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情練習物理試題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對返回艙的高度估測合理的是( )A.1.5m B.2.5m C.4.5m D.5.5m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某同學對一木板的長度測量五次,記錄數據分別為14.51dm、14.52dm、14.53dm、14.14dm,14.53dm,此木板長度的真實值最接近的是( )A.14.446dm B.14.5225dm C.14.52dm D.14.45dm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3.8km=3.8km×103m=3800mB.2.4×107nm=2.4×107×10-6m=24mC.23.5m=23.5×1000cm=2.35×104cmD.0.603mm=0.603×10-3m=6.03×10-4m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太空教師”王亞平、葉光富等為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太空科普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王亞平和葉光富兩名宇航員音色相同B.宇航員說話時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C.聲音在太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m/sD.奇妙的實驗引起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音調高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用木槌敲擊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輕敲,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的輸出聲波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次敲擊音色相同,圖乙是重敲時的聲波圖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調也比乙的音調高C.兩次敲擊音調、音色都相同,圖乙是輕敲時的聲波圖D.重敲時音調高,圖甲是重敲時的聲波圖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是有關聲現象的幾個探究性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利用如圖裝置驗證真空不能傳聲時,玻璃罩內完全抽成了真空B. 利用如圖的音叉和水可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C. 如圖可以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D. 當尺子伸出桌面達到一定程度時用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此時產生的是次聲波7.(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甲同學在一根85米的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鐵管,乙同學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壁,可聽到( )(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擊聲 B.兩次敲擊聲 C.三次敲擊聲 D.無法確定8.(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單位換算:2.5min= s ,1L= cm3 ,45m= μm。9.(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圖中,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分度值為 mm,物體的長度是 cm。10.(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所測物體長度為 cm;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可以 (選填“消除”或“減小”)誤差。1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習中小明同學完成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小明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測得圓形物體的直徑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測一個物體長度時記錄的數據為14.51dm、14.50dm、14.53dm,物體長度測量值應記為 dm。1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鼓和鐲 而產生聲音。人們根據鼓和鐲發聲的 (選填“響度”或“音色”)不同,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這是利用聲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1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彈奏同一根吉他弦,發出聲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彈奏不同吉他弦,發出聲音的 不同。彈同一首曲子,吉他與二胡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1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將手指潤濕后沿著高腳酒杯杯口摩擦會聽到聲音,若在酒杯中不斷加水,發聲的音調將逐漸 (變高、變低或不變);如圖乙,若用圓棒敲擊盛水的高腳杯,水量變多,發聲的音調將 (變高、變低或不變);如圖丙,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部吹氣,使其發聲,增加試管中的水量,吹氣時聲音的音調將 (變高、變低或不變)。1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這是實驗室或體育比賽中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秒表。請你在圖中標出時間為3min10s時指針的位置。1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1為用較小的力敲擊音叉時音又振動的波形圖,請在圖2中畫出用較大的力敲擊同一音叉時振動的大致波形圖。17.(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在某課外活動中,小明從左至右用同樣的力吹3個瓶子,發現發出的聲音音調逐漸變高,請分別用直線畫出圖中另外兩個瓶子中水位線的大致位置。18.(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圖中刻度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 cm,秒表記錄的時間為 s19.(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小林、小西和小吳在公園里玩蕩秋千,如圖甲小林把小西、小吳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林發現,他們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A: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m有關。猜想B: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繩長L有關。猜想C: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擺角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他們來到實驗室,找來不同質量的小鐵球(質量已知)、細繩、刻度尺、鐵架臺、量角器,模擬秋千,組裝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還需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2)按圖乙進行實驗,得到表中數據:次數 擺球質量m/g 擺角 擺長L/cm 擺球擺20次時間t總/s 擺球擺1次平均時間t/s1 15 3° 100 40.0 2.02 30 3° 100 40.0 2.03 30 5° 100 40.0 2.04 30 5° 80 36.0 1.85 30 5° 50 28.0 1.4①為驗證猜想A,應選 兩次實驗數據進行比較:比較2和3兩次實驗數據,可知猜想C是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②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 有關;(3)在第3、4次實驗中,小宇用“保持質量、擺角不變,改變擺長”的方法來探究擺的擺動往返時間與擺長的關系,這種方法在物理實驗中稱為 法(選填“控制變量”或“轉換”);(4)在擺線懸掛點O的正下方固定一鐵釘P,將擺球從A點釋放,擺線碰到鐵釘后擺球仍能繼續擺動,到達B點后再擺回,如此往復,如圖丙所示。若擺長為100cm,則單擺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一次所需時間應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s。20.(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 決定的;A.使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頻有震感C.改變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D.改變敲鼓時的力度(2)在敲鼓時,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的同時,還可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聽到的鼓聲越響,表明聲源的 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3)如圖,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發現音調逐漸變“低”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鋼尺的聲音了,這是由于此時鋼尺振動的頻率 ,發出的聲音是 (選填“超聲波”、“人耳可聽聲”或“次聲波”)。2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2)在此實驗中,小球的作用是 ,這種研究方法被稱為 ;(3)若將兩個實驗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則甲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乙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均選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小明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鐘,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若管長510m,兩次響聲間隔1. 4s,如果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鑄鐵中的聲速?2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正對山崖行駛,鳴笛后3s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多遠?2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潛艇的“耳目”——聲吶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假如某一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請回答以下問題:(1)一般情況下,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超聲波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是因為聲音能夠傳遞 ;(2)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距,原因是 ;(3)人耳能夠聽到該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 km;(設聲波在海水傳播速度為1500m/s)(5)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則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 ___________。A. B.C. D.2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2023年10月28日,秋風和煦,彩旗飄揚。(1)入場式結束后,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全體師生奏唱國歌,幾位同學對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進行了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___________;A.20s B.50s C.3min D.5min(2)小剛同學注意到,學校的國旗旗桿大約有四層樓高,因此對旗桿高度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___________;A.6m B.12m C.20m D.30m(3)小智同學擔任男子200米比賽的計時員,他用停表測量了3號選手所用的時間,如圖1所示,則3號選手的成績是 s;(4)田賽賽場同樣精彩紛呈,裁判老師使用皮卷尺來測量運動員們的跳遠成績,如圖3所示,將零刻線固定在起跳線處,然后將卷尺拉出,筆直地鋪在沙坑上。在試跳階段,幾位同學讀出了運動員的成績,并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來,其中肯定有誤的是___________;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5)跳遠比賽中,一名運動員落地后,身體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彎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時調整,則測得的成績(跳遠距離)將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2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雪花落水也有聲一般的常識告訴我們,雪花落水靜悄悄,毫無聲響。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雜志上,幾個科學家聯名發表文章,宣布了他們的結論。首先要說明的是,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間,高于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聽到雪花落水所產生的聲響,并且這些聲響令海豚異常煩躁。然而,請不要想當然,這些聲音不是雪花與水面撞擊發出的,而是…… 著名的約翰·霍甫金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普羅斯佩勒提教授是個奇才,普羅斯佩勒提斷定,這些聲音不是雨滴撞擊水面發出,他們確實在下雨時發現水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還在不斷地收縮、膨脹、振動。下雨時那些噪聲的頻率和衰減情況確實與氣泡的振動狀況協調一致,從而證實他們的理論完全正確。事情還沒有結束,漁民常抱怨,在下雪時他們的聲吶也常常偵聽不到魚群。一開始,他們也不信,因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氣不多。但是,他們不是簡單否認,而是要用實驗來驗證。在一個風雪的夜晚,他們在一個汽車旅館的游泳池找到了證據,雪花落水時也產生氣泡,同樣,這些氣泡也振動,從而發出聲波。其實,無論是人們打水漂時所聽到的細微聲響,還是瀑布的隆隆震響,都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石塊及巖石與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氣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從事科研的人們在發現真理的時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屬于 (選填“超聲”、“次聲”),正常人耳頻率的范圍是 Hz;(2)聲吶裝置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制成的,它是利用 工作的(選填“超聲波”、“次聲波”), 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種生物 ;A. 蝙蝠 B. 貓 C. 狗 D.大象(3)科學家們發現,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 ,這個聲音能被鯨魚聽到,說明 能傳播聲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估測【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圖中,返回艙比人高一些,但不到人身高的2倍,在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成人的升高約1.70m,結合返回艙和人的身高對比,判斷返回艙的高度。2.【答案】C【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根據各數據,其中“14.14d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是錯誤的,舍去,計算其它數據的平均值,可減小誤差,此木板長度為:,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根據多次測量的數據,差距較大的數據是錯誤的;計算多次測量數據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3.【答案】D【知識點】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A.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A錯誤;B.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B錯誤;C.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C錯誤;D.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D正確。故選D。【分析】根據長度的換算1m=1000mm,1nm=10-9m,判斷長度的換算是否正確。4.【答案】B【知識點】聲速;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和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不同發聲體音色一般不同,王亞平和葉光富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宇航員說話時,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太空中是真空狀態,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D.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B。【分析】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聲音的大小指響度;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5.【答案】C【知識點】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在甲和乙的波形圖中,波峰和波谷數目相同,即振動頻率相同,則甲和乙的音調相同;兩列波的形狀相同,音色相同;甲波形圖波峰更高,則甲響度更大,是重敲時的聲波圖;乙波形圖波峰比較低,乙響度小,是輕敲時的聲波圖。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分析】聲音的音調和頻率有關,音色和發聲體有關,波形不同;響度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6.【答案】A【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解答】A.玻璃罩內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錯誤,符合題意;B.水花飛濺說明音叉在振動發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硬紙板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可以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振動的頻率低于20Hz,產生的是次聲波,聽不到聲音,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硬紙板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人耳朵無法感覺20Hz以下的次聲波。7.【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索;時間及其測量;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解析】【解答】因為鐵管長s=85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200m/s,故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約為: ; ;聲音在水中傳播的時間約為: ;聲音在鋼鐵中的傳播時間約為: ,由于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故乙同學只能聽到兩次聲音,即ACD錯誤,B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分析】(1)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音傳播的介質,一般情況下,固體中聲速最大,液體中次之,氣體中聲速最小。8.【答案】150;1000;4.5×107【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根據1min=60s,則單位換算:2.5min =2.5×60s=150s;由1L=1000mL,則單位換算可得:1L=1000mL=1000cm3;由1m=106μm,則單位換算可得:45m=45×106μm=4.5×107μm。故第1空填:150;第2空填:1000;第3空填:4.5×107。【分析】根據長度、時間、體積的單位換算關系,解答。9.【答案】A;1;3.14【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刻度尺測量長度,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圖中,視線正確的是A。如圖,刻度尺一大格是1cm,一大格分為十小格,則每小格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物體的長度為:l=5.14cm-2.00cm=3.14cm,故第1空填:A;第2空填:1;第3空填:3.14。【分析】讀取刻度尺示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根據刻度尺上最小的長度表示分度值;根據物體對應的位置, 測量長度。10.【答案】1;1.85;減小【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的最小一格長度為0.1cm=1mm,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的位置,所測物體長度為1.85cm。誤差不能被消除,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可以減小誤差。故第1空填:1;第2空填:1.85;第3空填:減小。【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長度,表示分度值;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利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測量中的誤差。11.【答案】1.20;337.5;14.51【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1)圖甲中,利用三角板直角間距離,圓形物體的直徑為;圖乙中,秒表的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5后超半格,讀作5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示數為37.5s,則秒表讀數為;(2)測量物體長度時,根據多次的數據,計算物體長度測量值為:【分析】(1)測量圓的直徑時,利用三角板對應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2)根據多次測量的數據,計算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12.【答案】振動;音色;信息【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色;聲與信息【解析】【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鼓和鐲振動而產生聲音。由于鼓和鐲的材質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根據音色分辨鼓聲和鐲聲;鼓聲和鐲聲可以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聲音向人們傳遞了行駛的路程信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第1空填:振動;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信息。【分析】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根據音色不同,辨別發聲體不同;通過聲音得知某事,是聲音傳遞信息。13.【答案】響度;音調;音色【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色【解析】【解答】彈奏同一根吉他弦的力大小不同,吉他弦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彈奏不同吉他弦,吉他弦的長短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吉他與二胡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故第1空填:響度;第2空填:音調;第3空填:音色。【分析】發聲體的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發聲體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14.【答案】變低;變低;變高【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解析】【解答】將手指潤濕后和杯口摩擦時,酒杯振動發聲,當向杯子中加水時,水量越多,杯子振動越慢,即振動的頻率變慢,發聲的音調變低。圖乙中,用圓棒敲擊盛水的高腳杯,水量變多時,杯子振動的頻率變慢,發聲的音調將變低。圖丙中,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試管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當水量增加時,空氣柱長度變短、振動變快,聲音的音調變高。故第1空填:變低;第2空填:變低;第3空填:變高。【分析】發聲體的長度變短,振動變快,頻率高,音調高。15.【答案】【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解析】【解答】圖中,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2格,一個小格代表0.5min,時間為3min10s的分針應該指在“3”和“4”之間,偏向“3”一側;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10s處,秒針指示的時間為10s,如圖所示【分析】在秒表上表示時間時,小表盤是分鐘盤,大盤是秒鐘盤,秒鐘不足30s,分鐘指針不超刻度間的半格,根據秒鐘,畫出秒針位置。16.【答案】【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別敲擊同一個音叉,用較小的力敲擊時音叉振動的幅度小,用較大的力敲擊音叉時音叉振動的幅度大,但音調不變,如圖所示:【分析】響度的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17.【答案】【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解析】【解答】 用同樣的力吹3個瓶子 ,空氣柱振動產生聲音,從左向右, 音調逐漸變高 ,所以空氣柱振動頻率變快,水量逐漸增少。如圖所示:【分析】聲音的特點:不同材料決定音色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振動頻率決定音頻;振動頻率決定音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18.【答案】3.60;43【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的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3.60cm,起始點為0.00cm,物體的長度即為3.60cm。停表小盤指針在0min和1min之間,大盤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盤指針在43s,因此停表讀數為43s。綜上 第1空、 3.60; 第2空、43.【分析】1、停表的讀數:小盤為分鐘,大盤位秒鐘,按照指針指向數字進行讀數;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學設計的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讀書時要估計到分度值后一位。19.【答案】天平、停表;1、2;不正確;擺長;控制變量;等于【知識點】時間的估測;時間及其測量;物理學方法【解析】【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擺球的質量,擺角、擺長與擺動時間,需要測量工具為天平、量角器、刻度尺、停表,因此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停表。(2)按圖乙進行實驗,得到表中數據:①為驗證猜想A,要控制擺角、擺長相同,改變擺球質量,則應選1、2兩次實驗數據進行比較。比較2和3兩次實驗數據,擺球質量、擺長相同,擺角不同,擺球擺1次的時間相同,說明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與秋千的擺角無關,說明猜想C是不正確的。②由1、2實驗的數據得,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球質量無關;由2、3實驗數據,說明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與秋千的擺角無關;由3、4、5實驗得,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長有關,則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擺長有關。(3)在第3、4次實驗中,小宇用“保持質量、擺角不變,改變擺長”的方法來探究擺的擺動往返時間與擺長的關系,控制研究因素外的變量不變的方法為控制變量法。(4)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擺長有關,由表格中數據得,擺長為100cm時,擺球擺1次平均時間為2.0s,當擺長為擺長為100cm,則單擺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一次所需時間應等于2.0s。故答案為:(1)天平、停表;(2)1、2;不正確;擺長;(3)控制變量;(4)等于。【分析】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小球擺動時間的因素,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認真分析表中實驗數據是正確解題的關鍵。猜想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秋千的繩長、秋千擺動時離開中心線最大距離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即改變其中的一個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變,然后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結論。20.【答案】(1)AC;頻率(2)振幅(3)鋼尺;低于20Hz;次聲波【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解析】【解答】探究音調的影響因素時,(1)A.齒輪的齒數不同,紙板接觸時振動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B.音叉發聲時,不能看到振動,將其觸及面頻,感受震動,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不符合題意;C.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不同,梳齒振動的快慢不同,梳子發出聲音的音調,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D.改變敲鼓的力度,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聲音的響度不同,可以探究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2)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時,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表明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鋼尺緊按在桌面上,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撥動鋼尺力度相同,由于鋼尺的振動頻率小于20Hz,此時聲音是次聲波,人耳聽不到。【分析】(1)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2)發聲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發聲體長度越大,振動越慢,頻率低于20Hz,是次聲波,人不能聽到。(1)[1]A.使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紙板的振動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頻有震感,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不符合題意;C.改變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改變梳子的振動的快慢,改變梳子發出聲音的音調,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D.改變敲鼓時的力度,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可以研究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2]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2)在敲鼓時,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的同時,還可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表明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3)[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出聲音。[2][3]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鋼尺的振動頻率小于20Hz,此時聲音是次聲波,人耳聽不到。21.【答案】(1)發聲體在振動;空氣可以傳聲(2)把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3)能;不能;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解析】【解答】探究聲音產生條件時,(1)圖甲中,敲擊左邊的音叉,接觸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彈開,反應音叉在振動,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圖乙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彈開泡沫塑料球,是空氣能夠傳播聲音;(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屬于轉換法;(3)若實驗在月球進行,月球周圍為真空,右邊音叉發出的聲音無法傳到左邊音叉,左邊音叉不會振動,乙實驗不能在月球上進行;而甲實驗可以進行,雖然不能聽到聲音,但能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分析】(1)發聲的音叉彈開小球,反應發聲體在振動;空氣可以傳播聲音;(2)利用小球被彈開,反應音叉振動,利用了轉換法;(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上是真空的,聲音不能傳播。(1)[1][2]圖甲中,輕輕敲擊左邊的音叉,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由圖乙可知,兩個音叉沒有接觸,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開,說明空氣能夠傳播聲音。(2)[1][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可以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在物理學中屬于轉換法。(3)[1][2][3]若將實驗地點換成月球表面,由于月球周圍為真空,所以,右邊音叉發出的聲音無法傳到左邊音叉,左邊音叉不會振動,因此乙實驗不能在月球上進行;而甲實驗可以進行,雖然不能聽到聲音,但能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22.【答案】解:(1)由速度公式得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時間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答:(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為1.5s(2)鑄鐵中聲速為【知識點】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聲音的傳播時間;(2)根據時間差,利用計算速度。23.【答案】解:(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為(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為(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距離為答:(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為;(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為;(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s=vt,計算路程;(2)利用聲音的速度和時間,計算聲音通過的路程;(3)結合回聲和距離差,計算距離。24.【答案】(1)340m/s;信息(2)月球周圍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3)5-20kHz(4)7.5(5)B【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解析】【解答】(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根據超聲波聲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不能利用聲吶測距。(3)人耳能夠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則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5kHz到20kHz。(4)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5)圖中,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的時間最短,AC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時間相同,同一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變,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淺,AC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通過聲音得知某事,是聲音傳遞信息;(2)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量距離;(3)人而的聽聲范圍是20~20000Hz,結合聲吶范圍,判斷聽到的范圍;(4)根據s=vt,計算聲音通過的路程;(5)結合接收到回聲的時間,判斷深度,再分析合理的圖像。(1)(1)[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2]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因此超聲波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2)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因此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距。(3)人耳能夠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則人耳能夠聽到該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5kHz到20kHz。(4)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5)依題意得,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經歷的時間最短,A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經歷的時間最長,同一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變,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淺,A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5.【答案】(1)B(2)B(3)40(4)C(5)偏大【知識點】時間的估測;刻度尺的使用;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根據實際,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大約是48s,最接近實際的是50s,B符合題意。故選B。(2)一層樓高約為3m,四層樓高約為:4×3m=12m,B符合題意;故選B。(3)圖中,秒表的分針指向0min后超過半格,秒針指向40s,時間是40s,則選手的成績為40s。(4)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測量長度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ABD的數據可知,這三次數據都進行了估讀, C選項中數據沒有估讀,讀數錯誤,B符合題意。故選C。(5)由于卷尺彎曲,且零刻線已固定,因為卷尺彎曲,使讀出的數值偏大。【分析】(1)升旗時間約50s;(2)根據樓層高度和樓層數,計算升高的高度;(3)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4)測量長度時,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卷尺彎曲,使測量的長度偏大。(1)根據我國相關法規,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大約是48s,所以最接近實際的是50s。故選B。(2)一層樓高約為3m,四層樓高約為4×3m=12m故選B。(3)由圖可知,秒表的分針指向0min,超過半格,秒針指向40s,時間是40s,此時3號選手的成績為40s。(4)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長度的測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ABD的數據可知,這三次數據都進行了估讀, C選項中數據沒有估讀。故選C。(5)由于卷尺彎曲,且零刻線已經固定在起跳點,若不及時調整會因為卷尺彎曲使讀出的數值偏大。26.【答案】(1)超聲;20~20000(2)超聲波;A(3)振動;液體【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解答】(1)根據短文可知: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20~20000Hz,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Hz~2×105Hz之間,高于人耳能聽到的聲波,屬于超聲。(2)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強,聲吶的使用,模仿了蝙蝠利用超聲定位來捕食,A符合題意。故選A。(3)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振動,振動產生聲音;聲音能被海豚聽到,說明液體能傳播聲音。【分析】(1)聲音的頻率超過20000Hz,屬于超聲波;(2)聲吶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3)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1)[1][2]短文可知: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間,高于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20~20000Hz,所以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屬于超聲。(2)[1][2]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強的特點,所以有著廣泛的應用,包括聲吶的使用,它模仿的是蝙蝠利用超聲定位來捕食。故選A。(3)[6][7]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振動,振動產生聲音;而這個聲音能被海豚聽到,說明液體能傳播聲音。1 / 1廣東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情練習物理試題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對返回艙的高度估測合理的是( )A.1.5m B.2.5m C.4.5m D.5.5m【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估測【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圖中,返回艙比人高一些,但不到人身高的2倍,在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成人的升高約1.70m,結合返回艙和人的身高對比,判斷返回艙的高度。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某同學對一木板的長度測量五次,記錄數據分別為14.51dm、14.52dm、14.53dm、14.14dm,14.53dm,此木板長度的真實值最接近的是( )A.14.446dm B.14.5225dm C.14.52dm D.14.45dm【答案】C【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根據各數據,其中“14.14d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是錯誤的,舍去,計算其它數據的平均值,可減小誤差,此木板長度為:,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根據多次測量的數據,差距較大的數據是錯誤的;計算多次測量數據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3.8km=3.8km×103m=3800mB.2.4×107nm=2.4×107×10-6m=24mC.23.5m=23.5×1000cm=2.35×104cmD.0.603mm=0.603×10-3m=6.03×10-4m【答案】D【知識點】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A.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A錯誤;B.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B錯誤;C.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C錯誤;D.根據長度單位換算的規律:,故D正確。故選D。【分析】根據長度的換算1m=1000mm,1nm=10-9m,判斷長度的換算是否正確。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太空教師”王亞平、葉光富等為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太空科普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王亞平和葉光富兩名宇航員音色相同B.宇航員說話時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C.聲音在太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m/sD.奇妙的實驗引起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音調高【答案】B【知識點】聲速;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和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不同發聲體音色一般不同,王亞平和葉光富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宇航員說話時,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太空中是真空狀態,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D.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B。【分析】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聲音的大小指響度;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用木槌敲擊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輕敲,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的輸出聲波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次敲擊音色相同,圖乙是重敲時的聲波圖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調也比乙的音調高C.兩次敲擊音調、音色都相同,圖乙是輕敲時的聲波圖D.重敲時音調高,圖甲是重敲時的聲波圖【答案】C【知識點】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在甲和乙的波形圖中,波峰和波谷數目相同,即振動頻率相同,則甲和乙的音調相同;兩列波的形狀相同,音色相同;甲波形圖波峰更高,則甲響度更大,是重敲時的聲波圖;乙波形圖波峰比較低,乙響度小,是輕敲時的聲波圖。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分析】聲音的音調和頻率有關,音色和發聲體有關,波形不同;響度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是有關聲現象的幾個探究性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利用如圖裝置驗證真空不能傳聲時,玻璃罩內完全抽成了真空B. 利用如圖的音叉和水可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C. 如圖可以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D. 當尺子伸出桌面達到一定程度時用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此時產生的是次聲波【答案】A【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解答】A.玻璃罩內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錯誤,符合題意;B.水花飛濺說明音叉在振動發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硬紙板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可以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振動的頻率低于20Hz,產生的是次聲波,聽不到聲音,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硬紙板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人耳朵無法感覺20Hz以下的次聲波。7.(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甲同學在一根85米的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鐵管,乙同學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壁,可聽到( )(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擊聲 B.兩次敲擊聲 C.三次敲擊聲 D.無法確定【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索;時間及其測量;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解析】【解答】因為鐵管長s=85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200m/s,故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約為: ; ;聲音在水中傳播的時間約為: ;聲音在鋼鐵中的傳播時間約為: ,由于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故乙同學只能聽到兩次聲音,即ACD錯誤,B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分析】(1)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音傳播的介質,一般情況下,固體中聲速最大,液體中次之,氣體中聲速最小。8.(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單位換算:2.5min= s ,1L= cm3 ,45m= μm。【答案】150;1000;4.5×107【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根據1min=60s,則單位換算:2.5min =2.5×60s=150s;由1L=1000mL,則單位換算可得:1L=1000mL=1000cm3;由1m=106μm,則單位換算可得:45m=45×106μm=4.5×107μm。故第1空填:150;第2空填:1000;第3空填:4.5×107。【分析】根據長度、時間、體積的單位換算關系,解答。9.(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圖中,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分度值為 mm,物體的長度是 cm。【答案】A;1;3.14【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刻度尺測量長度,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圖中,視線正確的是A。如圖,刻度尺一大格是1cm,一大格分為十小格,則每小格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物體的長度為:l=5.14cm-2.00cm=3.14cm,故第1空填:A;第2空填:1;第3空填:3.14。【分析】讀取刻度尺示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根據刻度尺上最小的長度表示分度值;根據物體對應的位置, 測量長度。10.(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所測物體長度為 cm;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可以 (選填“消除”或“減小”)誤差。【答案】1;1.85;減小【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的最小一格長度為0.1cm=1mm,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的位置,所測物體長度為1.85cm。誤差不能被消除,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等,可以減小誤差。故第1空填:1;第2空填:1.85;第3空填:減小。【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長度,表示分度值;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利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測量中的誤差。1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習中小明同學完成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小明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測得圓形物體的直徑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測一個物體長度時記錄的數據為14.51dm、14.50dm、14.53dm,物體長度測量值應記為 dm。【答案】1.20;337.5;14.51【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誤差及其減小方法【解析】【解答】(1)圖甲中,利用三角板直角間距離,圓形物體的直徑為;圖乙中,秒表的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5后超半格,讀作5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示數為37.5s,則秒表讀數為;(2)測量物體長度時,根據多次的數據,計算物體長度測量值為:【分析】(1)測量圓的直徑時,利用三角板對應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2)根據多次測量的數據,計算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1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鼓和鐲 而產生聲音。人們根據鼓和鐲發聲的 (選填“響度”或“音色”)不同,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這是利用聲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答案】振動;音色;信息【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色;聲與信息【解析】【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鼓和鐲振動而產生聲音。由于鼓和鐲的材質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根據音色分辨鼓聲和鐲聲;鼓聲和鐲聲可以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聲音向人們傳遞了行駛的路程信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第1空填:振動;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信息。【分析】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根據音色不同,辨別發聲體不同;通過聲音得知某事,是聲音傳遞信息。1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彈奏同一根吉他弦,發出聲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彈奏不同吉他弦,發出聲音的 不同。彈同一首曲子,吉他與二胡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答案】響度;音調;音色【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色【解析】【解答】彈奏同一根吉他弦的力大小不同,吉他弦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彈奏不同吉他弦,吉他弦的長短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吉他與二胡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故第1空填:響度;第2空填:音調;第3空填:音色。【分析】發聲體的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發聲體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1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將手指潤濕后沿著高腳酒杯杯口摩擦會聽到聲音,若在酒杯中不斷加水,發聲的音調將逐漸 (變高、變低或不變);如圖乙,若用圓棒敲擊盛水的高腳杯,水量變多,發聲的音調將 (變高、變低或不變);如圖丙,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部吹氣,使其發聲,增加試管中的水量,吹氣時聲音的音調將 (變高、變低或不變)。【答案】變低;變低;變高【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解析】【解答】將手指潤濕后和杯口摩擦時,酒杯振動發聲,當向杯子中加水時,水量越多,杯子振動越慢,即振動的頻率變慢,發聲的音調變低。圖乙中,用圓棒敲擊盛水的高腳杯,水量變多時,杯子振動的頻率變慢,發聲的音調將變低。圖丙中,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試管內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當水量增加時,空氣柱長度變短、振動變快,聲音的音調變高。故第1空填:變低;第2空填:變低;第3空填:變高。【分析】發聲體的長度變短,振動變快,頻率高,音調高。1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這是實驗室或體育比賽中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秒表。請你在圖中標出時間為3min10s時指針的位置。【答案】【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解析】【解答】圖中,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2格,一個小格代表0.5min,時間為3min10s的分針應該指在“3”和“4”之間,偏向“3”一側;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10s處,秒針指示的時間為10s,如圖所示【分析】在秒表上表示時間時,小表盤是分鐘盤,大盤是秒鐘盤,秒鐘不足30s,分鐘指針不超刻度間的半格,根據秒鐘,畫出秒針位置。1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1為用較小的力敲擊音叉時音又振動的波形圖,請在圖2中畫出用較大的力敲擊同一音叉時振動的大致波形圖。【答案】【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別敲擊同一個音叉,用較小的力敲擊時音叉振動的幅度小,用較大的力敲擊音叉時音叉振動的幅度大,但音調不變,如圖所示:【分析】響度的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17.(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在某課外活動中,小明從左至右用同樣的力吹3個瓶子,發現發出的聲音音調逐漸變高,請分別用直線畫出圖中另外兩個瓶子中水位線的大致位置。【答案】【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解析】【解答】 用同樣的力吹3個瓶子 ,空氣柱振動產生聲音,從左向右, 音調逐漸變高 ,所以空氣柱振動頻率變快,水量逐漸增少。如圖所示:【分析】聲音的特點:不同材料決定音色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振動頻率決定音頻;振動頻率決定音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18.(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圖中刻度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 cm,秒表記錄的時間為 s【答案】3.60;43【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的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3.60cm,起始點為0.00cm,物體的長度即為3.60cm。停表小盤指針在0min和1min之間,大盤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盤指針在43s,因此停表讀數為43s。綜上 第1空、 3.60; 第2空、43.【分析】1、停表的讀數:小盤為分鐘,大盤位秒鐘,按照指針指向數字進行讀數;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學設計的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讀書時要估計到分度值后一位。19.(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小林、小西和小吳在公園里玩蕩秋千,如圖甲小林把小西、小吳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林發現,他們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A: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m有關。猜想B: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繩長L有關。猜想C: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擺角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他們來到實驗室,找來不同質量的小鐵球(質量已知)、細繩、刻度尺、鐵架臺、量角器,模擬秋千,組裝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還需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2)按圖乙進行實驗,得到表中數據:次數 擺球質量m/g 擺角 擺長L/cm 擺球擺20次時間t總/s 擺球擺1次平均時間t/s1 15 3° 100 40.0 2.02 30 3° 100 40.0 2.03 30 5° 100 40.0 2.04 30 5° 80 36.0 1.85 30 5° 50 28.0 1.4①為驗證猜想A,應選 兩次實驗數據進行比較:比較2和3兩次實驗數據,可知猜想C是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②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 有關;(3)在第3、4次實驗中,小宇用“保持質量、擺角不變,改變擺長”的方法來探究擺的擺動往返時間與擺長的關系,這種方法在物理實驗中稱為 法(選填“控制變量”或“轉換”);(4)在擺線懸掛點O的正下方固定一鐵釘P,將擺球從A點釋放,擺線碰到鐵釘后擺球仍能繼續擺動,到達B點后再擺回,如此往復,如圖丙所示。若擺長為100cm,則單擺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一次所需時間應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s。【答案】天平、停表;1、2;不正確;擺長;控制變量;等于【知識點】時間的估測;時間及其測量;物理學方法【解析】【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擺球的質量,擺角、擺長與擺動時間,需要測量工具為天平、量角器、刻度尺、停表,因此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停表。(2)按圖乙進行實驗,得到表中數據:①為驗證猜想A,要控制擺角、擺長相同,改變擺球質量,則應選1、2兩次實驗數據進行比較。比較2和3兩次實驗數據,擺球質量、擺長相同,擺角不同,擺球擺1次的時間相同,說明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與秋千的擺角無關,說明猜想C是不正確的。②由1、2實驗的數據得,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球質量無關;由2、3實驗數據,說明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與秋千的擺角無關;由3、4、5實驗得,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長有關,則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擺長有關。(3)在第3、4次實驗中,小宇用“保持質量、擺角不變,改變擺長”的方法來探究擺的擺動往返時間與擺長的關系,控制研究因素外的變量不變的方法為控制變量法。(4)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擺長有關,由表格中數據得,擺長為100cm時,擺球擺1次平均時間為2.0s,當擺長為擺長為100cm,則單擺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一次所需時間應等于2.0s。故答案為:(1)天平、停表;(2)1、2;不正確;擺長;(3)控制變量;(4)等于。【分析】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小球擺動時間的因素,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認真分析表中實驗數據是正確解題的關鍵。猜想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秋千的繩長、秋千擺動時離開中心線最大距離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即改變其中的一個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變,然后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結論。20.(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 決定的;A.使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頻有震感C.改變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D.改變敲鼓時的力度(2)在敲鼓時,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的同時,還可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聽到的鼓聲越響,表明聲源的 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3)如圖,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發現音調逐漸變“低”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鋼尺的聲音了,這是由于此時鋼尺振動的頻率 ,發出的聲音是 (選填“超聲波”、“人耳可聽聲”或“次聲波”)。【答案】(1)AC;頻率(2)振幅(3)鋼尺;低于20Hz;次聲波【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解析】【解答】探究音調的影響因素時,(1)A.齒輪的齒數不同,紙板接觸時振動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B.音叉發聲時,不能看到振動,將其觸及面頻,感受震動,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不符合題意;C.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不同,梳齒振動的快慢不同,梳子發出聲音的音調,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D.改變敲鼓的力度,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聲音的響度不同,可以探究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2)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時,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表明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鋼尺緊按在桌面上,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撥動鋼尺力度相同,由于鋼尺的振動頻率小于20Hz,此時聲音是次聲波,人耳聽不到。【分析】(1)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2)發聲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發聲體長度越大,振動越慢,頻率低于20Hz,是次聲波,人不能聽到。(1)[1]A.使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紙板的振動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頻有震感,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不符合題意;C.改變薄塑料滑過梳子的速度,改變梳子的振動的快慢,改變梳子發出聲音的音調,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D.改變敲鼓時的力度,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可以研究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2]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2)在敲鼓時,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的同時,還可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表明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3)[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出聲音。[2][3]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鋼尺的振動頻率小于20Hz,此時聲音是次聲波,人耳聽不到。21.(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2)在此實驗中,小球的作用是 ,這種研究方法被稱為 ;(3)若將兩個實驗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則甲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乙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均選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答案】(1)發聲體在振動;空氣可以傳聲(2)把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3)能;不能;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解析】【解答】探究聲音產生條件時,(1)圖甲中,敲擊左邊的音叉,接觸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彈開,反應音叉在振動,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圖乙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彈開泡沫塑料球,是空氣能夠傳播聲音;(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屬于轉換法;(3)若實驗在月球進行,月球周圍為真空,右邊音叉發出的聲音無法傳到左邊音叉,左邊音叉不會振動,乙實驗不能在月球上進行;而甲實驗可以進行,雖然不能聽到聲音,但能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分析】(1)發聲的音叉彈開小球,反應發聲體在振動;空氣可以傳播聲音;(2)利用小球被彈開,反應音叉振動,利用了轉換法;(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上是真空的,聲音不能傳播。(1)[1][2]圖甲中,輕輕敲擊左邊的音叉,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由圖乙可知,兩個音叉沒有接觸,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開,說明空氣能夠傳播聲音。(2)[1][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可以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在物理學中屬于轉換法。(3)[1][2][3]若將實驗地點換成月球表面,由于月球周圍為真空,所以,右邊音叉發出的聲音無法傳到左邊音叉,左邊音叉不會振動,因此乙實驗不能在月球上進行;而甲實驗可以進行,雖然不能聽到聲音,但能觀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22.(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小明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鐘,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若管長510m,兩次響聲間隔1. 4s,如果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鑄鐵中的聲速?【答案】解:(1)由速度公式得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時間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答:(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為1.5s(2)鑄鐵中聲速為【知識點】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聲音的傳播時間;(2)根據時間差,利用計算速度。23.(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正對山崖行駛,鳴笛后3s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多遠?【答案】解:(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為(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為(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距離為答:(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為;(2)聲音在這段時間內傳播的距離為;(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s=vt,計算路程;(2)利用聲音的速度和時間,計算聲音通過的路程;(3)結合回聲和距離差,計算距離。24.(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潛艇的“耳目”——聲吶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假如某一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請回答以下問題:(1)一般情況下,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超聲波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是因為聲音能夠傳遞 ;(2)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距,原因是 ;(3)人耳能夠聽到該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 km;(設聲波在海水傳播速度為1500m/s)(5)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則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 ___________。A. B.C. D.【答案】(1)340m/s;信息(2)月球周圍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3)5-20kHz(4)7.5(5)B【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解析】【解答】(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根據超聲波聲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不能利用聲吶測距。(3)人耳能夠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則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5kHz到20kHz。(4)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5)圖中,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的時間最短,AC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時間相同,同一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變,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淺,AC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通過聲音得知某事,是聲音傳遞信息;(2)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量距離;(3)人而的聽聲范圍是20~20000Hz,結合聲吶范圍,判斷聽到的范圍;(4)根據s=vt,計算聲音通過的路程;(5)結合接收到回聲的時間,判斷深度,再分析合理的圖像。(1)(1)[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超聲波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2]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因此超聲波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2)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因此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聲吶測距。(3)人耳能夠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在5~40kHz,則人耳能夠聽到該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5kHz到20kHz。(4)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5)依題意得,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經歷的時間最短,A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號聲經歷的時間最長,同一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變,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淺,A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5.(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2023年10月28日,秋風和煦,彩旗飄揚。(1)入場式結束后,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全體師生奏唱國歌,幾位同學對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進行了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___________;A.20s B.50s C.3min D.5min(2)小剛同學注意到,學校的國旗旗桿大約有四層樓高,因此對旗桿高度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___________;A.6m B.12m C.20m D.30m(3)小智同學擔任男子200米比賽的計時員,他用停表測量了3號選手所用的時間,如圖1所示,則3號選手的成績是 s;(4)田賽賽場同樣精彩紛呈,裁判老師使用皮卷尺來測量運動員們的跳遠成績,如圖3所示,將零刻線固定在起跳線處,然后將卷尺拉出,筆直地鋪在沙坑上。在試跳階段,幾位同學讀出了運動員的成績,并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來,其中肯定有誤的是___________;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5)跳遠比賽中,一名運動員落地后,身體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彎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時調整,則測得的成績(跳遠距離)將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B(2)B(3)40(4)C(5)偏大【知識點】時間的估測;刻度尺的使用;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根據實際,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大約是48s,最接近實際的是50s,B符合題意。故選B。(2)一層樓高約為3m,四層樓高約為:4×3m=12m,B符合題意;故選B。(3)圖中,秒表的分針指向0min后超過半格,秒針指向40s,時間是40s,則選手的成績為40s。(4)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測量長度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ABD的數據可知,這三次數據都進行了估讀, C選項中數據沒有估讀,讀數錯誤,B符合題意。故選C。(5)由于卷尺彎曲,且零刻線已固定,因為卷尺彎曲,使讀出的數值偏大。【分析】(1)升旗時間約50s;(2)根據樓層高度和樓層數,計算升高的高度;(3)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4)測量長度時,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卷尺彎曲,使測量的長度偏大。(1)根據我國相關法規,完整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大約是48s,所以最接近實際的是50s。故選B。(2)一層樓高約為3m,四層樓高約為4×3m=12m故選B。(3)由圖可知,秒表的分針指向0min,超過半格,秒針指向40s,時間是40s,此時3號選手的成績為40s。(4)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長度的測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ABD的數據可知,這三次數據都進行了估讀, C選項中數據沒有估讀。故選C。(5)由于卷尺彎曲,且零刻線已經固定在起跳點,若不及時調整會因為卷尺彎曲使讀出的數值偏大。26.(2024八上·高州開學考)雪花落水也有聲一般的常識告訴我們,雪花落水靜悄悄,毫無聲響。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雜志上,幾個科學家聯名發表文章,宣布了他們的結論。首先要說明的是,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間,高于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聽到雪花落水所產生的聲響,并且這些聲響令海豚異常煩躁。然而,請不要想當然,這些聲音不是雪花與水面撞擊發出的,而是…… 著名的約翰·霍甫金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普羅斯佩勒提教授是個奇才,普羅斯佩勒提斷定,這些聲音不是雨滴撞擊水面發出,他們確實在下雨時發現水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還在不斷地收縮、膨脹、振動。下雨時那些噪聲的頻率和衰減情況確實與氣泡的振動狀況協調一致,從而證實他們的理論完全正確。事情還沒有結束,漁民常抱怨,在下雪時他們的聲吶也常常偵聽不到魚群。一開始,他們也不信,因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氣不多。但是,他們不是簡單否認,而是要用實驗來驗證。在一個風雪的夜晚,他們在一個汽車旅館的游泳池找到了證據,雪花落水時也產生氣泡,同樣,這些氣泡也振動,從而發出聲波。其實,無論是人們打水漂時所聽到的細微聲響,還是瀑布的隆隆震響,都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石塊及巖石與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氣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從事科研的人們在發現真理的時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屬于 (選填“超聲”、“次聲”),正常人耳頻率的范圍是 Hz;(2)聲吶裝置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制成的,它是利用 工作的(選填“超聲波”、“次聲波”), 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種生物 ;A. 蝙蝠 B. 貓 C. 狗 D.大象(3)科學家們發現,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 ,這個聲音能被鯨魚聽到,說明 能傳播聲音。【答案】(1)超聲;20~20000(2)超聲波;A(3)振動;液體【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解答】(1)根據短文可知: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20~20000Hz,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Hz~2×105Hz之間,高于人耳能聽到的聲波,屬于超聲。(2)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強,聲吶的使用,模仿了蝙蝠利用超聲定位來捕食,A符合題意。故選A。(3)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振動,振動產生聲音;聲音能被海豚聽到,說明液體能傳播聲音。【分析】(1)聲音的頻率超過20000Hz,屬于超聲波;(2)聲吶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3)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1)[1][2]短文可知: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間,高于人們能聽見的聲波頻率20~20000Hz,所以雪花落水發出的聲波屬于超聲。(2)[1][2]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強的特點,所以有著廣泛的應用,包括聲吶的使用,它模仿的是蝙蝠利用超聲定位來捕食。故選A。(3)[6][7]不論是雪花落水,還是雨滴落水,都會引起氣泡的振動,振動產生聲音;而這個聲音能被海豚聽到,說明液體能傳播聲音。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情練習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情練習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