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二五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 地理題 號 一 二 總 分得 分考生注意:本試卷共二道大題,滿分100分,時量60分鐘。一、選擇題(2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明末清初,我國商人開辟了一條著名的茶葉貿易通道,稱為萬里茶路。右圖為萬里茶路及世界茶葉主產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2小題。1.下列關于茶葉主產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半球多于東半球B.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C.主要分布在北溫帶D.大多分布在大洋洲2.萬里茶路途徑蒙古國,該國境內河湖眾多,河湖周邊發育有大面積沼澤。茶商往往選擇冬季出發,在次年春季融冰前返回,主要原因是( )A.冬季河湖沼澤結冰,便于通行 B.冬季天氣寒冷,可防止茶葉變質C.冬季牲畜膘肥體壯,運輸能力強 D.春季氣溫回暖,可避開沙塵天氣2024年3月13日,吉爾吉斯斯坦灌溉系統改造項目由中國援建,該項目的竣工將極大緩解附近地區灌溉用水緊缺問題。讀圖完成3~4小題。3.關于吉爾吉斯斯坦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以丘陵為主 B.平均海拔較低 C.地勢東高西低 D.地勢起伏小4.灌溉用水是制約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原因是( )A.全球變暖,湖泊水量減少 B.深居內陸,氣候干旱C.工業發達,河流污染嚴重 D.水力發電,水庫蓄水量減少非洲擁有全球60%的太陽能資源,中非合作的“非洲光帶”項目將幫助解決非洲貧困家庭用電問題。讀圖,完成5~6小題。5.圖中四個地區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是( )A.A地區 B.B地區C.C地區 D.D地區6.“非洲光帶”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A.市場需求小 B.項目資金短缺C.礦產資源貧乏 D.環境污染嚴重北美洲北部生長著一種苔蘚球,它們靠暖季在冰面上滾動獲取生長所需光照,吸取冰面少量融水維持生存,被形象地稱為“冰川老鼠”。讀圖,完成7~8小題。7.“冰川老鼠”所在地區的暖季最可能是( )A.1月 B.4月C.7月 D.11月8.苔蘚球在暖季滾動主要是為了( )①釋放多余熱量②獲得更多的陽光③吸收生存所需水分④防止底部苔蘚死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巴拿馬運河是亞洲和美洲之間航運貿易的“大動脈”。讀圖完成9~10小題。9.巴拿馬運河溝通了( )A.北冰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印度洋和北冰洋D.大西洋和太平洋10.施工人員在修建巴拿馬運河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能有( )①洪水泛濫 ②高溫暑熱 ③高寒缺氧 ④蚊蟲叮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秘魯是中國藍莓、牛油果第一大供應國。2024年11月,中秘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錢凱港正式開港,兩國海上運輸實現直航。據此完成11~12小題。11.下列關于錢凱港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處北溫帶、低緯度B.地處北半球、熱帶C.地處南寒帶、中緯度D.地處南半球、熱帶12.與原航線相比,秘魯使用新航線運輸藍莓、牛油果到中國的優勢是( )A.運輸時間更短 B.運輸成本更高C.物流效率更低 D.運輸距離更長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強烈地震,造成多人傷亡,損失巨大。地震發生后,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國政府立即派遣中國救援隊赴緬甸實施國際救援。據此完成13~14小題。13.緬甸地震多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邊界B.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張裂擴張邊界C.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張裂擴張邊界D.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邊界14.中國救援隊在震中參加救援時,可能遇到困難是( )A.氣候寒冷,凍土廣布 B.氣溫較高,蚊蟲叮咬C.沙漠廣布,氣候惡劣 D.全年多雨,雨林密布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到日本旅游,由南向北先后游玩了福岡市、名古屋、東京和札幌,旅行途中看到大巴司機都是70歲左右的老人,除東京外其它城市房屋矮小,且多建地下商城。如圖示意王先生旅游路線,據此完成15~17小題。15.王先生游歷了日本的( )①九州島 ②四國島 ③本州島 ④北海道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6.“大巴司機都是70歲左右的老人”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是( )A.人口生育率高 B.就業崗位多C.勞動力豐富 D.人口老齡化17.“房屋矮小,多建地下商城”的原因是( )A.防震避險 B.預防火災C.降低建設成本 D.防止洪澇災害印度是亞洲的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居亞洲之首。圖為“印度農作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8~19小題。18.有關印度農作物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棉花分布在東北部地區B.小麥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水稻分布在東北部和西部沿海D.黃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19.加爾各答是重要的黃麻紡織中心,該地發展麻紡工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海陸交通便利 B.氣候濕熱,盛產黃麻C.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 D.山地面積廣大,煤炭、鐵等礦產資源豐富丹麥位于歐洲西部,地勢平坦。早期,大部分地區排水能力差,牧羊是唯一可行的農業生產方式。19世紀中葉,丹麥人把沼澤的水排干后,大量施肥,農業轉向種植小麥為主。不久,北美地區開始大規模種植小麥,并將廉價小麥銷往歐洲,致使丹麥丟失了小麥歐洲傳統市場。據此完成20~21小題。20.丹麥早期發展牧羊業而非種植業,主要制約因素為( )A.熱量 B.降水 C.地形 D.灌溉21.19世紀中葉后,丹麥丟失了小麥歐洲傳統市場,原因主要是其小麥的( )A.營養價值較低 B.運輸費用高 C.營銷渠道不暢 D.種植成本高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孕育了古埃及燦爛的文明。讀圖,完成22~23小題。22.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時間是( )A.3月—5月B.6月—10月C.11月一次年1月D.1月—2月23.埃及棉花分布的特點是( )A.全國均勻分布 B.集中在紅海沿岸 C.集中在尼羅河沿岸 D.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巴西莓僅產于巴西北部的亞馬孫地區,收獲后發酵極快,因此要在氣候干燥時收獲,并就地直接加工成果漿后再運送到市場。下表為巴西莓產區氣候數據統計表。據此完成24~25小題。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氣溫/℃ 26.35 26.15 26.25 26.5 26.75 26.75 26.75 27.4 27.75 28.05 27.9 27.4平均降水量/毫米 299.6 347.0 407.2 384.3 351.5 220.1 184.8 98.0 42.6 35.5 58.4 142.524.根據材料推測,巴西莓的收獲時間最有可能是( )A.1月 B.5月 C.9月 D.12月25.根據材料推測,巴西莓在收獲后需直接加工的自然原因是( )A.全年高溫,不宜存放 B.冷藏保鮮,成本較高C.過于干燥,容易變質 D.距離過遠,運輸不便二、綜合題(每空2分,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空2分,共10分)某地理興趣小組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以“源遠流長,孕育文明”為主題的探究活動。第一小組探究地形與河流(1)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亞洲三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左圖中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____________流域和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2)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大河多呈______狀流向四周的海洋,源遠流長。(3)亞洲三大文明發源地均位于河流中下游的__________(地形類型)地區,由大河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第二小組探究人口和城市分布(4)從水源、地形的角度分析,亞洲三大文明發源地分布的共同有利條件是: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閱讀圖文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0分)材料一:連接中國與老撾的中老鐵路全長1035千米,新建橋梁、隧道總長占新建線路全長的76.5%,工程修筑建設難度極大。天然橡膠是中老鐵路貨運列車運載的商品之一。材料二:“云南及周邊地區示意圖”和橡膠樹的資料卡。(1)云南具有面向南亞和__________地區的優勢,利于發展邊境貿易。(2)從緯度位置來看,老撾位于_______帶;從海陸位置來看,老撾屬于_______國。(3)中老鐵路為減緩線路的起伏沿線新建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4)據材料分析,東南亞種植天然橡膠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0分)材料一: 挪威,瑞典和芬蘭是北歐的發達國家,也是著名的低碳國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達70%。材料二:呂勒奧是瑞典最靠北的港口城市。港口主要運輸木材和鐵礦石,在鐵礦石物流中心的基礎上,形成了發達的鋼鐵工業。材料三:“挪威、瑞典、芬蘭礦產與河流分布圖”和“2021年瑞典能源結構圖” (1)挪威、瑞典、芬蘭三國大部分位于_____(低、中、高)緯度地區,因此極寒。挪威北部地區人口稀少、空氣潔凈,冬季有_______(極晝、極夜)現象,成為觀賞極光的勝地。(2)瑞典的能源結構中______、生物能、水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占比較高。(3)瑞典開發水能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二中呂勒奧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比較法是學習區域地理的一種有效學習方法。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0分)(1)法國西臨___________洋;新西蘭位于南半球、__________半球。小【因地制宜】右圖為巴黎和惠靈頓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2)新西蘭和法國乳畜業都很發達,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流量、結冰期、流速(任選一點)等方面分析,法國河流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西蘭每年冬季牧草生長緩慢,奶牛會出現停止分泌乳汁的現象,稱為“奶牛假期”。結合材料,判斷新西蘭的“奶牛假期”出現在_____月。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0分)材料一:1984年,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登上喬治王島,第一面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洲。自此,我國正式開啟了極地探索之路。2024年是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的第四十周年。材料二:下列圖表為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的相關信息。科考站 長城站 中山站 黃河站 昆侖站 泰山站 秦嶺站建成時間 1985年2月 1989年2月 2004年7月 2009年1月 2014年2月 2024年2月年平均氣溫 -2.8℃ -10℃ -6.89℃ -58.4℃ -36.6℃ -20℃平均海拔 10m 14.9m 10m 4087m 2621m 100m【極地地區獨特的地理特征】(1)圖中黃河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A.(11°E,78°N) B.(11°E,78°S) C.(11°W,78°N) D.(11°W,78°S)(2)讀材料二,分析南極科學考察站中昆侖站氣溫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3)我國南極科考站建站時間大多在選擇12月—次年2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據俄羅斯南北極研究所稱,北極變暖較全球平均速度快了2~3倍。根據推算,預計在本世紀末,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4)南極冰架崩塌脫落、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為了保護極地環境,請你列舉一例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采取的文明低碳行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五年春季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5 BACBC 6—10 BCBDD 11—15 DAABC16—20 DACBC 21—25 DBCCA二、綜合題(共5道大題,每空2分,共50分)26.(1)印度河(2)放射(輻射)(3)平原(4)水源:(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都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27.(1)東南亞(2)熱 內陸(3)橋梁和隧道(4)氣候濕熱;土壤肥沃;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等(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28.(1)高 極夜(2)核電(3)河流眾多、水量較大,地勢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4)鐵礦資源豐富,電力充足 港口交通便利等(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29.(1)大西 西(2)兩國都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宜牧草生長,所以乳畜業發達。(3)流量:當地全年濕潤/降水均勻,流量較大,流量穩定;流速:主要流經平原地區,流速緩慢;結冰期:全年溫和,河流無結冰期。(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4)6—830.(1)A(2)(昆侖站緯度最高,最靠近南極點;昆侖站海拔最高,海拔4087米)受海拔、緯度的因素影響,氣溫最低。(緯度,海拔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3)此時正值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有極晝現象,白晝時間長。(4)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5)公交車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隨手關燈;使用清潔能源等。(任答一點,言之有理給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