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海城市協作體八年級(下)期末質量測試物理試卷(本試卷共24道題 滿分80分 考試時長共90分鐘)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6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的得2分;第7~9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生活中我們經常對一些物理量進行估測,下列研究對象所受的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A.一個乒乓球 B.一個西瓜C.一個雞蛋 D.一名中學生2.小麗同學積極響應“共享單車,綠色出行”的倡議,她在騎行中觀察到自行車的許多部件運用了所學的物理知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輪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B.車閘屬于費力杠桿,是為了省距離C.車座制成弧面,是為了增大與人體的接觸面積,增大壓強D.軸承中裝有滾珠是為了增大摩擦3.如圖所示,教室里懸掛著的吊燈處于靜止狀態,假如吊燈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吊燈將( )A.勻速豎直下落 B.加速豎直下落 C.保持靜止 D.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4.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壓強的是( )A.蚊子尖尖的口器 B.篆刻刀的刀刃很鋒利C.破窗錘的錘頭很尖 D.駱駝寬大的腳掌5.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察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艦艇。潛水艇的艇身裝有水艙,可以通過改變水艙內氣壓的方式進行充放水,從而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下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潛水艇上浮時,要向水艙充水 B.潛水艇下潛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可以懸浮在水中 D.潛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時,浮力小于重力6.如圖所示,將一塊較大質量的磚塊放入獨輪車中,有1、2、3幾個位置可以放置,請問放在圖中哪個位置,人抬起小車可以最省力。( )A.位置1 B.位置2 C.位置3 D.3個位置省力效果一樣7.下面關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效率與功率無關 B.功率是用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做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D.做的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8.以下四圖節選自我國古代科技巨著《天工開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軋蔗取漿”中,牛拉“犁擔”勻速轉動的過程中,其運動狀態保持不變B.圖乙“濕田擊稻”中,用力甩稻稈,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為受到慣性力C.圖丙“北耕兼種”中,耬下端的“鐵尖”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D.圖丁“長流漂米”中,水從高處流下,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9.水平桌面上底面積相同的兩個容器甲和乙分別裝有不同的液體,兩個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小球對甲容器底有壓力,兩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液體密度小于乙中液體密度B.小球在甲容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容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C.甲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小于乙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D.將甲中液體倒入乙容器中一部分,乙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可能不變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10.冰壺比賽時由于運動員既要滑行,又要在刷冰時用力蹬地,滑行腳和蹬冰腳需要分別穿上塑料底和橡膠鞋。其中,腳穿塑料底鞋是為了 ;運動員蹬冰時腳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 。11.如圖用膠頭滴管取用少量液體時,膠頭滴管是靠 把液體吸入管內的;取液后將液體擠入試管內時,若以液滴為參照物,試管在不斷向 移動(填“上”或“下”)。12.轎車上有很多保護司乘人員的安全設備。轎車突然加速時,車上的 會對乘客起到保護作用;高速行駛的轎車遇到緊急情況急剎車時,車上的 (均選填“安全帶”、“頭枕”或“安全氣囊”)會對乘客起到保護作用。13.旅行中,汽車在公路上快速行駛時,窗外的空氣流速大,壓強 ,窗簾受到向外的力,飄向窗外。車行駛到盤山路上,為安全起見要減速慢行,此時,汽車的動能變 。14.如圖所示,一滑輪下端懸吊一個重50N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體在2s內勻速上升了2m,則拉力F= N,動滑輪上升的速度是v= m/s。(不計滑輪、繩的重力和摩擦)15.如圖所示,在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時,已知彈簧測力計拉動的木塊所受重力為10N,斜面木板的長s為0.5m,高h為0.2m。如果彈簧測力計示數為8N,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實驗中,木塊受到木板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 N。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16.如圖,小球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17.如圖所示,O為支點,當杠桿在圖中位置靜止時,請在圖中畫出最小動力F和力臂l。四、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共24分)18.(6分)為了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小明用塑料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實驗次數 1 2 3 4 5電子秤示數/g 100 200 300 400 500拉力器示數/N 0.98 1.96 2.94 3.92 4.90(1)在如圖乙中,當塑料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大小 ;(2)如如圖乙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這袋米所受重力,使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力是 ;A.米的重力 B.米和測力計的總重力 C.彈簧對米袋的拉力 D.米袋對彈簧的拉力(3)分析如表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 ,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結論的是 ;A.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 B.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若米的質量為0.7kg,它受到的重力是 N。(5)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國人備受鼓舞,小明希望有要一天能在空間站做實驗。他在空間站用同樣的器材 (填“能”或“不能”)完成該探究。19.(6分)某小組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如圖(a),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 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從圖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2)按上述操作進行多次實驗,每次實驗前都將木板的上表面用不同型號砂紙均勻打磨,其他器材不變,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3)用拉力傳感器替代彈簧測力計,采用如圖(b)所示的裝置繼續探究。裝置中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拉力的 。實驗時,傳送帶順時針轉動,每隔10s在木塊上添加一個砝碼,與拉力傳感器所連接的計算機可自動生成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c)所示。分析圖像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在實驗結束后,同學們想到推動書柜之前先將書柜里的書取出來,這樣可以通過 的方法減小滑動摩擦力。20.(6分)如圖所示,是曉曉同學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1)圖乙中,物體受到的拉力為 N;(2)由甲、乙、丙三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 有關;(3)由甲、丙、丁三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4)由甲、丁、戊三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還與液體密度有關,圖戊中液體的密度為 kg/m3;(5)當長江存儲的閃存芯片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其通過獨創的Xtacking架構實現行業的彎道超車,以遙遙領先同行水平的成績,彰顯了民族復興的魅力。立志科技創新的小尚同學從實驗室得到一塊多孔的纖維聚合物,她設計了如圖2的方案來測量聚合物的密度:①將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調零;②將燒杯放在電子秤上,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讀出電子秤示數為m1;③將聚合物放入燒杯中,待其靜止一段時間后,讀出電子秤示數為m2;④用細針下壓使聚合物浸沒在水中,讀出電子秤的示數為m3;⑤該聚合物的密度ρ= (用含有m1、m2、m3和ρ水的式子表示);小尚同學了解到該聚合物有吸水性,若吸水后體積不變,則密度的測量值將 (選填“偏大”、“偏小”和“不變”)。21.(6分)小明為研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設計了如圖實驗,讓小球靜止從斜面上滾下后與固定在右端的彈簧碰撞,斜面底端和水平面平滑相接,請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通過 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實驗中讓同一小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滾下,當高度 (選填“越大”或“越小”)時,觀察到彈簧被壓縮得越短,說明小球動能大小與速度有關。(2)為了研究動能大小是否和物體質量有關,應該讓不同質量的小球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滾下,這樣做的目的是 。(3)實驗中小明發現小球壓縮彈簧后被彈簧彈回到斜面上,為了研究小球被彈回到斜面上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分別將玻璃板、木板和毛巾鋪在接觸面(含斜面和平面)上,進行實驗,而保證小球質量和高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發現當小球在玻璃表面滾動時被彈回的高度最大,在毛巾表面滾動時被彈回的高度最小,因此小明認為小球被彈回的高度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4)小明在(3)實驗所得結論基礎上進行推理,接觸面越光滑小球被彈回的越高,如果接觸面光滑到沒有摩擦,那么小球將 A.沿著斜面勻速直線運動 B.不能上升到初始高度,最終靜止在平面上C.上升到初始高度后靜止 D.能上升到初始高度,并在斜面和彈簧之間往復運動(5)小明在(4)中用到一種科學方法,下面哪個定律或原理的得出用到了同一種方法 A.阿基米德原理 B.杠桿原理 C.牛頓第一定律。五、綜合應用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22.(7分)一座橋的橋頭立有這樣的交通標志牌(橋梁限重標志),如圖所示。現有一自重5×104N的大卡車,裝了8m3的石子,石子的密度是22.5×103kg/m3。(1)求石子重力;(2)請通過計算說明這輛卡車能否從該橋通過?23.(9分)“綠色環保、低碳出行”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小楊的爸爸為盡量減少駕駛機動車,每天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如果人和自行車的總質量為90kg,自行車總的著地面積為0.005m2,當他以5m/s的速度在水平的公路上勻速騎行時,所受阻力是人和自行車總重的0.03倍(g=10N/kg)。求:(1)正常行駛的自行車對路面的壓強?(2)小楊爸爸以5m/s勻速騎行1000米,動力所做的功?(3)小楊爸爸的騎行功率?24.(6分)在課外小制作活動中,小明所在的小組開展了“設計吸管潛水艇”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下面是該小組同學交流的實踐過程,請幫助完成下列內容:【項目分解】1.設計吸管“潛水艇”。2.應用吸管“潛水艇”。【項目實施】1.設計吸管“潛水艇”。如圖甲所示,是小明設計的吸管“潛水艇”,將吸管沿彎頭處彎折,使兩個開口端并到一起,用回形針夾住兩個開口端,固定到吸管上。將吸管放到裝有大半瓶水的塑料瓶中,調整回形針的個數,使吸管露出水面一點時,擰上瓶蓋,吸管“潛水艇”就做好了。2.應用吸管“潛水艇”。從外面擠壓瓶子,瓶內水面上方的空氣被壓縮,氣壓增大,把一部分水壓進吸管內,這就相當于向“潛水艇”的儲水箱注水,吸管“潛水艇”此時就會下沉。把手放開,由于塑料瓶具有彈性,恢復原狀,瓶內水面上方的氣壓相對減小,吸管內的氣體就會將部分水壓出吸管,這就相當于“潛水艇”將儲水箱內的水排出,“潛水艇”就浮上來了。(海水密度近似取103kg/m3)(1)當瓶子不受壓力時,吸管“潛水艇”處于 (選填漂浮/懸浮/沉底)狀態。(2)吸管“潛水艇”是通過改變 來實現浮沉的。(3)吸管“潛水艇”從接觸水面到潛入深處過程中,能準確表示其受到的浮力F浮與深度h之間關系的圖象是 。(4)若吸管“潛水艇”在A、B兩位置時都處于懸停狀態,則在A位置排開水的質量 B位置排開水的質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項目拓展】為增強國防知識,同學上網查詢得知,2020年11月,我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到10909m,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紀錄;2023年5月20日,國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1500米深處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進行了第一次考古調查,開啟了我國深海考古的新篇章。(1)潛水器的外殼必須用高強度的特種鋼材制造,這是因為 。A.潛水器在水中受到來自于各個方向的液體的壓強B.同一深度,處于海水中的潛水器會比在水中受到更大的壓強C.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潛水器會更重,更容易深潛到指定位置(2)我國載人潛水器能夠到達的最深處,潛水器表面每平方米受到水的壓力大約是 。A.1.0909×104N B.1.0909×108N C.1.5×107N D.1.5×104物理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說明:以下答案僅供參考,其他說法、解法正確步照給分.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6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的得2分;第7-9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D A C D C A AB CD ACD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10.減小摩擦;前。 11大氣壓;上。 12.頭枕;安全帶13. 越小;小。 14. 100;0.5。 15. 50%;4。三、作圖題:(共4分)16. 17.四.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共24分)18.(6分)(每空1分)(1)相等;(2)D;(3)正比;A;(4)6.86;(5)不能。19..(6分)(每空1分)(1)勻速直線;1.2;(2)接觸面粗糙程度;(3)方向;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4)減小壓力。20.(6分)(每空1分)(1)4.4;(2)排開液體的體積;(3)無關;(4)0.8×103;(5);偏大。21. (6分)(1)彈簧被壓縮的程度;越大;(2)使小球達到水平時速度相同;(3)相同;(4)D;(5)C。五、綜合應用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22(7分)解:(1)石子的重力為:;(2)車和石子的總重為:;由G=mg可得,車和石子的總質量為:,由于車和石子的總質量小于30t,這輛卡車能從該橋通過。答:(1)石子重力為2×105N;(2)這輛卡車能從該橋通過。23. (9分)解:(1)人和車的總重力:G總=m總g=90kg×10N/kg=900N,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F=G總=900N,正常行駛的自行車對路面的壓強:p===1.8×105Pa;(2)當他以5m/s的速度在水平的公路上勻速騎行時,動力與所受阻力平衡,大小相等,故動力:F動=f=0.03G總=0.03×900N=27N,動力做的功:W=F動s=27N×1000m=27000J;(3)根據P===Fv可得,小楊爸爸的騎行功率:P=F動v=27N×5m/s=135W。答:(1)正常行駛的自行車對路面的壓強為1.8×105Pa;(2)小楊爸爸以5m/s勻速騎行1000米,動力所做的功為27000J;(3)小楊爸爸的騎行功率為135W。(6分)應用吸管潛水艇:(1)漂浮;(2)自身重力;(3)B;(4)等于;【項目拓展】:(1)C;(2)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