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肇慶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1.(2025八下·肇慶期末)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光年是時間單位B.固體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C.湯姆生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D.宇宙是一個有中心的天體結構系統【答案】B【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原子結構;宇宙【解析】【解答】A.光年指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故A錯誤;B. 固體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故B正確;C.盧瑟福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湯姆生發現了電子,故C錯誤;D.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故C錯誤。故選B。【分析】1.光年是長度的單位;2.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3.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4.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投壺是中國古代一種兼具禮儀性與娛樂性的傳統游戲。游戲時,把箭投向壺里,投中多者為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A.在空中飛行的箭受到重力和手對箭的作用力B.投出的箭能在空中飛行是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C.若飛行的箭所受力均消失,箭將靜止在空中D.將箭投出去,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答案】D【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及其現象【解析】【解答】A. 在空中飛行的箭只受重力作用,故A錯誤;B. 慣性不是力,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作用,故B錯誤;C. 若飛行的箭所受力均消失,箭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 將箭投出去,箭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D正確。故選D。【分析】1.慣性不是力,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作用;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的改變。3.(2025八下·肇慶期末)2024年11月6日,殲-15T首次亮相中國珠海航展開展飛行表演(如圖所示),相對于殲-15T靜止的是( )A.駕駛殲-15T的飛行員 B.地面的樹木C.地面指揮中心 D.觀展的觀眾【答案】A【知識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解析】【解答】駕駛殲-15T的飛行員與殲-15T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駕駛殲-15T的飛行員相對于殲-15T是靜止的;而地面的樹木、地面指揮中心、觀展的觀眾與殲-15T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所以他們相對于殲-15T是運動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分析】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4.(2025八下·肇慶期末)用圖中的裝置來提升重物,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解答】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故A不符合題意;B.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不符合題意;C.使用該滑輪組可以省力,也能改變力的方向,故C符合題意;D.使用該滑輪組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D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3.滑輪組是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的,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5.(2025八下·肇慶期末)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 )A.托起一張試卷的力 B.提起一把椅子的力C.托起兩個雞蛋的力 D.你上樓時對樓梯的壓力【答案】C【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解析】【解答】A、一張試卷的質量約為1g,托起一張試卷的力為:F=G=mg=0.001kg×10N/kg=0.01N故A錯誤。B、一把椅子的質量約為3kg,提起一把椅子的力為:F=G=mg=3kg×10N/kg=30N故B錯誤。C、兩個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為:F=G=mg=0.1kg×10N/kg=1N故C正確。D、人的質量約為50kg,上樓時對樓梯的壓力為:F=G=mg=50kg×10N/kg=500N故D錯誤。故選:C。【分析】先估測選項中相關物體的質量,再根據G=mg求其重力,進而進行判斷。6.(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A.冰壺底打磨很光滑B.在瓶蓋上制出細條紋C.搬運重物時墊上滾木D.為車軸添加潤滑油【答案】B【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 冰壺底打磨很光滑,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A錯誤;B. 在瓶蓋上制出細條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正確;C. 搬運重物時墊上滾木,是通過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故C錯誤;D. 為車軸添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分離,減小摩擦力,故D錯誤。故選B。【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7.(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B.在彈簧彈性限度內,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C.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D.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方向相同【答案】D【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解析】【解答】A.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正確;B. 在彈簧彈性限度內,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故B正確;C.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故C正確;D. 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故D錯誤。故選D。【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2.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受力越大,形變程度越大;3.彈力是由于物體間相互擠壓或拉伸而產生的力,原因是發生了彈性形變;4.一對相互作用力分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2025八下·肇慶期末)【科技改善生活】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2025年2月27日,小米SU7Ultra新能源電動汽車正式上市,并以其卓越的性能、豪華的配置在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股熱潮。同時各車企還研發飛行汽車,準備投入使用,方便人們的出行。請完成8-9題。8.如圖所示是某款新能源汽車的剎車踏板,剎車踏板利用的是 原理:剎車汽車會停下來是由于輪胎與地面有 力作用,在汽車急剎的時候,由于 ,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9.如圖所示,我國自主研制的“飛行汽車"成功完成全球首條跨海跨城航線的首飛,以210km/h的巡航速度從深圳到珠海飛行了70km,用時 min;起飛時以旁邊的建筑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飛行汽車"起飛時,車身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車身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 。【答案】8.杠桿;摩擦;慣性9.20;運動;升力【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慣性及其現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杠桿及其五要素【解析】【分析】(1)1.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2.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并擠壓的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3.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2)1.已知飛行汽車運動的速度和路程,根據求出運動的時間;2.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3.在氣體或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8.汽車剎車踏板使用時,繞固定點O轉動,利用的是杠桿原理;剎車汽車會停下來是由于輪胎與地面有摩擦力作用;在汽車急剎的時候,由于慣性,身體會繼續向前運動而前傾。9.“飛行汽車" 以210km/h的巡航速度從深圳到珠海飛行了70km,所用的時間為:飛行汽車與旁邊的建筑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所以起飛時以旁邊的建筑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運動的;“飛行汽車"起飛時,車身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車身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升力。10.(2025八下·肇慶期末)“端午濃情,粽葉飄香”,棕葉飄香是 現象,剝開粽葉、米和葉子藕斷絲連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科學家對原子的結構模型進行猜想和實驗,提出了多種模型,在如圖所示的兩種模型中, 是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答案】擴散;引力;乙【知識點】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原子結構【解析】【解答】粽葉飄香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是擴散現象;米和葉子藕斷絲連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盧瑟福建立的是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在中間,電子在周圍繞其運動,所以乙是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分析】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產生了擴散現象;2.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盧瑟福建立的是原子核式結構模型。11.(2025八下·肇慶期末)“哪吒2"所創造的電影神話仍在續寫,餃子導演用細節告訴我們:修仙也要講科學。(1)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我們聞聲識人,依據的是聲音的 。(2)哪吒踢越子,使其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3)敖丙在深海中流淚,淚水向上流動。這是因為:海水的密度 淚水的密度(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1)音色(2)運動狀態(3)大于【知識點】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音色【解析】【解答】(1)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我們聞聲識人,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2)哪吒踢越子,使其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淚水向上流動,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海水的密度大于淚水的密度。【分析】(1)根據音色可以辨別不同的發聲體;(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的改變;(3)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液體密度大于物體密度時,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會上浮;1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往裝滿CO2的軟礦泉水瓶加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礦泉水瓶變癟,瓶變癟表明瓶內氣體壓強 瓶外氣體壓強(選填“大于”、“等于”、“小于”),而瓶外的氣體壓強 ,因此推測瓶內氣體壓強與反應前相比 (后兩空選填“變大”、“不變”、“變小")【答案】小于;不變;變小【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解答】往裝滿CO2的軟礦泉水瓶加水,迅速擰緊瓶蓋,此時瓶內氣壓與瓶外的大氣壓相等;振蕩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瓶內氣壓減小,小于瓶外的大氣壓,大氣壓強將瓶子壓癟,所以瓶變癟表明瓶內氣體壓強小于瓶外氣體壓強,而瓶外的氣體壓強不變,因此推測瓶內氣體壓強與反應前相比變小。【分析】瓶中的CO2溶于水后,瓶子的氣體減少,氣壓減小,瓶外的大氣壓不變,大氣壓強將瓶子壓癟。13.(2025八下·肇慶期末)(1)如圖甲是世界機器人大賽上某科創小組設計的投籃機器人,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外,還需要控制力的 :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以球為參照物,機器人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2)如圖乙是廚房機器人,關鍵部件是靈活的手,可以穩定地抓取廚具或食材,機器人的抓取部位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租糙程度來增大與廚具或食材之間的 。【答案】(1)作用點;靜止(2)摩擦力【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解析】【解答】(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所以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外,還需要控制力的作用點;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機器人與球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以球為參照物,機器人是靜止的。(2)機器人的抓取部位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租糙程度來增大與廚具或食材之間的摩擦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14.(2025八下·肇慶期末)小宇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發現: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且示數會變化。若某次實驗從開始拉動木塊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0~4s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由圖乙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本塊在第8秒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如果此時把拉力增大到3N,那么木塊受到的合力大小為 N【答案】2.3;2.0;1【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力與圖象的結合;力的合成與應用【解析】【解答】由圖乙可知,第4s時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所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由圖乙可知,木塊在第8秒時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為2.0N;如果把拉力增大到3N,由于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為2N,與拉力方向相反,所以木塊受到的合力大小為:F合=F-f=3N-2N=1N【分析】 由圖乙可知,第4s時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得出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根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而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據此計算合力大小。15.(2025八下·肇慶期末)(1)按要求完成圖中的作圖。①如圖甲為投出的籃球,不計空氣阻力,請在中心A點畫出籃球所受的力:②物塊在3N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乙中心點畫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并標出摩擦力的大小。(2)圖甲是皮帶打孔器,其AOB部分可視為一個杠桿,圖乙是其簡化示意圖,圖中O為支點,F是打孔時A點受到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作用在B點的最小動力F1及其力臂L1。【答案】(1)(2)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摩擦力的示意圖;力臂的畫法;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解析】【解答】(1)①不計空氣阻力,投出的籃球只受重力作用,過A點眼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標上符號G,如圖所示:② 物塊在3N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所受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連接支點O與B點,即為最長的力臂L1,再作出垂直于OB向上的最小動力F1,如圖所示:【分析】(1)重力作用點: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符號G;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16.(2025八下·肇慶期末)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明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的猜想。A.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B.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C.與液體的密度有關。(1)進行探究時,實驗步驟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物體的重力為 N,其中序號C中物體P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序號e中物體P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物體P的密度為 kg/m3,鹽水的密度為 kg/m2(p=1.0x103kg/m3)。(g=10N/kg)(2)分析ade三次實驗,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 越大,物體受到浮力越大。【答案】(1)6.8;4;4.4;1.7×103;1.1×103(2)液體密度【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解析】【解答】(1)由序號 a 可知,物體P在空氣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6.8N,則物體的重力為6.8N;序號 C 中物體P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拉力F=2.8N,則所受浮力的大小為:F浮=G-F=6.8N-2.8N=4N序號e中物體P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拉力F'=2.4N,則所受浮力的大小為:F'浮=G-F'=6.8N-2.4N=4.4N當物體P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4N,則物體P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P的質量為:物體P的密度為:當物體P浸沒在鹽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4.4N,則物體P排開鹽水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則鹽水的密度為:(2)分析ade三次實驗,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浮力越大。【分析】(1)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可知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根據稱重法求出物體所受的浮力;已知物體的重力,根據可求出物體的質量;已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的浮力,根據可求出物體的體積,利用求出物體的密度;已知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時的浮力,根據求出鹽水的密度。(2)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論。17.(2025八下·肇慶期末)同學們利用壓強計等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進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 (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選填字母)。A.直接從U形管右側中倒出適量液體B.拆除膠管重新安裝(2)正確操作后,分析乙、丙兩圖的實驗現象,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 增加而增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 的形狀(選填"上窄下寬"或“上寬下窄”)(3)玲玲保持丙圖中探頭的位置不變,并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她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又變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的結論。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鹽水后液面位置改變了,正確操作是應將探頭適當 (選“上移”“下移”)(4)紅紅用丁裝置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在左側加入適量的水,在右側緩慢倒入待測液體,直到觀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填序號,多選):A.右側待測液體到容器底的深度hB.右側待測液體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C.左側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D.左側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根據你選用的物理量推導出待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ρ= (用題中字母和ρ水表示)。【答案】(1)高度差;B(2)深度;上窄下寬(3)上移(4)BD;【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解答】(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說明U形管內部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強,應將U形管內封閉的氣體排出一部分,使U形管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從而使U形管兩側液面相平,所以接下來應該拆除膠管重新安裝,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分析乙、丙兩圖的實驗,液體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探頭的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越大,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3)保持丙圖中探頭的位置不變,并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時,液體的密度和深度都變大,因此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正確操作是將探頭適當上移,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4)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水的密度已知,所以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BD;橡皮膜相平,說明橡皮膜所受水的壓強等于受到鹽水的壓強,即P水=P液,ρ水gh4=ρ液gh2可得液體密度為:【分析】 (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應拆除膠管重新安裝,使U形管兩側液面相平;(2)(3)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4)橡皮膜相平,說明橡皮膜所受水的壓強等于受到鹽水的壓強,據此進行分析得出液體密度表達式。18.(2025八下·肇慶期末)實踐小組查閱資料知道蠟柱在水中由靜止釋放,很快就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猜想蠟柱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可能與蠟柱的形狀有關,探究如下:(1)取底面積1cm2、高10cm的蠟柱,用天平測出蠟柱的質量,如圖甲所示,為 g,計算出蠟柱的密度為 g/cm3。(2)如圖乙,在蠟柱上截取一段,將其頭部做成流線型,測量其質量為3.6g。為得到等質量的圓柱型蠟柱,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一段 cm的蠟柱。(3)將做好的蠟柱分別放入裝滿水的透明管中,從底部由靜止釋放,蠟柱的底端經過適當高度的A點時開始計時,每隔5s在管壁刻度尺上標記其位置。某次標記如圖丙,讀數為 cm。(4)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s-/圖像,如圖,由圖像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流線型蠟柱上升的速度 圓柱型蠟柱上升的速度。圖柱型蠟燭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 cm/s(保留兩位小數)。(5)為了驗證上述實驗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需要 .【答案】(1)9;0.9(2)4(3)26.55(4)大于;2.67(5)用不同材料,分別做成長度、橫截面積相同的流線型和圓柱型柱體以外的(其他)形狀進行多次實驗【知識點】質量的測量與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應用;刻度尺的使用;控制變量法與探究性實驗方案【解析】【解答】(1)如圖甲所示,砝碼質量為5g,游碼的刻度值為4g,蠟柱的質量為:m=5g+4g=9g蠟柱的體積為:V= 1cm2 x 10cm = 10cm3蠟柱的密度為:(2)為得到等質量的圓柱形蠟柱,即圓柱形蠟柱的質量為3.6g,蠟燭密度保持不變,則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蠟柱的體積為:截取蠟柱的長度為:(3)由圖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讀數為26.55cm;(4)由s-t圖像可知,時間相同時,流線型蠟柱運動的路程更遠,速度更快,故其他條件相同時,流線型蠟柱上升的速度大于圓柱型蠟柱上升的速度。由圖可知,圓柱型蠟燭在30s內通過的路程為80cm,則圖柱型蠟燭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5)為了驗證上述實驗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需要用不同材料,分別做成長度、橫截面積相同的流線型和圓柱型柱體以外的(其他)形狀進行多次實驗。【分析】(1)物體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示數;根據求蠟柱的密度;(2)蠟燭密度保持不變,由密度公式得出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蠟柱的體積,從而得出其長度;(3)由刻度尺的分度值讀數,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根據s-t圖像知,其他條件相同時,相同時間,流線型蠟柱上升的距離大,據此分析;利用求出蠟柱運動的速度;(5)多次實驗讓結論具有普遍性。19.(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的薄壁容器(不含液體)質量為2kg,底面積為2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裝有0.5kg水,水深18cm(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計,水的密度為:ρ水=1.0×103kg/m3,g=10N/kg)。求:(1)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小;(2)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大小。【答案】(1)解: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G總=m總g=(m水+m容)g=(0.5kg+2kg)×10N/kg=25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答: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25 x 104Pa。(2)解: 水深h=18cm=0.18m,則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答: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3.6N。【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已知容器和容器中水的質量,根據F=G總=m總g=(m水+m容)g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再根據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2)已知水深,根據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再根據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力。20.(2025八下·肇慶期末)周末小川同學乘坐出租車到三水荷花世界去玩,上車后打開了自己手機導航,如圖甲所示,(1)如果選擇距離短的線路(第一個選擇),要按導航所示時間準時到達,則出租車的平均速度需保持多少km/h(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出發后,師傅選擇了少等燈的線路(第三個選擇),小川看到駕駛室如圖乙所示的速度表,若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多少小時能到達目的地?【答案】(1)解:根據圖甲導航信息,距離短的線路為43km,時間t=54min=0.9h則平均速度為:答:出租車的平均速度為47.8km/h。(2)解: 圖乙速度表顯示車速為70km/h,若保持此速度行駛,通過少等燈的線路49km,需要時間為:答: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0.7小時能到達目的地。【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已知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根據求出出租車的平均速度;(2)已知汽車的速度和行駛的路程,根據求出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的時間。21.(2025八下·肇慶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無砟軌道的高速列車無砟軌道(如圖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鐵軌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上,這可減少維護、降低粉塵等。高速列車在無軌道上運行時如子彈頭般穿梭而過,時速可達350km(如圖乙)。傳統鐵路的鋼軌是固定在枕木上的,下面用小碎石鋪成路準(如圖丙),在列車通過時,可以減少噪聲和振動,同時也能吸熱,增加透水性。(1)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是為了 阻力:增大座墊與人的接觸面積,是為了 臀部所受的壓強:(兩空都是選填增大"或“減小")(2)列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列車的動力 (選填><”或=”)阻力;(3)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放在桌面的書能夠靜止不動,原因是它受到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的作用:(4)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先關閉電源,由于 ,列車仍以較大的速度前進:(5)下列不屬于傳統鐵路軌道的路確和枕木的作用的是____(選填字母)。A.能吸熱,增加透水性。B.可以減少噪聲和列車振動C.可以減少維護和降低粉塵【答案】(1)減小;減小(2)=(3)平衡力(4)慣性(5)C【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是因為流線型的外表可以減小阻力,提高車速;增大座墊與人的接觸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是為了減小臀部所受的壓強。(2)列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受力平衡,列車的動力等于阻力;(3)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放在桌面的書能夠靜止不動,原因是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先關閉電源,由于慣性,列車仍以較大的速度前進;(5)傳統的鐵軌都鋪在枕木上,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來保護路基;傳統的路基都有碎石,碎石能增加透氣和透水性,能減小噪音和減小列車的振動,故A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從流線型的外表可以減小阻力的角度去分析;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2)(3)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時,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知識進行分析;(4)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5)根據傳統鐵路軌道的路和枕木在減小壓強、減少噪聲、可以吸熱、增加透水性等方面的作用去分析,即可解答此題。2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是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和南京棲山長江大橋。(1)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走在橋上欣賞江景的人對橋面的壓力是由于 (選填“鞋子“或“橋而”)的形變產生的,以橋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堡是(選 填“靜止的“或“運動的”)。(2)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享有"中華第一斜拉橋"的美譽,一輛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A的過程中,索塔A的左例拉索的拉力____。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3)從橋梁結構的類型分析,南京棲俊山長江大橋屬于(A.拱橋 B.梁式橋 C.懸索橋 D.斜拉橋【答案】(1)鞋子;運動的(2)B(3)C【知識點】彈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解答】(1)人對橋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鞋子,是因為鞋子發生形變要恢復原狀從而對橋面產生壓力,所以人對橋面的壓力是由于鞋子的形變產生的;橋頭堡與橋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以橋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堡是運動的。(2)把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 A 的過程看作杠桿模型,以索塔 A 為支點,載重汽車的重力為阻力,索塔 A 左側拉索的拉力為動力。在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 A 的過程中,阻力臂逐漸減小,阻力不變(汽車重力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 L1 =F2 L2 可知,動力臂不變,阻力不變,阻力臂減小,所以動力F1 會一直減小,即索塔 A 的左側拉索的拉力一直減小,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3)觀察南京棲山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可以看到它有高大的橋塔,橋身通過許多鋼索懸掛在橋塔上,這是懸索橋的典型特征。而拱橋有明顯的拱形結構;梁式橋主要以梁為承重結構;斜拉橋有斜拉索但結構特點與懸索橋不同。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需明確彈力的施力物體從而確定壓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2)要將載重汽車行駛過程看作杠桿模型,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拉力變化;(3)根據橋梁的外觀結構特征判斷其所屬類型。23.(2025八下·肇慶期末)明珠少年科學院的同學們受邀為雕塑公園景觀池設計液體深度監測儀。圖甲為他們設計的模擬裝置示意圖,一個底部有傳感器(固定在容器底)的薄壁圓柱形容器(足夠深),容器底面積為250cm2,傳感器的體積忽略不計,將一個底面積為200cm2、高10cm的圓柱體A放在傳感器上方,A與傳感器通過不可伸長的細線(質量、體積都不計)相連,向容器中加某種液體,傳感器測得的圓柱體A對它的壓力或者繩子對它的力F隨容器中液體深度力的變化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1)圓柱體A的重力為 N:(2)從開始加液體到液體深度為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則該液體密度為 kg/m3:(3)細線的長度為 cm:(4)圓柱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時,細線對轉感器的拉力為 N:(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最終物體靜止時,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為 pa【答案】(1)12(2)(3)6(4)4(5)1440【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h=0時,傳感器測得的力F=12N,此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圓柱體A的重力G=12N。(2)從開始加液體到液體深度為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 F浮=G=12N,此時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Sh=200cm2×7.5cm=1500cm3=1.5×10-4m3由F浮=ρ液gV排可得該液體密度:(3)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為13.5cm時,繩子開始對傳感器有力的作用,可知,當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時繼續加液體,圓柱體會漂浮在液面上,當液體深度為13.5cm時,此時繩子剛好伸直,圓柱體排開液體的深度為7.5cm,所以細線的長度:L=13.5cm 7.5cm=6cm。(4)當圓柱體A剛好浸沒時,圓柱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S×h=200cm2×10cm=2000cm3=2×10-3m3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0.8×103kg/m3×10N/kg×2×10-3m3=16N細線對傳感器的拉力為:F拉=F浮'-G=16N-12N=4N(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圓柱體A最終漂浮在液面上,此時 F浮″=G=12n,可得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為:則液面下降的高度為:此時液體的深度為:h'=20cm-2cm=18cm=0.18m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為:p=ρ液gh'=0.8×103kg/m3×10N/kg×0.18m=1440Pa【分析】(1)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h=0時,傳感器測得的力F=12N,此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圓柱體A的重力G=12N;(2)當液體深度h=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 F浮=12N,根據 V排=Sh求出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體的密度;(3)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13.5cm時,繩子開始對傳感器有拉力,說明在h=7.5cm時,圓柱體A剛好與液面接觸,所以細線的長度L=13.5cm 7.5cm=6cm;(4)根據V排'=S×h'求出當圓柱體A剛好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液gV排'求出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根據 F拉=F浮'-G 求出細線對傳感器的拉力;(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圓柱體A最終漂浮在液面上,此時F浮″=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再求出液面下降的高度Δh, 進而求出液體的深度,根據p=ρg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1 / 1廣東省肇慶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1.(2025八下·肇慶期末)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光年是時間單位B.固體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C.湯姆生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D.宇宙是一個有中心的天體結構系統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投壺是中國古代一種兼具禮儀性與娛樂性的傳統游戲。游戲時,把箭投向壺里,投中多者為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A.在空中飛行的箭受到重力和手對箭的作用力B.投出的箭能在空中飛行是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C.若飛行的箭所受力均消失,箭將靜止在空中D.將箭投出去,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2025八下·肇慶期末)2024年11月6日,殲-15T首次亮相中國珠海航展開展飛行表演(如圖所示),相對于殲-15T靜止的是( )A.駕駛殲-15T的飛行員 B.地面的樹木C.地面指揮中心 D.觀展的觀眾4.(2025八下·肇慶期末)用圖中的裝置來提升重物,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是( )A. B.C. D.5.(2025八下·肇慶期末)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 )A.托起一張試卷的力 B.提起一把椅子的力C.托起兩個雞蛋的力 D.你上樓時對樓梯的壓力6.(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A.冰壺底打磨很光滑B.在瓶蓋上制出細條紋C.搬運重物時墊上滾木D.為車軸添加潤滑油7.(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B.在彈簧彈性限度內,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C.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D.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方向相同(2025八下·肇慶期末)【科技改善生活】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2025年2月27日,小米SU7Ultra新能源電動汽車正式上市,并以其卓越的性能、豪華的配置在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股熱潮。同時各車企還研發飛行汽車,準備投入使用,方便人們的出行。請完成8-9題。8.如圖所示是某款新能源汽車的剎車踏板,剎車踏板利用的是 原理:剎車汽車會停下來是由于輪胎與地面有 力作用,在汽車急剎的時候,由于 ,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9.如圖所示,我國自主研制的“飛行汽車"成功完成全球首條跨海跨城航線的首飛,以210km/h的巡航速度從深圳到珠海飛行了70km,用時 min;起飛時以旁邊的建筑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飛行汽車"起飛時,車身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車身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 。10.(2025八下·肇慶期末)“端午濃情,粽葉飄香”,棕葉飄香是 現象,剝開粽葉、米和葉子藕斷絲連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科學家對原子的結構模型進行猜想和實驗,提出了多種模型,在如圖所示的兩種模型中, 是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11.(2025八下·肇慶期末)“哪吒2"所創造的電影神話仍在續寫,餃子導演用細節告訴我們:修仙也要講科學。(1)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我們聞聲識人,依據的是聲音的 。(2)哪吒踢越子,使其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3)敖丙在深海中流淚,淚水向上流動。這是因為:海水的密度 淚水的密度(填“大于”“等于”“小于”)。1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往裝滿CO2的軟礦泉水瓶加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礦泉水瓶變癟,瓶變癟表明瓶內氣體壓強 瓶外氣體壓強(選填“大于”、“等于”、“小于”),而瓶外的氣體壓強 ,因此推測瓶內氣體壓強與反應前相比 (后兩空選填“變大”、“不變”、“變小")13.(2025八下·肇慶期末)(1)如圖甲是世界機器人大賽上某科創小組設計的投籃機器人,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外,還需要控制力的 :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以球為參照物,機器人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2)如圖乙是廚房機器人,關鍵部件是靈活的手,可以穩定地抓取廚具或食材,機器人的抓取部位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租糙程度來增大與廚具或食材之間的 。14.(2025八下·肇慶期末)小宇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發現: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且示數會變化。若某次實驗從開始拉動木塊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0~4s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由圖乙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本塊在第8秒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如果此時把拉力增大到3N,那么木塊受到的合力大小為 N15.(2025八下·肇慶期末)(1)按要求完成圖中的作圖。①如圖甲為投出的籃球,不計空氣阻力,請在中心A點畫出籃球所受的力:②物塊在3N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乙中心點畫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并標出摩擦力的大小。(2)圖甲是皮帶打孔器,其AOB部分可視為一個杠桿,圖乙是其簡化示意圖,圖中O為支點,F是打孔時A點受到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作用在B點的最小動力F1及其力臂L1。16.(2025八下·肇慶期末)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明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的猜想。A.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B.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C.與液體的密度有關。(1)進行探究時,實驗步驟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物體的重力為 N,其中序號C中物體P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序號e中物體P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物體P的密度為 kg/m3,鹽水的密度為 kg/m2(p=1.0x103kg/m3)。(g=10N/kg)(2)分析ade三次實驗,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 越大,物體受到浮力越大。17.(2025八下·肇慶期末)同學們利用壓強計等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進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 (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選填字母)。A.直接從U形管右側中倒出適量液體B.拆除膠管重新安裝(2)正確操作后,分析乙、丙兩圖的實驗現象,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 增加而增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 的形狀(選填"上窄下寬"或“上寬下窄”)(3)玲玲保持丙圖中探頭的位置不變,并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她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又變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的結論。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鹽水后液面位置改變了,正確操作是應將探頭適當 (選“上移”“下移”)(4)紅紅用丁裝置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在左側加入適量的水,在右側緩慢倒入待測液體,直到觀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填序號,多選):A.右側待測液體到容器底的深度hB.右側待測液體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C.左側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D.左側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根據你選用的物理量推導出待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ρ= (用題中字母和ρ水表示)。18.(2025八下·肇慶期末)實踐小組查閱資料知道蠟柱在水中由靜止釋放,很快就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猜想蠟柱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可能與蠟柱的形狀有關,探究如下:(1)取底面積1cm2、高10cm的蠟柱,用天平測出蠟柱的質量,如圖甲所示,為 g,計算出蠟柱的密度為 g/cm3。(2)如圖乙,在蠟柱上截取一段,將其頭部做成流線型,測量其質量為3.6g。為得到等質量的圓柱型蠟柱,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一段 cm的蠟柱。(3)將做好的蠟柱分別放入裝滿水的透明管中,從底部由靜止釋放,蠟柱的底端經過適當高度的A點時開始計時,每隔5s在管壁刻度尺上標記其位置。某次標記如圖丙,讀數為 cm。(4)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s-/圖像,如圖,由圖像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流線型蠟柱上升的速度 圓柱型蠟柱上升的速度。圖柱型蠟燭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 cm/s(保留兩位小數)。(5)為了驗證上述實驗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需要 .19.(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的薄壁容器(不含液體)質量為2kg,底面積為2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裝有0.5kg水,水深18cm(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計,水的密度為:ρ水=1.0×103kg/m3,g=10N/kg)。求:(1)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小;(2)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大小。20.(2025八下·肇慶期末)周末小川同學乘坐出租車到三水荷花世界去玩,上車后打開了自己手機導航,如圖甲所示,(1)如果選擇距離短的線路(第一個選擇),要按導航所示時間準時到達,則出租車的平均速度需保持多少km/h(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出發后,師傅選擇了少等燈的線路(第三個選擇),小川看到駕駛室如圖乙所示的速度表,若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多少小時能到達目的地?21.(2025八下·肇慶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無砟軌道的高速列車無砟軌道(如圖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鐵軌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上,這可減少維護、降低粉塵等。高速列車在無軌道上運行時如子彈頭般穿梭而過,時速可達350km(如圖乙)。傳統鐵路的鋼軌是固定在枕木上的,下面用小碎石鋪成路準(如圖丙),在列車通過時,可以減少噪聲和振動,同時也能吸熱,增加透水性。(1)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是為了 阻力:增大座墊與人的接觸面積,是為了 臀部所受的壓強:(兩空都是選填增大"或“減小")(2)列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列車的動力 (選填><”或=”)阻力;(3)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放在桌面的書能夠靜止不動,原因是它受到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的作用:(4)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先關閉電源,由于 ,列車仍以較大的速度前進:(5)下列不屬于傳統鐵路軌道的路確和枕木的作用的是____(選填字母)。A.能吸熱,增加透水性。B.可以減少噪聲和列車振動C.可以減少維護和降低粉塵22.(2025八下·肇慶期末)如圖所示是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和南京棲山長江大橋。(1)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走在橋上欣賞江景的人對橋面的壓力是由于 (選填“鞋子“或“橋而”)的形變產生的,以橋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堡是(選 填“靜止的“或“運動的”)。(2)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享有"中華第一斜拉橋"的美譽,一輛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A的過程中,索塔A的左例拉索的拉力____。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3)從橋梁結構的類型分析,南京棲俊山長江大橋屬于(A.拱橋 B.梁式橋 C.懸索橋 D.斜拉橋23.(2025八下·肇慶期末)明珠少年科學院的同學們受邀為雕塑公園景觀池設計液體深度監測儀。圖甲為他們設計的模擬裝置示意圖,一個底部有傳感器(固定在容器底)的薄壁圓柱形容器(足夠深),容器底面積為250cm2,傳感器的體積忽略不計,將一個底面積為200cm2、高10cm的圓柱體A放在傳感器上方,A與傳感器通過不可伸長的細線(質量、體積都不計)相連,向容器中加某種液體,傳感器測得的圓柱體A對它的壓力或者繩子對它的力F隨容器中液體深度力的變化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1)圓柱體A的重力為 N:(2)從開始加液體到液體深度為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則該液體密度為 kg/m3:(3)細線的長度為 cm:(4)圓柱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時,細線對轉感器的拉力為 N:(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最終物體靜止時,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為 pa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原子結構;宇宙【解析】【解答】A.光年指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故A錯誤;B. 固體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故B正確;C.盧瑟福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湯姆生發現了電子,故C錯誤;D.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故C錯誤。故選B。【分析】1.光年是長度的單位;2.分子之間的引力與斥力是同時存在的;3.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4.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2.【答案】D【知識點】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及其現象【解析】【解答】A. 在空中飛行的箭只受重力作用,故A錯誤;B. 慣性不是力,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作用,故B錯誤;C. 若飛行的箭所受力均消失,箭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 將箭投出去,箭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D正確。故選D。【分析】1.慣性不是力,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作用;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的改變。3.【答案】A【知識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解析】【解答】駕駛殲-15T的飛行員與殲-15T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駕駛殲-15T的飛行員相對于殲-15T是靜止的;而地面的樹木、地面指揮中心、觀展的觀眾與殲-15T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所以他們相對于殲-15T是運動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分析】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4.【答案】C【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解答】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故A不符合題意;B.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不符合題意;C.使用該滑輪組可以省力,也能改變力的方向,故C符合題意;D.使用該滑輪組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D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3.滑輪組是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的,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5.【答案】C【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解析】【解答】A、一張試卷的質量約為1g,托起一張試卷的力為:F=G=mg=0.001kg×10N/kg=0.01N故A錯誤。B、一把椅子的質量約為3kg,提起一把椅子的力為:F=G=mg=3kg×10N/kg=30N故B錯誤。C、兩個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為:F=G=mg=0.1kg×10N/kg=1N故C正確。D、人的質量約為50kg,上樓時對樓梯的壓力為:F=G=mg=50kg×10N/kg=500N故D錯誤。故選:C。【分析】先估測選項中相關物體的質量,再根據G=mg求其重力,進而進行判斷。6.【答案】B【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 冰壺底打磨很光滑,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A錯誤;B. 在瓶蓋上制出細條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正確;C. 搬運重物時墊上滾木,是通過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故C錯誤;D. 為車軸添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分離,減小摩擦力,故D錯誤。故選B。【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7.【答案】D【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彈簧測力計及其使用【解析】【解答】A.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正確;B. 在彈簧彈性限度內,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故B正確;C.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故C正確;D. 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故D錯誤。故選D。【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2.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受力越大,形變程度越大;3.彈力是由于物體間相互擠壓或拉伸而產生的力,原因是發生了彈性形變;4.一對相互作用力分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答案】8.杠桿;摩擦;慣性9.20;運動;升力【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慣性及其現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杠桿及其五要素【解析】【分析】(1)1.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2.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并擠壓的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3.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2)1.已知飛行汽車運動的速度和路程,根據求出運動的時間;2.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3.在氣體或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8.汽車剎車踏板使用時,繞固定點O轉動,利用的是杠桿原理;剎車汽車會停下來是由于輪胎與地面有摩擦力作用;在汽車急剎的時候,由于慣性,身體會繼續向前運動而前傾。9.“飛行汽車" 以210km/h的巡航速度從深圳到珠海飛行了70km,所用的時間為:飛行汽車與旁邊的建筑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所以起飛時以旁邊的建筑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運動的;“飛行汽車"起飛時,車身上邊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車身下邊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升力。10.【答案】擴散;引力;乙【知識點】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原子結構【解析】【解答】粽葉飄香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是擴散現象;米和葉子藕斷絲連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盧瑟福建立的是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在中間,電子在周圍繞其運動,所以乙是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分析】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產生了擴散現象;2.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盧瑟福建立的是原子核式結構模型。11.【答案】(1)音色(2)運動狀態(3)大于【知識點】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音色【解析】【解答】(1)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我們聞聲識人,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2)哪吒踢越子,使其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淚水向上流動,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海水的密度大于淚水的密度。【分析】(1)根據音色可以辨別不同的發聲體;(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的改變;(3)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液體密度大于物體密度時,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會上浮;12.【答案】小于;不變;變小【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解答】往裝滿CO2的軟礦泉水瓶加水,迅速擰緊瓶蓋,此時瓶內氣壓與瓶外的大氣壓相等;振蕩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瓶內氣壓減小,小于瓶外的大氣壓,大氣壓強將瓶子壓癟,所以瓶變癟表明瓶內氣體壓強小于瓶外氣體壓強,而瓶外的氣體壓強不變,因此推測瓶內氣體壓強與反應前相比變小。【分析】瓶中的CO2溶于水后,瓶子的氣體減少,氣壓減小,瓶外的大氣壓不變,大氣壓強將瓶子壓癟。13.【答案】(1)作用點;靜止(2)摩擦力【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解析】【解答】(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所以要想準確把球投入籃筐,機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外,還需要控制力的作用點;機器人抱球前進過程中,機器人與球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以球為參照物,機器人是靜止的。(2)機器人的抓取部位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租糙程度來增大與廚具或食材之間的摩擦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14.【答案】2.3;2.0;1【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力與圖象的結合;力的合成與應用【解析】【解答】由圖乙可知,第4s時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所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由圖乙可知,木塊在第8秒時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為2.0N;如果把拉力增大到3N,由于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為2N,與拉力方向相反,所以木塊受到的合力大小為:F合=F-f=3N-2N=1N【分析】 由圖乙可知,第4s時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得出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根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而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據此計算合力大小。15.【答案】(1)(2)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摩擦力的示意圖;力臂的畫法;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解析】【解答】(1)①不計空氣阻力,投出的籃球只受重力作用,過A點眼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標上符號G,如圖所示:② 物塊在3N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所受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連接支點O與B點,即為最長的力臂L1,再作出垂直于OB向上的最小動力F1,如圖所示:【分析】(1)重力作用點: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符號G;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16.【答案】(1)6.8;4;4.4;1.7×103;1.1×103(2)液體密度【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解析】【解答】(1)由序號 a 可知,物體P在空氣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6.8N,則物體的重力為6.8N;序號 C 中物體P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拉力F=2.8N,則所受浮力的大小為:F浮=G-F=6.8N-2.8N=4N序號e中物體P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拉力F'=2.4N,則所受浮力的大小為:F'浮=G-F'=6.8N-2.4N=4.4N當物體P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4N,則物體P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P的質量為:物體P的密度為:當物體P浸沒在鹽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4.4N,則物體P排開鹽水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則鹽水的密度為:(2)分析ade三次實驗,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浮力越大。【分析】(1)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可知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根據稱重法求出物體所受的浮力;已知物體的重力,根據可求出物體的質量;已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的浮力,根據可求出物體的體積,利用求出物體的密度;已知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時的浮力,根據求出鹽水的密度。(2)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論。17.【答案】(1)高度差;B(2)深度;上窄下寬(3)上移(4)BD;【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解答】(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說明U形管內部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強,應將U形管內封閉的氣體排出一部分,使U形管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從而使U形管兩側液面相平,所以接下來應該拆除膠管重新安裝,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分析乙、丙兩圖的實驗,液體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探頭的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越大,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3)保持丙圖中探頭的位置不變,并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時,液體的密度和深度都變大,因此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正確操作是將探頭適當上移,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4)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水的密度已知,所以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BD;橡皮膜相平,說明橡皮膜所受水的壓強等于受到鹽水的壓強,即P水=P液,ρ水gh4=ρ液gh2可得液體密度為:【分析】 (1)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應拆除膠管重新安裝,使U形管兩側液面相平;(2)(3)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4)橡皮膜相平,說明橡皮膜所受水的壓強等于受到鹽水的壓強,據此進行分析得出液體密度表達式。18.【答案】(1)9;0.9(2)4(3)26.55(4)大于;2.67(5)用不同材料,分別做成長度、橫截面積相同的流線型和圓柱型柱體以外的(其他)形狀進行多次實驗【知識點】質量的測量與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應用;刻度尺的使用;控制變量法與探究性實驗方案【解析】【解答】(1)如圖甲所示,砝碼質量為5g,游碼的刻度值為4g,蠟柱的質量為:m=5g+4g=9g蠟柱的體積為:V= 1cm2 x 10cm = 10cm3蠟柱的密度為:(2)為得到等質量的圓柱形蠟柱,即圓柱形蠟柱的質量為3.6g,蠟燭密度保持不變,則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蠟柱的體積為:截取蠟柱的長度為:(3)由圖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讀數為26.55cm;(4)由s-t圖像可知,時間相同時,流線型蠟柱運動的路程更遠,速度更快,故其他條件相同時,流線型蠟柱上升的速度大于圓柱型蠟柱上升的速度。由圖可知,圓柱型蠟燭在30s內通過的路程為80cm,則圖柱型蠟燭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5)為了驗證上述實驗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還需要用不同材料,分別做成長度、橫截面積相同的流線型和圓柱型柱體以外的(其他)形狀進行多次實驗。【分析】(1)物體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示數;根據求蠟柱的密度;(2)蠟燭密度保持不變,由密度公式得出需在余下蠟柱上再截取蠟柱的體積,從而得出其長度;(3)由刻度尺的分度值讀數,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根據s-t圖像知,其他條件相同時,相同時間,流線型蠟柱上升的距離大,據此分析;利用求出蠟柱運動的速度;(5)多次實驗讓結論具有普遍性。19.【答案】(1)解: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G總=m總g=(m水+m容)g=(0.5kg+2kg)×10N/kg=25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答: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25 x 104Pa。(2)解: 水深h=18cm=0.18m,則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答: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3.6N。【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已知容器和容器中水的質量,根據F=G總=m總g=(m水+m容)g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再根據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2)已知水深,根據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再根據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力。20.【答案】(1)解:根據圖甲導航信息,距離短的線路為43km,時間t=54min=0.9h則平均速度為:答:出租車的平均速度為47.8km/h。(2)解: 圖乙速度表顯示車速為70km/h,若保持此速度行駛,通過少等燈的線路49km,需要時間為:答: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0.7小時能到達目的地。【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已知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根據求出出租車的平均速度;(2)已知汽車的速度和行駛的路程,根據求出保持此速度行駛需要的時間。21.【答案】(1)減小;減小(2)=(3)平衡力(4)慣性(5)C【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是因為流線型的外表可以減小阻力,提高車速;增大座墊與人的接觸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是為了減小臀部所受的壓強。(2)列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受力平衡,列車的動力等于阻力;(3)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放在桌面的書能夠靜止不動,原因是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先關閉電源,由于慣性,列車仍以較大的速度前進;(5)傳統的鐵軌都鋪在枕木上,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來保護路基;傳統的路基都有碎石,碎石能增加透氣和透水性,能減小噪音和減小列車的振動,故A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從流線型的外表可以減小阻力的角度去分析;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2)(3)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時,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知識進行分析;(4)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5)根據傳統鐵路軌道的路和枕木在減小壓強、減少噪聲、可以吸熱、增加透水性等方面的作用去分析,即可解答此題。22.【答案】(1)鞋子;運動的(2)B(3)C【知識點】彈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解答】(1)人對橋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鞋子,是因為鞋子發生形變要恢復原狀從而對橋面產生壓力,所以人對橋面的壓力是由于鞋子的形變產生的;橋頭堡與橋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沒有發生位置變化,所以以橋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橋頭堡是運動的。(2)把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 A 的過程看作杠桿模型,以索塔 A 為支點,載重汽車的重力為阻力,索塔 A 左側拉索的拉力為動力。在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 A 的過程中,阻力臂逐漸減小,阻力不變(汽車重力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 L1 =F2 L2 可知,動力臂不變,阻力不變,阻力臂減小,所以動力F1 會一直減小,即索塔 A 的左側拉索的拉力一直減小,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3)觀察南京棲山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可以看到它有高大的橋塔,橋身通過許多鋼索懸掛在橋塔上,這是懸索橋的典型特征。而拱橋有明顯的拱形結構;梁式橋主要以梁為承重結構;斜拉橋有斜拉索但結構特點與懸索橋不同。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1)需明確彈力的施力物體從而確定壓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2)要將載重汽車行駛過程看作杠桿模型,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拉力變化;(3)根據橋梁的外觀結構特征判斷其所屬類型。23.【答案】(1)12(2)(3)6(4)4(5)1440【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h=0時,傳感器測得的力F=12N,此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圓柱體A的重力G=12N。(2)從開始加液體到液體深度為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 F浮=G=12N,此時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Sh=200cm2×7.5cm=1500cm3=1.5×10-4m3由F浮=ρ液gV排可得該液體密度:(3)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為13.5cm時,繩子開始對傳感器有力的作用,可知,當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時繼續加液體,圓柱體會漂浮在液面上,當液體深度為13.5cm時,此時繩子剛好伸直,圓柱體排開液體的深度為7.5cm,所以細線的長度:L=13.5cm 7.5cm=6cm。(4)當圓柱體A剛好浸沒時,圓柱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S×h=200cm2×10cm=2000cm3=2×10-3m3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0.8×103kg/m3×10N/kg×2×10-3m3=16N細線對傳感器的拉力為:F拉=F浮'-G=16N-12N=4N(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圓柱體A最終漂浮在液面上,此時 F浮″=G=12n,可得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為:則液面下降的高度為:此時液體的深度為:h'=20cm-2cm=18cm=0.18m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為:p=ρ液gh'=0.8×103kg/m3×10N/kg×0.18m=1440Pa【分析】(1)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h=0時,傳感器測得的力F=12N,此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圓柱體A的重力G=12N;(2)當液體深度h=7.5cm時,圓柱體A對傳感器剛好無壓力,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 F浮=12N,根據 V排=Sh求出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體的密度;(3)由圖乙可知,當液體深度13.5cm時,繩子開始對傳感器有拉力,說明在h=7.5cm時,圓柱體A剛好與液面接觸,所以細線的長度L=13.5cm 7.5cm=6cm;(4)根據V排'=S×h'求出當圓柱體A剛好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液gV排'求出此時圓柱體A受到的浮力,根據 F拉=F浮'-G 求出細線對傳感器的拉力;(5)當液體深度為20cm時,停止注入液體,切斷細線,圓柱體A最終漂浮在液面上,此時F浮″=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此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再求出液面下降的高度Δh, 進而求出液體的深度,根據p=ρg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肇慶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肇慶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