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CS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5 CDBAD 6-10 CABDC 11-16 ADBAB C綜合題17.(1)挑戰:出口受阻,削弱價格競爭力,部分外向型企業訂單減少,市場壓力增大;關鍵核心技術受限(如芯片、高端裝備),制約高端制造業發展,影響產業升級;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轉移,以規避關稅,短期可能造成就業崗位流失。機遇:倒逼產業升級,推動自主創新,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拓展多元化市場,加大對"一帶一路"、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促進國內消費市場擴大,優化產業結構,降低對外依存度。(每點2分,任答三點6分)。(2)①時效性優勢:大幅縮短運輸時間,適合高附加值、時效性強的貨物(如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冷鏈產品等)(2分);②穩定性與可靠性:受自然條件影響小,運輸計劃可控性強(固定班次、路線),保障供應鏈穩定性(2分);③區域經濟帶動作用:促進內陸城市直接參與國際貿易,減少對沿海港口的依賴,帶動沿線樞紐城市產業集聚(如跨境電商、物流倉儲)(2分)。(3)①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大,產量穩定且充足,供應能力強(2分);②南美大豆價格相對美國更具競爭力,同時可規避中美貿易摩擦風險,降低關稅壁壘;③南美港口基礎設施完善,海運航線成熟,運輸與物流便利(2分);④政治與經貿關系穩定(如加入金磚合作機制),貿易政策連續性較強(2分)。(任答三點6分,若學生提到"多元化供應鏈",可酌情給分)18.(1)①過度抽取鹵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②鹽湖周邊濕地補給減少,導致湖面萎縮、水位下降;③湖泊生態系統失衡,鹵蟲、藻類等湖區特有生物棲息地縮小,濕地植被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④化工生產排放廢水、廢渣,影響土壤和水質;⑤鹵水蒸發后鹽分殘留,加劇土壤鹽漬化;⑥風力搬運鹽塵,植被覆蓋度下降,形成“鹽塵暴”,荒漠化風險增加。(每條2分,任答三條6分)(2)①促進了我國鹽湖化工產業的技術升級;②保障國家能源資源的安全;③產業結構多元化,增加就業機會;④培育了鹽湖科技創新群體,為我國鹽湖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人才儲備;⑤減少廢棄物排放,反哺生態修復,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每條2分,任答三條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 ①該區域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②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光伏/風電)可減少對鹵水資源的過度依賴; ③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可推動區域從傳統資源開采向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④鹽湖位于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成本高,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可避免 “先破壞后治理”,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區域發展理念。(每條2分,任答三條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19.(1)洪合鎮毛衫發展歷史悠久,產業鏈齊全,產業規模大;產品價格低,品質好;商會、政策的扶持(政府、商會等積極組織活動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為中小企業解決國際貿易難題;交通便捷,利于拓展海外市場。(每條2分,任答兩條4分)(2)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了解和體驗渠道,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客戶粘性;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倉儲等成本,提高商品配送效率;提升洪合毛衫的國際化形象及品牌價值;將產業帶延伸到國際市場前沿,直接接觸海外客戶,拓展銷售渠道,進一步開拓市場。(每條2分,任答三條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有利影響:優化生產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自動化設備運行穩定,提升產品質量,同時,在節能減排方面效果明顯;憑借強大學習能力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提供個性化設計,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縮短訂單周期,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利影響:加劇就業壓力,可能導致低技能工人失業;可能導致數據安全隱患。(每條2分,任答三條6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選擇題解析C 。由圖可知,浙江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的形成是氣候、地形、生物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結果,體現了區域的整體性。故選CD 。楊梅林下發展復合農業,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增加農戶經濟收入。故選DB 。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農業,降低土壤和水源污染;大力擴大楊梅種植規模可能引發環境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產業融合和多元經營、傳承創新楊梅栽培技術等方面促進浙江仙居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可持續發展,故選①③A 。祁連山為河西走廊農區種植業的發展提供水源,這體現了自然環境的供給功能。D 。據圖可知,祁連山地牧區海拔較高,冬季牧區氣候寒冷,植被稀少,草料缺乏,牧民通過“借牧”可以減輕草場的壓力,保護草場資源;而河西走廊農區海拔較低,氣候較溫暖,且有較多的玉米秸稈等飼料資源可供牲畜食用。故選D。C 。由圖可知黃河流域新質生產力水平上游<中游<下游;全流域新質生產力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上、中、下游新質水平差距增大。A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內涵,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生產力質態,而黃河下游新質生產力水平不斷上升,故選AB 。為緩解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可從區域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入手,發揮各地的區位優勢,①正確;黃河上游地區氣候干旱,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③正確;中游地區重工業基地產業結構需要調整,以促進經濟發展,②錯誤。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是人口的主要遷入地,西部地區應利用優惠政策等吸引人口回流,④錯誤。故選BD 。由圖可知新安江流域P值下降,故安徽應該采取相應措施治理河流,減輕污染。故選DC 。由材料可知,根據協議約定,安徽出境水質若保持達標,將獲得浙江省一定比例的補助資金,故該協議可以保障浙江地區用水的水質需求,而通過生態補償也有利于新安江上游的生態保護,從而促進了流域的可持續發展,C正確;水資源的短缺取決于供需矛盾,與生態補償無關,B錯誤;生態補償協議沒有對經濟發展和調水進行約定,AD錯誤。故選C。A 。由圖可知蘇州距上海最近,受上海輻射強度最大,故選AD 。由題可知“反向飛地”模式是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孵化核心技術并返流本地企業,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長三角其他城市借助上海科技創新資源,有利于提升研發效率,D正確;并不是為了加快人才流動,B錯誤;企業沒有全部搬出,不是產業轉移,A錯誤;設立的是創新型企業,主要目的是研發,并不是為了保護環境,C錯誤。B 。設問核心詞是“實現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長三角地區中心城市的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應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將中心城市的產業和人口有序地向周邊城市轉移,以促進珠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鼓勵周邊城市的人口前往中心城市創業,會使人口進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會使人口更加集中在中心城市,形成以大城市為主體的極化模式,產生城市問題。②錯誤。盲目擴大周邊城市的建成區空間規模會使周邊城市因缺乏產業支撐,而達不到對其周邊人口的集聚作用,③錯誤。故選B①④A 。比較兩地的氣候和經濟發展差異可知海南可育種時間更長故選AB 。南繁育種基地位于熱帶沿海區域,所以有可能遇到海水倒灌、臺風侵襲、生物入侵,故選B16.C 。南繁育種基地主要是培育良種,促進了種子資源的保護與創新,加強了作物的抗性和適應性,提高單位面積常量,保障種質安全。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出口,也不能起到保護耕地紅線作用。故選CXCS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地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新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浙江仙居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以楊梅栽培為核心,在楊梅林中適度混栽茶樹,放養雞、蜜蜂等生物,構建“梅一茶一雞一蜂”有機結合的復合型山地農業模式。圖1示意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模式機制。據此完成1~3題。1.浙江仙居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內地理要素間的相互作用表明了區域具有A.關聯性楊梅林B.綜合性保水生:時節氣保空間C.整體性D.差異性供腐隨質、遁宜的生存條件多樣的生物群落持讓物成為料、推料2.楊梅林下發展復合農業的主要目提供食物、棲總地、養分等的是林下種養松土、除蟲A.改良土壤結構供樣的食物來源排物成為蘇林、松土、蟲仙居雞B.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花C.降低農田利用強度傳D.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圖13.為促進浙江仙居古楊梅復合種養系統可持續發展,仙居縣應①推動產業融合和多元經營②大力擴大楊梅種植規模張③傳承并創新楊梅栽培技術④施用化肥提高楊梅產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祁連山山地草原曾因過度放牧而出現生態退化現象。2011年以來,祁連山草原被劃分Q為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仍可放牧但不得超過核定載高量),經多年保護,祁連山草原生態得以恢復,促進了祁連山牧區和河西走廊農區的協同發展。圖2示意牧區一農區協同發展模式。據此完成4~5題。高二地理第1頁(共6頁)4.祁連山為河西走廊祁連山牧區河西走廊農區農區種植業的發展提供的主要生態服禁牧區生態移民外出務工,務功能是mx←-A.供給服務草畜平衡區異地借牧飼草銷;盟¥品B.支撐服務承包草原舍飼養殖場飼草種植區C.文化服務流轉草原小規模飼草種植區農田舍飼養殖場D.調節服務圖25.草畜平衡區牧民到河西走廊農區借牧的主要季節和目的分別是A.春季牲畜育肥B.夏季牲畜安全過夏C.秋季糞肥肥田D.冬季減輕草場壓力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內涵,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生產力質態。圖3示意2012一2021年黃河流域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時空演變。據此完成6~8題。6.黃河流域新質生產力水平新質生產力評價值0.20fA.上游地區新質生產力水平增速最快◆黃河上游◆黃河中游◆一黃河下游回全流域均值0.18B.中游地區新質生產力水平一直最高0.160.14C.全流域新質生產力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0.12D.上、中、下游新質水平差距正逐步縮小0.100.087.黃河下游地區新質生產力水平變化的原因0.060.04可能是0.02A.創新型人才數量多0.00w””°”°年份B.消費市場規模擴大圖3C.交通和物流效率高D.資源種類和數量多8.針對新質生產力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黃河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①上游地區發展清潔能源產業②中游地區大力發展資源密集型產業③促進區域間的生產要素流動④下游地區的人口遷往中游、上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新安江,發源于安徽黃山,流入浙江的千島湖、富春江,最終匯入錢塘江。21世紀初新安江流域水質惡化,出現流域性污染。2012年,皖浙兩省簽定“水質對賭”協議,以P值(由高錳酸鹽、氨氨、總磷、總氨4項污染物指標和水質穩定系數、指標權重系數組成)為標準,水質達標則下游補償上游,不達標則上游補償下游。圖4示意2012-2022年新安江水質P值一覽表。據此完成9~10題。高二地理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地理答案(1).docx 高二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