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4.2《依法履行義務》教學設計與反思一、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內容是在第一框題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責任,是對第一框題的實踐指導。內容相對抽象,法理性比較強,需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的共鳴。因此,在設計本框教學時,需要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感和認知水平的契合點,有針對性設計和開展教學。教學時以貴州山火為主線通過情景素材分析、以案說法、小組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體驗、感悟,歸納、總結、提煉主題,提高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做到知行統一,落實學科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的核心素養,增強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全面達成育人目標。二、教案課 題 《依法履行義務》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體味履行公民義務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的價值。懂得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道德修養:增強義務意識,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法治觀念: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正確對待公民義務,增強履行義務的能力,知道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知道違反法定義務,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提升公民素養,自覺承擔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教學重點 權利義務相統一;法定義務需履行教學難點 權利與義務關系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具、實驗情況 多媒體課件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貴州山火,警方對多起火災肇事人員采取強制措施。 師:這些肇事者為什么被采取強制措施?該案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生答,教師出示《民法典》、《消防法》和《刑法》的相關條例。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和了解了公民的基本義務,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公民要怎樣履行義務。公民該怎樣履行義務呢?履行義務要求公民該怎樣做呢? 出示課題。 請學生結合視頻和所學知識談談啟示。 以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課。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二、出示議題 出示本課的主要議題: 總議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 議題1:觀案說公民權利義務,明兩者關系 議題2:看公安機關工作流程,知法定義務 議題3:析肇事人員被捕原因,悟違反法定義務 教師明確。 通過出示議題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本課重難點,并為后續教學做準備。三、新知講解 (一)議題1:觀案說公民權利義務,明兩者關系 1.出示憲法條文: 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思考: (1)看到這則新聞,有同學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些肇事者被采取強制措施,與憲法規定是否相違背? (2)那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教師在學生思考、回答基礎上,進行點撥小結。 教師小結: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可以激發公民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其履行義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反過來,公民自覺履行義務,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又為其權利的實現提供和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1)出示貴州山火消防員救火的圖片,請學生思考: 他們也有生命健康權,但在非常時期卻選擇了逆行,說明了什么? (2)思考:下列行為哪些是公民享有的權利,哪些是義務? 火災發生時獲得救助。 保護消防設施。 獲得消防知識。 嚴禁謊報險情。 遵守安全防范規定。 發現有人縱火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教師在學生思考、回答基礎上,進行點撥小結。 教師小結: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閱讀憲法條文,結合新聞內容感悟知識 學生思考 結合貴州山火視頻與憲法條文,深化對權利義務關系的討論與認識。 結合消防員救火與《消防法》的相關規定,深化對權利義務關系的討論與認識。3.出示憲法條文: 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請學生思考:根據憲法條文,交叉部分應該填什么? 教師小結: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例如,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1)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 (2)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3)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4.出示圖片:清明節上墳燒紙 說一說:有人認為選擇這種祭奠先人的方式是他的自由。對此,你怎么看? 教師在學生思考、回答基礎上,進行點撥小結。 教師小結: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應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 (二)議題2:看公安機關工作流程, 知法定義務 1.出示三則案例: 案例一:2月20日12時許,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溫水村小壩組突發山火。接警后,觀山湖區消防救援人隊立即出動5輛消防車、19名消防員前往處置。經調查,系村民鐘某某焚燒自耕田雜草引發山火,目前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傳喚采取強制措施。 教師出示《刑事訴訟法》的相關條文,強調: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閱讀憲法條文,感悟知識 結合日常生活思考回答問題 結合《憲法》的相關規定,深化對權利義務關系的討論與認識。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通過閱讀法律條文,增強對理論知識的信服力。案例二:2月20日12時許,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石塘發生山火。經調查,系張某、張某燕攜帶香蠟紙燉上墳祭拜時引發山火,目前兩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傳喚并采取強制措施。 案例三:2月17日,貴陽市息烽縣流長鎮李安寨村李安寨組突發山火。經查,系犯罪嫌疑人陳某某于案發當日在山林中將尚未熄滅的煙頭掉落而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136.4畝。陳某某因涉嫌犯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請學生思考:三則案例中公安機關在對肇事者采取強制措施時都強調了什么?為什么? 教師點撥:公安機關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利,要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 2.思考:除了公安機關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執法外,公民還有哪些事必須做? 3.思考:這些肇事者因沒有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被采取強制措施,法律還禁止公民做哪些行為?這些行為一定不能做嗎?做了會怎樣? 教師小結履行法定義務的原因與要求。 (三)議題3:析肇事人員被捕原因, 悟違反法定義務 1.出示兩則材料: 材料一:2024年4月1日,湖南株洲李某某因醉酒后尋求刺激,惡意撥打了報警電話,編造了居民住宅小區起火、有人員被困的警情。公安部門對李某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材料二:2018年7月3日凌晨,惠州市惠陽區秋長一工廠發生火災,負責人彭某因沒有第一時間報警,延誤了救援時機,所幸最終消防隊員趕到把火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最終彭某被依法行政拘留10天并處以500元罰款。 思考:結合履行法律義務的要求,判斷這兩種行為分別是什么行為?他們的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 結合所學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觀看案例,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并回答 結合舊知,深化學生對履行法定義務認識。 鞏固舊知,推導新知。教師點撥小結:在社會生活中,公民實施了法律禁止的行為,或者沒有實施法律要求的行為,都是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違反法定義務,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 依法斷案 案例一:王某拒絕贍養父母,父母將王某告上法庭,經人民法院審理后,判處王某每月支付贍養費1200元,并保證拿出一定時間照顧父母. 案例二:小成的爸爸開車去辦事,沒有按照規定停放車輛,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200元罰款。 案例三:金某因侵占朋友丁某一塊價值50余萬元的壽山石構成侵占罪,法院依據《刑法》判處其三年有期徒 刑。 思考:判斷以上行為是什么行為,須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老師小結:結合以上的分析,可以 看出①違反民事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②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③違反刑事法律,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3.感悟收獲 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思考:作為青少年,如何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師點撥:在家庭我們要孝敬長輩,體會父母辛勞,積極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學校,我們要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按時完成作業;在社會,我們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遵守社會規則。希望通過我們每個人認真履行義務,讓我們的家人、同學、老師以及社會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從三個方面學習了如何依法履行義務,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認識和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勇于承擔責任,做義務的忠實踐行者。 五、當堂訓練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 結合案例理解基礎知識,注重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讓學生明白,違反法定義務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學以致用,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履行好自己的義務,能夠為構建和睦家庭、和諧校園、文明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體把握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復習鞏固重點知識,落實學習目標。[板書設計] 依法履行義務 一、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1. 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2. 啟示 二、法定義務須履行 1. 原因 2. 要求 三、違反義務須擔責 違反法定義務的表現與后果三、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以貴州山火的相關素材貫穿本節課,通過三個議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履行法定義務的原因與做法及其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于義務的履行這一部分知識點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舉例,這樣更貼近學生,強化其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同時能夠付諸到行動中去,做一個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成員。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