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評價卷時間:80分鐘 滿分:100分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年累月奮斗在地質勘探的一線,練就了快速、準確丈量的本領。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幾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A.85 m B.85 dm C.85 cm D.85 mm2.小紅面朝鏡子前后移動,觀察到自己遠離平面鏡時,自己的像也遠離平面鏡,面鏡時,自己的像也面鏡。她僅根據該現象提出:“像到鏡子的距離與自己到鏡子的距離相等”。這一說法在科學探究中屬于()A.分析與論證B.評估與反思C.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D.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3.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日晷,下列詩句中的描述與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池水映明月 B.起舞弄清影 C.潭清疑水淺 D.對鏡帖花黃4.將四個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設置一樣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圖,甲音叉發出聲音的頻率是512 Hz,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四種聲音的音色基本相同B.丙音叉發出聲音的頻率是512 HzC.將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現乙波形D.丙音叉的響度和丁相同5.下列有關聲的實驗和應用描述正確的是()A.甲圖的實驗只能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B.乙圖的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C.丙圖的隔音墻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丁圖用B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6.因為有了光,自然界才絢麗多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物體通過小孔成的是虛像B.乙圖:小聰和小貓能互相看到對方,利用了反射時光路可逆C.丙圖:平面鏡中小貓的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D.丁圖:魚的實際位置在看到的“魚”的上方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0 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離透鏡16 cm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②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該透鏡的焦距f一定滿足8 cm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物理學與科技 高鐵,這張靚麗的國家“名片”,不僅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更成了增進國家間交流的重要紐帶。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復興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高鐵正在用創新和突破引領“中國速度”。“復興號”動車組以350 km/h的速度運行,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為了測試“復興號”高速運行時的穩定性,乘客小全在窗邊放置了一些隨身物品,如圖甲所示,觀察到這些物品在列車高速運行時依然“紋絲不動”,請完成8~9題。8.如圖乙所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cm,礦泉水瓶蓋的直徑為 cm;附近的乘客都能看到該瓶蓋,是因為光在該瓶蓋上發生了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9.高鐵上有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標志,如圖丙所示,倡導乘客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是在 (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乘客聽到乘務員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耳朵中的。 10.一些大廈的外部安裝了平板玻璃幕墻,人們可以通過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選填“虛”或“實”)像。人靠近幕墻時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我國已經對玻璃幕墻的安裝制定了限制性法規,因為玻璃幕墻會發生 (選填“鏡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11.《康熙幾暇格物編》中記載:“置錢碗底,遠視若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見矣。”,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的像在 (填寫字母)處,這是由 形成的像。用激光筆從A點向 (填寫字母)處照射,可照亮銅錢。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小明兩眼視力缺陷不同。將一只2B鉛筆緊貼他眼鏡的兩個鏡片,透過鏡片看到鉛筆的像如圖甲所示,則圖甲中右側鏡片是 ,如圖乙所示,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域內放入圖甲中眼鏡的 (選填“左側鏡片”或“右側鏡片”)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c點。 13.如圖所示為商場中經常看到的廣告投影燈及其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廣告片位于鏡頭 (選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或“1倍焦距以內”),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廣告圖像,應當使投影燈 與地面的距離,同時適當 (后兩空均選填“增大”或“減小”)與廣告片的距離。 14.如圖所示是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電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光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S′點,當發現光點S′向左移動時,說明液面 (選填“升高了”“下降了”或“不變”),此時入射角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三、作圖題:本題共7分。15.(1)如圖所示,小明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水平射入隧道內,請你通過作圖畫出平面鏡,并在圖中標出反射角的度數。(2)在下圖中畫出反射光線OB的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的大小。(3)如圖所示,凸透鏡的主光軸上F為焦點,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入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射向水面的光線和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線。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小題6分,第18小題7分,共20分。16.兩組同學進行聲學實驗,小明設計如下:(1)如圖甲所示,用硬紙片在鋼鋸齒上劃過,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紙片劃動的速度,觀察紙片振動 ,可探究音調與發聲體振動頻率的關系。 (2)如圖乙所示,用一只手將鋸條壓在桌邊,用另一只手輕撥鋸條的一端,聽其響度;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鋸條伸出桌面的長度,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手撥動鋸條的力,觀察鋸條振動 ,可探究響度與發聲體振幅的關系。 (3)小紅與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 m遠的通話,這表明: (選填“固”“液”或“氣”)體能夠傳聲。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線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手阻止了線的 使聲音無法通過線來傳播。 17.某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1)實驗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便于確定像的 。 (2)實驗中應選擇與蠟燭A外形完全相同且 (選填“已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移動蠟燭B發現其恰好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 。 (3)如圖乙所示,將玻璃板傾斜,蠟燭A的像將 (選填“仍然”或“不再”)與蠟燭A關于鏡面對稱。 (4)實驗中若只將圖甲中玻璃板沿直線MN水平向右平移,蠟燭所成像的位置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 (5)如圖丙所示,是本實驗得出的結論在實際生活中的一個應用,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則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間的距離為 m。 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小明同學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在活動課中,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如圖甲),看到手指放大的 (選填“實”或“虛”)像;再用放大鏡觀察遠處的房屋(如圖乙),看到房屋是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2)他猜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有關,他在如圖丙所示的光具座上,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數據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光屏上像的大小3.0 光屏上沒有像5.0 光屏上沒有像12.0 60.0 放大20.0 20.0 等大25.0 16.7 縮小30.0 15.0 縮小(3)小明繼續增大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到60.0 cm,則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 cm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4)小明所在班級照畢業像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攝影師使照相機 (選填“靠近”或“遠離”)同學。同時還應 (選填“增加”“縮短”或“不改變”)照相機的暗箱長度才能得到清晰滿意的畫面。(方法合理即可)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小題7分,第20小題6分,共13分。19.小張同學站在高山對面大喊一聲,在3 s后聽到了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 m/s)(1)求小張同學與高山之間的距離 (2)如果小張同學希望正好在2 s后聽到回聲,他需要靠近高山還是遠離高山 需要移動多少米 20.我國自行設計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挑戰 7 000 m 深度。“蛟龍號”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功能,聲音從 7 000 m 深處的“蛟龍號”垂直傳到海面需要多長時間 (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 1 500 m/s,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21.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一門課程,請同學們認真仔細觀察回答問題。(1)如圖所示是小亮用一把厚木尺測量一塊木板的寬度實驗。①指出測量中存在的一處錯誤,是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面沒有 木板。②糾正錯誤后,他對木板進行了三次測量,測量結果記錄如下:4.32 cm、4.33 cm、4.30 cm。這把木尺的分度值是 ;小亮計算出了該木板的寬度是 cm。 (2)圖甲中刻度尺的讀數是 ,圖乙中秒表的讀數為 s。(3)量筒是測量液體和不規則固體體積的工具。如圖所示,讀數是 mL。22.如圖甲的導盲杖說明書如表所示,導盲杖發出的聲遇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手柄接收回波后通過振動提醒盲人前方有障礙物,人、蝙蝠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如圖乙所示。(15 ℃時聲速為340 m/s) 說明書(節選)聲頻率 40 000 Hz與障礙物的距離/m 1~1.5 0.5~1 0~0.5手柄每秒振動次數 1 2 3(1)導盲杖發出的是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 (2)導盲杖主要利用了聲可以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3)若氣溫15 ℃時導盲杖發出聲后0.005 s接收到回波,則它與障礙物的距離是 m,根據表中信息推斷此時導盲杖手柄每秒振動 次。(4)蝙蝠 (選填“能”或“不能”)發出與導盲杖相同頻率的聲波。(5)導盲杖、蝙蝠都利用了回聲定位技術測距離,該技術是否能用于測量宇宙飛船與其他星球之間的距離 。 23.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如圖所示,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它到晶狀體的距離是固定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都是依靠調節晶狀體的平凸程度,使視網膜上都能獲得清晰的像。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過凸,在觀察遠景時,像不能落在視網膜上。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過扁,在觀察近景時,像不能落在視網膜上。眼睛在自然狀態下不進行調節時,能看清楚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通過充分調節后,能看清楚的最近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睛10 cm。(1)正常人看遠景或近景都能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這是通過改變 (選填“焦距”或“像距”)來實現,具體是當人眼由看遠景而改變看近景時,眼球的晶狀體就得 (選填“扁平”或“凸起”)些。(2)患近視眼的人欲矯正視力,應戴合適的 鏡;患遠視眼的人欲矯正視力,應戴合適的 鏡。 (3)根據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的觀察范圍是 。 A.0~10 cm B.10~25 cmC.從10 cm到極遠處 D.0~25 cm(4)請你寫出一條保護眼睛的措施: 。期中評價卷1.C 2.D 3.B 4.C 5.D 6.B 7.C8.0.1 2.50 漫反射9.振動 聲源處 空氣 10.虛 不變 鏡面11.E 光的折射 E12.照相機 凸透鏡 左側鏡片13.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增大 減小14.80 升高了 不變15.(1)如圖所示(2)如圖所示(3)如圖所示16.(1)改變 頻率 (2)不改變 改變 幅度 (3)固 (4)振動17.(1)位置 (2)未點燃 等大 (3)仍然 (4)不變 (5)518.(1)虛 縮小 實 (2)10.0 (3)12.0 (4)遠離 縮短19.(1)510 m (2)靠近 170 m20.4.7 s21.(1)①緊貼 ②0.1 cm(或1 mm) 4.32(2)2.50 cm 287.5 (3)5822.(1)超聲波 (2)信息 (3)0.85 2 (4)能 (5)不能23.(1)焦距 凸起 (2)凹透 凸透 (3)C (4)不要長時間用眼,一般在45~60 min左右,要讓眼睛休息10 min(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