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石嘴山市光明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3分,共36分)1. 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號上升器發(fā)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送入到近月點高度約的橢圓環(huán)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xiàn)地外天體起飛。關(guān)于嫦娥五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表示的是時間間隔B. 發(fā)動機工作約6分鐘,這里的“6分鐘”表示時刻C. 嫦娥五號在橢圓環(huán)月軌道上運動一周,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D. 研究嫦娥五號繞月球做橢圓軌道運動時,可將其看成質(zhì)點2. 在物理學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物理學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思維法、類比法、微元法和科學假說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關(guān)于物理學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理想化物理模型法B. 在推導勻變速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類比法C. 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時,得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采用了理想實驗法D. 根據(jù)速度定義式,當△t非常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維法3. 如圖所示,電梯的頂部掛一個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了一個重物,電梯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 N,在某時刻電梯中的人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 N,關(guān)于電梯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g取10 m/s2)( )A. 電梯可能向下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 m/s2B. 電梯可能向上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4 m/s2C. 電梯可能向下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 m/s2D. 電梯可能向下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4 m/s24. 如圖所示,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中進行太空授課時演示了旋轉(zhuǎn)的小扳手,下列關(guān)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扳手漂浮不動時沒有慣性B. 小扳手的慣性比航天員的慣性小C. 小扳手從地面移到空間站慣性變小D. 慣性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5.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下列幾組力中,一定能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 2N,3N,6N B. 3N,4N,8NC. 4N,6N,9N D. 4N,6N,11N6. 某物體在做加速直線運動,如果加速度大小在逐漸減小,則物體( )A. 運動速度逐漸減小B. 運動速度仍逐漸增大C. 物體開始做減速運動D. 物體運動的方向立即反向7. 2008年9月25日地處西北戈壁荒灘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長征”號火箭第109次發(fā)射,將“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fā)射到太空,并成功完成了中國宇航員第一次太空行走。下面關(guān)于飛船與火箭起飛的情形, 敘述正確的是 ( )A. 火箭尾部向下噴氣,噴出的氣體反過來對火箭產(chǎn)生一個反作用力,從而讓火箭獲得了向上的推力B. 火箭尾部噴出的氣體對空氣產(chǎn)生一個作用力,空氣的反作用力使火箭獲得飛行的動力C. 火箭飛出大氣層后,由于沒有空氣,火箭雖然向下噴氣,但也無法獲得前進的動力D. 飛船進入運行軌道之后,與地球之間將不再存在作用力8. 如圖所示,物體的運動分三段,第0~2s為第Ⅰ段,第2~4s為第Ⅱ段, 第4~5s為第Ⅲ段,則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第1s與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 第Ⅰ段與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D. 第Ⅰ段與第Ⅲ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9. 如圖所示,雜技演員站在一塊被他踩成斜面的木板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關(guān)于斜面對演員的作用力,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木板對人可能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沒有摩擦力作用B. 木板對人一定有摩擦C. 木板對人的彈力方向一定豎直向上D. 木板對人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板斜向上10. 運動會比賽結(jié)束后,教師為參賽的運動員頒獎,我們可以把獎牌簡化為一根質(zhì)量不計的輕繩和位于輕繩中點質(zhì)量為的重物,重物可視為質(zhì)點。教師手抓在輕繩的兩端,重力加速度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當輕繩夾角變大時,繩的張力減小B. 輕繩夾角不變,教師用力抓輕繩時,輕繩與教師手之間摩擦力增加C. 如圖,輕繩上拉力大小為D. 教師雙手對輕繩的合力方向為沿繩斜向上11. 下列關(guān)于單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公式中,F(xiàn)、m、a三個量可以取不同單位制中的單位B. 國際單位制中力學基本單位是米、克、秒C. 牛頓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D. 加速度的單位是,是由m、s兩個基本單位組合而成的12.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斜面體B放在水平面,斜面的傾角θ=30°,質(zhì)量為m的木塊A放在斜面上,木塊A下滑的加速度,斜面體靜止不動,則( )A. 木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B. 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等于(M+m)gC. 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為D. 地面對斜面體無摩擦力作用二、多選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少選得3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13. 如圖所示,一人用與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下的推力F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質(zhì)量為M的箱子,箱子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若箱子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A. B. C. D.14. 如圖,質(zhì)量為m的木塊放在水平傳送帶上,隨傳送帶一起向右運動且不打滑,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當傳送帶勻速運動時,木塊受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μmgB. 當傳送帶勻速運動時,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C. 當木塊與傳送帶一起向右加速運動時,木塊受到向右摩擦力D. 無論傳送帶做何運動,木塊受摩擦力大小均為μmg15. 在交警處理某次交通事故時,通過監(jiān)控儀器掃描,輸入計算機后得到該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剎車過程中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為:(x的單位是m,t的單位是s)。則( )A. 初速度為40m/sB. 6s后的汽車的速度大小為4m/sC. 該汽車剎車時加速度大小4m/s2D. 該汽車在路面上留下的剎車痕跡長度為50m16.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甲圖所示:物塊的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乙圖所示。6s后的速度圖像沒有畫出,g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塊質(zhì)量為1.5kg B. 物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6NC. 物塊在7s末的加速度大小是 D. 物塊在前6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是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6分)17. 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及過程如圖甲、乙、丙所示,E為橡皮筋原長時小圓環(huán)的位置,O為實驗時小圓環(huán)被拉到的位置。(1)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A. 理想實驗法 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變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次實驗中一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丁所示,可知拉力的大小為______N;(3)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記錄的有______;A. 甲圖中E的位置 B. 乙圖中O的位置C. OB、OC的方向 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4)若在圖乙中,、夾角大于90°,現(xiàn)保持O點位置不變,拉力方向不變,增大與的夾角,將緩慢轉(zhuǎn)至水平方向的過程中,兩彈簧秤示數(shù)大小變化為______。A. 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B. 先減小后增大,一直增大C. 一直增大,一直減小 D. 一直增大,先減小后增大18. 實驗小組做“探究在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關(guān)系”的實驗。如圖甲所示為實驗裝置示意圖。(1)該實驗中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證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M。(2)如圖乙是實驗中選擇的一條合適的紙帶(紙帶上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計時點沒有畫出),相關(guān)的測量數(shù)據(jù)已標在紙帶上,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Hz,則在該次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打計數(shù)點C時小車運動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________。(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3)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桶中砂的質(zhì)量,記錄多組傳感器的讀數(shù)F和對應紙帶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并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分析此圖像不過原點原因可能是_____四、解答題19. 如圖所示,在傾角為的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著一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取,,求,:(1)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的大小;(2)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3)斜面和物體間的摩擦因數(shù)。20. 某跳傘運動員做低空跳傘表演。他離開懸停的飛機后先做自由落體活動,當距離地面125m時開始打開降落傘,到達地面時速度減為。如果認為開始打開降落傘直至落地前運動員在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為 ,g取 問:(1) 運動員打開降落傘時的速度是多少?(2)運動員離開飛機時距地面的高度為多少?(3)運動員離開飛機后,經(jīng)過多少時間才能到達地面?21. 如圖所示,質(zhì)量m=2kg的物塊Р通過三段輕繩懸掛,三段輕繩的結(jié)點為О,輕繩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輕繩OB水平且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質(zhì)量M=2.5kg的物塊Q相連,P、Q均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1)輕繩OA,OB張力大小;(2)物體Q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2. 如圖所示,一位滑雪者從傾角θ=37°的斜坡上A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經(jīng)過4s滑至坡底B后進入水平雪道(B處有一光滑小圓弧與兩雪道平滑連接),最終停在C處;已知滑雪板與斜坡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BC的長度為64m,(不計空氣阻力,取,,),求:(1)滑雪者在傾斜雪道上的加速度的大小;(2)滑雪者在傾斜雪道上的末速度大小v及位移大小;(3)滑雪板與水平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石嘴山市光明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3分,共36分)【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D【12題答案】【答案】C二、多選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少選得3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13題答案】【答案】CD【14題答案】【答案】BC【15題答案】【答案】CD【16題答案】【答案】AB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6分)【17題答案】【答案】(1)B (2) (3)BCD (4)A【18題答案】【答案】(1)不需要 (2) ①. 0.33 ②. 0.75(3)未完全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不足、補償阻力不足)四、解答題【19題答案】【答案】(1)(2)(3)【20題答案】【答案】(1)55m/s;(2)276.25m;(3)9.67s【21題答案】【答案】(1),;(2)0.4【22題答案】【答案】(1)(2)v=16m/s(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