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臨渭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高二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計45分)1.A2.B3.C4.D5.A6.D7.C8.B9.C10.C11.D12.A13.B14.D15.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計55分)16.(16分)(1)兩國經濟互補性強;(2分)埃塞俄比亞油氣資源儲量大,我國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廣闊:(2分)兩國合作歷史悠久,合作領域廣泛。(2分)(2)埃塞俄比亞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氣溫較高,濕季降水多:生態環境脆弱:海拔高,空氣稀薄。(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3)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發展:有利于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帶動與服裝相關的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引進先進的紡織技術,為當地提供或培養優質勞動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17.(14分)(1)步驟3:分別向三個塑料瓶中緩慢、均勻地倒入等量蒸餾水。(2分)步驟4:靜置一段時間,等量杯水位穩定之后,分別讀取各量杯刻度。(2分)實驗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林地土壤水分下滲能力最強,草地次之,裸地最弱。(2分)(2)裸地缺乏植物根系松土,土壤孔隙度低,水分下滲能力弱:(2分)裸地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結構緊密,水分不易下滲。(2分)(3)方法一:觀察量杯中的水體顏色(混濁度),越混濁說明對應土壤樣品的抗蝕能力越弱。(2分)方法二:觀察量杯底部的土壤沉積情況,量杯底部的泥沙越多,說明對應土壤樣品的抗蝕能力越弱。(2分)18.(15分)(1)石頭河發源于素嶺山地,山體陡峻、巖石裂隙發育廣泛:在外力作用下,巖石崩塌、破碎,隨流水進入石頭河:石頭河比降大,流速快,搬運能力強,挾帶石塊至出山口,出山口流速減緩,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石塊在河床堆積:石頭河流程短,磨蝕作用有限,“大如斗”的石塊堆積在河漫灘:加之水位季節變化明顯,河水水位頻繁升降,使得河漫灘石塊堆積較廣。(以上得分點按先后順序酌情給分)(5分)(2)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災害頻發:(2分)工程難度大,施工技術要求高。(2分)(3)渭河平原T農業發達,城市眾多,生產、生活需水量大,調水可以緩解缺水問題,促進經濟可特續發展;(2分)調水可以優化區域水資源分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2分)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生態環境脆弱,為渭河干流進行生態補水,可以有效改善渭河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2分)19.(10分)觀點:應該開發,但開發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生態和對下游的影響。(2分)理由:雅魯藏布江下游落差大,水能豐富,多峽谷,適宜建壩且可梯級開發:我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技術成熟,能很好解決地形地質環境復雜的技術難題:我國電力需求量大,開發水電能加快藏南地區經濟發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水能清潔無污染,可助力我國實現雙碳日標;日前我國經濟發展已到一定水平,資金實力較為雄厚,能夠支持大型工程建設:當地基礎設施已大為改善,建設的材料運輸能力得到滿足,長距離高壓輸電網絡已逐步完善,能滿足電力外送需要;(任答2點得4分)但在生態脆弱地區進行大型工程建設,依然有一定的環境風險,需要采取生態保護的相關技術措施:(2分)開發水電對下游地區有潛在威脅,要發揮我國大國擔當,積極協調相關利益,并借此擴大我國的影響力。(2分)臨渭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高二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I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計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環渤海地區由遼東半島、京津冀和山東半島合圍而成,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環渤海地區作為北 方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已形成天津、大連、唐山、青島等大港口,但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環渤海地區城市一體化進程仍有一定差距。下圖為環渤海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209灤衣遼40東灣海河渤海灣渤海海峽山東半島1.推測環渤海地區的主導產業是A.重化工業B.計算機軟件C.金融服務業D.航空航天2.環渤海地區城市一體化進程發展相對較慢的原因有①地區內的省級行政區較多②海域較大,溝通聯系受阻③各城市區劃面積小④內部產業趨同,相互競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為促進環渤海地區的發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①加強核心城市的建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②增加沿海港口的數量,大力發展對外貿易③加強跨海大橋的建設,增強灣區兩端聯系④增強各省級行政區間的協調,促進資源優化配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城市經濟韌性是城市應對經濟沖擊、從中恢復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轉型的綜合衡量標準。湖北省大冶市是中國著名的礦業城市,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下圖示意2000-2018年大冶市主要工業行業產值占比及不同階段的經濟韌性。據此完成4-5題。臨渭區高二地理期末試題-1-(共6頁)10060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年份經濟韌性弱1階段Ⅱ階段Ⅲ階段機械、汽車等制造業家居、文娛用品、化工、醫藥等制品制造業治金業農副產品加工、紡織等制品制造業。。礦物采選、洗選業4.大治市經濟轉型成效較為凸顯的年份是A.2009年B.2012年C.2015年D.2018年5.大冶市經濟轉型給資源枯竭型城市帶來的啟示是A.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產業多樣化B.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規模化C.調整工業布局,引導工業分散化D.加大科技投人,確保產品智能化甘孜藏族自治州川西高原區,曾為集中連片貧困區,當時部分村民依托國道經營汽修、餐飲等低端服務業,還有部分村民前往成都等地以販賣土特產為生。2020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實現全面脫貧,多數縣城建成配套產業園區。下圖示意2000-201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6-7題。產業結構b就業結構5002000200520102015201820002005201020152018年份年份口第產業■第二產業口第三產業口第一產業回第二產業口第三產業6.下列關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第一產業占比均持續下降B.第二產業占比波動下降C.第二、三產業占比逐步上升D.就業結構在不斷優化改善7.推測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產業產業結構占比最低但就業結構占比最高的原因有①第一產業產值較高②第二、三產業基礎較薄弱③當地自然環境較差④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口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我國某大型工業企業集團是行業領戰內知名企業,30年來一直是行業出口冠軍。近年來,該集團圍繞產業升級,除依托集團內部研究院外,還采取一系列措范(如下表所示),走出了一條從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產業升級之路。下表示意該企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8-9題。臨渭區高二地理期末試題-2-(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考試高二地理臨渭專用.pdf 高二地理試卷期末25.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