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D這個反應方程式表示的是”U原子核的衰變8.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F與兩分子間距離r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F>0為斥力,F<0為引力,a、b、c、d為x軸上四個特定的位置。現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在乙分子從a運動到d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a到c做加速運動,從c到d做減速運動B.到達b處時加速度最大C.從a到c的過程中,分子勢能先減少后增加的D.從c到d過程中,分子力和分子勢能都增大9.一列沿x軸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振幅為2cm,波速為2m/s。如圖所示,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兩質點a、b的平衡位置相距0.4m(小于一個波長),當質點a在波峰位置時,質點b在x軸下方與x軸相距1cm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0.4mA.從此時刻起經過0.4s,b點可能在波谷位置B.從此時刻起經過0.4s,b點可能在波峰位置C.從此時刻起經過0.5s,b點可能在平衡位置D.從此時刻起經過0.5s,b點可能在波谷位置10.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兩物體A、B用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拴接,物體C疊放在物體B上,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將C瞬間取走,余下系統做周期為T的運動。己知B到最高點時,物體A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為,一:,其中x為彈簧的形變量,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000000A/7777777777777TA.從物體C移走到B第一次到最高點用時2B.物體B運動到最高點時的加速度大小為3gmC物體B的最大速度大小為28√5mgD.物體B運動到最低點時,A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某實驗小組要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由于沒有擺球,小組成員找到了一塊外形不規則的小金屬掛件代替擺球做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單擺。(1)用刻度尺測量懸線的長上,將掛件拉開一個不大于5的角度后釋放,用秒表測出30次全振動的,總時間1=54.6s,則掛件振動的周期了=S。(2)改變懸線的長,并測出懸線長凸,重復()實驗,測出掛件振動的周期為乃,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8一(用4、b、工、工表示).(3)若多次改變懸線的長度重復實驗,測得每次實驗時懸線的長L及對應的掛件振動的周期7,作T-L圖像,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