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農業專題知識梳理農業的概念及分類(按農業類型、生產對象、投入狀況、產出用途分)灌溉農業vs綠洲農業vs河谷農業、立體農業vs基塘農業vs轉場農業、生態農業vs綠色農業vs有機農業、精準農業、城郊農業★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自然災害;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市場的需求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交通的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擴展了市場)、勞動力、政策;科學技術因素:技術裝備、生產技術、信息化;飲食習慣、環境等)生長期vs生長周期、熟制vs復種指數、主要區位因素vs主導因素vs限制性因素vs優勢因素山地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利弊)、農業土地角度分析(類型、面積、地價、收益、土壤)★農業市場角度分析(需求、距離、價格、時機、競爭力)、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分析(產量大、需求大、物美、價廉、時機)、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品質、成本、產量、時機)、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措施(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快→人快我廉→人廉我轉)、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因素(有機質豐富+病蟲害少+綠色無污染+品種好+富含微量元素+冷藏保鮮技術好,不易變質+災害少,利于生長)農業專題知識梳理★農業覆蓋技術:覆膜(白膜vs黑膜vs銀膜/反光膜)vs覆草vs覆石農業耕作技術/種植方式:輪作(保持土壤肥力)、間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種(提高光熱利用率)、起壟種植(排水、受光、增溫、增大晝夜溫差、松土透氣)保護性耕作:相對于傳統翻耕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目的:讓秸稈、殘茬覆蓋地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和水對土壤的侵蝕,提高土壤肥力;方式:①免耕(不翻動表土,留下作物殘茬)、②休耕(在可種作物的季節只耕不種或不耕不種)、③輪作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世界農業生產的發展變化特點★美國農業帶的分布美國農業生產布局最主要的特征——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目的、好處各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分析:水稻種植業(亞洲)、商品型谷物種植業(美國中央大平原)、商業型乳酪業(歐洲西部vs北美五大湖)、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商業型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地中海型農業、大種植園農業農業布局(大尺度vs小尺度:城郊農業)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生產問題+生態環境問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特色農業+農業結構+規?;?、專業化、集約化+產業鏈+科技、良種培育+裝備、機械化+品牌+市場+資金、政策+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真題研析(2017·11月浙江選考) 26.讀歐洲部分地區略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4)從氣候角度分析英國小麥主產區分布在丁地的原因。(3分)緯度較低,熱量條件較好;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陰雨天少;光照充足。《84練》P44210.(2023·浙江溫州中學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圖1為世界某區域圖。印度的灌溉面積占全國耕地32.8%,甲區域為恒河主要的農業灌溉區,該區域渠道眾多。乙地附近為印度棉花主要分布區,棉花生產時間為5月到9月,棉花生長過程中對光照需求高。材料二 圖2為服裝全產業鏈生產模式示意。孟買是印度最大棉紡織業中心,也是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20世紀孟買海底大油田產量曾經一度占據印度石油總產量的一半以上。(2)與甲地相比,說出乙地種植棉花的光照條件優勢。(2分)位于西南季風的背風坡,晴天多,光照強;地處德干高原西北部,海拔較高,光照強。(2024·1月浙江選考)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億,年齡結構較為年輕。該國城鎮化水平34.5%,低于亞洲主要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國內人口出現跨區域遷移。該國糧食生產基本自給,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但糧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經濟方案,推動本土制造、本土市場和本土供應鏈發展。但有學者認為,該國宜發揮勞動力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生產工業品,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圖1為印度略圖,圖2為2021年印度農業、工業、服務業比重及重要產業部門。(1)從氣候角度,簡述該國常限制糧食出口的原因。(3分)西南季風不穩定,(1分)降水變化大;(1分)水旱災害頻發,(1分)糧食產量波動大。真題研析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540.0 901.0 273.0 90.9第28題表 單位:mm(2017·4月浙江選考) 28.【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圖1為世界某區域略圖。圖2為圖1中①、②、③地的氣候統計資料。材料二:下表為圖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統計資料。3.甲地是所在國花生主產區,分析降水特征對該地農業生產的影響。(3分)生產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較豐富月份;降水量年內、年際變化大,生產易受旱澇災害影響;降水變率大,生產對灌溉等水利設施依賴性強;年內旱季時間長,土壤易鹽漬化,對農業生產影響大。真題研析第29題圖2(2019·4月浙江選考) 29.【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圖1為云南省略圖。圖2為圖1中乙地的氣溫統計圖。材料二:橡膠原產于赤道雨林地區。橡膠樹抗風能力差,18℃是其正常生長的臨界溫度,低于5℃時會受低溫危害。我國橡膠生產集中在云南、海南、廣東三省。云南是橡膠園面積和橡膠產量最大的省份。(3)分析我國云南省有利于橡膠種植的自然原因。說明影響云南橡膠生產不利的氣候條件。(5分)自然原因:①緯度低,光照和熱量資源豐富;②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擋,冬季不受寒潮影響;③地處內陸,地形封閉,夏秋季不受臺風影響。不利氣候條件:④1月和12月溫度低,橡膠樹不能正常生長;⑤1月和12月極端低溫會造成低溫冷害。第29題圖1材料一: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產和出口國。柚木喜濕,生長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毫米,但忌土壤過濕,適宜生長的絕對溫度不低于2℃。從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區有利于柚木生長的自然條件。(3分)夏季,山地抬升西南季風,降水多(1分);冬季北部高山高原阻擋冷空氣南下,(地處河谷)氣溫較高(1分);地形坡度大,排水條件好(1分)。甲材料一:左圖為福建區域圖,右圖為太姥山景觀圖。從地形的角度,分析福建省發展立體農業的原因。(3分)平原面積比重小,耕地少,不利于發展種植業(1分);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發展立體農業有利于減輕水土流失(1分);地勢起伏大,發展立體農業,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資源(1分);垂直地域分異明顯,利于農業發展多種經營,提高經濟效益(1分)。(每點1分,答出3點給3分)真題研析(2017·11月浙江選考) 29.【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海域廣闊,河網密布,湖泊眾多。圖1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體農業景觀示意圖。(1)說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發展立體農業的主要出發點。(3分)充分利用地形;優化農業結構;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業經濟效益。(2023·6月浙江選考)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 分)材料一 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 圖 1 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 為洪積-沖積扇示意圖。圖3 為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3)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6分)上部以礫石為主,不適宜開墾;但水源充足,可橫向挖溝或填充客土。(2分)中部土壤發育條件好,地下水豐富,土質細膩,適宜開墾。(2分)下部土地鹽堿化,不適宜開墾;可種植耐鹽作物或適度發展畜牧業。(2分)真題研析上部以礫石為主,不適宜開墾。但水源充足,可橫向挖溝或填充客土。(2分)中部土壤發育條件好,地下水豐富,土質細膩,最適宜開墾。(2分)下部土地鹽堿化,不適宜開墾??煞N植耐鹽作物,適度發展畜牧業(2分)細則:(分上、中、下三部分寫,每個部分“是否適宜”1 分+“理由或整改措施”1 分)上部:(1)不適宜/適應性差/不利。(2)“土”:地表土以礫石為主/顆粒粗/土壤貧瘠或“水”: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缺乏 (“地下水位低”不給分)或水源充足、可橫向開溝或填充客(后半句話沒有寫出來的,有前半句“水源充足”的也給分,雖然會和前面的“地表水缺乏”矛盾,但因為是答案的原話所以得給分)中部:(3)適宜/適宜性好/有利。(不管后面的賓語是種什么,只要寫適宜就給分)(4)“土”:土壤發育條件好/質地好/質地細膩(“層厚”“壤肥力高”“顆粒細”“多砂土”不給分)或“水”:地下水豐富/地下水埋藏淺 (“地下水位高”“地表水豐富”不給分)下部:(5)不適宜/適應性差/不利。(6)土壤鹽堿化/沙漠化/荒漠化 (“靠近沙漠”“多風沙”不給分,“土地退化"也不給分)或可種植耐鹽作物/發展畜牧業。材料二:2017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專門出臺了“四優四化”(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布局區域化、經營規?;?、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農業產業發展的方案。從土地角度說明河南發展“四優”農業的出發點。(4分)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農產品品質好(1分);土地類型多樣,有利于種植業、林業、牧業的區域化發展;(1分);農業用地面積大,適合規模化經營(1分);農業用地地價較低,生產成本較低(1分);四優農業利潤高,提高土地收益(1分)。(任選四點,每點1分)真題研析(2020·7月浙江選考)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居全國第二位;多年平均輸沙量5570萬噸/年,居全國第三位。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2017年梧州站輸沙量減少至2500萬噸/年。圖1為廣西境內西江流域主要水庫和甘蔗主產區分布示意圖。圖2為梧州站徑流量、輸沙量及南寧市降水量年內占比統計圖。材料二 目前,廣西是我國最大的甘蔗生產省區。下表為2000年至2017年廣西森林覆蓋率和農業生產相關統計數據表。(3)簡析廣西主產區甘蔗種植的土地資源優勢。從生產角度,說出2000年來廣西甘蔗總產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6分)優勢:河谷平原面積較廣,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2分)原因:種植面積擴大;單產提高;水利設施改善;農業科技等投人增加。(4分)29(3)優勢:①河谷平原面積較廣,地形平坦;(1分)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1分)③種植面積擴大;(1分) ④單產提高/畝產提高。(1分)⑤水利設施改善;(1分)⑥農業科技等投入增加。(1分)說明:關于①,若答平原面積廣/河谷面積廣/平原多/適宜甘蔗種植的土地面積大/可種植面積大/種植面積大,都可以給1分。若寫:多平原/只寫“面積廣”/土地面積廣/耕地面積大/土地面積大/地價便宜不給分。關于②,若答前半句,即給1分。若寫:土壤肥沃/酸性土壤/泥沙沉積不給分。關于③④,若答其他答案,不給分。關于⑤,修建水庫/灌溉條件改善/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提升/水利工程改善/基礎設施改善,給1分。關于⑥,資金投入增加/增加農業投入/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給1分。若寫:勞動力投入/政策支持/經濟效益高/水稻面積減少轉為甘蔗種植,不給分。(2022·6月浙江選考)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圖1為中南半島所在國家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圖。材料二 圖2為中南半島主要稻米生產國2001~2020年稻米產量和單產年均變化統計圖。(1)中南半島所在國家中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簡述其主要自然原因。(3分)泰國 境內河網密集,平原面積大。(2)2001~2020年,圖2中國家稻米產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簡析其原因。(3分)增加 主要是單產提高,部分國家播種面積增加。(3)從耕地資源的角度,說明圖2中國家稻米生產對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啟示。(4分)①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②增加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③嚴格保護耕地,控制非農占用;④加大技術投入,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真題研析真題研析材料二:下表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徑流量比重及不同時段徑流量占全年的比例。材料三:巴基斯坦人口眾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區。該國實施“西水東調”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興建大型水庫、攔河大壩等水利工程,將河水通過調水渠調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證,灌溉面積擴大。(3)從發展灌溉農業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實施“西水東調”工程的必要性。(4分)①徑流量西多東少;②徑流量年內變化大;③東部地形平坦,擴大灌溉面積的潛力大;④東部更干旱,更需灌溉用水;⑤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農作物熟制。(2018·11月浙江選考) 28.【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亞大河,年輸沙量4.8億噸,河口潮差達4.2米。其流域灌溉農業發達,灌溉用水約占徑流量的4/5,灌區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區。下圖為印度河流域示意圖。圖中甲城和乙地分別是巴基斯坦棉紡織工業中心和棉花生產基地。(2017·11月浙江選考)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農業國家,乙地是該國重要農業區。目前,乙地正推廣“水肥藥一體”的噴滴灌技術(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農藥)取代大水漫灌。簡述乙地推廣“水肥藥一體”噴滴灌技術的環境效益。(4分)節約水資源;減輕土壤鹽堿化;減少化肥和農藥施用量;改善土質和農產品品質;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樣性真題研析( 1 )關于①若答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水資源緊張或減少水資源浪費或合理利用水資源, 即給1分。( 2 )關于②,若答減輕或防治或防止土壤鹽漬化,即給1分;若答保持水土等,則不給分。( 3 )關于③,若答減少化肥或農藥施用量,合理利用農藥、化肥,保護土地資源,即給1分。( 4 )關于④,若答土壤板結硬化或改善( 保護)土質或保持土壤肥力或改善農產品品質或減輕農業污染或水污染或土壤污染, 即給1分;若答提升或增加肥力,增加農產品產量,減輕水體富營養化,則不給分。( 5 )增加“⑤保護生物多樣性” (1分) 采分點;若答增加生物多樣性或防止荒漠化或保護生態,則不給分。注: ①②③④⑤選四點,計4分。(2023·1月浙江選考)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材料一 一個特定區域的大氣降水主要由水汽輸入與水汽輸出決定。長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輸入、輸出和徑流量之間基本平衡。長江流域受季風影響,降水變率較大。2022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主汛期反枯”、長期高溫少雨的大面積干旱現象,中下游的許多支流和湖泊干涸。材料二 下圖為長江流域水循環簡圖及長江流域示意圖。(3)針對2022年長江流域干旱狀況,專家認為僅調長江上游水庫的水無法有效解決中下游農業缺水問題,試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原因。(6分)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庫蓄水量少;輸水距離遠,沿途蒸發、下滲多;支流灌區農田海拔高,地表水無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徑流減少。真題研析材料一:獼猴桃原產于我國,新西蘭引入栽培,將改良后的優良品種稱“奇異果”。新西蘭的奇異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島普倫蒂灣沿岸地區,鮮果主要出口到歐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國已引種奇異果,并建立了加工企業。與新西蘭相比,評價我國生產的奇異果產品的市場優勢。(4分)我國人口多,果品消費市場大(1分);我國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果品生產成本低,故市場價格較低(1分);距歐洲、日本市場近(1分);與南半球季節相反,鮮果上市時間不同,利于銷售(1分)。(2021·1月浙江選考)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日本農業發達,但該國糧食價格缺乏競爭力,隨著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糧食自給率從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右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略圖。材料二:圖中甲地某農業企業開發出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1)簡述圖示區域的地形特征。(3分)①以山地、丘陵為主;②平原面積小;③海岸線曲折。(2)說明該企業可在冬季種植芒果的自然優勢,并簡述利用新型溫室大棚生產的社會經濟意義。(5分)優勢:①地熱資源豐富;②地熱融化積雪,灌溉水源充足;意義:③增加就業機會;④增加農產品供給;⑤品質高,經濟效益高。(3)分析日本糧食競爭力較弱的主要原因。(4分)①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②山地多,耕地破碎,難以實施大規模生產。真題研析28(1)①以山地、丘陵為主;②平原面積??;③海岸線曲折關于①以山地(高山)或者以山地(高山)、丘陵為主,其他答案均不可,例如以山地、平原為主就不給分關于②(沿海)平原少/狹小/狹窄/狹長,平地少不給分關于③海岸線曲折(彎曲/破碎)/多火山/火山地貌多增添答案④(地勢/地形/地面/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兩側(東西/四周/沿海)低四選三(2)①地熱資源豐富;②地熱融化積雪,灌溉水源充足;③增加就業機會;④增加農產品供給;⑤品質高,經濟效益高關于①地熱豐富(多)或者溫泉豐富(多),靠近溫泉,有溫泉等說法都不可,必須多關于②地熱融雪/冰/水都可以,關鍵詞在于地熱融關于③關鍵詞為就業關于④增加供給/滿足市場需求/農產品錯時(冬季/反季節)上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關于⑤經濟效益高/增加經濟效益/增加經濟收入/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經濟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給分,其他不談經濟的都不給分(3)①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②山地多,耕地破碎,難以實施大規模生產關于①答前半句或后半句即2分,若答勞動力成本高/土地租金高/生產成本高/生產資料成本高,均可得2分關于②若答小塊耕地,難以大型機械化作業或地塊小,生產規模小即可得2分,或平原少/耕地少/耕地面積小/種植面積少/農業用地少/難以大規模種植,即可得2分若答人均耕地面積少,僅山地多/山地崎嶇,機械化水平低/機械化程度低,均不得分。真題研析(2020·1月浙江選考)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下圖為中亞地區略圖。材料二 乙地為所在國棉花主產區,棉花播種面積約占該地種植總面積的40%,所產棉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羅斯、中國,已發展成為重要棉花輸出基地。(2)說明乙地是重要棉花輸出基地的主要原因。(4分)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棉花優質;棉花產量大,供過于求;棉花宜采用鐵路運輸,運輸便利。真題研析(2018·11月浙江選考) 26.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下圖為美國部分區域略圖。圖中等壓線反映某日7時天氣形勢。材料二:苜蓿是一種上等飼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乙地附近某農場采用苜蓿與玉米輪作,用秸稈、殘茬覆蓋地表,成為一種成熟的保護性耕作方式。(4)從農業生態保護的角度,簡述乙地農場發展苜蓿與玉米輪作的作用。(3分)降低水和風對土壤的侵蝕;提高土壤肥力;減輕土壤污染。材料一:下圖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略圖和洛杉磯的氣候資料圖。加利福尼亞州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高產地區之一,采用大規模的旱地直播技術,利用先進的灌溉設施設備,培育良品,且大多與大豆實行輪作。分析科學技術因素對加利福尼亞州發展水稻種植的有利影響。(4分)采用旱地直播技術,有利于機械化耕作,提高勞動生產率(1分);利用先進的灌溉技術,有利于防止過度抽取地下水和土壤次生鹽堿化(1分);培育良種,有利于提高水稻單產(1分);與大豆輪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1分)。(2017·4月浙江選考)材料一:下圖為赤峰市及附近區域略圖。近年來,赤峰市游牧民在條件較好的區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居民點,在居民點附近種植飼草發展畜牧業。與游牧相比,闡述定居后牧業區位因素的變化。(3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減少;(1分)(市場擴大,)交通等條件改善;(1分)生產規模擴大,集約化水平提高(或規模效益提高,資本、技術、勞動力等投入增加)。(1分)真題研析(2016·4月浙江選考)材料一:下圖為美國西部略圖。甲區域農業生產由粗放的放牧業向蔬菜、水果、乳酪為主體的方向轉變,說明其農業區位條件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交通運輸條件改善;(1分)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發展;(1分)市場需求變化;(1分)農業生產技術提高;(1分)灌溉條件改善。(1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得4分)真題研析(2022·1月浙江選考)材料二: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產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區域)。(3)影響后靠安置移民村規模的主要因素是 ▲ ,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發展的產業。(4 分)環境承載力(人口容量)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真題研析答有機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立體農業、電商銷售等可得分。答“環境容量”“土地面積”可得分。(2023年廣東卷)龍膽草(圖1)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喜濕、怕澇,適宜在氣候溫涼、土壤微酸性的環境生長。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位于長白山余脈,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稱(圖2為該縣三維地形圖),大部分地區土壤pH介于5.5~6.8之間。該縣是我國優質龍膽草種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種植歷史較長。2008年,“清原龍膽”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前,該縣龍膽草生產以散戶為主,多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業少,產品售價低。近年來,該縣通過“龍頭企業十農戶+基地”這種新型組織模式(圖3),提高了龍膽草產業效益。(3)該縣如何利用“清原龍膽”品牌優勢進一步打造優質龍膽草產業基地?規范加工工廠,提升產品加工能力;發展下游產業,豐富產品類型,提升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種;促進產業融合,進行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發高品質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應,拓寬市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