在   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
(2)如圖甲所示,小宇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由   知識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如甲和乙所示,可得出的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
(4)為了提高測量精度,小宇利用力傳感器和傳送帶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裝置,保持傳送帶的轉速不變進行實驗,計算機記錄傳感器數據如圖丁所示。小宇發現傳感器測得的滑動摩擦力數據不穩定,可能的原因是    。
29.(2025八下·成都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剛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液體的密度;②2物體受到的重力;3物體的形狀;④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1)如圖甲所示,小剛用手把飲料罐按人水中,飲料罐浸人水中越深,手會感到   ;
(2)小剛按如圖乙所示的實驗,選取帶有刻度線的圓柱體為研究對象,測量并比較圓柱體在液體中浸人1/4體積,1/2體積,3/4體積和浸沒時的浮力大小;這樣的設計是在驗證猜想浮力的大小是否與   (選填序號)有關;
(3)小剛分別將A物體浸沒在水、酒精和濃鹽水中,分別比較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結論:浮力大小與   有關;
(4)小剛用多塊質量和體積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實心的不同形狀,測得它們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均相同,由此小剛得出的結論是: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的浮力大小與其形狀無關,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   。
五、不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小題有二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或者不答的得0分)
30.(2025八下·成都期末)“運動無限,氣象萬千”是成都世運會口號。力量舉作為舉重項目的一個分支,體現了人類對極限力量的追求。臥推作為力量舉中的一項,要求運動員躺在平板凳上,雙手握住杠鈴(如圖),將杠鈴從胸部推至手臂伸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凳子對選手的支持力始終等于他所受到的重力
B.杠鈴被勻速舉起時,受到的推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選手受到的重力和杠鈴對他的壓力與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杠鈴受到的推力小于自身重力時,杠鈴靜止,受非平街力
31.(2025八下·成都期末)“中山艦”在1997年用雙駁船抬浮法打撈出水,出水重要歷史文物3000多件,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水下整體打撈軍艦,為后續沉船考古(如“南海1號”)提供經驗。如圖所示,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實心長方體C表示中山艦,空心長方體A、B表示駁船(底部有能自動注水和排水的水艙),來模擬中山靚的打撈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駁船浸沒后繼續下沉過程中,所受浮力不斷增大
B.駁船注水下沉時,受到浮力小于它排開水的重力
C.駁船和中山艦連接后,水艙向外排水,實現上浮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所受浮力在增大
32.(2025八下·成都期末)“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歡。如圖所示,將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相連。打開扣環,體驗者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射”,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最高能到達C點。對此過程,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人從A到B的過程中,動能先增加后減少
B.人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斷增加
C.人從A到C的過程中,合力方向一直不變
D.輕繩恢復原長的位置,應在AB兩點之間
33.(2025八下·成都期末) 如圖所示,甲是實心圓柱體,密度為1.2g/cm2,高為15cm。乙是裝有適量某液體的圓柱形薄壁輕質容器。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把它們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人容器乙中,物體A都能浸沒在液體乙中,液體都不溢出。截取后,甲對桌面的壓強和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隨截取長度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的值為7.5cm
B.液體的密度為0.6X103kg/m3
C.b是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變化圖線
D.容器乙中未放人物體時,液體深度為5cm
34.(2025八下·成都期末)實驗小組在實驗室組裝如圖所示的兩組滑輪組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先測得動滑輪的重力為0.3N,其他實驗數據如表所示。g取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 物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力作用點移動距離s/cm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1 1.0 20 0.5 60 66.67%
2 2.0 20 0.9 60  
3 3.0 10 1.8 20 83.33%
A.第1次實驗是使用乙圖裝置完成的
B.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0.3J
C.第2次實驗滑輪組機械效率約為74.07%
D.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為0.03J
六、綜合題(共10分。第7題在解答時應寫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35.(2025八下·成都期末)學習浮力的相關知識時,小理同學所在的科創小組對老師所提到的密度計很感興趣。
(1)如圖甲所示是老師提供給同學們的密度計,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同學們對密度計進行討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
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浸人深度不同,則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也不同
B.密度計底部裝著鐵砂,這樣可以保證密度計能豎直漂浮在待測液體中
C.密度計刻度上小下大,是因為浸人深度隨待測液體密度的變大而減小
(2)分析了密度計的相關原理后,老師提議,同學們可以嘗試利用身邊的器材自己動手制作密度計。積極的小理同學和組員一起找來以下材料:一根長20cm的圓柱狀飲料吸管,一根用完了的圓珠筆筆芯、橡皮泥、石蠟、刻度尺、細鐵絲、天平、水(密度已知用。表示),酒精等。最終科創小組選擇飲料吸管、石蠟、刻度尺、天平、細鐵絲成功做出了“密度計”。通過分析與計算,在吸管上分別確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已知該刻度距離密度計底部的距離為H)、1.1g/cm2、1.2g/cm2的位置并標上密度值。使用時,將密度計靜置于待測液體中,讀出吸管壁上液面處的數值即為液體密度。使用該密度計測量某液體密度時,發現液面沒有對齊任何一根刻度線,測得此時密度計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為h,如圖27乙所示,則該液體的密度ρ液=   (用ρ水、h、H表示)
(3)若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如圖丙所示,若同學們用這樣“改裝”后的密度計測同一液體密度,則測量結果將   (選填“不變”“偏大”或“偏小”);
(4)制作完畢后,小理用該密度計測量鹽水的密度,發現鹽水的密度在1.1g/cm3和1.2g/cm3之間,且兩刻度線的距離較小,為使測量結果更精確,科創小組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
A.小敏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適當增加配重
B.小冬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選擇質量更小的飲料吸管
C.小偉認為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可以選擇底面積更小的飲料吸管
36.(2025八下·成都期末)小陽和實踐小組同學根據物理課本上的潛艇基本結構圖設計并利用硬質防水材料制作了一艘潛水艇模型(如圖)。模型由1個生活區工作艙和2個薄壁水艙組成,各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底部進出水口有擋水閥(拉動活塞時擋水閥打開,水進人水艙),水艙上部與注射器(未畫出)通過塑料軟管(質量、體積忽略不計,且足夠長)相連,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艇模型的浮沉。模型的總質量為900g;每個水艙高10cm,底面積為40cm’;生活區工作艙高15cm,底面積與每個水艙的底面積相同,艙內放有固定質量的配重,可通過調整配重位置保持潛水艇不傾斜。忽略液體擾動等次要因素,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X103kg/m3,g取10N/kg。
(1)模型放在水平地面時,求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為了對模型進行密閉性測試,準備了一個薄壁長方體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積為160cm2,裝有深度為80cm的水。將模型置于該容器中靜止,求模型浸人水中的深度。
(3)密閉性測試之后,繼續在此容器中進行沉浮測試,利用注射器緩慢抽出水艙中的空氣,水進人水艙的過程中,模型保持豎直不傾斜。測試過程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求長方形容器里水對模型底產生的壓強p與進人模型中水的質量m1克之間的關系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 A.體育考試專用排球的質量約m=0.27kg,其重力約為G=mg=0.27kg×10N/kg=2.7N,故A不符合實際;
B.中學生的質量約50kg,其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一層樓的高度約3m,上樓時間約20s,上樓的功率,故B不符合實際;
C.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F=500N,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S=0.05m2,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故C符合實際;
D.初中男生做一次引體向上,重心上升高度約為0.5m,克服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0.5m=250J,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C。
【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2.【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彈力;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在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所以人既是施力物也是受力物,故A正確;
B.射出去的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故B錯誤;
C.弦對箭的彈力是由于弦發生形變產生的,故C錯誤;
D.人對弦的拉力和弦對人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在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
B.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C.彈力是由施力物體發生形變產生的。
D.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魷魚向前噴水對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時水對魷魚施加向后的力使魷魚后退,故A不符合題意;
B.泥鰍因分泌粘液鉆出漁網,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故B符合題意;
C.企鵝向后劃水對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時水對企鵝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鵝前進,故C不符合題意;
D.水母向下噴水對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時水對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
4.【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探究影響重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A.本實驗用鉤碼,是因為鉤碼上標有質量,實驗步驟可以省略測其質量環節,若換用石塊代替進行該實驗,也會得到相同結論,故A錯誤;
B.圖中,彈簧磁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測力計的示數即物體所受重力為4.9N,故B正確;
C.本實驗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目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故C錯誤;
D.經過多次測量后分析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本實驗用鉤碼,是因為鉤碼上標有質量,實驗步驟可以省略測其質量環節;
B.圖中,彈簧磁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據此可知測力計的示數;
C.本實驗若換用不同質量的物體多次實驗,目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D.本實驗中自變量是物體的質量,因變量是其重力,結論表述要分清自變量和因變量。
5.【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 A.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錯誤;
B.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B錯誤;
C.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伽利略等前人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邏輯推理得出的,是以實驗為基礎,但又不是完全通過實驗得出,故C正確;
D.在現實生活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但牛頓第一定律依然適用,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規律,它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或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到外力時的運動規律。
6.【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利用圓木滾動來搬運巨石,是用滾動代替滑動的方法來減小摩擦力。
A.給門軸的把手里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題意;
B.用力壓橡皮擦將字擦干凈,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題意;
C.清空桌上物品再挪動課桌,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題意;
D.軸承內外圈間隙裝有滾珠,是用滾動代替滑動的方法來減小摩擦力,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7.【答案】B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解答】 A.杯子裝滿水并倒立時,紙把空氣隔絕,水和紙張親密接觸,這時大氣對紙張施壓,由于大氣壓強相當 10m 高水柱的壓強,而杯子里的水一般只有約 0.1m 高,壓強比大氣壓強小得多,所以水不會落下來,直接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不符合題意;
B.用注射器注射藥液不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故B符合題意;
C.將塑料吸盤緊壓在光滑的墻面上,把吸盤內的空氣排出,大氣壓就把吸盤緊壓在了墻上,能說明大氣壓強存在,故C不符合題意;
D.用吸管喝牛奶時,吸管內的空氣被吸走,形成低壓,而外界的大氣壓強將液體壓入吸管,從而讓我們能夠喝到牛奶,直接說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大氣壓的存在能夠解釋很多現象,這些現象有一個共性:通過某種方法,使設備的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出現了這種現象。
8.【答案】D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 把吸管一端放進水里,從另一端用力吹氣時,直管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直管中的水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上升并涌出,由于受到水平方向的氣流作用,涌出的水會向前噴出;
A.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輸液時,可以將液瓶掛高來增大壓強,故A不符合題意;
B.氣球充入密度比較小的氣體后升空,利用的是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
C.水壺的壺身與壺嘴構成連通器,水壺中的水不流動時,水面總是相平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抽油煙機在工作時,由于轉動的扇葉處氣體的流速大,壓強小,從而在周圍大氣壓的作用下將油煙壓向扇口排出。故廚房內的抽油煙機工作時是利用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方法將油煙“吸”走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9.【答案】B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解答】 A.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所以若小車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它受力是平衡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選用質量較小的小車,這樣小車與桌面間的壓力小,摩擦力也小,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而如果選用質量較大的小車,會增大摩擦力,對實驗產生較大干擾,使實驗效果不明顯,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實驗中,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鉤碼的重力,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就可以改變鉤碼的重力大小,從而改變對小車拉力的大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若小車不能保持靜止,就可以說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所以該操作可以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 A.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選用質量較小的小車,這樣小車與桌面間的壓力小,摩擦力也小,能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C.實驗中可以通過調整鉤碼的數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若小車不能保持靜止,就可以說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
10.【答案】A
【知識點】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只把閥門A打開時,水從上游流進閘室,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閘室中水面與上游相平時,閘門C打開,船駛入閘室,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關閉閥門A和閘門C,打開閥門B,閘室和下游組成連通器,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液體的壓強和壓力很大,開合巨大的閘門,往往需要用到液壓技術和“人”字閘門結構,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分析】 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船閘、茶壺、過路涵洞都是連通器。
11.【答案】A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壓路機有笨重的輪子,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B.蚊子的口器很尖銳,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C.剪刀有鋒利的刀刃,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D.破窗錘有尖銳的頭,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綜上可知,A與BCD不同。
故選A。
【分析】 (1)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
12.【答案】B
【知識點】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 A.根據胡克定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力和彈簧的勁度系數滿足公式F=k×x。題目中“不同彈簧測力計受相同拉力”,即F相同。若兩彈簧勁度系數k不同,則伸長量x也必然不相等。因此,不同彈簧的伸長長度也不同,故A錯誤;
B.彈簧測力計在選擇時應先觀察它的量程,是為了選擇合適的測力計,防止要測量的力超過其量程,損壞測力計;觀察分度值,是為了快速準確的讀數,故B正確;
C.使用彈簧測力計應當與拉力的方向一致,故C錯誤;
D.當彈簧測力計和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受力平衡,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才是準確的,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分析。
13.【答案】C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在使用核桃夾時,動力臂通常大于阻力臂。因此,核桃夾是一個省力杠桿,但費距離,故A不合題意;
B.鉗子在使用時,動力臂通常大于阻力臂,因為需要較大的力來夾緊或剪斷物體。因此,鉗子是一個省力杠桿,但會費距離,故B不合題意;
C.使用筷子時,動力臂通常小于阻力臂,因為需要用較小的力來夾取食物。因此,筷子是一個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故C符合題意;
D.托盤天平是一個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也不省距離,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分析】 (1)根據杠桿的原理,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杠桿為省力杠桿,但會費距離;
(2)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杠桿為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
(3)題目要求找出能省距離的應用,即尋找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情況。
14.【答案】A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A.由圖可知,A點比B點高低,溪水由B點流到A點,在向下流動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降低,速度變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正確;
B.無人機保持同一高度勻速盤旋過程中,在升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而升力是靠動力獲得的,故B錯誤;
C.無人機從A點向上飛到B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重力勢能增加,故C錯誤;
D.無人機從C點勻速爬升到D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不變,高度變大,則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所以機械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1)判斷是哪種能量轉化成了另一種能量的方法是:減少的能量轉化為增多的能量;
(2)無人機的升力是靠動力獲得的;
(3)動能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之和。
15.【答案】D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輪胎表面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故A錯誤;
B.坐墊設計為馬鞍形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從而減小壓強,故B錯誤;
C.車把在工作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個省力杠桿,轉動車把可以輕松改變車的行駛方向,故C錯誤;
D.自行車的車架設計成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自行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A.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B.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C.根據車把在工作時,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判斷杠桿的類型。
D.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16.【答案】緊急剎車;乘客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 汽車速度很快,急剎車時,車身停止運動,而乘客身體由于慣性會繼續向前運動,在車內與車身撞擊,為防止發生類似傷害,安全帶可以對人體起到緩沖作用。
【分析】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17.【答案】50N;變大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小明抱著整袋大米靜止,此時大米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大米所受摩擦力f=G=mg=5kg×10N/kg=50N;
媽媽又拿了一袋1kg的糯米放在小明懷中的大米袋上,此時小明仍靜止,大米加糯米的重力與摩擦力仍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大米和糯米的重力增大,小明對仍靜止的整袋大米的摩擦力會變大。
【分析】 大米靜止時,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據此分析。
18.【答案】形狀;豎直向下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 (1)跳板被壓彎,其形狀發生了改變,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所以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分析】 (1)力不僅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還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重力作為初中物理中重要的一種力,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9.【答案】減小;多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解答】 (1)它能“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先要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使吸盤內部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
(2)若遇到玻璃特別臟時,需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多的氣體,機器人更容易吸附在玻璃上,再進行清理,提升清潔效果。
【分析】 (1)用真空泵在吸盤內吸出部分氣體,吸盤內氣壓減小;
(2)遇到玻璃特別臟時,要先用真空泵從吸盤內吸出更多氣體。
20.【答案】杠桿;靠近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1) 剪刀是一種簡單機械,屬于杠桿類型;
(2)當紙質較硬時,阻力答不易剪開,為了減小所需動力,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將紙向支點(軸心)方向移動,即靠近軸心。這樣阻力臂縮短,在相同阻力下,所需動力減小,剪刀更省力。
【分析】 (1)剪刀是一種簡單機械,屬于杠桿類型;
(2)杠桿平衡原理為:動力×動力臂 = 阻力×阻力臂,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21.【答案】4.8×108;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1)四川艦的滿載排水量可達4.8萬噸,則“四川艦”滿載時所受到浮力約為F浮=G排=m排g=4.8×107kg×10N/kg=4.8×108N;
92“四川艦”從長江駛入東海,由于它始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漂浮條件,浮力等于重力,因為艦的重力沒有改變,所以它所受的浮力也不會改變,液體的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液體體積變小。
【分析】(1)排水量是指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利用F浮=G排=m排g求“四川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2)此軍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都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軍艦的重力,重力不變、浮力不變;由于江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
22.【答案】40;0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 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的功:
W=Gh=mgh=1kg×10N/kg×20m=200J,
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
無人機對快遞的力豎直向上,在水平運動過程中,快遞沒有在豎直向上的方向上移動距離,
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不做功,即做功為0J。
【分析】 根據W=Gh=mgh求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的功,根據求在豎直提升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的功率;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判斷在水平運動過程中,無人機對快遞做功。
23.【答案】豎直向上;變大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解答】 (1)當該飛行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的方向與飛行汽車的運動方向相同,為豎直向上;
(2)該汽車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汽車的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大小將變大。
【分析】 (1)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受平衡力,合力為零;物體加速運動,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減速運動,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2)影響動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4.【答案】(1)
(2)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1) 飛艇在空中勻速飛行,處于平衡狀態,它受重力和浮力作用,并且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從飛艇重心開始,分別沿豎直向下和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分別用G和F浮表示,注意兩條線段長度要相等。如圖所示:
(2) 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A作為動力臂L最長,動力的方向應該向左,過點A垂直于OA向左作出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1) 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可知,飛艇在空中懸停,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據此對飛艇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按照力的示意圖的畫法作圖。
(2) ①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②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
25.【答案】(1)解: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為:

答:未接水時,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為1000Pa。
(2)解: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強為:p水=ρ水gh=1×103kg/m3×10N/kg×10×10-2m =1000Pa;
水對塞子的壓力為:F=pS=1000Pa×1.2×10-3m2=1.2N。
答:準備放水時,水對塞子的壓力為1.2N。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求出盤子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
(2)根據p=ρ液gh求出水深10cm時水對洗菜池底部的壓強;根據塞子的面積,再根據F=pS求出水對塞子的壓力。
26.【答案】(1)解:繩子端的速度,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240N×1m/s=240W。
(2)解: 吸鹵桶和水的總重力G=mg=(5kg+65kg)×10N/kg=700N,
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n=3,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
根據得到,動滑輪的重力G動=3F-G=3×240N-700N=20N,
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總重力G'=m'g=(5kg+95kg)×10N/kg=1000N,
人對繩的拉力。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得到繩子端的速度,根據P=Fv得到拉力做功的功率;
(2)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根據圖示滑輪組可知繩子的有效股數,根據G=mg得到總重力,根據得到動滑輪的重力,若要勻速提升質量為95kg的鹵水,根據G=mg得到總重力,根據得到人對繩的拉力大小。
27.【答案】(1)高度差
(2)大
(3)沒有控制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 (1)由轉換法,實驗時通過觀察U形管內液面高度差來判斷壓強大小。
(2)根據圖甲、乙實驗現象知,乙中液體產生的壓強,可以得出,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3)研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時,要控制深度相同,小紅由于一時粗心,根據實驗圖甲、丙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密度越大時,液體內部壓強越大。小麗提醒他這樣不對,理由是沒有控制橡皮膜的深度相同。
【分析】 (1)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液體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此時的液體壓強越大,采用了轉換法;
(2)(3)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結合轉換法分析。
28.【答案】(1)水平
(2)二力平衡
(3)接觸面粗糙程度
(4)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1)因為實驗中測量的摩擦力是水平方向的,因此實驗前應在水平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
(2)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時,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要使滑動摩擦力等于拉力,必須讓木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比較甲、乙兩圖可知,壓力相同,乙圖接觸面較粗糙,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大,所受滑動摩擦力較大,故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4)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不穩定,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發生了變化,根據滑動摩擦力的兩個影響因素可知,在壓力不變時,可能原因是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分析】 (1)彈簧測力計要在拉力的方向上進行調零。
(2)讓木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不穩定,可能原因是傳送帶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
29.【答案】(1)費力
(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密度
(4)可靠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 如圖甲所示,小剛用手把飲料罐按人水中,飲料罐浸人水中越深, 則飲料罐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可知,手會感覺越費力;
(2) 根據題意可知,圓柱體在液體中浸人1/4體積,1/2體積,3/4體積和浸沒時的浮力大小,此時改變的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則這樣的設計是在驗證猜想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小剛分別將A物體浸沒在水、酒精和濃鹽水中,則只有液體的密度改變,且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改變,可得出結論: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4)我認為這樣的結論可靠,因為: 要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必須保證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不變,小剛實驗中只改變了形狀 。
【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體浸入水中體積越大,則受到的浮力越大,結合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解答;
(2)(3)根據描述分析影響浮力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4) 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小剛的方法是否可靠即可。
30.【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 A.凳子對選手的支持力等于他和杠鈴的總重力,故A錯誤;
B.杠鈴被勻速舉起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推力和自身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條件,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B正確;
C.選手受到的重力和杠鈴對他的壓力大小不同,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杠鈴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BD.二力平衡的條件:同一個受力物體,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C.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兩個受力物體(相互的),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1.【答案】C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駁船浸沒后繼續下沉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駁船所受浮力不變,故A錯誤;
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始終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所以,駁船注水下沉時,其受到浮力等于它排開水的重力,故B錯誤;
C.駁船和中山艦連接后,水艙向外排水,總重力減小,使得整體受到的浮力大于總重力而實現上浮,故C正確;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中山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結合V排的變化分析駁船所受浮力的變化;
B.浮力的大小始終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據此分析;
C.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時,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分析;
D.中山艦被駁船拉離水底后,上浮過程中,中山艦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其受到浮力的變化。
32.【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解答】 A.人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始終大于人的重力,人的速度越來越大,動能越來越大,故A錯誤;
B.人從B到C的過程中,人的質量不變,高度不斷增加,重力勢能不斷增加,故B正確;
C.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在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合力為零,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大于拉力,合力方向向下,故C錯誤;
D.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說明此時彈性繩還有彈力,沒有恢復原長,所以輕繩恢復原長的位置,應在BC兩點之間,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影響動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B.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C.從A到B的過程中,彈性繩對人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從B到C的過程中,重力大于拉力,據此分析合力的方向;
D.經過B點時輕繩的彈力等于人的重力,據此分析。
33.【答案】A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的計算
【解析】【解答】 AC.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入容器乙中后,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變,壓強變小;液體的深度變大,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變大,由此可知b甲對桌面的壓強變化圖線,a是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的變化圖線,故C錯誤;
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可得,
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甲0=4p0=ρgh=1.2×103kg/m3×10N/kg×15×10-2m=1.8×103Pa,
由圖可知,當x=B時,甲對桌面的壓強為2p0,等于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的一半,
根據p=ρgh可知,甲剩余部分的高度為原來的一半,
故截取部分的高度等于原來高度的一半,即:B=h=×15cm=7.5cm,故A正確;
BD.由圖可知,當x=B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p乙=2p0=×4p0=×1.8×103Pa=900Pa,
已知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根據V=Sh和p=ρgh可得,
p乙=ρ液gh液=ρ液g(h0+)=ρ液×10N/kg×(h0+×7.5×10-2m)=900Pa……①
由圖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
p乙0=p0=×4p0=×1.8×103Pa=450Pa,
即:p乙0=ρ液gh0=ρ液×10N/kg×h0=450Pa……②
聯立①②可得,液體的密度:ρ液=0.9×103kg/m3,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的深度:h0=0.05m=5cm,故B錯誤、D正確。
故選AD。
【分析】AC.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入容器乙中后,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變小,壓強變小;液體的深度變大,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變大,由此可知甲對桌面的壓強和液體對容器乙底部壓強的變化圖線;
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 可得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由圖可知,當x=B時,甲對桌面的壓強與截取前,圓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關系,根據p=ρgh可知甲剩余部分的高度,從而可知B的值;
BD.由圖可知,當x=B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2p0,已知甲、乙底面積之比為2:3,根據V=Sh和p=ρgh表示出液體的壓強,由圖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時液體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根據p=ρgh表示出液體的壓強,從而求得液體的密度和原來液體的深度。
34.【答案】C
【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 A.根據表中數據,連接動滑輪繩子的有效段數為:,可以判斷出實驗中所選擇的是甲滑輪組,故A正確;
B.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W有用1=G1h1=1.0N×0.2m=0.2J,故B錯誤;
C.第2次實驗滑輪組機械效率是:,故C正確;
D.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W動=F3s3-G3h3-G動h3=1.8N×0.2m-3.0N×0.1m-0.3N×0.1m=0.03J,故D正確。
故選CD。
【分析】A.根據表中數據,由求出繩子的有效段數,據此回答;
B.根據W有用=Gh可求第1次實驗滑輪組做的有用功;
C.根據η=×100%=×100%求出第三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D.根據第3次實驗滑輪組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額外功等于總功減去有用功和克服動滑輪做的功。
35.【答案】(1)A
(2)
(3)偏大
(4)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是漂浮狀態,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相同,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密度計底部裝著鐵砂,可以降低密度計的重心在水面附近,這樣可以保證密度計能豎直漂浮在待測液體,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當浮力不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計上的刻度上小下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密度計在水中和液體中都是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相等,
即F浮水=F浮液;
ρ水gV排=ρ液gV排';
ρ水V排=ρ液V排';
ρ水SH=ρ液Sh;
解得:。
(3) 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再用這支密度計去測量同一液體的密度,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因為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減去鐵絲的體積,所以,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會上浮一些(即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減小),測得的密度值偏大,即測出的液體密度值大于實際值;
(4)A. 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鐵絲的質量,密度計放入某液體中時,密度計豎直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大,O位置會上升,密度計上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大,測量結果更準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 選擇質量更小的飲料吸管時,吸管的總重力會減小,則受到的浮力會減小,因此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自然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小,不能提高測量精確度,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當整個裝置的重力不變時,則它受到的浮力不變,那么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V=Sh可知,橫截面積越小的吸管,則浸入深度越大,可以提高精確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A.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
B.物體的重心越低,則越穩定;
C.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
(2)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式計算即可;
(3) 將制作好的密度計內鐵絲從吸管上端倒出,纏繞到底部外側,其它沒有變化,再用這支密度計去測量同一液體的密度,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吸管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總體積減去鐵絲的體積判斷吸管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然后結合吸管密度計的特點進行解答.
(4) 根據液體的密度變化相同時,密度計浸入的深度變化越大,則測量越準確,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分析判斷即可。
36.【答案】(1)解:模型對地面的壓力F=G=mg=0.9kg×10N/kg=9N;
模型的底面積為S=40cm2×3=120cm2=120×10-4m2;
那么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解:當模型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
ρ水gV排=9N;
ρ水gSh排=9N;
103kg/m3×10N/kg×120×10-4m2×h排=9N;
解得:h排=0.075m。
即模型浸人水中的深度為0.075m。
(3)解: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即從漂浮變成懸浮,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模型和加入水的重力之和,
即F浮力總=G模型+G水;
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下-F上得到:F下=G模型+G水;
pS=9N+m水g;
解得:。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F=G=mg計算模型對地面的壓力,然后根據計算模型對地面的壓強;
(2)當模型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時,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模型浸入水中的深度。
(3) 從水進人水艙開始到模型剛好全部浸沒在水面下為止,即從漂浮變成懸浮,此過程中浮力始終等于總重力,結合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壓強公式分析解答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梅州市| 营口市| 凭祥市| 西和县| 屏东县| 崇礼县| 宁陕县| 万盛区| 饶阳县| 江口县| 观塘区| 界首市| 潮安县| 读书| 六安市| 梁河县| 焉耆| 专栏| 延庆县| 阿克| 皋兰县| 靖州| 从江县| 秭归县| 红河县| 资溪县| 石柱| 天等县| 沽源县| 陕西省| 万盛区| 宁海县| 广宁县| 武强县| 闻喜县| 大名县| 英吉沙县| 搜索| 昭通市|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