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
1.(2025八下·安州期末)估測是物理學習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個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為60N
B.將一個雞蛋舉高1m所做的功約為50J
C.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
D.現在考室內的大氣壓約為2×105Pa
【答案】C
【知識點】功率大小的比較;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A、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站立在水平操場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約為500N,故A錯誤;
B、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將1個雞蛋托起1m所做的功W=Gh=0.5N×1m=0.5J,故B錯誤;
C、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故C正確;
D、教室內的大氣壓強約為1個標準大氣壓,即1.01×105Pa,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站立在水平操場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
(2)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將1個雞蛋托起1m所做的功根據W=Gh計算;
(3)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
(4)教室內的大氣壓強約為1個標準大氣壓。
2.(2025八下·安州期末)日照奎山體育中心作為山東省第二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場地和主場館,承擔開幕式及田徑、滑板、橄欖球等項目,這里將被打造成為集大型體育賽事商業運營、體育教育及全民健身于一體的體育綜合體。下列運動項目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
A.打羽毛球——球拍受到羽毛球的彈力,這是由于球拍形變而產生的
B.打籃球——投籃時籃球劃過一條弧線,因為籃球受到重力作用
C.踢足球——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因為足球的慣性越來越小
D.引體向上——手握單杠身體向上運動時,手對單杠的拉力大于單杠對手的拉力
【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彈力是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對受力物體的作用力。球拍受到羽毛球的彈力,施力物體是羽毛球,因此該彈力是由于羽毛球形變而產生的,而非球拍形變,故A錯誤;
B. 投籃時籃球離開手后,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慣性繼續運動,同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改變了籃球的運動方向,使其劃過一條弧線(拋物線) ,故B正確;
C.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是因為受到草地的摩擦力,摩擦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狀態。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足球的質量不變,其慣性保持不變 ,故C錯誤;
D. 手對單杠的拉力與單杠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特點,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至少要有兩個物體;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2)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3)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無關,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4)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3.(2025八下·安州期末)攀巖這項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驚險運動,被譽為勇敢者的“巖壁芭蕾”。攀巖運動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力學知識,下列攀巖設備或動作與增大摩擦無關的是(  )
A.攀巖者攀登時,腳用力蹬緊巖石
B.攀巖者佩戴寬厚的腰帶,安全又舒適
C.攀登鞋采用特殊的橡膠,且攀登時與巖石貼合緊密
D.攀巖者隨身攜帶的粉袋,方便手掌出汗時蘸取鎂粉
【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攀巖者攀登時,腳用力蹬緊巖石,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時,通過增大壓力以增大摩擦,故A錯誤;
B.攀巖者佩戴寬厚的腰帶, 安全又舒適 ,是保持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正確;
C.攀登鞋采用特殊的橡膠,是在壓力不變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題意;
D.攀巖者手掌出汗時蘸取粉袋中的鎂粉,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逐個分析選擇項,然后與增大摩擦的方法對應。
4.(2025八下·安州期末)下列選項與“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原理無關的是(  )
A.吸盤吸在光滑瓷磚上
B.地面上刮起龍卷風
C.乒乓球運動員打出的“弧線球”
D.大風把不牢固的屋頂掀翻
【答案】A
【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A.按壓吸盤,吸盤內的空氣被排出,內部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將吸盤壓在玻璃上,故A符合題意;
B.刮龍卷風時,空氣流速加快,內部壓強變小,故B不符合題意;
C.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是球在急速轉動帶動空氣的運動,球的上下空氣流速不同,壓強不同,形成上下壓強差,使球急劇下沉,故C不符合題意;
D.刮風時,屋頂上面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而屋內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差將屋頂掀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吸盤掛鉤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
5.(2025八下·安州期末) 如圖所示中,F1和F2是物體所受的方向相反的兩個力,下列情況下兩個力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在同一物體上,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結合圖像解答。
6.(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為舉重運動員做挺舉連續動作時的幾個狀態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發力到上拉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
B.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功
C.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
D.舉著杠鈴穩定站立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功
【答案】B
【知識點】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A、從發力到上拉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A錯誤;
B、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B正確;
C、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C錯誤;
D、舉著杠鈴穩定站立的過程中,運動員施加了力,但杠鈴沒移動距離,所以人對杠鈴不做功,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7.(2025八下·安州期末)對下列安全教育內容進行分析,所用物理知識錯誤的是(  )
A.駕車要系好安全帶——防范慣性危害
B.用破窗錘破窗逃生——牛頓第一定律
C.高速公路限制車速——速度大動能大
D.候車不能越安全線——流體壓強與流速
【答案】B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慣性及其現象;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A.駕車要系好安全帶,是防止剎車時由于人具有慣性,繼續向前運動,而造成碰撞損傷,故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破窗錘破窗逃生中,由于壓力一定時,破窗錘的前端受力面積小,增大了壓強,故B錯誤,符合題意;
C. 高速公路限制車速 ,在質量一定時,汽車的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剎車時就越不容易停下來,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候車不能越安全線 ,是由于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防止列車進站時,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人與列出之間壓強小,會被外側大氣壓壓向列出而造成事故,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安全帶可有效防止因慣性可能帶來的傷害;
(2)破窗錘的一端較尖,可以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的速度有關: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動能越大;
(4)流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8.(2025八下·安州期末)關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機械越省力,機械效率越高
B.機械做功的功率越大,機械做功越快
C.有用功做的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D.額外功做的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B
【知識點】功率的概念;機械效率
【解析】【解答】A. 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與機械是否省力無關。故A錯誤;
B. 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說明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即機械做功越快,故B正確;
C.機械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而非有用功的多少。即使有用功較多,但如果總功(有用功 + 額外功)更大,其比值(機械效率)可能仍較低,故C錯誤;
D. 機械效率與額外功的多少也無直接關系,而是取決于額外功與總功的比例。若額外功少,但有用功更少,總功也少,其機械效率可能并不高,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功、功率、機械效率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分析。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的多少,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9.(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
A.圖甲,學生書包帶制作得很寬
B.圖乙,圖釘尖做得很尖細
C.圖丙,挖掘機用寬大履帶來支撐
D.圖丁,鐵軌下面鋪放枕木
【答案】B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學生書包帶制作得很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不合題意。
B、圖釘尖做得很尖細,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B符合題意。
C、挖掘機用寬大履帶來支撐,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C不合題意。
D、鐵軌下面鋪放枕木,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3)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10.(2025八下·安州期末)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如圖甲所示;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容器中,小球A所受浮力大于小球B
B.在乙容器中,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
D.溶液甲的密度大于溶液乙的密度
【答案】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兩球體積相同,由F浮=ρgV排可得兩球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錯誤;
BC、在乙液體中,A漂浮,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比較可知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故BC錯誤;
D、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則甲液體的密度均小于兩個小球的密度,由B知乙液體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1)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兩球體積相同,由F浮=ρgV排可得兩球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關系;(2)在乙液體中,A漂浮,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進一步比較可知兩球密度的大小關系;
(3)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甲液體的密度均小于兩個小球的密度,進一步分析兩液體的密度的大小關系。
11.(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兩個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靜止后,甲液體中物體沉底,乙液體中物體懸浮,兩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B.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
C.物體受到的浮力:F甲=F乙 D.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m甲<m乙
【答案】D
【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因為物體在甲液體中沉底,所以物體的密度大于甲液體的密度;因為物體在乙液體中懸浮,所以物體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此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錯誤;
B、液面相平,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小,故B錯誤;
CD、物體在甲液體中沉底,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物體的重力;物體在乙液體中懸浮,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因此物體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小,即F甲<F乙,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排開甲液體的重力小于物體排開乙液體的重力,由G=mg可知物體排開甲液體的質量小于物體排開乙液體的質量,故D正確,C錯誤。
故選:D。
【分析】(1)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甲乙液體密度的關系;
(2)根據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利用p=ρgh判斷對杯底的壓強關系;
(3)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斷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以及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大小,由G=mg判斷出物體排開液體質量的關系。
12.(2025八下·安州期末)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  )
A.具有的機械能一定不變 B.具有的動能一定不變
C.受到的合力一定為零 D.具有的勢能一定不變
【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機械能守恒條件;平衡力的辨別;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AD、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如果物體高度發生變化,物體的重力勢能發生變化,則機械能變化,故AD錯誤;
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與質量不變,則物體的動能不變,故B正確;
C、當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故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或者不受力,故C錯誤;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動能不變,如果物體高度變化(勻速上升或勻速下降),重力勢能變化,機械能也會變化,故C錯誤;
故選:B。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4)當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故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或不受力。
13.(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筷子 B.瓶蓋起子
C.核桃夾 D.電纜鉗
【答案】A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A.使用筷子時,支點在筷子與手的接觸點附近,動力作用點在手指捏筷子的位置,阻力作用點在筷子夾食物的一端。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方便夾取食物,故A符合題意;
B.起瓶蓋時,支點在起子與瓶蓋邊緣的接觸點,動力作用點在起子的末端,阻力作用點在瓶蓋與瓶口的接觸處。動力臂遠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
C.夾核桃時,支點在夾子的連接處,動力作用在夾子的手柄末端,阻力作用在夾核桃的齒狀部位。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能輕松夾碎堅硬的核桃,故C不符合題意;
D.剪切電纜時,支點在鉗柄的連接處,動力作用在鉗柄末端,阻力作用在鉗口處。動力臂遠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用于克服電纜的堅硬阻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14.(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滑輪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人用的力一樣大
B.甲使繩索移動的距離大于乙使繩索移動的距離
C.乙用的力比甲用的力小
D.甲、乙兩人使繩索移動的距離相等
【答案】C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拉力的計算
【解析】【解答】AC.由圖可知,甲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是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即F甲=G,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乙滑輪隨物體一起運動,是動滑輪,不計繩重 、滑輪重 和摩擦,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甲、乙提升同一物體,故甲用的力大于乙用的力,故A錯誤,C正確;
BD.在甲圖中,手移動的距離s甲=h,在乙圖中,手移動的距離s乙=2h。甲使繩索移動的距離等于物體上升的高度,小于乙使繩索移動的距離,故BD錯誤。
故選:C。
【分析】(1)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定滑輪不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
15.(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在斜面上將一個重為15N的物體勻速從斜面底端拉到頂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6N,斜面長s=1.2m、斜面高h=0.3m。下列說法中(  )
①有用功為4.5J
②額外功為1.8J
③斜面的機械效率為37.5%
④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25N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只有③④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
【答案】D
【知識點】斜面的機械效率;有用功和額外功;斜面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BCD、①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W=Gh=15N×0.3m=4.5J,故①正確;
②拉力做的總功:W總=Fs=6N×1.2m=7.2J,克服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
W額=W總-W有=7.2J-4.5J=2.7J,故②錯誤;
③斜面的機械效率:
,故③錯誤;
④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故④正確。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分析】(1)根據W=Gh求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
(2)根據W=Fs求拉力做的總功,根據W總=W有+W額求克服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
(3)根據求斜面的機械效率;
(4)根據W額=fs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16.(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對傳感器感興趣,他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容器底部,用輕硬細桿連接力傳感器和柱形物塊M,如圖甲所示,力傳感器能夠顯示細桿所受的壓力或拉力(不計細桿的質量和體積)。現緩慢向容器中加水,力傳感器的示數F隨水深h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物塊M的重力為15N
B.當水深為9cm時,物塊M所受浮力為9N
C.物塊M的密度為0.625×103kg/m3
D.物塊M剛浸沒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300Pa
【答案】D
【知識點】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壓力差法測浮力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當h≤6cm時,細桿受到的壓力等于物體M的重力,所以物塊M的重力為15N,故A正確;
B、由圖乙可知,當水深為9cm時,細桿受到的拉力為6N,由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可知,細桿對物體M向上的支持力為6N,則物塊M所受浮力:
F浮=G-F支=15N-6N=9N,故B正確;
C、物塊M的質量:

當h'=6cm時,物體M的下表面恰好與水面接觸,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然后浮力繼續增大,物塊M對細桿的壓力變為拉力且逐漸變大,當力傳感器的示數F拉=9N時,M剛好浸沒,此時受到的浮力為:
F浮'=G+F拉=15N+9N=24N,
由F浮=ρgV排可得,物體M的體積:

則物塊M的密度:
,故C正確;
D、設物塊M的底面積為S,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G=15N,由F浮=ρgV排可得,此時物體M的排開水的體積:

物塊M的底面積:

柱形物塊M的高度:

物塊M剛浸沒時,容器內水的深度:
h水=6cm+8cm=14cm=0.14m,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4m=1400Pa,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1)根據圖乙可知,當h=≤6cm時力傳感器的示數,細桿的質量不考慮可知,柱形物塊M對力傳感器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得出柱形物塊M的重力;
(2)根據圖乙可知,當水深為9cm時,細桿受到的拉力,由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可知,細桿對物體M向上的支持力,由F浮=G-F支求出物塊M受到的浮力;
(3)由G=mg可求得物塊M的質量,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當力傳感器的示數F拉=9N時,M剛好浸沒,由F浮'=G+F拉求得此時受到的浮力,由F浮=ρgV排可求得物體M的體積,由密度公式可求得物塊M的密度;
(4)設物塊M的底面積為S,根據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由F浮=ρgV排可求得此時物體M的排開水的體積,由
可求得物塊M的底面積,然后可求得柱形物塊M的高度,由此可求物塊M剛浸沒時,容器內水的深度,由p=ρ水gh水可求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7.(2025八下·安州期末)某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小佳把籃球投進籃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籃球離開手后受   (平衡力或者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運動狀態;非平衡力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1)小佳把籃球投進籃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籃球離開手后,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發生變化,處于非平衡狀態,所以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非平衡力。
【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處于非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18.(2025八下·安州期末)豎直上拋的小球離開手后繼續向上運動,是因為小球具有   ,若小球所受的重力為5N,空氣阻力大小始終為1N,當小球豎直向上運動時,所受的合力為    N。
【答案】慣性;6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平衡狀態的判斷;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1)豎直上拋的小球離開手后,由于小球具有慣性,故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離開手后繼續向上運動,
(2)當小球豎直向上運動時,重力方向和空氣阻力都是豎直向下的,則所受的合力為5N+1N=6N。
故答案為:慣性;6。
【分析】(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為二者之和。
19.(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整個瓶子的質量為500g,用手握住豎直的瓶子保持不動,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若增大握力,則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答案】5;不變
【知識點】平衡狀態的判斷;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1)瓶子處于靜止狀態,屬于平衡狀態,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玻璃瓶的質量為m=500g=0.5kg,瓶子的重力的大小G=mg=0.5kg×10N/kg=5N,所以摩擦力也是5N,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
(2)當壓力增大時,瓶子受到手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終等于瓶子的重力,不會隨握力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為:5;不變。
【分析】瓶子靜止懸在空中處于平衡狀態,符合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所以,瓶子受到手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終等于瓶子的重力,根據G=mg計算重力。
20.(2025八下·安州期末)暑假,小明乘火車去西藏游玩,到達西藏后,小明發現自己攜帶的零食包裝袋   (選填“變癟”或“變鼓”)了一些,這是因為西藏的海拔較高,氣壓較   造成的。
【答案】變鼓;低
【知識點】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
【解析】【解答】第1空,第2空,海拔高度越大,大氣壓強越小,所以西藏地區的海拔較高、氣壓較低;暑假,小明乘火車去西藏游玩,到達西藏后,包裝袋內空氣質量一定,但包裝袋外部受到的氣壓減小,所以袋內空氣體積會變大,鼓起一些。
故答案為:變鼓;低。
【分析】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隨受到壓強的增大而減小,隨受到的壓強減小而變大。
21.(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它是利用所受浮力   重力的原理漂浮在海面上,由此可知福建艦的重力可達   牛。
【答案】等于;8×108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當物體靜止浮在水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航空母是利用所受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漂浮在海面上。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福建艦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8×104×103kg×10N/kg=8×108N;根據漂浮條件可知福建艦的重力:G=F浮=8×108N。
故答案為:等于;8×108。
【分析】(1)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浮力等于重力航空母艦漂浮在海面上;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條件可知福建艦的重力。
22.(2025八下·安州期末)校園里拐角處常常刮起小旋風,旋風旋渦中心氣流的速度    (選填“大”或“小”),旋渦內部氣體壓強   ,容易把地面上的紙屑“吸”向空中。
【答案】大;小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第1空,第2空,校園里拐角處時常出現小“旋風”,當“旋風”經過時,旋渦中心內部氣流高速旋轉,內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外部氣體流速小、壓強大,所以地面上的紙屑“吸”向空中。
故答案為:大;小。
【分析】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大。
23.(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兩瓶完全相同飲料瓶,分別正立和倒立在桌面上,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甲    p乙,飲料對底和蓋的壓強p'甲    p'乙。
【答案】<;<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解答】(1)瓶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瓶和里面飲料的總重力,倒放時它們的重力不變,即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可知,倒立時對桌面的壓強大于正立時對桌面的壓強,即p甲<p乙,
(2)由圖可知,倒立時飲料的深度大于正立時飲料的深度,根據p=ρgh可知,飲料對底和蓋的壓強p'甲<p'乙。
故答案為:<;<。
【分析】(1)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正立、倒立時飲料和飲料瓶的重力不變,可知兩者對桌面的壓力關系,根據倒立時飲料瓶的受力面積減小,利用
(2)根據p=ρgh可知正立和倒立時底和蓋受到飲料壓強之間的關系。
24.(2025八下·安州期末)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如圖)它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滿載排水量8×104t,可裝載70架艦載機,其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N;當航母的艦載機從甲板上起飛后,航母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題可知,航母滿載排水量8×104t,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其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2)由浮沉條件可知,航母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總重力,當航母的艦載機從甲板上起飛后,航母受到的總重力變小,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變小。
故答案為:8×108;變小。
【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水的重力。
(2)航母處于漂浮狀態,浮力變化決定于重力,然后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航母排開體積的變化,可知航母上浮還是下沉。
25.(2025八下·安州期末)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送入預定軌道,如圖所示。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中繼星的機械能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以火箭為參照物,中繼星是    的。
【答案】變大;靜止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機械運動;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1)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高度變大,重力勢能變大,所以機械能變大;
(2)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以火箭為參照物,中繼星與火箭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中繼星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變大;靜止。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動能+勢能。
(2)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了,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就是靜止的。
26.(2025八下·安州期末) 2024年國際舉聯舉重世界杯比賽中,中國選手劉煥華挺舉第三把成功舉起232公斤,斬獲挺舉及總成績金牌,并打破該級別世界紀錄。他上場前給手上涂鎂粉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若他將杠鈴舉起的高度為2米,則此過程中他對杠鈴做的功為    J。(g取10N/kg)
【答案】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640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1)上場前給手上涂鎂粉,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杠鈴的重力G=mg=232kg×10N/kg=2320N,運動員在將杠鈴舉起的過程中所做的功為:
W=Gh=2320N×2m=4640J。
故答案為: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640。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動代替滾動。
(2)已知了杠鈴的質量,代入重力計算公式,即可求解杠鈴重,由W=Gh可求得對杠鈴做的功。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8分)
27.(2025八下·安州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華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如圖甲,小華使系于小車兩對邊的線分別掛在左右支架的滑輪上,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車平衡時,小華將小車旋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
(3)部分同學還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方案。圖甲和圖乙兩種方案中   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該設計較好地減小了   對實驗的影響。
(4)小剛對實驗裝置進行改動,如圖丙所示,你認為這三種實驗方案中   (選填“甲”“乙”或“丙”)的方案最好。
(5)若小剛用剪刀從處于平衡狀態的小卡片中間剪開時,發現小卡片分開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選填“同一”或“不同”)物體上才能平衡。
【答案】(1)鉤碼個數
(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甲;摩擦力
(4)丙
(5)同一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解答】(1)如圖甲,小華使系于小車兩對邊的線分別掛在左右支架的滑輪上,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鉤碼個數來改變拉力的大小,探究大小不同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2)當小車平衡時,小華將小車旋轉一個角度,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觀察小車能否平衡,目的是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第1空,第2空,圖甲中小車與桌面的摩擦是滾動摩擦,較小,圖乙中小車與桌面的摩擦是滑動摩擦,較大,有可能兩側鉤碼數量不同木塊也會靜止不動,會影響實驗結論,所以甲方案更合理,可以減小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
(4)丙實驗小卡片重力小且懸空,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因此丙的方案最好。
(5)若小剛用剪刀從處于平衡狀態的小卡片中間剪開,此時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小卡片分開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才能平衡。
故答案為:(1)鉤碼個數;(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3)甲;摩擦力;(4)丙;(5)同一。
【分析】(1)鉤碼由于重力的作用,會對線施加一個拉力的作用,左端的線對小卡片施加一個向左的拉力,右端的線對小卡片施加了一個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鉤碼的重力;
(2)轉動小車,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小車轉動說明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小車不能保持平衡狀態。
(3)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實驗要考慮摩擦力,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4)小卡片重力小且懸空,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
(5)探究二力平衡時,驗證兩個力需要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把小卡片分成兩半變成兩個物體。
28.(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東利用微小壓強計、刻度尺和裝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塑料水桶做“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
(1)實驗前小東檢查裝置是否漏氣。當他用手指輕輕按壓探頭的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中相平的液面出現   ,說明該裝置不漏氣;
(2)小東想探究液體內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是否相同。他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水中某一深度,改變   ,觀察到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不變;
(3)小東將探頭先后放入圓柱形塑料水桶中的A、B兩位置,A、B到水面的距離不同,實驗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由此可得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與   有關。
(4)小東繼續進行探究,丙、丁兩完全相同的容器,丙容器中裝入密度為ρA的液體,丁容器中裝入密度為ρB的液體,兩容器內液體的體積相同。現有兩個調節好的完全相同的微小壓強計,并將兩探頭分別放入液體中,實驗現象如圖丙、丁所示。通過觀察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    ,理由是    。
【答案】(1)高度差
(2)探頭的方向
(3)深度
(4)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1)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探究液體內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是否相同時,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像,深度相同,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到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不變;
(3)根據甲、乙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甲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要小于乙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這說明A處的壓強小于B處的壓強,故結論為: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4)第1空,第2空,比較兩圖可以發現,丙容器中探頭所處的深度較淺、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較大,這就說明丙容器中探頭所受的壓強較大, 由此可得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密度有關,理由是:根據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可知,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故答案為:(1)高度差;(2)探頭的方向;(3)深度;(4)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分析】(1)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時,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看液體能否靈活升降;
(2)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不同液體內部壓強還與其密度有關;
(3)實驗中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液體壓強的大小,據此分析;
(4)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則液體壓強越大;微小壓強計探頭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
29.(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發現力學中有很多相似實驗,他找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長木板(帶斜面);②刻度尺;③彈簧測力計;④小車;⑤木塊;⑥毛巾;⑦棉布;⑧鉤碼。
(1)他選擇了如圖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平面時的   相同,讓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實驗發現水平表面越光滑,速度減小得越   ,小車運動距離越遠;
(2)在丙圖實驗的基礎上,小明只需要再選擇序號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動能大小與   的關系;若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木塊碰后滑出木板,如何保證碰后木塊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選填序號);
A.降低小車開始在斜面上的高度
B.在斜面上輔上一塊毛巾
C.增大小車的質量
D.在木塊上放兩個鉤碼
(3)若他選擇了序號①、③、⑤、⑧的器材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   大小的關系”。
【答案】(1)速度;慢
(2)速度;C
(3)壓力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第1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第2空,實驗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2)第1空,根據轉換法可知,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讓小車從斜面上不同高度滑下并撞擊木塊,通過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判斷動能的大小。小明已經選擇了丙圖實驗作為基礎,故再 選擇序號⑤的器材木塊就可以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
第2空,若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木塊碰后滑出木板,為了保證碰后木塊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我們可以采取措施來減小小車的速度或增大木板的長度;
A.降低小車開始在斜面上的高度可以減小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使小車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較短,是可行的,故A正確;
B.在斜面上輔上一塊毛巾可以增大小車在斜面上的阻力,從而減小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也是可行的,故B正確;
C.增大小車的質量會增大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因此不可行,故C不正確;
D.在木塊上放兩個鉤碼可以增大木塊的質量,從而增大木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木塊更不容易滑出木板,是可行的,故D正確。
故選:C。
(3)若他選擇了序號①、③、⑤、⑧的器材,這些器材中包含了長木板(用于提供接觸面)、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摩擦力)、木塊(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和鉤碼(用于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由此可以推斷,他可能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在這個實驗中,他可以通過在木塊上放置不同數量的鉤碼來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然后觀察并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從而得出摩擦力與壓力之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1)速度;慢;(2)速度;C;(3)壓力。
【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在實驗過程中,該同學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靜止釋放,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對小車的阻力不同;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的;
(2)小車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反映的,這是轉換法的應用;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逐一分析每個選項,找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3)器材中包含了長木板(用于提供接觸面)、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摩擦力)、木塊(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和鉤碼(用于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由此可以推斷,他可能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30.(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小紅設計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填字母);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在實驗時,若圖乙中溢水杯中的水面在放入小球前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則 (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若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則小球在酒精中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更   (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答案】(1)B
(2)等于
(3)會
(4)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最佳的順序為:丁、甲、乙、丙。
故選:B。
(2)物體的重力為G=3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示=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示=3N-1N=2N,
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2.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2.5N-0.5N=2N,
綜上,可見F浮=G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若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因為物體浸沒ρ水>ρ酒,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得F水=ρ水gV排,F酒=ρ酒gV排,故F水>F酒。
故答案為:(1)B;(2)等于;(3)會;(4)小。
【分析】(1)分別讀出空桶的重力、物體的重力、物體浸沒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桶和溢出水的重力,桶和溢出水的重力與空桶的重力之差即為排開水的重力;
(2)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浸入液體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等于桶和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減去空桶的重力,然后比較浮力和排開水所受的浮力得出結論;
(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會使溢出的水的重力偏小;
(4)因為物體浸沒,用:F浮=ρ液gV排比較石塊受到酒精的浮力。
31.(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實驗前把杠桿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位置,此時杠桿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達到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    調節;
(2)實驗時,小明在杠桿左側A位置(左邊位置第四格)先掛了3個鉤碼,如圖乙所示。則在右側B位置(右邊位置第三格)應掛    個相同規格的鉤碼,杠桿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多次改變鉤碼的位置和個數,重復實驗,得到三組數據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如圖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掛一個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掛了2個鉤碼。現將彈簧測力計從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過程中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某同學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制了測量液體密度的杠桿密度計,可以從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液體密度的數值,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表揚,結構如圖丁所示。所用器材:輕質杠桿(自身重力忽略不計)、兩種規格的空桶(100mL和200mL)、質量為m的物體A、細線。設計過程如下:
①將杠桿在O點懸掛起來,空桶懸掛在B點,質量為m的物體A懸掛在C點時,杠桿水平平衡。測出B點到O點的距離為L,C點到O點的距離為L0;
②在B點的空桶內注滿待測液體,空桶容積為V,移動物體A至C1點,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C1點到O點的距離為L1,C1點表示的液體密度值為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③自制的杠桿密度計的刻度    (選填“均勻”或“不均勻”)。
④要使制作的杠桿密度計測量精度更高一些,應選擇    規格的空桶(選填“100mL”或“200mL”)。
【答案】(1)平衡;右
(2)4;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變小
(4);均勻;200mL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第1空,為排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實驗前把杠桿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第2空,杠桿右端偏高,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第1空,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知,
3G×4L=nG×3L
解得:n=4,即在B位置掛上4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2空,經過一次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可能具有偶然性,要進行多次實驗,尋找規律,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圖丙中,當彈簧測力計繞A點從C位置轉動到D位置的過程中,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將變小,這是因為,當拉力由傾斜變成垂直時,阻力、阻力臂不變,拉力F力臂變大,相應的力會變小,這樣才能繼續平衡。
(4)②將杠桿在O點懸掛起來,空桶懸掛在B點,質量為m的物體A懸掛在C點時,杠桿水平平衡,在B點懸掛空桶時,杠桿平衡,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G桶 L=GA L0,即:G桶 L=mg L0----------①
在B點的空桶內注滿液體,空桶容積為V,則液體的重力G液=m液g=ρ液Vg,由于此時移動物體A至C1位置,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G桶+G液) L=GA L1,即:(G桶+ρ液Vg) L=mg L1-----------------②
由①②可得:;
③根據2得出的密度公式可知,m、L0、V、L都是定值,故密度與L1是一次函數,故應該是均勻的均勻的;
④設物體A對桿秤的力為動力,則液體和桶對桿秤的力為阻力,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得:
,在動力F1和阻力臂L2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液體的重力,即通過增大空桶的容積”,則L1變大,即該密度秤的精確度會增大。
所以,應選擇200mL規格的空桶。
故答案為:(1)平衡;右;(2)4;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3)變小;(4)②; ③ 均勻; ④ 200mL。
【分析】(1)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處于平衡狀態;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推出B處所掛鉤碼的個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進行多次實驗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當拉力由傾斜變成垂直時,會造成力臂變大,相應的力會變小,這樣才能繼續平衡;
(4)首先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在B點懸掛空桶時空桶、物體A的重力和力臂的關系表達式;空桶內注滿液體時,根據G=mg=ρVg求出液體的重力,然后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空桶內注滿液體時,空桶和液體、物體A的重力和力臂的關系表達式;最后聯立即可求出液體密度;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即可。
四、計算題(共20分)
32.(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兩棲戰車,整車質量為26.5t,履帶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5m2,水上最快航速可達40km/h,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次任務中它以最快航速勻速穿過一寬為2400m的水域。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
(2)該戰車在水面漂浮時,所受水的浮力;
(3)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1)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因為戰車在水面上漂浮,所以所受水的浮力為
(3)由得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據求出對地面的壓強;(2)坦克在水中行駛時處于漂浮狀態,由二力平衡知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3)根據速度公式求出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
(1)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因為戰車在水面上漂浮,所以所受水的浮力為
(3)由得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為
33.(2025八下·安州期末)質量為60kg的工人用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重力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若工人在1min內將貨物勻速向上提高了6m,作用在鋼絲繩上的拉力為400N。問:
(1)拉力F的功率;
(2)動滑輪受到的重力;
(3)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答案】(1)解: 由圖甲知,,拉力F做的功:,
拉力F的功率:;
答:拉力F的功率為120W;
(2)解: 由圖乙知,當貨物重為300N時,,由可得,
此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根據可得,
動滑輪的重力:;
答: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200N;
(3)解: 根據可得,當拉力時,
貨物的重力:,
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答: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為6000J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
【解析】【分析】 (1)由圖甲知,n=3,根據W=Fs=Fnh求拉力F做的功,根據求拉力F的功率;
(2)由圖乙知,當貨物重為300N時的機械效率,根據,求此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根據求動滑輪的重力;
(3)根據求貨物的重力,根據W=Gh求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1 / 1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
1.(2025八下·安州期末)估測是物理學習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個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為60N
B.將一個雞蛋舉高1m所做的功約為50J
C.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
D.現在考室內的大氣壓約為2×105Pa
2.(2025八下·安州期末)日照奎山體育中心作為山東省第二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場地和主場館,承擔開幕式及田徑、滑板、橄欖球等項目,這里將被打造成為集大型體育賽事商業運營、體育教育及全民健身于一體的體育綜合體。下列運動項目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
A.打羽毛球——球拍受到羽毛球的彈力,這是由于球拍形變而產生的
B.打籃球——投籃時籃球劃過一條弧線,因為籃球受到重力作用
C.踢足球——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因為足球的慣性越來越小
D.引體向上——手握單杠身體向上運動時,手對單杠的拉力大于單杠對手的拉力
3.(2025八下·安州期末)攀巖這項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驚險運動,被譽為勇敢者的“巖壁芭蕾”。攀巖運動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力學知識,下列攀巖設備或動作與增大摩擦無關的是(  )
A.攀巖者攀登時,腳用力蹬緊巖石
B.攀巖者佩戴寬厚的腰帶,安全又舒適
C.攀登鞋采用特殊的橡膠,且攀登時與巖石貼合緊密
D.攀巖者隨身攜帶的粉袋,方便手掌出汗時蘸取鎂粉
4.(2025八下·安州期末)下列選項與“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原理無關的是(  )
A.吸盤吸在光滑瓷磚上
B.地面上刮起龍卷風
C.乒乓球運動員打出的“弧線球”
D.大風把不牢固的屋頂掀翻
5.(2025八下·安州期末) 如圖所示中,F1和F2是物體所受的方向相反的兩個力,下列情況下兩個力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6.(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為舉重運動員做挺舉連續動作時的幾個狀態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發力到上拉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
B.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功
C.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
D.舉著杠鈴穩定站立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功
7.(2025八下·安州期末)對下列安全教育內容進行分析,所用物理知識錯誤的是(  )
A.駕車要系好安全帶——防范慣性危害
B.用破窗錘破窗逃生——牛頓第一定律
C.高速公路限制車速——速度大動能大
D.候車不能越安全線——流體壓強與流速
8.(2025八下·安州期末)關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機械越省力,機械效率越高
B.機械做功的功率越大,機械做功越快
C.有用功做的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D.額外功做的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9.(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
A.圖甲,學生書包帶制作得很寬
B.圖乙,圖釘尖做得很尖細
C.圖丙,挖掘機用寬大履帶來支撐
D.圖丁,鐵軌下面鋪放枕木
10.(2025八下·安州期末)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如圖甲所示;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容器中,小球A所受浮力大于小球B
B.在乙容器中,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
D.溶液甲的密度大于溶液乙的密度
11.(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兩個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靜止后,甲液體中物體沉底,乙液體中物體懸浮,兩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B.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
C.物體受到的浮力:F甲=F乙 D.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m甲<m乙
12.(2025八下·安州期末)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  )
A.具有的機械能一定不變 B.具有的動能一定不變
C.受到的合力一定為零 D.具有的勢能一定不變
13.(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筷子 B.瓶蓋起子
C.核桃夾 D.電纜鉗
14.(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滑輪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人用的力一樣大
B.甲使繩索移動的距離大于乙使繩索移動的距離
C.乙用的力比甲用的力小
D.甲、乙兩人使繩索移動的距離相等
15.(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在斜面上將一個重為15N的物體勻速從斜面底端拉到頂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6N,斜面長s=1.2m、斜面高h=0.3m。下列說法中(  )
①有用功為4.5J
②額外功為1.8J
③斜面的機械效率為37.5%
④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25N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只有③④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
16.(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對傳感器感興趣,他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容器底部,用輕硬細桿連接力傳感器和柱形物塊M,如圖甲所示,力傳感器能夠顯示細桿所受的壓力或拉力(不計細桿的質量和體積)。現緩慢向容器中加水,力傳感器的示數F隨水深h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物塊M的重力為15N
B.當水深為9cm時,物塊M所受浮力為9N
C.物塊M的密度為0.625×103kg/m3
D.物塊M剛浸沒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300P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7.(2025八下·安州期末)某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小佳把籃球投進籃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籃球離開手后受   (平衡力或者非平衡力)作用。
18.(2025八下·安州期末)豎直上拋的小球離開手后繼續向上運動,是因為小球具有   ,若小球所受的重力為5N,空氣阻力大小始終為1N,當小球豎直向上運動時,所受的合力為    N。
19.(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整個瓶子的質量為500g,用手握住豎直的瓶子保持不動,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若增大握力,則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20.(2025八下·安州期末)暑假,小明乘火車去西藏游玩,到達西藏后,小明發現自己攜帶的零食包裝袋   (選填“變癟”或“變鼓”)了一些,這是因為西藏的海拔較高,氣壓較   造成的。
21.(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它是利用所受浮力   重力的原理漂浮在海面上,由此可知福建艦的重力可達   牛。
22.(2025八下·安州期末)校園里拐角處常常刮起小旋風,旋風旋渦中心氣流的速度    (選填“大”或“小”),旋渦內部氣體壓強   ,容易把地面上的紙屑“吸”向空中。
23.(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所示,兩瓶完全相同飲料瓶,分別正立和倒立在桌面上,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的大小關系為p甲    p乙,飲料對底和蓋的壓強p'甲    p'乙。
24.(2025八下·安州期末)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如圖)它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滿載排水量8×104t,可裝載70架艦載機,其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N;當航母的艦載機從甲板上起飛后,航母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5.(2025八下·安州期末)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送入預定軌道,如圖所示。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中繼星的機械能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以火箭為參照物,中繼星是    的。
26.(2025八下·安州期末) 2024年國際舉聯舉重世界杯比賽中,中國選手劉煥華挺舉第三把成功舉起232公斤,斬獲挺舉及總成績金牌,并打破該級別世界紀錄。他上場前給手上涂鎂粉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若他將杠鈴舉起的高度為2米,則此過程中他對杠鈴做的功為    J。(g取10N/kg)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8分)
27.(2025八下·安州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華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如圖甲,小華使系于小車兩對邊的線分別掛在左右支架的滑輪上,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車平衡時,小華將小車旋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
(3)部分同學還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方案。圖甲和圖乙兩種方案中   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該設計較好地減小了   對實驗的影響。
(4)小剛對實驗裝置進行改動,如圖丙所示,你認為這三種實驗方案中   (選填“甲”“乙”或“丙”)的方案最好。
(5)若小剛用剪刀從處于平衡狀態的小卡片中間剪開時,發現小卡片分開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選填“同一”或“不同”)物體上才能平衡。
28.(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東利用微小壓強計、刻度尺和裝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塑料水桶做“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
(1)實驗前小東檢查裝置是否漏氣。當他用手指輕輕按壓探頭的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中相平的液面出現   ,說明該裝置不漏氣;
(2)小東想探究液體內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是否相同。他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水中某一深度,改變   ,觀察到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不變;
(3)小東將探頭先后放入圓柱形塑料水桶中的A、B兩位置,A、B到水面的距離不同,實驗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由此可得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與   有關。
(4)小東繼續進行探究,丙、丁兩完全相同的容器,丙容器中裝入密度為ρA的液體,丁容器中裝入密度為ρB的液體,兩容器內液體的體積相同。現有兩個調節好的完全相同的微小壓強計,并將兩探頭分別放入液體中,實驗現象如圖丙、丁所示。通過觀察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    ,理由是    。
29.(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發現力學中有很多相似實驗,他找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長木板(帶斜面);②刻度尺;③彈簧測力計;④小車;⑤木塊;⑥毛巾;⑦棉布;⑧鉤碼。
(1)他選擇了如圖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平面時的   相同,讓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實驗發現水平表面越光滑,速度減小得越   ,小車運動距離越遠;
(2)在丙圖實驗的基礎上,小明只需要再選擇序號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動能大小與   的關系;若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木塊碰后滑出木板,如何保證碰后木塊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選填序號);
A.降低小車開始在斜面上的高度
B.在斜面上輔上一塊毛巾
C.增大小車的質量
D.在木塊上放兩個鉤碼
(3)若他選擇了序號①、③、⑤、⑧的器材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   大小的關系”。
30.(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小紅設計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填字母);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在實驗時,若圖乙中溢水杯中的水面在放入小球前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則 (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若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則小球在酒精中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更   (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31.(2025八下·安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實驗前把杠桿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位置,此時杠桿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達到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    調節;
(2)實驗時,小明在杠桿左側A位置(左邊位置第四格)先掛了3個鉤碼,如圖乙所示。則在右側B位置(右邊位置第三格)應掛    個相同規格的鉤碼,杠桿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多次改變鉤碼的位置和個數,重復實驗,得到三組數據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如圖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掛一個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掛了2個鉤碼。現將彈簧測力計從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過程中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某同學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制了測量液體密度的杠桿密度計,可以從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液體密度的數值,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表揚,結構如圖丁所示。所用器材:輕質杠桿(自身重力忽略不計)、兩種規格的空桶(100mL和200mL)、質量為m的物體A、細線。設計過程如下:
①將杠桿在O點懸掛起來,空桶懸掛在B點,質量為m的物體A懸掛在C點時,杠桿水平平衡。測出B點到O點的距離為L,C點到O點的距離為L0;
②在B點的空桶內注滿待測液體,空桶容積為V,移動物體A至C1點,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C1點到O點的距離為L1,C1點表示的液體密度值為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③自制的杠桿密度計的刻度    (選填“均勻”或“不均勻”)。
④要使制作的杠桿密度計測量精度更高一些,應選擇    規格的空桶(選填“100mL”或“200mL”)。
四、計算題(共20分)
32.(2025八下·安州期末)如圖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兩棲戰車,整車質量為26.5t,履帶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5m2,水上最快航速可達40km/h,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次任務中它以最快航速勻速穿過一寬為2400m的水域。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
(2)該戰車在水面漂浮時,所受水的浮力;
(3)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多長時間。
33.(2025八下·安州期末)質量為60kg的工人用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重力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若工人在1min內將貨物勻速向上提高了6m,作用在鋼絲繩上的拉力為400N。問:
(1)拉力F的功率;
(2)動滑輪受到的重力;
(3)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功率大小的比較;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A、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站立在水平操場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約為500N,故A錯誤;
B、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將1個雞蛋托起1m所做的功W=Gh=0.5N×1m=0.5J,故B錯誤;
C、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故C正確;
D、教室內的大氣壓強約為1個標準大氣壓,即1.01×105Pa,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1)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站立在水平操場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
(2)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將1個雞蛋托起1m所做的功根據W=Gh計算;
(3)家用小汽車的功率約為100kW;
(4)教室內的大氣壓強約為1個標準大氣壓。
2.【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彈力;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慣性及其現象
【解析】【解答】A.彈力是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對受力物體的作用力。球拍受到羽毛球的彈力,施力物體是羽毛球,因此該彈力是由于羽毛球形變而產生的,而非球拍形變,故A錯誤;
B. 投籃時籃球離開手后,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慣性繼續運動,同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改變了籃球的運動方向,使其劃過一條弧線(拋物線) ,故B正確;
C.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是因為受到草地的摩擦力,摩擦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狀態。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足球的質量不變,其慣性保持不變 ,故C錯誤;
D. 手對單杠的拉力與單杠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特點,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至少要有兩個物體;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2)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3)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無關,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4)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3.【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攀巖者攀登時,腳用力蹬緊巖石,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時,通過增大壓力以增大摩擦,故A錯誤;
B.攀巖者佩戴寬厚的腰帶, 安全又舒適 ,是保持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正確;
C.攀登鞋采用特殊的橡膠,是在壓力不變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題意;
D.攀巖者手掌出汗時蘸取粉袋中的鎂粉,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逐個分析選擇項,然后與增大摩擦的方法對應。
4.【答案】A
【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A.按壓吸盤,吸盤內的空氣被排出,內部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將吸盤壓在玻璃上,故A符合題意;
B.刮龍卷風時,空氣流速加快,內部壓強變小,故B不符合題意;
C.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是球在急速轉動帶動空氣的運動,球的上下空氣流速不同,壓強不同,形成上下壓強差,使球急劇下沉,故C不符合題意;
D.刮風時,屋頂上面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而屋內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差將屋頂掀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吸盤掛鉤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
5.【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在同一物體上,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結合圖像解答。
6.【答案】B
【知識點】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解答】A、從發力到上拉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A錯誤;
B、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B正確;
C、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一個向上的力,杠鈴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人對杠鈴做了功,故C錯誤;
D、舉著杠鈴穩定站立的過程中,運動員施加了力,但杠鈴沒移動距離,所以人對杠鈴不做功,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7.【答案】B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慣性及其現象;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A.駕車要系好安全帶,是防止剎車時由于人具有慣性,繼續向前運動,而造成碰撞損傷,故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破窗錘破窗逃生中,由于壓力一定時,破窗錘的前端受力面積小,增大了壓強,故B錯誤,符合題意;
C. 高速公路限制車速 ,在質量一定時,汽車的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剎車時就越不容易停下來,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候車不能越安全線 ,是由于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防止列車進站時,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人與列出之間壓強小,會被外側大氣壓壓向列出而造成事故,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安全帶可有效防止因慣性可能帶來的傷害;
(2)破窗錘的一端較尖,可以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的速度有關: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動能越大;
(4)流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8.【答案】B
【知識點】功率的概念;機械效率
【解析】【解答】A. 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與機械是否省力無關。故A錯誤;
B. 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說明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即機械做功越快,故B正確;
C.機械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而非有用功的多少。即使有用功較多,但如果總功(有用功 + 額外功)更大,其比值(機械效率)可能仍較低,故C錯誤;
D. 機械效率與額外功的多少也無直接關系,而是取決于額外功與總功的比例。若額外功少,但有用功更少,總功也少,其機械效率可能并不高,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功、功率、機械效率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分析。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的多少,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9.【答案】B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學生書包帶制作得很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不合題意。
B、圖釘尖做得很尖細,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B符合題意。
C、挖掘機用寬大履帶來支撐,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C不合題意。
D、鐵軌下面鋪放枕木,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分析】(1)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3)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10.【答案】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兩球體積相同,由F浮=ρgV排可得兩球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錯誤;
BC、在乙液體中,A漂浮,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比較可知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故BC錯誤;
D、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則甲液體的密度均小于兩個小球的密度,由B知乙液體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1)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兩球體積相同,由F浮=ρgV排可得兩球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關系;(2)在乙液體中,A漂浮,小球A所受浮力等于重力,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進一步比較可知兩球密度的大小關系;
(3)兩實心小球在甲液體中均下沉,甲液體的密度均小于兩個小球的密度,進一步分析兩液體的密度的大小關系。
11.【答案】D
【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因為物體在甲液體中沉底,所以物體的密度大于甲液體的密度;因為物體在乙液體中懸浮,所以物體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此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錯誤;
B、液面相平,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小,故B錯誤;
CD、物體在甲液體中沉底,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物體的重力;物體在乙液體中懸浮,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因此物體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小,即F甲<F乙,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排開甲液體的重力小于物體排開乙液體的重力,由G=mg可知物體排開甲液體的質量小于物體排開乙液體的質量,故D正確,C錯誤。
故選:D。
【分析】(1)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甲乙液體密度的關系;
(2)根據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利用p=ρgh判斷對杯底的壓強關系;
(3)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斷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以及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大小,由G=mg判斷出物體排開液體質量的關系。
12.【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機械能守恒條件;平衡力的辨別;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AD、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如果物體高度發生變化,物體的重力勢能發生變化,則機械能變化,故AD錯誤;
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與質量不變,則物體的動能不變,故B正確;
C、當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故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或者不受力,故C錯誤;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動能不變,如果物體高度變化(勻速上升或勻速下降),重力勢能變化,機械能也會變化,故C錯誤;
故選:B。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4)當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故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或不受力。
13.【答案】A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A.使用筷子時,支點在筷子與手的接觸點附近,動力作用點在手指捏筷子的位置,阻力作用點在筷子夾食物的一端。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但能省距離,方便夾取食物,故A符合題意;
B.起瓶蓋時,支點在起子與瓶蓋邊緣的接觸點,動力作用點在起子的末端,阻力作用點在瓶蓋與瓶口的接觸處。動力臂遠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
C.夾核桃時,支點在夾子的連接處,動力作用在夾子的手柄末端,阻力作用在夾核桃的齒狀部位。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能輕松夾碎堅硬的核桃,故C不符合題意;
D.剪切電纜時,支點在鉗柄的連接處,動力作用在鉗柄末端,阻力作用在鉗口處。動力臂遠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用于克服電纜的堅硬阻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14.【答案】C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拉力的計算
【解析】【解答】AC.由圖可知,甲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是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即F甲=G,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乙滑輪隨物體一起運動,是動滑輪,不計繩重 、滑輪重 和摩擦,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甲、乙提升同一物體,故甲用的力大于乙用的力,故A錯誤,C正確;
BD.在甲圖中,手移動的距離s甲=h,在乙圖中,手移動的距離s乙=2h。甲使繩索移動的距離等于物體上升的高度,小于乙使繩索移動的距離,故BD錯誤。
故選:C。
【分析】(1)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定滑輪不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
15.【答案】D
【知識點】斜面的機械效率;有用功和額外功;斜面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BCD、①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W=Gh=15N×0.3m=4.5J,故①正確;
②拉力做的總功:W總=Fs=6N×1.2m=7.2J,克服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
W額=W總-W有=7.2J-4.5J=2.7J,故②錯誤;
③斜面的機械效率:
,故③錯誤;
④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故④正確。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分析】(1)根據W=Gh求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
(2)根據W=Fs求拉力做的總功,根據W總=W有+W額求克服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
(3)根據求斜面的機械效率;
(4)根據W額=fs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16.【答案】D
【知識點】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壓力差法測浮力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當h≤6cm時,細桿受到的壓力等于物體M的重力,所以物塊M的重力為15N,故A正確;
B、由圖乙可知,當水深為9cm時,細桿受到的拉力為6N,由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可知,細桿對物體M向上的支持力為6N,則物塊M所受浮力:
F浮=G-F支=15N-6N=9N,故B正確;
C、物塊M的質量:

當h'=6cm時,物體M的下表面恰好與水面接觸,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然后浮力繼續增大,物塊M對細桿的壓力變為拉力且逐漸變大,當力傳感器的示數F拉=9N時,M剛好浸沒,此時受到的浮力為:
F浮'=G+F拉=15N+9N=24N,
由F浮=ρgV排可得,物體M的體積:

則物塊M的密度:
,故C正確;
D、設物塊M的底面積為S,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G=15N,由F浮=ρgV排可得,此時物體M的排開水的體積:

物塊M的底面積:

柱形物塊M的高度:

物塊M剛浸沒時,容器內水的深度:
h水=6cm+8cm=14cm=0.14m,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4m=1400Pa,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1)根據圖乙可知,當h=≤6cm時力傳感器的示數,細桿的質量不考慮可知,柱形物塊M對力傳感器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得出柱形物塊M的重力;
(2)根據圖乙可知,當水深為9cm時,細桿受到的拉力,由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可知,細桿對物體M向上的支持力,由F浮=G-F支求出物塊M受到的浮力;
(3)由G=mg可求得物塊M的質量,當容器內水的深度h1=11cm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當力傳感器的示數F拉=9N時,M剛好浸沒,由F浮'=G+F拉求得此時受到的浮力,由F浮=ρgV排可求得物體M的體積,由密度公式可求得物塊M的密度;
(4)設物塊M的底面積為S,根據物體M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由F浮=ρgV排可求得此時物體M的排開水的體積,由
可求得物塊M的底面積,然后可求得柱形物塊M的高度,由此可求物塊M剛浸沒時,容器內水的深度,由p=ρ水gh水可求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17.【答案】運動狀態;非平衡力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解答】(1)小佳把籃球投進籃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籃球離開手后,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發生變化,處于非平衡狀態,所以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非平衡力。
【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處于非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18.【答案】慣性;6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象;平衡狀態的判斷;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解答】(1)豎直上拋的小球離開手后,由于小球具有慣性,故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離開手后繼續向上運動,
(2)當小球豎直向上運動時,重力方向和空氣阻力都是豎直向下的,則所受的合力為5N+1N=6N。
故答案為:慣性;6。
【分析】(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為二者之和。
19.【答案】5;不變
【知識點】平衡狀態的判斷;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1)瓶子處于靜止狀態,屬于平衡狀態,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玻璃瓶的質量為m=500g=0.5kg,瓶子的重力的大小G=mg=0.5kg×10N/kg=5N,所以摩擦力也是5N,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
(2)當壓力增大時,瓶子受到手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終等于瓶子的重力,不會隨握力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為:5;不變。
【分析】瓶子靜止懸在空中處于平衡狀態,符合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所以,瓶子受到手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終等于瓶子的重力,根據G=mg計算重力。
20.【答案】變鼓;低
【知識點】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
【解析】【解答】第1空,第2空,海拔高度越大,大氣壓強越小,所以西藏地區的海拔較高、氣壓較低;暑假,小明乘火車去西藏游玩,到達西藏后,包裝袋內空氣質量一定,但包裝袋外部受到的氣壓減小,所以袋內空氣體積會變大,鼓起一些。
故答案為:變鼓;低。
【分析】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隨受到壓強的增大而減小,隨受到的壓強減小而變大。
21.【答案】等于;8×108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當物體靜止浮在水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航空母是利用所受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漂浮在海面上。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福建艦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8×104×103kg×10N/kg=8×108N;根據漂浮條件可知福建艦的重力:G=F浮=8×108N。
故答案為:等于;8×108。
【分析】(1)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浮力等于重力航空母艦漂浮在海面上;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條件可知福建艦的重力。
22.【答案】大;小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第1空,第2空,校園里拐角處時常出現小“旋風”,當“旋風”經過時,旋渦中心內部氣流高速旋轉,內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外部氣體流速小、壓強大,所以地面上的紙屑“吸”向空中。
故答案為:大;小。
【分析】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大。
23.【答案】<;<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解答】(1)瓶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瓶和里面飲料的總重力,倒放時它們的重力不變,即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可知,倒立時對桌面的壓強大于正立時對桌面的壓強,即p甲<p乙,
(2)由圖可知,倒立時飲料的深度大于正立時飲料的深度,根據p=ρgh可知,飲料對底和蓋的壓強p'甲<p'乙。
故答案為:<;<。
【分析】(1)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正立、倒立時飲料和飲料瓶的重力不變,可知兩者對桌面的壓力關系,根據倒立時飲料瓶的受力面積減小,利用
(2)根據p=ρgh可知正立和倒立時底和蓋受到飲料壓強之間的關系。
24.【答案】;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題可知,航母滿載排水量8×104t,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其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2)由浮沉條件可知,航母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總重力,當航母的艦載機從甲板上起飛后,航母受到的總重力變小,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變小。
故答案為:8×108;變小。
【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水的重力。
(2)航母處于漂浮狀態,浮力變化決定于重力,然后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航母排開體積的變化,可知航母上浮還是下沉。
25.【答案】變大;靜止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機械運動;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1)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高度變大,重力勢能變大,所以機械能變大;
(2)中繼星隨火箭加速升空過程中,以火箭為參照物,中繼星與火箭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中繼星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變大;靜止。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動能+勢能。
(2)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了,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就是靜止的。
26.【答案】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640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1)上場前給手上涂鎂粉,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杠鈴的重力G=mg=232kg×10N/kg=2320N,運動員在將杠鈴舉起的過程中所做的功為:
W=Gh=2320N×2m=4640J。
故答案為: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640。
【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動代替滾動。
(2)已知了杠鈴的質量,代入重力計算公式,即可求解杠鈴重,由W=Gh可求得對杠鈴做的功。
27.【答案】(1)鉤碼個數
(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甲;摩擦力
(4)丙
(5)同一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解答】(1)如圖甲,小華使系于小車兩對邊的線分別掛在左右支架的滑輪上,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鉤碼個數來改變拉力的大小,探究大小不同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2)當小車平衡時,小華將小車旋轉一個角度,此時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觀察小車能否平衡,目的是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第1空,第2空,圖甲中小車與桌面的摩擦是滾動摩擦,較小,圖乙中小車與桌面的摩擦是滑動摩擦,較大,有可能兩側鉤碼數量不同木塊也會靜止不動,會影響實驗結論,所以甲方案更合理,可以減小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
(4)丙實驗小卡片重力小且懸空,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因此丙的方案最好。
(5)若小剛用剪刀從處于平衡狀態的小卡片中間剪開,此時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小卡片分開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才能平衡。
故答案為:(1)鉤碼個數;(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3)甲;摩擦力;(4)丙;(5)同一。
【分析】(1)鉤碼由于重力的作用,會對線施加一個拉力的作用,左端的線對小卡片施加一個向左的拉力,右端的線對小卡片施加了一個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鉤碼的重力;
(2)轉動小車,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小車轉動說明小車受到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小車不能保持平衡狀態。
(3)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實驗要考慮摩擦力,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4)小卡片重力小且懸空,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摩擦力對本實驗的影響;
(5)探究二力平衡時,驗證兩個力需要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把小卡片分成兩半變成兩個物體。
28.【答案】(1)高度差
(2)探頭的方向
(3)深度
(4)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1)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探究液體內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是否相同時,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像,深度相同,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到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不變;
(3)根據甲、乙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甲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要小于乙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這說明A處的壓強小于B處的壓強,故結論為: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4)第1空,第2空,比較兩圖可以發現,丙容器中探頭所處的深度較淺、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較大,這就說明丙容器中探頭所受的壓強較大, 由此可得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密度有關,理由是:根據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可知,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故答案為:(1)高度差;(2)探頭的方向;(3)深度;(4)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觀察兩U形管中的液柱的高度差可知:pA>pB,觀察兩探頭所處位置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hA<hB。根據p液=ρ液gh,可得:ρA>ρB。
【分析】(1)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時,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看液體能否靈活升降;
(2)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不同液體內部壓強還與其密度有關;
(3)實驗中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液體壓強的大小,據此分析;
(4)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則液體壓強越大;微小壓強計探頭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
29.【答案】(1)速度;慢
(2)速度;C
(3)壓力
【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第1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第2空,實驗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2)第1空,根據轉換法可知,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讓小車從斜面上不同高度滑下并撞擊木塊,通過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判斷動能的大小。小明已經選擇了丙圖實驗作為基礎,故再 選擇序號⑤的器材木塊就可以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
第2空,若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木塊碰后滑出木板,為了保證碰后木塊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我們可以采取措施來減小小車的速度或增大木板的長度;
A.降低小車開始在斜面上的高度可以減小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使小車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較短,是可行的,故A正確;
B.在斜面上輔上一塊毛巾可以增大小車在斜面上的阻力,從而減小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也是可行的,故B正確;
C.增大小車的質量會增大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因此不可行,故C不正確;
D.在木塊上放兩個鉤碼可以增大木塊的質量,從而增大木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木塊更不容易滑出木板,是可行的,故D正確。
故選:C。
(3)若他選擇了序號①、③、⑤、⑧的器材,這些器材中包含了長木板(用于提供接觸面)、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摩擦力)、木塊(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和鉤碼(用于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由此可以推斷,他可能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在這個實驗中,他可以通過在木塊上放置不同數量的鉤碼來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然后觀察并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從而得出摩擦力與壓力之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1)速度;慢;(2)速度;C;(3)壓力。
【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在實驗過程中,該同學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靜止釋放,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對小車的阻力不同;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的;
(2)小車動能大小是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反映的,這是轉換法的應用;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逐一分析每個選項,找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3)器材中包含了長木板(用于提供接觸面)、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摩擦力)、木塊(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和鉤碼(用于改變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由此可以推斷,他可能是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30.【答案】(1)B
(2)等于
(3)會
(4)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最佳的順序為:丁、甲、乙、丙。
故選:B。
(2)物體的重力為G=3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示=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示=3N-1N=2N,
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2.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2.5N-0.5N=2N,
綜上,可見F浮=G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若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因為物體浸沒ρ水>ρ酒,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得F水=ρ水gV排,F酒=ρ酒gV排,故F水>F酒。
故答案為:(1)B;(2)等于;(3)會;(4)小。
【分析】(1)分別讀出空桶的重力、物體的重力、物體浸沒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桶和溢出水的重力,桶和溢出水的重力與空桶的重力之差即為排開水的重力;
(2)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浸入液體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等于桶和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減去空桶的重力,然后比較浮力和排開水所受的浮力得出結論;
(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會使溢出的水的重力偏小;
(4)因為物體浸沒,用:F浮=ρ液gV排比較石塊受到酒精的浮力。
31.【答案】(1)平衡;右
(2)4;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變小
(4);均勻;200mL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第1空,為排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實驗前把杠桿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第2空,杠桿右端偏高,應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第1空,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知,
3G×4L=nG×3L
解得:n=4,即在B位置掛上4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2空,經過一次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可能具有偶然性,要進行多次實驗,尋找規律,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圖丙中,當彈簧測力計繞A點從C位置轉動到D位置的過程中,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將變小,這是因為,當拉力由傾斜變成垂直時,阻力、阻力臂不變,拉力F力臂變大,相應的力會變小,這樣才能繼續平衡。
(4)②將杠桿在O點懸掛起來,空桶懸掛在B點,質量為m的物體A懸掛在C點時,杠桿水平平衡,在B點懸掛空桶時,杠桿平衡,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G桶 L=GA L0,即:G桶 L=mg L0----------①
在B點的空桶內注滿液體,空桶容積為V,則液體的重力G液=m液g=ρ液Vg,由于此時移動物體A至C1位置,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G桶+G液) L=GA L1,即:(G桶+ρ液Vg) L=mg L1-----------------②
由①②可得:;
③根據2得出的密度公式可知,m、L0、V、L都是定值,故密度與L1是一次函數,故應該是均勻的均勻的;
④設物體A對桿秤的力為動力,則液體和桶對桿秤的力為阻力,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得:
,在動力F1和阻力臂L2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液體的重力,即通過增大空桶的容積”,則L1變大,即該密度秤的精確度會增大。
所以,應選擇200mL規格的空桶。
故答案為:(1)平衡;右;(2)4;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3)變小;(4)②; ③ 均勻; ④ 200mL。
【分析】(1)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處于平衡狀態;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推出B處所掛鉤碼的個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進行多次實驗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3)當拉力由傾斜變成垂直時,會造成力臂變大,相應的力會變小,這樣才能繼續平衡;
(4)首先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在B點懸掛空桶時空桶、物體A的重力和力臂的關系表達式;空桶內注滿液體時,根據G=mg=ρVg求出液體的重力,然后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空桶內注滿液體時,空桶和液體、物體A的重力和力臂的關系表達式;最后聯立即可求出液體密度;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即可。
32.【答案】(1)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因為戰車在水面上漂浮,所以所受水的浮力為
(3)由得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據求出對地面的壓強;(2)坦克在水中行駛時處于漂浮狀態,由二力平衡知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3)根據速度公式求出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
(1)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該戰車停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因為戰車在水面上漂浮,所以所受水的浮力為
(3)由得此次任務中該戰車穿過該水域需要的時間為
33.【答案】(1)解: 由圖甲知,,拉力F做的功:,
拉力F的功率:;
答:拉力F的功率為120W;
(2)解: 由圖乙知,當貨物重為300N時,,由可得,
此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根據可得,
動滑輪的重力:;
答: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200N;
(3)解: 根據可得,當拉力時,
貨物的重力:,
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答: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為6000J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
【解析】【分析】 (1)由圖甲知,n=3,根據W=Fs=Fnh求拉力F做的功,根據求拉力F的功率;
(2)由圖乙知,當貨物重為300N時的機械效率,根據,求此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根據求動滑輪的重力;
(3)根據求貨物的重力,根據W=Gh求滑輪組對貨物所做的有用功。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襄城县| 白沙| 榆树市| 临夏县| 上杭县| 天门市| 宁远县| 平顺县| 屯留县| 牟定县| 峨眉山市| 荆州市| 方正县| 三原县| 崇义县| 南和县| 伊宁市| 铁力市| 谷城县| 千阳县| 河间市| 三门县| 罗田县| 安化县| 石狮市| 蛟河市| 时尚| 凤翔县| 永城市| 襄垣县| 云阳县| 和林格尔县| 商河县| 称多县| 蛟河市| 卢湾区| 梁山县| 星子县| 邹城市|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