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地理試題本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8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要求的,請把選出的選項涂在答題卡相對應的位置上。博鰲亞洲論壇由29個成員國共同發起,論壇成立的初衷是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當今使命是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凝聚正能量。2025年3月25-28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2025博鰲亞洲論壇”,其主題是“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讀圖亞洲氣候類型和六大洲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2年)統計,完成下面小題。1. 每年3月海南草木蔥郁,而亞洲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冰雪未融,造成博鰲與奧伊米亞康兩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陸差異 B. 緯度差異 C. 經度差異 D. 地形差異2. 據圖可看出,亞洲的經濟特點為( )A. 總量較大,但人均較少 B. 在六大洲中整體發展水平最低C. 各國間發展水平較為平衡 D.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3. 博鰲亞洲論壇的召開有利于( )A. 加強亞洲各國的國際合作 B. 徹底消除亞洲的貧困人口C. 解決亞洲各國存在的人口問題 D. 拉大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差異猴面包樹是非洲的一種熱帶落葉喬木,干季時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樹葉脫落;濕季時利用粗大的身軀吸收并貯存水分,發芽開花。結合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猴面包樹景觀及其分布地區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4. 據圖示信息判斷,非洲大陸可稱之( )A. 高原大陸 B. 冰雪大陸 C. 富饒大陸 D. 熱帶大陸5. 根據猴面包樹的生長習性,推斷該樹最有可能(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6. 猴面包樹的生長特性是為了適應當地( )A. 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B. 降水年際變化大的特點C. 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 D. 降水季節變化大的特點西亞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優越,石油資源豐富,如圖為西亞石油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 西亞位于“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是指( )A. 亞洲、非洲、歐洲 B. 亞洲、非洲、大洋洲C. 亞洲、北美洲、南美洲 D. 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8.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的是西亞地區。西亞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 紅海及其沿岸地區 B. 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C. 黑海及其沿岸地區 D. 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9. 世界石油運輸最繁忙,被稱為“世界油閥”的③處是( )A. 巴拿馬運河 B. 土耳其海峽 C. 霍爾木茲海峽 D. 蘇伊士運河2025年3月,中國貨輪“天恩號”搭載新能源汽車穿越北冰洋,僅用28天便從上海到達鹿特丹,航程縮短30%。如圖是北極航道示意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北極航道最繁忙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1. 貨輪“天恩號”最可能選擇的航道是( )A. 北極東北航道 B. 北極西北航道 C. 巴拿馬運河航線 D. 蘇伊士運河航線12. 近年來北極航道通航能力提升主要原因是( )A. 沿途風景秀麗 B. 傳統航道交通擁擠 C. 沿途港口眾多 D. 全球氣候變暖思維導圖是我們學習地理的一種好方法。如圖是某同學在學習某世界區域后繪制的思維導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根據思維導圖判斷,該區域是( )A. 歐洲西部 B. 東南亞 C. 西亞 D. 南亞14. 圖中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要素歸類,各有一處錯誤分別是( )A. 地形、人口 B. 地形、氣候 C. 城市、氣候 D. 城市、農業15. 關于思維導圖中人文環境“人口”,正確的說法是( )A. 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 B. 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C. 世界人口稀疏區 D. 主要分布在山脈附近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該國熱量豐富,降水分布差異明顯。獨特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產生深刻影響。該國人口密度不足3人/km2,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請結合澳大利亞降水量分布、農業分布及部分礦產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6. 澳大利亞大陸降水特點( )A. 北部沿海地區降水少 B. 從北部向南部逐漸減少 C. 中西部地區的降水少 D. 從西部向東部逐漸減少17. 造成澳大利亞農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氣溫 C. 水源 D. 市場18. 根據該國的資源優勢,應大力發展的工業部門是( )A. 采礦業 B. 電子工業 C. 宇航工業 D. 食品工業2023年12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埃及二號”衛星,用于埃及國土資源普查、環境災害監控以及農作物估產等領域。如圖為“埃及物產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9. 埃及所在的大洲是( )A. 歐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20. 衛星觀測到埃及農作物主要分布在( )A. 紅海沿岸 B. 地中海沿岸 C. 西部內陸 D. 尼羅河沿岸21. 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有利于埃及( )①國土資源普查②載人航天技術發展③環境及災害監測④衛星產業及相關技術發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俄羅斯鐵路通車里程居世界第二。貝阿鐵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以后第二條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于1984完工。該鐵路中段西起貝加爾湖北岸的烏斯季庫特,東至共青城,沿線礦產資源豐富。線路通車后列車長期限速15km/h-40km/h行駛。為提高通行能力和運輸效率,2021年俄羅斯開始對其改造升級,并規劃擴建東部支線。如圖是俄羅斯鐵路交通和工業區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 俄羅斯鐵路干線的分布特點是( )A. 東部密集,西部稀疏 B. 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C. 鐵路沿國土南部平原修建 D. 鐵路干線呈東西走向,與河流流向一致23. 貝阿鐵路建設之初的主要作用是( )A. 加強國際交流 B. 緩解運輸壓力 C. 提升客運運量 D. 實現海陸聯運24. 該鐵路線通車后長期維持低速運行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凍土廣布,地面沉降嚴重 B. 植被茂密,影響行車視線C. 河流眾多,暴雨山洪頻發 D. 氣候干旱,風沙掩埋路基法國秀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浪漫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全球游人。法國海陸空交通便捷,旅游服務體系完善。如圖為法國位置和地形示意、巴黎和馬賽的氣溫曲線及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 下列旅游資源屬于法國的是( )A. A B. B C. C D. D26. 法國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經濟發達,服務水平高③旅游資源豐富④交通便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7. 每年夏季,很多法國人從巴黎舉家前往馬賽旅游,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馬賽地勢高,氣候涼爽 B. 馬賽夏季高溫少雨,陽光充足C. 兩地距離較近,來往方便 D. 馬賽畜牧業發達,可享受牛排、奶酪龍卷風多形成于冷暖氣流交匯的平坦地區。2023年6月16日龍卷風橫掃北美洲南部,5000萬人受惡劣天氣威脅,大量樹木被折斷,房屋被掀翻。下圖示意北美洲地形,完成下面小題。28. 北美洲主要位于(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北寒帶 D. 南溫帶29. 影響北美洲的寒冷氣流主要來自( )A. 北冰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印度洋30. 北美洲中部龍卷風多發,其地形原因是( )A. 以平原為主,東西低,南北高 B. 以盆地為主,中間低,四周高C. 以高原為主,中間低,東西高 D. 以平原為主,中間低,東西高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31. 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萊茵河不僅是沿岸上千萬人的飲用水源和工農業用水的重要來源,還承擔重要的航運任務。圖1為歐洲西部地形分布示意、圖2為萊茵河流域示意和氣候圖。據此完成下面問題。(1)據圖描述萊茵河的發源地、流向及注入地。(2)根據圖中降水量的變化,推測萊茵河流量季節變化的大致規律。(3)河流的特點反映出一個區域內各自然要素之間的關系。請用代碼填寫圖3自然要素的關系。①氣候②河流③地理位置④地形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為______。小知識:河流的航運價值大小,一方面看自然條件,主要有流量的大小和水流的穩定度;另一方面要看社會經濟條件,即流域內人口的多少,經濟發展的程度,運輸量的大小。(4)從地形的角度看,有同學認為萊茵河中下游比較適合航運。你認為這種判斷是否正確并請說明理由。(5)分析萊茵河承擔重要航運任務的社會經濟條件。32.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洲和周邊海域,南極洲平均海拔2380米,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有“冰雪高原”之稱。2024年2月7日建成的秦嶺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也是我國第三個南極常年科考站。圖1示意南極地區和我國南極考察站的位置,圖2為秦嶺站建設時間軸,圖3為秦嶺站的建筑特色。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南極科考站一般可以分為夏季觀測站和常年觀測站,據圖推測,我國五個南極科考站是夏季觀測站的有____。(2)閱讀圖2秦嶺站建設時間軸,秦嶺站建設施工主要在____時間段,分析南極科考站建站集中在這個時間段的原因。____(3)根據秦嶺站的建筑特色,推測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材料:南極科考站設備(部分) ①秦嶺站清潔能源系統,保障考察站科研設備和基本生活設施短期純綠色運行。 ②極地氣象觀測系統,可適應-50°C的極端低溫環境。 ③冰孔測井成套裝備,通過鉆孔測量冰層溫度、傾角、方位角及直徑變化。 ④秦嶺站配備國內首套月池系統,能夠在海冰覆蓋區完成深海樣本采集。(4)說出①秦嶺站新能源系統主要新能源的來源。(至少兩種)(5)根據材料,仿照示例,概括③④南極地區開展的考察與研究的主要內容。(示例:②極地氣象觀測系統,可適應-50℃的極端低溫環境。概括為:極端環境氣象觀測)33. 大豆是喜溫、需水較多作物,其生產需占用相對較多的土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是大豆高產條件之一。美國、巴西是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圖1為巴西和美國大豆產區分布及氣候資料。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下面關系圖描述了美國和巴西大豆產區分布區特點,并分析了美國和巴西大豆生產有利的自然條件,請將內容補充完整。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生長周期是指某一作物從播種到收獲所需的時間。表1為美國和巴西大豆生長周期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美國 種植期 開花期 灌漿期 收獲期巴西 開花期 灌漿期 收獲期 種植期(2)由表1可知,美國大豆生長周期為大約7個月時間,而巴西大約6個半月的時間,巴西大豆比美國大豆生長周期短,說明原因。(3)美國和巴西兩國大豆播種和收獲的時間相差約半年,說明造成美國和巴西大豆種植時間差異的原因。美國1804年開始種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通過大量技術投入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目前,在大豆的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出口量方面,巴西逐漸趕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圖2為巴西大豆產業發展主要事件序列。(4)請在下列問題中,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進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①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根據美國大豆主產區的生產特點,分析美國大豆高產的原因。②1983年后,巴西大豆產量直逼美國。分析巴西大豆產量迅速增加的原因。(5)為擴大巴西大豆的種植面積,有人提議開墾北部雨林地區,試分析這樣做給環境帶來的影響。34.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印度工業體系相對完整,工業化水平較高,擁有規模較大的重化工業和紡織工業。圖1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日本主要化石燃料的進口依賴度與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地區比重。圖2為印度簡圖,圖3為日本和印度人口年齡構成。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問題。(1)下列框圖可以用來解釋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結合圖1中的信息,將代表下列內容的符號填入框圖中,使框圖完整。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C.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產品主要出口a____b____c____d____近年來,日本的對外經濟結構已經從“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轉換,進入由“貿易立國”轉向“投資立國”的新階段,加大對印度的投資力度。(2)結合以上圖文材料,從勞動力、礦產資源、市場等方面,分析日本加大對印度的投資力度的原因。近些年來,印度的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主要的軟件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度的班加羅爾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公司涌現,成為美國世界規模最大的完善而成熟的服務外包目的地,被稱為“服務外包之都”。圖4為印度服務外包收入來源地構成及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的優勢分析。(3)讀圖和材料說明班加羅爾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及班加羅爾服務外包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意義。(4)分析日本有沒有可能成為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的源地?請說明你的看法。七年級地理試題本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8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要求的,請把選出的選項涂在答題卡相對應的位置上。【1~3題答案】【答案】1. B 2. A 3. A【4~6題答案】【答案】4. D 5. C 6. D【7~9題答案】【答案】7. A 8. D 9. C【10~12題答案】【答案】10. B 11. A 12. D【13~15題答案】【答案】13. B 14. C 15. A【16~18題答案】【答案】16. C 17. C 18. A【19~21題答案】【答案】19. B 20. D 21. C【22~24題答案】【答案】22. B 23. B 24. A【25~27題答案】【答案】25. D 26. D 27. B【28~30題答案】【答案】28. B 29. A 30. D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31題答案】【答案】(1)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自南向北流,注入北海。(2)萊茵河流量季節變化較小,流量較為穩定。 (3)③①②④(4)正確,萊茵河中下游地區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穩,利于航運。(5)流域內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運輸需求量大,交通網絡完善。【32題答案】【答案】(1)泰山站、昆侖站##昆侖站、泰山站(2) ①. 11月-次年2月 ②. 是南極地區的暖季,且有極晝現象 (3)酷寒、干燥、烈風(4)太陽能 風能##風能、太陽能(5)③極地冰川采集觀測;④極端條件深海生物采樣【33題答案】【答案】(1) ①. 中 ②. 北溫 ③. 巴西 ④. 降水 ⑤. 平坦 ⑥. 水源(2)巴西比美國緯度低,熱量條件更優越,大豆生長較快。(3)兩個國家分別位于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導致其收獲期相差約半年。(4)選①,美國大豆高產的原因為科技投入大;實現了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等。或選②,巴西大豆產量迅速增加的原因為從美國引進大豆品種,并開發熱帶大豆品種;種植范圍擴大等。(5)開墾雨林會是森林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受損;破壞生態失衡等。【34題答案】【答案】(1) ①. B或D ②. D或B ③. A ④. C(2)勞動力:印度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礦產資源:印度礦產資源較豐富,可降低日本工業原料的供應風險;市場:印度人口眾多且經濟持續增長,市場需求不斷擴大。(3)原因:印度勞動力豐富、信息技術水平高、自然環境優美、英語普及;有多所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勞動力素質較高。國家政策支持等。意義: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印度從傳統制造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等。(4)可能,理由:日本信息技術產業發達,外包產業市場需求大。不可能,理由:日本勞動力成本高;以日語為主,語言匹配度較低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