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紅憐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說明:本試卷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為100分)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8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僅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你認為正確的答業的代號涂在答題卡上)S市地處華南地區,歷史上因河港興起。不同于多數古城建有城墻、護城河等,S市始終沒有修建城擼等設施。隨著經濟發展,該市在19世紀末形成下圖所示街巷布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大港0250500m碼頭一一級道路江二級道路1.S市沒有修建城墻A是為了促進港口發展B.是為了增進文化交流C.方便了當地居民的田間管理D.體現了御外凝內的集體精神2.S市二級道路的布局主要是為了A擴大港口腹地B.協調區域發展C.便于貨物集散D.加強通風降溫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是指在密閉的無菌空間內,利用人工光源,并通過電子傳感系統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和營養液等進行精準調控的農業系統,主要用于生產蔬萊,其單位面積產量是露地生產的50~100倍。中國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從2016年起步,目前主要集中于福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2024年,中國蔬萊種植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9.8%,而蔬萊總產量中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生產的僅占萬分之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目前中國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布局的主導因素是A政策B.市場C.地租D.技術地理試卷第1頁,共7頁4若未來全入工光型植物工廠能夠逐步替代露地蔬菜生產,使耕地的種植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則中國A.糧食生產穩定性增強B.糧食生產總能耗減少B.糧食跨區域調劑增多D.糧食對外依存度降低藍碳指由海洋生態系統(主要是紅樹林、濱海鹽沼、海草床三大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雖然只有陸地植物生物量的Q.5%,但年捕獲碳總量卻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別是海岸帶生態系統表現最為顯著。人類的開發導致海岸帶破碎化。下圖示意海岸帶景觀的破碎化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蘆葦網湖灘田致鞋圖耕地圖奔班用地5.與陸地植被相比,海岸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更強,主要是因為海岸帶生態系統A生物種類多B.營養鹽豐富C.光合作用強D.殘體降解慢6.海岸帶景觀破碎化會導致①空氣中C02濃度增加②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③海岸帶富營養化增強④濕地自我修復力增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荊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璣,起點距三峽大壩約0k。研究發現,三峽大壩蓄水以來,荊江河段沖淤變化明顯,部分河床沉積物明顯“粗化”。下圖示意荊江河段2002一2020年河床最低點高程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高程變化(m)25205w冰沙107.導致荊江上下游河段沖淤差異的主要因素是①流速②河床物質③含沙量④植被數量地理試卷第2頁,共7頁■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17.3(6分)地理答題卷考號:姓名:班級:考場:座號:注意事項答題前請將姓名、班級、考場、座號和準考證號填寫清楚2.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3.主觀題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18.1(4分)貼條形碼區4.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無效。5.保持答卷清潔完整。正確填涂■缺考標記口選擇題(48分)18.2(6分)1[A][BI[c][D5[A][B][c][D9 [A][B][c][D]13 [A][8][c][D]2[A][B][c][D]6[A][B][c][D10[A][B][cJ[D14[A][B][c][DJ3 [A][B][c][D]7 [A]CB][c][D]11 CA][B][c][D]15 CA][8][c][D]■4 [A][B][c][D]8 [A][B][e][D]12 CA][B][c]CD]16 CA][B][c][D]■■■■■■■■■■■■■■■■■■■■■■■■■■■二非選擇題(52分)17.1(6分)18.3(6分)17.2(6分)18.4(4分)回回■口 ■ID:3704363第1頁共2頁■■請使用2B鉛筆填涂選擇題答案等選項及考號■19.1(4分)19.2(4分)19.3(6分)■斕尚口■口ID:3704363第2頁共2頁■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地理答案逃擇題:23568910ACBDDABABD111213141516DA8DC二、非選擇題:17.(18分)(1)租金較低;(臨近大學)就業機會多;臨近干道,交通便利;管理較為寬松。(6分)(2)交通線路短,運輸成本低;道路較寬闊,便于攤販流動(或擺攤);交通線附近,消費人群多;夜間車流量相對少,對經營干擾小。(6分)(3)服務類型豐富;物美價廉(或性價比高);距離近,消費便利:彌補校內服務時間空白。18.(20分)(1)依據測得的冰蓋海拔數據的變化,來推算冰蓋厚度的變化;依據測得的冰蓋經緯度(水平坐標)數據的變化,推算冰蓋的移動速度和方向。(4分。注:只寫測得數據,不寫作用不得分)(2)形成順序:后退磧C、后退磧B、后退磧A(2分)退縮特點: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冰舌由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退縮;緯度低氣溫高,冰舌自西南向東北退縮:圖中出現三條近乎平行的后退磧,說明冰蓋為間歇性退縮。(每點2分,滿分4分,注:沒有理由,只有結論,每點1分)(3)氣溫回暖,凍土表層開始消融;表層融水下滲,遇到永凍層阻隔;活動層逐漸達到水分飽和,難以繼續接納下滲;水在地勢低處滲出地表,形成地表徑流(6分)(4)(6分)覆蓋白色被子:白色覆蓋物可以增大冰川表面的反照率,減少到達冰川的太陽輻射;白色覆蓋物可以降低太陽對冰川的直接輻射;減弱空氣和冰川的熱量交換,以減緩冰川的消融。人工造雪:增加冰川上的積雪:增大冰川表面的反照率。19.(14分)(1)該地緯度較高(積雪開始融化后),氣溫仍較低,積雪融化較少:春季多大風和寒潮,升溫慢;晴天多,晝夜溫差大,凍融交替(難以迅速形成洪峰)。(4分)(2)洪峰②出現時間晚(或氣溫回升),積雪量及其融水減少,且凍土開始消融土壤透水性增強,積雪融水和雨水下滲多(故洪峰多了降雨補給但產生的洪峰差距不大)。(4分)(3)缺乏積雪覆蓋,可燃物出露或易然物多;地表缺水,可燃物千燥;氣溫回升快,可燃物易達到著火點。(6分)1.A結合材料分析,“$市地處華南地區,歷史上因河港興起”,且圖中明確標注了碼頭以及與之相連的道路布局。沒有修建城墻可以減少障礙,使得船只能夠更順暢地進出港口,從而促進港口的發展和貿易的繁榮,A正確:增進文化交流、方便了當地居民的田間管理、體現了御外凝內的集體精神,與是否修建城墻無直接關聯,BCD錯誤。故選A。2.C從圖中可以看出,二級道路與碼頭和一級道路緊密相連,形成一個便捷的交通網絡。這樣的布局有利于貨物的快速集散,吸引更多的貨物和船只前來,促進港口貿易發展,C正確;擴大港口腹地主要一級道路等通過對外的交通聯系實現,A錯誤;協調區域發展雖然也是城市規劃的考慮因素之一,但在此問題中并非二級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B錯誤;不是所有的二級道路都與盛行風平行,因此不能體現加強通風降溫的作用,D錯誤。故選C。【點睛】交通運輸是港口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效的運輸網絡能夠提升港口的貨物吞吐能力,擴大其輻射范圍,增強競爭力。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和水路的多式聯運,能夠優化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吸引更多航運企業和貨主。同時,便捷的交通條件也有助于港口與腹地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3.B根據材料,目前中國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主要集中于福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主導因素是市場。故B選項正確。4.D“2024年,中國蔬菜種植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9.8%,而蔬萊總產量中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生產的僅占萬分之一”。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的“單位面積產量是露地生產的50~100倍”,可極大地為我國生產所需要的農產品,降低糧食對外依存度,D正確。5.D由材料“藍碳指由海洋生態系統(主要是紅樹林、濱海鹽沼、海草床三大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可知,海岸帶生態系統長期處于少氧的水環境,殘體降解慢,固碳能力強,D正確:生物種類、營養鹽、光合作用與陸地植被相比差異較小,A,B,C錯誤。6.A由材料“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雖然只有陸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捕獲碳總量卻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別是海岸帶生態系統表現最為顯著”可知,海岸帶景觀破碎化會導致海岸帶固碳能力下降,空氣中C0濃度增加,①正確;海岸帶景觀破碎化會導致海岸帶生態系統退化,水體自凈能力減弱,海岸帶富營養化增強,③正確;海岸帶景觀破碎化會導致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少,濕地自我修復力減弱,②④錯誤。故A正確7.B由圖可知,荊江上游沖刷比下游嚴重。流速快、河床物質易受侵蝕、含沙量小、植被少均會造成侵蝕作用強,沖刷嚴重,但荊江上下游河床物質相近,植被覆蓋度相近,而流速上游大,含沙量上游小,因此①③正確,②④錯誤,故B選項正確。8.A侵蝕作用越強,沉積物顆粒越大。“沉積物粗化明顯”說明侵蝕作用強,圖中枝城一沙市段沖刷最嚴重,侵蝕作用最強,所以沉積物顆粒大,粗化明顯,A選項正確。9.B北半球氣旋逆時針旋轉,左圖中哈爾濱位于低壓槽鋒面處,鋒面西側的氣流來自冬季風,為冷氣團,東側的氣流來自鄂霍次克海,冬季海洋氣溫高,為暖氣團。即形成倒暖鋒。且材料中提到此次降水過程“持續時間較長”,符合暖鋒降水特點。故B選項正確。10.D凍雨的形成從上至下空氣呈現出“冷-暖冷”的氣溫特點,右圖中在1200米附近,氣溫高于0度,氣溫較高,才形成凍雨形成具備的氣溫特點,因此選擇D選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地理答案.pdf 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地理答題卷.pdf 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2023級高考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