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下列應用實例中,沒有運用到氣體壓強跟流速關系原理的是( ?。?br/>A. 汽車的尾翼B.火箭C. 飛機D.地鐵站臺安全線【答案】B【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解答】A.尾翼上方平齊,下方凸起,尾翼下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上方流速小,壓強大,下方壓強小于上方,產生向下的壓力,使汽車行駛更穩定,故A不符合題意;B.火箭升空時,向后噴出燃氣,利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而升空,故B符合題意;C.飛機機翼上方凸起,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平齊,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大于上方,產生向上的升力,故C不符合題意;D.地鐵進站,地鐵速度大造成地鐵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人在壓強差下被壓向地鐵,造成危險,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飛機的機翼、汽車尾翼、列車通過時,會出現流速不同,流速大壓強小,產生壓力差;火箭利用反作用力升空。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2023年3月12日,在首爾進行的短道速滑世錦賽男子5000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勇奪冠軍。圖是比賽時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看臺為參照物,比賽中的運動員是靜止的B.加速運動時,運動員的慣性逐漸變大C.在彎道上滑行時,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D.運動員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及其現象;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解答】A.短道速滑比賽時,以看臺為參照物,比賽中的運動員相對于看臺有位置變化,運動員是運動的,故A錯誤;B.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運動員加速運動時,質量不變,慣性大小不變,故B錯誤;C.在彎道上滑行時,運動員的速度方向發生變化,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C正確;D.運動員向后蹬地,同時地給運動員向前的力使運動員前行,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D錯誤。故選C。【分析】相對于參照物,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慣性是物體的屬性,只和質量有關,速度改變,慣性不變;物體運動方向改變,運動狀態在改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先后在斜面和水平面上鋪上毛巾、棉布,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B.該實驗直接證明了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C.小車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1,若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小車繼續向前運動,小車到達B點時速度為v2,v1>v2D.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對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D【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解析】【解答】A.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物體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應該在水平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故A錯誤;B.根據實驗推理得:運動的小車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作用無法在實驗中實現,是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故B錯誤;C.圖中,小車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1,若此時小車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則小車不受摩擦力作用,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到達B點速度為v2,與v1大小相等,故C錯誤;D.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故選D。【分析】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通過實驗和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運動的物體若不受外力,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狀態不變時,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所示是足球比賽中某球員傳球后足球在空中飛行的一段運動軌跡,忽略空氣阻力,圖乙是該足球落地后彈跳的過程。關于以上兩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足球從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球員對球做了功B.圖甲中足球在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C.圖乙中A、B兩點為同一高度,該足球在這兩點機械能相等D.圖乙中足球在最高點D點的動能為零【答案】B【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化;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解答】A.圖甲中足球從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球員對球沒有施加力,對球不做功,故A錯誤;B.圖甲中足球在B點的高度大于A點的高度,圖1中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速度減小,將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B正確;C.由圖乙可知,足球跳起的高度逐漸變小,所以足球的機械能逐漸變小的,A、B兩點的高度相等,重力勢能相等,速度不同,動能不一樣,因此足球在A、B兩點的機械能不相等,故C錯誤;D.圖乙中足球在從D點水平方向的速度不為0,故最高點D點的動能不為零,故D錯誤。故選B。【分析】機械能:機械能為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當質量不變時,動能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不變時,動能和質量成正比;當質量不變時,重力勢能和高度成正比,高度不變時,重力勢能和質量成正比。5.(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為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他們通過橫桿、支架、石塊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當巨木太重無法抬起時,下列改進方法可行的是( ?。?br/>A.減少橫桿右端的人數B.將支架向右移動C.橫桿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D.減小橫桿上懸繩與支架間的距離【答案】D【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圖中,支架是杠桿支點,人對橫桿右端施加向下的力是動力,當巨木太重時,需要更大的動力,需要更多的人增大動力,故A不符合題意;B.如果將支架向右移動,相當于動力臂減小,阻力臂增大,將巨木抬起需要比原來更大的動力,不可行,故B不符合題意;C.當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則是動力臂減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需要更大的動力才能把巨木抬起來,故C不符合題意;D.減小懸繩與支架間的距離,相當于減小阻力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在阻力和動力臂不變,需要的動力減小了,能把巨木抬起來,方法可行,故D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根據橫桿的使用,判斷支點、動力、阻力,為實現抬起巨木,可以增大動力或減小阻力臂,或增大動力臂。6.(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甲、乙兩容器分別盛有相同質量的水,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分別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B. C. D.【答案】B【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解析】【解答】圖中,水的質量相等,重力相等,柱狀容器底,受到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則兩個容器受到的壓力相等,即;甲的容器底面積大于乙的容器底面積,根據,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小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分析】柱形容器中液體質量相等,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結合底面積,利用,判斷壓強大小。7.(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柱狀容器內加入濃鹽水,把一枚土豆輕輕放入其中,靜止時土豆漂浮在水面上;向容器中緩慢注入清水,土豆逐漸下沉,土豆懸浮在鹽水中,如圖乙所示,土豆沉到容器底部,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土豆在甲、乙、丙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甲>F乙>F丙B.漂浮在水面上時,土豆受到的浮力與其重力大小相等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漂浮時受到的浮力D.沉到底部后,繼續注入清水,土豆受到的浮力不再變化【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B.土豆在甲圖漂浮,在乙圖懸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甲=G土豆,F乙=G土豆;土豆在丙圖中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即F丙F丙,故A錯誤;故B正確;C.土豆沉底時,受到向上的浮力、支持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F支=G土豆;則F沉底D.沉到底部后,繼續注入清水,根據F浮=ρ液gV排,液體的密度逐漸變小,所以土豆受到的浮力變小,故D錯誤。故選B。【分析】漂浮和懸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沉底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減小,浮力減小。8.(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將鉛球由a處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后落到地面b處。若不計空氣的阻力,鉛球在飛行過程中,受 力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 ,該力的方向是 。【答案】重;地球;豎直向下【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重力的方向【解析】【解答】(1)若不計空氣的阻力,鉛球在飛行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2)鉛球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對鉛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所以其施力物體是地球。(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分析】根據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9.(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是小藝配戴一次性口罩時按壓金屬條后的形狀,可見該金屬條的形變 (選填“是”或“不是”)彈性形變,將耳帶掛在耳朵上能戴穩口罩,但時間久了耳朵有點痛,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耳帶對耳朵的壓力 ?。ㄟx填“屬于”或“不屬于”)彈力。【答案】不是;相互;屬于【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解析】【解答】(1)金屬條不受力時不恢復原來形狀,不是彈性形變;(2)耳朵給耳帶力的同時,也受到耳帶給耳朵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耳帶能恢復原狀,是彈性形變,受到的是彈力。故答案為:不是;相互;屬于。【分析】(1)物體形狀的改變叫做形變,不受力時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力是彈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0.(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三峽電站的大壩氣勢恢宏,輪船在經過時必須依靠船閘,船閘實現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船閘是根據 原理工作的.汽車的安全帶寬度比較大,這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 (選填“增大”或“減小”)壓強;汽車的安全氣囊會在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自動充氣彈出,使車內的人不會由于 而撞到車身上.【答案】連通器;減??;慣性【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解析】【解答】 解:船閘的上游閥門打開時,上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下游閥門打開時,下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所以船閘是根據連通器原理工作的。安全帶的寬度比較大,這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安全帶對人體的壓強。人和汽車一起高速行駛,在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人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前行,此時安全氣囊自動充氣彈出,阻止人繼續前進,不會撞到車身上。故答案為:連通器;減??;慣性。【分析】(1)上端開口、底部相連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內各容器的液面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這就是連通器的原理(2)壓強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積大小有關:接觸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積越大,壓強越小。(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特性,叫做慣性。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人會由于慣性還會繼續向前運動,安全氣囊能起到保護的作用。1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現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圖甲,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圖乙所示是一個學生自制的氣壓計,當把它從山腳下拿到山頂上時,觀察到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 ?。ㄟx填“逐漸升高”、“逐漸降低”或“保持不變”),這說明隨著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氣壓 ?。ㄟx填“逐漸增大”、“逐漸減小”或“保持不變”)。【答案】大氣壓;逐漸升高;逐漸減小【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解析】【解答】用吸管“吸”飲料時,吸管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飲料被大氣壓壓入口中的。圖乙中,把自制的氣壓計,從山腳下拿到山頂,海拔升高,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逐漸升高,則隨著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氣壓逐漸減小,內外氣壓差把液體壓向管內導致液柱升高。故第1空填:大氣壓;第2空填:逐漸升高;第3空填:逐漸減小。【分析】吸管喝飲料,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小。1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圖所示,水平面上一物塊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做直線運動,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第2s時物塊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此時推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 W;與第2s時相比,第4s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將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4;24;不變【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解析】【解答】圖丙中,0~3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速度為6m/s,在3~6s內,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在6~9s內,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圖乙中,0~3s時,拉力F1=4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第2s時,物塊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4N;推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4s時物體做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仍然為4N,即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變。故第1空填:4;第2空填:24;第3空填:不變。【分析】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受到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利用拉力,測量摩擦力;當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摩擦力保持不變;根據P=Fv,可以計算功率的大小。1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小聰用彈簧測力計掛著實心圓柱體,圓柱體浸沒在水中且不與容器壁接觸,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隨圓柱體上升高度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圓柱體的重力為 N;整個過程中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圓柱體的密度為 kg/m3(g取10N/kg,ρ水=1×103kg/m3)。【答案】2;0.4;5×103【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解答】圖乙中,圓柱體在空氣中時,拉力為2.0N,則重力為2N。圓柱體完全浸沒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6N,利用稱重法,計算最大浮力為:圓柱體完全浸沒時,圓柱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為圓柱體的質量為圓柱體的密度為,故第1空填:2;第2空填:0.4;第3空填:5×103。【分析】測力計對物體最大的拉力,測量重力;根據重力和物體浸沒后,測力計的拉力差,計算浮力;利用,計算質量,根據,計算體積,利用,計算物體的密度。14.(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工人用A、B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重540N的物體,所用的拉力F為200N,物體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了10s。不計繩重及摩擦,拉力F所做的功為 J,C處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 N;若勻速提升重240N的物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答案】1200;460;8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解答】根據物體速度和時間,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vt=0.2m/s×10s=2m;圖中,承擔物重繩子的股數為n=3,則繩端移動的距離為:s=nh=3×2m=6m;提升重540N的物體時,計算拉力F做的功為:W總=Fs=200N×6m=1200J;不計繩重及摩擦時,根據,動滑輪重力為:G動=nF-G=3×200N-540N=60N,C處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F拉=2F+G定=2F+G動=2×200N+60N=460N,計算機械效率為:。故第1空填:1200;第2空填:460;第3空填:80%。【分析】根據物體的速度和時間,利用s=vt,計算路程;根據W=Fs,計算總功;根據G動=nF-G,計算動滑輪重力;利用,計算機械效率。15.(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一燒杯靜止在斜面上,燒杯內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小球,請在圖中作出燒杯對斜面的壓力和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的示意圖。【答案】【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浮力及其產生原因【解析】【解答】小球漂浮,受到的浮力方向豎直向上,作用點在小球的重心,標符號F浮;燒杯對斜面的壓力,作用點在物體與接觸面的中點,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符號為F。如圖所示:【分析】物體受到的浮力豎直向上;壓力和支撐面垂直向下。16.(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的裝置可改變照明燈的高度。輕質杠桿在力作用下可繞點轉動,在圖中畫出杠桿所受阻力的示意圖和動力臂。【答案】【知識點】力臂的畫法【解析】【解答】杠桿上,燈對杠桿豎直向下的拉力為阻力,過A點作豎直向下的阻力;為支點,繩子對杠桿的拉力是動力,過支點向動力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動力臂。如圖所示:【分析】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是阻力;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是杠桿上的力臂。17.(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建筑工地上,工人師傅將如圖所示的滑輪裝配成滑輪組,利用它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提升重物。請在圖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答案】【知識點】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解析】【解答】圖中,工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拉力方向向下,則繩子從定滑輪開始,繞繩如圖所示【分析】根據人的位置,繩子依次繞過動滑輪和定滑輪,組裝滑輪組。18.(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擇如下器材:長木板和表面固定有棉布的長木板、長方形木塊(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砝碼、彈簧測力計等;(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放置在長木板上的木塊,使其做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br/>(2)如圖為完成本實驗設計的操作方案,得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實驗情景 甲 乙 丙 丁彈簧測力計示數/N 1.50 1.50 2.10 2.50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 ??;比較 兩次實驗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br/>(3)拔河比賽時隊員要穿鞋底帶有花紋的運動鞋參賽,這是應用了 兩次實驗得出的結論。【答案】勻速直線;無關;甲、丙;甲、丁【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1)實驗時,測力計拉動物體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根據二力平衡的原理,拉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2)在甲、乙兩次實驗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觸面積大小不同,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探究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積大小相同,只改變壓力,選擇甲、丙兩次實驗。(3)拔河比賽時,隊員的鞋底帶有花紋,是在壓力不變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加摩擦力的,應用了甲、丁兩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分析】(1)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時,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通過拉力測量摩擦力;(2)當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受力面積不同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積無關;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壓力的關系;(3)鞋底的花紋,使接觸面更粗糙,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19.(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某同學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壓強計是通過觀察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將探頭放進盛水容器中,探頭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會內凹;(2)如圖甲、乙、丙所示,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水中的 深度處(填“同一”、“不同”),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觀察到形管內液面高度差 (選填“不改變”或“改變”);(3)若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應根據 兩個圖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4)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該同學用水和鹽水,利用圖戊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若橡皮膜出現圖示情況,說明隔板左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 ?。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保└舭逵覀鹊囊后w對橡皮膜壓強,則隔板 (填“左”或“右”)側的液體是鹽水。【答案】高度差;同一;不改變;甲、??;小于;右【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時,(1)實驗時,液體壓強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2)根據圖甲、乙、丙,壓強計探頭在水中的同一深度處,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內液面高度差相同,即高度差不改變,即壓強相等。(3)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選擇甲、丁兩圖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4)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選用水和鹽水,如圖戊,橡皮膜向左凸出,則隔板左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小于隔板右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根據有,右側液體的密度大,則隔板右側的液體是鹽水。【分析】(1)實驗時,通過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應液體壓強的大小;(2)當液體密度和深度相同,改變探頭方向,可以探究液體壓強和方向的關系;(3)探究液體壓強和深度的關系,需要保持液體密度相同,深度不同;(4)當液面深度相同時,液體壓強越大的一側,液體密度越大。20.(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零刻度線、 和分度值。調零時,彈簧測力計應在 ?。ㄟx填“豎直”或“水平”)方向上調零;(2)如圖甲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高為6cm的長方體物塊(可塑),測出重力。將它緩慢浸入水中,在圖乙中畫出物塊所受浮力F浮隨h變化的圖象;(3)分析圖象可知:浸沒前,h增加,F浮 ??;浸沒后,h增加,F浮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若把此物塊捏成高6cm的圓錐體,重復上述實驗。兩次實驗所得的F浮隨h變化的圖象 (選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量程;豎直(2)(3)增大;不變(4)不同【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1)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圖中,在豎直方向測量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要在豎直方向調零。(2)根據圖甲數據,利用用描點法畫出圖象,如圖所示:(3)根據圖甲,在浸沒前,h增加,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變大,F浮增大;浸沒后,h增加,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F浮不變。(4)當把物塊捏成高為6cm的圓錐體,體積的變化和高度不成正比,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不同,F浮隨h不會均勻變化,故與原圖象不同。【分析】(1)使用測力計前,先觀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向零刻度線;(2)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圖像中描點作圖;(3)物體浸沒前,深度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浮力變大;物體浸沒后,深度變大,浮力不變;(4)圓錐體進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但排開體積的變化量不同,浮力變化規律不同。(1)[1]根據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可知,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2]由圖可知,在豎直方向測量力的大小,因此彈簧測力計要在豎直方向調零。(2)根據圖甲數據,利用用描點法畫出圖象,如圖所示:(3)[1][2]根據稱重法,由圖甲可知,在浸沒前,h增加,F浮增大;浸沒后,h增加,F浮不變。(4)若把此物塊捏成高為6cm的圓錐體,因為體積的變化和高度不成正比,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不同,F浮隨h不會均勻變化,故與原圖象不同。2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A是一艘依靠太陽能驅動的船,其排水量是60t,船的表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接收的太陽能用來驅動船前進。在在一次航行中,從某一時刻開始,太陽能船受到水平方向的牽引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甲所示,船的運動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乙所示,已知(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1)該船漂浮在水面時,船艙某處距水面5m,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2)這艘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3)船在航行過程中,第50﹣100s內牽引力所做的功。【答案】(1)(1)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2)解:(2)船的排水量,即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m排=60t=60×103kg=6×104k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6×104kg×10N/kg=6×105N(3)解:(3)由圖乙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勻速行駛,速度v=0.5m/s,行駛時間t=100s-50s=50s船行駛的距離s=vt=0.5m/s×50s=25m由圖甲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的牽引力F=8×104N,則牽引力做的功W=Fs=8×104N×25m=2×106J【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液體壓強的計算;浮力大小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解答】(1)根據p=ρ水gh,計算液體壓強的大??;(2)根據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利用F浮=G排=m排g,計算浮力;(3)根據s=vt,計算船行距離,利用W=Fs,計算做功多少。(1)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2)船的排水量,即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m排=60t=60×103kg=6×104k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6×104kg×10N/kg=6×105N(3)由圖乙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勻速行駛,速度v=0.5m/s,行駛時間t=100s-50s=50s船行駛的距離s=vt=0.5m/s×50s=25m由圖甲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的牽引力F=8×104N,則牽引力做的功W=Fs=8×104N×25m=2×106J2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小郭同學“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通過改變小車釋放時的高度h、在小車中增加鉤碼和在水平木板上鋪墊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個實驗場景。(1)實驗中木塊的作用是利用 反映小車動能的大??;(2)選用圖丙和圖丁進行實驗,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物體的動能越大;(3)通過對比 兩圖,可以研究超載對交通安全帶來的危害;(4)實驗時若木板絕對光滑,則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瓿杀緦嶒?,原因是 。【答案】(1)木塊移動的距離(2)當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3)甲、丙(4)不能;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1)實驗中,小車的動能不同,推動木塊移動距離不同,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應用了轉換法。(2)在圖丙和圖丁中,小車的質量相同,滾下的高度不同,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動能越大,可得:質量一定時,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探究超載的危害時,需要控制小車的速度相同,即滑下的高度相同,小車的質量不同,選擇甲、丙兩次實驗,進行探究。(4)根據牛頓第一定律,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不能得出正確結論。【分析】(1)探究動能的影響因素時,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反應動能的大小;(2)當重力一定時,小車下滑的高度不同,速度不同,可以探究動能和速度的關系;(3)探究動能和質量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速度相同,質量不同;(4)水平面光滑時,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1)實驗中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的應用。(2)選用圖丙和圖丁進行實驗,小車的質量不變,滾下的高度不同,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動能越大,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質量一定時,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探究超載帶來的危害時,需要控制小車滑下的高度相同,小車的質量不同,故需要對比甲、丙兩次實驗。(4)[1][2]根據牛頓第一定律,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運動后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不能得出正確結論。2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消除 對實驗的影響;(2)如圖乙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4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點掛 個相同的鉤碼;(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位置時其示數大小將 ?。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小明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后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1)右;杠桿自重(2)6(3)變大(4)F1l1=F2l2【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圖中,杠桿右端偏高,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根據圖乙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4G×3L=FB×2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3)圖丙中,保持B點不變,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b位置時,F的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變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4)根據多次實驗,總結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數學表達式為F1l1=F2l2。【分析】(1)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側移動,水平平衡的杠桿便于測量力臂;(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結合鉤碼個數和力臂,計算拉力的大??;(3)杠桿上的拉力傾斜時,力臂減小,拉力變大;(4)根據多次實驗數據,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1)[1][2]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4G×3L=FB×2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3)保持B點不變,若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b位置時,此時F的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變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大小將變大。(4)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后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數學表達式為F1l1=F2l2。1 / 1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下列應用實例中,沒有運用到氣體壓強跟流速關系原理的是( )A. 汽車的尾翼B.火箭C. 飛機D.地鐵站臺安全線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2023年3月12日,在首爾進行的短道速滑世錦賽男子5000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勇奪冠軍。圖是比賽時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以看臺為參照物,比賽中的運動員是靜止的B.加速運動時,運動員的慣性逐漸變大C.在彎道上滑行時,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D.運動員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先后在斜面和水平面上鋪上毛巾、棉布,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B.該實驗直接證明了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C.小車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1,若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小車繼續向前運動,小車到達B點時速度為v2,v1>v2D.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對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4.(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所示是足球比賽中某球員傳球后足球在空中飛行的一段運動軌跡,忽略空氣阻力,圖乙是該足球落地后彈跳的過程。關于以上兩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足球從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球員對球做了功B.圖甲中足球在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C.圖乙中A、B兩點為同一高度,該足球在這兩點機械能相等D.圖乙中足球在最高點D點的動能為零5.(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為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他們通過橫桿、支架、石塊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當巨木太重無法抬起時,下列改進方法可行的是( ?。?br/>A.減少橫桿右端的人數B.將支架向右移動C.橫桿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D.減小橫桿上懸繩與支架間的距離6.(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甲、乙兩容器分別盛有相同質量的水,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分別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C. D.7.(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柱狀容器內加入濃鹽水,把一枚土豆輕輕放入其中,靜止時土豆漂浮在水面上;向容器中緩慢注入清水,土豆逐漸下沉,土豆懸浮在鹽水中,如圖乙所示,土豆沉到容器底部,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土豆在甲、乙、丙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甲>F乙>F丙B.漂浮在水面上時,土豆受到的浮力與其重力大小相等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漂浮時受到的浮力D.沉到底部后,繼續注入清水,土豆受到的浮力不再變化8.(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將鉛球由a處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后落到地面b處。若不計空氣的阻力,鉛球在飛行過程中,受 力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 ,該力的方向是 。9.(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是小藝配戴一次性口罩時按壓金屬條后的形狀,可見該金屬條的形變 ?。ㄟx填“是”或“不是”)彈性形變,將耳帶掛在耳朵上能戴穩口罩,但時間久了耳朵有點痛,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耳帶對耳朵的壓力 ?。ㄟx填“屬于”或“不屬于”)彈力。10.(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三峽電站的大壩氣勢恢宏,輪船在經過時必須依靠船閘,船閘實現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船閘是根據 原理工作的.汽車的安全帶寬度比較大,這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 (選填“增大”或“減小”)壓強;汽車的安全氣囊會在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自動充氣彈出,使車內的人不會由于 而撞到車身上.1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現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圖甲,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圖乙所示是一個學生自制的氣壓計,當把它從山腳下拿到山頂上時,觀察到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 (選填“逐漸升高”、“逐漸降低”或“保持不變”),這說明隨著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氣壓 ?。ㄟx填“逐漸增大”、“逐漸減小”或“保持不變”)。1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圖所示,水平面上一物塊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做直線運動,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第2s時物塊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此時推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 W;與第2s時相比,第4s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將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小聰用彈簧測力計掛著實心圓柱體,圓柱體浸沒在水中且不與容器壁接觸,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隨圓柱體上升高度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圓柱體的重力為 N;整個過程中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圓柱體的密度為 kg/m3(g取10N/kg,ρ水=1×103kg/m3)。14.(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工人用A、B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重540N的物體,所用的拉力F為200N,物體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了10s。不計繩重及摩擦,拉力F所做的功為 J,C處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 N;若勻速提升重240N的物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15.(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一燒杯靜止在斜面上,燒杯內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小球,請在圖中作出燒杯對斜面的壓力和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的示意圖。16.(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所示的裝置可改變照明燈的高度。輕質杠桿在力作用下可繞點轉動,在圖中畫出杠桿所受阻力的示意圖和動力臂。17.(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建筑工地上,工人師傅將如圖所示的滑輪裝配成滑輪組,利用它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提升重物。請在圖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18.(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擇如下器材:長木板和表面固定有棉布的長木板、長方形木塊(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砝碼、彈簧測力計等;(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放置在長木板上的木塊,使其做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2)如圖為完成本實驗設計的操作方案,得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實驗情景 甲 乙 丙 丁彈簧測力計示數/N 1.50 1.50 2.10 2.50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 ??;比較 兩次實驗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3)拔河比賽時隊員要穿鞋底帶有花紋的運動鞋參賽,這是應用了 兩次實驗得出的結論。19.(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某同學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壓強計是通過觀察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將探頭放進盛水容器中,探頭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會內凹;(2)如圖甲、乙、丙所示,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水中的 深度處(填“同一”、“不同”),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觀察到形管內液面高度差 ?。ㄟx填“不改變”或“改變”);(3)若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應根據 兩個圖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4)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該同學用水和鹽水,利用圖戊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若橡皮膜出現圖示情況,說明隔板左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隔板右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則隔板 ?。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鹊囊后w是鹽水。20.(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零刻度線、 和分度值。調零時,彈簧測力計應在 ?。ㄟx填“豎直”或“水平”)方向上調零;(2)如圖甲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高為6cm的長方體物塊(可塑),測出重力。將它緩慢浸入水中,在圖乙中畫出物塊所受浮力F浮隨h變化的圖象;(3)分析圖象可知:浸沒前,h增加,F浮 ;浸沒后,h增加,F浮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若把此物塊捏成高6cm的圓錐體,重復上述實驗。兩次實驗所得的F浮隨h變化的圖象 (選填“相同”或“不同”)。21.(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如圖A是一艘依靠太陽能驅動的船,其排水量是60t,船的表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接收的太陽能用來驅動船前進。在在一次航行中,從某一時刻開始,太陽能船受到水平方向的牽引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甲所示,船的運動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乙所示,已知(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1)該船漂浮在水面時,船艙某處距水面5m,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2)這艘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3)船在航行過程中,第50﹣100s內牽引力所做的功。22.(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小郭同學“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通過改變小車釋放時的高度h、在小車中增加鉤碼和在水平木板上鋪墊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個實驗場景。(1)實驗中木塊的作用是利用 反映小車動能的大??;(2)選用圖丙和圖丁進行實驗,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物體的動能越大;(3)通過對比 兩圖,可以研究超載對交通安全帶來的危害;(4)實驗時若木板絕對光滑,則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瓿杀緦嶒灒蚴? 。23.(2024九上·珠海開學考)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ㄟx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消除 對實驗的影響;(2)如圖乙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4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點掛 個相同的鉤碼;(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位置時其示數大小將 ?。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小明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后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解答】A.尾翼上方平齊,下方凸起,尾翼下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上方流速小,壓強大,下方壓強小于上方,產生向下的壓力,使汽車行駛更穩定,故A不符合題意;B.火箭升空時,向后噴出燃氣,利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而升空,故B符合題意;C.飛機機翼上方凸起,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平齊,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大于上方,產生向上的升力,故C不符合題意;D.地鐵進站,地鐵速度大造成地鐵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人在壓強差下被壓向地鐵,造成危險,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飛機的機翼、汽車尾翼、列車通過時,會出現流速不同,流速大壓強小,產生壓力差;火箭利用反作用力升空。2.【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及其現象;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解答】A.短道速滑比賽時,以看臺為參照物,比賽中的運動員相對于看臺有位置變化,運動員是運動的,故A錯誤;B.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運動員加速運動時,質量不變,慣性大小不變,故B錯誤;C.在彎道上滑行時,運動員的速度方向發生變化,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C正確;D.運動員向后蹬地,同時地給運動員向前的力使運動員前行,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D錯誤。故選C。【分析】相對于參照物,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慣性是物體的屬性,只和質量有關,速度改變,慣性不變;物體運動方向改變,運動狀態在改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答案】D【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解析】【解答】A.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物體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應該在水平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故A錯誤;B.根據實驗推理得:運動的小車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作用無法在實驗中實現,是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故B錯誤;C.圖中,小車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1,若此時小車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則小車不受摩擦力作用,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到達B點速度為v2,與v1大小相等,故C錯誤;D.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故選D。【分析】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通過實驗和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運動的物體若不受外力,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狀態不變時,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答案】B【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化;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解答】A.圖甲中足球從A點移動至B點的過程中,球員對球沒有施加力,對球不做功,故A錯誤;B.圖甲中足球在B點的高度大于A點的高度,圖1中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速度減小,將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B正確;C.由圖乙可知,足球跳起的高度逐漸變小,所以足球的機械能逐漸變小的,A、B兩點的高度相等,重力勢能相等,速度不同,動能不一樣,因此足球在A、B兩點的機械能不相等,故C錯誤;D.圖乙中足球在從D點水平方向的速度不為0,故最高點D點的動能不為零,故D錯誤。故選B。【分析】機械能:機械能為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當質量不變時,動能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不變時,動能和質量成正比;當質量不變時,重力勢能和高度成正比,高度不變時,重力勢能和質量成正比。5.【答案】D【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圖中,支架是杠桿支點,人對橫桿右端施加向下的力是動力,當巨木太重時,需要更大的動力,需要更多的人增大動力,故A不符合題意;B.如果將支架向右移動,相當于動力臂減小,阻力臂增大,將巨木抬起需要比原來更大的動力,不可行,故B不符合題意;C.當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則是動力臂減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需要更大的動力才能把巨木抬起來,故C不符合題意;D.減小懸繩與支架間的距離,相當于減小阻力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在阻力和動力臂不變,需要的動力減小了,能把巨木抬起來,方法可行,故D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根據橫桿的使用,判斷支點、動力、阻力,為實現抬起巨木,可以增大動力或減小阻力臂,或增大動力臂。6.【答案】B【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解析】【解答】圖中,水的質量相等,重力相等,柱狀容器底,受到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則兩個容器受到的壓力相等,即;甲的容器底面積大于乙的容器底面積,根據,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小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分析】柱形容器中液體質量相等,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結合底面積,利用,判斷壓強大小。7.【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B.土豆在甲圖漂浮,在乙圖懸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甲=G土豆,F乙=G土豆;土豆在丙圖中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即F丙F丙,故A錯誤;故B正確;C.土豆沉底時,受到向上的浮力、支持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F支=G土豆;則F沉底D.沉到底部后,繼續注入清水,根據F浮=ρ液gV排,液體的密度逐漸變小,所以土豆受到的浮力變小,故D錯誤。故選B。【分析】漂浮和懸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沉底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減小,浮力減小。8.【答案】重;地球;豎直向下【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重力的方向【解析】【解答】(1)若不計空氣的阻力,鉛球在飛行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2)鉛球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對鉛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所以其施力物體是地球。(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分析】根據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9.【答案】不是;相互;屬于【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解析】【解答】(1)金屬條不受力時不恢復原來形狀,不是彈性形變;(2)耳朵給耳帶力的同時,也受到耳帶給耳朵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耳帶能恢復原狀,是彈性形變,受到的是彈力。故答案為:不是;相互;屬于。【分析】(1)物體形狀的改變叫做形變,不受力時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力是彈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0.【答案】連通器;減小;慣性【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解析】【解答】 解:船閘的上游閥門打開時,上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下游閥門打開時,下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所以船閘是根據連通器原理工作的。安全帶的寬度比較大,這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安全帶對人體的壓強。人和汽車一起高速行駛,在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人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前行,此時安全氣囊自動充氣彈出,阻止人繼續前進,不會撞到車身上。故答案為:連通器;減小;慣性。【分析】(1)上端開口、底部相連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內各容器的液面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這就是連通器的原理(2)壓強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積大小有關:接觸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積越大,壓強越小。(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特性,叫做慣性。車子發生嚴重撞擊時,人會由于慣性還會繼續向前運動,安全氣囊能起到保護的作用。11.【答案】大氣壓;逐漸升高;逐漸減小【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解析】【解答】用吸管“吸”飲料時,吸管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飲料被大氣壓壓入口中的。圖乙中,把自制的氣壓計,從山腳下拿到山頂,海拔升高,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逐漸升高,則隨著高度的增加,瓶外的大氣壓逐漸減小,內外氣壓差把液體壓向管內導致液柱升高。故第1空填:大氣壓;第2空填:逐漸升高;第3空填:逐漸減小。【分析】吸管喝飲料,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小。12.【答案】4;24;不變【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解析】【解答】圖丙中,0~3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速度為6m/s,在3~6s內,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在6~9s內,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圖乙中,0~3s時,拉力F1=4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第2s時,物塊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4N;推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4s時物體做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仍然為4N,即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變。故第1空填:4;第2空填:24;第3空填:不變。【分析】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受到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利用拉力,測量摩擦力;當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摩擦力保持不變;根據P=Fv,可以計算功率的大小。13.【答案】2;0.4;5×103【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解答】圖乙中,圓柱體在空氣中時,拉力為2.0N,則重力為2N。圓柱體完全浸沒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6N,利用稱重法,計算最大浮力為:圓柱體完全浸沒時,圓柱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為圓柱體的質量為圓柱體的密度為,故第1空填:2;第2空填:0.4;第3空填:5×103。【分析】測力計對物體最大的拉力,測量重力;根據重力和物體浸沒后,測力計的拉力差,計算浮力;利用,計算質量,根據,計算體積,利用,計算物體的密度。14.【答案】1200;460;8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解答】根據物體速度和時間,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vt=0.2m/s×10s=2m;圖中,承擔物重繩子的股數為n=3,則繩端移動的距離為:s=nh=3×2m=6m;提升重540N的物體時,計算拉力F做的功為:W總=Fs=200N×6m=1200J;不計繩重及摩擦時,根據,動滑輪重力為:G動=nF-G=3×200N-540N=60N,C處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為:F拉=2F+G定=2F+G動=2×200N+60N=460N,計算機械效率為:。故第1空填:1200;第2空填:460;第3空填:80%。【分析】根據物體的速度和時間,利用s=vt,計算路程;根據W=Fs,計算總功;根據G動=nF-G,計算動滑輪重力;利用,計算機械效率。15.【答案】【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浮力及其產生原因【解析】【解答】小球漂浮,受到的浮力方向豎直向上,作用點在小球的重心,標符號F??;燒杯對斜面的壓力,作用點在物體與接觸面的中點,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符號為F。如圖所示:【分析】物體受到的浮力豎直向上;壓力和支撐面垂直向下。16.【答案】【知識點】力臂的畫法【解析】【解答】杠桿上,燈對杠桿豎直向下的拉力為阻力,過A點作豎直向下的阻力;為支點,繩子對杠桿的拉力是動力,過支點向動力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動力臂。如圖所示:【分析】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是阻力;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是杠桿上的力臂。17.【答案】【知識點】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解析】【解答】圖中,工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拉力方向向下,則繩子從定滑輪開始,繞繩如圖所示【分析】根據人的位置,繩子依次繞過動滑輪和定滑輪,組裝滑輪組。18.【答案】勻速直線;無關;甲、丙;甲、丁【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1)實驗時,測力計拉動物體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根據二力平衡的原理,拉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2)在甲、乙兩次實驗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觸面積大小不同,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探究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積大小相同,只改變壓力,選擇甲、丙兩次實驗。(3)拔河比賽時,隊員的鞋底帶有花紋,是在壓力不變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加摩擦力的,應用了甲、丁兩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分析】(1)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時,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通過拉力測量摩擦力;(2)當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受力面積不同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積無關;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壓力的關系;(3)鞋底的花紋,使接觸面更粗糙,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19.【答案】高度差;同一;不改變;甲、??;小于;右【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時,(1)實驗時,液體壓強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2)根據圖甲、乙、丙,壓強計探頭在水中的同一深度處,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內液面高度差相同,即高度差不改變,即壓強相等。(3)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選擇甲、丁兩圖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4)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選用水和鹽水,如圖戊,橡皮膜向左凸出,則隔板左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小于隔板右側的液體對橡皮膜壓強,根據有,右側液體的密度大,則隔板右側的液體是鹽水。【分析】(1)實驗時,通過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應液體壓強的大小;(2)當液體密度和深度相同,改變探頭方向,可以探究液體壓強和方向的關系;(3)探究液體壓強和深度的關系,需要保持液體密度相同,深度不同;(4)當液面深度相同時,液體壓強越大的一側,液體密度越大。20.【答案】(1)量程;豎直(2)(3)增大;不變(4)不同【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1)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圖中,在豎直方向測量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要在豎直方向調零。(2)根據圖甲數據,利用用描點法畫出圖象,如圖所示:(3)根據圖甲,在浸沒前,h增加,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變大,F浮增大;浸沒后,h增加,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F浮不變。(4)當把物塊捏成高為6cm的圓錐體,體積的變化和高度不成正比,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不同,F浮隨h不會均勻變化,故與原圖象不同。【分析】(1)使用測力計前,先觀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向零刻度線;(2)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圖像中描點作圖;(3)物體浸沒前,深度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浮力變大;物體浸沒后,深度變大,浮力不變;(4)圓錐體進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但排開體積的變化量不同,浮力變化規律不同。(1)[1]根據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可知,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2]由圖可知,在豎直方向測量力的大小,因此彈簧測力計要在豎直方向調零。(2)根據圖甲數據,利用用描點法畫出圖象,如圖所示:(3)[1][2]根據稱重法,由圖甲可知,在浸沒前,h增加,F浮增大;浸沒后,h增加,F浮不變。(4)若把此物塊捏成高為6cm的圓錐體,因為體積的變化和高度不成正比,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不同,F浮隨h不會均勻變化,故與原圖象不同。21.【答案】(1)(1)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2)解:(2)船的排水量,即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m排=60t=60×103kg=6×104k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6×104kg×10N/kg=6×105N(3)解:(3)由圖乙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勻速行駛,速度v=0.5m/s,行駛時間t=100s-50s=50s船行駛的距離s=vt=0.5m/s×50s=25m由圖甲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的牽引力F=8×104N,則牽引力做的功W=Fs=8×104N×25m=2×106J【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液體壓強的計算;浮力大小的計算;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解答】(1)根據p=ρ水gh,計算液體壓強的大??;(2)根據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利用F浮=G排=m排g,計算浮力;(3)根據s=vt,計算船行距離,利用W=Fs,計算做功多少。(1)水對該處產生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2)船的排水量,即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m排=60t=60×103kg=6×104k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6×104kg×10N/kg=6×105N(3)由圖乙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勻速行駛,速度v=0.5m/s,行駛時間t=100s-50s=50s船行駛的距離s=vt=0.5m/s×50s=25m由圖甲可知,在第50s~100s內,船的牽引力F=8×104N,則牽引力做的功W=Fs=8×104N×25m=2×106J22.【答案】(1)木塊移動的距離(2)當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3)甲、丙(4)不能;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1)實驗中,小車的動能不同,推動木塊移動距離不同,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應用了轉換法。(2)在圖丙和圖丁中,小車的質量相同,滾下的高度不同,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動能越大,可得:質量一定時,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探究超載的危害時,需要控制小車的速度相同,即滑下的高度相同,小車的質量不同,選擇甲、丙兩次實驗,進行探究。(4)根據牛頓第一定律,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不能得出正確結論。【分析】(1)探究動能的影響因素時,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反應動能的大?。?br/>(2)當重力一定時,小車下滑的高度不同,速度不同,可以探究動能和速度的關系;(3)探究動能和質量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速度相同,質量不同;(4)水平面光滑時,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1)實驗中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的應用。(2)選用圖丙和圖丁進行實驗,小車的質量不變,滾下的高度不同,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動能越大,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質量一定時,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探究超載帶來的危害時,需要控制小車滑下的高度相同,小車的質量不同,故需要對比甲、丙兩次實驗。(4)[1][2]根據牛頓第一定律,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運動后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小車動能的大小,不能得出正確結論。23.【答案】(1)右;杠桿自重(2)6(3)變大(4)F1l1=F2l2【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解析】【解答】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圖中,杠桿右端偏高,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根據圖乙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4G×3L=FB×2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3)圖丙中,保持B點不變,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b位置時,F的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變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4)根據多次實驗,總結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數學表達式為F1l1=F2l2。【分析】(1)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側移動,水平平衡的杠桿便于測量力臂;(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結合鉤碼個數和力臂,計算拉力的大小;(3)杠桿上的拉力傾斜時,力臂減小,拉力變大;(4)根據多次實驗數據,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1)[1][2]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4G×3L=FB×2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3)保持B點不變,若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b位置時,此時F的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變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大小將變大。(4)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后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數學表達式為F1l1=F2l2。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