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框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框。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獨龍族早期以狩獵為生,散居在我國橫斷山脈獨龍江流域的高山峽谷。20世紀50年代以來獨龍落結構發生了快速變化。近些年,依托山水林田發展旅游、商貿等經濟,形成了多元融合的聚落。圖1示意獨龍族聚落結構的演化過程。據此完成1~3題。1.獨龍族在( )A.游獵為生階段,居住空間呈聚集分布 B.獵耕共生階段,耕地散布在河谷低地C.農耕主導階段,個體生計范圍縮小 D.多元融合階段,公共服務空間分散2.獨龍族聚落結構演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環境惡化 B.地域文化傳承C.人口規模縮小 D.生產方式改變3.獨龍族多元融合的聚落有利于( )A.奠定工業發展良好基礎 B.減輕谷底耕地環境壓力C.恢復傳統聚落景觀格局 D.實現區域人地協調發展河西走廊某流域是同期于20世紀50年代末干涸,沙漠逐漸向綠洲推進。2007年開始,該流域逐步減少尾湖周邊的人類活動,有計劃地向尾湖生態輸水,有效遏制了風沙危害。2024年,尾湖湖面積恢復到28平方千米,形成了127平方千米的濕地。圖1示意該流域某縣甲、乙、丙三鎮地理位置。圖2示意甲、乙、丙三鎮近15年常住人口變化。據此完成4-5題。4.近15年( )A.湖泊擴張導致甲鎮人口快速減少 B.城鎮化和生態治理使乙鎮人口增加C.生態輸水導致丙鎮人口基本穩定 D.生態移民導致三鎮的人口總量增加5.促進該綠洲可持續發展最合理的是( )A.開采地下水增加區域人口承載力 B.依據流域水資源確定人口容量C.吸引外來人口發展丙鎮灌溉農業 D.將甲丙兩鎮人口全部遷往乙鎮高溫、低溫、干旱、澇漬、大風等是蔬菜種植的不利因素。甘肅和海南兩地根據自身環境特點,采用不同棚型的大棚克服蔬菜種植的季節性不利因素,提高蔬菜供應的自給率。如圖示意甘肅常見大棚棚型。據此完成6~8題。6.甘肅采用土墻和半地下式的棚型主要是為了( )①保溫 ②防風 ③遮陰 ④集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海南蔬菜種植最需要采用大棚的時段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8.推測海南蔬菜大棚宜采用( )A.土墻較厚的棚型并覆透明棚膜 B.高大通風的棚型并覆遮光棚網C.低矮狹窄的棚型并覆透明棚膜 D.半地下式的棚型并覆遮光棚網表1為我國三個城市2024年12月某日的日出日落時刻(北京時間)。據此完成9~10題。表1城市 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甲 07:06 16:48乙 07:57 18:07丙 08:12 17:549.緯度相同的城市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10.乙、丙兩城市日出時刻(北京時間)相同時( )A.北極圈以北全部出現極夜 B.甲城市太陽高度全年最大C.乙城市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D.丙城市白晝長度全年最長如圖示意隴東某黃土塬上無灌溉苜蓿地2024年7月29日至8月5日每15分鐘分層土壤含水量變化。據此完成11~12題。11.7月29日至8月5日發生明顯降水的天數為( )A.1天 B.2天 C.3天 D.4天12.8月1日8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蒸發減弱 B.地下水水位上升C.植物蒸騰減弱 D.前一日降水下滲2025年某颶風登陸澳大利亞東部海岸。颶風過后,登陸地海岸原本平緩的沙灘變成了“斷崖”。如圖示意颶風過后該海岸“斷崖”景觀。據此完成天海題庫13~14題。13.該海岸“斷崖”形成的原因是( )A.風力侵蝕 B.風力堆積 C.海水侵蝕 D.海水堆積14.長期來看,該海岸海灘會( )A.逐漸恢復為平緩沙灘 B.被侵蝕成礫質海灘C.緩慢堆積成泥質海灘 D.維持目前砂質“斷崖”輸電線舞動是指架空輸電線在覆冰及穩定風場的作用下產生的一種振動現象。該現象一般發生在近地面大幅降溫和降雨天氣過程中。表2為2008年1月13~14日我國某地輸電線舞動發生時段的近地面及高空3千米天氣狀況。據此完成15~16題。表2高度 降水形態 風向 舞動之前48小時內降溫/℃近地面 液態 偏北風 15~18高空3千米 液態 西南風 2~315.導致該地近地面大幅溫降的是( )A.冷鋒過境 B.臺風登陸 C.輻射冷卻 D.風向突變16.本次輸電線路舞動時大氣溫度的垂直結構為( )A. B. C.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廣西是我國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的主要基地。對蔗糖生產中副產品的利用,可有效提升甘蔗產業的經濟效益并減輕環境壓力。材料二:糖蜜是蔗糖生產的副產品之一。用糖蜜釀造出的朗姆酒風味獨特,是特色飲品制造和加工的重要原材料,國際市場需求旺盛。目前,加勒比海地區是朗姆酒的主要產地,我國和東南亞每年進口大量朗姆酒。材料三:2011年,廣西某制糖企業的朗姆酒釀造廠建成投產。近年來,該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大力拓展銷售渠道,并打開東南亞市場。(1)簡析廣西發展朗姆酒產業的優勢。(6分)(2)列舉廣西進一步發展朗姆酒產業的措施。(6分)(3)提出我國與東南亞朗姆酒產業協同發展的建議。(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日本巖手縣山區地形陡峭,針葉林茂密。2015年2月26日,該地發生日本500年來最嚴重的山火,過火面積達26平方千米,造成人員傷亡和數十棟建筑被焚毀,4000多人被疏散。該地當月氣溫異常偏高,降水僅為2.5毫米,約占常年同期的0.6,積雪覆蓋率僅為常年同期的20%。如圖示意巖手縣位置及地形。(1)簡述圖示洋流性質及其對區域氣候的影響。(4分)(2)說明導致此次山火嚴重的自然原因。(6分)(3)結合日本此次山火教訓,說明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提高山火監測預警水平。(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18分)龍王壩村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村1600多人,土地面積800公頃。過去,村民靠農耕地耕作或外出務工維持生計。近十幾年來,在國家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背景下,龍王壩村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農戶流轉土地,激勵帶頭人以合作社為依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綠色種植,并融合休閑農業、紅色教育與研學培訓,形成了知名的旅游打卡地和培訓、康養基地,先后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2023年該村接待游客25萬人次,探索出一條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實現之路。如圖示意龍王壩村位置和局部景觀。(1)簡述近十幾年來龍王壩村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6分)(2)分析“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龍王壩村鄉村振興中的作用。(6分)(3)借鑒龍王壩村的成功經驗,從區域背景分析、生態優勢凝練和價值實現途徑確立等環節,為自己了解的某一地方設計生態價值實現的方案。(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