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年級第四次月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第一冊。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題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 2024年小明考取了南京師范大學,他乘高鐵在南京南站下車后,利用智能手機導航至南京師范大學報到,如圖所示為導航地圖,圖中推薦出租車路線中有起點與終點相同的兩個方案,方案一數據:全程34分鐘,24.4公里,方案二數據:全程41分鐘,25.8公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34分鐘和41分鐘均表示的是時刻B. 研究出租車在導航圖中的位置時,可以把出租車看作質點C. 按照方案一,路程24.4公里與時間34分鐘相除,可以計算出出租車平均速度大小D. 出租車分別按照方案一和方案二行駛,兩次運動的位移和路程均相同2. 2023年12月2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1~1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快舟一號甲(KZ-1A)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起飛質量約,最大直徑。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m”、“t”都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B. 運載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搭載的天目一號衛星慣性變大C. 運載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搭載的天目一號衛星處于失重狀態D. 運載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空氣對火箭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火箭對空氣的作用力3. 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飛天的神話傳說,如蕭史乘龍、弄玉跨鳳、嫦娥奔月等。古代的科學家嘗試著制造模型飛機,進行了許多飛行試驗,這一切既反映了古代人民向往飛天的美好幻想,也推動著人類飛行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假設某模型飛機起飛時,在跑道上滑行過程是兩段連續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一段的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8m/s2,位移為150m,后一段的加速度為5m/s2,位移為120m,則飛機離地起飛時的速度大小是( )A. 50m/s B. 52m/s C. 56m/s D. 60m/s4. 如圖所示,一個細繩系著一個乒乓球靠近水流時,會被水流“吸”住。乒乓球的重力為G,此時細線的拉力大小為,水流對乒乓球的作用力大小為,則( )A. 與的合力大于GB. 與的合力小于GC. 的豎直分力等于GD. 的水平分力等于的水平分力5. 如圖所示為拖船拉著貨船渡過運河。拖船發動機的牽引力為在拖船啟動10s后,拖船和貨船的速度大小變化了2m/s。已知拖船的質量為,重力加速度g取,海水對兩船的阻力均為自身重力的0.08倍,則貨船的質量為( )A. B. C. D.6. 如圖所示,一只質量為m的老鷹斜向下俯沖進行狩獵,該過程老鷹可視為做加速度大小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且該直線路徑與水平方向成角,重力加速度為g,則老鷹在俯沖過程中,空氣對其作用力大小為( )A. B. C. D.7. 如圖所示,四幅圖均為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圖中,物體在0~10s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小于9m/sB. 乙圖中,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3.5m/s2C. 丙圖中,陰影面積表示4~6s時間內物體的加速度變化量D. 丁圖中,物體從t=0時刻開始運動,t=3s時物體的速度為50m/s8. 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時刻兩車并排行駛,則( )A. 在內,時兩車相距最近B. 時,兩車再次并排行駛C. 末乙的位移是甲的位移的2倍D. 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相距9. 如圖所示,質量為8kg的物體A靜止在豎直的輕彈簧上,質量為的物體B用細線懸掛,A、B間相互接觸但無壓力,重力加速度g取。某時刻將細線剪斷,則細線剪斷瞬間( )A. 物體B加速度大小為 B. 物體A的加速度為零C. 物體B對物體的壓力大小為 D. 彈簧彈力大小為10. 如圖甲所示,一傾斜傳送帶以2m/s逆時針勻速轉動,時刻,將一質量為1kg的物塊輕放在傳送帶底端,物塊在傳送帶上受到的摩擦力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取平行傳送帶向上為正),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傳送帶的傾角為 B. 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8C. 傳送帶的長度為10m D. 運動過程中,物塊相對傳送帶的位移大小為5m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11. 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實驗。圖甲中,橡皮條的一端掛有輕質小圓環,另一端固定,橡皮條的長度為GE。圖乙中,用手通過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拉動小圓環,小圓環處于O點;橡皮條伸長的長度為EO。圖丙中,用一個力F單獨拉住小圓環,仍使它處于O點。(1)本實驗采用科學方法是___________。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實驗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圖丁是根據實驗數據處理后得到的圖像,其中___________(填“F”或“”)的方向一定沿GO。(3)若初始時、成角,現將順時針轉過一個小角度,要保持圖乙中O點位置與的大小不變,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A.增大,并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小角度B.增大,并沿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小角度C.減小,并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小角度D.減小,并沿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小角度12. 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1)實驗過程相關要求正確的是_______。(填正確選項標號)A. 實驗時,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B. 實驗過程需要小車質量遠大于沙桶及沙子質量C 補償阻力時,要掛上沙桶,墊高木板右端,用小車拖著紙帶打點D. 交流電頻率為,相鄰計數點間還有四個點,則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2)某次實驗打點計時器打出一條紙帶,取計數點等系列點,已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用刻度尺測出各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打下c點時速度大小_______。(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3)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圖像如圖所示,實驗中未補償阻力的是_______;實驗中未滿足的是_______。(均填正確選項標號)A. B.C. D.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計40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3. 中國傳統雜技“爬桿”屢獲國際大獎,某次訓練中雜技演員雙手緊握豎直竹竿,從高處無初速度滑下,先以的加速度下滑2s,然后勻減速下滑10m到達地面時速度大小為2m/s。(1)求演員勻減速階段加速度a的大小;(2)演員下滑的總高度。14. 如圖所示,質量、半徑為的四分之一圓柱體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長為的輕桿一端用鉸鏈安裝在地面上,另一端與質量的光滑小球B(視為質點)相連,小球B靠在A的圓弧面上,A、B均處于靜止狀態,輕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1)輕桿受到的彈力大小;(2)若施加外力使A緩慢向右移動,當輕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時,撤去外力,A、B依然靜止,求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的最小值。15. 如圖甲所示,質量為M的長木板靜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有一個質量為的物塊(可視為質點)在時刻以的水平初速度從木板左端滑上木板,在2s時,物塊與木板達到共同速度,此過程物塊的v-t圖像為乙圖中的線段ab,a、b點的坐標分別為、,在2s時,用的水平拉力向右拉木板,將木板向右抽出,一段時間后物塊從木板的左端滑出,重力加速度。(1)請在乙圖中畫出0~2s內長木板運動的v-t圖像,并求出物塊與木板在0~2s時間內的相對位移的大小;(2)求物塊與長木板表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3)求木板的質量M;。(4)F作用多長時間,物塊剛好從木板左端滑出?(結果可以用根號表示)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年級第四次月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第一冊。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題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BD【9題答案】【答案】AC【10題答案】【答案】BD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11題答案】【答案】 ①. A ②. F ③. A【12題答案】【答案】(1)B (2) ①. 2.4 ②. 0.51(3) ①. B ②. D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計40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3題答案】【答案】(1)3m/s2 (2)18m【14題答案】【答案】(1);(2)【15題答案】【答案】(1);10m(2)0.3 (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