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技術的正面影響 信息技術擴展了人類器官功能。因此,信息技術的正面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術的正面影響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滲透到個人發展的各個角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 信息技術增加了政治的開放性和透明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網絡化使得廣大人民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獲取廣泛的信息,并主動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 2、政府紛紛在互聯網上搶灘設點,將自己推向網絡。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政府已經建立了網站,各政府網站上發布了大量政府信息便于社會共享,各地政府網站已成為承載當地政府信息資源的主流網站。 3、各級政府部門不斷深入開發電子政務工程。政務信息的公開增加了行政的透明度,加強了政府與民眾的互動;各政府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增強了各部門的協調能力,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通過其電子政務平臺開展的各種信息服務,包括面向個人的各種申請服務以及面向企業的征稅等服務,為廣大人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二)信息技術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下方面: 1、表現在信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給傳統行業造成的深遠影響, 2、由它推出了一個新興的行業——互聯網行業。互聯網直接“催生”的“互聯網經濟”(又稱網絡經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是不言而喻的。 3、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模式,一改傳統的商務模式,使得企業產品的營銷與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企業與上游供貨商、零部件生產商以及分銷商之間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各種交互。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更多的互動。電子商務對企業研發、生產、營銷、銷售、管理、財務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4、傳統行業為了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要求,紛紛在網上提供各種服務,除了通過建立企業網站進行產品展示、企業宣傳、客戶服務等之外,網上書店、網上銀行等都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產物。(三)信息技術的發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使得文化產業迅猛地發展起來。 2、為信息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媒體開始形成并逐漸成為“第四媒體”。 3、互聯網更造就了一種新的文化模式——網絡文化(cyberculture)。(四)信息技術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宏觀角度而言,信息技術為整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而作為社會中微小一分子的每一個普通個人也正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 2、信息技術使得遠程教育也成了可能,從此異地教學逐漸風靡, 3、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使得人們可以透過互聯網盡情游覽繽紛的世界。 (五)信息技術推動信息管理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其各種功能并不能自然地發揮,而需要利用各種技術對其進行必要的搜集、處理、存儲和傳播。 2、信息技術作為擴展人類信息功能的技術集合,它對信息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信息管理的技術基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發生了質的變化。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逐漸從手工方式向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實現了對信息的全方位搜集、高速度精確處理、高密度存儲和遠距離傳輸,使人們能全面、快速而準確地查找所需信息,更快速地傳遞多媒體信息,從而更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負面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信息技術給人類帶來各種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知識產權侵權 1、信息技術給人類信息傳播帶來了質的飛躍,_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為作品的發表、傳播和使用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網絡的自由和共享也給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通過網絡媒體進行的知識產權侵權,尤其是著作權侵權現象非常嚴重。3、互聯網的發展和成熟還帶來了其他的知識產權問題。網絡傳播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計算機程序等可能涉及到技術秘密或專利技術,網絡域名則更與商標權與不正當競爭有關。這些年來,與網絡域名有關的糾紛,如域名惡意搶注,將他人商標的圖形設計成自己網頁的圖標而引起糾紛,域名與商標權、商號的沖突糾紛頻頻出現。 總之,信息技術引發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各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二)虛假信息泛濫 1、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空前自由的交流空間,使得人們的話語權和知情權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但是,正是由于互聯網的自由和開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傳播虛假的重要工具。 2、目前,網絡信息的社會公信力低下。究其原因,就是網絡信息處理的諸多環節失控造成的。這些環節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源復雜,難以管理。幾乎任何個人都可以隨意在網上發布信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虛假信息在經過“二次傳播”之后,經過信息處理者的再次處理,又決定了這條信息的高度欺騙性……假信息往往又是同有害信息聯系在一起的。有些不實信息甚至會引發社會的動蕩不安。如此往復,使得人們不太敢相信任何的網上信息。 3、網絡上的虛假新聞泛濫,尤其是娛樂新聞的捕風捉影,幾成頑癥。小的網絡媒體如此,各種小道消息恣意橫行,一些大的新聞網站也未能免俗,在對新聞事實的辨別上缺少起碼的判斷。很多網絡媒體不負責任地對待自己登載的假新聞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網絡虛假信息泛濫的一個重要成因。 4、互聯網上還有針對特定主體的虛假信息,這種信息可能造成名譽侵權或商譽侵權等民事糾紛。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虛假信息更是難以杜絕,網上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一條虛假信息小則引起一場訴訟官司,大則會引起經濟震蕩、政治不穩,其危害性令人深惡痛絕。(三)信息污染成災 1、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各種流通渠道的不斷拓寬,人類社會知識信息的總量呈“爆炸式”增長,這其中,數以萬計的信息中混入了大量干擾性、欺騙性、誤導性甚至是破壞性的虛假偽劣等各種有害及無用信息,人們將其稱之為信息“垃圾”,正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人類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 2、互聯網的出現更使得各類無用信息瘋狂增長并高速傳播,由于網上信息復制性強、傳播速度快,大量的信息“垃圾”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重復增長。由于網上信息加工處理快捷方便,大量信息在呈發散性傳播過程中被更改甚至歪曲,變成了嚴重的信息污染。 3、互聯網是一塊自由的沃土,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通過網絡發布信息、傳遞信息,因為缺乏對信息傳遞者的控制和規范,缺少“把關人”對信息內容的必要甄別,一些組織和個人趁機隨心所欲、源源不斷地向網上輸送信息,使得網絡媒體上的垃圾信息甚至黃色信息日趨泛濫。 4、信息技術使得冗余信息大量產生,這些信息非但不能給人們以新的認識,而且還成為人們認識領域的障礙,給信息的甄選與鑒別帶來困難,使得人們雖然身處“信息的海洋”,卻很難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大量垃圾郵件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5、網絡黃毒成為全球公害。 6、面對這樣一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網絡媒體信息環境,很多網民感到無所適從,“信息污染綜合癥”患者不斷增多。而暴露在網絡環境下,尚未有很強的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兒童,則更是為信息污染所害。(四)信息安全問題凸顯 今天,計算機系統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諸多安全問題的侵擾。很多計算機軟件、系統本身漏洞百出,加上更新換代、層出不窮的網絡病毒肆虐,技術精湛、危害嚴重的黑客橫行,信息安全問題日漸凸顯。 1、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觀點和想法都不甚成熟,因此不可避免地,一些廠家生產的信息系統、計算機軟件本身就不合格,甚至漏洞百出。 2、病毒肆虐是信息安全問題的又一巨大威脅。人們對計算機病毒可謂深惡痛絕,而計算機病毒卻恰恰是屢見不鮮。 3、電腦黑客是信息安全隱患的又一“主角”。黑客利用自己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破解計算機系統密碼或者編寫、發布病毒程序等方式,竊取或修改網絡數據、攻擊計算機網絡系統、破壞系統的正常運行,甚至造成全世界網絡的癱瘓。 4、信息技術帶來的問題還很多,諸如計算機詐騙、計算機偷竊、網絡誹謗、網絡恐怖主義等紛紛上演。 5、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引起的文化侵入問題、數字鴻溝問題、信息霸權主義等問題,也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但是,盡管信息技術帶來了種種負面效應,其正面價值還是不能否定的。信息技術只有被用于正當的場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如何使信息技術被合法開發和利用,則有賴于各國政府、廣大科學家以及世界上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網絡安全知識隨著因特網的應用日益深入,網上的信息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且信息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有大至國家機密、軍事情報、企業策劃、經濟情報,小到證券投資、個人信用卡、生活隱私等方面的內容。由于因特網的開放性以及網絡操作系統目前還無法杜絕的種種安全漏洞,便使得一些企圖非法獲取別人機密的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于是,怎樣阻止不法分子的入侵,保證網上情息的安全,便被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基本的網絡方面的安全知識和防范措施。 威脅網絡安全的因素 ????從目前對網絡安全構成威脅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來自網上的計算機病毒(簡稱網絡病毒) 傳統的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多數是通過軟盤這個信息載體來實現的,隨著因特網的產生和其特特有的開放性,卻為病毒的滋生、變種和傳播提供了一個無限的大舞臺。 電子郵件的附件是目前因特網上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另外,下載文件、瀏覽網頁等也都有可能讓病毒有入侵的機會。 網絡病毒除具有一般的計算機病毒的復制性、傳播性和破壞性等特征外,還具有以下一些新特點: ?? (1)擴散面廣 網絡病毒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附件等媒體傳播到世界各地任一聯網的計算機上,且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成為病毒的棲息地。 ?? (2)破壞性大 很多惡性病毒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發作時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從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 (3)傳播性強 網絡病毒具有很強的再生機制和隱蔽性,一旦某個公用程序被感染,病毒就會隨著該程序在整個網絡上傳播,感染其他程序。 ?? (4)針對性強 ????有些病毒專門針對某一類軟件或硬件。如著名的”蠕蟲”病毒就專門感染使用 UNIX操作系統的計算機,而98年以來令人心有余悸的CIH病毒則主要是感染 Windows 操作系統。 2.來自電腦黑客的襲擊 ????電腦黑客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與網絡為敵。黑客們攻擊網絡的方法是不停地尋找因特網上的安全缺陷(即內在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以便乘虛而人,竊取不屬于他們的東西。黑客們的行為是令人發指的:竊取軍事機密、篡改銀行賬目、盜用私人信用卡等,其危害程度巳不亞于網絡病毒。 ????目前,電腦黑客對網絡系統的攻擊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工具正向智能化、網絡化發展,出現了一些利用網絡最新技術的智能化工具軟件。從發展趨勢來看,黑客的攻擊行為還將不斷升級。 ????因此我們要加強網絡安全的措施 ????1.用一個長且難猜的口令。不要將自己的口令告訴任何人。 ????2.清楚自己私有數據存儲的位置,知道如何備份和恢復。 ????3.定期參加網絡知識和網絡安全的培訓,了解網絡安全知識,養成注意安全的工作習慣。 ????4.當你較長時間離開機器時一定要退出網絡。 ????5.安裝啟動時病毒掃描軟件 ????以上所有的策略總結起來主要是兩條:第一條是保護你的服務器;第二條是保護你的口令。如果我們能注意到網絡安全和信息保密問題那我們就可以真正享受到網絡的海量信息、快捷和方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知識講解:信息技術的正面影響.doc 知識講解:信息技術的負面影響.doc 知識講解:網絡安全知識.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