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時圍繞 “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展開,是第 12 課的實踐應用部分。教材先引導學生認識 “碳排放” 的概念,通過計算家庭每月用電的碳排放量,讓學生直觀感受碳排放的存在;揭示易被忽略的碳排放,如衣服生產、飲料瓶制造等環節產生的碳排放;分享 “低碳經”,交流家庭生活中減少碳排放的經驗,如節水、節電等;引導學生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涵蓋出行、穿著等方面;介紹碳補償活動,如植樹吸收二氧化碳,強調綠色植物對減少二氧化碳的作用。教材旨在讓學生了解碳排放的來源,掌握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培養低碳生活的意識和習慣。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對 “碳排放” 的概念較為陌生,對生活中隱藏的碳排放缺乏認知,雖有一些節約行為,但未上升到 “低碳生活” 的層面。他們參與低碳實踐的經驗不足,制定規范和執行的能力有待提升。通過本課時學習,需結合計算、案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碳排放的普遍性,掌握具體的減排方法,主動參與低碳生活。 核心素養分析政治認同:通過了解國家倡導的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相關舉措,認識到我國在應對氣候變暖中的積極作為,增強對國家環保政策的認同和支持。 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的道德品質,認識到減少碳排放是每個人的責任,從生活小事做起,踐行低碳行為,提升社會責任感。 法治觀念:進一步了解與低碳生活、減少碳排放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節約資源的規定,認識到依法踐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樹立法治意識。 健全人格:在計算碳排放、制定低碳規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規劃能力和行動力,形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促進健全人格發展。 責任意識:認識到減少碳排放與地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是對自己、對社會、對未來負責的表現,培養主動承擔減排責任的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存在的碳排放,包括用電及物品生產等環節的碳排放。 幫助學生掌握減少碳排放的具體方法,如節水節電、綠色出行等。 讓學生學會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規范,并參與碳補償活動,如植樹等。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隱藏在生產、生活各環節的碳排放,從思想上重視減排的必要性。 引導學生將低碳生活方法轉化為長期習慣,切實執行家庭低碳規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碳排放計算示例、物品生產碳排放案例視頻(如衣服、飲料瓶)、低碳生活經驗圖片、碳補償活動(植樹)視頻等。 計算工具:碳排放計算表、計算器,供學生計算家庭用電的碳排放量。 資料卡片:印有不同物品生產過程中碳排放的資料,如飲料瓶、書本等,供學生匯報交流。 實踐材料:“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 表格、彩筆,用于制定和裝飾規范。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兩個數據:一個家庭每月用電 350 度產生約 275 千克碳排放,一件衣服 “一生” 的碳排放驚人。提問:“同學們,這些數據讓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碳排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二、講授新課 第一部分:探究身邊的碳排放 教師活動:講解 “碳排放” 的概念,即 “溫室氣體” 的排放。引導學生計算家庭每月用電的碳排放量(使用公式:家居用電二氧化碳排放量 = 耗電度數 ×0.785),匯總全班數據。展示物品生產碳排放的案例視頻(如衣服),發放資料卡片,組織學生分組匯報搜集的其他物品(如飲料瓶)的碳排放資料。 學生活動:詢問父母家庭每月用電量,使用計算器按公式計算碳排放量,交流計算結果,發現家庭用電會產生較多碳排放。觀看視頻,閱讀資料卡片,分組討論后匯報飲料瓶等物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認識到碳排放隱藏在多個環節。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和案例分析,讓學生直觀感受碳排放的存在和數量,了解生活中碳排放的普遍性,為學習減排方法做鋪墊。 第二部分:分享低碳生活經驗 教師活動:提問:“在生活中,我們有哪些減少碳排放的做法?” 組織學生結合教材例子和生活經驗,分組交流 “低碳經”,如節水、節電、舊物利用等。展示低碳生活經驗圖片,補充更多方法,如用淘米水澆花、少買新衣服等。 學生活動:分組分享自己的低碳做法,如隨手關燈、使用布袋購物等。學習圖片中的經驗,記錄自己可以借鑒的方法,如 “看電視時調暗亮度”“短途出行步行或騎車”。 設計意圖:通過經驗分享,讓學生掌握具體的低碳生活方法,激發主動減排的意識,培養節約習慣。 第三部分:制定家庭低碳規范與參與碳補償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選擇一個方面(如出行、穿著、飲食等),分組討論并制定 “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如出行方面 “多步行,少乘車”;穿著方面 “舊衣服捐贈,少買新衣服”。播放植樹等碳補償活動視頻,講解碳補償的意義,鼓勵學生參與綠化活動。 學生活動:分組選擇主題,結合所學方法制定詳細的家庭低碳規范,如 “穿” 的方面:1. 衣服舊了修補后繼續穿;2. 不盲目追求新款衣服;3. 清洗衣物時用手洗代替機洗(小件)。裝飾規范表格,承諾在家中執行。交流自己參加過的植樹等綠化活動,表達參與意愿。 設計意圖:通過制定規范和了解碳補償,讓學生將低碳方法轉化為具體計劃,培養規劃能力和行動力,同時認識到植樹對減排的作用,拓寬減排途徑。 三、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計算家庭用電碳排放的公式是( ) A. 耗電度數 ×0.785 B. 耗電度數 ÷0.785 C. 耗電度數 + 0.785 答案:A 解析:教材明確給出該公式,A 選項正確,B、C 選項錯誤。 下列做法中,不能減少碳排放的是( ) A. 隨手關燈 B. 經常購買新款衣服 C. 乘坐公交車出行 答案:B 解析:A、C 選項能減少碳排放;B 選項會增加衣服生產環節的碳排放,不能減少。 碳補償活動中,通過(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減少碳排放。 A. 大量砍伐樹木 B. 植樹種草 C. 焚燒垃圾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會增加碳排放;B 選項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屬于碳補償活動。 判斷題 只有用電才會產生碳排放,其他活動不會。( ) 答案:× 解析:物品生產、交通等活動也會產生碳排放,該說法錯誤。 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規范有助于減少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規范能引導家庭成員踐行低碳行為,減少碳排放,該說法正確。 少買一件衣服,能減少生產環節的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衣服生產過程會產生碳排放,少買能減少相關排放,該說法正確。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生活中碳排放無處不在,用電、買衣服都有。但只要我們做好節水節電、綠色出行,制定家庭低碳規范,參與植樹,就能減少碳排放。讓我們堅持低碳生活,為地球 “退燒” 出力! 板書設計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身邊的碳排放:用電、物品生產等 低碳方法:節水節電、綠色出行、舊物利用 我們的行動:制定規范、參與植樹 教學反思本課時通過計算、分享和制定規范,讓學生掌握了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但學生對隱藏碳排放的認識仍需深化,后續可開展 “碳排放追蹤” 活動,記錄一天中的碳排放及減排做法。同時,鼓勵學生與家長共同執行家庭低碳規范,定期反饋,確保低碳行為持續進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 12 課《低碳生活每一天》第四單元 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第 2 課時 減少我們的碳排放導入新課展示兩個數據:一個家庭每月用電 350 度產生約 275 千克碳排放,一件衣服 “一生” 的碳排放驚人。提問:“同學們,這些數據讓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碳排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減少我們的碳排放。同學們,震撼的數據揭示真相:一個家庭每月僅用電350度,就產生約275千克碳排放;而一件衣服“一生”的碳排放更是驚人。這些數據是否讓你們感到驚訝與憂慮?生活中碳排放無處不在,今天,就讓我們攜手學習,共尋減排之道!講授新課第二模塊:減少我們的碳排放人們常常把“溫室氣體”的排放稱為“碳排放”。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算一算:問一下父母,家里一個月要用多少度電,計算一下產生了多少碳排放。全班同學每家每月所用電的碳排放量又是多少呢?我們來算一算吧!家里的電器一開,就會耗電,產生碳排放。一個月用這么多度電,這要產生多少碳排放量呀?一月份用了 350度電,制造了大約275千克的碳排放。碳排放計算家居用電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電度數 ×0.785計算示例(以家庭月用電 200 度為例 )單個家庭:根據公式,碳排放 =200×0.785=157 千克 。全班 30 個家庭:總碳排放 = 157×30=4710 千克(若家庭用電不同,需按實際度數算總和 )發現家庭用電越多,碳排放越高,小度數累積也會產生可觀碳量 。全班家庭用電碳排放總和較大,說明生活中節約用電、減少能耗,對降低碳排放意義重大,每個人都能為 “減碳” 出力 。你可替換自家實際用電度數,算出真實碳排放,感受更直觀喲,比如家里月用電 300 度,碳排放就是 300×0.785=235.5 千克 。很多“碳排放”容易被人們忽略。很多物品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碳排放”。請大家看看下面這個小組搜集的資料。生產一件衣服的“碳排放”材質不同的衣服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會有不同。一件天然材質的衣服,原材料生產需要經過種植、灌溉、施肥、噴灑農藥等環節。一件皮革材質的衣服,原材料生產需要經過動物的飼養、防病、宰殺等環節。一件化纖材質的衣服,原材料生產需要經過石油等原材料的化學反應過程,提煉出化學纖維材料。原來,原材料制成衣服,再運送到不同商場,再到洗滌衣物需要耗費水電等資源……一件衣服“一生”的“碳排放”積累起來,也是相當驚人!請在班級中匯報一下你們搜集的資料。生產飲料瓶的 “碳排放” 匯報同學們好!我們小組調研了生產飲料瓶的 “碳排放” 。生產飲料瓶,先從石油開采、運輸開始,這一環節會因燃油消耗釋放二氧化碳。接著,石油經復雜化學反應制成塑料顆粒,化工廠的高溫、高壓反應,以及能源消耗,都會產生碳排放。之后,塑料顆粒被加工成瓶胚、吹塑成飲料瓶,生產設備運轉耗電,也會間接帶來碳排放 。而且,飲料瓶使用后,若填埋處理,塑料難降解,長期釋放溫室氣體;若焚燒,更是直接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小小的飲料瓶,從 “出生” 到 “終結”,碳排放可不少,這讓我們意識到,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對減碳太重要啦!說說我的“低碳經”為了減少碳排放,我們已經在行動。請圍繞家庭生活,在小組中交流你的低碳生活經驗。我會在馬桶水箱內放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這樣可以省水。看電視時,我會適度調節電視的亮度。既能省電又能保護視力。原來一些不經意的生活小事中都藏著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能選擇一個方面制訂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嗎?出行1.周末去奶奶家,媽媽建議乘公交車,讓家里的汽車也休假。2.短距離出行優先選步行,當作鍛煉身體 。3.上班、上學若順路,和鄰居拼車,減少汽車使用頻次 。穿1.優先選天然材質(棉、麻 )衣物,生產過程碳排放低 。2.衣服盡量穿到破舊再淘汰,減少購買新衣頻率 。3.舊衣服改造成抹布、圍裙等,實現二次利用 。除了通過綠色低碳的生活來給地球降溫外,還可以參與碳補償的活動。什么是碳補償呢?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春天,我們一起種樹,讓地球降溫。這是我們認養的樹木。我曾積極參與城市綠化活動,親手種植了數十棵樹木。那些樹苗如今已茁壯成長,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更在炎炎夏日為城市帶來絲絲涼意,有效減少了熱島效應。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的小小行動都能為地球降溫貢獻一份力量。說一說你曾經參加過的為地球降溫的綠化活動吧!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通過大力種草植樹,愛護花草樹木,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只有每個人自愿地過綠色低碳的生活,才能形成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環境。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 計算家庭用電碳排放的公式是( ) A. 耗電度數 ×0.785 B. 耗電度數 ÷0.785 C. 耗電度數 + 0.785 答案:A 解析:教材明確給出該公式,A 選項正確,B、C 選項錯誤。 下列做法中,不能減少碳排放的是( ) A. 隨手關燈 B. 經常購買新款衣服 C. 乘坐公交車出行 答案:B 解析:A、C 選項能減少碳排放;B 選項會增加衣服生產環節的碳排放,不能減少。 碳補償活動中,通過(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減少碳排放。 A. 大量砍伐樹木 B. 植樹種草 C. 焚燒垃圾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會增加碳排放;B 選項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屬于碳補償活動。 課堂練習判斷題 只有用電才會產生碳排放,其他活動不會。( ) 答案:× 解析:物品生產、交通等活動也會產生碳排放,該說法錯誤。 制定家庭低碳生活規范有助于減少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規范能引導家庭成員踐行低碳行為,減少碳排放,該說法正確。 少買一件衣服,能減少生產環節的碳排放。( ) 答案:√ 解析:衣服生產過程會產生碳排放,少買能減少相關排放,該說法正確。 課堂總結同學們,生活中碳排放無處不在,用電、買衣服都有。但只要我們做好節水節電、綠色出行,制定家庭低碳規范,參與植樹,就能減少碳排放。讓我們堅持低碳生活,為地球 “退燒” 出力! 課堂總結12.低碳生活每一天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身邊的碳排放:用電、物品生產等 低碳方法:節水節電、綠色出行、舊物利用 我們的行動:制定規范、參與植樹 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第 12 課《低碳生活每一天》第 2 課時 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教學課件.pptx 【課堂無憂】第 12 課《低碳生活每一天》第 2 課時 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教案設計.docx 視頻素材:溫室效應.mp4 視頻素材:碳補償活動.mp4 視頻素材:衣服的碳排放.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