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二課在社會中健康成長第二框 養成親社會行為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本冊概況人教版(2025)初中道法八年級上冊教材概覽與分析新知導入一個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一個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地方,看到一盞昏黃的燈光正從巷道的深處亮過來。走至近處,卻發現挑燈者是一個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挑一盞燈豈不是多此一舉?僧人問:“敢問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到,為何還要挑一盞燈?”盲人緩緩答道:“雖然我是盲人,但挑了這盞燈籠,為別人照亮了路,別人就不會撞到我。”盲人挑燈思考:“盲人挑燈”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 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做社會的好公民。3法治觀念在參與社會活動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4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在社會交往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5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自學導航:要求:閱讀教材P12-15,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3分鐘)親社會行為的內涵?01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表現?02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0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04“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組織八年級學生參加宣傳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幾位同學就此展開了討論。小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沒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小剛:節能降碳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都應該出一份力。小平: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小芹: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了解社會。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贊同小剛、小平、小芹的觀點。理由:節能降碳活動有助于①推動經濟轉型,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應對氣候變化,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③提升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提高道德修養,促進人的社會化具有重要意義。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促進社會化生活觀察常考辨析題生活觀察拓展小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沒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常考辨析題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實踐也是學習成長的重要途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拓展知識技能、培養社會責任感、促進個人成長,還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發展有重要意義。因為節能降碳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青少年應參與;綠色 發展是趨勢,該活動有意義;參加實踐能了解社會、增長見識,學習不止課本知識,實踐也是學習成長的重要途徑探究新知親社會之“生活所見”下列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嗎?說說理由。謙讓幫助他人分享關心社會發展合作探究歸納【筆記】 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P13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都是親社會行為。名言賞析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大意:喜歡群居而厭惡獨處,相互扶助而又相互獨立,這是人之常情中所樂意的心態。啟示:人們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養成親社會的行為,要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探究新知1.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含 義:親社會行為是人在社會化過中形成的,是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表 現: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都是親社會行為。探究分享“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八年級學生小東和伙伴利用暑假在社區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東和伙伴們收獲了很多“粉絲”,小學生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小學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一起討論國畫技法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小東和伙伴們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結合你參加的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獲。評析墨哥哥、墨姐姐的行為:①“墨哥哥”“墨姐姐”利用暑假在社區教小學生書法和 國畫,是親社會行為,這有利于他們在社會中成長;②他們的行為是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表現;③是活出生命精彩、實現生命價值的表現,得到了小朋友 們的肯定;④他們發揮特長、分工協作完成任務,是善于合作的表現 ;⑤他們鉆研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讓小學生們進步 更快,是主動增強能力、提升素質、承擔責任的表現。筆記整理【筆記】 2.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P13青少年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時期。親社會行為促進個人成長: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認可。親社會行為促進社會進步:能夠為他人帶來溫暖,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為社會增添正能量。(1)(3)(2)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今天,很多青少年走進社會課堂,參加社區服務,為建設和諧社區出力獻策;參觀現代化工廠,體會科技變革的力量;參觀博物館,感受人類文明成果的燦爛輝煌;參加環境保護活動,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和你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談談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點撥: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探究分享探究新知親社會行為的養成“社會是成長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個人成長與社會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系。首先,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無論是人際交往、職業發展,還是面對挑戰與困境,社會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通過與他人互動,我們學會了溝通與合作;其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讓我們在行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通過分析,這句話對我們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啟示?A.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探究新知親社會行為的養成B.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上述圖片,對我們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啟示?探究新知親社會行為的養成上述圖片,對我們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啟示?C.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探究新知親社會行為的養成義務打掃社區衛生參加學雷鋒活動上述圖片,對我們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啟示?D.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探究新知親社會行為的養成A.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B.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C.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D.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筆記】 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P14 A.B.C.D社會是成長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閱讀感悟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時期的人生感悟,并深情寄語廣大青年學生:青年人在求學期間,喜歡思考人生的價值是什么,青春應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我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是七年“梁家河大學”時光里也常思考這些問題。那時,當地老百姓常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我大受觸動,感覺農民怎么這么苦,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事情。我曾把鄭板橋的詩《竹石》改寫為:“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希望你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個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制色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文段賞析:主動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把對 祖國的對人民的感情融入學習生活,養成 親社會行為。探究拓展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啟思導行從小到大,我們了解了很多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你熟悉的一個人物為例, 參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長過程。從小到大,我們了解了很多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你熟悉的一個人物為例,參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長過程。答案示例:人物的成長過程:1974年10月,張桂梅跟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云南支邊。1983年,她被調到子弟學校當中學教師,從此深深地愛上了“釋道、解惑”這一神圣的工作。1996年,她來到華坪。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她決定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2002年起,她就開始為這個夢想而四處奔走。2008年,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終于建成。自此,張桂梅一心撲在女高的學生身上。建校十幾年來,張桂梅咬牙扛著全身病痛,幫助2000多名女孩走進大學,用知識改變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張桂梅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還當選了黨的二十大代表。啟示: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貢獻力量。啟思導行1.親社會行為的內涵?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A.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B.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C.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D.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課堂小結探究拓展知識歸納1.親社會行為含義和表現 含義:是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表現: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都是親社會行為。(海洋解析: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會,這是判斷親社會行為的重要依據,以后在做題中會經常遇到)2.養成親社會行為原因 (1)必要性:青少年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養成親社會行為。P9(2)重要性(意義):①親社會行為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能夠為他人帶來溫暖,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為社會增添正能量。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③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生活秩序。④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課堂練習1.親社會行為又叫積極的社會行為或親善行為。下列行為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A.體育節積極參與“同心協力”比賽B.植樹節踴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C.藝術節努力合練話劇,參加集體演出D.科技節拒絕合作制作航空模型D課堂練習2.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 )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②關注社會了解社會③服務社會,傾力奉獻社會④埋頭苦讀,不問世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課堂練習3.2025年3月18日,濟南市舉辦“謝謝你!身邊好人”公民道德建設先進故事分享會,傳遞了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①許亮參加“長征精神紅色之旅”研學活動②大華利用周末時間獨自在家鉆研物理知識③小智組織“共植一片綠”網絡公益募捐活動④“涼茶奶奶”徐桂梅36年免費為行人送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①③④: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主要表現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如: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義務植樹等。故研學活動、公益募捐、免費為行人送茶等均屬于親社會行為,故①③④符合題意;②:這是獨立學習的表現,與親社會行為無關,故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4.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網誠邀人民群眾參加“我向總理活動說句話”建言征集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建言獻策。下列名言警句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B.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C.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D.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C課堂練習5.“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A.積極幫助他人、親近社會B.保持獨立思考、拒絕盲從C.積極融入社會、放棄學習D.善于人際交往、保持快樂A課堂練習6.2025年學雷鋒活動月期間,平遙縣某中學的志愿者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敬老院幫扶老弱病殘.....他們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樣的活動有利于青少年( )①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②從社會生活中獲得物質支持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接納和認可④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傳播正能量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A探究新知7.某社區舉辦“基層治理潼童'步走”活動,社區青少年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處理,并向居民宣傳分類知識。該活動可以引導青少年( )①主動親近社會②踐行勞動精神③參與政治協商④描繪法治藍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課堂練習8.一種全新的、自上而下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眾熱捧,從貧困兒童的一頓的關注,盡綿薄之力,在新媒體技術播。(1)在社會中你參加過哪些“做公益”行動 (2)青少年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親近社會,服務社會。作為中學生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答案】(1)定期到敬老院做義工,到科技館、博物館做志愿者。(2)A.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B.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C.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D.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9.2025年5月11日至5月12日,世界田聯接力賽決賽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展開激烈角逐。賽場邊,700多名志愿者圍繞制證、接待、競賽、翻譯、后勤保障等提供志愿服務。他們的行為有助于其( )①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③從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物質支持④在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課堂練習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八上道法養成親社會行為課件2025.ppt 善良圖鑒.wmv 青年時期的習近平.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