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初二 物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選題(本題共 7 小題,每題 2 分,共 14 分)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B C A B D A C二.作圖題(本題共 2 小題,每題 2 分,共 4 分)8. 圖 1(給分建議): 8. 圖 2(給分建議):畫出重力 0.5,標出大小 0.5; 畫出阻力臂 l2 0.5,垂直符號 0.5;畫出浮力 0.5,標出大小 0.5; 畫出最小動力 F1 0.5,垂直符號 0.5;共 2 分。 共 2 分。三、實驗填空題(共 6 題,每空 1 分,共 23 分)9. 0 (用)滾動代替滑動 (或“變滑動為滾動”)10. 漂浮 = < =11. 密度 3.8 105大于12. (1) 勻速直線 (錯字、漏字均不得分)(2) A(3) 無關(4) 不需要 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13. (1) 鋼球(2) 轉換法 (錯字不得分)(3) 甲、丙(4) 不能(5) 沒有控制物體(或鋼球)的速度相同(寫成高度不給分)14. (1) 是(2) 便于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值(或“方便測量力臂”,或“便于讀出力臂”都給分。)(3) (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1l1 = F2l2)注:因第(3)小題中已經有“當杠桿平衡時”的表述,因此這幾個字可寫可不寫。(4) 可以探究動力和阻力在支點同側時的平衡條件,或可以探究力臂不在杠桿上時的平衡條件,或可以探究動力和阻力不在豎直方向上時的平衡條件,或使杠桿平衡條件結論更具有普遍性(普適性)。(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四、計算題(共 2 題,每題 8 分,共 16 分)15. (1) 5×104 Pa(2) 7.5×107 N(3) 1.5×108 J解析: (1) P = 水 gh = 1.0×103 kg/m3×10 N/kg×5 m = 5×104 Pa (2 分)(其中,寫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數據 0.5 分,計算結果 0.5 分,共 2 分)(2) F 浮=G 排= m 排 g = 7.5×106 kg×10 N/kg = 7.5×107 N (2 分)(其中,寫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數據 0.5 分,計算結果 0.5 分,共 2 分)(3) 西寧艦滿載時:m 總 = m 排 = 7.5×106 kgG 總= m 總 g = 7.5×106 kg×10 N/kg = 7.5×107 N (1 分)或直接寫成:漂浮時,G 總 = F 浮= 7.5×107 N由題意知:f = 0.01 G 總 = 0.01×7.5×107 N = 7.5×105 N勻速直線運動,二力平衡: F 牽 = f = 7.5×105 N (1 分)以下兩種方法任選其一即可。方法一:s = vt = 20 m/s×10 s = 200 m (1 分){#{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W 牽 = F 牽 s = 7.5×105 N×200 m = 1.5×108 J (1 分)方法二:(給分同上) P = = = F 牽 v = 7.5×105 N×20 m/s = 1.5×107 W W 牽 = Pt = 1.5×107 W×10 s = 1.5×108 J16. (1) 2400 J (或 2.4×103 J)(2) 150 W(3) 80%解析:(1) W 有 = Gh = mgh = 80 kg×10 N/kg×3 m = 2400 J (2 分)(其中,寫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數據 0.5 分,計算結果 0.5 分,共 2 分。若分兩步寫則每步各 1 分)(2) 由圖知,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為 2,拉力做功為W 總 = Fs = F×2h = 500 N×2×3 m = 3000 J (2 分)(給分規則同上)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3000 P = = = 150 W (2 分) 20 有 2400 (3)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η = ×100% = ×100% = 80% (2 分) 總 3000 五、綜合分析題(共 2 題,每空 1 分,共 13 分)17. 【工作原理】(1) 漂浮 (寫“平衡”不給分)【項目制作】(2)在小筒內放入適當的重物 (或在小筒內放入合適的配重,或在小筒底部纏繞適量的金屬絲,答案合理即可。)(3) 1 5(4) 500(5) 均勻【項目迭代】 (6)減小小筒的橫截面積 (或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18. (1)質量 (2)C (3)存在(4)失重 不變(5) 6.67×1024{#{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圖1圖2三、實驗填空題(共6題,每空1分,共23分)9.如圖3(甲)所示,兩位同學用200N的水平推力推重為500N的木箱,沒有推動,此時木箱受到的合力為N;在木箱的底部墊上幾根圓木后,便能輕松地推動木箱了,如圖3(乙)所示,這是通過的方法來減小摩擦力的。甲圖3主題四:物理與社會發展10.密度計是利用(選填“漂浮”或“懸浮”)原理來測量的儀器,如圖4,同一支密度計分別放置在甲、乙兩種液體里均靜止不動,則密度計在兩種液體中所受的浮力E,兩種液體的密度P仰_P,密度計排開兩種液體的重力G甲G2。(選填“>”、“<"或“=")圖4初二物理第3頁共8頁1l.2025年2月27日,Xiaomi SU7 ultra正式上市,如圖S所示。該車為追求極致的輕量化,許多部件采用了碳纖維制造,將車重降低到1.9噸。碳纖維制造部件可減輕重量,說明碳纖維材料的小:若該車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0.05m2,則它空載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Pa。車的尾部設計“導流板”的形狀是上平下凸,高速行駛時,氣流對導流板上表面的壓強(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對導流板下表面的壓強,從而使汽車的行駛更加平穩。(g=10N/kg)圖5主題五:物理探究與實驗12.如圖6(甲)所示,是小聰和小明一起“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情景,對“滑動摩擦力大小是與壓力有關,還是與重力有關?”這一問題,小聰和小明設計了如圖6(乙)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探究。乙丙圖6(1)把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實驗步驟乙使用氫氣球是為了改變wfA.木塊對長木板的壓力B.木塊的重力(3)對比甲、乙兩步驟,發現步驟乙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可以得到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大小(填“有關”或“無關”)。(4)解決了疑問之后,他們沒有停止思考。結合對實驗過程的反思,決定把裝置改成圖6(丙),此裝置(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塊下方的長木板。實驗過程中發現氣球掛得越多,測力計示數穩定后示數越小,說明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初二物理第4頁共8頁13.小強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實驗時,用質量分別為m、2m的兩個鋼球做了如圖7(甲、乙、丙)所示的實驗,虛線位置為木塊滑動一段距離后停止的位置。1.5hnnnnnnmnm分丙圖7(1)該實驗中所探究物體的動能是指(填“木塊”“鋼球”或“斜面”)的動能。(2)實驗通過觀察木塊被鋼球推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動能的大小,物理學中,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3)比較兩圖可得:速度相同時,鋼球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填“能”或“不能”)達到實驗探究的目的。(5)同桌小寧根據乙、丙兩圖得出結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而小強認為小寧的判斷依據不正確,理由是:d14.根據“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要求,完成下列問題。四圖8實驗序號動力F(N)動力臂l(cm)阻力F(N)阻力臂l,(cm)12153102410P533115(1)某同學在調節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靜止時的位置如圖8所示。此時杠桿」(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2)在調節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主要是(3)某小組的同學采用兩邊掛鉤碼的方法做實驗,當杠桿平衡時,測得的數據如上表所示。通過對表格中數據分析歸納,得到的結論是初二物理第5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 初二 物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深圳羅湖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