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25八下·開福期末)下列和我們生活有關的數據正確的是
A.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SN
B.長沙地區的大氣壓強約為1.0×105Pa
C.只要正確使用,機械的效率可以達到100%
D.中學生正常爬樓時功率約10000W
【答案】B
【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解答】 A.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即m=0.05kg,根據G=mg,可得,G=0.05kg×10N/kg=0.5N,故A錯誤;
B.長沙地區的大氣壓強與標準大氣壓強相近,約為1.0×105Pa,故B 正確;
C.在使用機械時,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 100%,故C錯誤;
D.中學生質量約為 50kg,重力為G=mg=50kg×10N/kg=500N,一層樓的高度約為3m,爬一層樓所用時間約為10s,爬一層樓做的功W=Gh=500N×3m=1500J,功率,遠小于10000W,故D 錯誤。
故選B。
【分析】 A.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公式為G = mg;
B.標準大氣壓約為1.0×105Pa;
C.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由于額外功總是存在的,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 100%;
D.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為。
2.(2025八下·開福期末) 跳遠運動的幾個階段如圖所示。則運動員
A.通過助跑增大了運動員的慣性
B.運動員經過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受力平衡
C.起跳時動力的獲得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起跳后升空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向
【答案】C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慣性及其現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 A.跳遠時助跑是利用運動員的慣性,從而提高成績,但不能增大慣性,故A錯誤;
B.運動員經過最高點時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處于非平衡狀態,故B錯誤;
C.跳遠的同學在起跳時,地面受到同學向后的作用力,反過來地面給同學一個向前的力,體現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確;
D.起跳上升過程中,運動員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這兩個力都是向下的,且空氣阻力隨速度減小而減小,所以運動員所受的合力方向向下,越來越小,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1)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2)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是相互的;
(4)起跳上升過程中,運動員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且空氣阻力隨速度減小而減小。
3.(2025八下·開福期末)《江雪》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釣魚竿屬于費力杠桿
B.魚咬鉤后,釣魚線對釣魚竿的力大于釣魚竿對釣魚線的力
C.釣魚竿變彎,說明力改變了釣魚竿的運動狀態
D.釣上許多條魚放入船上的水箱后,船所受浮力變小
【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釣魚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A正確;
B.魚咬鉤后,釣魚線對釣魚竿的力與釣魚竿對釣魚線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錯誤;
C.釣魚竿變彎,說明力改變了釣魚竿的形狀,故C錯誤;
D.釣上許多條魚放入船上的水箱后,船的重力變大,而船處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受浮力變大,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的大小關系確定杠桿類型;
B.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C.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狀;
D.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4.(2025八下·開福期末)物理知識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列應用正確的是
A.書包帶做的很寬——減小壓力
B.塑料吸盤靜止在墻上,大氣壓力等于物體和吸盤總重力
C.賽車安裝尾翼——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系
D.組裝好的U形管壓強計——連通器
【答案】C
【知識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 A.書包帶做的寬些,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
B.吸盤處于靜止狀態;吸盤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它們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此時塑料吸盤掛鉤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所掛重物的重力,與大氣壓力無關。故B錯誤;
C.賽車安裝尾翼利用尾翼上方空氣流速慢,壓強大,下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產生向下的壓力差,增大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故C正確;
D.U形管壓強計,一端被封閉,不符合“上端開口,底部連通”這一特點,不是連通器,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B.大氣壓將吸盤壓在墻面上,但大氣壓方向朝向墻面,物體對掛鉤的拉力朝下,因此,是摩擦力的作用與拉力相互平衡;
C.在流體中,流動速度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D.上端開口,底部相互連通的容器是連通器。
5.(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是我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上舉重比賽的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杠鈴勻速舉起的過程中,杠鈴的機械能不變
B.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沒有力對杠鈴做功
C.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不具有機械能
D.運動員受到的重力等于地面對他的支持力
【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 A.把杠鈴勻速舉起的過程中,杠鈴的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質量不變,高度增大,則重力勢能增大。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杠鈴的機械能增大,故A錯誤;
B.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受到向上的力,但是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因此沒有對杠桿做功,故B正確;
C.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由于被舉高而具有重力勢能,故C錯誤;
D.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可知,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等于運動員和杠鈴的總重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C.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B.做功的要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D.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分析判斷。
6.(2025八下·開福期末)下列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是(  )
A.張開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 B.籃球被向上拋起來
C.空中某一高度勻速飛行的飛機 D.蘋果從樹上落下來
【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A.籃球被向上拋起來,高度變大,速度減小,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A錯誤;
B.張開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張開的弓具有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故B錯誤;
C.空中某一高度勻速飛行的飛機,動能不變,勢能不變,故C錯誤;
D.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質量大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變大,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為動能,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
7.(2025八下·開福期末)從斜面上滾下的小鐵球靠近磁鐵時的運動情況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小球在平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
B.小球在平面上運動時受力平衡
C.磁鐵對小球有吸引力,小球對磁鐵沒有吸引力
D.小球在平面上的運動情況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摩擦力的種類
【解析】【解答】 A.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與桌面之間的摩擦是滾動摩擦,故A錯誤;
BD.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到摩擦力和吸引力作用,其速度大小不斷變化,則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受力不平衡,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B錯誤、D正確;
C.磁鐵對小球有吸引力,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小球對磁鐵也有吸引力,故C錯誤。
故選D。
【分析】 A.根據小球的運動情況判定摩擦力的種類;
B.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即可作答;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
8.(2025八下·開福期末)2023年11月3日,亞洲翼裝飛行運動員在中國著名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低空翼裝飛越。獨特的翼裝視角,帶大家俯瞰阿爾山天池,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翼裝飛行運動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身著翼裝飛翔時整體呈現上凸下平的形狀,是為了獲得升力
B.頭盔上的攝像頭相對于運動員是運動的
C.加速下降的過程中,他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D.落地前打開降落傘減速,是為了減小慣性
【答案】A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 A.身著翼裝飛翔時整體呈現上凸下平的形狀,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上的壓力差,從而獲得升力,使運動員可以空中飛行一段距離,故A正確;
B.頭盔上的攝像頭相對于他位置不變,是靜止的,故B錯誤;
C.加速下降的過程中,他的速度變大,他的運動狀態是變化的,故C錯誤;
D.慣性大小只和質量有關,他的慣性大小不變,降落前打開降落傘,是為了獲得較大的阻力,使下降的速度減慢,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A.機翼形狀上凸下平,上下不對稱,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形成向上的壓強差,即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B.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
C.速度大小變化或運動方向變化都是運動狀態變化。
D.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慣性代表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9.(2025八下·開福期末)月球對其表面物體的引力只有地球對地面物體引力的1/6。設想我們乘宇宙飛船到達月球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地球上質量為600kg的物體,在月球上只有100kg
B.在地球上重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為100N
C.一個彈簧拉力健身器在地球上拉開需要600N的力,在月球上拉開同樣長度只需100N的力
D.一個實心金屬球在月球上的密度僅為它在地球上的1/6
【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
【解析】【解答】 A.因為質量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地球上600kg的物體到達月球后,質量仍為600kg,故A錯誤;
B.因為月球對其表面的物體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00N重的人到達月球后,重力變為100N,故B正確;
C.彈簧的彈力只與彈簧的伸長有關,與拉動時的環境無關;即拉力大小與重力無關,故C錯誤;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材料、溫度等因素有關,與它所處于的位置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根據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來判斷即可;
B.人受到的重力與人的質量以及g有關,在月球上,g變化了,根據變化的多少即可判定B是否正確;
C.根據拉力與重力無關即可判斷是否正確;
D.根據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來判斷即可。
10.(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甲所示,小江在平地上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木箱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3s內小楊的推力為6N
B.3s-6s內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為3N,方向是水平向左
C.6s-9s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6N,方向是水平向左
D.如果第12s后小楊撤去推力,木箱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C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由圖乙知0~3s內小楊的推力為3N,故A錯誤;
BC.由圖可知,9~12s內,小楊的推力為6N,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為0,則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F=6N;
在6s~9s內,雖然木箱做減速運動,但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所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仍為6N,因木箱向右運動,則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3s~6s內木箱向右做加速運動,推力為9N,滑動摩擦力為6N,所以合力為9N-6N=3N,方向水平向右,故B錯誤,C正確;
D.如果第12s后小楊撤去推力,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則木箱將做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根據圖乙判斷出0~3s內小楊的推力;
BC.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運動的速度無關;
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二、雙選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1.(2025八下·開福期末)關于杠桿,亮亮有以下幾種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杠桿一定是直的
B.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C.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長度
D.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答案】B,D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 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只要它能夠繞一個固定點轉動,就可以視為杠桿,故A錯誤;
B.支點是杠桿繞其轉動的固定點,位于杠桿上,故B正確;
C.力臂的定義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而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長度,故C錯誤;
D.根據力臂的定義,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故D正確。
故選BD。
【分析】 需要根據杠桿的定義和特性來判斷每個選項的正確性。
12.(2025八下·開福期末)2024年2月,我國選手全紅嬋在多哈游泳世錦賽中勇奪冠軍。圖為其參加比賽時的分解動作示意圖,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對她的分析正確的是
A.到達最高點時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她將繼續向上運動
B.從最高點到接觸水面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C.bc和cd段平均速度大小關系為:vbcD.入水后,受到的浮力和壓強會一直增大
【答案】B,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牛頓第一定律;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 A.分析圖示可知,到達最高點時,運動員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若運動員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她將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不考慮空氣阻力,運動員從最高點到入水的過程存在重力勢能和動能的轉化,機械能是守恒的,故B正確;
C.運動員下落過程中速度逐漸變大,所以bc和cd段的平均速度vbc<vcd,故C正確;
D.入水后,運動員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不變,所處水的深度逐漸增大,受到水的壓強逐漸變大,故D錯誤。
故選BC。
【分析】 A.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B.如果只有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機械能守恒。
C.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做加速運動。
D.運動員入水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所處的深度變大,根據p=ρ液gh可知受到的壓強的變化情況。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13.(2025八下·開福期末)目前在軌的有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是:遠地點346.9km,近地點319.6km,如圖所示,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中,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大,動能逐漸   ,重力勢能逐漸   。
【答案】增大;減小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中,空間站的質量不變,運動速度越來越大,動能逐漸增大,高度逐漸降低,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分析】 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高度。
14.(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兩個重為20N的相同物塊A、B疊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掛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B受到的摩擦力為   N,A受到的摩擦力為   N,
【答案】10;0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解析】【解答】 兩個重為20N的相同物塊A、B疊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將A和B當成一個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地面對B的摩擦力和推力F1的作用,因整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推力F1和摩擦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它們大小相等,即f=F1=10N,故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10N。
物塊A、B疊放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勻速運動時,A和B是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所以A和B之間是沒有摩擦力的,即A受到的摩擦力為0N。
【分析】 平衡狀態指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時,受平衡力作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5.(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將一長方體物體浸沒在水中恰好處于懸浮狀態,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1.6N,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3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如將物體再下沉5cm,到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1.4;不變
【知識點】浮力及其產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 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該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3N-1.6N=1.4N;
因長方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
所以由F浮=ρ水gV排可知,物體再下沉5cm后,受到的浮力仍為1.4N不變。
【分析】 知道長方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下-F上求出受到的浮力,長方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變化,從而得出答案。
16.(2025八下·開福期末) 如圖所示的裝置中,A物重5N,B物重3N,A、B均保持靜止狀態,不計彈簧測力計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為   N.
【答案】3;2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其受到的合力為零,所以拉力與支持力之和等于A物體的重力大小,即F拉+F支=GA。
又因為B物體重3N,且B物體懸空,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及滑輪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
則A受到的支持力為:F支=G甲-F拉=5N-3N=2N。
【分析】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合力就是零,對A進行受力分析可得出支持力的大小;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等于測力計對A物體的拉力,據此可知A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一端受到的拉力。
17.(2025八下·開福期末) 柱形水杯的質量M=10g,外底面積100cm2,高為10cm,漂浮在容器中水面上。向水杯中加水,水杯外底到容器底部的距離h與加水質量m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未加水時,水杯受到的浮力是   N.水杯的容積為   cm3:加水量從800g~m2的過程中浮力對水杯做功   J(ρ水=1.0X103kg/m3 2)
【答案】1;800;0.0405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1)水杯受到的浮力為:F浮力=G=mg=0.01kg×10N/kg=1N;
(2)根據乙圖可知,水杯內裝滿水時水的質量為800g,則水杯的容積為:;
(3) 從m1=800g~m2的過程中,水杯始終漂浮,
水杯和內部水的總重力為G=F'浮=(0.8kg+0.01kg)×10N/kg=8.1N,
水杯上升的高度為Δh=h2-h1=11cm-10.5cm=0.5cm=5×10-3m,
則浮力對水杯做的功為:W=Gh=8.1N×5×10-3m=0.0405J。
【分析】(1)根據漂浮條件F浮力=G=mg計算水杯受到的浮力;
(2)根據圖乙確定水杯裝滿水時加入水的質量,然后根據計算水杯的容積;
(3) 根據W=Gh求出浮力對水杯做的功。
四、作圖題(2分)
18.(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臺金屬切制機,小王師博用該機切割A點下方的鋼管時,用力壓B點使杠桿靜止在此位置時,請做出:作用在A點的阻力F2的力臂L2;作用在B點的最小動力F1。
【答案】
【知識點】力臂的畫法;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 從支點O向阻力F1的作用線作垂線,則垂線段的長即為阻力臂L2;
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B作為動力臂最長;動力的方向應該向下,過點B垂直于OB向下作出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
五、實驗題(每空2分,共26分)
19.(2025八下·開福期末)小明通過下面的實驗,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
(1)實驗中,通過比較木塊   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2)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小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滾下,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是   的:
(3)圖甲、丙兩次實驗,探究的是動能的大小與   的關系。
【答案】(1)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
(2)不同
(3)質量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 (1)實驗中,小球動能大小是通過比較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大小來反映的,用到了轉換法;
(2)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小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滾下,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是不同的;
(3)由圖示實驗可知,甲、丙兩次實驗,兩球高度相同,質量不相同,丙圖中小球的質量大,將木塊推動得更遠,可知探究的是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分析】 (1)觀察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用到了轉換法;
(2)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
(3)分析圖甲、丙所示兩次實驗,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象分析答題。
20.(2025八下·開福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實驗。(ρ水=1.0X103kg/m3 )
(1)分析圖a、b、c可知浮力大小跟物體   有關:
(2)分析圖a、   可知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3)由題中數據可知:物塊的密度為   kg/m3.
【答案】(1)排開液體的體積
(2)c、d
(3)4×103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 (1)分析圖a、b、c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浮力不同,故可以得出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探究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應該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而只改變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故應該選a、c、d;
(3)由a知,物體的重力G=4N,由G=mg知物體的質量為;
根據稱重法計算物體浸沒于水中時浮力F浮=4N-3N=1N,
由F浮=G排=ρ液gV排得物體的體積為;
故物體的密度為。
【分析】 (1)分析圖a、b、c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
(2)探究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應該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
(3)由G=mg算出物體的質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水gV排求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的體積,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21.(2025八下·開福期末)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娜母向   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圖(乙)與圖(丙)方案比較,圖(丙》更為方便,理由是   。
(3)某小組同學進行了三次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我們只要利用圖   (選填”乙“或“丙”)進行驗證,即可得出該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答案】(1)右
(2)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
(3)乙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 (1)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于杠桿現在左低右高,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2)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丙種實驗方案更方便,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
(3)“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正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利用圖乙進行驗證。
【分析】(1)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于杠桿現在左低右高,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2)根據實驗操作過程中,所引起力臂的變化,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解題;
(3)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22.(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這是小青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中測得的幾組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分析:
實驗序號 鉤碼重G/N 鉤碼提升高度h/m 測力計示數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拉力方向
甲 1 0.2 1.0 0.2 向上
乙 1 0.2 1.1 0.2 向下
丙 1 0.2 0.7 0.4 向上
(1)分析甲、乙兩次實驗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   省距離,   改變力的方向。(選填“能”或“不能”)
(2)用圖乙裝置進行實驗時,若小青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分析丙實驗的數據發現,拉力的大小總比鉤碼重力的一半要大,這主要是因為   。
【答案】(1)不能;能
(2)不變
(3)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解答】 (1)甲、乙兩次的數據,則說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所以若小明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不變。
(2)用圖丙進行實驗時,動滑輪自身的重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存在摩擦阻力等,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鉤碼重力的一半的原因是: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分析】 (1)定滑輪的使用特點是:不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在理想狀態下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實際上使用動滑輪時,由于動滑輪重力不能忽略,則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等于物重與動滑輪重力的一半。
六、計算題(14分)
23.(2025八下·開福期末)質量為20kg、底面積100cm2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圖所示的搭輪組將物體勻速豎直提升5m,已知動滑輪重5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物體掛上動滑輪的掛鉤前,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案】(1)解: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壓=G=mg=20kg×10N/kg=200N,
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答:物體掛上動滑輪的掛鉤前,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Pa。
(2)解: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n=2,不計繩重和摩擦,
拉力:;
答: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為125N。
(3)解: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 (1)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F=G=mg求得壓力的大小,根據求出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2)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求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3)根據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4.(2025八下·開福期末)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學識(水不夠多)不夠,是無法完成重大任務或目標的《船的浮起),小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做了以下實驗:如圖甲所示,高為10cm的薄壁水槽放在水平地面上,水槽內放入一體積為1000cm3的柱形木塊A。現向水槽內緩慢加水,水面的高度與加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
(1)木塊A剛好能夠漂起來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木塊A的底面積:
(3)小李覺得莊子并沒有了解浮力的本質,浮不起來并不是水不夠多,比如當加入水量為1080cm3時,此時木塊無法漂浮,但如果將圖丙所示的長方體B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切取部分后,將切取部分沿原方向正放入水檔內,木塊A也能浮起來。已知B的質量為1.6kg,高為10cm,底面積為200cm2。求:要使A恰好能漂浮,長方體B切割的方式及對應切取部分的體積。
【答案】(1)解:根據圖像可知,圖像對應的高度是6cm,
則此時剛好使得木塊A好能夠漂起來時水的深度為6cm,
則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ρ液gh=103kg/m3×10N/kg×0.06m=600Pa。
(2)解:根據圖知,當加入3400g水時容器裝滿水,體積為;
漂浮后的加水體積為V''=3400cm3-1800cm3=1600cm3;
上升的高度為H=10cm-6cm=4cm;
則容器的底面積為;
開始加水到漂浮有:V=(S-SA)×6cm
1800cm3=(400cm2-SA)×6cm;
解得:SA=100cm2;
(3)解:根據題意可知,當加入1800g水時A恰好漂浮,
則此時加入水的體積為:;
而長方體截取部分浸在水中,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
那么長方體B應截取的體積為:V=1800cm3-1080cm3=720cm3。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確定木塊A剛好漂浮起來時水的深度,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計算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 根據圖像結合所加水的體積和高度計算容器的底面積,得出A的底面積,根據A的體積確定A的高度,根據浮沉條件計算A的密度;
(3)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當加入1800g水時A恰好漂浮,而現在只有1080cm3的水,那么二者之差應該就是B截取部分的體積。
1 / 1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25八下·開福期末)下列和我們生活有關的數據正確的是
A.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SN
B.長沙地區的大氣壓強約為1.0×105Pa
C.只要正確使用,機械的效率可以達到100%
D.中學生正常爬樓時功率約10000W
2.(2025八下·開福期末) 跳遠運動的幾個階段如圖所示。則運動員
A.通過助跑增大了運動員的慣性
B.運動員經過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受力平衡
C.起跳時動力的獲得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起跳后升空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向
3.(2025八下·開福期末)《江雪》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釣魚竿屬于費力杠桿
B.魚咬鉤后,釣魚線對釣魚竿的力大于釣魚竿對釣魚線的力
C.釣魚竿變彎,說明力改變了釣魚竿的運動狀態
D.釣上許多條魚放入船上的水箱后,船所受浮力變小
4.(2025八下·開福期末)物理知識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列應用正確的是
A.書包帶做的很寬——減小壓力
B.塑料吸盤靜止在墻上,大氣壓力等于物體和吸盤總重力
C.賽車安裝尾翼——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系
D.組裝好的U形管壓強計——連通器
5.(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是我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上舉重比賽的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杠鈴勻速舉起的過程中,杠鈴的機械能不變
B.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沒有力對杠鈴做功
C.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不具有機械能
D.運動員受到的重力等于地面對他的支持力
6.(2025八下·開福期末)下列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是(  )
A.張開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 B.籃球被向上拋起來
C.空中某一高度勻速飛行的飛機 D.蘋果從樹上落下來
7.(2025八下·開福期末)從斜面上滾下的小鐵球靠近磁鐵時的運動情況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小球在平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
B.小球在平面上運動時受力平衡
C.磁鐵對小球有吸引力,小球對磁鐵沒有吸引力
D.小球在平面上的運動情況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8.(2025八下·開福期末)2023年11月3日,亞洲翼裝飛行運動員在中國著名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低空翼裝飛越。獨特的翼裝視角,帶大家俯瞰阿爾山天池,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翼裝飛行運動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身著翼裝飛翔時整體呈現上凸下平的形狀,是為了獲得升力
B.頭盔上的攝像頭相對于運動員是運動的
C.加速下降的過程中,他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D.落地前打開降落傘減速,是為了減小慣性
9.(2025八下·開福期末)月球對其表面物體的引力只有地球對地面物體引力的1/6。設想我們乘宇宙飛船到達月球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地球上質量為600kg的物體,在月球上只有100kg
B.在地球上重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為100N
C.一個彈簧拉力健身器在地球上拉開需要600N的力,在月球上拉開同樣長度只需100N的力
D.一個實心金屬球在月球上的密度僅為它在地球上的1/6
10.(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甲所示,小江在平地上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木箱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3s內小楊的推力為6N
B.3s-6s內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為3N,方向是水平向左
C.6s-9s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6N,方向是水平向左
D.如果第12s后小楊撤去推力,木箱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雙選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1.(2025八下·開福期末)關于杠桿,亮亮有以下幾種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杠桿一定是直的
B.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C.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長度
D.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12.(2025八下·開福期末)2024年2月,我國選手全紅嬋在多哈游泳世錦賽中勇奪冠軍。圖為其參加比賽時的分解動作示意圖,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對她的分析正確的是
A.到達最高點時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她將繼續向上運動
B.從最高點到接觸水面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C.bc和cd段平均速度大小關系為:vbcD.入水后,受到的浮力和壓強會一直增大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13.(2025八下·開福期末)目前在軌的有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是:遠地點346.9km,近地點319.6km,如圖所示,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中,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大,動能逐漸   ,重力勢能逐漸   。
14.(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兩個重為20N的相同物塊A、B疊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掛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B受到的摩擦力為   N,A受到的摩擦力為   N,
15.(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將一長方體物體浸沒在水中恰好處于懸浮狀態,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1.6N,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3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如將物體再下沉5cm,到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6.(2025八下·開福期末) 如圖所示的裝置中,A物重5N,B物重3N,A、B均保持靜止狀態,不計彈簧測力計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為   N.
17.(2025八下·開福期末) 柱形水杯的質量M=10g,外底面積100cm2,高為10cm,漂浮在容器中水面上。向水杯中加水,水杯外底到容器底部的距離h與加水質量m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未加水時,水杯受到的浮力是   N.水杯的容積為   cm3:加水量從800g~m2的過程中浮力對水杯做功   J(ρ水=1.0X103kg/m3 2)
四、作圖題(2分)
18.(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臺金屬切制機,小王師博用該機切割A點下方的鋼管時,用力壓B點使杠桿靜止在此位置時,請做出:作用在A點的阻力F2的力臂L2;作用在B點的最小動力F1。
五、實驗題(每空2分,共26分)
19.(2025八下·開福期末)小明通過下面的實驗,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
(1)實驗中,通過比較木塊   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2)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小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滾下,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是   的:
(3)圖甲、丙兩次實驗,探究的是動能的大小與   的關系。
20.(2025八下·開福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實驗。(ρ水=1.0X103kg/m3 )
(1)分析圖a、b、c可知浮力大小跟物體   有關:
(2)分析圖a、   可知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3)由題中數據可知:物塊的密度為   kg/m3.
21.(2025八下·開福期末)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娜母向   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圖(乙)與圖(丙)方案比較,圖(丙》更為方便,理由是   。
(3)某小組同學進行了三次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我們只要利用圖   (選填”乙“或“丙”)進行驗證,即可得出該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22.(2025八下·開福期末)如圖所示,這是小青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中測得的幾組數據如下表所示,請你分析:
實驗序號 鉤碼重G/N 鉤碼提升高度h/m 測力計示數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拉力方向
甲 1 0.2 1.0 0.2 向上
乙 1 0.2 1.1 0.2 向下
丙 1 0.2 0.7 0.4 向上
(1)分析甲、乙兩次實驗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   省距離,   改變力的方向。(選填“能”或“不能”)
(2)用圖乙裝置進行實驗時,若小青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分析丙實驗的數據發現,拉力的大小總比鉤碼重力的一半要大,這主要是因為   。
六、計算題(14分)
23.(2025八下·開福期末)質量為20kg、底面積100cm2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圖所示的搭輪組將物體勻速豎直提升5m,已知動滑輪重5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物體掛上動滑輪的掛鉤前,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4.(2025八下·開福期末)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學識(水不夠多)不夠,是無法完成重大任務或目標的《船的浮起),小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做了以下實驗:如圖甲所示,高為10cm的薄壁水槽放在水平地面上,水槽內放入一體積為1000cm3的柱形木塊A。現向水槽內緩慢加水,水面的高度與加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
(1)木塊A剛好能夠漂起來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木塊A的底面積:
(3)小李覺得莊子并沒有了解浮力的本質,浮不起來并不是水不夠多,比如當加入水量為1080cm3時,此時木塊無法漂浮,但如果將圖丙所示的長方體B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切取部分后,將切取部分沿原方向正放入水檔內,木塊A也能浮起來。已知B的質量為1.6kg,高為10cm,底面積為200cm2。求:要使A恰好能漂浮,長方體B切割的方式及對應切取部分的體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解答】 A.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即m=0.05kg,根據G=mg,可得,G=0.05kg×10N/kg=0.5N,故A錯誤;
B.長沙地區的大氣壓強與標準大氣壓強相近,約為1.0×105Pa,故B 正確;
C.在使用機械時,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 100%,故C錯誤;
D.中學生質量約為 50kg,重力為G=mg=50kg×10N/kg=500N,一層樓的高度約為3m,爬一層樓所用時間約為10s,爬一層樓做的功W=Gh=500N×3m=1500J,功率,遠小于10000W,故D 錯誤。
故選B。
【分析】 A.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公式為G = mg;
B.標準大氣壓約為1.0×105Pa;
C.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由于額外功總是存在的,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 100%;
D.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為。
2.【答案】C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慣性及其現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 A.跳遠時助跑是利用運動員的慣性,從而提高成績,但不能增大慣性,故A錯誤;
B.運動員經過最高點時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處于非平衡狀態,故B錯誤;
C.跳遠的同學在起跳時,地面受到同學向后的作用力,反過來地面給同學一個向前的力,體現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確;
D.起跳上升過程中,運動員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這兩個力都是向下的,且空氣阻力隨速度減小而減小,所以運動員所受的合力方向向下,越來越小,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1)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2)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是相互的;
(4)起跳上升過程中,運動員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且空氣阻力隨速度減小而減小。
3.【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 A.釣魚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A正確;
B.魚咬鉤后,釣魚線對釣魚竿的力與釣魚竿對釣魚線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錯誤;
C.釣魚竿變彎,說明力改變了釣魚竿的形狀,故C錯誤;
D.釣上許多條魚放入船上的水箱后,船的重力變大,而船處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受浮力變大,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的大小關系確定杠桿類型;
B.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C.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狀;
D.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4.【答案】C
【知識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 A.書包帶做的寬些,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
B.吸盤處于靜止狀態;吸盤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它們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此時塑料吸盤掛鉤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所掛重物的重力,與大氣壓力無關。故B錯誤;
C.賽車安裝尾翼利用尾翼上方空氣流速慢,壓強大,下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產生向下的壓力差,增大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故C正確;
D.U形管壓強計,一端被封閉,不符合“上端開口,底部連通”這一特點,不是連通器,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B.大氣壓將吸盤壓在墻面上,但大氣壓方向朝向墻面,物體對掛鉤的拉力朝下,因此,是摩擦力的作用與拉力相互平衡;
C.在流體中,流動速度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D.上端開口,底部相互連通的容器是連通器。
5.【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 A.把杠鈴勻速舉起的過程中,杠鈴的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質量不變,高度增大,則重力勢能增大。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杠鈴的機械能增大,故A錯誤;
B.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受到向上的力,但是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因此沒有對杠桿做功,故B正確;
C.把杠鈴舉在頭頂不動時,杠鈴由于被舉高而具有重力勢能,故C錯誤;
D.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可知,地面對它的支持力等于運動員和杠鈴的總重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C.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B.做功的要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D.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分析判斷。
6.【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A.籃球被向上拋起來,高度變大,速度減小,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A錯誤;
B.張開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張開的弓具有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故B錯誤;
C.空中某一高度勻速飛行的飛機,動能不變,勢能不變,故C錯誤;
D.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質量大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變大,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為動能,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
7.【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摩擦力的種類
【解析】【解答】 A.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與桌面之間的摩擦是滾動摩擦,故A錯誤;
BD.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到摩擦力和吸引力作用,其速度大小不斷變化,則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受力不平衡,同時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B錯誤、D正確;
C.磁鐵對小球有吸引力,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小球對磁鐵也有吸引力,故C錯誤。
故選D。
【分析】 A.根據小球的運動情況判定摩擦力的種類;
B.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即可作答;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
8.【答案】A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 A.身著翼裝飛翔時整體呈現上凸下平的形狀,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上的壓力差,從而獲得升力,使運動員可以空中飛行一段距離,故A正確;
B.頭盔上的攝像頭相對于他位置不變,是靜止的,故B錯誤;
C.加速下降的過程中,他的速度變大,他的運動狀態是變化的,故C錯誤;
D.慣性大小只和質量有關,他的慣性大小不變,降落前打開降落傘,是為了獲得較大的阻力,使下降的速度減慢,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 A.機翼形狀上凸下平,上下不對稱,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形成向上的壓強差,即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B.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
C.速度大小變化或運動方向變化都是運動狀態變化。
D.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慣性代表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9.【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
【解析】【解答】 A.因為質量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地球上600kg的物體到達月球后,質量仍為600kg,故A錯誤;
B.因為月球對其表面的物體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00N重的人到達月球后,重力變為100N,故B正確;
C.彈簧的彈力只與彈簧的伸長有關,與拉動時的環境無關;即拉力大小與重力無關,故C錯誤;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材料、溫度等因素有關,與它所處于的位置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A.根據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來判斷即可;
B.人受到的重力與人的質量以及g有關,在月球上,g變化了,根據變化的多少即可判定B是否正確;
C.根據拉力與重力無關即可判斷是否正確;
D.根據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來判斷即可。
10.【答案】C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A.由圖乙知0~3s內小楊的推力為3N,故A錯誤;
BC.由圖可知,9~12s內,小楊的推力為6N,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為0,則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F=6N;
在6s~9s內,雖然木箱做減速運動,但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所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仍為6N,因木箱向右運動,則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3s~6s內木箱向右做加速運動,推力為9N,滑動摩擦力為6N,所以合力為9N-6N=3N,方向水平向右,故B錯誤,C正確;
D.如果第12s后小楊撤去推力,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則木箱將做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 A.根據圖乙判斷出0~3s內小楊的推力;
BC.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運動的速度無關;
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1.【答案】B,D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 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只要它能夠繞一個固定點轉動,就可以視為杠桿,故A錯誤;
B.支點是杠桿繞其轉動的固定點,位于杠桿上,故B正確;
C.力臂的定義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而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長度,故C錯誤;
D.根據力臂的定義,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故D正確。
故選BD。
【分析】 需要根據杠桿的定義和特性來判斷每個選項的正確性。
12.【答案】B,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牛頓第一定律;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 A.分析圖示可知,到達最高點時,運動員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若運動員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她將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不考慮空氣阻力,運動員從最高點到入水的過程存在重力勢能和動能的轉化,機械能是守恒的,故B正確;
C.運動員下落過程中速度逐漸變大,所以bc和cd段的平均速度vbc<vcd,故C正確;
D.入水后,運動員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不變,所處水的深度逐漸增大,受到水的壓強逐漸變大,故D錯誤。
故選BC。
【分析】 A.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B.如果只有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機械能守恒。
C.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做加速運動。
D.運動員入水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所處的深度變大,根據p=ρ液gh可知受到的壓強的變化情況。
13.【答案】增大;減小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解答】 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中,空間站的質量不變,運動速度越來越大,動能逐漸增大,高度逐漸降低,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分析】 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高度。
14.【答案】10;0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解析】【解答】 兩個重為20N的相同物塊A、B疊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將A和B當成一個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地面對B的摩擦力和推力F1的作用,因整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推力F1和摩擦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它們大小相等,即f=F1=10N,故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10N。
物塊A、B疊放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勻速運動時,A和B是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所以A和B之間是沒有摩擦力的,即A受到的摩擦力為0N。
【分析】 平衡狀態指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時,受平衡力作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5.【答案】1.4;不變
【知識點】浮力及其產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 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該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3N-1.6N=1.4N;
因長方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
所以由F浮=ρ水gV排可知,物體再下沉5cm后,受到的浮力仍為1.4N不變。
【分析】 知道長方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下-F上求出受到的浮力,長方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變化,從而得出答案。
16.【答案】3;2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其受到的合力為零,所以拉力與支持力之和等于A物體的重力大小,即F拉+F支=GA。
又因為B物體重3N,且B物體懸空,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及滑輪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
則A受到的支持力為:F支=G甲-F拉=5N-3N=2N。
【分析】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合力就是零,對A進行受力分析可得出支持力的大小;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等于測力計對A物體的拉力,據此可知A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一端受到的拉力。
17.【答案】1;800;0.0405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1)水杯受到的浮力為:F浮力=G=mg=0.01kg×10N/kg=1N;
(2)根據乙圖可知,水杯內裝滿水時水的質量為800g,則水杯的容積為:;
(3) 從m1=800g~m2的過程中,水杯始終漂浮,
水杯和內部水的總重力為G=F'浮=(0.8kg+0.01kg)×10N/kg=8.1N,
水杯上升的高度為Δh=h2-h1=11cm-10.5cm=0.5cm=5×10-3m,
則浮力對水杯做的功為:W=Gh=8.1N×5×10-3m=0.0405J。
【分析】(1)根據漂浮條件F浮力=G=mg計算水杯受到的浮力;
(2)根據圖乙確定水杯裝滿水時加入水的質量,然后根據計算水杯的容積;
(3) 根據W=Gh求出浮力對水杯做的功。
18.【答案】
【知識點】力臂的畫法;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 從支點O向阻力F1的作用線作垂線,則垂線段的長即為阻力臂L2;
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圖中支點在O點,因此OB作為動力臂最長;動力的方向應該向下,過點B垂直于OB向下作出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
19.【答案】(1)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
(2)不同
(3)質量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 (1)實驗中,小球動能大小是通過比較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大小來反映的,用到了轉換法;
(2)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小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滾下,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是不同的;
(3)由圖示實驗可知,甲、丙兩次實驗,兩球高度相同,質量不相同,丙圖中小球的質量大,將木塊推動得更遠,可知探究的是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分析】 (1)觀察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用到了轉換法;
(2)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
(3)分析圖甲、丙所示兩次實驗,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象分析答題。
20.【答案】(1)排開液體的體積
(2)c、d
(3)4×103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 (1)分析圖a、b、c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浮力不同,故可以得出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探究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應該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而只改變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故應該選a、c、d;
(3)由a知,物體的重力G=4N,由G=mg知物體的質量為;
根據稱重法計算物體浸沒于水中時浮力F浮=4N-3N=1N,
由F浮=G排=ρ液gV排得物體的體積為;
故物體的密度為。
【分析】 (1)分析圖a、b、c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
(2)探究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應該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
(3)由G=mg算出物體的質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水gV排求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的體積,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21.【答案】(1)右
(2)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
(3)乙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 (1)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于杠桿現在左低右高,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2)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丙種實驗方案更方便,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
(3)“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正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利用圖乙進行驗證。
【分析】(1)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于杠桿現在左低右高,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2)根據實驗操作過程中,所引起力臂的變化,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解題;
(3)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22.【答案】(1)不能;能
(2)不變
(3)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解答】 (1)甲、乙兩次的數據,則說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所以若小明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不變。
(2)用圖丙進行實驗時,動滑輪自身的重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存在摩擦阻力等,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鉤碼重力的一半的原因是: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分析】 (1)定滑輪的使用特點是:不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在理想狀態下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實際上使用動滑輪時,由于動滑輪重力不能忽略,則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等于物重與動滑輪重力的一半。
23.【答案】(1)解: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壓=G=mg=20kg×10N/kg=200N,
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答:物體掛上動滑輪的掛鉤前,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Pa。
(2)解: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n=2,不計繩重和摩擦,
拉力:;
答: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為125N。
(3)解: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 (1)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F=G=mg求得壓力的大小,根據求出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2)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求勻速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3)根據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4.【答案】(1)解:根據圖像可知,圖像對應的高度是6cm,
則此時剛好使得木塊A好能夠漂起來時水的深度為6cm,
則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ρ液gh=103kg/m3×10N/kg×0.06m=600Pa。
(2)解:根據圖知,當加入3400g水時容器裝滿水,體積為;
漂浮后的加水體積為V''=3400cm3-1800cm3=1600cm3;
上升的高度為H=10cm-6cm=4cm;
則容器的底面積為;
開始加水到漂浮有:V=(S-SA)×6cm
1800cm3=(400cm2-SA)×6cm;
解得:SA=100cm2;
(3)解:根據題意可知,當加入1800g水時A恰好漂浮,
則此時加入水的體積為:;
而長方體截取部分浸在水中,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
那么長方體B應截取的體積為:V=1800cm3-1080cm3=720cm3。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確定木塊A剛好漂浮起來時水的深度,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計算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 根據圖像結合所加水的體積和高度計算容器的底面積,得出A的底面積,根據A的體積確定A的高度,根據浮沉條件計算A的密度;
(3)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當加入1800g水時A恰好漂浮,而現在只有1080cm3的水,那么二者之差應該就是B截取部分的體積。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辉南县| 巨野县| 正镶白旗| 名山县| 曲阳县| 莎车县| 麻栗坡县| 团风县| 锡林浩特市| 新干县| 沾益县| 黄山市| 黄梅县| 都兰县| 凉山| 盐山县| 峡江县| 武夷山市| 广昌县| 南昌县| 密山市| 京山县| 襄垣县| 关岭| 景德镇市| 抚顺县| 城口县| 陈巴尔虎旗| 文化| 蓬安县| 固安县| 许昌县| 克拉玛依市| 丹寨县| 囊谦县| 永仁县| 大关县| 府谷县| 罗江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