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南大學附中 2024—2025 學年度下期期末考試高一物理試題(滿分: 100 分; 考試時間: 75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 2B 鉛筆填涂;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無效;保持答卷清潔、完整。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題卷學生保存,以備評講)。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 7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 0、動能一定改變B.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 0,動量可能改變C.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為 0,則物體運動速度一定不變D.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沖量為 0,則物體動量不變2.聲波從聲源發出后,在空中向外傳播的過程中A.振幅在逐漸變大 B.頻率不變 C.波速在逐漸變小 D.波長在逐漸變小3.左圖為小朋友在玩秋千,為了方便研究,可以將其簡化為右圖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秋千在 B、C 兩點速度最大B.秋千在 B、C 兩點加速度指向懸掛點C.若秋千擺動周期為 T,為使秋千越擺越高,站地上的小朋友可以每隔 T 推秋千一次D.繩子在 B、C 兩點拉力最大4.如圖為火遍全國的重慶李子壩輕軌穿樓圖。假設本列車質量為 m,在某時刻初速度為 v ,以額定功率 P 在平直軌道上加速,經時間 t 達到最大速度 vm,且列車行駛過程所受到的阻為 f 保持不變。列車在時間 t 內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B.牽引力逐漸增大C.列車的額定功率.D.牽 引 力 做 功5.發射同步衛星需要經歷如圖所示過程,先發射到貼近地球表面的軌道 I,再經過橢圓軌道 II變軌到同步軌道 III。設衛星質量為 m,軌道 III 的高度為 h,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 g,地球半徑為 R,則A.衛星在軌道 III 上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B.衛星在軌道 III 上運行的線速度大小為C.衛星在近地圓軌道上經過 Q 的速度大于橢圓軌道上經過 Q 點速度D.衛星在軌道 III 的速度大于軌道 I 上速度6.2025 年 5 月西南大學附中高一籃球賽火熱開賽。比賽中,某同學將籃球以與水平面成 45°的傾角準確投入籃筐,假設這次跳起投籃時投球點和籃筐正好在同一高度,投球點到籃筐距離為 9.8m,不考慮空氣阻力,g 取 10m/s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籃球投出后的最高點相對籃筐的豎直高度是 2.45mB.籃球鞋較厚的鞋底可以減少人落地時地面對人的沖量C.人從地面跳起時地面對人做正功D.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讓球離手時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變小,則球一定會砸在籃板上如圖所示,長 L 的輕桿兩端分別固定著可以視為質點的小球 A、B,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桿中心 O 有一豎直方向的固定轉動軸,小球 A、B 的質量分別為 3m、m。當輕桿以角速度ω繞軸在水平桌面上轉動,則A.轉軸受桿作用力的大小為 2mLω B.如果調整轉動軸方向,使兩小球在豎直平面內轉動,則轉軸受桿作用力最大值為C.如果調整轉動軸方向,使兩小球在豎直平面內轉動,則轉軸受桿作用力最小值為(D.如果調整轉動軸方向,使兩小球在豎直平面內轉動,則當兩球剛好等高時,轉軸受桿作用力為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 5 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選錯的得 0 分.8.如圖甲是 t=0 時刻波形圖,圖乙是其中 A 點的振動圖像,則A.這列波的波速是 25m/sB.這列波沿 x 軸正方向傳播(1)質點 A 在任意 1s 內所通過的路程為 0.4mD 若 此 波 能 與 另 一 列 波 發 生 干 涉 , 則 另 一 列 波 的 頻 率 一 定 為 1.25 Hz9.如圖為一個坡面傾角為α的等腰梯形水池,在滿水情況下,一束平行光照射到水面,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恰好垂直,該平行光與水面的夾角( 則A.水對該光的折射率為B.若改變入射方向,使 A 點入射的光恰好能夠照到水池底角 B 點,則水池坡面的傾角α=60°C.使夾角θ減小,則入射角達到臨界角時,會發生全反射,光將照不進水中D.若水池深 將一點光源放入池底中央,水面足夠寬、不考慮多次反射,則點光源照亮水面的面積為10.如圖,足夠長的小車質量 m=2kg,木塊質量 M=3kg,小車與木塊之間動摩擦因數地面光滑。現在把木塊放在小車左端,一起以 v =2m/s 速度向右運動,小車與墻發生彈性碰撞后會原速率反彈。則A.小車第一次撞墻后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為B.小車第二次撞墻前瞬間的速度為 0.4m/s.C.小車第二次撞墻后到第三次撞墻前,摩擦生熱為 0.48JD.當小車最終停止時,木塊相對小車滑動的總路程為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 小題,共 57 分.11.(7 分)如圖(a)所示,某同學用圖中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先將 a 球從斜槽軌道 k 基固定點由靜止開始滾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記錄紙上留下壓痕,重復 10 次,平均落地點為 B;再把 b 球放在斜槽軌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靜止,讓 a 球仍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開始滾下,和 b 球相碰后,兩球分別落在記錄紙的不同位置處,重復 10 次,兩球平均落地點為 A、C。平均落地點的位置 A、B、C 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分別為(1)小球 a、b 的質量應該滿足 (填“>”、 “<”或“=”)。小球 a、b 的半徑應該滿足 ra rv(填“>”、 “≤”或“=”)。(2)若兩球碰撞時動量守恒,應滿足的關系式為 (用題目提供的符號表示)。(3)若兩球質量比 且兩球間的碰撞是彈性的,則可以得出: (用 k 表示)。的勺質鋼管在無風的空甲簽字,12.(9 分)如圖甲所示,某同學用圖中裝置完成“測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實驗,( 和 為玻璃磚的兩個界面,O 為直線 AO 與 aa'的交點,直線 OA 上豎直地插著 兩枚大頭針。(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入射光線 AO 與法線的夾角應該越大越好B.入射角變大,會在邊界 bb'發生全反射C.大頭針 P ,P 的間距應該適當取大一點 D.插上大頭針 P ,使 P 只需要擋住 P 、P 的像(2)某同學在測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時,由于沒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圖以后,以 O 點為圓心,OA 為半徑畫圓,交 OO'延長線于 C 點,過 A 點和 C 點作垂直法線的直線分別交于 B點和 D 點,如圖乙所示,若他測得 A ,則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n=。(3)如果將玻璃磚的邊 bb'誤畫成了 cc',如圖丙所示,折射率的測量值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4)該同學設計了一個液體折射率測量儀,如下圖所示。在一圓盤上,過其圓心 O 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 BC、EF,選取某條半徑 AO(測量出∠AOF=θ),AO 的延長線與圓周交點為K。在半徑 OA 上,垂直盤面插下兩枚大頭針 并保持 位置不變。每次測量時讓圓盤的下半部分豎直進入液體中,而且總使得液面與直徑 BC 相平,EF 為法線。而后在圖中右上方區域觀察 P 、P 的像,并在圓周上插上大頭針 P ,使 正好擋住 P 、 P 的像。小組成員通過計算,預先在圓周 KC 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這樣只要根據圓 周上大頭針所插的位置,就可讀出液體的折射率。則: ①P 處對應的液體的折射率 P 處對應液體的折射率;(填“>”、 “<”或“=”)②該測量儀,∠AOF 越小,測量液體折射率的量程 ;(填“越大”、 “越小”或“不變”)③若相鄰兩個刻度的折射率差值相同,對于給定的θ值,則圓周 KC 部分折射率刻度是否均勻 (填“是”或“否”)。13.(10 分)2025 年 5 月 6 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玩轉科學,創見未來”科技節正式亮相,其中簡單有趣的空氣炮挑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如圖所示,質量 m=0.2kg 的圓柱形杯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空氣炮向杯子水平噴出氣體,杯子在氣體沖擊力作用下在 A 點從靜止開始運動。氣體作用時間 杯子運動到 B 點,杯子之后在水平桌面上再滑行 L=1m到達桌邊 C 點,接著做平拋運動落在地面 D 點。已知桌面距離地面高度 h=0.45m,C 點與D 點的水平距離 x=1.5m,杯子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5,重力加速度 g 取A、 B、C、D 圖中未標出,求:(1)杯子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2)杯子在水平桌面上 B 到 C 滑行過程中摩擦力對杯子的沖量大小;(3)空氣炮噴出氣體對杯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14.(13 分)兩列簡諧橫波分別沿 x 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兩波源分別位于 x=-0.2m 和 x=1.2m 處,兩列波的波速均為 0.4m/s,振幅均為 2cm。如圖所示為 t=1.0s 時刻兩列波的波形圖,此刻平衡位置在 x=0.2m 和 x=0.8m 的 P、Q 兩質點剛開始振動。質點 M 的平衡位置位于 x=0.5m 處。(1)求兩列波的周期大小;(2)當兩波源持續振動足夠長時間后,求兩列波疊加后兩波源之間(不包括兩個振源位置)有幾個振動減弱點;(3)如 果 兩 波 源 持 續 振 動 , 求 從 t=0s 到 t=2.125s 內 , 質 點 M 運 動 的 路 程 。15.(18 分)如圖所示,長為 L、質量為 的木板 A 靜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端緊靠固定曲面,曲面底端切線與 A 上表面重合,A 右端足夠遠處有一與 A 等高的平臺,平臺上 MN 之間是一個寬度為 I/2 的特殊區域,只要物體進入 MN 之間(含邊界 MN)就會受到一個方向向右、大小為 F=mg 的作用力,平臺除 MN 之間粗糙外,其余部分光滑,MN 的右側某處安裝有一特殊的彈射裝置。質量為 m 的小滑塊 B 從曲面上距底端高為 處由靜止釋放,B 滑上 A 后,先與 A 達到共速,之后 A 與平臺接觸時會立刻被粘住.當 B 到達彈射裝置的速度不小于時可通過彈射裝置,速度小于 時被反彈,反彈后的動能為反彈前的 k 倍(01).已知 A、B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重力加速度為 g.(1)求 B 與 A 相對靜止時的速度 v;(2)若 B 滑上平臺后在 MN 間通過的路程為 求 B 與 MN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的最大值;(3)若 B 與 MN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試討論 B 滑上平臺后在 MN 間通過的路程。(可能用到的數學知識:一組數列 a ……an,若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其前一項的比值等于同一常數 q(0和公式為 當 n→∞時,(命題人、審題人:校命題小組)西南大學附中 2024—2025 學年度下期期末考試高一物理試題答案1—7 DBCCBAB 8 AD 9 BD 10 ABD11. (7 分) (1) > = (2) m x =m x +mbx 12.(9 分) (1)C (2)1.25 (3) 偏小(4)① < ② 越大 ③ 否13. (10 分)(1)5m/s (2)0.2 N·S (3)13.1N(1)C 到 D: 豎直方向: 得 t=0.3s水平方向: x=v t, 得 vp=5m/s(2)B 到( 得 vc=6m/s設向前為正,則. 得 If=-0.2N·S,, 沖量大小為 0.2 N·S(3)A 到 B: 設向前為正, 得 F=13.1N14. (13 分) (1) 由波形圖可知波長λ=0.4m 則周期(2)振動減弱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x 滿足由題意可知-1.4m < Δx < 1.4m解得 1n=0,±1,±2,-3 共 6 個振動減弱點(3)波源時刻 t 傳到 M 點,則M 振動的時間分析可知 M 點與兩波源距離相等,為振動加強點,則 1.75s~2s, M 振動的路程為(S =2A=4cm2s~2.125s, M 振動的路程為則, 0~2.125s, M 振動的總路程為15.(18 分)解:(1)設 B 滑到曲面底端時速度為 v ,B 在曲面上,由動能定理有:B 在 A 上 滑 動 時 , 由 動 量 守 恒 定 律 有 :聯立解得:(2)設 B 與 A 共速時相對位移為 x,由功能關系有:解得: x=LB 恰好到 A 右端時二者共速,即 B 滑上平臺時速度為 v。第一次過 N 點后 B 恰好能通過彈射裝置時μ 有最大值,由動能定理有:解得:μ=0.25(3) 由 可知 B 在彈射裝置處反彈。設 B 第一次到達 N 時速度為 v ,由動能定理有: 解得:反彈后,設 k=k 時,B 恰好回到 M 點。B 在從 N 到 M 過程中,由動能定理有:解得:①當 時,B 第一次反彈后從 M 點左側離開 MN 區域,B 在 MN 間通過的路程為 S =L②當 時,B 不能從 MN 左側離開。設 B 第 1 次反彈后在 MN 區域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為 x ,由動能定理有: 解得:由.F>μ mg 可知,B 不能在 MN 之間靜止,設 B 第 1 次反彈后從 N 離開的速度為 v ,則:設第 2 次反彈后在 MN 區域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為 x ,由動能定理有:解得:設第 2 次反彈后從 N 離開的速度為 v ,則:設第 3 次反彈后在 MN 區域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為 x ,由動能定理有:解得:由上可知:B 第 n 次反彈后在 MN 中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為:B 在 MN 間 路 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