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遼寧省阜新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一、單選題1.步入青春期,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 )①身體外形的變化 ②內部器官的完善 ③性機能的成熟 ④情緒波動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一個人不應該完全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要學會管理情緒。”這是因為( )①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②情緒與人的身心健康有關③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正確對待各種情緒感受④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動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3.我國歷史上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這兩則故事共同告訴我們( )A.學會文明有禮,做有志氣的人B.捍衛人格尊嚴,做有骨氣的人C.守護法律底線,做有定氣的人D.崇尚公平正義,做有底氣的人4.2025年央視春晚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杭州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精彩表演令人驚嘆,展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強大實力,中國觀眾直呼“太強了”,老外也贊嘆不已。從這一事件中,我們自信的來源主要是( )A.自己身上的優點長處 B.別人給予的夸贊表揚C.國家科技的出色成果 D.自己心中的美好未來5.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興興說“別人能做的事,我們也能做,還能做得更好。”這啟示我們要( )A.堅定理想信念 B.做到揚長避短 C.學會自信自強 D.正確面對挫折6.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舟共濟”,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這彰顯的中國智慧有( )①天下一家,和衷共濟 ②大道之行,天下為公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理學家朱熹有一次去看望自己的女兒女婿,女兒留他吃午飯,但因家中貧困,女兒只端出幾碗“粗茶淡飯”招待朱熹,對父親很是愧疚。朱熹卻不以為意,并告訴女兒儉樸度日是良好家風,對于飲食,不要計較多少和好壞。朱熹的言行教育我們要( )①追求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②不為物役,克服消費主義、享樂主義③堅守做人的品格,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④堅持中和泰和的理念,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下列詩句體現“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事方法是(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C.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D.關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傳統經典話語啟示我們要( )A.關愛他人,理解他人 B.自我中心,關注自身C.我行我素,唯我獨尊 D.追逐名利,不擇手段10.下列屬于中華傳統美德中“敬業樂群”方面的是( )A.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B.鞠躬盡瘁,死而后已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尊老愛幼,鄰里和睦1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這啟示我們( )①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法律②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③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④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社會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著每個人的 和 ( )①眼前利益 ②根本利益 ③長遠利益 ④社會公共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民事活動應遵守下列哪些基本原則( )①公開原則 ②自愿原則 ③平等原則 ④誠信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即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是( )①某企業私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商業廣告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藝名申請注冊商標③某報社將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傳報道④王女士未經允許在社交群頻繁發布程女士肖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財產,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我國《民法典》明確保障公民財產權,并規定了侵權形式及保護措施。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涵蓋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方面。下列行為中,屬于正確行使財產處分權的是( )A.小麗騎著她自己的自行車去上班B.小強將姥姥給的壓歲錢藏了起來C.老孫拿出積蓄資助幾名貧困學生D.老李將閑置叉車租出去收取租金二、綜合探究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七年(1)班同學圍繞“青春”這一話題組織“暢談青春”班會,請你也參與其中完成任務。【化解青春煩惱】小剛的日記:我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去郊游踏青時拍了很多照片。和媽媽分享這些照片時沒想到媽媽指著我和一位女同學的合照說,以后最好少和女同學來往,對你沒什么好處。(1)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判斷小剛媽媽的觀點是否正確,并給出理由。(2)與異性交往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情感,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會自我保護】班上有同學喜歡用不雅語言和別人開玩笑。對此有女同學表示這樣的話讓人感到不舒服。(3)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應該如何學會自我保護 (答出三點即可)【做情緒的主人】芳芳在一次考試中,把本是強項的數學考砸了。試卷發下來后,她感到焦慮、悲傷。冷靜過后,覺得暴露出問題是件好事,心里舒坦多了。之后幾天她精力充沛,學習勁頭很足。(4)根據上述材料,請你運用“學會管理情緒”的相關知識,說說你怎樣管理情緒 三、分析說明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七年級(2)班決定開展一次以“做自信自強的人”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任務:【走進自信】進入初中,班里個別同學出現了以下“心理疾病”,請你幫助她們加以診治。☆團團:過高估計自己,自以為是,好高騖遠。☆圓圓: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嘗試。(1)請你診斷出團團和圓圓的“心理疾病”分別是什么 并請你給出治療方案。【樹立自信】七年級學生小秦一直很喜歡寫作,他經常向學校的文學社投稿。但前幾次投稿都沒有被錄用,這讓他非常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敢再投稿了。(2)為了幫助小秦重新樹立自信,請你給他提兩點建議。【自強故事】祖逖聞雞起舞、司馬遷受辱而著《史記》……(3)請同學們寫出一個關于自強方面的名言名句。【自強宣言】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涌現出大批為國奮斗、自強不息的典范。(4)請你以“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為主題,撰寫一份“自強宣言”。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團委正在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議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任務。【核心思想理念】“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中習近平主席提到,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們要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子孫后代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絲路精神”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些核心思想理念 【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2)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怎樣弘揚中華人文精神 【中華傳統美德】事例一 組織校園捐贈,將書籍贈送給福利院的孩子。事例二 發現鄰居家門口有幾個人神神秘秘,懷疑他們在實施盜竊,隨即撥打報警電話。事例三 在家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陪爺爺奶奶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事例四 發貨時錯把款式相似、價格低廉的產品發給了客戶,立即聯系客戶重發。(3)請你寫出以上事例分別弘揚了哪些中華傳統美德 (4)為踐行誠信之約,我們中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怎么做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班同學將舉行一次模擬法庭活動。請你參與此次模擬法庭活動,完成下列任務。案例一 已滿15 周歲的大偉和小楠是好朋友,兩人平時愛玩游戲,經常曠課到“黑”網吧玩游戲。父母和老師多次教育勸誡兩人,兩人卻依然我行我素。一日兩人與人發生爭執,毆打他人造成對方輕微傷,被公安機關拘留。由于家里給的零花錢無法負擔玩游戲的花銷。于是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兩人多次攔路搶劫,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案例二 最新法律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1)為了舉辦好此次活動,針對案例一,你準備查閱哪幾部法律 (兩部法律)(2)案例一的什么行為屬于不良行為 什么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什么行為屬于犯罪 (3)有人疑惑,大偉和小楠年齡小,“被判刑”的這種處罰合法嗎 結合案例二解答。(4)針對案例一中的案件,請你談談如何嚴于律己,遠離違法犯罪。參考答案1.A2.B3.B4.C5.C6.A7.A8.C9.A10.B11.D12.C13.D14.B15.C16.(1)不正確。理由:異性同學的交往有助于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培養健康的交往能力;家長應該引導而非盲目干涉,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2)①理智處理,慎重對待;②保持適當距離,專注學習與自我發展;主動與師長溝通,學會正確應對情感問題。(3)我們應當自重自愛,言談舉止不越界。我們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預防和應對性騷 擾、性侵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辨別并抵制性騷擾、性侵害等行為,掌握有效的應對方法和策略,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①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動,可能激勵我們努力向上,也可能讓我們因為挫敗而止步不前。②我們應當善于激發積極的情緒感受,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調節情緒。調節情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常用 的方法包括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節情緒的方法。17.(1)團團:心理疾病:自負。治療方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身優點,也需正視不足;尊重他人意見,虛心接受合理建議,避免過度自我肯定。圓圓:心理疾病:自卑。治療方案:發現并挖掘自身長處,從擅長的事做起,積累成功體驗;積極進行自我鼓勵與正面暗示,如“我能行”,逐步提升自我認同感。(2)①找準定位,揚長避短。②專注當下,積極行動。③勇于探索,增強底氣。④我們要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堅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國人。(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4)①樹立遠大理想。我們要懷有拳拳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找到青春進取的方向和力量,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②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我們要認真對待各門課程,勤學好問、夯實基礎;要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我們要在做事中不斷磨煉意志、錘煉品格。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首先要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做事、身體力行。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我們只有不怕吃苦、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18.(1)絲路精神中“和平合作、開放包容”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尚和合”。②“互學互鑒、互利共贏”體現了“求大同”。(2)①弘揚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文化。我們應當正確運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方法,為促進社會和諧貢獻力量。②弘揚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達人,兼善天下。我們要積極進取,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努力奮進;愛人利人,擇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們應當向榜樣學習,勇擔使命,久久為功,爭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3)事例一:樂于助人;事例二:見義勇為、維護正義;事例三: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事例四:誠實守信。(4)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按時完成作業,考試不作弊等。19.(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不良行為:經常曠課到“黑”網吧玩游戲。一般違法行為:毆打他人造成對方輕微傷,被公安機關拘留。犯罪行為:多次攔路搶劫。(3)合法。根據案例二,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搶劫等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大偉和小楠已滿 15 周歲,實施了搶劫行為,所以要負刑事責任,“被判刑” 合法。(4)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