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6屆高三起點考試試題(湖南天壹大聯考)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數據中心作為數據存儲、分析、加工、應用的容器在全球數據價值鏈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全球數字化發展的有力支撐。目前,在全球尺度下,形成了三大數據中心聚集區。圖1示意2020年全球數據中心空間分布格局。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城市均位于全球數據中心聚集區的是A 巴黎、上海、舊金山 B .開羅、北京、德黑蘭C .悉尼、東京、華盛頓 D .柏林、紐約、新德里2.從緯度分布看,全球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其主導因素是A .能源分布 B .政策支持 C .土地成本 D .市場需求側風會增加飛機起降難度,因此需要測試飛機在側風環境下的操縱穩定性和動力系統穩定性。冰島凱夫拉維克機場是理想的側風試飛機場,秋、冬、春三個季節多大風,且東西和南北方向的大風交織出現。2018年3月26日,我國ARJ21-700飛機于冰島凱夫拉維克機場圓滿完成了側風試飛工作。圖2示意凱夫拉維克機場的位置,據此完成3~5題。3.與冬季相比,冰島凱夫拉維克機場夏季風力較小,其主要原因是A .北半球西風帶向北移 B .副極地低壓帶南移C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小 D .北半球南北溫差小4.側風試飛成功后,該飛機從凱夫拉維克機場沿最短路徑飛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60'10' N ,24°56' E )進行友好交流。該飛機飛行過程中①跨越了東西半球 ②大致沿緯線向正東方向飛行 ③飛越極夜分布區 ④先向東北后向東南方向飛行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5.該機場建有東西、南北兩條垂直交叉走向的跑道,其主要目的是A .減小飛行阻力 B .增加試飛機會C .降低試飛風險 D .便于飛機起降印度城市化進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獨特性,表現為服務業快速發展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不足,城市人口的增長主要源于自然增長。2011年和2014年,印度先后頒布《國家制造業政策》和"印度制造"計劃,印度城市擴張進入快速發展期。圖3示意2000-2020年印度不同等級城市用地面積擴張狀況。據此完成6~8題。6.推測2000-2010年推動印度城市化發展的主要產業最可能是A .金融業B .軟件服務業 C .旅游業 D .加工制造業7.2010-2015年印度城市快速擴張的根本原因是A .國家政策推動 B .制造業發展快C .人口遷入加速 D .資本聚集加速8.根據圖文材料推斷,2000-2020年印度A .城市人口增長率低 B .大城市擴張速度更快C .城市等級體系失衡 D .小城市擴張速度更快莖柔魚是東南太平洋上的重要經濟魚類。研究表明,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調控了漁場的表層水溫、海面高度等環境因子,從而對莖柔魚棲息地的時空分布產生顯著的影響。圖4示意2006年和2015年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平均海平面高度距平( a )與棲息地適宜性指數( b ),其指數越大,越適宜莖柔魚的生存。據此完成9~10題。9.2015年莖柔魚棲息地適宜性指數值較低,其主要原因是東南太平洋A .上升流增強,營養物質減少 B .海表溫度偏高,適宜水溫范圍縮小C .降水量減少,表層鹽度升高 D .海面高度偏低,適宜生存空間壓縮10.與2006年相比,推測2015年莖柔魚適宜棲息地的范圍A .向低緯擴展,面積增大 B .向高緯擴展,面積增大C .向低緯收縮,面積減小 D .向高緯收縮,面積減小大氣河是指大氣中具有高水汽含量的狹長氣流帶。2025年2月17日,美國加州中南部受大氣河影響,遭遇6年來最強暴風雨襲擊。圖5示意該次大氣河位置及17日某時刻北美西海岸天氣系統分布,據此完成11~13題。11.從水循環角度,大氣河對應的環節是A .地表徑流 B .水汽輸送 C .大氣降水 D .水汽蒸發12.此次加州中南部的暴風雨水汽輸送的方向為A .向東北 B .向西南 C .向西北 D .向東南13.與此次加州中南部暴風雨的形成直接相關的是①熱帶氣旋爆發 ②山地地形抬升 ③溫帶氣旋發育 ④副熱帶高氣壓北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某山地位于橫斷山脈中段,其主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山地夏季盛行西南風、年降水量640 mm ,隨海拔的升高氣候逐漸變化,形成山地嚴寒、河谷干熱的特點。圖6示意該山地位置及主峰西坡的自然帶分布,據此完成14~16題。14.該山地垂直帶譜復雜的主要原因是①山高谷深,相對高度大 ②瀕臨海洋,水汽充足④地處熱帶,熱量充足③地形復雜,土壤差異大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5.推測該山峰垂直帶譜的基帶最可能是A .高山草原帶 B .常綠闊葉林帶 C .河谷灌叢帶 D .針闊混交林帶16.瀾滄江流域的干熱河谷帶A .受高壓控制,氣流下沉 B .水汽抬升作用明顯C .植被茂密,晝夜溫差小 D .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新能源汽車上游為電池等核心零部件及傳統汽車零部件生產,中游為整車制造,下游為充換電等汽車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近年來,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圖7為我國某年新能源汽車企業分布熱力圖(顏色越深表示企業密度越高)。描述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空間分布的主要特點。(4分)(2)試從市場的角度分析長三角地區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密度區的優勢區位。(6分)(3)(3)近年來,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說明其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茶溪村位于湖南省洪江市(圖8),傳統產業以采煤和燒石灰為主,經濟基礎薄弱,環境不斷惡化。改革開放以后,該村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打造了萬畝冰糖橙基地,該地冰糖橙以味純、甘甜的優良品質迅速占據市場,冰糖橙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近年來,該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同時充分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推進人文鄉村建設,逐漸成為湖南省著名的冰糖橙文化旅游之鄉,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1)從生態、經濟、社會三個角度,分析該村的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持續的原因。(6分)(2)分析茶溪村種植冰糖橙的優勢氣候條件。(6分)指出該村成功轉型為冰糖橙文化旅游鄉村所帶來的好處。(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黃河在烏海地區沖切賀蘭山等高地,形成了烏海寬谷,連通了銀川盆地與河套盆地(圖9a)。研究小組對谷地實地調查,共識別出4級河流階地(圖9c),發現T2~T4階地沉積序列相似,上部為河流相沉積,下部為湖相沉積。T3表層礫石磨圓度好,最大扁平面呈疊瓦狀排列(圖9b)。研究表明,黃河自形成以來,其河道在河套盆地內經歷了多期內陸湖盆和溝通外流的過程,是歷史上河湖多階段共存的典型地區。(1)簡要說明形成河套平原的地質作用。(4分)(2)根據T3表層礫石排列剖面的特點,推斷當時古河流的流向,并簡要說明理由。(4分)(3)根據河流階地的形成原理,判斷T4時期該地古湖泊消亡的時間,并闡述理由。(4分)(4)研究小組認為該區域至少發育2期古湖事件,試分析判斷的依據。(6分)參考答案:1-5 ADDCB 6-10BACBD 11-16BABCCD17.(1)分布不均,呈現明顯的集群特征;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東南多,西北少;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集聚程度最高。(任答2點得4分)(2)長三角人口多,經濟發達,當地市場需求量大(2分);科技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力強(2分);對外開放程度高,國際市場份額大(2分)。(3)緩解東部地區資源環境壓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利于經濟發展;帶動中西部地區就業,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任答3點得6分)18.(1)采煤和燒石灰附加值低,勞動強度大,農民收益低,且資源逐漸枯竭,經濟不可持續;采煤破壞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燒石灰污染空氣,生態不可持續;產業鏈短,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多外出務工,社會不可持續。(每點2分,共6分)(2)茶溪村緯度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生長期長,利于冰糖橙生長;北部山地阻擋寒冷的冬季風,有利于冰糖橙越冬,夏季山地抬升東南季風濕潤氣流,降水充沛;山區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每點2分,共6分)(3)擺脫對非可再生資源的依賴,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提高村民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吸引人口回流;完善基礎設施,美化環境,改善人居環境;有利于傳承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增強村民的自豪感;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19.(1)內力作用斷裂下沉(2分),黃河及古湖泊沉積(2分)。(2)流向:自南向北(2分)。原因:礫石顆粒較大,在水流作用下推移搬運,沉積時其扁平面向上游傾斜以減小水流的沖力,眾多礫石傾斜分布最終形成疊瓦狀。圖中礫石向南方傾斜,說明當時河流自南向北流。(2分)(或者:圖示狀態下,礫石對向北的水流阻力小,若河流向南流,則礫石對水流阻力大,傾斜方向反向。)(3)時間:距今102.3±6.0千年(96~108千年)(2分)。理由:T4階地湖相沉積之上的礫石層是河相沉積,說明當時該地處于湖泊沉積環境向河流沉積環境轉變的階段,即古湖泊在該時期消亡(2分)。(4)T4時期發育了第一期古湖,T3時期發育了第二期古湖(3分);兩期古湖發育的時間完全不同(3分)。[或者:T4階地湖相沉積頂部時間為102.3±6.0千年,說明T4時期的古湖在該時段消亡(3分)。T3湖相沉積底層采樣點時間約為87.6±5.5千年,頂部采樣點時間約為88.9士7.6千年,說明T3時期湖泊發育在距今87.6±5.5~88.9±7.6千年左右,與T4時期古湖發育時間不一致(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