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中考物理題分類匯編---杠桿平衡條件實驗1、 (2025遼寧)某小組在參觀古代科技展時,看到一汲水裝置——轆轤,如圖(a)所示。講解員介紹:轆轤是古人利用他們的智慧發明創造的工具,解決了提水費力問題。它是主要由大輪和小輪組成的輪軸裝置。使用它能夠實現“四兩撥千斤”。轆轤靜止時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質疑與驗證】(1)某同學質疑轆轤靜止時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該同學自制了一部分器材,進行驗證。(2)該同學先在質量分布均勻的圓形薄硬板上畫一條直徑MN,并標出圓心O和均勻的刻度,再以O為圓心過MN上的L點畫一個圓。接下來,在圓心處挖一個洞,然后將圓板安裝在鐵架臺的固定的光滑轉軸上,轉軸水平且與圓板平面垂直,如圖(b)所示。(3)將一組鉤碼(鉤碼重均為0.5N)通過細線懸掛在L點,另一組鉤碼懸掛在N點。調整右側鉤碼個數直至MN處于水平且靜止,如圖(c)所示。規定能使圓板順(逆)時針轉動的力為動(阻)力。由圖(c)中的信息得到:動力×動力臂____阻力×阻力臂。(4)多次調整力和力臂,反復進行實驗,記下每一次MN水平且靜止時的數據。(5)處理數據后,發現每次圓板靜止時都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6)實驗中,每次均使MN在水平位置靜止,MN應與懸掛鉤碼的細線____(填“垂直”或“平行”);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反思】(7)古人之所以把井繩纏在小輪上,是因為這樣做可以____力。(8)制造轆轤時,把小輪和大輪半徑之比變____,可以達到更省力的目的。(不計機械自重和軸的摩擦)【發現與探索】(9)該同學想起轆轤的大輪上不止一個手柄,兩名同學可以一起提水,于是繼續探究兩個動力作用下杠桿的平衡條件。多次實驗,數據表格如下:數據序號 動力 動力臂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1 0.5 0.4 1.5 0.2 2.5 0.22 0.5 0.4 1.0 0.3 2.5 0.23 1.0 0.3 1.0 0.2 2.5 0.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____。(用表中字母表示)【答案】 ①. = ②. 垂直 ③. 力臂 ④. 省 ⑤. 大 ⑥.【解析】【詳解】(3)[1]由圖(c)中的信息得到:MN左邊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為MN右邊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為則(6)[2][3]為了使力臂落在杠桿上,便于力臂的測量,MN應與懸掛鉤碼的細線垂直。(7)[4]古人之所以把井繩纏在小輪上,是因為這樣做可以通過輪軸省力。(8)[5]由得不計機械自重和軸的摩擦時,制造轆轤時,小輪和大輪半徑之比為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則把小輪和大輪半徑之比變大可以達到更省力的目的。(9)[6]杠桿平衡條件為由表格中數據得2、 (2025廣東深圳)枧枧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注:實驗中所用鉤碼的規格相同)(1)實驗前,枧枧同學將組裝好的杠桿放在水平桌面上,她發現杠桿靜止時情況如圖所示,此時枧枧同學判斷杠桿處于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2)欣月同學指出: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必須把杠桿調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___;(3)龍龍同學在杠桿兩側掛上鉤碼,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動力F1,左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換用不同數量的鉤碼,并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得到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0.5 20.0 1.0 10.02 1.0 20.0 1.0 20.03 15 10.0 1.0 15.04 2.0 15.0 0.5 20.0龍龍同學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龍龍同學說:生活中用鋼絲鉗剪鋼絲,與實驗_____中原理相同;(4)一鳴同學認為,僅用人眼來確定杠桿是否水平,這樣做不夠科學。請任選實驗器材,運用物理知識,寫出判斷杠桿水平的實驗過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5)《墨經》中記載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如圖,已知OA∶OB=2∶9,秤砣質量為100g,則重物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g取10N/kg)【答案】(1)平衡 (2)力臂(3)1 (4)見解析(5)4.5【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杠桿平衡狀態的定義,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就處于平衡狀態。實驗前杠桿雖然傾斜,但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小問2詳解】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把杠桿調到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臂與杠桿重合,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小問3詳解】鋼絲鉗剪鋼絲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分析表格數據,實驗1中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與鋼絲鉗原理相同。【小問4詳解】可選用重垂線來判斷杠桿是否水平。實驗過程和方法為:將重垂線固定在杠桿的支點上方,使重垂線自然下垂。觀察杠桿,若杠桿與重垂線垂直,則杠桿處于水平位置;若不垂直,則杠桿不水平。【小問5詳解】秤砣重力G砣=m砣g=0.1kg×10N/kg=1N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到G砣×OB=G×OA物體的重力3、 (2025廣西壯族自治區)某實驗小組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1)實驗前,若杠桿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需要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__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實驗操作中,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每個鉤碼所受重力均為),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如圖乙所示,施加在杠桿右側的力為,讀出其對應的力臂為,施加在杠桿左側的力為___________,讀出其對應的力臂為___________。(3)改變和,相應調節和,再做幾次實驗,分析記錄的數據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4)用木棒撬動大石頭時,固定支點位置后,如圖丙所示,要想用較小的力撬動這塊大石頭,應將支點到手施力的作用線的距離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答案】(1)左 (2) ①. 1 ②. 15.0cm(3)(4)增大【解析】【小問1詳解】據圖可知,杠桿偏右,所以右端較重,需要增加左端的重力,所以平衡螺母向左移動。【小問2詳解】[1]砝碼的重力等于拉力,據圖可知,左側的砝碼數量為2,所以拉力F2=1N。[2]砝碼懸掛在刻度15.0cm處,所以力臂為15.0cm。【小問3詳解】杠桿平衡的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小問4詳解】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條件下,要使得動力小則需要增加動力臂,所以增大支點到手施力的作用線的距離。4、 (2025陜西B卷)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用到了鐵架臺、帶有均勻刻度的輕質杠桿、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若干(每個鉤碼重0.5N)等實驗器材。(1)實驗操作中,為了便于測量,常把杠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若調節時發現杠桿的右端下落,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2)如圖-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桿左右兩側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改變鉤碼所掛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15 1.5 102 1.5 10 1.5 103 2.0 5 0.5 20…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3)小明進一步改進了實驗方案,增加了彈簧測力計,并將固定掛鉤改為可移動的掛環,如圖-2所示。這樣做的優點是___________。(4)如圖-3,園林工人操作車載起重機拉起一棵大樹,繩端作用在___________(選填“A”或“B”)處更省力。【答案】(1)左 (2)(3)見解析 (4)A【解析】【小問1詳解】杠桿的右端下落,說明杠桿右端偏重,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問2詳解】由表格數據可知第一次實驗:,即第二次實驗:,即第三次實驗:,即綜上可得杠桿平衡條件為【小問3詳解】增加了彈簧測力計,可以直接讀出力的大小;將固定掛鉤改為可移動的掛環,避免取下彈簧測力計,可以直接移動可移動的掛環,直接改變力臂的大小。【小問4詳解】由圖3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繩端的拉力作用在A處比作用在B動力臂更大,則作用在A處更省力。5、 (2025四川樂山)要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需要經歷以下過程:(注:實驗中所用的鉤碼質量均相等、杠桿上相鄰刻線間的距離均相等)(一)觀察杠桿在水平位置的平衡(1)如圖甲(a)所示是一個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桿,減少其中一側鉤碼的數量,發現杠桿發生傾斜,根據此現象可以猜想杠桿的平衡與___________有關;(2)如圖甲(b)所示用帶桿的滑輪向左推動右側掛鉤碼的懸線,發現杠桿發生傾斜,根據此現象可以猜想杠桿的平衡與___________有關;(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3)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調節。(4)如圖丙所示,調平后在A點懸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應在B點懸掛___________個鉤碼。若規定A點處的力為動力,則此時的杠桿屬于___________杠桿;(5)通過多次實驗測得數據并分析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___________;A.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B.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三)反思拓展(6)根據實驗結論,為使杠桿滿足如圖丁所示的水平平衡,應將左側的2個鉤碼懸掛至___________(選填圖丁中的數字編號)位置。【答案】(1)力的大小(2)力臂的大小 (3)左(4) ①. 3 ②. 省力(5)A (6)③【解析】【小問1詳解】圖甲(a)中杠桿初始平衡,減少一側鉤碼數量(改變了力的大小),杠桿傾斜。其他條件(力臂等)不變,僅力的大小改變,杠桿平衡被打破,則猜想杠桿平衡與力的大小有關。【小問2詳解】圖甲(b)中用帶桿滑輪推右側懸線,改變了力的作用線(等效改變力臂長度,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杠桿傾斜。力的大小不變,力臂改變,杠桿平衡被打破,則猜想杠桿平衡與力臂的大小有關。【小問3詳解】杠桿平衡調節遵循“左高左調,右高右調”。圖乙中杠桿左端高,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位置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力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端調節,讓杠桿重心回到支點正上方,減小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小問4詳解】[1]設每個鉤碼重力為,杠桿每格長度為。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點掛2個鉤碼(,),點力臂,則,即需掛3個鉤碼。[2]因為動力臂為,阻力臂為,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此時的杠桿屬于省力杠桿。【小問5詳解】多次實驗(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組合),分析數據發現“動力×動力臂”與“阻力×阻力臂”的數值始終相等。則杠桿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無物理意義,力和力臂是不同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小問6詳解】設每個鉤碼重力,每格長度,格數為。左側,動力臂;右側,繩與桿夾角,根據幾何關系,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對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可知阻力臂(右側鉤碼掛在第4格,對應力的作用點到支點距離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列方程求解:由,代入數據可得,則。所以,為使杠桿滿足如圖丁所示的水平平衡,應將左側的2個鉤碼懸掛至③位置。6、 (2025四川達州)中藥房使用的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甲圖所示,盤中置物,手提提紐。右移秤砣,使桿秤水平平衡。“能工巧匠”小組參加了“制作簡易桿秤”活動。請你根據活動過程,完成下列問題:(1)制作原理:桿秤是根據______條件制成。如乙圖,用輕質木棒作為秤桿,細線系上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作為秤砣,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O點掛粗繩作為提紐,______點相當于杠桿的支點。(2)乙圖中,秤盤內未放稱量物,調節秤砣位置使桿秤水平平衡,在秤桿上懸掛秤砣細線的位置做標記,該標記處對應的刻度為______g。(3)乙圖中,當稱量物質量增大時,秤砣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4)為了增大桿秤量程,可采用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秤砣質量的方法。(5)該小組設計了一個測量秤砣密度的方案:在乙圖中取下秤盤后,A端懸掛秤砣,在C端施加豎直向下拉力時,木棒水平平衡,如丙圖;把秤砣浸沒在一個盛有適量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中,液體深度變化0.02m,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變化了160Pa,在C端施加豎直向下拉力時,木棒再次水平平衡,如丁圖。已知。秤砣密度為______(整個過程秤砣不吸液,液體未溢出,秤砣與容器底未接觸,g取10N/kg)。【答案】(1) ①. 杠桿平衡 ②. O(2)0 (3)右(4)增大 (5)8.8×103【解析】【小問1詳解】[1]桿秤準確稱量前,秤桿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圍繞固定點轉動,是杠桿,桿秤準確稱量時,秤桿保持靜止狀態,此時可讀出物體質量,故當杠桿平衡時才能讀出質量的大小,利用的是杠桿平衡條件。[2]圖乙中,桿秤在秤盤和秤砣提供的力的作用能圍繞點O轉動,故O點是支點。【小問2詳解】秤盤未放稱量物,所測物體的質量為0g,故標記處對應的刻度為0g。【小問3詳解】把圖乙中對應的杠桿五要素標出來,如圖所示:根據生活經驗,稱量物體時l1、F2保持不變,稱量物質量增大,就使的其提供的力F1增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即l1、F2保持不變,F1增大時,l2就變大,所以秤砣應向右端移動。【小問4詳解】增大桿秤量程,就是指秤砣在相同位置時,能測量出的質量更大,根據“小問3詳解”中的圖形,增大桿秤量程就是在l1、l2保持不變時,改變什么條件,能滿足F1增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的變形公式可知,當增大F2時,可使F1增大,即增大秤砣提供的力時,可增大量程,而增大秤砣的質量,可以增大秤砣提供的力。【小問5詳解】秤砣浸沒時,液體深度變化0.02m,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變化了160Pa,則液體的密度將圖丙、圖丁中杠桿五要素畫出來,如圖所示: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圖丙………………………………①圖丁……………………②①÷②可得化簡可得即因為秤砣完全浸沒,則秤砣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體積,即V秤砣=V排則則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中考物理題分類匯編---杠桿平衡條件實驗1、 (2025遼寧)某小組在參觀古代科技展時,看到一汲水裝置——轆轤,如圖(a)所示。講解員介紹:轆轤是古人利用他們的智慧發明創造的工具,解決了提水費力問題。它是主要由大輪和小輪組成的輪軸裝置。使用它能夠實現“四兩撥千斤”。轆轤靜止時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質疑與驗證】(1)某同學質疑轆轤靜止時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該同學自制了一部分器材,進行驗證。(2)該同學先在質量分布均勻的圓形薄硬板上畫一條直徑MN,并標出圓心O和均勻的刻度,再以O為圓心過MN上的L點畫一個圓。接下來,在圓心處挖一個洞,然后將圓板安裝在鐵架臺的固定的光滑轉軸上,轉軸水平且與圓板平面垂直,如圖(b)所示。(3)將一組鉤碼(鉤碼重均為0.5N)通過細線懸掛在L點,另一組鉤碼懸掛在N點。調整右側鉤碼個數直至MN處于水平且靜止,如圖(c)所示。規定能使圓板順(逆)時針轉動的力為動(阻)力。由圖(c)中的信息得到:動力×動力臂____阻力×阻力臂。(4)多次調整力和力臂,反復進行實驗,記下每一次MN水平且靜止時的數據。(5)處理數據后,發現每次圓板靜止時都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6)實驗中,每次均使MN在水平位置靜止,MN應與懸掛鉤碼的細線____(填“垂直”或“平行”);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反思】(7)古人之所以把井繩纏在小輪上,是因為這樣做可以____力。(8)制造轆轤時,把小輪和大輪半徑之比變____,可以達到更省力的目的。(不計機械自重和軸的摩擦)【發現與探索】(9)該同學想起轆轤的大輪上不止一個手柄,兩名同學可以一起提水,于是繼續探究兩個動力作用下杠桿的平衡條件。多次實驗,數據表格如下:數據序號 動力 動力臂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1 0.5 0.4 1.5 0.2 2.5 0.22 0.5 0.4 1.0 0.3 2.5 0.23 1.0 0.3 1.0 0.2 2.5 0.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____。(用表中字母表示)2、 (2025廣東深圳)枧枧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注:實驗中所用鉤碼的規格相同)(1)實驗前,枧枧同學將組裝好的杠桿放在水平桌面上,她發現杠桿靜止時情況如圖所示,此時枧枧同學判斷杠桿處于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2)欣月同學指出: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必須把杠桿調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___;(3)龍龍同學在杠桿兩側掛上鉤碼,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動力F1,左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換用不同數量的鉤碼,并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得到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0.5 20.0 1.0 10.02 1.0 20.0 1.0 20.03 15 10.0 1.0 15.04 2.0 15.0 0.5 20.0龍龍同學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龍龍同學說:生活中用鋼絲鉗剪鋼絲,與實驗_____中原理相同;(4)一鳴同學認為,僅用人眼來確定杠桿是否水平,這樣做不夠科學。請任選實驗器材,運用物理知識,寫出判斷杠桿水平的實驗過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5)《墨經》中記載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如圖,已知OA∶OB=2∶9,秤砣質量為100g,則重物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g取10N/kg)3、 (2025廣西壯族自治區)某實驗小組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1)實驗前,若杠桿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需要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__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實驗操作中,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每個鉤碼所受重力均為),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如圖乙所示,施加在杠桿右側的力為,讀出其對應的力臂為,施加在杠桿左側的力為___________,讀出其對應的力臂為___________。(3)改變和,相應調節和,再做幾次實驗,分析記錄的數據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4)用木棒撬動大石頭時,固定支點位置后,如圖丙所示,要想用較小的力撬動這塊大石頭,應將支點到手施力的作用線的距離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4、 (2025陜西B卷)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用到了鐵架臺、帶有均勻刻度的輕質杠桿、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若干(每個鉤碼重0.5N)等實驗器材。(1)實驗操作中,為了便于測量,常把杠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若調節時發現杠桿的右端下落,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2)如圖-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桿左右兩側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改變鉤碼所掛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15 1.5 102 1.5 10 1.5 103 2.0 5 0.5 20…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3)小明進一步改進了實驗方案,增加了彈簧測力計,并將固定掛鉤改為可移動的掛環,如圖-2所示。這樣做的優點是___________。(4)如圖-3,園林工人操作車載起重機拉起一棵大樹,繩端作用在___________(選填“A”或“B”)處更省力。5、 (2025四川樂山)要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需要經歷以下過程:(注:實驗中所用的鉤碼質量均相等、杠桿上相鄰刻線間的距離均相等)(一)觀察杠桿在水平位置的平衡(1)如圖甲(a)所示是一個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桿,減少其中一側鉤碼的數量,發現杠桿發生傾斜,根據此現象可以猜想杠桿的平衡與___________有關;(2)如圖甲(b)所示用帶桿的滑輪向左推動右側掛鉤碼的懸線,發現杠桿發生傾斜,根據此現象可以猜想杠桿的平衡與___________有關;(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3)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調節。(4)如圖丙所示,調平后在A點懸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應在B點懸掛___________個鉤碼。若規定A點處的力為動力,則此時的杠桿屬于___________杠桿;(5)通過多次實驗測得數據并分析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___________;A.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B.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三)反思拓展(6)根據實驗結論,為使杠桿滿足如圖丁所示的水平平衡,應將左側的2個鉤碼懸掛至___________(選填圖丁中的數字編號)位置。6、 (2025四川達州)中藥房使用的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甲圖所示,盤中置物,手提提紐。右移秤砣,使桿秤水平平衡。“能工巧匠”小組參加了“制作簡易桿秤”活動。請你根據活動過程,完成下列問題:(1)制作原理:桿秤是根據______條件制成。如乙圖,用輕質木棒作為秤桿,細線系上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作為秤砣,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O點掛粗繩作為提紐,______點相當于杠桿的支點。(2)乙圖中,秤盤內未放稱量物,調節秤砣位置使桿秤水平平衡,在秤桿上懸掛秤砣細線的位置做標記,該標記處對應的刻度為______g。(3)乙圖中,當稱量物質量增大時,秤砣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4)為了增大桿秤量程,可采用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秤砣質量的方法。(5)該小組設計了一個測量秤砣密度的方案:在乙圖中取下秤盤后,A端懸掛秤砣,在C端施加豎直向下拉力時,木棒水平平衡,如丙圖;把秤砣浸沒在一個盛有適量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中,液體深度變化0.02m,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變化了160Pa,在C端施加豎直向下拉力時,木棒再次水平平衡,如丁圖。已知。秤砣密度為______(整個過程秤砣不吸液,液體未溢出,秤砣與容器底未接觸,g取10N/kg)。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原卷版.doc 2025年-----杠桿平衡條件實驗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