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下列四組物理量中均為矢量的是( )A.位移 路程 B.速度 加速度C.瞬時速度 平均速率 D.平均速度 速率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關于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時,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質點B.乙圖中研究列車從杭州到北京的路程時,不可以把列車看作質點C.丙圖中研究雄鷹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時,可以把雄鷹看作質點D.丁圖中研究運動員起跑動作時,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3.(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關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選取的參考系是地球B.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考系C.乘客看到車窗外的景物飛速后退,選取的參考系是地面D.同一物體的運動,選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結果肯定是相同的4.(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我國的某新型潛航器在某次試航中,測試垂直急速下潛、上浮性能,水面艦艇上的測試員發現儀表上顯示潛航器在某時刻的速度為正值,加速度也是正值且大小不斷減小直到為零,則該潛航器的運動情況為( )A.位移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為零為止C.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5.(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關于加速度表達式a= 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a= 求得的加速度是△t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B.△v表示在△t時間內物體速度的變化量,它的方向不一定與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C. 表示速度的變化率,是標量D.加速度a與△v成正比,與△t成反比6.(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列車關閉發動機進站,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滑行300m時,速度減為一半,求列車進站滑行的總路程是( )A.400m B.600m C.900m D.1200m7.(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甲同學用兩個手指捏住直尺的頂端,乙同學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準備,但手不碰到直尺,在甲同學放開手指讓直尺下落時,乙同學立刻去捏直尺,在刻度尺上合理標注時間刻度,就能制作一把“人的反應時間測量尺”,以下標注正確的是( )A.標注 B.標注 C.標注 D.標注8.(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如圖所示,為了測定氣墊導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cm的遮光板。滑塊向右勻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A和B。光電門上的黑點處有極細的激光束,當遮光板擋住光束時開始計時,不遮擋光束時停止計時。現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1=0.30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2=0.10 s,光電門從第一次計時結束到第二次計時開始經歷的時間為Δt=0.30s。則滑塊的加速度應為( )A.0.67m/s2 B.0.14m/s2 C.0.40m/s2 D.0.22m/s29.(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一個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從A點經B點運動到C點,如圖所示,已知BC=2AB,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前、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m/s、0.6m/s,從B點到C點的過程,前、后半時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2m/s、6m/s,則從A點運動到C點的平均速度為( )A.1m/s B.2m/s C.3m/s D.5.9m/s10.(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a車和b車,其圖像分別為圖中直線a和曲線b,由圖可知( )A.b車先做加速運動再做減速運動B.在t1時刻,a、b兩車的速度大小相等C.t1到t2時間內,a車的位移小于b車的位移D.t1到t2時間內,某時刻兩車的速度可能相同1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取一根長 2 m 左右的細線,5 個鐵墊圈和一個金屬盤。在線下端系上第一個墊圈, 隔 12 cm 再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為 36 cm、60 cm、84 cm,如圖所示, 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線的上端,讓線自由垂下,且第一個墊圈緊靠放在地上的金屬 盤。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第 2、3、4、5 個墊圈( )A.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越來越大B.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C.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關系為D.依次落到盤上的時間關系為1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一滑塊從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的A點,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大小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末到達B點,此時撤去拉力,又經過滑塊恰好返回到A點,則( )A.撤去拉力后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B.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率為C.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為D.滑塊從B點運動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13.(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某人駕駛一輛汽車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勻速運動,突然發現前方50m處停著一輛乙車,立即剎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剎車后第1個2s內的位移是24m,第4個2s內的位移是1m。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甲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B.汽車甲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C.汽車甲剎車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車D.汽車甲剎車前的速度為13.9m/s14.(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如圖所示的v-t圖象中,直線表示甲物體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折線表示同時開始運動的乙物體由靜止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t=4s時,甲、乙兩物體相遇B.在t=4s時,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C.在0~2s內,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在2~4s內,乙物體處于靜止狀態15.(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在運用公式時,關于各個物理量的符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必須規定正方向,式中的、、才能取正、負號B.在任何情況下,表示做加速運動,表示做減速運動C.習慣上規定物體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表示做加速運動,表示做減速運動D.的方向總是與的方向相同16.(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汽車在制動的5s內,每1s前進的距離分別是5m、4m、3m、2m、1m;關于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5s末瞬時速度一定為0B.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為4.5m/sC.汽車剛制動時瞬時速度大小一定為5m/sD.汽車前1s內平均速度比前4s內平均速度更接近剛制動時的瞬時速度17.(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研究物體做直線運動圖像可以靈活選取縱軸、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等于B.乙圖中,物體的加速度為1.0m/s2C.丙圖中,陰影面積表示t1—t2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D.丁圖中,t = 2s時物體的速度為15m/s18.(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物體以速度v勻速通過直線上的A、B兩點,所用時間為t,現在物體從A點由靜止出發,先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至B點速度恰好減為0,所用時間仍為t。則物體的( )A.vm只能為2v,與a1、a2的大小無關B.vm可為許多值,與a1、a2的大小有關C.a1、a2必須滿足D.a1、a2須是一定的19.(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小明與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時,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確該實驗的目的及原理,他從實驗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如圖甲、乙所示是兩種常見的打點計時器。(1)其中 (選填“甲”或“乙”)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小明選擇了電磁打點計時器,為達到實驗目的,還需要下列哪些器材( )A.B.C.D.E.(3)在該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靠近滑輪一端B.開始實驗時小車遠離打點計時器一端C.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越多越好(4)在某次實驗中,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頻率為50Hz,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如下圖所示,紙帶上每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都有4個點未畫出。按時間順序取0、1、2、3、4、5六個計數點,實驗中用直尺量出各計數點到0點的距離如下圖所示(單位:cm)①在計數點1所代表的時刻,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為 m/s,物體的加速度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②該同學在測量的時候沒有將計數點5的數值記錄下來,根據前面的數值可以推算出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 cm。20.(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鋼球由靜止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落地時的速度為40m/s,g 取10m/s2。(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2)它在前3s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它在最后1s內下落的高度是多少?2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滑雪運動員不借助滑雪仗,以加速度a1由靜止從坡頂沿直線勻加速滑下,測得20s后的速度為20m/s,50s時到達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勻減速運動25s后停止。求:(1)a1和a2的大小;(2)到達坡底后再經過6s時的速度大小;(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2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隨著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一些人在駕車時也常常低頭看手機,然而開車時看手機是一種危險駕駛行為,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一輛出租車在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它正前方處有一輛貨車以的速度同向勻速行駛,貨車由于故障而開始勻減速,而出租車司機此時開始低頭看手機,后才發現危險,司機經反應時間后,立即采取緊急制動措施開始勻減速直線運動,若貨車從故障開始,需向前滑行才能停下,求:(1)貨車加速度的大小;(2)當出租車開始剎車時,兩車之間的距離;(3)若欲使出租車不和貨車發生追尾,則出租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矢量與標量【解析】【解答】A.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A不符合題意;B.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B符合題意;C.瞬時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平均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C不符合題意;D.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2.【答案】A【知識點】質點【解析】【解答】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A.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時,足球的形狀不可忽略,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質點,故A正確;B.研究列車從杭州到北京的路程時,列車的形狀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可以把列車看作質點,故B錯誤;C.研究雄鷹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時,雄鷹的形狀不可忽略,不可以把雄鷹看作質點,故C錯誤;D.研究運動員起跑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姿態不可忽略,不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故D錯誤。故選A。【分析】任何物體,只要大小和形狀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就可以看作質點。3.【答案】A【知識點】參考系與坐標系【解析】【解答】A.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選取的參考系是地球,A符合題意;B.運動是絕對的,但描述運動時,還是需選定參考系,因為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運動結果可能不同,B不符合題意;C.窗外的景物飛速后退,選取的參考系是車或者車窗,C不符合題意;D.同一物體的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所觀察到觀察結果可能不同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被選做參考系的物體要假定為不動,被研究的物體相對參考系的位置如果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不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同一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運動結果可能不同。4.【答案】C【知識點】加速度【解析】【解答】CD.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一直在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做勻速運動,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AB.因為物體一直在加速,速度方向沒有變化,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不再變化,但位移隨時間繼續增大,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當速度與加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速度與加速度反向時,物體做減速運動。5.【答案】A【知識點】加速度【解析】【解答】利用a= 求得的加速度是△t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A符合題意。根據a= 知,速度變化量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B不符合題意。 表示速度的變化率,是矢量。C不符合題意。a= 是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變化的時間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加速度方向和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同;速度變化率是矢量;加速度大小和速度變化量及時間大小無關。6.【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解析】【解答】設列車進站的初速度為,加速度為a,則速度恰好減為初速度的一半的過程中,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關系可得解得對列車運動的全過程有解得列車進站滑行的總路程x=400m,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關系可得列式計算。7.【答案】B【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解析】【解答】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屬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直尺下落,根據公式有解得下落高度分別為10cm、20cm、30cm、40cm時對應的下落時間為。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可求物體運動的時間。8.【答案】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 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cm的遮光板,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1=0.30 s,遮光板通對第一個光電門的平均速度這個速度就是通過第一個光電門中間時刻的速度,即計時0.15s時的瞬時速度;遮光板通對第二個光電門的平均速度這個速度就是通過第二個光電門中間時刻的速度,即第二個光電門計時0.05s時的瞬時速度;因此加速度故選C。【分析】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根據加速度定義式可以計算出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和第二個光電門的中間時刻的速度,再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計算加速度。9.【答案】B【知識點】平均速度【解析】【解答】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和推論,并能靈活運用,有時運用推論求解,會使問題更加簡捷。設,;的前、后半程使用的時間分別為和,段使用的時間是,則,,從點運動到點的平均速度為聯立方程,整理得故選B。【分析】對AB過程和BC過程分別運用速度—位移關系公式列出各段時間,然后結合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10.【答案】D【知識點】運動學 S-t 圖象【解析】【解答】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位移—時間圖線的物理意義,知道圖線切線斜率表示瞬時速度,通過圖象要能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A.圖像的斜率的物理意義為速度,根據斜率的變化可知b車的速度先減小后反向增大,A錯誤;B.在t1時刻,兩圖線斜率不同,所以兩車速度大小不相等,B錯誤;C.t1到t2時間內,根據圖像可知兩車位移相等,C錯誤;D.t1到t2時間內,根據斜率變化可知,在某時刻兩圖線斜率可以相等,所以某時刻兩車的速度可以相同,D正確。故選D。【分析】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分析速度。根據位移的變化確定運動的方向,結合位置坐標比較位移的大小。11.【答案】B【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解析】【解答】解決本題本題的關鍵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知道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一些推論。ABD. 線下端系上第一個墊圈, 隔 12 cm 再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為 36 cm、60 cm、84 cm, 5個鐵墊圈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第2、3、4、5個墊圈經過位移之比為由可得,第2、3、4、5個墊圈落到盤中需要的時間之比則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故選項AD錯誤,B正確;C.由可得,第2、3、4、5個墊圈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之比為故選項C錯誤。故選B。【分析】第2、3、4、5個鐵墊圈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下降的位移之比為1:4:9:16.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推論知,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1:3:5:7,可以確定落地的時間間隔是否相等,從而根據v=gt得出落到盤中的速率之比。12.【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A.以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0~3s內,滑塊的位移為撤去拉力后,滑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則撤去拉力后3s內的位移為解得A符合題意;B.3s末滑塊的速度為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度負號表示速度方向,B不符合題意;C.設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設為L,則有解得L=12m,C不符合題意;D.從B點到最高點,由解得,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列出撤去拉力前3s內的位移和撤去拉力后3s內的位移方程,求出撤去拉力后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求解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率;根據滑塊由最高點下滑到A點的過程,由位移公式,求出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對B點到最高點的運動過程,由速度-時間關系式,求出運動時間。13.【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解析】【解答】ABD.假設汽車甲8s內一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 得根據 得初速度為速度減為零的時間為可知汽車甲在8s前速度減為零。設汽車甲的加速度為a,根據 得汽車甲速度減為零的時間為采用逆向思維,最后2s內的位移為聯立解得a=-2m/s2v0=14m/sA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C.汽車甲剎車到停止的距離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車,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假設物體的加速度,結合題目條件,利用運動學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14.【答案】B【知識點】運動學 v-t 圖象【解析】【解答】本題考查分析和理解速度-時間圖象的能力,關鍵要能根據“面積”分析兩物體位置關系,知道兩者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AB. 直線表示甲物體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折線表示同時開始運動的乙物體由靜止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 ,據圖象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得t=4s時,甲的位移和乙的位移不相等,剛開始甲的速度最大,故是乙追甲,當兩者速度相等時,甲、乙相距最遠,A錯誤B正確;C.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可得,在0~2s內,甲物體的加速度為乙物體的加速度為兩者的加速度在這段時間內不相等,選項C錯誤;D.在2~4s內,乙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D錯誤.故選B.【分析】甲、乙兩個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當位移再次相等時,兩物體再次相遇。根據“面積”分析什么時刻兩物體再次相遇。根據速度的大小關系分析t=4s時兩物體的位置關系,并確定什么時刻兩物體相距最遠。根據圖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關系。根據圖象的形狀分析乙物體的運動狀態。15.【答案】A,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由于速度公式是矢量表達式,所以必須規定正方向,式中的v、、a才能取正、負號,A符合題意;B.當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做加速運動,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時做減速運動,不能單看加速度的正負,B不符合題意;C.習慣上規定物體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a>0表示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a<0表示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C符合題意;D.v的方向不一定與的方向相同,如a與反向時,物體先減速至速度為零,再反向加速運動,v與方向就相反了,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分析】速度公式 是矢量式,使用時要規定正方向;當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16.【答案】B,D【知識點】平均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汽車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逆向看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若5s末的瞬時速度為0,則第5s內、第4s內、第3s內、第2s內、第1s內的位移之比應為1:3:5:7:9,由題意得,位移之比為1:2:3:4:5,故第5s末瞬時速度不為0,故A錯誤;B.前的平均速度故B正確;C.前的平均速度即為第1s末的瞬時速度,則汽車剛制動時瞬時速度大小故C錯誤;D.汽車前內平均速度等于第2s末瞬時速度,前內平均速度等于第0.5s末瞬時速度,故前內平均速度更接近剛制動時的瞬時速度,故D正確。故選BD。【分析】勻減速直線運動可逆向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的比例式判斷即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求解加速度,根據速度—時間公式求解初速度。17.【答案】C,D【知識點】圖象法;運動學 v-t 圖象【解析】【解答】本題要理解并掌握圖像的物理意義,可抓住圖像的斜率和截距分析圖像的意義,結合公式的特征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A.根據勻變速運動規律可知,若物體做初速度為0,末速度為v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其位移為根據v—t圖像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該物體的位移大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故A錯誤;B.由圖可得表達式為v2 = x根據公式v2-v02 = 2ax,可得1m/s2 = 2a則得加速度大小為a = 0.5m/s2故B錯誤;C.根據可知,乙圖像中,陰影面積表示t1到t2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故C正確;D.由圖可得根據位移時間公式變形得對比可得v0 = -5m/sa = 10m/s2則t = 2s時物體的速度為v = v0+at = (-5+10 × 2)m/s = 15m/s故D正確。故選CD。【分析】甲圖中,根據v-t圖像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分析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乙圖中,根據速度—位移公式結合圖像的斜率求解物體的加速度;丙圖中,根據Δv=aΔt分析圖像的陰影面積表示的意義。18.【答案】A,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速度關系和速度-時間關系可得,勻加速過程有,勻減速過程有,則有,解得,上述關系與、的大小無關,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分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速度關系和速度-時間關系推導分析。19.【答案】(1)甲(2)B;D(3)C(4)0.18;0.75;14.50【知識點】加速度;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瞬時速度【解析】【解答】(1)根據甲圖有振針,乙圖沒有振針可知甲圖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為達到實驗目的,電磁打點計時器需要學生電源,即交流低壓電源,打出的紙帶需要測量長度,所以還需要刻度尺。故選BD。(3)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在沒有滑輪一端,故A錯誤;B.開始實驗時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端,故B錯誤;C.有打點計時器的實驗都應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故C正確;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太多的話,小車的加速度會太大,對實驗結果會有影響,所以不是越多越好,故D錯誤。故選C。(4)①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打點周期等于0.02s,其中相鄰的兩個計數點還有4個點未畫出,所以紙帶上打相鄰兩個的時間間隔是T=0.02s×5=0.1s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可得計數點1時小車對應的速度為由逐差法可求得小車從0到4計數點內的加速度為②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14.50cm。【分析】 (1)從兩種計時器的特點分辨,打點計時器直接測量的是時間間隔和位移;(2)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的實驗,所需的實驗器材應該從實驗的過程和步驟去考慮;(3)根據實驗原理和實驗注意事項分析;(4)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由逐差公式求加速度。(1)由題甲、乙圖可知,其中甲圖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小明選擇了電磁打點計時器,為達到實驗目的,打出的紙帶需要測量長度;又因電磁打點計時器需要學生電源,即交流低壓電源,所以還需要刻度尺、交流低壓電源。故選BD。(3)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在沒有滑輪一端,故A錯誤;B.開始實驗時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端,故B錯誤;C.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故C正確;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太多的話,小車的加速度會太大,對實驗結果會有影響,所以不是越多越好,故D錯誤。故選C。(4)①[1]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其中相鄰的兩個計數點還有4個點未畫出,所以紙帶上打相鄰兩個的時間間隔是T=0.02s×5=0.1s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可得計數點1時小車對應的速度為m/s=0.18m/s[2]由逐差法可求得小車從0到4計數點內的加速度為m/s2=0.75m/s2②[3] 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14.50cm。20.【答案】解:(1)設鋼球下落的高度為,則據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得(3)它在前內的平均速度(3)設它在最后內下落的高度為【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解析】【分析】(1)鋼球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速度-位移公式求得下落高度;(2)根據h=求得前2s內和前3s內下落的高度,即可求得第3s內下降的高度,利用v=求得平均速度;(3)最后1s內下降的高度等于總高度減去最后1s前下降的高度即可。21.【答案】解:(1)根據速度公式vt=v0+at,有v1=a1t1,代入數據解得a1==1m/s2到達坡底的速度v2=a1t2=1×50 m/s=50m/s設速度v2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對減速過程有0-v2=a2t3代入數據解得a2=m/s2=-2m/s2負號表示與正方向相反(2)運動員到達坡底后再經6s時的速度大小v=v2+a2t4=50m/s+(-2)×6m/s=38m/s。(3)運動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s=v2t3+a2=50×25m+×(-2)×252m=625m。【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解析】【分析】(1)已知運動員的初速度、末速度與運動的時間,代入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2)由速度計算即可求出到達坡底后再過6s的瞬時速度大小;(3)根據位移—時間關系式即可求解在水平面滑動的距離。22.【答案】解:(1)由可得(2)出租車司機從發現到緊急制動所用時間則(3)貨車在5s末的速度當兩車共速時聯立得【知識點】追及相遇問題【解析】【分析】(1)貨車從故障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題干所給貨車的初、末速度及剎車全程的位移,可根據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公式求得加速度;(2)出租車開始剎車時,貨車已經減速一段時間,可計算貨車減速過程的位移以及出租車在此過程中勻速行駛的位移,二者同向行駛,之間的距離為原距離加上貨車所行位移減去出租車所行位移;(3)二者均做勻減速運動,二者共速時不會相碰,之后都不會再有追尾的可能,因此可運用逆向思維,假設存在某一時間二者有共速的可能,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計算此時二者的速度關系與位移關系,以此解得此時出租車的加速度大小。1 / 1浙江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下列四組物理量中均為矢量的是( )A.位移 路程 B.速度 加速度C.瞬時速度 平均速率 D.平均速度 速率【答案】B【知識點】矢量與標量【解析】【解答】A.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A不符合題意;B.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B符合題意;C.瞬時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平均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C不符合題意;D.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關于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時,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質點B.乙圖中研究列車從杭州到北京的路程時,不可以把列車看作質點C.丙圖中研究雄鷹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時,可以把雄鷹看作質點D.丁圖中研究運動員起跑動作時,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答案】A【知識點】質點【解析】【解答】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A.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時,足球的形狀不可忽略,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質點,故A正確;B.研究列車從杭州到北京的路程時,列車的形狀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可以把列車看作質點,故B錯誤;C.研究雄鷹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時,雄鷹的形狀不可忽略,不可以把雄鷹看作質點,故C錯誤;D.研究運動員起跑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姿態不可忽略,不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故D錯誤。故選A。【分析】任何物體,只要大小和形狀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就可以看作質點。3.(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關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選取的參考系是地球B.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考系C.乘客看到車窗外的景物飛速后退,選取的參考系是地面D.同一物體的運動,選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結果肯定是相同的【答案】A【知識點】參考系與坐標系【解析】【解答】A.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選取的參考系是地球,A符合題意;B.運動是絕對的,但描述運動時,還是需選定參考系,因為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運動結果可能不同,B不符合題意;C.窗外的景物飛速后退,選取的參考系是車或者車窗,C不符合題意;D.同一物體的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所觀察到觀察結果可能不同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被選做參考系的物體要假定為不動,被研究的物體相對參考系的位置如果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不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同一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運動結果可能不同。4.(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我國的某新型潛航器在某次試航中,測試垂直急速下潛、上浮性能,水面艦艇上的測試員發現儀表上顯示潛航器在某時刻的速度為正值,加速度也是正值且大小不斷減小直到為零,則該潛航器的運動情況為( )A.位移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為零為止C.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為止【答案】C【知識點】加速度【解析】【解答】CD.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一直在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做勻速運動,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AB.因為物體一直在加速,速度方向沒有變化,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不再變化,但位移隨時間繼續增大,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當速度與加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速度與加速度反向時,物體做減速運動。5.(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關于加速度表達式a= 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a= 求得的加速度是△t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B.△v表示在△t時間內物體速度的變化量,它的方向不一定與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C. 表示速度的變化率,是標量D.加速度a與△v成正比,與△t成反比【答案】A【知識點】加速度【解析】【解答】利用a= 求得的加速度是△t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A符合題意。根據a= 知,速度變化量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B不符合題意。 表示速度的變化率,是矢量。C不符合題意。a= 是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變化的時間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加速度方向和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同;速度變化率是矢量;加速度大小和速度變化量及時間大小無關。6.(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列車關閉發動機進站,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滑行300m時,速度減為一半,求列車進站滑行的總路程是( )A.400m B.600m C.900m D.1200m【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解析】【解答】設列車進站的初速度為,加速度為a,則速度恰好減為初速度的一半的過程中,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關系可得解得對列車運動的全過程有解得列車進站滑行的總路程x=400m,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關系可得列式計算。7.(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甲同學用兩個手指捏住直尺的頂端,乙同學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準備,但手不碰到直尺,在甲同學放開手指讓直尺下落時,乙同學立刻去捏直尺,在刻度尺上合理標注時間刻度,就能制作一把“人的反應時間測量尺”,以下標注正確的是( )A.標注 B.標注 C.標注 D.標注【答案】B【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解析】【解答】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屬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直尺下落,根據公式有解得下落高度分別為10cm、20cm、30cm、40cm時對應的下落時間為。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可求物體運動的時間。8.(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如圖所示,為了測定氣墊導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cm的遮光板。滑塊向右勻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A和B。光電門上的黑點處有極細的激光束,當遮光板擋住光束時開始計時,不遮擋光束時停止計時。現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1=0.30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2=0.10 s,光電門從第一次計時結束到第二次計時開始經歷的時間為Δt=0.30s。則滑塊的加速度應為( )A.0.67m/s2 B.0.14m/s2 C.0.40m/s2 D.0.22m/s2【答案】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 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cm的遮光板,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為Δt1=0.30 s,遮光板通對第一個光電門的平均速度這個速度就是通過第一個光電門中間時刻的速度,即計時0.15s時的瞬時速度;遮光板通對第二個光電門的平均速度這個速度就是通過第二個光電門中間時刻的速度,即第二個光電門計時0.05s時的瞬時速度;因此加速度故選C。【分析】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根據加速度定義式可以計算出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和第二個光電門的中間時刻的速度,再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計算加速度。9.(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一個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從A點經B點運動到C點,如圖所示,已知BC=2AB,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前、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m/s、0.6m/s,從B點到C點的過程,前、后半時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2m/s、6m/s,則從A點運動到C點的平均速度為( )A.1m/s B.2m/s C.3m/s D.5.9m/s【答案】B【知識點】平均速度【解析】【解答】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和推論,并能靈活運用,有時運用推論求解,會使問題更加簡捷。設,;的前、后半程使用的時間分別為和,段使用的時間是,則,,從點運動到點的平均速度為聯立方程,整理得故選B。【分析】對AB過程和BC過程分別運用速度—位移關系公式列出各段時間,然后結合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10.(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a車和b車,其圖像分別為圖中直線a和曲線b,由圖可知( )A.b車先做加速運動再做減速運動B.在t1時刻,a、b兩車的速度大小相等C.t1到t2時間內,a車的位移小于b車的位移D.t1到t2時間內,某時刻兩車的速度可能相同【答案】D【知識點】運動學 S-t 圖象【解析】【解答】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位移—時間圖線的物理意義,知道圖線切線斜率表示瞬時速度,通過圖象要能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A.圖像的斜率的物理意義為速度,根據斜率的變化可知b車的速度先減小后反向增大,A錯誤;B.在t1時刻,兩圖線斜率不同,所以兩車速度大小不相等,B錯誤;C.t1到t2時間內,根據圖像可知兩車位移相等,C錯誤;D.t1到t2時間內,根據斜率變化可知,在某時刻兩圖線斜率可以相等,所以某時刻兩車的速度可以相同,D正確。故選D。【分析】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分析速度。根據位移的變化確定運動的方向,結合位置坐標比較位移的大小。1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取一根長 2 m 左右的細線,5 個鐵墊圈和一個金屬盤。在線下端系上第一個墊圈, 隔 12 cm 再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為 36 cm、60 cm、84 cm,如圖所示, 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線的上端,讓線自由垂下,且第一個墊圈緊靠放在地上的金屬 盤。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第 2、3、4、5 個墊圈( )A.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越來越大B.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C.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關系為D.依次落到盤上的時間關系為【答案】B【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解析】【解答】解決本題本題的關鍵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知道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一些推論。ABD. 線下端系上第一個墊圈, 隔 12 cm 再系一個,以后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為 36 cm、60 cm、84 cm, 5個鐵墊圈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第2、3、4、5個墊圈經過位移之比為由可得,第2、3、4、5個墊圈落到盤中需要的時間之比則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相等,故選項AD錯誤,B正確;C.由可得,第2、3、4、5個墊圈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之比為故選項C錯誤。故選B。【分析】第2、3、4、5個鐵墊圈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下降的位移之比為1:4:9:16.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推論知,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1:3:5:7,可以確定落地的時間間隔是否相等,從而根據v=gt得出落到盤中的速率之比。1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一滑塊從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的A點,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大小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末到達B點,此時撤去拉力,又經過滑塊恰好返回到A點,則( )A.撤去拉力后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B.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率為C.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為D.滑塊從B點運動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A.以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0~3s內,滑塊的位移為撤去拉力后,滑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則撤去拉力后3s內的位移為解得A符合題意;B.3s末滑塊的速度為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度負號表示速度方向,B不符合題意;C.設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設為L,則有解得L=12m,C不符合題意;D.從B點到最高點,由解得,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列出撤去拉力前3s內的位移和撤去拉力后3s內的位移方程,求出撤去拉力后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求解滑塊返回到A點時的速率;根據滑塊由最高點下滑到A點的過程,由位移公式,求出滑塊運動到的最高點與A點間的距離;對B點到最高點的運動過程,由速度-時間關系式,求出運動時間。13.(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某人駕駛一輛汽車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勻速運動,突然發現前方50m處停著一輛乙車,立即剎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剎車后第1個2s內的位移是24m,第4個2s內的位移是1m。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甲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B.汽車甲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C.汽車甲剎車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車D.汽車甲剎車前的速度為13.9m/s【答案】A【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解析】【解答】ABD.假設汽車甲8s內一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 得根據 得初速度為速度減為零的時間為可知汽車甲在8s前速度減為零。設汽車甲的加速度為a,根據 得汽車甲速度減為零的時間為采用逆向思維,最后2s內的位移為聯立解得a=-2m/s2v0=14m/sA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C.汽車甲剎車到停止的距離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車,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假設物體的加速度,結合題目條件,利用運動學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14.(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如圖所示的v-t圖象中,直線表示甲物體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折線表示同時開始運動的乙物體由靜止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t=4s時,甲、乙兩物體相遇B.在t=4s時,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C.在0~2s內,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在2~4s內,乙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答案】B【知識點】運動學 v-t 圖象【解析】【解答】本題考查分析和理解速度-時間圖象的能力,關鍵要能根據“面積”分析兩物體位置關系,知道兩者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AB. 直線表示甲物體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折線表示同時開始運動的乙物體由靜止從A地向B地運動的v-t圖象 ,據圖象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得t=4s時,甲的位移和乙的位移不相等,剛開始甲的速度最大,故是乙追甲,當兩者速度相等時,甲、乙相距最遠,A錯誤B正確;C.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可得,在0~2s內,甲物體的加速度為乙物體的加速度為兩者的加速度在這段時間內不相等,選項C錯誤;D.在2~4s內,乙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D錯誤.故選B.【分析】甲、乙兩個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當位移再次相等時,兩物體再次相遇。根據“面積”分析什么時刻兩物體再次相遇。根據速度的大小關系分析t=4s時兩物體的位置關系,并確定什么時刻兩物體相距最遠。根據圖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關系。根據圖象的形狀分析乙物體的運動狀態。15.(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在運用公式時,關于各個物理量的符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必須規定正方向,式中的、、才能取正、負號B.在任何情況下,表示做加速運動,表示做減速運動C.習慣上規定物體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表示做加速運動,表示做減速運動D.的方向總是與的方向相同【答案】A,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由于速度公式是矢量表達式,所以必須規定正方向,式中的v、、a才能取正、負號,A符合題意;B.當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做加速運動,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時做減速運動,不能單看加速度的正負,B不符合題意;C.習慣上規定物體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a>0表示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a<0表示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C符合題意;D.v的方向不一定與的方向相同,如a與反向時,物體先減速至速度為零,再反向加速運動,v與方向就相反了,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分析】速度公式 是矢量式,使用時要規定正方向;當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16.(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汽車在制動的5s內,每1s前進的距離分別是5m、4m、3m、2m、1m;關于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5s末瞬時速度一定為0B.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為4.5m/sC.汽車剛制動時瞬時速度大小一定為5m/sD.汽車前1s內平均速度比前4s內平均速度更接近剛制動時的瞬時速度【答案】B,D【知識點】平均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汽車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逆向看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若5s末的瞬時速度為0,則第5s內、第4s內、第3s內、第2s內、第1s內的位移之比應為1:3:5:7:9,由題意得,位移之比為1:2:3:4:5,故第5s末瞬時速度不為0,故A錯誤;B.前的平均速度故B正確;C.前的平均速度即為第1s末的瞬時速度,則汽車剛制動時瞬時速度大小故C錯誤;D.汽車前內平均速度等于第2s末瞬時速度,前內平均速度等于第0.5s末瞬時速度,故前內平均速度更接近剛制動時的瞬時速度,故D正確。故選BD。【分析】勻減速直線運動可逆向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的比例式判斷即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求解加速度,根據速度—時間公式求解初速度。17.(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研究物體做直線運動圖像可以靈活選取縱軸、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等于B.乙圖中,物體的加速度為1.0m/s2C.丙圖中,陰影面積表示t1—t2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D.丁圖中,t = 2s時物體的速度為15m/s【答案】C,D【知識點】圖象法;運動學 v-t 圖象【解析】【解答】本題要理解并掌握圖像的物理意義,可抓住圖像的斜率和截距分析圖像的意義,結合公式的特征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A.根據勻變速運動規律可知,若物體做初速度為0,末速度為v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其位移為根據v—t圖像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該物體的位移大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故A錯誤;B.由圖可得表達式為v2 = x根據公式v2-v02 = 2ax,可得1m/s2 = 2a則得加速度大小為a = 0.5m/s2故B錯誤;C.根據可知,乙圖像中,陰影面積表示t1到t2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故C正確;D.由圖可得根據位移時間公式變形得對比可得v0 = -5m/sa = 10m/s2則t = 2s時物體的速度為v = v0+at = (-5+10 × 2)m/s = 15m/s故D正確。故選CD。【分析】甲圖中,根據v-t圖像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分析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乙圖中,根據速度—位移公式結合圖像的斜率求解物體的加速度;丙圖中,根據Δv=aΔt分析圖像的陰影面積表示的意義。18.(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 物體以速度v勻速通過直線上的A、B兩點,所用時間為t,現在物體從A點由靜止出發,先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至B點速度恰好減為0,所用時間仍為t。則物體的( )A.vm只能為2v,與a1、a2的大小無關B.vm可為許多值,與a1、a2的大小有關C.a1、a2必須滿足D.a1、a2須是一定的【答案】A,C【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綜合運用【解析】【解答】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速度關系和速度-時間關系可得,勻加速過程有,勻減速過程有,則有,解得,上述關系與、的大小無關,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分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速度關系和速度-時間關系推導分析。19.(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小明與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時,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確該實驗的目的及原理,他從實驗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如圖甲、乙所示是兩種常見的打點計時器。(1)其中 (選填“甲”或“乙”)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小明選擇了電磁打點計時器,為達到實驗目的,還需要下列哪些器材( )A.B.C.D.E.(3)在該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靠近滑輪一端B.開始實驗時小車遠離打點計時器一端C.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越多越好(4)在某次實驗中,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頻率為50Hz,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如下圖所示,紙帶上每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都有4個點未畫出。按時間順序取0、1、2、3、4、5六個計數點,實驗中用直尺量出各計數點到0點的距離如下圖所示(單位:cm)①在計數點1所代表的時刻,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為 m/s,物體的加速度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②該同學在測量的時候沒有將計數點5的數值記錄下來,根據前面的數值可以推算出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 cm。【答案】(1)甲(2)B;D(3)C(4)0.18;0.75;14.50【知識點】加速度;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瞬時速度【解析】【解答】(1)根據甲圖有振針,乙圖沒有振針可知甲圖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為達到實驗目的,電磁打點計時器需要學生電源,即交流低壓電源,打出的紙帶需要測量長度,所以還需要刻度尺。故選BD。(3)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在沒有滑輪一端,故A錯誤;B.開始實驗時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端,故B錯誤;C.有打點計時器的實驗都應該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故C正確;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太多的話,小車的加速度會太大,對實驗結果會有影響,所以不是越多越好,故D錯誤。故選C。(4)①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打點周期等于0.02s,其中相鄰的兩個計數點還有4個點未畫出,所以紙帶上打相鄰兩個的時間間隔是T=0.02s×5=0.1s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可得計數點1時小車對應的速度為由逐差法可求得小車從0到4計數點內的加速度為②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14.50cm。【分析】 (1)從兩種計時器的特點分辨,打點計時器直接測量的是時間間隔和位移;(2)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的實驗,所需的實驗器材應該從實驗的過程和步驟去考慮;(3)根據實驗原理和實驗注意事項分析;(4)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由逐差公式求加速度。(1)由題甲、乙圖可知,其中甲圖是電磁打點計時器。(2)小明選擇了電磁打點計時器,為達到實驗目的,打出的紙帶需要測量長度;又因電磁打點計時器需要學生電源,即交流低壓電源,所以還需要刻度尺、交流低壓電源。故選BD。(3)A.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上,且在沒有滑輪一端,故A錯誤;B.開始實驗時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端,故B錯誤;C.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小車,故C正確;D.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太多的話,小車的加速度會太大,對實驗結果會有影響,所以不是越多越好,故D錯誤。故選C。(4)①[1]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其中相鄰的兩個計數點還有4個點未畫出,所以紙帶上打相鄰兩個的時間間隔是T=0.02s×5=0.1s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可得計數點1時小車對應的速度為m/s=0.18m/s[2]由逐差法可求得小車從0到4計數點內的加速度為m/s2=0.75m/s2②[3] 物體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計數點5到0點的距離為14.50cm。20.(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鋼球由靜止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落地時的速度為40m/s,g 取10m/s2。(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2)它在前3s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它在最后1s內下落的高度是多少?【答案】解:(1)設鋼球下落的高度為,則據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得(3)它在前內的平均速度(3)設它在最后內下落的高度為【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解析】【分析】(1)鋼球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速度-位移公式求得下落高度;(2)根據h=求得前2s內和前3s內下落的高度,即可求得第3s內下降的高度,利用v=求得平均速度;(3)最后1s內下降的高度等于總高度減去最后1s前下降的高度即可。21.(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滑雪運動員不借助滑雪仗,以加速度a1由靜止從坡頂沿直線勻加速滑下,測得20s后的速度為20m/s,50s時到達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勻減速運動25s后停止。求:(1)a1和a2的大小;(2)到達坡底后再經過6s時的速度大小;(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答案】解:(1)根據速度公式vt=v0+at,有v1=a1t1,代入數據解得a1==1m/s2到達坡底的速度v2=a1t2=1×50 m/s=50m/s設速度v2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對減速過程有0-v2=a2t3代入數據解得a2=m/s2=-2m/s2負號表示與正方向相反(2)運動員到達坡底后再經6s時的速度大小v=v2+a2t4=50m/s+(-2)×6m/s=38m/s。(3)運動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s=v2t3+a2=50×25m+×(-2)×252m=625m。【知識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解析】【分析】(1)已知運動員的初速度、末速度與運動的時間,代入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2)由速度計算即可求出到達坡底后再過6s的瞬時速度大小;(3)根據位移—時間關系式即可求解在水平面滑動的距離。22.(2024高一上·濱江開學考)隨著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一些人在駕車時也常常低頭看手機,然而開車時看手機是一種危險駕駛行為,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一輛出租車在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它正前方處有一輛貨車以的速度同向勻速行駛,貨車由于故障而開始勻減速,而出租車司機此時開始低頭看手機,后才發現危險,司機經反應時間后,立即采取緊急制動措施開始勻減速直線運動,若貨車從故障開始,需向前滑行才能停下,求:(1)貨車加速度的大小;(2)當出租車開始剎車時,兩車之間的距離;(3)若欲使出租車不和貨車發生追尾,則出租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答案】解:(1)由可得(2)出租車司機從發現到緊急制動所用時間則(3)貨車在5s末的速度當兩車共速時聯立得【知識點】追及相遇問題【解析】【分析】(1)貨車從故障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題干所給貨車的初、末速度及剎車全程的位移,可根據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公式求得加速度;(2)出租車開始剎車時,貨車已經減速一段時間,可計算貨車減速過程的位移以及出租車在此過程中勻速行駛的位移,二者同向行駛,之間的距離為原距離加上貨車所行位移減去出租車所行位移;(3)二者均做勻減速運動,二者共速時不會相碰,之后都不會再有追尾的可能,因此可運用逆向思維,假設存在某一時間二者有共速的可能,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計算此時二者的速度關系與位移關系,以此解得此時出租車的加速度大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