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校____班級____姓名____教育ID號____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8頁,共兩部分,共25題,滿分70分。考試時間70分鐘。2.考試形式為開卷,只能翻看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閱。3.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和教育ID號。4.試卷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5.在答題卡上,判斷題、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6.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一、判斷題(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正確的將“正確”涂黑,錯誤的將“錯誤”涂黑)1.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中,人只會有身體的發育,不會有心理的發展變化。( )2. 我們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預防和應對性侵害、性騷擾的能力。( )3. 情緒是比情感更為深刻、穩定的內心體驗,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4. 在思想上、行動上、情感上堅定“我能行”的信念,是具有自信心的重要表現。( )5.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6. 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 )7.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和他的團隊走入基層,與當地農民廣泛協作,治理山區生態環境,收效顯著,堪稱“敬業樂群”的表率。( )8.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說明法律生命力在于制定法律。( )9.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10. 面對犯罪行為,中學生要敢于斗爭,并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二、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___周年紀念活動標識。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起止時間等元素構成,其中作“起止時間”(戰爭勝利年份至2025年)應當為( )A. 60 1965—2025 B. 70 1955—2025C. 80 1945—2025 D. 90 1935—202512. 在班集體中,男生女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下列四位初中生的觀點中,值得肯定的是( )①小剛:男生與女生各具特點,要優勢互補②小茜:春游中,我堅決不同異性同學說話③小麗: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是正常的現象④小磊:應當把對異性的朦朧情感當成愛情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面對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我們應當( )A. 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B. 拒絕接受,強顏歡笑C. 歸咎外界,怨天尤人 D. 主動調節,合理表達14. 某學生在前往高考考點的途中,因救助突發疾病、生命垂危的同學而耽誤了考試,當地主管部門在核實情況后,依照規定程序啟用春季高考的副題,為該生安排考試。下列評價中正確的是( )①扶危濟困的行動令人欽佩,踐行了中華傳統美德②主管部門的措施值得點贊,倡導了向上向善的風尚③救助同學的做法應當肯定,體現了對自身安全的關注④考試的成績結果非常重要,證明了青春的全部價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中國人強調要采取“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下列做法較好地運用了這一智慧的有( )①在家庭生活中,強調自我,不承擔家庭責任②在交友過程中,彼此包容,一切聽朋友安排③在鄰里相處中,和諧相處,尋找最大公約數④在國際交往中,對話合作,促進人類的進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古漢語的表達形式精微雅正,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思想精髓、道德觀念與人文精神,是解碼五千年文明基因的核心密鑰。對下列古語解讀正確的是( )序號 古語 解讀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倡導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② 四海之內皆兄弟 提倡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榮辱觀念④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彰顯了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7. “民以食為天。”解決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為順應人民群眾消費結構的變化,國家力主開發食物資源、依靠科技創新來提升食物質量和效益。這有利于做到( )①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②天人合一,通過消除差異來實現整個世界完全一致③道法自然,依賴自然界的饋贈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④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立足國情,提升人民生活質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8. 下列是我國法律對人格尊嚴保護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①對人格尊嚴的保護,總體上能夠做到有法可依②面對侮辱和詆毀,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③法律能夠消除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矛盾④我國為促進社會發展提供最為完備的法律保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 某糧食主產區農民老李與當地一家糧食加工企業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幾天后,又一位收購商找到老李,提出要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小麥。老李應當( )A. 單方違約,導致企業蒙受損失B. 堅守誠信,嚴格遵守合同約定C. 尋求公平,要求企業給予補償D. 提起訴訟,將收購商告上法庭20. 某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由同學扮演小法官審判案件。下列案件中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是( )①朱某拒不歸還拾得的手表,被失主告上法庭②買賣雙方簽訂了合同,賣方收款后只發放一半貨物③李某惡意撥打火警電話,向有關部門謊報險情④為向陳某追索債務,債主將其綁架,向家屬索要欠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40分。21. 在討論“我心目中的自尊榜樣”時,同學們各抒己見。結合圖中信息,運用所學,談談應當如何向榜樣學習,做一個自尊的人。22. 法不可違,我們要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下表呈現了一般違法和犯罪的區別比較項目 一般違法 犯罪違反的法律不同 民事法律規范、行政法律規范 刑事法律規范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 ① 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法律責任不同 承擔民事責任或者受行政制裁 ②(1)將相關內容填入表格的空白處。有些同學認為:我們初中生由于情緒容易沖動,自我約束力不強,偶爾會做出違法的事情,情有可原,只要不犯罪就行。(2)運用所學,對上述觀點進行辨析。23.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讓我們與它親密接觸,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材料一 我國擁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瑰寶。某校七年級學生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古代中國”展覽,開展自主研究性學習活動,并設計了學習卡。參觀國家博物館學習卡 參觀時間:2025年×月×日(星期六或日) 參觀地點:國家博物館 展覽名稱:古代中國 參觀人:××× 預期目標:通過參觀“古代中國”展覽,達成以下預期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歷史的重大事件和發展脈絡,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揭示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尋求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 2.培植②情感(具體化)。 3.堅定③自信,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4.自覺傳承和弘揚④,爭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參觀記錄:略 參觀收獲:略(1)將學習卡的相關內容補充完整。材料二 線上線下,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館藏文物。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將為我們開辟一片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天地。文物 信息 分析說明敦煌飛天是在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印度飛天的成分,并融合西域、中原飛天的成果。 示例:敦煌壁畫的飛天形象吸收了不同文化的養分,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乘法口訣——“九九表”為中國獨有,簡單易學,朗朗上口。從古至今,中國孩童背誦了兩千多年,從未中斷。瓦當是古代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上面分別印有“漢并天下”和“與天久長”字樣,彰顯漢王朝致力于統一,追求萬世一統的決心與成果。中國冶鐵技術長期領先世界。由中國制造的鐵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輸往海外,成為當時的大宗走俏商品。以商貿通達天下,成為中華民族處世之道的生動實踐。(2)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仿照示例,選擇文物,分析說明它(們)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哪個(些)突出特性。(分析說明出三個突出特性即可)24. 2025年5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某校開展民法典宣傳教育活動,布置制作宣傳海報的任務。小華承擔了部分主題的設計和撰寫工作,請你與她開展合作,完成相應任務。資料一:民法典與生活問題一:一句話概括民法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1)結論一:____。資料二:高鐵行程中的掛簾風波。李某乘坐高鐵出行,購買了臥鋪車廂的下鋪票。上車后在下鋪掛上簾子,以保護自己的私密空間。上、中鋪的旅客認為不妥,影響了自己上下的行動自由,也會影響自己進餐的便利性。目前,關于高鐵行程中的掛簾問題,并無專門的法律規定。問題二:如何依據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化解矛盾沖突?(2)結論二:____。資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的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問題三:閱讀法條,說明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3)結論三:____。25.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回顧歷史,繼承傳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1)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請寫一句有關“自強不息”的名言。◇學習榜樣,弘揚美德備受矚目的2025“北京榜樣·青年榜樣”人物榜單正式揭曉,60名優秀青年成為新時代首都青年奮勇前行的閃耀標桿。他們有的扎根平凡崗位,以匠心詮釋責任擔當;有的勇闖創新藍海,憑智慧攻克技術難關;有的直面人生挑戰,用堅韌書寫奮斗傳奇……60個年輕身影,60種青春綻放,匯聚成引領時代的榜樣之光。(2)結合材料,說明我們應當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北京市東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校____班級____姓名____教育ID號____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8頁,共兩部分,共25題,滿分70分。考試時間70分鐘。2.考試形式為開卷,只能翻看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閱。3.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和教育ID號。4.試卷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5.在答題卡上,判斷題、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6.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一、判斷題(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正確的將“正確”涂黑,錯誤的將“錯誤”涂黑)【1題答案】【答案】錯誤【2題答案】【答案】正確【3題答案】【答案】錯誤【4題答案】【答案】正確【5題答案】【答案】正確【6題答案】【答案】正確【7題答案】【答案】正確【8題答案】【答案】錯誤【9題答案】【答案】正確【10題答案】【答案】正確二、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D【14題答案】【答案】A【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C【17題答案】【答案】B【18題答案】【答案】A【19題答案】【答案】B【20題答案】【答案】A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40分。【21題答案】【答案】①學會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②學會不斷提升自己。③學會尊重他人。【22題答案】【答案】(1)①對社會危害性相對輕微;②承擔刑事責任。(2)該觀點錯誤。①未成年人年齡小,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需要受到特殊保護。②未成年人做出違法行為不是在所難免,未成年人要提高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③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無論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未成年人也要受到法律制裁。【23題答案】【答案】(1)①歷久彌新;②愛國主義;③文化;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①中國孩童背誦了兩千多年的乘法口訣——“九九表”,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②瓦當印有“漢并天下”和“與天久長”字樣,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③中國冶鐵技術長期領先世界,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24題答案】【答案】(1)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民法典的規范和保護;(2)依據民法典的公平原則,建議雙方協商解決,李某可適度保留私密空間,同時保障其他旅客正常通行和用餐的基本便利,體現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法治精神;(3)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25題答案】【答案】(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①樹立遠大理想。我們要懷有拳拳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找到青春進取的方向和力量,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②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我們要認真對待各門課程,勤學好問、夯實基礎;要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趁青春年少,我們要練就一身本領,更好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③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我們要在做事中不斷磨練意志、錘煉品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