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卷面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考生須在答題卡規定的相對應的答題區域作答,選擇題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需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我國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關尹子·九藥篇》中說:“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瓶上有兩個小孔,閉住一個,水就流不出來,主要是由于( )A.重力的作用 B.摩擦力的作用 C.浮力的作用 D.大氣壓的作用2.快遞員駕駛電動三輪車勻速直線行駛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以車為參照物,車內的快遞包裹是靜止的C.車內安裝防撞軟墊是為了減小慣性D.車的重力與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3.乒乓球是同學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乒乓球被擊出后,仍受到球拍的彈力作用B.乒乓球碰到桌面后改變方向,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球拍與球相碰時,只有球拍發生了形變D.乒乓球在空中飛行時不受力的作用4.下列實例中,是為了減小壓強的是( )A.駱駝的腳掌寬大 B.篆刻刀的刀刃很薄C.注射器的針頭尖銳 D.破窗錘的錘頭很尖5.綠豆湯可以消暑解毒,小明在煮綠豆湯時,將綠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發現成熟飽滿的綠豆沉入水底,干癟、蟲蛀的綠豆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沉底的綠豆不受水的浮力B.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等于綠豆排開的水的重力C.成熟飽滿的綠豆下沉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加D.漂浮在水面的綠豆一定比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大6.以下情境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正在下潛的潛水艇 B.空中的熱氣球 C.地球同步衛星 D.池塘中的睡蓮7.利用鸕捕魚是我國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如圖所示,當捕到魚的鸕從水中跳到漁船上時,下列關于漁船說法正確的是( )A.排開水的質量不變 B.受到的浮力變大C.船底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小 D.所受浮力始終大于船及所載物的總重力8.用如圖所示的a、b兩種材料制成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實心球,將甲、乙兩球同時放入水中,靜止后( )A.甲球漂浮 B.兩球均漂浮 C.乙球漂浮 D.兩球均沉底9.在下列情景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A.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 B.小明在超市里推著購物車沿水平方向前進C.大力士用力推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推動 D.人拎著書包,沿水平直線勻速運動10.各式各樣的剪刀都是一對杠桿。如圖所示的剪刀,最適合剪開較硬物體的是( )A. B. C. D.11.如圖所示,既不碰燒杯壁也不碰燒杯底的手指插入水中時,天平平衡。若將水指拿出,則天平( )A.保持平衡 B.右端下沉 C.左端下沉 D.無法判斷12.小明同學按題圖所示進行實驗操作(不計繩重和輪的摩擦),則下列幾種描述中正確的是( )A.F1F2>F3 C.F1>F213.如圖所示,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不計繩重和摩擦),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A.減小提升重物的高度 B.減小被提升物的質量C.減小定滑輪的重力 D.減小動滑輪的重力14.下列各圖中,不涉及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是( )A.甲圖:網球接觸球拍的瞬間 B.乙圖:鐵鎖來回擺動C.丙圖:小孩蕩秋千 D.丁圖:滾擺往復運動15.人造地球衛星在大氣層外沿橢圓軌道繞地運行,不受空氣阻力,只有動能和勢能的轉化,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當它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它的( )A.勢能增大、動能增大 B.勢能增大、動能減小C.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D.勢能減小、動能減小二、填空與作圖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作圖2分,共15分。16.唐詩“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詩中秋風“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頂外側空氣流速______(選填“快”或“慢”),從而產生一個向上的力,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茅草最終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到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17.(1)如圖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搬運巨木的情境。抬起巨木時,橫桿是______(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向下壓橫桿的眾人越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支架越省力。(2)如圖所示,將所受重力為G的實心物體A掛在輕質杠桿的C端,在杠桿D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F時,杠桿水平平衡;將物體A浸沒在水中,施加在D端豎直向下的拉力的大小變為0.8F時,杠桿仍然能保持水平平衡。①請畫出圖中力F的力臂。②由以上條件可知,物體A,浸沒時受到的浮力______(G為已知量),物體A的密度是水密度的______倍。18.如圖所示,是某遠洋輪船的船舷上標的“吃水線”,又稱“載重線”,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當該遠洋輪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遠洋輪船在北大西洋受到的浮力F1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印度洋受到的浮力F2;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______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2。(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如圖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滑輪和物體A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的滑輪是______(選填“動”或“定”)滑輪,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5N,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N。20.如圖1所示,一小球從固定光滑軌道A處靜止下滑,經過B處,再向上運動到軌道右端的最高點C處(圖中并未畫出,軌道足夠長)整個過程只有動力和勢能之間的轉化。小球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總和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小球在C處的位置應該在圖2中的______(填寫序號)。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共30分。21.(7分)某實驗小組把重力為4.4N、體積為V的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端,分別測量圓柱體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下表記錄了有關的實驗數據。(g取10N/kg)液體的種類 實驗序號 圓柱體排開液體的體積/m3 彈簧測力計示數/N 圓柱體所受浮力/N水 1 2.4 2.02 1.4 3.03 0.4 4.04 0 ①酒精() 5 2.8 1.66 2.0 2.47 1.2 3.28 0 ②(1)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1、2、3或5、6、7可以得出的結論:浸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______成正比;(2)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1與5”或“2與6”或“3與7”可以得出的結論:浮力的大小與______有關;(3)根據表中數據可求出圓柱體的體積V為______m3;(4)彈簧測力計完好,使用規范,讀數正確,試分析:實驗序號4的數據,產生彈簧測力計示數為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實驗序號8的數據,產生彈簧測力計示數為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5)在表中的兩個空格處分別填上相應的數據:①______; ②______。22.(8分)某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實驗步驟如圖所示。(1)甲圖是______(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在實驗過程中將杠桿調節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若杠桿調節前如圖甲所示,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2)若每個鉤碼重1N,且杠桿上每格相等,如圖乙所示,同學們在杠桿上A點掛3個鉤碼,應該在B點懸掛______個鉤碼;當杠桿平衡后,將A、B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靠近支點O的方向移動一格,則______(選填“左”或“右”)端將下沉;(3)下表是該組某同學在實驗中記錄杠桿平衡的部分數據;次數 F1/N L1/cm F2/N L2/cm1 2 5 1 102 3 10 2 153 2 30 3 20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用公式表達);(4)如圖丙所示,保持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位置,測力計示數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實驗結束后,小王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將支點調整在如圖丁所示位置進行探究,與之前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原因可能是:______。23.(7分)【探究名稱】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某實驗小組根據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對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繞繩方式有關;猜想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猜想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證據】(1)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應______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2)組員通過更換滑輪組,改變鉤碼質量,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表中第4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______;實驗次序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2 4 0.1 1.8 0.3 74%3 8 0.1 3.2 0.3 83%4 8 0.1 2.5 0.4【解釋】(3)分析數據可知,第3次實驗是用圖______(選填“丙”或“丁”)所示裝置做的;(4)不計摩擦及繩重,分析1、2兩次實驗數據可知,猜想一是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5)通過比較______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使用相同滑輪組提升物體時,物體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越______;【交流】(6)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可知:隨著物重的增大,額外功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4.(8分)自行車是我們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利用了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識。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對自行車進行了學習研究。【任務一】自行車上的摩擦力研究:(1)自行車輪胎、車把、腳蹬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是為了增大摩擦力;(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______,來減小摩擦力;(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是利用______,來減小摩擦;(4)剎車時,用力捏緊車閘,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______,從而增大摩擦力;(5)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這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任務二】自行車上簡單機械研究在下面列舉的自行車結構或設計:屬于杠桿的是______,屬于輪軸的有______。(選填前面的序號)①控制前輪轉向的車把,②車把上的剎車把手,③車把與前叉軸,④中軸上的腳蹬和齒盤,⑤后軸上的飛輪和后輪。【任務三】自行車上壓強研究自行車的車座較寬大,車軸螺母處加一個墊圈,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以上設計都是通過增大_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壓強。四、綜合應用題:本題共3小題,共25分。25.(8分)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通過滑輪組將深井中的物體拉至井口的裝置圖。已知井深9m,物體重1600N,動滑輪重400N,汽車提供的最大動力為2000N,與汽車相連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000N(不計汽車所受的摩擦阻力、繩重及滑輪組的摩擦),若重物以1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求:(1)將物體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的時間;(2)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3)求整個裝置工作時最大的機械效率是多少。(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26.(9分)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無數海洋人的努力和探索,“奮斗者號”載人深潛器于2020年11月28日,成功潛入海底10909米,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奮斗者號”兩側配有壓載鐵,通過改變其數量,來控制“奮斗者號”的下沉、上浮或懸停。(設海水的密度,,g取10N/kg)(1)若海水的密度均勻,“奮斗者號”潛入海底100m時,所受海水壓強大小為多少?(2)“奮斗者號”加速下沉時,其所受浮力______(填“不等于”或“等于”)重力,若在經過某一密度均勻的海水區域時,迅速拋掉部分壓載鐵,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考慮海水的摩擦阻力),則“奮斗者號”將______(填運動狀態);(3)若“奮斗者號”體積為50m3(不包括壓載鐵),其所受海水的浮力為多少?(4)“奮斗者號”最大負載時總質量為22t(不包括壓載鐵),當拋卸其中部分壓載鐵,只剩下2塊時,可使最大負載的“奮斗者號”處于懸浮狀態,則每塊鐵塊的體積為多少?27.(8分)2022年5月15日凌晨1點26分,中國自主研發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從海拔4270m的科考營地順利升空,4點40分達到海拔9032m空氣稀薄的高空,超過珠峰8848.86m的海拔高度,創造了浮空艇大氣科學觀測世界紀錄。浮空艇體積約為9000m3,總質量約為2.6×103kg,其內部上層主氣囊充滿氦氣,中間被軟隔膜隔開。下層副氣囊充有空氣并設有排氣和充氣裝置,主、副氣囊的體積可變但浮空艇總體積不變,主、副氣囊之間無氣體交換且壓強始終相等,為使浮空艇能夠安全穩定工作,應使主、副氣囊內壓強始終高于外界大氣壓,壓強差始終為200Pa。如圖所示,由于沒有動力系統,它通過一條纜繩與地面的錨泊車連接,利用自身的浮力和纜繩的拉力可以實現升空和駐空(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請回答下列問題:(1)主氣囊內的氦氣密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艇外空氣密度;(2)若浮空艇勻速升空過程中質量保持不變,上升1000m的高度浮力做了多少功?(3)如圖乙所示,營地錨泊車上用纜繩連接浮空艇,若駐空的浮空艇排開空氣的質量為7.2×103kg,纜繩處于豎直拉直狀態且重力忽略不計,則纜繩承受的拉力是多少?(4)若艇內外壓強差過大,則浮空艇有安全隱患,為保證內外壓強差在一個安全范圍內,有時需要將副氣囊的空氣排出一部分。如果你是浮空艇的指揮員,你應該選擇在浮空艇上升還是下降的過程中來排出部分空氣?說明理由。八年級物理試題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A B C B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D A C二、填空與作圖題:本題共5小題,填空每空1分,作圖2分,共15分。16.快 運動狀態 地球17.省力 遠離 518.等于 大于19.動 520.不變 ②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1分,共30分。21.(7分)(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2)液體的密度 (3)5×10-4(4)物體漂浮在水面 圓柱體沉底 (5)4.4 3.622.(8分)(1)平衡 便于測量力臂 左 (2)2 右 (3)F1L1=F2L2(4)變大 (5)沒有考慮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23.(7分)(1)勻速 (2)80% (3)丙 (4)錯誤 (5)2、3 高 (6)變大24.(8分)【任務一】接觸面粗糙程度 用滾動代替滑動 壓力 前【任務二】①② ③④⑤【任務三】受力面積 減少四、綜合應用題:本題共3小題,共25分。25.(8分)解:(1)將物體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的時間為(2)不計汽車所受的摩擦阻力、繩重及滑輪組的摩擦,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為.(3)汽車提供的最大動力為2000N,與汽車相連的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000N,可知繩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為2000N,故重物最大重力為此時裝置的機械效率最大,由知,最大值為26.(9分)解:(1)下潛到1000m深處時受到海水的壓強為(2)大于 勻速下沉運動(3)“奮斗者號”受到的浮力為(4)“奮斗者號”懸浮時,所受浮力和重力是平衡力,所以即所以解得。27.(8分)解:(1)小于(2)浮空艇總質量約為m=2.6×103kg,其浮力上升1000m的高度浮力做功(3)駐空浮空艇受到的浮力纜繩承受的拉力(4)上升的過程。由于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所以越往高處,大氣壓越小,內外壓強差越大,所以在浮空艇上升的過程中來排出部分空氣來減小浮空艇內部的壓強,使內外壓強差變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