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引經據古(導入)這是山東嘉祥的孔子見老子畫像石拓片,展現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訪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們有哪些思想主張?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典故:孔子問禮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7課 百家爭鳴1.通過相關史料了解諸子百家思想主張,學會處理歷史信息;通過比較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思想,培養歷史思辨能力。(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體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觀)3. 通過領略古人卓越政治智慧,感受中國文化一脈相承,樹立賡續傳統、復興民族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百家爭鳴:學習目標材料一材料二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材料三隨著私學教育的出現,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識傳播面更加廣泛,直接催生了“士”階層的興起,促進了學術思想和知識文化的廣泛傳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組與更新?!?br/>——摘編自于凱《戰國史》結合所學及材料,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探究百家爭鳴的背景。經濟: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的提高。政治:分封制瓦解,舊制度分崩離析。思想:私學興起,士人階層壯大。合作探究一唯物史觀: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各抒己見——孔子春秋孔子——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出身下層沒落貴族。他從小學習禮樂,年輕時做過小更,后收徒辦學??鬃又心旰笤隰攪鴱恼?,但時間不長,不久便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卻不為各國采納??鬃油砟昊氐郊亦l,主要從事教育,整理編訂文化典籍。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晚年時十分喜歡研讀《易》。當時書籍主要寫在簡牘上,再用繩子將這些簡牘按順序編連起來。為了深入學習這部書,孔子把《易》翻閱了許多遍,甚至編連簡牘的繩子都被磨斷了好幾次,不斷換上新的再讀。孔子還謙遜地說:“如果給我增加幾年壽命,到50歲時去學《易》,便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边@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來歷。韋編三絕熱愛的學習態度、堅忍不拔的品質、創新的意識。地位: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各抒己見——孔子春秋孔子——思想主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br/>仲弓問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顏淵》子曰:克已復禮為仁…… ——《論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冕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苛政猛于虎也。 ——《禮記·檀弓下》(1)核心思想:仁(2)政治:①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西周制度文化重建社會秩序。(2)政治:②反對苛政,“為政以德”。(3)教育:創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各抒己見——孔子春秋孔子——文化成就孔子(公元前551—前479)①搜集、整理和修訂古代重要典籍,對傳承我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②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影響:①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② 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仁愛、和諧等)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各抒己見——老子春秋老子——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 ),春秋后期楚國人。他做過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學識淵博。老子(生卒年不詳)地位:道家學派創始人思想主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道德經》)(1)核心思想——“道”。(2)哲學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3)政治主張——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各抒己見——道家春秋老子(創始人)一、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道”。(2)哲學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3)處世之道——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以退為進,以柔克剛。(4)政治主張——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二、思想成就:《孟子》戰國莊子一、思想主張(1)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2)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二、思想成就:《莊子》各抒己見——墨家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墨子·兼愛 》“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薄赌洝?br/>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尚賢上》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 ——《墨子·辭過》《墨子》一書包含許多科學理論。其中,《經上》《經下》等篇目被合稱為《墨 經》,論述了數學、力學、光學等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了杠桿、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赌印分械摹冻鞘仄吩敿毥榻B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各抒己見——墨家戰國墨子(創始人)一、思想主張(1)“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2)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尚賢”),統一思想。(3)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節葬”、“節用”)。二、思想成就:《墨子》各抒己見——法家故有道之主,遠仁義,去智能,服之以法。——《韓非子·說疑》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各抒己見——法家戰國韓非(集大成者)一、思想主張(1)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2)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3)韓非將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成為法家學說集大成者。二、思想成就:《韓非子》各抒己見——兵家春秋孫武(創始人)一、思想成就:《孫子兵法》二、影響《孫子兵法》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戰爭頻繁,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頗豐。戰國孫臏、吳起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曹操《孫子兵法》批注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中)開宗明義(“百家爭鳴的含義”)“百家爭鳴”是指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諸子論道群(500)孟子國君孔子墨子老子韓非子@所有人 我意在滅六國,成為一統天下的君主,你們有啥好建議?實行德政,愛惜民力,體察民意,人與人之間要有愛心。施行仁政;民貴君輕,關懷百姓。人們要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尊重賢才;不搞奢侈浪費。無為而治,不過多干預人民,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了。以法治國,要靠法令、權術使民臣服, 采取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如果你是國君,你會采納哪個學派的觀點?為什么?我采納法家學派的主張。其思想迎合統治者要控制政權、加強統治的政治的要求,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源遠流長(影響)根據材料,結合課本所學,分析“百家爭鳴”的影響。材料:“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繁榮的鼎盛時代。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形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侯外廬《中國思想史綱》①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②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學派 人物 時期 思想主張儒家 孔子 春秋孟子 戰國荀子 戰國道家 老子 春秋莊子 戰國墨家 墨子 戰國法家 韓非子 戰國兵家 孫子 春秋課堂小結思想核心“仁”,主張“為政以德”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主張“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思想核心“道”,主張“無為而治”主張順其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兼愛”、“非攻”;“尚賢”“節儉”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術、勢,建立中央集權制專制統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共鳴之音(情感升華)墨家留下了平等、博愛的社會理想道家留下了自由、瀟灑的人生追求法家留下了公平、公正的治國理念儒家留下了仁愛、正義的道德價值舉一反三(作業設計)1.完成課后作業第一題。(必做)2.新學期,初一(5)班的班主任要求同學們為班級設計一條“班訓”,請你用今天所學的諸子百家思想,為班級設計一條“班訓”,并闡述設計思路。教師寄語“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