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靈武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地 理 試 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表為哈爾濱(127°E)與我國a城市連續兩日日出與日落時刻(北京時間)。據此完成1~3題。城市 ①日 ②日日出時間 日落時間 日出時間 日落時間哈爾濱 5:21:51 17:30:42 5:23:06 17:28:45a城市 6:53:15 19:00:53 6:54:02 18:59:241.與①②兩日最接近的節氣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未來3個月內,地球公轉速度A.逐漸變慢 B.先慢后快C.逐漸變快 D.先快后慢3. a城市最可能是A.拉薩(91°E) B.蘭州(103°E)C.廣州(113°E) D.上海(121°E)河南省云臺山為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境內發育有眾多深切峽谷地貌,峽谷兩側巖石分層明顯,且不時有水流滲出。云臺山分布有殘丘孤峰,大多孤峰表面土層淺薄。圖1為云臺山峽谷景觀圖,圖2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其中丁巖石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據此完成4~6題。4.圖1中巖石類型主要為圖2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5.形成云臺山孤峰表面土層淺薄的主要作用是A.風化作用 B.冰川作用 C.地殼運動 D.流水作用6.在云臺山游玩時,游客觀看到的河流地貌主要是A.河漫灘 B.三角洲 C.瀑布 D. “U”形谷右圖為我國局部區域某次天氣系統過境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圖示a天氣系統移動方向為A.自東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東南C.自東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東北8.與株洲相比,圖示時刻廣州A.風力較大 B.陰雨連綿 C.氣壓較高 D.風輕云淡天山北坡位于我國新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水資源管理壓力大。天山北坡地下水儲量的年內變化特征是自然補給和人為耗散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季節變化受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共同調節。下圖為1990~2020年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儲量和降水量年內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9.1990~2020年,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儲量峰值較降水峰值出現早,表明A.降水對地下水補給存在滯后性 B.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補給水源C.降水對地下水的調節作用有限 D.降水補給地下水的持續時間長10.1990~2020年6~10月,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儲量持續下降,與其關聯性最小的是A.土壤板結加劇 B.大氣降水的補給減少C.地面蒸發量大 D.季節性積雪消融殆盡西風漂流位于南緯40°~60°之間海域,為全球洋流系統中最強勁的洋流,冬季勢力尤為強盛。右圖為南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西風漂流的性質及成因分別是A.暖流 位于低緯度地區B.寒流 距南極大陸冷源較近C.暖流有眾多暖流匯入D.寒流 受東南信風吹拂形成12.南半球西風漂流冬季勢力尤為強盛的原因是冬季A.匯入洋流增多B.上升補償流增多C.西風勢力增強D.暖流的流速變慢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區海表溫度變化會影響全球氣候,可能會增加我國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下圖為赤道太平洋東部部分海域海表溫度距平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出現圖示海表溫度時,赤道太平洋東部地區A.東南信風增強 B.沿岸漁業增產C.晝夜溫差增大 D.沿岸降水增加14.針對圖示海表溫度情況,我國南方地區應重點防御的自然災害是A.森林火災 B.滑坡、泥石流 C.地震 D.干旱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海拔7782m,是我國具有最完整垂直自然帶譜的山地。圖1為南迦巴瓦峰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帶譜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15.南迦巴瓦峰能成為我國具有最完整垂直自然帶譜的山地,主要得益于其A.海拔較高,生境多樣B.地勢險峻,不受人類活動干擾C.光熱充足,雨熱同期D.南北跨度較大,氣候類型多樣16.與北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線高低及成因分別是A.高熱量充足 B.低為陰坡 C.高坡度較大 D.低降水多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讀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8分)(1)簡述甲地現今地貌的形成過程。(4分)(2)比較圖示地區斷層形成與巖漿活動時間的早晚,并說明理由。(6分)(3)指出圖示斷層左右兩側巖塊的相對運動方向,并說明判斷依據。(8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印度位于南亞,地形地貌多樣,境內河流眾多。圖1為印度降水量分布和其季節盛行風向示意圖,圖2為甲地多年平均月降水和氣溫分布狀況示意圖。(1)印度西北部地區降水較少,試分析成因。(4分)(2)指出甲地的氣候類型,并說明判斷依據。(6分)(3)說出圖1所示季節印度地區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東北低山丘陵區因土層深厚肥沃,成為當地的主要農產區,但高強度的農業墾殖和山地植被破壞導致該地區發育了眾多的侵蝕溝(如圖1所示)。研究發現,坡向對侵蝕溝發育強度影響較大。圖2為東北長白山中段(東北——西南走向)某地低山丘陵區不同坡向侵蝕溝密度分布示意圖,該地有季節性凍土分布。(1)根據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原理,簡述東北低山丘陵區侵蝕溝的發育過程。(4分)(2)指出東北長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區侵蝕溝密度分布狀況,并推測形成東坡和南坡侵蝕溝密度狀況的原因。(8分)(3)說明東北低山丘陵區侵蝕溝發育對當地人類生產生活及自然環境的危害。(6分)答案一、選擇題1.D 2.C 3.B 4.B 5.A 6.C 7.B 8.D 9.C 10.A 11.B 12.C 13.D 14.B 15.A 16.D二、非選擇題17.(1)甲地先經歷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后受地殼抬升作用隆起;再經外力侵蝕作用形成現今地貌。(2)斷層形成早于巖漿活動。理由:巖漿巖脈(花崗巖、A巖脈)穿過斷層,說明斷層形成后才有巖漿侵入。(3)左側巖塊相對上升,右側巖塊相對下降。判斷依據:左側煤層位置高于右側對應煤層位置;左側巖層向上彎曲,右側巖層向下彎曲。18.(1)印度西北部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時間長,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西部有西高止山脈阻擋,西南季風難以深入,降水較少。(2)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判斷依據:全年高溫(各月均溫在20℃以上);降水季節變化大,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雨季集中在6-9月,符合熱帶季風氣候特征。(3)圖1所示季節為雨季,河流流量大;水位高;含沙量較大;流速較快。19.(1)高強度農業墾殖和植被破壞導致地表裸露;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徑流沖刷力強;季節性凍土融化后土壤含水量大,易被侵蝕;長期侵蝕作用下逐漸形成侵蝕溝。(2)分布狀況:侵蝕溝密度整體上北坡(NE、NW)較低,南坡(SE、SW)和東坡(E)較高。原因:東坡和南坡為陽坡,季節性凍土融化早,土壤含水量大,易被侵蝕;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沖刷作用強。(3)破壞耕地,減少農作物產量;加劇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壞地表植被,生物多樣性減少;侵蝕溝發育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