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同步練習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一、單項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6遼寧省二模)預計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3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35年將突破4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這體現了我國人口的特點是( )A.人口基數大 B.老齡化加劇 C.人口素質偏低 D.大量的流動人口2.(2025北京朝陽區二模)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旅游需求明顯增加,銀發旅游列車成為老年群體追尋“詩與遠方”的熱門選擇。從山東煙臺發車橫跨湘渝云貴贛的“齊魯之星”,從四川成都發車前往滇西北再到滇南的“熊貓專列”……一趟趟銀發旅游列車載著老年游客走遍大江南北,飽覽大好河山。開行銀發旅游列車( )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 ②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③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是關注老年需求,踐行尊老敬老的舉措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3. (2025四川宜賓.中考)202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正式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這一改革( )A.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B.有利于調控人口數量C.旨在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D.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4.(2025鹽城市鹽都區三模)2025年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促進普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強調大力發展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運營可持續的普惠養老服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力舉措。這一舉措( )①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②有利于緩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③能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切問題 ④擴大了法律賦予老年人的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25四川瀘州.中考)數十萬人歷經1.6萬多個日夜的沙海搏斗,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綠色屏障沿著沙漠邊緣順利鎖邊“合龍”,仿佛一條“綠圍脖”緊緊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是人類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 )①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②表明我國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③可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樣本④體現了我國貫徹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遼寧沈陽三模)“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體現的新發展理念是( )A.綠色 B.協調 C.開放 D.共享7.(2025北京朝陽區二模)某地人大表決通過了《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專章規范“低碳生活”,內容包括:有關部門應當推進廢舊紡織品定向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優先選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智能家電,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出行方式等。該條例的修訂( )①以法治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深人人心②解決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問題③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④倡導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生活方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8.(2025臨沂平邑縣三模)“以舊換新”政策讓老百姓得了實惠:廢舊物資從“雞肋”變身“富礦”、循環經濟由“可選項”升級“必選項”。這一政策印證了我國( )①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資源環境形勢已不再嚴峻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9.(2025駐馬店正陽縣三模)2025年是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年來,國家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全國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約 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上述材料表明我國(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方略 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惠民③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④人民熱衷綠色創造,實現了綠色富國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5湖南衡陽二模)2025 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春回大地,萬物滋長,全國各地一片勃勃生機。清明假期,新伊犁杏花、北京海棠花等競相綻放,西安翠山、青島大珠山漫山芳菲……盡顯美麗山河中國圖景。這樣的美景得益于我國( )①敬畏自然,順應大自然運行規律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③積極改造大自然,堅持為我所用 ④努力征服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5漯河召陵區二模)2025年3月1日,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為期6個月的春季禁漁期正式啟動。同一天,珠江、淮河、閩江、錢塘江流城以及海南內陸水域開始進入為期4個月的春季禁漁期,武漢市也啟動長江通江支流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開展春季禁漁( )①目的是促進魚類資源的有效保護 ②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關鍵之舉③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建設美麗中國 ④表明我國重視生態保護忽視經濟發展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5徐州市銅山區三模)2024年11月28日,隨著最后10米沙地栽上胡楊、梭梭、紅柳、玫瑰花苗,長達 285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這一成就的取得表明( )A.美麗中國建設已經全面完成 B.保護生物多樣性取得重大進展C.我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D.植樹防沙成為我國的中心工作13.(2025山東棗莊市三模)2025年5月22日,生態環境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通過建設國家公園體系、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等舉措,使超 30%的陸域國土面積得到有效保護,200多種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全球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森林覆蓋率超 25%。這些成就的取得( )①體現了我國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②表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根本解決③彰顯了綠色發展理念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成效④說明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③④14.(2025南陽市二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作出的科學解答。下列說法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念的有( )①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堅持經濟先行再謀環境②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必須停止開發緩解資源緊張③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系統治理,綜合一體化保護④保持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共筑生命家園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5.(2025南陽市唐河縣三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下列做法最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A.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B.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D.堅持改革開放,因為這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二、非選擇題:共2大題。16.(2025濰坊市奎文區)2025年1月11日至14日,濰坊市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勝利召開,過去的一年,濰坊一如既往地實干出實績,彰顯出這座城市的奮進姿態與責任擔當。2025,濰坊制定新的發展目標,更好濰坊向好奮進!發展角度 發展目標 理論依據強市建設 強調科技賦能,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端科技人才引進等,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①民生保障 提升200家助老食堂,促進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新增就業崗位,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等;辦好市民藝術夜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②城市規劃 新開放共享公園綠地20處,新改建城市綠道20公里,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態環境質量。 ③鄉村振興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改造提升100個村級供水設施,惠及農村群眾5萬人。發展智慧農業,培育建設智慧農業樣板基地和生態智慧牧場。 ④請你分析說明濰坊市制定上述目標的理論依據。17.(2025山東煙臺.中考)【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此,某校思政社團的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式學習,請你參與其中,并回答問題。任務一 明歷程2017年,三十位全國人大代表就適時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提出議案 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 2025年4月27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首次審議 2025年4月30日起,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13日(1)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歷程說明了什么?(三點即可)任務二 悟亮點亮點一 法典草案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權益作為立法目的之一,寫在第一條亮點二 綠色低碳發展單獨成編是生態環境法治的一項重大創新,反映了中國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關系的成熟思考亮點三 堅持世界眼光,對開展國際合作,參與、貢獻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加強氣候變化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交流合作等方面內容作出規定(2)你能從以上三個亮點中悟出哪些道理?(兩點即可)任務三 見行動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社團成員發現,現實生活中諸如生活垃圾不分類,水、電、餐飲浪費,商品過度包裝等現象屢見不鮮。(3)綠色低碳發展人人有責,為此你能做些什么?(兩點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同步練習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一、單項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6遼寧省二模)預計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3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35年將突破4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這體現了我國人口的特點是( )A.人口基數大 B.老齡化加劇 C.人口素質偏低 D.大量的流動人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正確認識我國人口的特點。B:題文中描述了我國60歲老人的人口的數字的增多,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B說法正確:AC: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AC說法正確但與題不符;D:大量的流動人口體現的是我國人口的新特點,D說法與題不符;故本題選B。2.(2025北京朝陽區二模)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旅游需求明顯增加,銀發旅游列車成為老年群體追尋“詩與遠方”的熱門選擇。從山東煙臺發車橫跨湘渝云貴贛的“齊魯之星”,從四川成都發車前往滇西北再到滇南的“熊貓專列”……一趟趟銀發旅游列車載著老年游客走遍大江南北,飽覽大好河山。開行銀發旅游列車( )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 ②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③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是關注老年需求,踐行尊老敬老的舉措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人口特點和人口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相關知識。①:開行銀發旅游列車只能滿足老年人旅游方面的需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故①說法錯誤;②:銀發旅游列車的開行與緩解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沒有直接關系,故②不符合題意;③:老年旅游需求明顯增加,銀發旅游列車的開行讓老年游客走遍大江南北、飽覽河山,能夠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故③說法正確;④:開行銀發旅游列車是關注老年群體旅游需求的體現,也是踐行尊老敬老的舉措,體現了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故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3. (2025四川宜賓.中考)202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正式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國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這一改革( )A.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B.有利于調控人口數量C.旨在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D.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答案A【詳解】A:延遲退休政策通過延長勞動者工作年限,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及養老壓力,故A符合題意;B:延遲退休主要針對人口結構而非數量,調控人口數量需依靠生育政策,故B不符合題意;C:政策直接目的是應對老齡化問題,而非推動經濟高速發展(且當前我國更強調高質量發展),故C說法錯誤;D:延遲退休與人口素質提升無直接關聯,提高素質需通過教育、醫療等途徑,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 A。4.(2025鹽城市鹽都區三模)2025年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促進普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強調大力發展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運營可持續的普惠養老服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力舉措。這一舉措( )①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②有利于緩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③能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切問題 ④擴大了法律賦予老年人的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大力發展普惠養老服務,能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有利于老年人在養老方面得到一定保障,這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故①說法正確;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有利于緩解這一主要矛盾,故②說法正確;③:“解決、一切問題說法絕對化,該行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故③說法錯誤;④:老年人的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故④說法錯誤。故選:A。5.(2025四川瀘州.中考)數十萬人歷經1.6萬多個日夜的沙海搏斗,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綠色屏障沿著沙漠邊緣順利鎖邊“合龍”,仿佛一條“綠圍脖”緊緊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是人類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 )①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②表明我國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③可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樣本④體現了我國貫徹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理念。①③:分析材料,我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建成 3046公里綠色屏障,形成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生態屏障,有效遏制沙漠擴張,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成果;我國在沙漠治理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具有全球性借鑒意義,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和樣本,故①③正確;②: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非中心工作,故②錯誤;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是“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材料中“沙海搏斗”“合龍”更強調人工治理的主動性,與“自然恢復為主”的表述不完全契合;也沒有體現“節約優先”,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2025遼寧沈陽三模)“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體現的新發展理念是( )A.綠色 B.協調 C.開放 D.共享答案D【詳解】D:題干中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體現的是共享發展理念。 這四個方面都關乎民生福祉,代表著社會發展成果的共享,讓人民群眾在教育、養老、醫療等方面獲得保障,這與共享發展理念中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內涵完全一致;ABC:而綠色、協調、開放發展理念則側重于環境保護、區域協調和對外開放,與題干內容無關。因此,正確答案為D7.(2025北京朝陽區二模)某地人大表決通過了《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專章規范“低碳生活”,內容包括:有關部門應當推進廢舊紡織品定向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優先選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智能家電,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出行方式等。該條例的修訂( )①以法治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深人人心②解決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問題③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④倡導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生活方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題干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的修訂體現了以法治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①③說法正確;②:環境資源問題尚未解決,②說法錯誤;④: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④說法錯誤;故選:B。8.(2025臨沂平邑縣三模)“以舊換新”政策讓老百姓得了實惠:廢舊物資從“雞肋”變身“富礦”、循環經濟由“可選項”升級“必選項”。這一政策印證了我國( )①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資源環境形勢已不再嚴峻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詳解】①③④:“以舊日換新”政策促進了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發展循環經濟,這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高度契合。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以舊換新”政策正是踐行了這一理念。 同時,該政策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積極落實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然而,該政策并不能代表我國資源環境形勢已不再嚴峻,故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9.(2025駐馬店正陽縣三模)2025年是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年來,國家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全國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約 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上述材料表明我國(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方略 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惠民③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④人民熱衷綠色創造,實現了綠色富國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堅持綠色發展。②③:分析材料,國家溫地公園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約90%的國家溫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上述材料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患民;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③法正確;①: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①說法錯誤;④:我國努力實現綠色富國的夢想,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0.(2025湖南衡陽二模)2025 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春回大地,萬物滋長,全國各地一片勃勃生機。清明假期,新伊犁杏花、北京海棠花等競相綻放,西安翠山、青島大珠山漫山芳菲……盡顯美麗山河中國圖景。這樣的美景得益于我國( )①敬畏自然,順應大自然運行規律 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③積極改造大自然,堅持為我所用 ④努力征服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敬畏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①:“敬畏自然,順應大自然運行規律”,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故①項正確;②:“貫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故②項正確;③:“積極改造大自然,堅持為我所用”,違背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故③項錯誤;④:“努力征服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違背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故④項錯誤。故本題選A11.(2025漯河召陵區二模)2025年3月1日,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為期6個月的春季禁漁期正式啟動。同一天,珠江、淮河、閩江、錢塘江流城以及海南內陸水域開始進入為期4個月的春季禁漁期,武漢市也啟動長江通江支流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開展春季禁漁( )①目的是促進魚類資源的有效保護 ②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關鍵之舉③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建設美麗中國 ④表明我國重視生態保護忽視經濟發展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綠色發展。②:“關鍵之舉”說法太絕對,夸大了春季禁漁的作用,故②說法錯誤;④:我國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故④說法錯誤;①③:根據題干描述可知,各地開展春季禁漁目的是促進魚類資源的有效保護,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建設美麗中國,故①③說法正確;故本題選A12.(2025徐州市銅山區三模)2024年11月28日,隨著最后10米沙地栽上胡楊、梭梭、紅柳、玫瑰花苗,長達 285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這一成就的取得表明( )A.美麗中國建設已經全面完成 B.保護生物多樣性取得重大進展C.我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D.植樹防沙成為我國的中心工作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的是走綠色發展道路。C:塔克拉瑪干沙漠空白區實現鎖邊“合龍”,是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故C符合題意;A: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美麗中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尚未全面完成,故A說法錯誤;B: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沙漠鎖邊工程對阻擋沙漠擴張、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并未直接體現保護生物多樣性,故B不符合題意;D: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2025山東棗莊市三模)2025年5月22日,生態環境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通過建設國家公園體系、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等舉措,使超 30%的陸域國土面積得到有效保護,200多種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全球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森林覆蓋率超 25%。這些成就的取得( )①體現了我國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②表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根本解決③彰顯了綠色發展理念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成效④說明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依據題干,我國通過建設國家公園體系、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等舉措,使超 30%的陸域國土面積得到有效保護,200多種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全球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森林覆蓋率超 25%,體現出我國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綠色發展理念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成效,故①③正確;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根本解決過于絕對化,故②錯誤;④:經濟建設是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14.(2025南陽市二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作出的科學解答。下列說法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念的有( )①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堅持經濟先行再謀環境②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必須停止開發緩解資源緊張③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系統治理,綜合一體化保護④保持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共筑生命家園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確認識①:我國需要繼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①說法錯誤;②: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要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資源,而不是停止開發,②說法錯誤;③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保持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共筑生命家園;必須系統治理,綜合一體化保護,建設美麗中國,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15.(2025南陽市唐河縣三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下列做法最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A.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B.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D.堅持改革開放,因為這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途徑C:“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體現“民本思想”、以人民為中心,故C符合題意;A: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要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本思想,并未直接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故A不符合題意;BD:題干主要涉及“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并未直接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改革開放”,故B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C二、非選擇題:共2大題。16.(2025濰坊市奎文區)2025年1月11日至14日,濰坊市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勝利召開,過去的一年,濰坊一如既往地實干出實績,彰顯出這座城市的奮進姿態與責任擔當。2025,濰坊制定新的發展目標,更好濰坊向好奮進!發展角度 發展目標 理論依據強市建設 強調科技賦能,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端科技人才引進等,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①民生保障 提升200家助老食堂,促進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新增就業崗位,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等;辦好市民藝術夜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②城市規劃 新開放共享公園綠地20處,新改建城市綠道20公里,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態環境質量。 ③鄉村振興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改造提升100個村級供水設施,惠及農村群眾5萬人。發展智慧農業,培育建設智慧農業樣板基地和生態智慧牧場。 ④請你分析說明濰坊市制定上述目標的理論依據。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市;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綠色發展道路,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永續發展; 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發展道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17.(2025山東煙臺.中考)【法典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此,某校思政社團的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式學習,請你參與其中,并回答問題。任務一 明歷程2017年,三十位全國人大代表就適時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提出議案 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 2025年4月27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首次審議 2025年4月30日起,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13日(1)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歷程說明了什么?(三點即可)(1)①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②我國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③我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④我國保障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權利。任務二 悟亮點亮點一 法典草案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權益作為立法目的之一,寫在第一條亮點二 綠色低碳發展單獨成編是生態環境法治的一項重大創新,反映了中國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關系的成熟思考亮點三 堅持世界眼光,對開展國際合作,參與、貢獻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加強氣候變化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交流合作等方面內容作出規定(2)你能從以上三個亮點中悟出哪些道理?(兩點即可)(2)①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③國家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任務三 見行動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社團成員發現,現實生活中諸如生活垃圾不分類,水、電、餐飲浪費,商品過度包裝等現象屢見不鮮。(3)綠色低碳發展人人有責,為此你能做些什么?(兩點即可)(3)①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②做好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③節約用水、用電,少使用一次性物品;④出門盡量乘坐公交車或步行,⑤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踐行“光盤行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秋九上道法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同步練習(原版卷).doc 2025年秋九上道法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同步練習(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