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16分。1.下列物理學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單位的是A. 牛頓 B. 瓦特 C. 帕斯卡 D. 焦耳2.小明在文化廣場放風箏,飄在空中的風箏受到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A. 風箏繩 B. 手 C. 空氣 D. 地球3.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塊石塊,下列各種情況中,測力計示數最小的是( )A. 石塊在空氣中 B. 石塊浸沒在水中 C. 石塊浸沒在酒精中 D. 石塊浸沒在鹽水中4.下列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 鑷子 B. 瓶起子 C. 筷子 D. 釣魚竿5.如圖是人形機器人在水平路面訓練的場景。有關機器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加速跑時動能增大B. 勻速跑時水平方向合力為零C. 跑步時速度越大慣性越大D. 加速奔跑的過程中重力不變6.成語“沉李浮瓜”描述的是將李子和西瓜放入水中,最后靜止時,李子在水中沉底、西瓜在水中漂浮的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李子下沉過程中浮力逐漸變小B. 靜止時西瓜受的浮力比李子大C. 李子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D. 靜止時西瓜受的浮力大于重力7.如圖甲所示,電動車上安裝的遮陽傘,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當電動車快速行駛時,傘面會被向上吸,其空氣流動示意圖如圖乙所示。下列與其涉及物理知識相同的是( )A. 吸塵器 B. 船閘 C. 高壓鍋 D. 水位計8.圖中小紅和滑雪板的總重大于小明的體重,小明陷入雪里,小紅卻沒有。滑雪板和小明對雪地的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明對雪地的壓強較大B. 小明對雪地的壓力較大C. 他們對雪地的壓強相等D. 他們對雪地的壓力相等二、多選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分。9.如圖所示,用的向右的水平拉力拉動重5N的木塊,使木塊和鉤碼在水平木板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經過2s,移動了80cm的距離。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拉力做功4J B.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8WC. 鉤碼沒有受到摩擦力 D. 木塊對木板的壓力是5N10.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在跨學科實踐活動課上制作的簡易活塞式抽水機,下列關于簡易活塞式抽水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利用了大氣壓強B. 向上提活塞,單向閥門1打開C. 向下壓活塞,單向閥門2關閉D. 向上提活塞,水從出水口流出三、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11.如圖所示,在一個罐子的蓋和底各開兩個小洞,將小鐵塊用細繩綁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兩端穿過小洞用竹簽固定。做好后用力將罐子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滾出,罐子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罐子向前滾動一段距離后可能會______選填“加速向前滾動”或“滾回來一段距離”,此過程是______能和______能之間的相互轉化。12.篆刻藝術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用篆刻刀在石料上刻字,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篆刻刀的刀口做得比較鋒利,是為了______。若某次篆刻時,篆刻刀對石料的壓力為15 N,刀口與石料的接觸面積為,則篆刻刀對石料的壓強為______ Pa。篆刻刀長時間使用會變鈍,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的。13.如圖所示是實心球在空中運動軌跡的示意圖,a、b兩點在同一高度。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手對球是否做功?______。忽略空氣阻力,球在a點的機械能______ b點的機械能。球從最高點到落地的過程中,重力勢能______,重力做功的功率逐漸______。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31分。14.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三個圖中用的是同一個木塊,長方體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兩圖中所用木板相同,丙圖中的木板與甲、乙兩圖中的木板材料相同,表面更粗糙。實驗時,為了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應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長木板上做______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的關系。比較______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木塊對木板壓力大小的關系。請舉一個生活中增大摩擦的實例______。15.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如圖甲所示,他往左側托盤放入一個鉤碼時,發現木塊靜止不動,其原因是木塊除拉力外還受到______。他將圖甲中小木塊更換成輕質小卡片,其他條件不變,發現卡片向左運動。當他往右側托盤也放一個與左側托盤中相同鉤碼后,小卡片保持靜止,如圖乙所示,這說明二力平衡時,要滿足兩個力______。他把圖乙中的小卡片轉動后如圖丙所示,松手后觀察到小卡片轉動并恢復到原來位置,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______才能平衡。在圖甲中畫出木塊受到的重力。16.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讓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滾下,到達水平木板后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圖中,。小球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實驗中用______反映小球的動能大小。通過比較第1、3兩次實驗現象,可得出:______。某段道路的標志牌如圖乙所示,為了研究超速產生的安全隱患時,我們應選擇第______兩次實驗來進行比較。拿掉木塊和小球,在水平木板上鋪上棉布,將一個小車從高度處由靜止釋放,記錄小車在棉布上運動的距離。去掉棉布,重復上述操作,小車在______表面上運動得更遠,由此實驗可進一步推測: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將______。17.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是否處于平衡狀態?______。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節。在圖乙中,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處掛______個相同的鉤碼。請將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的第一行補充完整。實驗次數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123如圖丙所示的桿秤,當被測物體質量減小時,要使桿秤保持水平平衡,應把秤砣向______移。18.小明測量如圖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實驗次數 鉤碼重 鉤碼上升距離 彈簧測測力計示數 彈簧測力計上升距離 機械效率1 2 6 182 4 6 183 6 6 184 6 8 24實驗中要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是______。小數點位數與表中其他機械效率保持一致分析第1、2、3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______有關。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______。換用更重一些的動滑輪重復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會______。19.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圖①②③④⑤燒杯中裝的是水,圖⑥燒杯中裝的是鹽水。圖中壓強計橡皮膜所在深度的關系:,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的關系:。實驗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目的是______。根據圖①②③的實驗現象,可得出:在同種液體的相同深度,______。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該比較______兩個圖所示的實驗。在較深的海水中工作,潛水員要穿抗壓潛水服,這可以用______三個圖所示的實驗得出的結論來解釋。若,,則圖⑥燒杯中鹽水的密度為______。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7分。20.明代的《智囊全集》中記錄了《打撈鐵牛》的故事,船工先將躺在河底的鐵牛和裝滿泥沙的船用繩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鏟走,鐵牛被拉起,然后把船劃到岸邊,就可將鐵牛拖上岸。小明設計了一個模擬“打撈”過程:如圖甲所示,體積為、重為7N的長方體金屬塊A部分陷入淤泥內,上表面與水面相平。水面上的小船內裝有11N的沙石,豎直細繩將金屬塊A和小船緊連,此時細繩對金屬塊A向上的拉力為3N,小船有五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水面。將小船內的沙石清除6N后,金屬塊A被拉出淤泥靜止在水中,此時小船有五分之二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不計細繩的質量和體積。圖甲中金屬塊A受到的浮力是______ N。請計算出小船的重力。寫出必要的文字及推導過程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以牛頓命名為力的單位。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物理學中各個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號和國際單位,不要將各符號和各單位相互混淆。2.【答案】A 【解析】解:風箏在空中受到重力、空氣的作用力以及風箏繩的拉力。其中,風箏繩與風箏直接接觸并對風箏施加拉力,根據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力物體是產生力的物體,所以風箏受到拉力的施力物體是風箏繩,故A正確,BCD 錯誤。故選:A。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時, 前者被稱為施力物體, 后者則被稱為受力物體。 本題考查了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是一道基礎題。3.【答案】D 【解析】解:石塊在空氣中時,測力計示數等于石塊的重;由于石塊密度大于水、酒精、鹽水的密度,故石塊會完全浸沒,即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塊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最大,水中次之,酒精中最小;由稱重法測浮力可知,測力計示數等于石塊的重減去所受浮力,故石塊浸沒在鹽水中時測力計示數最小。故選:D。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塊石塊,石塊在空氣中時,測力計示數等于石塊的重;石塊浸沒在水、酒精、鹽水中時,由稱重法測浮力可知,測力計示數等于石塊的重減去所受浮力。本題首先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可知,測力計示數等于石塊的重減去浮所受力;其次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在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考慮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密度的關系。4.【答案】B 【解析】解:A、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B、瓶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符合題意;C、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D、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結合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本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5.【答案】C 【解析】解:A、機器人的加速跑時,質量不變,速度變大,故動能增大,故A正確;B、機器人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為0;水平方向合力為零,故B正確;C、慣性與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跑步時速度越大慣性不變,故C錯誤;D、重力與質量有關,加速奔跑的過程質量不變,則重力不變,故D正確。故選:C。影響物體動能的因素:質量、速度。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為0;慣性與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重力與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本題考查動能、慣性、重力的有關因素以及平衡力的合力,屬于中檔題。6.【答案】B 【解析】解:A、李子下沉過程中,當李子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時,隨著李子下沉,李子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變大,當李子完全浸沒在水中時,隨著李子下沉,李子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故A錯誤;B、根據圖中知,靜止時西瓜排開液體的體積比李子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知,受的浮力比李子大,故B正確;CD、西瓜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李子在水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即;故CD錯誤;故選:B。根據浸入體積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比較二者的浮力關系。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上浮:,懸浮:,下沉:。本題考查浮沉條件與阿基米德原理,屬于中檔題。7.【答案】A 【解析】解:空氣經過遮陽傘時,在時間相同內,空氣經過上方的路程大于下方,那么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氣流速,由于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所以,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傘面容易被空氣向上吹起來。A.用吸塵器清理灰塵時,灰塵被吸入吸塵器,是利用了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船閘、水位計都是利用的連通器的原理,故BD不符合題意;C.用高壓鍋燉煮食物熟得快,利用的是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增大的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A。液體和氣體都稱為流體,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本題考查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重點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流體壓強跟流速的關系,并能用流體壓強知識解釋有關的問題。8.【答案】A 【解析】解:AC、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由圖可知,滑雪板使雪地的凹陷程度小,而小明使雪地的凹陷程度大,所以小明對雪地的壓強較大,故A正確、C錯誤;BD、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大小,因為小紅和滑雪板的總重力大于小明的重力,所以滑雪板對雪地的壓力大,故BD錯誤。故選:A。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大小,即;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即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說明壓強越大;由圖可知,滑雪板使雪地的凹陷程度小,而小明使雪地的凹陷程度大,據此可判斷滑雪板和小明對雪地的壓強關系。本題考查了對壓強概念的理解以及壓力的大小比較,難度不大。9.【答案】BC 【解析】解:A、拉力做的功:,故A錯誤;B、拉力做功的功率:,故B正確;C、木塊和鉤碼在水平木板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即木塊與鉤碼間保持相對靜止,由此可知,鉤碼沒有受到摩擦力,故C正確;D、木塊對木板的壓力等于木塊與鉤碼的總重力,已知木塊的重力為5N,故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大于5N,故D錯誤。故選:BC。已知拉力大小和移動的距離,根據求拉力做的功;已知時間,根據求拉力做功的功率;木塊和鉤碼在水平木板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即木塊與鉤碼間保持相對靜止,由此判斷鉤碼是否受到摩擦力;木塊對木板的壓力等于木塊與鉤碼的總重力,由此判斷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大小。本題考查功和功率的計算,以及摩擦力、壓力的理解,難度一般。10.【答案】ACD 【解析】解:活塞上提,活塞下方的壓強減小,則上方1閥門關閉,下方的閥門2打開,水從出水口流出;活塞下壓,活塞下方的壓強增大,閥門1被推開,閥門2關閉,故ACD正確、B錯誤。故選:ACD。活塞上提,活塞下方的壓強減小,據此分析閥門開閉情況;活塞下壓,活塞下方的壓強增大,據此分析。本題考查大氣壓的應用,屬于中檔題。11.【答案】運動狀態 滾回來一段距離 彈性勢 動 【解析】解:用力將罐子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滾出,罐子由靜止變為運動,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由于橡皮筋發生了彈性形變,對罐子有彈力,所以罐子向前滾動一段距離后可能會滾回來一段距離;此過程是橡皮筋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罐子的動能,罐子的動能轉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所以是彈性勢能和動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故答案為:運動狀態;滾回來一段距離;彈性勢;動。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產生彈力;判斷是哪種能量轉化成了另一種能量的方法是:減少的能量轉化為增多的能量。此題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彈性勢能和動能之間的轉化,難度中等,屬于中考常見題型,熟練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和規律是關鍵。12.【答案】形狀 增大壓強 相互 【解析】解:用篆刻刀在石料上刻字,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篆刻刀的刀口做得比較鋒利,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篆刻刀對石料的壓強為:;篆刻刀在石料上刻字時,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石料對篆刻刀有力的作用,所以長時間使用會變鈍。故答案為:形狀;增大壓強;;相互。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已知篆刻刀對石料的壓力和刀口與石料的接觸面積,由可求得刻刀對石料的壓強;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題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壓強的方法、壓強的計算在計算壓強大小時,要注意單位的換算。13.【答案】沒做功 等于 變小 變大 【解析】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小明投出的實心球,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過程中,不再受手的推力,因此,只有力的距離,沒有力,故人對球不做功;忽略空氣阻力,實心球整個運動過程機械能不變,即球在a點機械能等于b點機械能;球從最高點到落地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下降,速度增大,即重力勢能減小,根據可知重力不變,速度增大,重力做功的功率增大。故答案為:沒做功;等于;變小;變大。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分析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過程中,人對球是否做功;不考慮空氣阻力,機械能是守恒的;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高度有關;根據功率公式分析。本題考查了功和機械能,屬于典型題。14.【答案】勻速直線;等于; 接觸面粗糙程度; 甲、乙; 鞋底花紋 【解析】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比較乙、丙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要控制壓力相同,故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所,以研究甲、乙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木塊對木板壓力大小的關系;增大摩擦力可以增大壓力大小或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比如鞋底花紋。故答案為:勻速直線;等于;接觸面粗糙程度;甲、乙;鞋底花紋。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本題是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把握住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結論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所在。15.【答案】摩擦力; 大小相等; 同一直線上; 見解答圖 【解析】圖甲中往一側托盤放入一個砝碼時,木塊靜止不動,原因是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木塊與桌面間存在摩擦,當一側托盤加砝碼產生拉力時,摩擦力與拉力平衡,使木塊保持靜止。當往右側托盤也放入一個與左盤相同的砝碼后,小卡片能保持靜止,這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大小相等。把圖乙中的小卡片轉動后松手,小卡片轉動并恢復到原狀,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才能平衡。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如圖所示:。故答案為:摩擦力;大小相等;同一直線上;見解答圖。圖甲中往一側托盤放入一個砝碼時,木塊靜止不動,原因是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小卡片能保持靜止,這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大小相等。把圖乙中的小卡片轉動后松手,小卡片轉動并恢復到原狀,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才能平衡。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此題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條件,注意從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進行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學中的難點,也是一個重點,需要掌握。16.【答案】木塊被撞距離的遠近; 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1,2; 木板;勻速直線運動 【解析】根據轉換法,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被撞的距離的遠近來比較動能大小的;比較1、3兩次實驗可知,第3次實驗中小球的質量大,推動木塊通過的距離長,可得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為了研究超速產生的安全隱患時,要控制實驗物體質量相同,而速度不同,因此我們應選擇1、2兩次實驗實驗來進行比較;去掉棉布,木板較棉布光滑,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較小,運動的距離更遠,由實驗可以看出,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的越慢,據此推理可知:在理想情況下,如果水平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小車運動的無限遠,即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答案為:木塊被撞距離的遠近;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2;木板;勻速直線運動。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是通過觀察物塊被撞的距離的遠近來判斷物體所具有動能大小的;動能的決定因素有兩個:質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變量法去研究,研究與質量關系時,要保證速度相同,質量不同;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質量一定而速度不同,從斜面越高的位置滾下,木塊的速度越大;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要控制物體到達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讓小車在不同粗糙程度材料的表面上運動,比較通過的距離大小;木板較棉布光滑,小車在木板上運動受到的阻力較小,運動的距離更遠,據此得出結論,由實驗結論推理回答。本題研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及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運用。17.【答案】平衡;右; 1; 見解答; 右 【解析】杠桿靜止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如圖,杠桿的右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即,解得,需掛1個鉤碼;本實驗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即動力和動力臂之積與阻力與阻力臂之積的大小關系,故表中應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實驗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123桿秤利用了杠桿的知識,如圖所示,若所測物體質量減小,要使桿秤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其它條件不變時,要使桿秤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應減小秤砣力臂,即秤砣應該向右移動。故答案為:平衡;右;;見解答;右。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杠桿都處于平衡狀態;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左邊下沉往右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使實驗簡單化,便于探究;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一個小格是L,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在B點掛鉤碼的數量;根據實驗目的分析;要測物體質量減小,根據杠桿和平衡條件分析。本題考查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關鍵是將實驗操作步驟及結論掌握清楚,仔細分析解答。18.【答案】豎直向上勻速; ; 物重;無關; 小于 【解析】實驗時應沿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第2次實驗時,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拉力所做的總功;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過分析第1、2、3次實驗數據知繩子的段數相同,說明3次實驗是用同一滑輪組做的,只是改變了物體的重力,故可得出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換用更重一些的動滑輪重復第1次實驗,有用功相同,額外功增大,總功也增大,機械效率變小,小于。故答案為:豎直向上勻速;;物重;無關;小于。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根據功的計算公式求出有用功與總功,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滑輪組的效率。通過分析第1、2、3次實驗數據,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滑輪組機械效率與變化量的關系;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的關系,要控制提升物體的重力相同和使用同一滑輪組;分析解答。此題是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主要考查了有關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以及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被提升的物重和動滑輪的重力。被提升的物體越重、動滑輪的重力越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19.【答案】檢查裝置氣密性; 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④⑥; ③④⑤; 【解析】實驗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根據圖①②③的實驗現象,由轉換法知,產生的壓強相同,可得出:在同種液體的相同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要控制深度相同,結合已知條件,應該比較④⑥兩個圖所示的實驗。③④⑤實驗中,液體密度相同,深度越來越大,產生的的壓強越來越大,在較深的海水中工作,潛水員要穿抗壓潛水服,這可以用③④⑤三個圖所示的實驗得出的結論來解釋。若,,壓強計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的關系:,由轉換法,兩次實驗產生的壓強相同,根據有即則圖⑥燒杯中鹽水的密度為故答案為:檢查裝置氣密性;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④⑥;③④⑤;。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用手指輕輕按壓探頭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變化都很小,這說明該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若液面靈活升降,則裝置不漏氣,壓強計的氣密性好。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液體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此時的液體壓強越大,采用了轉換法;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⑤⑥兩次實驗產生的壓強相同,根據分析。本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考查轉換法、控制變量法及的運用。20.【答案】0; 小船的重力是2N 【解析】圖甲中金屬塊A部分陷入淤泥內,金屬塊A的下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金屬塊A受到的浮力為0N;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則①②代入數據:③③解得,所以小船重2N。故答案為:;小船的重力是2N。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分析金屬塊A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金屬塊A受到的浮力,根據漂浮條件列出船和金屬塊A的總浮力,從而得到船的重力。本題考查浮力的知識,知道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