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一課時 人的社會化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第二課 在社會中健康成長01大單元03大視野06對點練04微探究05劃重點02新課標目錄 CONTENTS01 大單元單元知識結構走進社會生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在社會中健康成長認識社會生活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人的社會化養成親社會行為感受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特點青少年的正確做法如何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個人成長離不開社會生活什么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共建網絡美好家園網絡改變世界營造清朗空間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推動社會進步正確利用網絡傳播網絡正能量02 新課標【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確立符合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的健康生活目標,熱愛生活,積極進取。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 (參見課程標準 P8)單元學習指導03 大視野導入一:熱點速遞(可選)今年5月9日,保靖民族中學高一年級師生徒步10公里至泗溪河畔,在水田里彎腰插秧、協作勞動。學生們從“泥漿沒過腳踝時的驚呼”到“兩兩搭檔調整秧苗間距”,在汗水中學習農耕技能;從“遠足時主動幫同伴背水”到“廚藝比拼中分工炒菜”,在互助中領悟責任擔當。家長蹲守田邊指導農事,老師化身“田間導師”,將課本里的“勞動光榮”轉化為掌心的老繭、腿上的泥點,讓“社會化”從抽象概念變成可觸摸的成長印記。從“會讀書的學生”到“會插秧、懂協作的社會人”,是什么在悄悄改變他們?2024年巴黎奧運會,馬龍再次出征奧運,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并與隊友一起劍指男團金牌。16年過去,從陪練小將成長為“奧運五金王”,從“青澀小馬”變成了站在中國體育代表團隊伍前面的旗手。不變的是那顆熱愛乒乓、為國爭光的心。馬龍曾說:“兵乓球跟祖國原來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上因我而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刻。”結合馬龍的事例,想一想我們如何在社會中健康成長?導入二:多維交流(可選)04 微探究思考:“狼孩”的故事說明了什么?任務探究一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護林員發現了一個吃狼奶長大的女孩勞拉。這個8歲的女孩具備明顯的動物習性和狼的特點:生吞食物,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總是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夜間則四處爬行,凌晨像狼一樣嚎叫,給她穿衣服她會粗野的撕掉,不會說話,沒有人的理性。小勞拉后來被送到美國心理改造中心。經過18個年頭逐漸融入社會的艱苦訓練和學習,勞拉才逐步恢復人性,最終還上了大學。學習使用餐具20102017成為少先隊員2023給家長炒菜2025成為志愿者小志的成長社會化時間軸任務探究一結合狼孩與小志的社會化過程,談談什么是社會化。個人成長與社會有什么樣的關系?任務探究一感悟鏈接教材:1. 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我們呱呱墜地時,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僅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家庭、學校、同伴、大眾傳媒等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任務探究一感悟鏈接教材:2. 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1)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錘煉品格,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學會Z 字形掃地法后,第 3 次值日終于不再揚起很多灰塵了!在老師的講解下,這道二元一次方程組我終于會解了!在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學到了很多生活技能、文化知識,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小志校園生活微鏡頭:任務探究一周末清晨,小志作為志愿者蹲在菜攤旁邊,手把手教買菜的王爺爺用智能手機掃碼付款。暑假的烈日下,小志穿著志愿者服裝站在社區垃圾桶旁,耐心向居民們演示如何分類投放廚余垃圾。小志社區志愿服務鏡頭:請結合小志的案例,思考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任務探究一任務探究一感悟鏈接教材:2. 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生活技能。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逐漸學會吃飯、說話、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學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隨著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習內容不斷豐富,我們不僅能夠照顧自己,而且能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將來服務社會打下基礎。高考期間,某微信群中流傳一張標注為“2025年高考數學試卷答案”的圖片,并附文稱“考題泄露”,引發群內成員討論。經查,該圖片內容系虛假信息。違法行為人陳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結合案例,思考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對我們有何啟示?任務探究一三種情境中小志分別扮演了哪些社會角色?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扮演好這些社會角色,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幫助?任務探究一情境一:周末,小志取出燉鍋,不銹鋼鍋沿映出媽媽教他 “冷鍋熱油” 的手勢。“媽,今天我試做您教的山藥排骨湯。” 他用湯勺撇去浮沫,學著媽媽的樣子嘗嘗咸淡,“上次奶奶說胃不舒服,我想給她送排骨湯去。”抽油煙機的嗡鳴聲里,媽媽遞過姜片的手頓了頓:“你呀,越來越像個小當家了。”情境二:當同桌小雨又對著函數圖像皺眉時,數學課代表小志像變魔術似的掏出草稿紙:“你看,求這個面積就像奧特曼打怪獸,先找到‘弱點’輔助線……” 陽光透過窗戶,在小志給全班整理的 “學科互助清單” 上投下光斑,清單末尾寫著:“一個人會做題,不如一群人懂方法。”情境三:社區公告欄前,小志給獨居的李奶奶讀新通知:“奶奶您看,這是說下周要裝電梯啦,以后您買菜就不用爬樓了。” 傍晚下樓時,他順手把鄰居門口的垃圾提到樓下,路過單元門時按亮了聲控燈 —— 那個被他用卡通貼紙裝飾過的開關,旁邊貼著他手寫的便簽:“天黑請按我,照亮回家路。”任務探究一感悟鏈接教材:2. 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4)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從而勝任多種社會角色。任務探究一感悟鏈接教材:2. 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5)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今天,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精細,新技術新事物層出不窮,這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我們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促進自我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05 劃重點1.社會化的含義2.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重點)重點梳理06 對點練下列對社會化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③社會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④每個人在社會中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歷年真題D1.【解析】考查點:本題考查對社會化的認識。社會化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③說法錯誤,排除包含③的選項。故選D。歷年真題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這說明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需要我們( )A.知識不斷豐富 B.能力不斷提高C.規則意識不斷增強 D.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歷年真題D2.【解析】通過審題不難發現,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這說明D符合題意。歷年真題3.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通過別人創造的語言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這段話說明了( )①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③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④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歷年真題A3.【解析】 材料中的話一方面說明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另一方面說明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可見,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A。歷年真題4.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中。因此,人的發展、人的素質提高,需要社會發展為之提供必需的物質和文化條件。從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角度看,上述材料說明( )①人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 ②社會只提供給個人物質支持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歷年真題C4.【解析】 “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中”說明人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發展、人的素質提高,需要社會發展為之提供必需的物質和文化條件”說明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可見,①③④符合題意。②說法絕對,應當排除。故選C。歷年真題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湖南省長沙市高塘嶺街道東湖路社區在轄區連續開展了4場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在紫鑫御湖灣小區開展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青少年們積極向居民發放宣傳資料,告訴大家如何將其他垃圾和廚余垃圾正確分類準確投放;在聯誠雅郡小區開展的“墨香迎金虎,送福送春聯”活動中,書法愛好者擺開長桌,鋪開紅紙,當場揮毫潑墨,一副副春聯展現在大家眼前。青少年們主動請纓,將一張張福字、一副副春聯送給小區居民,送上美好祝福……(1)請你說說開展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2)參與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歷年真題5.【答案】(1) ①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青少年需要在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需要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②我們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③我們青少年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言之有理即可)歷年真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