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安慶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某中學開展了一次生理健康主題講座活動,下面同學發言觀點符合這次講座主題的是( )A.小夏:我們的情感世界愈加豐富B.小天:我們身體外形發生了變化C.小花:我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D.小海: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2.自2025年1月17日開始,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安徽省心理援助熱線0551-63666903并軌同時為安徽居民群眾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干預等公益服務。青少年求助心理援助熱線能夠( )①放松心情,穩定情緒②消除煩惱,快樂成長③紓解焦慮,化解危機④迅速地提高學習成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班級籃球比賽輸了,同學們都很沮喪。小秦說:“雖然比賽輸了,但是比賽讓班級更加團結融洽,這才是我們收獲的最好的禮物!”這種調節情緒的方法是( )A.注意轉移 B.合理宣泄 C.認知調節 D.放松訓練4.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下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小玉認真打掃班級衛生,獲得師生的點贊②小涵幫助清理小區廣告,獲得居民的稱贊③小田為了取得好成績,考試時傳遞小紙條④小華看到同學新鞋子,立即讓媽媽買一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 )①找準定位,揚長避短②專注當下,積極行動③勇于探索,增強底氣④掩飾缺點,展示優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中華民族對人與天地萬物的關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主張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這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是( )A.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7.“位卑未敢忘憂國”這體現了( )A.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B.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C.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D.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8.“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處違法保護好人?!边@體現了我國法律( )①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②保護公民的一切權利③制裁違法犯罪行為④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密切相關,下列對于民法典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②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③民法典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④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小剛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快遞電子運單上經常隱去姓名、電話號碼和地址的一部分。這是為了保護公民的( )A.肖像權不受侵犯 B.隱私權不受侵犯C.生命權不受侵犯 D.財產權不受侵犯11.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小華的叔叔把汽車租給別人獲得租金,這體現了對合法財產的( )A.占有權 B.使用權C.收益權 D.處分權12.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權利。下列不屬于知識產權的是( )A.著作權 B.專利權C.商標權 D.肖像權13.被告人楊某因犯危險駕駛罪,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下列對此判決解讀正確的是( )A.被告人楊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 B.拘役和罰金都屬于刑罰中的主刑C.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D.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4.假如在學校生活中,遇到下圖中的現象,我們應該( )A.不顧一切,奮力反抗B.忍氣吞聲,自己承受C.要求退學,遠離校園D.及時求助,依法維權15.民法典繼承編規定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下列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是( )①配偶②子女③兄弟④姐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辨析題16.【矛盾困惑積極面對】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對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小麗和小安有不同的看法。請對兩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三、分析說明題17.【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芮最近遇到了一些煩心事:數學考試沒考好,被老師批評了;回家后因為瑣事和媽媽爭吵,感到委屈;晚上又收到好友的短信,說她最近心情不好,想和小芮聊聊。小芮一時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這些情緒,覺得自己又生氣又難過,還有點無助。(1)結合材料,請你說說小芮經歷了哪些情緒 這些情緒有什么影響 (2)運用所學知識,請你說說我們如何學會管理情緒 18.【學習先進模范人物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旭華長期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主持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研制,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黃旭華說:“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無怨無悔。因為我知道,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1)結合材料,請你說說黃旭華身上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2)運用所學知識,請你簡要說明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19.【薪火相傳踐行美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七年級學生小燕的爺爺年過八旬,行動不便。每天放學后,小燕都會先幫爺爺按摩雙腿、讀報紙,周末還主動向社區醫生學習基礎護理知識。重陽節,她組織班級同學到敬老院表演節目,為老人們打掃房間。有同學問她為什么堅持這么做,小燕說:“《弟子規》里講‘親有疾,藥先嘗’,孝敬長輩是我們該做的?!?br/>材料二 某中學舉辦“誠信超市”活動,貨架上的文具無人看守,購物者自覺掃碼付款?;顒邮兹?,貨架上的商品一件未少,錢款分文不差。學生小磊在購買筆記本時發現系統故障,無法付款,他特意留下字條說明情況,第二天一早補交了費用。校長在晨會上表揚他:“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小磊同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誠信美德。”(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請你簡要說明這些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2)運用所學知識,請你說說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3)請你列舉一個生活踐行美德的具體表現。20.【學法用法與法同行】某校七年級(1)班開展“學法用法與法同行”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以下任務。學習法律2025年5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密切相關。它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1)運用所學知識,請談談這部法律頒布實施的意義。以案說法16周歲的王某,因沉迷網絡游戲急需用錢購買裝備。某日放學后,他持水果刀在偏僻小巷威脅低年級同學李某交出手機,并搶走其隨身攜帶的200元現金。李某手臂被劃傷后報警。警方迅速抓獲王某,經調查取證,法院認定王某的行為構成搶劫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結合材料,分析王某的行為為什么被認定為犯罪 請結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進行說明。嚴于律己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熱情,班主任希望同學們從法律案件中吸取教訓,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3)運用所學知識,請你說說如何做到嚴于律己,遠離違法犯罪。安徽省安慶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A A C C D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D A16.小麗的觀點是錯誤的,小安的觀點是正確的。青春期的矛盾心理雖然是成長中的正?,F象,但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過大,產生不良影響,主動調節矛盾心理有助于我們健康成長。我們要積極面對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我們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接納和調整自己;求助老師、家長和心理醫生,化解煩惱,解決問題;學會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17.(1)小芮經歷了憤怒、悲傷等情緒。情緒非常神奇,會影響人的觀念和行動;憤怒、悲傷、焦慮等消極情緒通常給人帶來不良體驗,會產生負面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消極情緒也會有積極作用,如適度的焦慮情緒可以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從而有助于我們提升思考能力、加快反應速度、提高學習效率。(2)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情緒;學會合理表達情緒;學會在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中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18.(1)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報效祖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艱苦奮斗等。(2)樹立遠大理想;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等。19.(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等。(2)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做孝老愛親的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鍵在于踐行。(3)考試不作弊,守時履約,參與志愿服務,幫助困難同學等。20.(1)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保護;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等。(2)嚴重社會危害性:王某持刀威脅并搶劫財物,侵害他人財產和人身安全,擾亂社會秩序,造成李某受傷及周邊學生恐慌,符合犯罪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王某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有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法院依法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表明其行為需承擔刑罰后果,體現犯罪的應受刑罰處罰性。(3)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