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地理試題本試卷共8頁,滿分50分,考試用時6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差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題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有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15分)一、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分,共15分。)烏鞘嶺是多種自然地理要素的過渡地帶,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理意義。下圖為我國部分區域圖和甲、乙、丙三個區域的自然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圖中甲和乙區域分界線大致為( )A. 1月0℃等溫線 B. 800mm等降水量線C. 400mm等降水量線 D. 一、二階梯分界線2. 自然景觀與三大地區對應正確是( )A. ①—甲 ②—乙 ③—丙 B. ①—乙 ②—丙 ③—甲C. ①—丙 ②—乙 ③—甲 D. ①—丙 ②—甲 ③─乙3. 烏鞘嶺自然地理要素的過渡性表現為( )A. 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 B. 地勢第一級階梯向第二級階梯過渡C. 濕潤地區向半濕潤地區過渡 D. 河流有結冰期向無結冰期過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2024年7月將“北京中軸線一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為北京中軸線及傳統民居四合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加凸顯北京是全國的( )A. 政治中心 B. 經濟中心 C. 科技創新中心 D. 文化中心5. 中軸線兩側保留著大量的北京傳統民居四合院,四合院的主要特點有( )①庭院方正,采光條件好 ②修筑院墻,有利于擋風避寒③屋頂傾斜,利于排水和積雪滑落 ④以竹為主要建材,夏季涼爽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蘇繡起源于蘇州,是四大名繡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而桑葉作為蠶重要的食物來源,與養蠶業密不可分。下圖為同學們收集的《江南水鄉系列》蘇繡作品和桑樹生長習性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桑樹生長習性卡 桑樹喜光喜濕,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低于12℃則停止生長。多分布于中國廣西、云南、湖北等地。6. 根據蘇繡作品判斷,江南水鄉( )①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②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③船是傳統交通工具④淡水漁業發達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從蘇繡制作原材料來看,南方地區是重要的( )A. 蠶絲產地 B. 羊毛產地 C. 黃麻產地 D. 牦牛絨產地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下圖示意臺灣省,完成下面小題。8. 圖中信息顯示( )A. 臺灣島全部位于熱帶 B. 臺灣島北臨黃海,南臨南海C. 臺灣島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沿岸 D. 臺灣的城市、鐵路多環島分布9. 建設福州至臺北高速鐵路的意義有( )①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②促進海峽兩岸貿易往來③方便海峽兩岸探親訪友 ④緩解海峽兩岸交通運輸緊張狀況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海峽兩岸貿易額為2678.36億美元,保持高位運行。加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貿易合作與聯系,有利于臺灣( )①輸出大量熱帶、亞熱帶水果 ②發展旅游業 ③轉移高耗能產業 ④擴大消費市場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河西走廊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文物古跡眾多,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近年來,該地制種業結構不斷變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種規模迅速擴大。下圖為“甘肅省地形分布圖”和“敦煌莫高窟部分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該地成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和“敦煌莫高窟”景觀得以保存的共同有利條件是( )A. 氣候干燥、光照充足 B. 經濟發達、科技先進C. 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D. 交通便利、離市場近12. 為了改善河西走廊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用水大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A. 開渠引水,擴大綠洲的面積 B. 大水漫灌農田,以保證農作物需水量C. 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農業 D. 沿河往上游方向開墾荒地,多種糧食“望果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望果節時間在每年藏歷七、八月間,一般在該地主要糧食作物黃熟以后、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歷時一至三天。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3. 下列有關西藏自治區人口與主要城鎮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西藏自治區人口數量最少的區域是林芝市B. 西藏自治區人口數量最多的區域是日喀則市C. 西藏自治區城鎮集中分布在綠洲D. 西藏自治區人口與城鎮分布的影響因素是水源14. 該圖所示省區開鐮收割的主要糧食作物和該省區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稻;位于低緯度,熱量充足 B. 冬小麥;地形平坦,水運發達C. 青稞;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D. 春小麥;距海較近,降水豐沛15.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發生6.8級地震,當地政府統籌多方救援力量,救援物資第一時間送達,受損道路、電力、通信工程24小時內迅速修復,創造了高原應急救援工作典范。主要得益于我國( )①發達的交通運輸產業 ②科學的防災減災體系 ③眾多廉價的勞動人口 ④高效的區域協同機制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5分)16. 【聚焦東北新發展】東北地區不僅是“中國飯碗”,也是“國之重器”。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類型多樣,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 吉林 遼寧 上海 江蘇 浙江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谷物單位面積產量(千克/公頃)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1)東北地區糧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2)東北平原土壤肥沃,但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相對較低,分析其主要原因。資料卡:五常市黑土層厚達2米,有機質高;五常水稻一年一熟,生長周期為140~150天;由于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可達13℃~20℃,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3)五常大米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特產,結合圖文資料分析當地種植的五常大米品質好的原因。材料二: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傳統工業面臨資源枯竭、能耗高、經濟效益差等問題。自中央作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定以來,該地區已成為又一個投資熱土。(4)東北地區作為“國之重器”,其發展重工業的資源條件是__________。東北地區是中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地位不斷下降。請你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議_________。材料三:東北在加快高端裝備制造、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升級同時,利用當地生態資源,不斷將“冷資源”打造成為“熱產業”。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遼寧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建設冰雪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爭取到2025年冰雪裝備制造產業達到50億元以上。(5)人們常用“_________”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其發展冰雪產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6)結合圖文分析遼寧省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的有利條件。(7)假如你是東北地區文旅推薦官,請設計一條主題推薦語。17. 【觸摸新時代發展】2025年1月20日,杭州某公司正式發布DeepSeek-R1模型,撼動全球人工智能(簡稱AI)圈?;浉郯拇鬄硡^大力推進低空產業布局,成為全球低空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深圳被譽為“無人機之都”。我們正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人工智能爆發式發展,低空經濟日新月異,跨區域融合發展成果顯著。讀我國工業基地分布圖、成渝經濟區圖、粵港澳大灣區圖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圖,結合文字資料,回答下面問題。(1)杭州公司人工智能AI模型的成功開發和深圳成為我國“無人機之都”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2)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無人機運輸具備的優勢是________。(3)成渝經濟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憑借長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條件,________資源也十分豐富,鋼鐵、機械工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條件有_______。成渝經濟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共處長江經濟帶,兩地取長補短謀求發展,合作共贏互利互惠。請寫兩地是如何互利互惠的________。(4)成渝經濟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大多沿江分布,試分析城市這樣分布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5)成渝經濟區的成都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被譽為“天府之國”。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魚米之鄉”。從氣候的角度分析,兩地發展農業共同的有利條件是______。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四大灣區之一,位置條件優越。但港澳自然資源匱乏,通過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由“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發展到“粵港合作模式”,形成新的空間載體參與全球競爭。(6)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中南部地區的9個城市及兩個特別行政區。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在發展工業中共同面臨的不利條件是_______。(7)“粵港合作模式”的誕生,反映了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方式的變化。試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18.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以“三區四帶”為核心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布局;筑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圖1為“我國‘三區四帶’生態功能區分布示意圖”。(1)北方防沙帶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瑪干綠色阻沙防護帶工程實現全面鎖邊“合龍”生物治沙、工程治沙以及光伏治沙等共同構成了一條綠色防線。下圖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分布示意圖、和若鐵路以橋代路圖和“鎖死”沙漠“三件套”示意圖。(2)塔里木盆地綠洲、城市和交通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城鎮、交通與綠洲、水源的關系是________。(3)工程治沙采用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扎成草方格治沙,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4)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綠色阻沙防護帶鎖邊“合龍”順利完成的重要意義。三江源地區(圖3)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我國生態保護的關鍵地區。(5)三江源地區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濕地,三江平原分布著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兩地在濕地保護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右圖可知濕地的生態效益有________(寫出一點)。如果三江源地區冰川不斷消退,湖泊、沼澤不斷萎縮,說明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帶來的影響________。水土流失是黃土高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下圖為拍攝的兩幅梯田圖片。內環式梯田是把支離破碎的土地封閉成凹地,降雨時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隨雨水淤積,久而久之黃土高原也將趨于平緩?!盎钠律显詷溲屡吓仙锨啵窖萏餃系赖缐?。禿峁峁變綠海,溝道道賽江南?!币磺茡P的信天游回蕩在陜北的溝溝峁峁間,講述著黃土高原由“黃”轉“綠”的奇跡。(6)從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與外環式梯田相比,簡要分析內環式梯田的優勢。19. 地域產業助力發展】內環式梯田山東省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充足的勞動力,以及國家的開放政策等,經濟迅速發展。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山東省是我國水果生產和出口大省,悠久的種植歷史和有力的政策扶持,均有利于新興水果基地的開發和推廣,并助力山東省打造成我國的“藍莓之鄉”。藍莓為鮮食佳品,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深受人們喜愛。藍莓的生長期大多在4-5月,主要分布在氣候溫涼陽光充足的地區,喜光、不耐旱、不耐澇。下圖分別為我國藍莓主要產地分布圖和山東省多年平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1)山東省的地理位置特點是________。春旱是山東省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給社會經濟造成深刻影響。春旱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2)結合材料和上圖,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分析山東省中東部地區種植藍莓的有利條件。材料二:2022年,國家賦予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萊州灣海域是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如下圖)。該項目是通過海上風電底座的“魚礁化”,將魚類養殖網箱、貝藻養殖筏架固定在風力發電機的地基之上,實現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的融合。下圖示意山東省“十四五”部分清潔能源基地布局。(3)山東省光伏電站主要分布在________。2022年11月27日,萊州灣首批海上風機并網發電。與陸上風力發電相比,海上風力發電的優勢是________。與傳統海上風電開發相比,風力發電機底座“魚礁化”的最大優點是________。材料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山東的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及濱州的2個沿??h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千米,陸域面積6.4萬平方千米。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南部,海洋牧場面積廣闊,科技人員、高端研發平臺眾多,布局有眾多海洋產業。2024年青島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下圖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示意圖。(4)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5)請列舉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可以發展的產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地理試題本試卷共8頁,滿分50分,考試用時6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差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題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有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15分)一、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分,共15分。)【1~3題答案】【答案】1. C 2. C 3. B【4~5題答案】【答案】4. D 5. A【6~7題答案】【答案】6. D 7. A【8~10題答案】【答案】8. D 9. A 10. B【11~12題答案】【答案】11. A 12. C【13~15題答案】【答案】13. B 14. C 15. B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5分)【16題答案】【答案】(1)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大。(2)東北平原所處緯度較高,熱量少,農作物生長周期長;農作物一年一熟;多低溫凍害。(3)黑土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水稻生長周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4) ①. 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②.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更新設備,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治理環境污染等。(5) ①.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②. 緯度高,氣溫低,雪期長,積雪厚度大。(6)工業基礎雄厚,技術水平較高;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靠近冰雪裝備市場。(7)“冰雪世界,魅力東北,等你來暢玩!”或“走進東北,領略冰雪文旅的獨特風情!”【17題答案】【答案】(1)科技##人才(2)速度快、靈活性強、受自然條件限制小(3) ①. 水能 ②. 工業基礎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費市場廣闊、水陸交通便利等 ③. 成渝經濟區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豐富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及勞動力;長江三角洲地區為成渝經濟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4)河流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水資源;水運便利,有利于對外聯系和物資運輸;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 (5)雨熱同期 (6)自然資源匱乏(7)祖國內地經濟發展,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升,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升級,服務業有所發展,雙方為發揮優勢實現更高層次合作而產生變化。【18題答案】【答案】(1) ①. 干旱 ②. 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2) ①. 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 ②. 城鎮、交通分布在有綠洲、水源的地方,綠洲和水源為城鎮和交通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3)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有效阻擋沙漠向外擴張,保護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減少風沙對交通線路、農田、聚落等的破壞;改善當地的生態氣候條件,增加生物多樣性等。(5) ①. 涵養水源或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降解污水、蓄洪防旱等。 ②. 河流水量減少,可能導致中下游地區水資源短缺;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積,影響河道行洪和航運等;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6)內環式梯田把支離破碎的土地封閉成凹地,降雨時形成微型湖泊,能更有效地截留雨水和泥沙,泥沙淤積使土地趨于平緩,減少水土流失效果更好;能蓄積更多雨水,為農作物提供更充足的水源。【19題答案】【答案】(1) ①. 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瀕臨渤海和黃海 ②. 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少;農作物需水量大。(2)地形:中東部多丘陵,地勢起伏利于排水;丘陵地形可增加光照,滿足藍莓喜光需求。 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藍莓生長期(4-5月)氣溫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度,契合藍莓生長習性。(3) ①. 西部和北部地區 ②. 風力更強勁、穩定,發電效率高;不占用陸地土地資源。 ③. 實現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促進生態與經濟協同(4)海洋牧場面積廣闊,海域空間充足;科技人員、高端研發平臺眾多,科技實力強;布局多海洋產業,產業基礎好;政府政策支持打造現代海洋城市。(5)海洋能源產業、現代化海洋漁業、海洋科技服務業、海洋文旅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