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時聚焦 “廣告都可信嗎”,是第 9 課的深入內容。教材指出廣告為達到勸說購買目的,常夸大商品優點;通過 “小調查” 了解學生在廣告影響下的購物經歷和感受;結合討論和案例,揭示虛假廣告的存在,如學習機虛假宣傳、床墊虛假治病功效等;闡述虛假廣告對消費者和商家的危害;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條款,強調廣告應真實,不得欺騙消費者。教材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廣告內容不一定都可信,學會辨別虛假廣告,了解其危害,樹立理性對待廣告的意識。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容易被廣告中的夸大宣傳和明星效應吸引,對廣告的真實性缺乏足夠判斷能力,可能因虛假廣告產生錯誤認知或購買行為。他們對 “虛假廣告” 的概念較為陌生,對其危害認識不足。通過本課時學習,需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和案例,認識虛假廣告的特征和危害,掌握基本的辨別方法,提高對廣告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核心素養分析政治認同:通過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對廣告真實性的規定,認識到國家通過法律規范廣告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增強對國家法治建設的認同和信任。 道德素養:培養學生誠信為本的道德觀念,認識到虛假廣告違背誠信原則,學會抵制虛假信息,不被不實宣傳誤導,提升自身道德判斷力。 法治觀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關于廣告真實性的條款,了解虛假廣告是違法行為,明白法律對消費者的保護作用,增強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 健全人格:在辨別廣告真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理性思考能力,避免因盲目相信廣告而產生沖動消費等不良心理,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責任意識:認識到辨別廣告真假是對自己負責,不盲目購買虛假廣告宣傳的商品,同時,不傳播虛假廣告信息,培養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到廣告內容不一定都可信,存在虛假廣告。 幫助學生了解虛假廣告的危害,包括對消費者和商家的影響。 讓學生掌握辨別廣告真假的基本方法,學會理性看待廣告。 教學難點讓學生準確識別虛假廣告的特征,如夸大其詞、虛假保證等,提高辨別能力。 引導學生將辨別虛假廣告的方法內化為行為習慣,在實際生活中不被虛假廣告誤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夸大宣傳的廣告視頻(如學習枕廣告、虛假治病床墊廣告)、虛假廣告案例圖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條款內容等。 調查表格:“小調查” 表格,供學生填寫在廣告影響下的購物經歷和感受。 情景卡片:寫有不同廣告內容,如 “使用本產品三天瘦五斤”“學習機保證門門高分” 等,供學生判斷是否為虛假廣告。 法律小貼士卡片: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關于廣告真實性的條款,供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一段夸大宣傳的學習枕廣告視頻,視頻中聲稱 “使用本學習枕能快速提高記憶力,讓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提問:“同學們,看完這個廣告,你們相信這個學習枕有這么神奇的效果嗎?廣告里說的內容都可信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第一部分:廣告的可信度調查 教師活動:發放 “小調查” 表格,讓學生填寫在廣告宣傳下的購物經歷、對廣告的看法、是否相信廣告及判斷方法等。收集表格后,統計結果,提問:“從調查結果看,大家買的東西和廣告宣傳有差距嗎?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到廣告內容不一定都可信。 學生活動:認真填寫調查表格,回憶自己在廣告影響下的購物經歷,如買了廣告中說的玩具,卻發現不如宣傳的好玩。根據統計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討論廣告宣傳與實際商品的差距,初步意識到廣告可能不真實。 設計意圖:通過調查和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直觀感受廣告內容可能存在的不真實性,引發對廣告可信度的思考。 第二部分:認識虛假廣告及其危害 教師活動:展示虛假廣告案例圖片,如學習機廣告被處罰、床墊虛假治病功效被判刑等,提問:“這些廣告錯在哪里?屬于什么廣告?” 組織學生討論虛假廣告對消費者(如誤導消費、造成損失)和商家(如破壞形象、受到處罰)的危害。 學生活動:觀察案例圖片,分析廣告中的虛假內容,如學習機保證 “門門高分” 不科學、床墊能 “根治疾病” 是謊言,明確這些是虛假廣告。分組討論虛假廣告的危害,結合案例說出對消費者和商家的具體影響,加深對危害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讓學生認識虛假廣告的特征,理解其對消費者和商家的嚴重危害,增強對虛假廣告的警惕性。 第三部分:辨別虛假廣告的方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判斷廣告是否可信呢?” 結合前面的案例和討論,總結辨別方法,如看是否有夸大宣傳、是否有科學依據、參考他人購買經驗等。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條款,讓學生明白廣告應真實,虛假廣告違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辨別廣告真假的方法,結合自身經驗,說出如不盲目相信明星代言、購買前詢問他人使用感受等。學習法律條款,認識到法律對廣告的規范作用,知道遇到虛假廣告可以尋求法律幫助。 設計意圖: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掌握辨別虛假廣告的方法,結合法律條款,增強法治意識,為實際生活中理性對待廣告提供方法指導。 三、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下列屬于虛假廣告的是( ) A. 某洗發水廣告說 “使用后頭發更柔順” B. 某保健品廣告聲稱 “吃了能治百病,長生不老” C. 某書本廣告介紹 “本書包含三年級語文知識點”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是對商品的合理描述;B 選項夸大功效,屬于虛假廣告。 虛假廣告對消費者的危害不包括( ) A. 誤導消費,造成金錢損失 B. 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C. 讓消費者買到滿意的商品 答案:C 解析:A、B 選項是虛假廣告對消費者的危害;C 選項是真實廣告可能帶來的結果,不屬于危害。 我們判斷廣告是否可信,可以( ) A. 只看廣告里是否有明星代言 B. 看廣告是否有夸大宣傳,是否有科學依據 C. 完全相信廣告里說的內容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是錯誤的判斷方法;B 選項是辨別廣告可信度的合理方法。 判斷題 廣告里說的內容都是真實可信的,我們可以完全相信。( ) 答案:× 解析:廣告常夸大商品優點,存在虛假廣告,不能完全相信,該說法錯誤。 虛假廣告會誤導消費者,還會破壞商家的形象。( ) 答案:√ 解析:這是虛假廣告的危害,該說法正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內容,廣告主對廣告真實性負責。( ) 答案:√ 解析:這符合法律條款內容,該說法正確。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廣告不一定都可信,有些是虛假的。虛假廣告會誤導我們,造成損失。我們要學會辨別,不被夸大宣傳騙了,還要知道法律會保護我們。記住,理性看待廣告才聰明。 板書設計廣告都可信嗎 廣告≠全可信:存在虛假廣告(夸大、虛假保證) 虛假廣告危害:害消費者(損失、誤導)、害商家(形象、處罰) 辨別方法:看依據、查經驗、懂法律 教學反思本課時通過調查、案例分析和討論,讓學生認識了虛假廣告及其危害,掌握了辨別方法。但學生在實際中仍需實踐,后續可讓學生收集虛假廣告案例,分析其問題,強化辨別能力。同時,加強法律知識滲透,讓學生知道維權途徑,提升法治意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 9 課《正確認識廣告》第三單元 信息萬花筒第 2 課時 廣告都可信嗎導入新課使用本學習枕能快速提高記憶力,讓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提問:“同學們,看完這個廣告,你們相信這個學習枕有這么神奇的效果嗎?廣告里說的內容都可信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同學們,看完這廣告,你們真相信這學習枕能迅速提升記憶力,讓成績突飛猛進嗎?記憶力的提高需勤奮學習與科學方法,非一枕之功。廣告言辭往往夸大其詞,我們應理性思考。今天,我們就深入剖析,辨明真相。講授新課第二模塊: 廣告都可信嗎廣告有勸說購買的功能,為了達到讓人購買的目的,很多廣告都會把商品夸得十全十美,好像你不買就吃虧了。通過調查,你覺得廣告對你有什么影響?你買的東西和廣告宣傳有差距嗎?與大家分享你的經歷。1.對廣告看法:可勾選 “無所謂”,廣告有時能了解新東西,有時又覺得煩 。2.喜歡廣告中的:比如勾選 “畫面好看、有我喜歡的明星” ,被精美畫面和喜歡的明星吸引 。3.相信廣告嗎:勾選 “小部分相信” ,知道廣告有夸張成分,偶爾有可信內容 。4.判斷廣告真假:勾選 “看廣告,也要看產品本身、聽聽別人的購買經驗” ,覺得得結合實際和他人反饋判斷 。廣告的內容不一定都可信,虛假廣告就更不可信了。虛假廣告要么是推銷假冒、劣質商品,要么是直接騙取消費者的錢財,這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小討論:廣告里說,學習不好是由于記憶力不好,所以要使用增加記憶力的某某學習枕。你認為呢?廣告中大明星都說了,能不讓人相信嗎?騙人的,我才不相信,廣告夸大其詞,提高學習成績要靠努力啊!班里某某同學買了后說記憶力是比原來好些,所以我相信啊!我想讓爸爸媽媽買來試一試,看實際效果再說。你還聽說過哪些虛假廣告?你還聽說過那些夸大其詞、毫無根據的虛假廣告嗎?比如聲稱能瞬間瘦身、永不復胖的產品,或是保證一夜暴富的投資騙局。這些廣告不僅誤導消費者,還破壞了市場秩序,我們應提高警惕,堅決抵制虛假宣傳!案例一某學習機廣告被工商部門認定為典型的虛假廣告。這則電視廣告中含有“門門高分上名校”“內容好,成績當然好”等不科學的保證。此外,廣告中關于“某學生使用產品后成為學習狀元”的內容,其真實性無法證實,構成虛假宣傳,被處罰款五萬多元。案例二因犯虛假廣告罪,被告人張某和李某被判刑。兩人售賣床墊,謊稱長年使用該床墊能根治很多疾病,并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不少人受廣告蒙蔽購買了該床墊。對消費者: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使其無法獲取真實產品或服務信息,影響消費決策的合理性 。對商家降低消費者信任度,導致長期客源流失,損害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你也可從其他維度拓展,比如對消費者還可寫 “干擾消費判斷,讓消費者陷入盲目消費陷阱” ;對商家寫 “引發同行惡性競爭,破壞市場公平秩序,最終也會反噬自身盈利” 等,結合具體情境選更合適的表述 。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 下列屬于虛假廣告的是( ) A. 某洗發水廣告說 “使用后頭發更柔順” B. 某保健品廣告聲稱 “吃了能治百病,長生不老” C. 某書本廣告介紹 “本書包含三年級語文知識點”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是對商品的合理描述;B 選項夸大功效,屬于虛假廣告。 虛假廣告對消費者的危害不包括( ) A. 誤導消費,造成金錢損失 B. 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C. 讓消費者買到滿意的商品 答案:C 解析:A、B 選項是虛假廣告對消費者的危害;C 選項是真實廣告可能帶來的結果,不屬于危害。 我們判斷廣告是否可信,可以( ) A. 只看廣告里是否有明星代言 B. 看廣告是否有夸大宣傳,是否有科學依據 C. 完全相信廣告里說的內容 答案:B 解析:A、C 選項是錯誤的判斷方法;B 選項是辨別廣告可信度的合理方法。 課堂練習判斷題 廣告里說的內容都是真實可信的,我們可以完全相信。( ) 答案:× 解析:廣告常夸大商品優點,存在虛假廣告,不能完全相信,該說法錯誤。 虛假廣告會誤導消費者,還會破壞商家的形象。( ) 答案:√ 解析:這是虛假廣告的危害,該說法正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內容,廣告主對廣告真實性負責。( ) 答案:√ 解析:這符合法律條款內容,該說法正確。 課堂總結同學們,廣告不一定都可信,有些是虛假的。虛假廣告會誤導我們,造成損失。我們要學會辨別,不被夸大宣傳騙了,還要知道法律會保護我們。記住,理性看待廣告才聰明。 課堂總結9.正確認識廣告廣告都可信嗎 廣告≠全可信:存在虛假廣告(夸大、虛假保證) 虛假廣告危害:害消費者(損失、誤導)、害商家(形象、處罰) 辨別方法:看依據、查經驗、懂法律 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第 9 課《正確認識廣告》第 2 課時 廣告都可信嗎 教學課件.pptx 【課堂無憂】第 9 課《正確認識廣告》第 2 課時 廣告都可信嗎 教案設計.docx 視頻素材:廣告都可信嗎.mp4 視頻素材:床墊虛假廣告.mp4 視頻素材:虛假床墊的懲罰.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