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1 聲現象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擬)物理真題分類匯編,研真題,明考向。為了進一步配合廣大師生復習備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題和一年模擬分類匯編》系列。本套資料設計科學,根據地區試題匯編,按照知識點構成情況,將試題分解組合,全面呈現各學科知識點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擬題中的考查情況,是考生掌握當地中考命題動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復習備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資料!1.(2025 長沙)古代常用敲鐘的方式來報時、召集人群、發布消息。下列關于鐘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鐘聲和琴聲的音色相同 B.鐘聲可以傳遞信息C.響度越大,鐘聲傳播速度越大 D.鐘聲一定是噪聲2.(2025 湖南)如圖,這是湖南省博物館內保存的一把西漢古瑟,瑟是我國原始的彈撥絲弦類樂器。當琴瑟合奏時,人們能夠分辨出瑟的聲音,主要根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3.(2024 湖南)考古人員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編鐘演奏《茉莉花》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如圖所示編鐘的相同位置,主要改變了聲音的( )A.傳播速度 B.響度 C.音調 D.音色4.(2024 長沙)龍年元宵晚會精彩紛呈,《春生瀟湘》節目中不同的樂器合奏出美妙的音樂。觀眾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主要是通過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5.(2023 婁底)“雙減”后,校園更加活躍,如圖是學生課后樂器表演的場景。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琴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B.彈琵琶時改變手指按壓弦的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C.同學們的掌聲越大,掌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就越快D.優美的音樂一定不屬于噪聲6.(2023 永州)唐詩《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出傳來的是鐘聲,是根據聲音的(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頻率7.(2023 益陽)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笛和大鼓。關于笛聲和鼓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笛聲和鼓聲的音色相同B.笛聲的響度一定比鼓聲的小C.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D.響亮的鼓聲比輕細的笛聲傳得遠,是因為鼓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8.(2023 長沙)我國的民族音樂源遠流長,下列關于民族樂器說法正確的是( )A.演奏古箏時琴弦振動發聲 B.敲鑼的力越大,鑼聲的音調越高C.簫聲與鼓聲的音色相同 D.笛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琴聲大9.(2023 長沙)2023年5月9日,全自動無人駕駛云巴(如圖)在湖南湘江新區正式開通。下列有關云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刷臉支付使用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利用膠輪在軌道上行駛來降噪屬于在人耳處控制噪聲C.給蓄電池充電時,蓄電池是電源D.智能芯片采用了半導體材料10.(2023 邵陽)學校舉行紅歌比賽,團團同學班合唱《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聲音的( )A.音色好 B.音調高 C.響度大 D.頻率高11.(2023 湘潭)研學活動中,講解員使用“小蜜蜂”擴音器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傳播速度12.(2023 岳陽)二胡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樂器。下列關于二胡發出的聲音說法正確的是( )A.由弦振動產生的 B.傳播不需要介質C.力越大,音調越高 D.一定不是噪聲13.(2023 衡陽)端午節舉行龍舟賽時,運動員喊著號子、和著鼓點有節奏地同時劃槳。下列有關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岸上觀眾耳朵中的 B.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C.運動員打鼓用的力越大,鼓聲音調越高 D.岸上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14.(2023 株洲)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D.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15.(2023 婁底)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送餐成為時尚。如圖所示,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通過體內的雷達發射 ,然后接收障礙物的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 。16.(2022 懷化)高速公路通過村莊密集區時,在高速公路兩側安裝玻璃隔聲板,能有效降低噪聲,下列減弱噪聲的途徑與之相同的是( )A.禁止鳴笛 B.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C.街道上安裝噪聲監測儀 D.學校周圍植樹17.(2022 長沙)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關于他們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宇航員講課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B.太空授課的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回地球C.女宇航員的音調高是由于振幅大 D.分辨翟志剛和葉光富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調18.(2022 張家界)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吹笛子時,按住不同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色B.圖乙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C.圖丙公路兩旁的隔音蛟龍,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圖丁拉奏二胡時,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19.(2022 株洲)古詩《涼州詞》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人能辨別出羌笛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20.(2022 岳陽)鄉村的夏夜,常常聽到青蛙“呱呱”的叫聲,下列關于“呱呱”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它是由青蛙鳴囊振動產生的 B.它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根據音調可以辨別它是青蛙的聲音 D.關閉門窗是在聲源處控制它的干擾21.(2022 益陽)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提到: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盡早聽到來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樣做能盡早聽到馬蹄聲的主要原因是( )A.聲音在土地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B.使馬蹄聲的音調變高了C.改變了馬蹄聲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聽力22.(2022 婁底)如圖所示的現象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圖: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為了改變發出聲音的響度B.乙圖: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繩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彈開,說明發聲體在振動C.丙圖: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氣,聽到鬧鐘鈴聲的音量不會變化D.丁圖:摩托車上裝有消聲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的傳播23.(2022 郴州)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更清楚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老師上課時常常使用擴音器。擴音器改變了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24.(2022 湘西州)湘西苗族鼓舞流傳在湘西自治州境內的吉首、鳳凰、瀘溪、保靖、花垣和古丈等縣市,每逢佳節,苗族同胞擊鼓同慶,鼓聲震天。這里描述的聲音特征是指(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25.(2022 常德)學習了聲音的知識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關于“水瓶琴”,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水瓶琴”的“琴聲”因為振動產生B.敲擊不同的瓶子,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C.敲擊同一個瓶子,用力越大響度越大D.“琴聲”通過水傳播到小芳的耳朵26.(2022 衡陽)古箏是我國傳統的一種弦樂器,在2022年央視元宵節晚會上,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用古箏彈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圖所示,關于王亞平的這次太空演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古箏發出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B.彈奏古箏時,手指越用力,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小C.人們能根據聲音的音調分辨出古箏D.古箏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直接傳播到地球的27.(2022 永州)端午節賽龍舟,鼓手僅僅增大敲鼓的力,改變了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調 D.傳播速度28.(2022 邵陽)大象可以用我們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這種“聲音”的頻率很低。頻率決定了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速 D.音調29.(2022 湘潭)如圖,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男孩用小號演奏《我和我的祖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號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B.號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C.用更大的力氣吹奏,可改變聲音的音調D.聽號聲知道所吹奏的樂曲,主要說明聲音傳遞能量30.(2021 湘西州)張吉懷高鐵(即張家界﹣吉首﹣懷化高速鐵路)即將開通,工人師傅在鐵路經過有住戶的地方加裝了隔音墻。隔音墻的作用是( )A.聲源處減弱噪音 B.傳播途中減弱噪音C.人耳處減弱噪音 D.以上都正確31.(2021 湘潭)如圖是端午節賽龍舟的情景,選手在鼓聲指引下,整齊地劃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B.選手通過響度來辨別鼓聲C.鼓聲震耳欲聾,說明鼓聲的音調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32.(2021 邵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一規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僅保護了自然環境,也還給了市民一個清靜的居住環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 )A.從人耳處減弱噪聲 B.從傳播途徑中減弱噪聲C.從聲源處減弱噪聲 D.以上三種減弱噪聲的方法都用了33.(2021 張家界)排簫又叫“參差”,是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組成,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真空中可以聽見簫聲B.竹管長度參差不齊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C.我們能區別排簫的聲音是依靠音調D.排簫發出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34.(2021 岳陽)在慶祝建黨100周年歌唱比賽中,師生齊唱《把一切獻給黨》,抒發愛黨、愛國之情。對于歌聲描述正確的是( )A.伴奏的鋼琴和圓號的音色是一樣的 B.歌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齊唱使得聲音的音調更高 D.歌聲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35.(2021 益陽)很多人聽完自己的錄音,都會有點奇怪,感覺不像是自己的聲音。能聽出其中的差別,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具有不同的( )A.響度 B.音色 C.音調 D.音速36.(2021 郴州)聲音是人類最早研究的物理現象之一。下列有關聲的描述正確的是( )A.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 B.不振動的物體也能發聲C.超聲波洗牙是利用了聲波傳遞能量 D.音樂不可能是噪聲37.(2021 長沙)毛主席在《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中寫到“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關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鶯的歌唱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B.流水聲傳入人耳不需要時間C.清脆的鳥鳴聲比低沉的流水聲音調低 D.鳥鳴聲和流水聲的音色相同38.(2021 永州)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某中學舉行了“唱支贊歌給黨聽”的音樂晚會。關于音樂晚會上各種樂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小提琴聲不是振動產生的B.觀眾聽到的美妙音樂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鋼琴聲和二胡聲是通過聲音的音調區分的D.笛子聲的“高音”和“低音”是通過聲音的響度區分的39.(2021 懷化)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師生們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抒發濃濃的愛黨愛國之情。“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速度40.(2021 常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高速公路上小轎車正常行駛時速度是4m/s B.擊鼓時,力量越大音調越高C.工廠里的工人戴一個防護耳罩,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教室的門寬約80cm41.(2021 婁底)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俗話說“聲如洪鐘”,說明聲音的響度大B.“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D.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42.(2021 婁底)2021年2月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又一次激起觀眾對國學經典的喜愛。關于詩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中狗叫聲是通過大地傳到人耳B.“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中的“橋流”是以河岸作為參照物C.“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樓臺通過池塘水面成的實像D.“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43.(2021 邵陽)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各地都開展了唱紅歌比賽活動,男女演唱者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低聲吟唱”,十分感人!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多選)44.(2021 株洲)用筷子和濕碎布做一個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個“哨子”,吹哨時( )A.空氣柱振動發聲 B.上下推拉活塞,音調發生改變C.改變吹哨的力度,音調發生改變 D.換不同的人吹哨,音色發生改變一.選擇題(共14小題)1.(2025 祁陽市校級一模)教室里,小明閉上眼睛就能知道說話的人是小亮,小明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頻率2.(2025 石門縣模擬)如圖所示的現象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中,摩托車上裝有消聲器,是為了降低音調B.圖乙中,醫生用B超檢查身體,是因為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C.圖丙中,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響度D.圖丁中,系在繩上的乒乓球輕觸發聲的音叉被多次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3.(2025 岳麓區模擬)抖空竹是中國民間傳統游戲之一,宋代《夢粱錄》中就有其詳細記載。如圖,空竹圓輪以竹木制成,其外側開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內有大小不同的氣腔,因其轉動時會發出嗡嗡聲,又名“空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空竹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B.空竹發出的聲音是由氣腔內的空氣振動產生的C.氣腔內空氣振動越快,聲音傳播速度越大D.氣腔內空氣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4.(2025 湖南模擬)如圖所示是某研究人員用一臺聲波滅火裝置滅火的情景。打開聲波滅火器,聲波滅火器通過發出30Hz~60Hz的低頻音波,能夠在短短數秒之內撲滅火焰。下列關于低頻音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低頻音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波滅火器發出的低頻音波人耳是無法聽到的C.低頻音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低頻音波能滅火,說明低頻音波可以傳遞能量5.(2025 長沙模擬)如圖所示,汽車領域廣泛利用AI(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實現“人與車”全場景自然交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語音助手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的B.減小聲音音量實質是降低音調C.人們能分辨出車載音樂中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是聲音的音色D.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6.(2025 長沙模擬)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能聽到聲音,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B.圖乙中: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圖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編鐘,發出聲音的響度相同D.圖丁中: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7.(2025 長沙一模)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強,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其中“音域”描述的是古箏聲音的( )A.音調的跨度范圍 B.響度變化C.音色好壞 D.以上均不是8.(2025 株洲一模)如圖為一款骨傳導耳機,它發出的聲波可直接通過骨骼傳至聽神經,使用時不傷害人耳的鼓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耳機發出的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佩戴者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佩戴者能從樂曲中分辨出演奏的樂器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D.電量低時耳機發出“請充電”的提示音,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9.(2025 衡南縣模擬)龍年春晚開場節目《鼓舞龍騰》,寓意龍騰華夏,福滿萬家,人們用熱情的鼓聲、歡快的歌舞歡度春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現場觀眾根據演員1min內敲擊鼓面的次數,估測鼓聲的頻率可能為4HzB.演員用力敲鼓是為了提高聲音的音調C.鼓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舞蹈演員隨著鼓聲翩翩起舞,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10.(2025 長沙一模)龍舟比賽時,選手用力敲擊牛皮鼓為龍舟隊助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擊牛皮鼓,鼓聲的音調變高B.鼓聲通過空氣傳播的速度是3×108m/sC.對于心致志備考中考的中學生而言,擊鼓助威聲是噪聲D.選手停止擊鼓后,聲音馬上消失11.(2025 荷塘區模擬)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陳遵在造江陵金堤時,曾利用鼓聲推算高地的高度,可能是利用鼓聲的傳播速度推算的。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B.遠遠地能分辨出是鼓聲,是根據聲音音色區分的C.鼓聲是通過鼓面傳播的 D.鼓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12.(2025 長沙校級三模)如圖所示的是我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用相同的力度敲一下鈴。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B.敲擊鈴時發出的聲音是通過固體傳入人耳的C.能區分出鼓和鈴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的響度不同D.根據鼓聲和鈴聲確定行駛路程,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13.(2025 益陽一模)龍年元宵晚會精彩紛呈,《春生瀟湘》節目中不同的樂器合奏出美妙的音樂。觀眾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主要是通過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14.(2025 邵陽模擬)關于聲現象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聲音是一種波,它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B.圖乙通過接收次聲波信息,可以判斷火山爆發的方位和強度C.圖丙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發出聲音的音調相同D.圖丁戴上防噪聲耳罩,是通過阻斷噪聲傳播的方式控制噪聲二.填空題(共9小題)15.(2025 岳陽縣模擬)艾力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花樣游泳運動員,能潛在水中聽到音樂而舞蹈,說明 能夠傳聲。16.(2025 邵陽模擬)(1)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15℃的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和 有關;(2)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中考考場周圍常常設有禁止鳴笛的標志,這是從 減弱噪聲的。17.(2024 新化縣模擬)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會師太空。一聲“老師好!”激起了無數中國學子的航天夢,這一聲音是由航天員的聲帶 產生的;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觀眾聽到的聲音則是通過 傳回地球的。18.(2025 古丈縣模擬)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人組成的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于2021年10月16日成功進入太空,并在軌駐留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記錄,同時翟志剛成功進行了出艙活動,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太空漫步的航天員。請問,在翟志剛進行出艙活動時,只能通過無線通訊設備聯絡的航天員是 ;可以和王亞平直接對話的航天員是 。19.(2025 天元區模擬)長沙花鼓戲是湖南傳統戲劇,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表演時以大筒、嗩吶、鑼、鼓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大筒是一種形似二胡的拉弦樂器,演奏時按壓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過改變弦的發聲長度來改變聲音的 ;幾種樂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諧的樂曲,我們通過 可以辨別它們的聲音。20.(2024 祁陽市校級三模)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如圖為兩個航天員乘組在“天宮”圓滿會師時拍下“全家福”,小華同學看到此情景后自豪感油然而生,輕聲哼唱起了《愛我中華》,“輕聲”的“輕”是指聲音的 小;圖航天員處于失重狀態,與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員的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1.(2025 湘陰縣校級一模)圖中是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的復原圖。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發聲,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人們根據鼓和鐲發聲的 (填“響度”或“音色”)不同,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22.(2024 綏寧縣模擬)倒車雷達是利用 (選填“電磁波”、“超聲波”或“次聲波”)來工作的;如果倒車雷達發出信號后0.04s接收到返回信號,(已知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則障礙物距汽車 m。23.(2025 鼎城區模擬)如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 ,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 有關。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4.(2025 長沙模擬)如圖所示是物理興趣小組探究聲產生與傳播的一些情景:(1)如圖甲所示的實驗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圖乙所示,隨著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如果罩內的空氣被完全抽空則不能聽到鈴聲,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是 。25.(2023 株洲二模)某研究小組利用一些長短、粗細、材料不同的琴弦,進行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a)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即粗細)關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1)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 (填對應字母)。(2)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 。(3)某同學選擇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是否可行?答: ,原因是 。(4)如圖(b)所示,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的圖是 ,響度相同的圖是 。26.(2023 澧縣模擬)表中是某些介質的聲速。(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聲速的大小跟 有關(答一種即可)。(2)設海水溫度為25℃,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3)如圖甲,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該現象說明 。(4)如圖乙,用小錘去敲打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能發聲,并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5)如圖丙所示是把音叉發出的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均填寫丙圖中的序號)介質 v/(m s﹣1) 介質 v/(m 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至50水(20℃) 1480 軟木 500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五年真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信息;噪聲的界定.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不同樂器的音色不同,鐘聲和琴聲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古代常用敲鐘的方式來報時、召集人群、發布消息,說明鐘聲可以傳遞信息,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與響度大小無關,響度變大,鐘聲的傳播速度不變,故C錯誤;D.鐘聲不一定是噪聲,對于喜歡聽鐘聲的人來說,鐘聲是樂音,故D錯誤。故選:B。2.【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解答】當琴瑟合奏時,人們能夠分辨出瑟的聲音,主要根據聲音的音色,因為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如圖所示編鐘的相同位置,主要發聲體的振幅不同,從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故選:B。4.【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觀眾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選:C。5.【考點】噪聲的界定;聲音產生的原因;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琴聲是由弦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彈琵琶時改變手指按壓弦的位置是為了改變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故B正確;C、聲速的影響因素:介質種類和介質溫度,與聲音的大小無關,故C錯誤;D、優美的音樂只要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了也是噪音,故D錯誤。故選:B。6.【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比較思想;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鐘聲是鐘振動發出的聲音,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出傳來的是“鐘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色判斷出來的。故選:A。7.【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笛子和鼓的結構和材料不同,笛聲和鼓聲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笛聲的響度可能比鼓聲的響度大,故B錯誤;C、尖細的笛聲頻率高,音調高,低沉的鼓聲頻率低,音調低,所以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故C正確;D、響亮的鼓聲比輕細的笛聲傳得遠,是因為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衰減慢,但是鼓聲和笛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相同,故D錯誤。故選:C。8.【考點】音色的決定因素;聲音產生的原因;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演奏古箏時琴弦振動發聲,故A正確;B、敲鑼的力越大,鑼聲的響度越大,故B錯誤;C、簫聲與鼓聲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笛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琴聲相同,故D錯誤。故選:A。9.【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電源的作用;半導體的特點.版權所有【專題】常規題型;應用題;聲現象;透鏡及其應用;電能和電功率;應用能力.【解答】A、刷臉支付使用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利用膠輪在軌道上行駛來降噪屬于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B錯誤;C、給蓄電池充電時,蓄電池消耗了電能,所以此時蓄電池相當于用電器,故C錯誤;D、新智能芯片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主要使用了半導體材料,故D正確。故選:D。10.【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歌聲嘹亮指聲音的響度大。故選:C。11.【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研學活動中,講解員使用“小蜜蜂”擴音器讓聲音變大,即增大了聲音的響度;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噪聲.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二胡發出的聲音是琴弦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響度是聲音的強弱,拉弓弦時,用力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D、從環保角度來看,一切干擾人們學習、休息和工作的聲音都是噪聲,在有些情況下,二胡發出優美的聲音也可以成為噪聲,故D錯誤。故選:A。13.【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空氣可以傳聲,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到岸上觀眾耳朵中的,故A正確;B、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運動員打鼓用的力越大,鼓聲響度越大,故C錯誤;D、岸上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故D正確。故選:C。14.【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超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故C正確;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所以潛艇上的艇員不能聽見超聲波,故D錯誤。故選:C。15.【考點】聲與信息;超聲波與次聲波.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由題意知,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利用了回聲定位,其體內的雷達可以發射超聲波,通過接收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答案為:超聲波;信息。16.【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在高速公路兩側安裝玻璃隔聲板,能有效降低噪聲,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A、學校附近禁止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B、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C、安裝噪聲監測裝置只會測出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但不能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D、學校周圍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符合題意。故選:D。17.【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宇航員說話發出聲音是由于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波不能在真空傳播,太空授課的聲音是靠電磁波傳回地球的,故B錯誤;C、女宇航員的音調高是由于女宇航員聲帶振動的頻率大,故C錯誤;D、每個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分辨翟志剛和葉光富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色,故D錯誤。故選:A。18.【考點】聲與信息;減弱噪聲的途徑;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吹笛子時,按住不同的氣孔,空氣柱的長短發生了變化,音調會改變,故A錯誤;B、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B正確;C、公路兩旁的隔音蛟龍,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錯誤;D、拉奏二胡時,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動的頻率改變,音調改變,故D錯誤。故選:B。19.【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詩人辨別出是羌笛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0.【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青蛙的叫聲是鳴囊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我們聽到的蛙鳴是靠空氣傳播的,故B不正確;C、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我們是根據音色不同來辨別它是青蛙的聲音,故C不正確;D、關閉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蛙鳴的干擾,故D不正確。故選:A。21.【考點】比較不同介質的聲速大小;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當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可以通過大地和空氣同時向外傳播,因為聲音在大地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時可以提前聽到從大地傳過來的聲音,做好準備,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古箏是琴弦振動發出聲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所以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故A錯誤;B、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乒乓球被多次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B正確;C、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鬧鐘鈴聲的音量發生了變化,故C錯誤;D、摩托車上裝有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B。23.【考點】響度;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老師上課時使用擴音器講課,是為了使聲音的響度變大。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24.【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鼓聲震天,是說明聲音的響度大,故A正確。故選:A。25.【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所以“水瓶琴”的“琴聲”因為振動產生,故A正確;B、敲擊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質量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正確;C、響度和振幅有關,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C正確;D、“琴聲”通過空氣傳播到小芳的耳朵,故D錯誤;故選:D。26.【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古箏聲是由于琴弦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彈奏古箏時,手指越用力,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B錯誤;C、不同發聲體的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太空沒有空氣,不能傳播聲音,故D錯誤。故選:A。27.【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響度;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敲鼓的力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其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即鼓聲越大。故選:A。28.【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大象的聽覺頻率低于20Hz,因此大象進行交流是用次聲波進行交流的。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音調。故選:D。29.【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信息.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真空不能傳聲,號聲無法在真空中傳播,故A不正確;B、小號是銅管樂器,是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故B正確;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小號聲音的響度,故C不正確;D、聽號聲知道所吹奏的樂曲,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D不正確。故選:B。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30.【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隔音墻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正確。故選:B。31.【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產生的原因;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音色指聲音的品質和特色,選手能區分開鼓聲和其他聲音,依靠的是不同發聲體音色一般不同,故B錯誤;C、鼓聲大作,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故C錯誤;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A。32.【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防止噪聲的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選:C。33.【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真空中無法聽見簫聲,故A錯誤;B、竹管長度參差不齊,竹管內的空氣柱的長度不同,空氣柱振動時的頻率不同,所以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故B錯誤;C、每個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們能區別排簫的聲音是依靠音色,故C錯誤;D、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排簫發出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D正確。故選:D。34.【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伴奏的鋼琴和圓號的音色是不同的,故A錯誤;B、歌聲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多人唱同一首歌增大了響度,傳播的遠,故C錯誤;D、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歌聲是聲帶振動產生的,故D正確。故選:D。35.【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用錄音機把自己唱歌的聲音錄下來后,再播放出來覺得不像自己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平常聽自己的聲音,依靠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肌體、骨骼;聽錄音機聲音依靠空氣傳播;雖然自己的音色沒變,但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時,音色發生了變化。故選:B。36.【考點】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聲與能量.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振動的物體不能發出聲音,故B錯誤。C、用超聲波洗牙,是利用了聲波的能量,故C正確。D、音樂聲如果影響了他人休息,就成為是噪聲,故D錯誤。故選:C。37.【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我們聽到鶯的歌唱聲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的,故A正確;B、水聲在空氣中傳播時,因為有速度,所以傳入人耳需要時間,故B錯誤;C、清脆的鳥鳴聲比低沉的流水聲音調高,故C錯誤;D、鳥鳴聲和流水聲的音色不相同,故D錯誤;故選:A。38.【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常規題型;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小提琴的聲音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觀眾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中的,故B正確;C.能夠區分鋼琴聲和二胡聲,是因為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笛子聲的“高音”和“低音”是通過聲音的音調區分的,故D錯誤。故選:B。39.【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高唱”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振動幅度大,即響度大,故A正確。故選:A。40.【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常見的長度及估測;速度的定義;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解答】A、4m/s=14.4km/h遠小于100k/h,故A錯誤;B、擊鼓時,力量越大,鼓面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故B錯誤;C、工廠里的工人戴一個防護耳罩,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教室的門寬約80cm,故D正確。故選:D。41.【考點】聲與能量;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B、“聲如洪鐘”、“震耳欲聾”,是形容聲音特別響亮,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大,故A正確,B錯誤;C、不同人說話的特點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故C正確;D、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這是聲波能傳遞能量的應用,故D正確。故選:B。42.【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光的反射現象;參照物的選擇.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順推法;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解答】A、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中狗叫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故A錯誤;B、“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中的“橋流”是以流水作為參照物;如果以河岸為參照物,橋也是靜止的。故B錯誤;C、“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虛像。故C錯誤;D、光遇到不透明物體時,在物體的后方形成一個暗區,這就是所謂的影子;對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43.【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引吭高歌”中的“高”說明聲音的響度大,“低聲吟唱”中的“低”是指聲音的響度小,故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響度。故答案為:響度。44.【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哨聲是哨子內空氣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吹哨時,上下推拉活塞,哨子內的空氣柱長度發生變化,空氣柱振動的頻率變化,音調發生改變,故B正確;C、活塞不動,改變吹哨的力度,空氣柱振動的振幅改變,響度發生改變,故C錯誤;D、音色由哨子本身決定,換不同的人吹哨,都是空氣柱振動發聲,可以改變哨聲的音調和響度,不能改變音色,故D錯誤。故選:AB。一年模擬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4小題)1.【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不同的人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小明能知道說話的人是小亮,主要是依據音色判斷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樂器音調的影響因素;聲與信息;聲源處減弱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摩托車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降低噪聲的響度,故A錯誤;B.超聲波遇到障礙物時容易發生反射,B超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故B錯誤;C.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改變了弦的長度,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音調,故C錯誤;D.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乒乓球被多次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D正確。故選:D。3.【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竹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A正確;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空竹發出的聲音是由氣腔內的空氣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氣腔內空氣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但傳播速度不一定越大,因為影響聲音傳播速度的因素是傳聲的介質和溫度,故C錯誤;D.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氣腔內空氣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D正確。故選:C。4.【考點】人耳的聽覺范圍;聲與能量;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聲波滅火器通過發出30Hz~60Hz的低頻音波,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是可以聽到的,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D.低頻音波能滅火,說明低頻音波可以傳遞能量,故D正確。故選:D。5.【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響度;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語音助手發出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減小聲音音量實質是降低響度,故B錯誤;C、人們能分辨出車載音樂中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是聲音的音色,故C正確;D、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C。6.【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聲與能量;人耳處減弱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能聽到聲音,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A正確;B、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編鐘,振幅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故C錯誤;D、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A。7.【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音域”描述的是古箏聲音的振動頻率范圍,即音調的跨度范圍,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8.【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物體振動發聲,耳機發出的聲音也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佩戴者能聽到的聲音是通過頭骨傳播的,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佩戴者能從樂曲中分辨出演奏的樂器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電量低時耳機發出“請充電”的提示音,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A。9.【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鼓聲的頻率由鼓面每秒的振動次數決定,鼓面的振動頻率是由鼓的大小、鼓皮薄厚、緊張程度等因素決定的,所以其振動頻率是固有的,不管敲擊速度快慢,聲音高低都是一樣的,聲音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并不是由敲擊的快慢決定的,故A錯誤;B、演員用力敲鼓是為了提高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C、真空不能傳聲,故C錯誤;D、舞蹈演員隨著鼓聲翩翩起舞,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正確。故選:D。10.【考點】噪聲的界定;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擊牛皮鼓,鼓聲的響度變大,故A錯誤;B、鼓聲通過15℃空氣傳播的速度是340m/s,故B錯誤;C、對于心致志備考中考的中學生而言,擊鼓助威聲妨礙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休息,屬于噪聲,故C正確;D、選手停止擊鼓后,聲音會傳播一會,聲音才會消失,故D錯誤。故選:C。11.【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利用鼓聲推算高地的高度,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錯誤;B、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遠遠地能分辨出是鼓聲,是根據聲音音色區分的,故B正確;C、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故C錯誤;D、鼓聲是鼓面振動產生的,故D錯誤。故選:B。12.【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鼓聲是由于鼓面振動發聲,故A正確;B、敲擊鈴時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B錯誤;C、由于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們根據音色分辨出鼓和鈴發聲的,故C錯誤;D、根據鼓聲和鈴聲確定行駛路程,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A。13.【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觀眾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選:C。14.【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通過接收次聲波等信息,可以判斷火山爆發的方位和強度,故B正確;C、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發出聲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調不同,故C錯誤;D、戴上防噪聲耳罩,是通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9小題)15.【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解答】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說明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下能聽到音樂聲,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故答案為:振動,液體(水)。16.【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溫度對聲速的影響;響度.版權所有【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理解能力.【解答】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噪聲監測設備監測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中考考場周圍常常設有禁止鳴笛的標志,這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答案為:介質的種類;響度;聲源。17.【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電磁波的傳播.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信息的傳遞;應用能力.【解答】(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航天員的聲音是由航天員的聲帶振動產生的;(2)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觀眾聽到的聲音則是通過電磁波傳回地球的。故答案為:振動;電磁波。18.【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翟志剛出艙后處于外太空真空環境下,不能與艙內的宇航員直接通話,只能通過無線通訊設備聯絡;葉光富和王亞平都在有氧氣地環境中,有傳聲的介質,可以直接對話。故答案為:翟志剛;葉光富。19.【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演奏時按壓大筒弦的不同位置,可改變弦振動的快慢,所以可改變聲音的音調;不同樂器發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通過音色可辨別它們的聲音。故答案為:音調;音色。20.【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質量及其測量;應用能力.【解答】(1)“輕聲”的“輕”是指聲音的響度小;(2)航天員在太空只是位置變了,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變,所以質量不變。故答案為:響度;不變。21.【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鼓聲是由于鼓面振動發聲;由于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們根據音色分辨出鼓和鐲發聲的。故答案為:振動;音色。22.【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回聲測距.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解答】倒車雷達,即回聲定位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來工作的;由題意知,聲波從汽車傳播到障礙物的時間:t0.04s=0.02s,故障礙物與汽車的距離:s=vt=340m/s×0.02s=6.8m。故答案為:超聲波;6.8。23.【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解答】硬紙片在木梳上快速劃過,木梳齒振動快,頻率大,音調高。故答案為:高;頻率。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4.【考點】探究聲音在真空能否傳聲;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1)如圖甲所示的實驗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動,即運用了轉換法;(2)如圖乙所示,隨著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如果罩內的空氣被完全抽空則不能聽到鈴聲,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是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1)放大音叉的振動;(2)真空不能傳聲。25.【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1)研究音調高低和琴弦長度的關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細相同,長度不同,由圖和題意可知,應選擇琴弦a和d;(2)選擇琴弦a和b,材料和長度均相同,而粗細不同,是為了探究音調高低跟粗細的關系;(3)選擇琴弦b和c,長度相同,但材料和粗細均不同,沒有控制琴弦的粗細相同,故不能探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4)對比甲、乙可知,波峰和波谷的個數都相同,說明振動快慢(頻率)相同,故甲乙聲音的音調相同。對比乙、丁可知,波的幅度大小相同,故乙丁聲音的響度相同;故答案為:(1)a、d;(2)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粗細關系;(3)不可行;沒有控制琴弦的粗細相同;(4)甲、乙;乙、丁。26.【考點】聲與能量;聲音產生的原因;測量聲速的實驗;回聲測距;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1)觀察表中數據,可以發現:聲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說明聲速大小和溫度有關。(2)聲音在溫度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聲音從海面到海底時間t4s=2s,由v可得,海水深度為h=s=vt=1531m/s×2s=3062m。(3)如圖甲,用豎直的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5)從三幅圖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振動頻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調是相同的;②③兩種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響度是相同的。故答案為:(1)溫度;(2)3062m;(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能量;(5)①②;②③。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戶:540160554;郵箱:540160554@;學號:472394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