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期江陽區瀘州天府老窖中學八年級期末質量監測試題物 理 試 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第1~10題為單項選擇題,選對得3分,錯選得0分;第11~12題為不定項選擇題,選全得5分,漏選得3分,錯選或不選得0分,共40分)1.以下是小明對一些物理量的估測,其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A.托起兩枚雞蛋的力約為5N B.一個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NC.教室內的大氣壓約為1×105Pa D.高山上水的沸點約為100℃2.下列實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A.拉著物體加速運動 B.將彈簧拉力器拉開C.撐桿跳高運動員將撐桿壓彎 D.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的小動物3.如圖各情境中有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A.推而不動 B.搬而未起C.站立不動 D.推車前進4.2024年7月31日,19歲的鄧雅文獲得2024年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賽冠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騎行速度變大,慣性不變B.自行車滑行最終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力來維持運動C.自行車能夠躍向天空,是由于受到了慣性的作用D.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會靜止不動5.如圖所示,不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壺 B.U形“存水彎”C.攔河大壩 D.三峽船閘6.“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大家。據統計長沙一年超400萬市民騎行共享單車,成為“單車上的悠閑之都”。關于圖示單車中的物理問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把手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B.馬鞍形狀的軟座墊可減小人所受到的壓強C.單車在速度逐漸減小的過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變D.在騎行單車時,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進7.下列對四幅圖片及情景解釋正確的是( )。A.甲圖中,用力才能把飲料吸入口中,說明吸力改變了大氣壓強B.乙圖中,飛鏢箭頭做得很尖,是為了增大壓強C.丙圖中,拿自制氣壓計下樓,細管內水柱上升D.丁圖中,若向B管中吹氣,A管中液面會下降8.關于物體內能或機械能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變成了雨滴,冰粒的內能減小B.火箭從地面向上發射過程中,外殼和大氣摩擦后,火箭箭體機械能增大C.飛行的子彈擊中一塊木板后嵌在木板中,子彈的內能減小D.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時,臀部發熱,小孩的內能減小9.列車站臺通常標有安全線。高速列車進站時,為避免人被“吸”向列車而發生事故,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遠離軌道側排隊候車。這是因為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 )A.氣流速度大,壓強小 B.氣流速度大,壓強大C.氣流速度小,壓強小 D.壓強與氣流速度無關10.如圖所示,放在桌面上的茶壺處于靜止狀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茶壺的重力方向垂直向下B.茶壺對桌面的壓力作用在茶壺上C.茶壺受到慣性作用處于靜止狀態D.桌面對茶壺的支持力和茶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11.提高機械效率可以充分地發揮機械設備的作用,對節能減排、提高經濟效益有重要的意義。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有( )A.增大動滑輪的重力 B.減少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C.增大所提升物體的重力 D.減小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12.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體,現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則( )A.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較大C.兩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 D.乙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較小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13.如圖是一種訂書機的示意圖,書釘設計得很尖細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壓強;被壓縮的彈簧可以給書釘一個向 (選填“左”或“右”)的彈力,隨著書釘逐漸減少,彈簧的彈性勢能變 。14.物體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生活中常用重錘線來判斷墻壁是否豎直,其物理道理是 ;如圖所示為水平儀放置于某桌面上時的情形,則該桌面的高低情況是 (選填“左邊高”、“右邊高”或“左右相平”)。15.北京冬奧會上,中國女子冰壺隊擲球員將冰壺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壺由于 繼續向前運動;在冰壺前進的冰道上進行刷冰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力,如果摩擦力為零,運動的冰壺將 (選填“靜止”“逐漸停下來”或“做勻速直線運動”)。16.三峽大壩是一項偉大的世紀工程。大壩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因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若大壩蓄水深度為109m,這時大壩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 Pa(g取10N/kg);輪船航行時要通過大壩船閘,船閘的設計利用了 原理。17.如圖所示,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200N的物體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1s內物體向左運動了4m,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48N,則拉力做的功為 J;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 18.某一個物體的體積為4×10-3m3,質量為3.5kg,現將它完全浸沒在水中,則該物體此時受到的浮力是 N;松手以后,該物體將 (填“不變”、“上浮”或“下沉”),最終受到的浮力是 N。(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19.請畫出圖中潛水艇上浮時的受力示意圖。(O點表示潛水艇的重心)。20.如圖所示是教室中的學生椅,人坐在椅面上若用力向后靠,椅子可能會向后傾倒。請畫出椅子即將向后傾倒時,支點O的位置及靠背所受壓力的力臂。四、實驗題(每空1分,共18分)21.如圖所示是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情景。(1)壓強計應裝配 (選填“薄”或“厚”)的橡皮膜;(2)如圖甲,在使用壓強計前,如果U形管兩側水面有高度差,調節方法是 ;(3)實驗中,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 可以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4)分析圖乙A和B的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 (選填“大”或“小”);(5)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選用圖乙中的 兩圖進行對比;(6)如圖丙,用壓強計還可以測量液體的密度:A容器裝有待測液體(設密度為),B容器裝有水。若兩個完全相同的探頭放入A、B容器的深度均為h,壓強計左、右水面高度差為,忽略橡皮膜形變,則待測液體的密度 (用、h、表示,U形管內液體為水)。22.小明在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如圖所示:(1)甲、乙、丙三次實驗中,每次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這樣操作是利用 原理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他選擇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3)下列各種現象中,利用了乙、丙兩次實驗結論的是______(填字母);A.汽車在結冰的路面行駛時,在車輪上纏繞鐵鏈 B.用力壓住橡皮,擦去寫錯的字C.移動很重的石塊時,在地上鋪設滾木 D.鐵路的鋼軌要鋪在路枕上(4)在圖丙實驗中,當手對彈簧測力計拉力繼續增大為5N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N;(5)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長木板在桌面從丁圖中a的位置勻速運動至b位置,彈簧測力計示數分別為Fa、Fb,則Fa Fb(選填“<”、“>”或“=”)。23.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完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 40 4 102 2.5 20 2.5 203 3 20 2 30(1)掛鉤碼前,杠桿如圖甲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實驗時仍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量 ;(2)如圖乙所示,在杠桿左側A位置(左側第四格)先掛了3個鉤碼,在右側B位置(右側第三格)掛 個鉤碼,能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經過多次改變杠桿左右兩側的力和力臂,使其重新平衡,根據表中的信息,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3)多次實驗收集多組數據,目的是 (選填“A”或“B”);A.多次實驗取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B.使實驗結論更具有科學性和普遍性(4)在實驗過程中,如圖丙所示,在杠桿右側B位置懸掛2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平衡后,保持右側所掛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彈簧測力計由D到C,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五、計算題(24小題10分,25小題10分)24.南寧港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擔負著西南地區及南昆鐵路大量貨物的轉運,如圖甲所示,起重機正在對貨物進行作業,該貨物的質量是1.2×103kg,起重臂下滑輪組的簡化結構如圖乙所示,鋼絲繩上的拉力F為5000N,貨物被勻速向上吊起2m,繩重和摩擦不計,求:(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2)動滑輪所受的重力;(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5.為進行浮力相關實驗,小濤將力傳感器固定在鐵架臺上,底面積為40cm2的實心均勻圓柱體A通過輕質細線與力傳感器相連,力傳感器可測量細線拉力的大小。重3N底面積100cm2的薄壁柱形溢水杯B放在水平升降臺上,裝有23cm深的水,如圖甲所示。從某時刻開始讓升降臺上升使A逐漸浸入水中,力傳感器所測力的大小與升降臺上升高度h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當升降臺上升高度為8cm時,水對A下表面的壓強為500Pa。不計細線的伸縮,A始終保持豎直,且不吸水。完成下列問題:(1)求A的質量;(2)求圖乙中F1的大小;(3)當A浸沒入水中后剪斷細線,升降臺和A都靜止時,求溢水杯對升降臺的壓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A C A B B A D題號 11 12答案 CD BC13. 增大 左 小 14. 地球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右邊高15. 慣性 減小 做勻速直線運動 16. 增大 連通器17. 240 240 80% 18. 40 上浮 3519. 20.21.(1)薄 (2)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3)高度差 (4)大 (5)B、C (6)22.(1) 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2)壓力大小 (3)A (4)3.2 (5)=23. 右 力臂大小 4 F1l1=F2l2 B 變大24.(1)貨物的重力為G=mg=1.2×103kg×10N/kg=1.2×104N有用功為W有=Gh=1.2×104N×2m=2.4×104J(2)由圖可知,繩子段數為n=3,對動滑輪受力分析知,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3F-G=3×5000N-1.2×104N=3000N(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5.解:(1)當升降臺上升的高度小于5cm時,A對繩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由圖乙可知,繩子的拉力F拉=12N,所以物體的重力為GA=F拉=12N物體A的質量為(2)當升降臺上升8cm時,水對A下表面的壓強為500Pa,由p=ρgh可知,此時物體A浸在水中的深度為A排開水的體積為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升降臺上升高度為8cm時,A物體受到的浮力為2N,所以繩子的拉力位F1=G-F浮=12N-2N=10N(3)當升降臺上升5cm時,乙圖像第一次出現拐點,說明物體開始浸入水中;當升降臺上升8cm時,乙圖像第二次出現拐點,說明溢水杯中的水溢滿;在從5cm上升到8cm的過程中,升降臺上升了3cm,A浸入水中5cm,說明液面上升了2cm至溢水口,容器中水的深度為H=23cm+2cm=25cm此時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為V浸=V排=2×10-4m3當升降臺從8cm上升至18cm的過程中,水溢出,升降臺上升的距離等于物體浸入的深度,為h2=18cm-8cm=10cm該過程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2=SA×h2=40cm2×10cm=400cm3容器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剩=V-V排2=S容h0-V排2=100cm2×23cm-400cm3=1900cm3當升降臺上升到18cm后,繩子的拉力不再變化,說明物體浸沒不再排開液體,容器中最終剩余液體的體積為1900cm3,剩余水的重力為G剩水=ρ水gV剩=1.0×103kg/m3×10N/kg×1900×10-6m3=19N剪斷細線后,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溢水杯對升降臺的壓力為F=G剩水+G容+GA=19N+3N+12N=34N溢水杯對升降臺的壓強為答:(1)A的質量為1.2kg;(2)圖乙中F1的大小10N;(3)當A浸沒入水中后剪斷細線,升降臺和A都靜止時,溢水杯對升降臺的壓強為3400P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