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市一中教育集團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市一中教育集團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市一中教育集團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
1.(2025八下·長沙期末)估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列所估測的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用手托起1個雞蛋的力約為5N
B.一名中學生重約為500N
C.岳麓山頂的大氣壓約為1×107Pa
D.中學生登上一層樓重力做功約為150J
2.(2025八下·長沙期末)物體表現出慣性的現象是常見的,下列事例中,屬于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A.撞擊錘柄,緊固錘頭 B.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
C.騎車上坡前奮力蹬車 D.洗手后用力甩干
3.(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的四個物理現象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拉開的弓
B.彎曲的跳板
C.壓縮的彈簧
D.射出去的箭
4.(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小華穿上早冰鞋向左用力推墻,會被墻向右推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華先對墻施加了推力,然后墻再對小華施加推力
B.靜止站立時,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小華滑行一段距離停下來后,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一對平衡力
5.(2025八下·長沙期末)“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芒種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于“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下列為“三夏”季節常見的工具和機械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收割機帶花紋的輪胎 B.鐮刀的刀刃較光滑
C.給發動機加潤滑油 D.車輪上的滾動軸承
6.(2025八下·長沙期末)天工開物“北耕兼種”,如圖所示樓下端的“蹴尖”是通過什么方式增大壓強的
A.增大受力面積 B.減小受力面積
C.增大壓力 D.減小壓力
7.(2025八下·長沙期末)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與壓強知識相關的現象及應用,如圖所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A.如圖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綿上,海綿凹陷程度不同,說明壓力大小不同
B.如圖乙,在水中,壓強計的探頭所處的深度減小,它受到水的壓強也隨之增大
C.如圖丙,薄薄的紙片能托住了水,是因為受到了大氣壓強的作用
D.如圖丁,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略微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變大
8.(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哪吒與敖丙在踢毽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毽子加速下降時,動能變大
B.毽子減速上升時,重力勢能變小
C.毽子在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D.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會繼續運動,是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9.(2025八下·長沙期末)《江雪》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如圖所示),下列杠桿中與釣魚竿屬于同類杠桿的是
A.托盤天平
B.開瓶起子
C.用鋼絲鉗剪鐵絲
D.筷子
10.(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對下列物體進行了受力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用90N向上的力搬地面上重100N的石塊,石塊所受合力為0N
B.乙圖中,毽子在腳的作用力下向上運動,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丙圖中,人推木箱未推動,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
D.丁圖中,足球在空中飛行時,所有力都消失,物體將保持靜止
11.(2025八下·長沙期末)下列四個選項描述的過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A.人撿起球 B.提著物體水平前行
C.球離開手后 D.推車前進
12.(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B.圖乙,巨輪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用空心的辦法增大了排開液體的體積
C.圖丙,艇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氦氣
D.圖丁,潛水艇是通過改變浮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
13.(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用三角板、細線、鉤碼、水、塑料透明軟管制作裝置,并檢查桌面是否水平。如圖甲所示,其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的原理,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為   N:如圖乙所示,往兩端開口的軟管內注入同種液體,當液體靜止時,各部分的液面總是相平,是利用了   的原理。
14.(2025八下·長沙期末)2025 年端午賽龍舟在瀏陽河隆重舉行,如圖,各劃手用力向后劃水,龍舟快速向前,以河岸觀眾為參照物,龍舟是   的:兩條龍舟應該避免并列行駛,因為船中間水的流速快,壓強   .
15.(2025八下·長沙期末)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物料,該裝置中的滑輪為   滑輪:已知滑輪重 80N,貨籃重 120N,不計繩重及摩擦,工人用該裝置勻速提升空貨籃時的拉力為   N:若利用此裝置提升更重的物料,滑輪的機械效率更   。
16.(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長方體甲、乙由同種材料,密度為5×103kg/m3,甲、乙的高度均為 0.1m,甲的質量為5kg,乙的質量為20kg,則甲對水平面的壓力為   N,乙對水平面的壓強為   Pa;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高度h,并將所截去的部分均疊放至對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圖(b)所示,此時恰能使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則圖丙中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17.(2025八下·長沙期末)請在圖中畫出小新的臀部對椅子壓力F 和人的重力 G的受力示意圖(O1、O2均為力的作用點)。
18.(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發現雨天地滑,小心慢走和穿帶花紋鞋子可以減少滑倒。為了探究其原因,小新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
(2)比較圖乙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乙裝置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若拉力突然變大,木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
19.(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和小華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
(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當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在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情況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其原因是其力臂變   。
20.(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都在放學的路上常看到如圖1所示的交通警示牌,為了研究車輛超速、超載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于是他做了”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將鋼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下滑,到水平長木板上撞擊木塊,其中h1=-h3>h2、Ma=mB(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它的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   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甲稱丙兩組實驗可得,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   。
(3)綜合上述可知,如圖丁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定的最高   。
21.(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過程及數據。
(1)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浮力為   N
(2)比較圖1、2、3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   有關:
(3)比較圖   中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4)小都由圖1、2、5所示實驗,他就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請判斷他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22.(2025八下·長沙期末)我們將迎來智能駕駛時代,如圖所示為長沙某小區的智能無人配送車,該配送車裝運快遞后的總質量600kg,在某小區的平直道路上勻速行駛了100m,用時50s,配送車受到阻力是車重力的0.1倍,輪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06m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求:
(1)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是多少?
(2)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3)牽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3.(2025八下·長沙期末)有一柱形薄壁容器質量為2.1kg,高為0.3m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積為1×10-2m2,內盛0.2m深的水。現用一細鐵絲綁著一塊體積為1.5×10-3m3的物體,緩慢將其浸沒水中。求:
(1)放入物體前,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松開鐵絲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求物體可能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A、用手托起1個雞蛋的力約為0.5N,故A不符合實際;
B、一名中學生重約為500N,故B符合實際;
C、標準大氣壓為1.01×105Pa,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岳麓山頂的大氣壓小于1×105Pa,故C不符合實際;
D、一層樓的高度約為3m,中學生登上一層樓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3m=1500J,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
【分析】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2.【答案】B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撞擊錘柄,緊固錘頭,是利用了錘頭的慣性,使錘頭向下運動而緊固,故A不合題意;
B、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是為了防止當汽車剎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撞到擋風玻璃而造成傷害,故B符合題意;
C、騎車上坡前奮力蹬車是為了使車具有更大的動能,在上坡時能轉化成較多的重力勢能,故C不合題意;
D、洗手后用力甩干,是利用了慣性,使水脫離人手,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慣性為我們服務,也能更好的防止它帶來的危害。
3.【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ABC、拉開的弓、壓縮的彈簧和彎曲的跳板都是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故ABC不符合題意;
D、射出去的箭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故B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答案】C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A.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沒有先后,故A錯誤;
B.一對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方向相同,不滿足,故B錯誤;
C.小華滑行一段距離停下來后,處于平衡狀態,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沒有先后;
(2)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只是大小相等,不滿足相互作用力的條件;
(3)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滿足一對平衡力的條件;
(4)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相互作用的兩物體間的作用力。
5.【答案】A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收割機帶花紋的輪胎,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題意;
B、鐮刀的刀刃較光滑,光滑的表面是為了減小與農作物之間的摩擦,使鐮刀在切割農作物時更加順暢,減少阻力,便于操作,是減小摩擦的設計,故B不符合題意;
C、給發動機加潤滑油,潤滑油可以在發動機的零部件之間形成一層油膜,使零部件之間的接觸面分離,從而減小零部件之間的摩擦,降低磨損,保護發動機,是減小摩擦的措施,故C不符合題意;
D、車輪上的滾動軸承,是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這樣可以減小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使車輛行駛更加輕松,是減小摩擦的應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6.【答案】B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BCD、天工開物“北耕兼種”中,耬下端的“鐡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7.【答案】C
【知識點】壓強;壓強大小比較;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解答】A、圖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綿上,海綿凹陷程度不同,說明壓強大小不同,故A錯誤;
B、在水中,壓強計的金屬盒所處的深度減小,它受到的水的壓強也隨之減小,故B錯誤;
C、圖丁中杯中盛滿水,將杯內的空氣排出,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紙片能夠托住杯中的水,故C正確;
D、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適當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不變,仍為760mm,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壓力相同,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液體壓強隨深度減小而減小。
(3)“覆杯實驗”實驗,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
(4)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適當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不變。
8.【答案】A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機械能及其轉化;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毽子加速下降時,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故A正確;
B、毽子減速上升時,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重力勢能變大,故B錯誤;
C、毽子在上升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減小,高度增加,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C錯誤;
D、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會繼續運動,是因為毽子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1)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9.【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A、托盤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屬于等臂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
B、開瓶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
C、鋼絲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
D、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10.【答案】A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力的合成與應用;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A、甲圖中,用90N向上的力搬地面上重100N的石塊不可能搬動,石塊處于靜止狀態,因此,石塊所受合力為0N,故A正確;
B、乙圖中,毽子在腳的作用力下向上運動,離開腳后由于慣性向上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B錯誤;
C、丙圖中,人推木箱未推動,木箱處于平衡狀態,所以人對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故C錯誤;
D、丁圖中,足球在空中飛行時,所有力都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1)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
(2)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受到的是平衡力;
(4)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斷。
11.【答案】A,D
【知識點】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A、人撿起球,給球一個向上的力,球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力對球做了功,故A符合題意;
B、提著物體在水平前行,人對物體的力豎直向上,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了距離,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人對物體不做功,故B不合題意;
C、球離開手后不再受到手施加力的作用,手不再對球做功,故C不合題意;
D、推車前進,人給車一個向前的力,車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人對車做功,故D不合題意。
故選:AD。
【分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
12.【答案】B,C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良種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次種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A錯誤;
B、巨輪之所以能夠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來增大浮力,故B正確;
C、飛艇內充入氣體的密度一定比空氣密度小,浮力大于重力,氣艇升空;當浮力和總重相等時,氣艇懸浮在空中,故C正確;
D、 潛水艇浸沒在液體中,所受浮力不變,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故D錯誤。
故選:BC。
【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物體下沉和沉底時,浮力小于物體重力,漂浮時浮力等于物體重力;
(2)將物體做成中空的可以通過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浮力;
(3)當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體密度小于氣體密度時,物體上浮;
(4)潛水艇兩側有水艙,向里加水,重力增大,大于浮力,潛艇下沉;向外排水,減小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潛艇上浮。
13.【答案】豎直向下;;2.6;;連通器。
【知識點】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重力的方向;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圖甲左圖可知,檢查桌面是否水平,該裝置利用了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的原理,通過觀察細線與桌面的夾角判斷桌面水平;
(2)由圖甲右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2.6N,即物體的重力為2.6N;
(3)由圖乙可知,該裝置還利用了連通器原理,即連通器內注入同種液體,液體靜止時各部分液面相平,由于兩端液面不相平,說明桌面CD不水平。
故答案為:豎直向下;2.6;連通器。
【分析】(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彈簧測力計讀數時,首先確定分度值的大小,再根據指針位置讀數;
(3)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的特點是容器中的水不流動時,各個容器中液面總是相平的。
14.【答案】運動;小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參照物及其選擇;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1)龍舟快速向前時,龍舟與河岸觀眾之間有位置的變化,以河岸觀眾為參照物,龍舟是運動的;
(2)兩只龍舟并排快速同向劃行時,中間水的流速大、壓強小,外側的流速小、壓強大,龍舟會相互靠攏,甚至發生碰撞,所以兩條龍舟應該避免并列行駛。
故答案為:運動;小。
【分析】(1)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了,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就是靜止的;
(2)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流體的壓強越小。
15.【答案】動;100N;高
【知識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析】【解答】(1)滑輪隨物體一塊運動的是動滑輪;
(2)由圖可知n=2,;

,可知,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動;(2)100N;(3)高。
【分析】(1)觀察試題插圖中的滑輪,隨物體一塊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
(2)先確定承擔動滑輪繩子的股數,再根據計算;
(3)分析判斷。
16.【答案】50;5000;1.25×104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解答】(1)甲對水平面的壓力為:F甲=G甲=m甲g=5kg×10N/kg=50N;
(2)乙對水平面的壓強為:

(3)乙的重力為:G乙=m乙g=20kg×10N/kg=200N,甲的體積為:
甲的底面積為:
乙的體積為:
乙的底面積為:
甲、乙均為長方體,上下均勻,所以甲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厚度h,所截去的部分的重力為:
,乙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厚度h,所截去的部分的重力為:,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為:

物體丁對地面的壓力為:
,因為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所以有:
解得截去的厚度為:h=0.05m,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為:
=,
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強為:
故答案為:50;5000;1.25×104。
【分析】(1)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
(2)均勻柱形固體對水平面的壓強:,據此算出乙對水平面的壓強;
(3)根據密度公式、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分別算出甲、乙的底面積,由于甲、乙兩個物體均為長方體,上下均勻,按比例可以表示出截去部分的重力,根據題意,使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列出等式,求出截去部分的厚度,從而計算出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利用公式得出丙對地面的壓強。
17.【答案】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
【解析】【解答】過人的重心O1作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G;在小明的臀部與椅子接觸面的中點O2為壓力的作用點,過壓力作用點O2畫垂直于椅子接觸面、帶箭頭的線段,符號為F,如圖所示: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斜面受到的壓力的作用點在斜面上,從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畫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出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18.【答案】(1)勻速直線
(2)壓力
(3)不變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與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2)分析比較乙、丙兩次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中壓力大,測力計示數大,即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越大;
(3)若乙裝置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拉力突然變大,因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滑動摩擦力不變。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壓力;(3)不變。
【分析】(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測力計示數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
19.【答案】(1)左
(2)4
(3)小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則杠桿達到平衡狀態;杠桿右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左移,所以應將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假設一個鉤碼重G,杠桿一格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得出:2G×4L=nG×2L,解得n=4;
(3)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過程中,動力臂變短,而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示數將變大。
故答案為:(1)左;(2)4;(3)小。
【分析】(1)杠桿靜止和勻速轉動時,杠桿都處于平衡狀態;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調節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右移,杠桿中點放在支架上,杠桿的重心在支點;
(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哪一端將會下沉;
(3)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減小,動力變大。
20.【答案】(1)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
(2)大
(3)速度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由轉換法,它的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甲和丙兩組實驗知,鋼球下滑的高度相同,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而丙中質量大,由轉換法,動能也大,故可得,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3)由甲、乙可知,鋼球的質量相同,甲中鋼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高度大,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由轉換法,鋼球的動能大,可知,在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綜合上述可知,動能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如圖丁所示,不同車型的質量不同,質量越大的車輛,速度就應越小,故交通標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定的最高速度。
故答案為:(1)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2)大;(3)速度。
【分析】(1)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
(2)(3)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研究動能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
21.【答案】(1)1
(2)物體浸入液體體積
(3)1、3、4
(4)不正確;沒有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不變。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由稱重法可知,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為:F浮=G-F示=8N-7N=1N;
(2) 比較圖1、2、3 ,物體浸入液體體積逐漸增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即浮力變大,故可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有關;
(3)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物體浸入液體的密度和體積不變,只改變浸入液體的深度,故選擇圖1、3、4,由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知,隨著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發生變化,彈簧測力計示數始終為7N 不變,即浮力不變,故可得出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4)不正確;要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而圖1、2、5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都不同,不能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1;(2)浸入液體體積;(3)1、3、4(4)不正確;沒有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不變。
【分析】(1)由稱重法F浮=G-F示計算解答;
(2)分析圖1、2、3 ,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以及物體在液體中的體積以及液體密度的變化,據此分析判斷;
(3)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圖示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答題。
22.【答案】(1)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G=mg=600kg×10N/kg=6000N;
(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等于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即:F=G=6000N,配送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3)解:配送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平衡,大小相等,即:
F牽=f=0.1G=0.1×6000N=600N,
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已知配送車和快遞的總質量,根據G=mg求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
(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等于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根據求配送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3)配送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平衡,大小相等,根據F=f=0.1G可得牽引力的大小,根據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23.【答案】(1)由題意可得,沒放入物體前,水深h=0.3m,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得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gh= 1.0×103kg/m3 ×10N/kg×0.3m=3000Pa;
(2)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V排=V物= 1.5×10-3m3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體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V排g= 1.0×103kg/m3 ×1.5×10-3m3 ×10N/kg=15N;
(3)解:容器中水的體積為:V水= S容h1= 1×10-2m2 × 0.3m =3×10-3m3,
水的質量為:
m水=ρ水V水 = 1.0 ×103kg/m3×3×10-3m3= 3kg,
松開鐵絲后物體可能沉底或懸浮,也可能漂浮;
①若物體懸浮或沉底,容器中水的深度為:,容器高為0.3m,故有水溢出,溢出水的體積為:
V溢=S容(h2-h容)=1×10-2m2×(0.45m-0.3m)=1.5×10-3m3,溢出水的質量為:
m溢=ρV溢=1.0×103kg/m3×1.5×10-3m3=1.5kg,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
p=ρgh= 1.0×103kg/m3 ×10N/kg×0.3m=3000Pa;
由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之比為1:2,所以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為:
p容=2×3000Pa=6000Pa,
由得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
F = pS = 6000Pa×1×10-2m2= 60N,容器、物體、水的總重力為:G總=F =60N;
由G= mg知容器、物體、水的總質量為:
,物體質量為:
m物=6kg-2.1kg-(3kg-1.5kg)=2.4kg,故物體的密度為:

②若松開鐵絲后物體漂浮,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水面降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減小,
剩余水的重力為:G水= (m水-m溢)g = (3kg-1.5kg)×10N/ kg =15N,
容器重力為:G容=m容g = 2.1kg×10N/ kg=21N,
因容器為柱形容器,且物體漂浮,則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 G水+G物=15N+G物,
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
F容=G水+G物+G容=15N+G物+21N=36N+G物
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①,
此時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②,
由題意可知p水:p容=1:2-----③,
將①②代入③,解得物體的重力為:G物=6N,
物體的質量為:
物體的密度為: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算出放入物體前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液體體積等于物體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計算解答;
(3)根據密度公式算出溢出水的質量;松開鐵絲后物體可能沉底或懸浮,也可能漂浮;
①若物體懸浮或沉底,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不變,仍為3000Pa,根據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算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由算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根據在水平面上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物體和水的總重力,由G=mg算出容器、物體、水的總質量,進而算出物體的質量,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②若松開鐵絲后物體漂浮,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液面降低;根據重力公式求出容器中剩余水的重力、容器的重力;
因容器為柱形容器,且物體漂浮,則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F水=G剩水+G物';
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容器=G剩水+G物'+G容器;已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根據壓強定義式建立方程求出物體的重力,由G=mg算出物體的質量,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1 / 1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市一中教育集團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
1.(2025八下·長沙期末)估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列所估測的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用手托起1個雞蛋的力約為5N
B.一名中學生重約為500N
C.岳麓山頂的大氣壓約為1×107Pa
D.中學生登上一層樓重力做功約為150J
【答案】B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A、用手托起1個雞蛋的力約為0.5N,故A不符合實際;
B、一名中學生重約為500N,故B符合實際;
C、標準大氣壓為1.01×105Pa,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岳麓山頂的大氣壓小于1×105Pa,故C不符合實際;
D、一層樓的高度約為3m,中學生登上一層樓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3m=1500J,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
【分析】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2.(2025八下·長沙期末)物體表現出慣性的現象是常見的,下列事例中,屬于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A.撞擊錘柄,緊固錘頭 B.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
C.騎車上坡前奮力蹬車 D.洗手后用力甩干
【答案】B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撞擊錘柄,緊固錘頭,是利用了錘頭的慣性,使錘頭向下運動而緊固,故A不合題意;
B、汽車駕駛員系上安全帶,是為了防止當汽車剎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撞到擋風玻璃而造成傷害,故B符合題意;
C、騎車上坡前奮力蹬車是為了使車具有更大的動能,在上坡時能轉化成較多的重力勢能,故C不合題意;
D、洗手后用力甩干,是利用了慣性,使水脫離人手,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慣性為我們服務,也能更好的防止它帶來的危害。
3.(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的四個物理現象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拉開的弓
B.彎曲的跳板
C.壓縮的彈簧
D.射出去的箭
【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ABC、拉開的弓、壓縮的彈簧和彎曲的跳板都是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故ABC不符合題意;
D、射出去的箭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故B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小華穿上早冰鞋向左用力推墻,會被墻向右推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華先對墻施加了推力,然后墻再對小華施加推力
B.靜止站立時,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小華滑行一段距離停下來后,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C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A.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沒有先后,故A錯誤;
B.一對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方向相同,不滿足,故B錯誤;
C.小華滑行一段距離停下來后,處于平衡狀態,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沒有先后;
(2)小華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只是大小相等,不滿足相互作用力的條件;
(3)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滿足一對平衡力的條件;
(4)小華對墻的推力與墻對小紅的推力是相互作用的兩物體間的作用力。
5.(2025八下·長沙期末)“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芒種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于“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下列為“三夏”季節常見的工具和機械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收割機帶花紋的輪胎 B.鐮刀的刀刃較光滑
C.給發動機加潤滑油 D.車輪上的滾動軸承
【答案】A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收割機帶花紋的輪胎,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題意;
B、鐮刀的刀刃較光滑,光滑的表面是為了減小與農作物之間的摩擦,使鐮刀在切割農作物時更加順暢,減少阻力,便于操作,是減小摩擦的設計,故B不符合題意;
C、給發動機加潤滑油,潤滑油可以在發動機的零部件之間形成一層油膜,使零部件之間的接觸面分離,從而減小零部件之間的摩擦,降低磨損,保護發動機,是減小摩擦的措施,故C不符合題意;
D、車輪上的滾動軸承,是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這樣可以減小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使車輛行駛更加輕松,是減小摩擦的應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6.(2025八下·長沙期末)天工開物“北耕兼種”,如圖所示樓下端的“蹴尖”是通過什么方式增大壓強的
A.增大受力面積 B.減小受力面積
C.增大壓力 D.減小壓力
【答案】B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BCD、天工開物“北耕兼種”中,耬下端的“鐡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7.(2025八下·長沙期末)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與壓強知識相關的現象及應用,如圖所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A.如圖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綿上,海綿凹陷程度不同,說明壓力大小不同
B.如圖乙,在水中,壓強計的探頭所處的深度減小,它受到水的壓強也隨之增大
C.如圖丙,薄薄的紙片能托住了水,是因為受到了大氣壓強的作用
D.如圖丁,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略微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變大
【答案】C
【知識點】壓強;壓強大小比較;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解答】A、圖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綿上,海綿凹陷程度不同,說明壓強大小不同,故A錯誤;
B、在水中,壓強計的金屬盒所處的深度減小,它受到的水的壓強也隨之減小,故B錯誤;
C、圖丁中杯中盛滿水,將杯內的空氣排出,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紙片能夠托住杯中的水,故C正確;
D、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適當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不變,仍為760mm,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壓力相同,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液體壓強隨深度減小而減小。
(3)“覆杯實驗”實驗,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
(4)將玻璃管從豎直位置適當向右側傾斜,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不變。
8.(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哪吒與敖丙在踢毽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毽子加速下降時,動能變大
B.毽子減速上升時,重力勢能變小
C.毽子在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D.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會繼續運動,是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答案】A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機械能及其轉化;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毽子加速下降時,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故A正確;
B、毽子減速上升時,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重力勢能變大,故B錯誤;
C、毽子在上升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減小,高度增加,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C錯誤;
D、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會繼續運動,是因為毽子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1)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9.(2025八下·長沙期末)《江雪》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如圖所示),下列杠桿中與釣魚竿屬于同類杠桿的是
A.托盤天平
B.開瓶起子
C.用鋼絲鉗剪鐵絲
D.筷子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A、托盤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屬于等臂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
B、開瓶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
C、鋼絲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
D、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10.(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對下列物體進行了受力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用90N向上的力搬地面上重100N的石塊,石塊所受合力為0N
B.乙圖中,毽子在腳的作用力下向上運動,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丙圖中,人推木箱未推動,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
D.丁圖中,足球在空中飛行時,所有力都消失,物體將保持靜止
【答案】A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力的合成與應用;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A、甲圖中,用90N向上的力搬地面上重100N的石塊不可能搬動,石塊處于靜止狀態,因此,石塊所受合力為0N,故A正確;
B、乙圖中,毽子在腳的作用力下向上運動,離開腳后由于慣性向上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B錯誤;
C、丙圖中,人推木箱未推動,木箱處于平衡狀態,所以人對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故C錯誤;
D、丁圖中,足球在空中飛行時,所有力都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1)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
(2)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受到的是平衡力;
(4)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斷。
11.(2025八下·長沙期末)下列四個選項描述的過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A.人撿起球 B.提著物體水平前行
C.球離開手后 D.推車前進
【答案】A,D
【知識點】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A、人撿起球,給球一個向上的力,球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力對球做了功,故A符合題意;
B、提著物體在水平前行,人對物體的力豎直向上,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了距離,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人對物體不做功,故B不合題意;
C、球離開手后不再受到手施加力的作用,手不再對球做功,故C不合題意;
D、推車前進,人給車一個向前的力,車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人對車做功,故D不合題意。
故選:AD。
【分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
12.(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B.圖乙,巨輪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用空心的辦法增大了排開液體的體積
C.圖丙,艇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氦氣
D.圖丁,潛水艇是通過改變浮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
【答案】B,C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良種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次種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A錯誤;
B、巨輪之所以能夠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來增大浮力,故B正確;
C、飛艇內充入氣體的密度一定比空氣密度小,浮力大于重力,氣艇升空;當浮力和總重相等時,氣艇懸浮在空中,故C正確;
D、 潛水艇浸沒在液體中,所受浮力不變,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故D錯誤。
故選:BC。
【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物體下沉和沉底時,浮力小于物體重力,漂浮時浮力等于物體重力;
(2)將物體做成中空的可以通過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浮力;
(3)當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體密度小于氣體密度時,物體上浮;
(4)潛水艇兩側有水艙,向里加水,重力增大,大于浮力,潛艇下沉;向外排水,減小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潛艇上浮。
13.(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用三角板、細線、鉤碼、水、塑料透明軟管制作裝置,并檢查桌面是否水平。如圖甲所示,其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的原理,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為   N:如圖乙所示,往兩端開口的軟管內注入同種液體,當液體靜止時,各部分的液面總是相平,是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豎直向下;;2.6;;連通器。
【知識點】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重力的方向;連通器原理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圖甲左圖可知,檢查桌面是否水平,該裝置利用了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的原理,通過觀察細線與桌面的夾角判斷桌面水平;
(2)由圖甲右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2.6N,即物體的重力為2.6N;
(3)由圖乙可知,該裝置還利用了連通器原理,即連通器內注入同種液體,液體靜止時各部分液面相平,由于兩端液面不相平,說明桌面CD不水平。
故答案為:豎直向下;2.6;連通器。
【分析】(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彈簧測力計讀數時,首先確定分度值的大小,再根據指針位置讀數;
(3)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的特點是容器中的水不流動時,各個容器中液面總是相平的。
14.(2025八下·長沙期末)2025 年端午賽龍舟在瀏陽河隆重舉行,如圖,各劃手用力向后劃水,龍舟快速向前,以河岸觀眾為參照物,龍舟是   的:兩條龍舟應該避免并列行駛,因為船中間水的流速快,壓強   .
【答案】運動;小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參照物及其選擇;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1)龍舟快速向前時,龍舟與河岸觀眾之間有位置的變化,以河岸觀眾為參照物,龍舟是運動的;
(2)兩只龍舟并排快速同向劃行時,中間水的流速大、壓強小,外側的流速小、壓強大,龍舟會相互靠攏,甚至發生碰撞,所以兩條龍舟應該避免并列行駛。
故答案為:運動;小。
【分析】(1)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了,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就是靜止的;
(2)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流體的壓強越小。
15.(2025八下·長沙期末)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物料,該裝置中的滑輪為   滑輪:已知滑輪重 80N,貨籃重 120N,不計繩重及摩擦,工人用該裝置勻速提升空貨籃時的拉力為   N:若利用此裝置提升更重的物料,滑輪的機械效率更   。
【答案】動;100N;高
【知識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析】【解答】(1)滑輪隨物體一塊運動的是動滑輪;
(2)由圖可知n=2,;

,可知,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動;(2)100N;(3)高。
【分析】(1)觀察試題插圖中的滑輪,隨物體一塊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
(2)先確定承擔動滑輪繩子的股數,再根據計算;
(3)分析判斷。
16.(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長方體甲、乙由同種材料,密度為5×103kg/m3,甲、乙的高度均為 0.1m,甲的質量為5kg,乙的質量為20kg,則甲對水平面的壓力為   N,乙對水平面的壓強為   Pa;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高度h,并將所截去的部分均疊放至對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圖(b)所示,此時恰能使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則圖丙中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答案】50;5000;1.25×104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解答】(1)甲對水平面的壓力為:F甲=G甲=m甲g=5kg×10N/kg=50N;
(2)乙對水平面的壓強為:

(3)乙的重力為:G乙=m乙g=20kg×10N/kg=200N,甲的體積為:
甲的底面積為:
乙的體積為:
乙的底面積為:
甲、乙均為長方體,上下均勻,所以甲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厚度h,所截去的部分的重力為:
,乙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厚度h,所截去的部分的重力為:,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為:

物體丁對地面的壓力為:
,因為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所以有:
解得截去的厚度為:h=0.05m,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為:
=,
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強為:
故答案為:50;5000;1.25×104。
【分析】(1)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
(2)均勻柱形固體對水平面的壓強:,據此算出乙對水平面的壓強;
(3)根據密度公式、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分別算出甲、乙的底面積,由于甲、乙兩個物體均為長方體,上下均勻,按比例可以表示出截去部分的重力,根據題意,使疊放后的物體丙、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列出等式,求出截去部分的厚度,從而計算出物體丙對地面的壓力,利用公式得出丙對地面的壓強。
17.(2025八下·長沙期末)請在圖中畫出小新的臀部對椅子壓力F 和人的重力 G的受力示意圖(O1、O2均為力的作用點)。
【答案】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
【解析】【解答】過人的重心O1作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G;在小明的臀部與椅子接觸面的中點O2為壓力的作用點,過壓力作用點O2畫垂直于椅子接觸面、帶箭頭的線段,符號為F,如圖所示: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斜面受到的壓力的作用點在斜面上,從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畫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出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18.(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發現雨天地滑,小心慢走和穿帶花紋鞋子可以減少滑倒。為了探究其原因,小新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
(2)比較圖乙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乙裝置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若拉力突然變大,木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
【答案】(1)勻速直線
(2)壓力
(3)不變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與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2)分析比較乙、丙兩次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中壓力大,測力計示數大,即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越大;
(3)若乙裝置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拉力突然變大,因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滑動摩擦力不變。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壓力;(3)不變。
【分析】(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測力計示數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
19.(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新和小華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
(2)如圖乙所示,A位置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個同樣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當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偏轉,在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情況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其原因是其力臂變   。
【答案】(1)左
(2)4
(3)小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則杠桿達到平衡狀態;杠桿右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左移,所以應將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假設一個鉤碼重G,杠桿一格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得出:2G×4L=nG×2L,解得n=4;
(3)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過程中,動力臂變短,而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示數將變大。
故答案為:(1)左;(2)4;(3)小。
【分析】(1)杠桿靜止和勻速轉動時,杠桿都處于平衡狀態;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調節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右移,杠桿中點放在支架上,杠桿的重心在支點;
(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哪一端將會下沉;
(3)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減小,動力變大。
20.(2025八下·長沙期末)小都在放學的路上常看到如圖1所示的交通警示牌,為了研究車輛超速、超載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于是他做了”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將鋼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下滑,到水平長木板上撞擊木塊,其中h1=-h3>h2、Ma=mB(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它的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   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甲稱丙兩組實驗可得,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   。
(3)綜合上述可知,如圖丁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定的最高   。
【答案】(1)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
(2)大
(3)速度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由轉換法,它的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甲和丙兩組實驗知,鋼球下滑的高度相同,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而丙中質量大,由轉換法,動能也大,故可得,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3)由甲、乙可知,鋼球的質量相同,甲中鋼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高度大,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由轉換法,鋼球的動能大,可知,在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綜合上述可知,動能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如圖丁所示,不同車型的質量不同,質量越大的車輛,速度就應越小,故交通標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定的最高速度。
故答案為:(1)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2)大;(3)速度。
【分析】(1)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
(2)(3)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研究動能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
21.(2025八下·長沙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過程及數據。
(1)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浮力為   N
(2)比較圖1、2、3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   有關:
(3)比較圖   中三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4)小都由圖1、2、5所示實驗,他就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請判斷他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答案】(1)1
(2)物體浸入液體體積
(3)1、3、4
(4)不正確;沒有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不變。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由稱重法可知,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為:F浮=G-F示=8N-7N=1N;
(2) 比較圖1、2、3 ,物體浸入液體體積逐漸增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即浮力變大,故可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有關;
(3)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物體浸入液體的密度和體積不變,只改變浸入液體的深度,故選擇圖1、3、4,由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知,隨著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發生變化,彈簧測力計示數始終為7N 不變,即浮力不變,故可得出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4)不正確;要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而圖1、2、5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都不同,不能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1;(2)浸入液體體積;(3)1、3、4(4)不正確;沒有控制液體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不變。
【分析】(1)由稱重法F浮=G-F示計算解答;
(2)分析圖1、2、3 ,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以及物體在液體中的體積以及液體密度的變化,據此分析判斷;
(3)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圖示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答題。
22.(2025八下·長沙期末)我們將迎來智能駕駛時代,如圖所示為長沙某小區的智能無人配送車,該配送車裝運快遞后的總質量600kg,在某小區的平直道路上勻速行駛了100m,用時50s,配送車受到阻力是車重力的0.1倍,輪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06m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求:
(1)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是多少?
(2)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3)牽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G=mg=600kg×10N/kg=6000N;
(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等于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即:F=G=6000N,配送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3)解:配送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平衡,大小相等,即:
F牽=f=0.1G=0.1×6000N=600N,
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已知配送車和快遞的總質量,根據G=mg求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
(2)配送車裝運快遞后,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等于配送車和快遞的總重力,根據求配送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3)配送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平衡,大小相等,根據F=f=0.1G可得牽引力的大小,根據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23.(2025八下·長沙期末)有一柱形薄壁容器質量為2.1kg,高為0.3m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積為1×10-2m2,內盛0.2m深的水。現用一細鐵絲綁著一塊體積為1.5×10-3m3的物體,緩慢將其浸沒水中。求:
(1)放入物體前,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松開鐵絲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求物體可能的密度。
【答案】(1)由題意可得,沒放入物體前,水深h=0.3m,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得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gh= 1.0×103kg/m3 ×10N/kg×0.3m=3000Pa;
(2)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V排=V物= 1.5×10-3m3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體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V排g= 1.0×103kg/m3 ×1.5×10-3m3 ×10N/kg=15N;
(3)解:容器中水的體積為:V水= S容h1= 1×10-2m2 × 0.3m =3×10-3m3,
水的質量為:
m水=ρ水V水 = 1.0 ×103kg/m3×3×10-3m3= 3kg,
松開鐵絲后物體可能沉底或懸浮,也可能漂浮;
①若物體懸浮或沉底,容器中水的深度為:,容器高為0.3m,故有水溢出,溢出水的體積為:
V溢=S容(h2-h容)=1×10-2m2×(0.45m-0.3m)=1.5×10-3m3,溢出水的質量為:
m溢=ρV溢=1.0×103kg/m3×1.5×10-3m3=1.5kg,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
p=ρgh= 1.0×103kg/m3 ×10N/kg×0.3m=3000Pa;
由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之比為1:2,所以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為:
p容=2×3000Pa=6000Pa,
由得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
F = pS = 6000Pa×1×10-2m2= 60N,容器、物體、水的總重力為:G總=F =60N;
由G= mg知容器、物體、水的總質量為:
,物體質量為:
m物=6kg-2.1kg-(3kg-1.5kg)=2.4kg,故物體的密度為:

②若松開鐵絲后物體漂浮,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水面降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減小,
剩余水的重力為:G水= (m水-m溢)g = (3kg-1.5kg)×10N/ kg =15N,
容器重力為:G容=m容g = 2.1kg×10N/ kg=21N,
因容器為柱形容器,且物體漂浮,則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 G水+G物=15N+G物,
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
F容=G水+G物+G容=15N+G物+21N=36N+G物
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①,
此時容器對水平臺面的壓強:--②,
由題意可知p水:p容=1:2-----③,
將①②代入③,解得物體的重力為:G物=6N,
物體的質量為:
物體的密度為: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算出放入物體前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液體體積等于物體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計算解答;
(3)根據密度公式算出溢出水的質量;松開鐵絲后物體可能沉底或懸浮,也可能漂浮;
①若物體懸浮或沉底,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不變,仍為3000Pa,根據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算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由算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根據在水平面上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物體和水的總重力,由G=mg算出容器、物體、水的總質量,進而算出物體的質量,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②若松開鐵絲后物體漂浮,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液面降低;根據重力公式求出容器中剩余水的重力、容器的重力;
因容器為柱形容器,且物體漂浮,則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F水=G剩水+G物';
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容器=G剩水+G物'+G容器;已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1:2,根據壓強定義式建立方程求出物體的重力,由G=mg算出物體的質量,由密度公式算出物體的密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五常市| 临湘市| 池州市| 西昌市| 天祝| 东平县| 云霄县| 香格里拉县| 无为县| 双流县| 大化| 商都县| 沛县| 巨野县| 新宁县| 潼关县| 民乐县| 永仁县| 龙州县| 都匀市| 安化县| 建德市| 曲麻莱县| 通海县| 宝应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万荣县| 余干县| 长治市| 日照市| 贵南县| 大洼县| 隆安县| 屏东市| 阜康市| 汝南县| 松溪县| 行唐县| 黄陵县|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