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無錫市江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初二年級物理學科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 如圖是為了紀念老紅軍謝寶金而立的銅像。在長征途中他背著一臺68kg的發電機走完全程,創造了長征路上的奇跡。以下與這臺發電機質量最接近的是( )A. 一支鉛筆 B. 一本物理教科書 C. 一個籃球 D. 一名中學生2. 關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太陽是宇宙的中心B. 質子、中子和電子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一樣在繞原子核運動C. 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D. 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引力3. 各種新材料的應用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石墨烯就是其中的一種。石墨烯質地堅硬,并有著出色的導電性和導熱性,下列物體中不適合使用石墨烯制作的是( )A. 高壓輸電導線 B. 隔熱手套C. 防彈衣 D. 電子元件4. 如圖所示,一根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彈簧另一端,下列有關“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描述正確的是( )A. 彈簧對手的拉力 B. 彈簧受到的重力C. 墻對彈簧的拉力 D. 手對彈簧的拉力5. 如圖所示,變癟的乒乓球放在盛有熱水的杯子中,乒乓球能恢復原狀,完好如初(乒乓球密封完好,始終不漏氣)。乒乓球由癟的狀態到恢復原狀后的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球內氣體的質量變大 B. 球內氣體的體積不變C. 球內氣體的密度不變 D. 球內氣體的密度變小6. 下列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A. 吸管一端做得很尖 B. 壓路機的碾子很重C. 書包背帶做得較寬 D. 菜刀要磨得很鋒利7. 如圖所示,小明體育課上投擲實心球的過程,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手的推力與實心球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 手的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C. 手的推力越大,實心球慣性越大,投擲距離越遠D. 球在B點時,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將豎直向下勻速直線運動8. 如圖所示,把長約20cm的飲料吸管從中部剪開(但不要徹底剪斷)并彎折過來,將其中一段吸管插在盛水的燒杯中,從另一段吸管的管口用力吹氣,水將從管的管口噴出,且呈霧狀,這是因為吹氣時( )A. 管上端附近氣體的壓強變大 B. 管上端附近氣體的壓強變小C. 燒杯中水面上氣體的壓強變大 D. 燒杯中水面上氣體的壓強變小9. 如圖所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棉布、木板、玻璃板、小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不能從斜面開始鋪設材料B. 小車在玻璃板上運動的距離最長,速度減小得最快C. 若小車僅在玻璃板面滑出最右端,可以在第三次實驗時降低小車釋放高度D. 通過圖中三次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10. 從一些經驗事實中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從而概括出一般性原理或結論的思維方法稱為歸納。結合教材內容,下列哪個原理或結論不是通過歸納得到( )A.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相等B. 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C. 由力與運動關系可知,當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就會下沉D.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11. 如圖是我國研發的“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創造了海拔9032m大氣科學觀測世界紀錄。9032m高空的空氣密度為0.4kg/m3。浮空艇的總體積約為9000m3,當其上升時不斷向外排放氣體,但整個浮空艇的體積保持不變。(g=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變大B.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排開空氣的質量變小C.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不變D. 浮空艇在9032m高空受到的浮力是3600N12. 如圖,直徑為2cm的試管內被一段水銀柱封閉了一團空氣,水銀柱保持靜止。已知外界環境氣壓p0=1×105Pa、水銀的密度ρ水銀=13.6g/cm3。根據圖中信息估算,被封閉的氣體壓強最接近( )A. 0.8×105Pa B. 0.9×105Pa C. 1.1×105Pa D. 1.2×105Pa二、填空題:(共12題,每空1分,共36分)13. 五一假期,小紅在駱馬湖沙灘撿到一塊小石頭,回到學校,進行了如下測量:(1)測量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______g;(2)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石塊密度______;(3)將石塊放入量筒時有水濺出,則密度測量值偏______。14. 如圖所示,把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讀出測力計的示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會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黃金可以鍛制成薄如蟬翼的金箔,說明它具有較好的______(填“彈性”或“延展性”)。如圖甲,手持羽毛掃過紙墊,再將羽毛靠近金箔,羽毛能輕松吸起金箔(圖乙),說明帶電體能吸引________。現有一塊面積為0.5m 、厚度為4mm的金板,若將其鍛造成厚度為0.1μm的金箔,其質量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面積是原來的_______倍。16. 一瓶裝滿豆油的油瓶上標有“5L”字樣,5L指的是油的體積,相當于_______m ,若豆油的密度為0.92×10 kg/m ,則該瓶豆油的質量為______ kg,如果用這個瓶子裝水, _______ 裝得下同樣質量的水(能/不能)。17.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遲”,不但有警世作用,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詩句中,兩個“動作”顯得較晚,是因為船和馬都有___________,很難立即停下來;從力的作用效果看,“勒馬”是為了改變馬的___________。18. 利用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水、晾衣架、輕質卡片、細線等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如圖所示,可通過改變瓶中_______來調節卡片在水平方向上所受拉力的大小。將卡片旋轉一定角度,松手后卡片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說明兩個力作用在________是二力平衡的必要條件。19. 用遙控小汽車做以下有趣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將小車懸掛起來,用遙控器啟動它時,輪子轉動但不前進。小車下方向上托起一塊木板,當木板接觸到輪子時,小車就會前進,使小車前進的動力是________力。(2)如圖乙所示,桌面上放幾只圓柱形鉛筆,鉛筆上放一塊較長的薄板,再將小車放在木板上。用遙控器啟動小車,觀察到小車向右前進同時,木板向________(填“左”或“右”)運動,對比小車和木板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該實驗說明了________。20. 為了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實驗小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1)實驗中除了彈簧測力計,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2)測量出的部分物體質量及重力的數據如表所示;其中測量石塊重力時測力計指針位置如圖所示,石塊的重力應記為________N;物質 泡面 蘋果 香瓜 石塊 字典 一瓶水質量m/g 100 260 300 370 450 500重力G/N 1.0 2.6 3.0 4.4 5.0(3)為了驗證重力與質量的正比關系,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是:________。21. 小勇和小楊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圖中數據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水的密度為1g/cm3。(1)由b和c兩組實驗可知,液體密度一定時,________越大,浮力越大;(2)為了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選擇c和________兩組實驗;(3)根據實驗中的信息可以計算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g/cm3。22.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120N的水平推力推動桌子和木塊一起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木塊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N,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與桌子自身的重力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如圖乙所示,小華再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圖乙中的木塊水平向右勻速直線,桌子始終保持靜止,地面對桌子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23. 如圖所示,馬鈴薯沉在水底,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乒乓球所受浮力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馬鈴薯所受浮力,容器對馬鈴薯支持力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馬鈴薯的重力。若乒乓球的質量為3g、體積為40cm3,用針將乒乓球完全壓入水中后(不接觸容器底),針對乒乓球的壓力為________N(取g=10N/kg)。24. 探究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1)實驗中每個鉤碼重力為0.5N,不計滑輪處摩擦。如圖(a),在橡皮筋的下端系了兩根細線,在其中一根細線上掛一個鉤碼,另一根細線上掛兩個鉤碼,記錄橡皮筋下端到達的位置O,實驗過程應選擇較______(填“長”或“短”)的細線;如圖(b),撤去所有鉤碼,只在其中一根細線下掛鉤碼,發現掛三個鉤碼后橡皮筋的下端再次到達位置O,由此可知,作用于同一物體且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______,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方向相同。(2)如圖(c),為了研究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小明將兩根細線系在橡皮筋下端同一位置,細線1上掛三個鉤碼,細線2向上跨過滑輪后掛一個鉤碼,記錄靜止時橡皮筋到達的位置O',此時橡皮筋的彈力為______N。若小明取下鉤碼時,細線1下方最下端的鉤碼不慎掉落,余下兩個鉤碼向上做加速直線運動,此時細線2對橡皮筋的拉力______0.5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解答題(本題共6小題,共40分,其中第26題需寫出必要的解題過程)25. 按要求作圖:(1)如圖甲所示,物體靜止在粗糙的斜面上。請以O為作用點畫出物體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圖:(2)請畫出圖乙中靜止在手指上的“老鷹”的受力示意圖:(3)如圖丙所示,重為2.7N的排球豎直下落,所受空氣阻力為0.2N,請以O為作用點畫出排球所受合力F合的示意圖,并標明大小。26. 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科學家目前正在加緊研制、測試將來用來建設月球科研基地的“月壤磚”。“月壤磚”被設計為榫卯結構,在地球上測試時,其密度與普通磚塊相當,抗壓強度卻是普通磚塊的三倍以上,最大能承受的壓強。假設圖中展示的“月壤磚”樣品的質量為0.4kg、體積為2.0×10-4m3(取g=10N/kg)。請根據以上信息計算:(1)圖中月壤磚樣品的密度為多少?(2)該月壤磚樣品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大小為多少?(3)該月壤磚樣品1cm2面積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為多少?27. 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不同水平長木板、木塊和砝碼等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前先將彈簧測力計在______(填“水平”或“豎直”)方向調零。如圖1甲所示,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表面做______運動。根據______知識可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2)如圖1乙所示,小明在木塊上加放砝碼,重復(1)中的操作。比較圖甲、乙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______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如圖1,支持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的證據是______。(3)小明想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是否有關。小明用如圖2甲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智能小車拉動摩擦塊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小車內置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如圖2乙、丙所示。①分析圖2乙、丙可初步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②小明發現傳感器測得的滑動摩擦力數據不穩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8. 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液體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前,先用手按壓______檢查裝置氣密性,實驗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______反映液體壓強大小,如圖甲,橡皮膜所在位置的深度為______(填“”或“”)。(2)比較圖中______(填“乙、丙”或“乙、丁”)兩個實驗,是為了探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由圖丙、丁兩個實驗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______越大,壓強越大;圖丙中,為了比較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具體操作是:______。(3)在連通器各部分注入互不相溶不同液體,平衡時如圖所示,則液體1的密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2的密度。29. 通過對物質微觀結構的學習,我們知道氣體是由分子構成的。那么氣體分子運動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氣體會產生壓力?(1)【觀察與現象】現象1:打開一瓶香水,你會聞到香味。這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________。現象2:玩具氣球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充入的氣體總是呈現與氣球一樣的形狀。這說明氣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小,氣體______(填“有”或“沒有”)固定的形狀。【模型的建立】根據上述對氣體觀察的結果,我們可以為氣體建立這樣一個模型:氣體分子可以看作一大群向四面八方不停運動的小彈性球:這些彈性球非常小,小彈性球間的空隙比較大。(2)【思考與實驗】向氣球中吹氣,并用手感覺它,如圖甲所示。隨著越來越多的空氣被吹入氣球,手會感覺到氣球越來越“硬”,說明球內氣壓在______(填“變大”或“變小”)。氣體對容器壁產生的壓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模擬以下操作:使一粒滾珠從距秤盤10cm高度處落到秤盤上,秤的指針會略微擺動一下。在相同的高度處使100粒(或更多)滾珠持續、均勻地落到秤盤上(圖乙),秤的指針會在一個位置附近擺動。如果從更高處釋放滾珠,滾珠與秤盤碰撞的速度變大,秤的示數會更大。以上現象說明大量滾珠撞擊秤盤,對秤盤產生了持續、均勻的壓力。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滾珠越多,滾珠釋放的高度越高,對秤盤產生的壓力越大。(3)【模型的完善】可以類比上述實驗來完善氣體模型:大量的氣體分子不僅會向四面八方不停運動,它們還會撞擊容器壁,從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氣體壓力的大小與一定時間內與容器壁發生碰撞分子的______和______有關。(4)【模型的檢驗】建立模型之后,還需要收集證據來檢驗模型。比如,可以嘗試用模型解釋相關現象。①現象:用注射器封閉一團空氣,緩慢推壓注射器活塞,所需用的力越來越大。解釋:氣體體積變小,而氣體分子總數幾乎不變,一定時間內和活塞發生碰撞的______變多,氣體對活塞的壓力變大,故而所需用的力變大。②現象:如圖丙,易拉罐經歷加熱、封閉、冷卻過程后被壓癟。解釋:被封閉的易拉罐冷卻過程中,罐內氣體溫度降低,____________,氣體對罐內壁的壓力變小,易拉罐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癟。30. 制作簡易的密度計,器材有:長度為20cm的吸管一根,鐵屑、石蠟、小瓶、記號筆、刻度尺、天平。(g取10N/kg)(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和記號筆在吸管上標出長度刻度,用石蠟將標0cm的一端封閉,添加鐵屑至管內,使其總質量為28g,能豎直______在液體中:當將它放入密度為1.0g/cm 的水中時,浸入的深度為H=10cm。若放入密度為0.8g/cm 的酒精中,密度計所受的浮力大小為______N,浸入的深度為______cm;(2)將它放入密度不同液體中,浸入的深度h與液體密度倒數之間的關系應符合圖乙中______(選填“①”“②”或“③”);(3)為使該簡易密度計測量水和酒精的密度時,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大一些,利用現有器材,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按照上述做法增加精度的同時會讓密度計在液體中浸得很深,在有些場景不具備實用價值。小明發現廠制玻璃密度計下端配有一個浮子,他嘗試以小瓶為浮子進行改進。如圖丙所示,在吸管下方安裝一個小瓶,將鐵屑裝入瓶中,制成另一支簡易密度計。若吸管的直徑為6mm,且改進后密度計的量程為1.0g/cm3~1.1g/cm3、標度區長為10cm,則密度計(含配重)的總質量為______g(結果保留一位小數),小瓶排開液體的體積可能是______(填“A”或“B”)。A27cm3 B.30cm3無錫市江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初二年級物理學科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 如圖是為了紀念老紅軍謝寶金而立的銅像。在長征途中他背著一臺68kg的發電機走完全程,創造了長征路上的奇跡。以下與這臺發電機質量最接近的是( )A. 一支鉛筆 B. 一本物理教科書 C. 一個籃球 D. 一名中學生【答案】D【解析】【詳解】A.一支鉛筆的質量約在10g,與68kg相差較大,故A不符合題意;B.一本物理教科書的質量約在200g,與68kg相差較大,故B不符合題意;C.一個籃球的質量約為550g,與68kg相差較大,故C不符合題意;D.一名中學生的質量約為60kg,最接近68kg,故D符合題意。故選D。2. 關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太陽是宇宙的中心B. 質子、中子和電子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一樣在繞原子核運動C. 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D. 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答案】C【解析】【詳解】A.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并且處于不斷的演化過程中,地球等行星繞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錯誤;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包括質子和中子兩部分。電子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一樣在繞原子核運動,故B錯誤;C.湯姆遜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即原子是有結構的,故C正確;D.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故D錯誤。故選C。3. 各種新材料的應用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石墨烯就是其中的一種。石墨烯質地堅硬,并有著出色的導電性和導熱性,下列物體中不適合使用石墨烯制作的是( )A. 高壓輸電導線 B. 隔熱手套C. 防彈衣 D. 電子元件【答案】B【解析】【詳解】A.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導電性,用其制作高壓輸電導線可以減少輸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適合使用,故A不符合題意;B.隔熱手套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而石墨烯的導熱性非常好,無法起到隔熱保暖的作用,不適合制作隔熱手套,故B符合題意;C.石墨烯質地堅硬,強度高,是目前已知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可用于制作防彈衣,能夠有效抵御子彈的沖擊,故C不符合題意;D.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導電性,非常適合用于制造電子元件,可以提高電子元件的性能和運行速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 如圖所示,一根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彈簧另一端,下列有關“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描述正確的是( )A. 彈簧對手的拉力 B. 彈簧受到的重力C. 墻對彈簧的拉力 D. 手對彈簧的拉力【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彈簧發生形變,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手和墻壁都會產生一個彈力,施力物體是彈簧,受力物體是手或墻壁。彈簧受到的重力、墻對彈簧的拉力、手對彈簧的拉力施力物體均不是彈簧。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5. 如圖所示,變癟的乒乓球放在盛有熱水的杯子中,乒乓球能恢復原狀,完好如初(乒乓球密封完好,始終不漏氣)。乒乓球由癟的狀態到恢復原狀后的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球內氣體的質量變大 B. 球內氣體的體積不變C. 球內氣體的密度不變 D. 球內氣體的密度變小【答案】D【解析】【詳解】A.因為乒乓球密封完好始終不漏氣,根據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球內氣體的物質多少沒有改變,所以球內氣體質量不變,故A錯誤;B.乒乓球由癟的狀態恢復原狀,其內部空間變大,所以球內氣體的體積變大,故B錯誤;CD.根據密度公式,球內氣體質量m不變,體積V變大,那么密度ρ變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6. 下列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是( )A. 吸管一端做得很尖 B. 壓路機的碾子很重C. 書包背帶做得較寬 D. 菜刀要磨得很鋒利【答案】C【解析】【詳解】A.吸管一端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不符合題意;B.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C.書包背帶做得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情況下,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C符合題意;D.菜刀要磨得很鋒利,是在壓力一定情況下,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 如圖所示,小明體育課上投擲實心球的過程,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手的推力與實心球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 手的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C. 手的推力越大,實心球慣性越大,投擲距離越遠D. 球在B點時,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將豎直向下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解析】【詳解】A.手的推力與實心球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不相反,故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手的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故B正確;C.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跟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都沒有關系,故C錯誤;D.球在B點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速度,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球將在水平方向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是豎直向下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B。8. 如圖所示,把長約20cm的飲料吸管從中部剪開(但不要徹底剪斷)并彎折過來,將其中一段吸管插在盛水的燒杯中,從另一段吸管的管口用力吹氣,水將從管的管口噴出,且呈霧狀,這是因為吹氣時( )A. 管上端附近氣體的壓強變大 B. 管上端附近氣體的壓強變小C. 燒杯中水面上氣體的壓強變大 D. 燒杯中水面上氣體的壓強變小【答案】B【解析】【詳解】往b管中輕輕吹氣,可以看到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管中吹氣,吸管上方空氣的流速增大,壓強減小,管中液體受到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壓強,所以管水上升后從管口噴出;燒杯中水面上氣體的壓強是不變,故正確,錯誤。故選B。9. 如圖所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棉布、木板、玻璃板、小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不能從斜面開始鋪設材料B. 小車在玻璃板上運動的距離最長,速度減小得最快C. 若小車僅在玻璃板面滑出最右端,可以在第三次實驗時降低小車釋放高度D. 通過圖中三次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答案】A【解析】【詳解】A.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等,則應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斜面傾斜程度相同,然后讓小車從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所以,不能從斜面開始鋪設材料,故A正確;B.根據實驗現象,小車在玻璃板上運動的距離最長,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減小得最慢,故B錯誤;C.在本實驗中,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反映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三次實驗小車運動的距離不同,可以說明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無需要重新實驗,故C錯誤;D.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因實驗中物體不可能完全不受力的作用,所以不可能直接得到該結論;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出來的,故D錯誤。故選A。10. 從一些經驗事實中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從而概括出一般性原理或結論的思維方法稱為歸納。結合教材內容,下列哪個原理或結論不是通過歸納得到( )A.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相等B. 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C. 由力與運動的關系可知,當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就會下沉D.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答案】C【解析】【詳解】A.對于同種物質而言,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跟著增大幾倍,即質量與體積總是成正比的,歸納總結出“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相等”,并以密度表示物質的此特點,故A不符合題意;B.通過分別測量大量物體的重力和質量,并計算出為定值,故得出“物體受到的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屬于歸納法,故B不符合題意;C.當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受到的合力豎直向下,由力與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物體就會下沉,直接通過實驗得出,不屬于歸納法,故C符合題意;D.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生活中的實例發現,帶同種電荷的兩個物體是相互排斥的,而帶異種電荷的兩個物體是相互吸引,從這些經驗事實中歸納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屬于歸納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 如圖是我國研發的“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創造了海拔9032m大氣科學觀測世界紀錄。9032m高空的空氣密度為0.4kg/m3。浮空艇的總體積約為9000m3,當其上升時不斷向外排放氣體,但整個浮空艇的體積保持不變。(g=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變大B.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排開空氣的質量變小C. 浮空艇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不變D. 浮空艇在9032m高空受到的浮力是3600N【答案】B【解析】【詳解】A.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浮空艇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變小,故A錯誤;BC.高度越高,空氣密度越小,浮空艇的體積保持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空艇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空氣受到的重力,浮空艇上升過程浮力變小,排開空氣的重力變小,由公式可知,排開空氣的質量變小,故B正確,C錯誤;D.9032m高空的空氣密度為0.4kg/m3,浮空艇的總體積約為9000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為故D錯誤。故選B。12. 如圖,直徑為2cm的試管內被一段水銀柱封閉了一團空氣,水銀柱保持靜止。已知外界環境氣壓p0=1×105Pa、水銀的密度ρ水銀=13.6g/cm3。根據圖中信息估算,被封閉的氣體壓強最接近( )A. 0.8×105Pa B. 0.9×105Pa C. 1.1×105Pa D. 1.2×105Pa【答案】B【解析】【詳解】由圖知道,水銀柱的高度約是試管直徑的3.5倍,即長度約是7cm,由于管口朝下,故密閉氣體的壓強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共12題,每空1分,共36分)13. 五一假期,小紅在駱馬湖沙灘撿到一塊小石頭,回到學校,進行了如下測量:(1)測量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______g;(2)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石塊密度______;(3)將石塊放入量筒時有水濺出,則密度測量值偏______。【答案】(1)27 (2)2.7(3)大【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甲可知,石塊的質量【小問2詳解】由圖乙可知,石塊的體積石塊密度【小問3詳解】將石塊放用量筒時有水濺出,會使測出的石塊體積偏小,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測量值偏大。14. 如圖所示,把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讀出測力計的示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會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變大 ②. 分子間有引力【解析】【詳解】[1][2]如圖,當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再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時,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即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間距較小時,會受到分子間引力的作用,所以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大。15. 黃金可以鍛制成薄如蟬翼的金箔,說明它具有較好的______(填“彈性”或“延展性”)。如圖甲,手持羽毛掃過紙墊,再將羽毛靠近金箔,羽毛能輕松吸起金箔(圖乙),說明帶電體能吸引________。現有一塊面積為0.5m 、厚度為4mm的金板,若將其鍛造成厚度為0.1μm的金箔,其質量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面積是原來的_______倍。【答案】 ①. 延展性 ②. 輕小物體 ③. 不變 ④.【解析】【詳解】[1]薄如蟬翼說明非常薄,黃金可以鍛造制成非常薄的金箔,說明它具有較好的延展性。[2]手持羽毛輕輕掃過紙墊,羽毛與紙墊摩擦,使得羽毛帶了電,當羽毛靠近金箔,便可將金箔吸往,說明帶電體會吸引輕小物體。[3]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形狀、位置、狀態無關,所以將4mm的金板鍛造成厚度為0.1μm的金箔,其質量不變。[4]0.1μm=1×10-7m,4mm=4×10-3m,金板鍛造成的金箔過程中體積不變時,根據V=Sh可得,0.5m2×4×10-3m =S×1×10-7m解得S=2×104m2故面積是原來的倍。16. 一瓶裝滿豆油的油瓶上標有“5L”字樣,5L指的是油的體積,相當于_______m ,若豆油的密度為0.92×10 kg/m ,則該瓶豆油的質量為______ kg,如果用這個瓶子裝水, _______ 裝得下同樣質量的水(能/不能)。【答案】 ①. 5×10-3 ②. 4.6 ③. 能【解析】【詳解】[1]豆油的體積V=5L=5×10-3m3[2]豆油的質量m=ρV=0.92×103kg/m3×5×10-3m3=4.6kg[3]4.6kg水的體積所以能裝得下同樣質量的水。17.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船到江心拋錨遲,懸崖勒馬早已遲”,不但有警世作用,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詩句中,兩個“動作”顯得較晚,是因為船和馬都有___________,很難立即停下來;從力的作用效果看,“勒馬”是為了改變馬的___________。【答案】 ①. 慣性 ②. 運動狀態【解析】【詳解】[1]由于船和馬都有慣性,故其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運動狀態的改變會遲緩一些。[2]勒馬后,馬的速度減小了,故是改變了馬的運動狀態。18. 利用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水、晾衣架、輕質卡片、細線等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如圖所示,可通過改變瓶中_______來調節卡片在水平方向上所受拉力的大小。將卡片旋轉一定角度,松手后卡片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說明兩個力作用在________是二力平衡的必要條件。【答案】 ①. 水量 ②. 不能 ③. 同一直線【解析】【詳解】[1]兩側拉力等于兩側水瓶的重力,故可以改變水量來調節。[2][3]將卡片扭轉一個角度,則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卡片將不會平衡,說明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直線是二力平衡的必要條件。19. 用遙控小汽車做以下有趣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將小車懸掛起來,用遙控器啟動它時,輪子轉動但不前進。小車下方向上托起一塊木板,當木板接觸到輪子時,小車就會前進,使小車前進的動力是________力。(2)如圖乙所示,桌面上放幾只圓柱形鉛筆,鉛筆上放一塊較長的薄板,再將小車放在木板上。用遙控器啟動小車,觀察到小車向右前進同時,木板向________(填“左”或“右”)運動,對比小車和木板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該實驗說明了________。【答案】(1)摩擦 (2) ①. 左 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小問1詳解】當木板接觸到輪子時,輪子轉動會對木板有向后的摩擦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木板會對輪子有向前的摩擦力,這個力使小車前進,所以使小車前進的動力是木板對輪子的摩擦力。【小問2詳解】[1]小車向右前進,是因為小車受到木板對小車向右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車對木板有向左的摩擦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木板會向左運動。[2]小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使小車向右運動、木板向左運動,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0. 為了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實驗小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1)實驗中除了彈簧測力計,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2)測量出的部分物體質量及重力的數據如表所示;其中測量石塊重力時測力計指針位置如圖所示,石塊的重力應記為________N;物質 泡面 蘋果 香瓜 石塊 字典 一瓶水質量m/g 100 260 300 370 450 500重力G/N 1.0 2.6 3.0 44 5.0(3)為了驗證重力與質量的正比關系,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1)天平 (2)3.6(3)計算G與m的比值【解析】【小問1詳解】實驗目的是探究物體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質量、重力;需要若干個質量不等的物塊外,實驗中除了彈簧測力計,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天平。【小問2詳解】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每一大格之間有5小格,即分度值為0.2N,根據圖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其示數為3.6N。【小問3詳解】為了驗證重力與質量的正比關系,應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計算G與m的比值,繪制G-m的函數圖像。21. 小勇和小楊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圖中數據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水的密度為1g/cm3。(1)由b和c兩組實驗可知,液體密度一定時,________越大,浮力越大;(2)為了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選擇c和________兩組實驗;(3)根據實驗中的信息可以計算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g/cm3。【答案】(1)排開液體體積(2)e (3)1.2【解析】【小問1詳解】由b和c兩組實驗可知,排開液體體積增大,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浮力增大,則液體密度一定時,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小問2詳解】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改變液體密度,保持其它條件不變,應選擇c、e兩組實驗。【小問3詳解】由a、c圖可知,在水中浮力為則物體體積為由a、e圖可知,在鹽水中浮力為則鹽水密度為22.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120N的水平推力推動桌子和木塊一起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木塊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N,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與桌子自身的重力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如圖乙所示,小華再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圖乙中的木塊水平向右勻速直線,桌子始終保持靜止,地面對桌子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答案】 ①. 0 ②. 不是 ③. 20【解析】【詳解】[1]因為桌子和木塊一起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木塊相對于桌子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所受摩擦力為0。[2]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桌子和木塊的總重力,而桌子自身重力小于支持力,不滿足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所以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與桌子自身的重力不是一對平衡力。[3]小華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塊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對桌子有向左的20N的摩擦力,因為桌子始終保持靜止,處于平衡狀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塊對它向左的20N摩擦力和地面對它向右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地面對桌子的摩擦力大小為20N。23. 如圖所示,馬鈴薯沉在水底,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乒乓球所受浮力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馬鈴薯所受浮力,容器對馬鈴薯支持力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馬鈴薯的重力。若乒乓球的質量為3g、體積為40cm3,用針將乒乓球完全壓入水中后(不接觸容器底),針對乒乓球的壓力為________N(取g=10N/kg)。【答案】 ①. 小于 ②. 不等于 ③. 0.37【解析】【詳解】[1]物體在水中的浮力與排開水的體積有關,由圖可知,馬鈴薯排開水的體積大于乒乓球排開水的體積,由可知,乒乓球所受浮力小于馬鈴薯所受浮力。[2]馬鈴薯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由受力分析可知,馬鈴薯的重力故容器對馬鈴薯支持力不等于重力。[3]壓入水中,乒乓球的浮力為乒乓球的重力為壓力為24. 探究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1)實驗中每個鉤碼重力為0.5N,不計滑輪處摩擦。如圖(a),在橡皮筋的下端系了兩根細線,在其中一根細線上掛一個鉤碼,另一根細線上掛兩個鉤碼,記錄橡皮筋下端到達的位置O,實驗過程應選擇較______(填“長”或“短”)的細線;如圖(b),撤去所有鉤碼,只在其中一根細線下掛鉤碼,發現掛三個鉤碼后橡皮筋的下端再次到達位置O,由此可知,作用于同一物體且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______,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方向相同。(2)如圖(c),為了研究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小明將兩根細線系在橡皮筋下端同一位置,細線1上掛三個鉤碼,細線2向上跨過滑輪后掛一個鉤碼,記錄靜止時橡皮筋到達的位置O',此時橡皮筋的彈力為______N。若小明取下鉤碼時,細線1下方最下端的鉤碼不慎掉落,余下兩個鉤碼向上做加速直線運動,此時細線2對橡皮筋的拉力______0.5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 ①. 長 ②. 之和(2) ①. 1 ②. 小于【解析】【小問1詳解】[1]較長的細線在實驗中更便于操作和調整里的方向等,同時也能更明顯地展示力的作用效果。[2]由(a)(b)兩圖可知,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共同拉橡皮筋,與只用一個力單獨拉橡皮筋,最后橡皮筋下端都被拉伸到O位置,即橡皮筋的伸長量相同,且,所以可得: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小問2詳解】[1]橡皮筋受到向下的拉力1.5N,向上的拉力0.5N,則受到的合力為,即橡皮筋的彈力為1N。[2]細線1下方最下端的鉤碼不慎掉落,余下兩個鉤碼向上做加速直線運動,細線2的勾碼向下做加速運動,此時對細線2勾碼受力分析可知,拉力小于重力,即拉力小于0.5N,故細線2對橡皮筋的拉力小于0.5N。三、解答題(本題共6小題,共40分,其中第26題需寫出必要的解題過程)25. 按要求作圖:(1)如圖甲所示,物體靜止在粗糙的斜面上。請以O為作用點畫出物體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圖:(2)請畫出圖乙中靜止在手指上的“老鷹”的受力示意圖:(3)如圖丙所示,重為2.7N的排球豎直下落,所受空氣阻力為0.2N,請以O為作用點畫出排球所受合力F合的示意圖,并標明大小。【答案】(1) (2)(3)【解析】【小問1詳解】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靜摩擦力的方向沿著斜面向上,作圖如下:【小問2詳解】靜止在手指上的“老鷹”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如下圖所示:【小問3詳解】重為2.7N的排球豎直下落,所受空氣阻力為0.2N,方向向上,則排球所受合力合力方向與較大的重力方向相同,豎直向下,如下圖所示:26. 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科學家目前正在加緊研制、測試將來用來建設月球科研基地的“月壤磚”。“月壤磚”被設計為榫卯結構,在地球上測試時,其密度與普通磚塊相當,抗壓強度卻是普通磚塊的三倍以上,最大能承受的壓強。假設圖中展示的“月壤磚”樣品的質量為0.4kg、體積為2.0×10-4m3(取g=10N/kg)。請根據以上信息計算:(1)圖中月壤磚樣品的密度為多少?(2)該月壤磚樣品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大小為多少?(3)該月壤磚樣品1cm2面積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為多少?【答案】(1)(2)4N (3)【解析】【小問1詳解】由題意,則“月壤磚”樣品的密度【小問2詳解】該月壤磚樣品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小問3詳解】根據題目,最大壓強,由,則該月壤磚樣品1cm2面積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27. 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長木板、木塊和砝碼等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前先將彈簧測力計在______(填“水平”或“豎直”)方向調零。如圖1甲所示,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表面做______運動。根據______知識可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2)如圖1乙所示,小明在木塊上加放砝碼,重復(1)中的操作。比較圖甲、乙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______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如圖1,支持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的證據是______。(3)小明想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是否有關。小明用如圖2甲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智能小車拉動摩擦塊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小車內置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如圖2乙、丙所示。①分析圖2乙、丙可初步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②小明發現傳感器測得的滑動摩擦力數據不穩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 ①. 水平 ②. 勻速直線 ③. 二力平衡(2) ①. 壓力 ②.(3) ①. 無關 ②. 木板上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解析】【小問1詳解】[1]彈簧測力計需要在力的方向上進行調零,實驗需要水平拉動木塊,故在水平方向調零。[2][3]測力計不能直接測量摩擦力,讓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處于平衡狀態,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通過測量拉力即可知道摩擦力大小。【小問2詳解】[1]由甲乙圖可以判斷,增大壓力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增大,即滑動摩擦力增大。[2]由甲丙圖可知,壓力相同時,接觸面換成粗糙的毛巾,滑動摩擦力增大,即,說明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小問3詳解】[1]由圖可知,兩種情況下,木塊受到摩擦力是相等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無關。[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實驗中壓力是不變的,所以是傳送帶的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勻,導致摩擦力大小發生變化。28. 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液體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前,先用手按壓______檢查裝置氣密性,實驗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______反映液體壓強大小,如圖甲,橡皮膜所在位置的深度為______(填“”或“”)。(2)比較圖中______(填“乙、丙”或“乙、丁”)兩個實驗,是為了探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由圖丙、丁兩個實驗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______越大,壓強越大;圖丙中,為了比較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具體操作是:______。(3)在連通器各部分注入互不相溶的不同液體,平衡時如圖所示,則液體1的密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2的密度。【答案】(1) ①. 橡皮膜 ②. 高度差 ③.(2) ①. 乙、丙 ②. 密度 ③. 調節旋鈕,改變橡皮膜朝向(3)大于【解析】【小問1詳解】[1]實驗中,壓強計軟管中的壓強是通過氣體進行傳輸的,因此需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用手指按壓探頭的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變化不明顯,說明該壓強計的氣密性較差。[2]通過轉換法,將液體壓強大小轉換為U形管液面高度差,方便進行觀察判斷。[3]橡皮膜所處深度是所處位置到液面的垂直高度,故為。【小問2詳解】[1]探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保證液體密度相同,故選擇乙丙。[2]由圖丙、丁兩個實驗可知,深度相同時,在鹽水中U形管高度差大,說明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比較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需要轉動旋鈕,使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小問3詳解】由圖可知,液體處于平衡狀態,故左右兩邊壓強大小相等,在分界面以上,左邊液體高度小于右邊液體高度,由可知,液體1密度大于液體2的密度。29. 通過對物質微觀結構的學習,我們知道氣體是由分子構成的。那么氣體分子運動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氣體會產生壓力?(1)【觀察與現象】現象1:打開一瓶香水,你會聞到香味。這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________。現象2:玩具氣球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充入的氣體總是呈現與氣球一樣的形狀。這說明氣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小,氣體______(填“有”或“沒有”)固定的形狀。【模型的建立】根據上述對氣體觀察的結果,我們可以為氣體建立這樣一個模型:氣體分子可以看作一大群向四面八方不停運動的小彈性球:這些彈性球非常小,小彈性球間的空隙比較大。(2)【思考與實驗】向氣球中吹氣,并用手感覺它,如圖甲所示。隨著越來越多的空氣被吹入氣球,手會感覺到氣球越來越“硬”,說明球內氣壓在______(填“變大”或“變小”)。氣體對容器壁產生的壓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模擬以下操作:使一粒滾珠從距秤盤10cm的高度處落到秤盤上,秤的指針會略微擺動一下。在相同的高度處使100粒(或更多)滾珠持續、均勻地落到秤盤上(圖乙),秤的指針會在一個位置附近擺動。如果從更高處釋放滾珠,滾珠與秤盤碰撞的速度變大,秤的示數會更大。以上現象說明大量滾珠撞擊秤盤,對秤盤產生了持續、均勻的壓力。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滾珠越多,滾珠釋放的高度越高,對秤盤產生的壓力越大。(3)【模型的完善】可以類比上述實驗來完善氣體模型:大量的氣體分子不僅會向四面八方不停運動,它們還會撞擊容器壁,從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氣體壓力的大小與一定時間內與容器壁發生碰撞分子的______和______有關。(4)【模型的檢驗】建立模型之后,還需要收集證據來檢驗模型。比如,可以嘗試用模型解釋相關現象。①現象:用注射器封閉一團空氣,緩慢推壓注射器活塞,所需用的力越來越大。解釋:氣體體積變小,而氣體分子總數幾乎不變,一定時間內和活塞發生碰撞的______變多,氣體對活塞的壓力變大,故而所需用的力變大。②現象:如圖丙,易拉罐經歷加熱、封閉、冷卻過程后被壓癟。解釋:被封閉的易拉罐冷卻過程中,罐內氣體溫度降低,____________,氣體對罐內壁的壓力變小,易拉罐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癟。【答案】(1) ①. 無規則運動 ②. 沒有(2)變大 (3) ① 數目 ②. 速度(4) ①. 分子數量 ②. 分子無規則運動變慢【解析】【小問1詳解】[1]現象1:打開一瓶香水,會聞到香味,這是因為香水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到空氣中,進入人的鼻腔,從而使人聞到香味,所以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無規則運動。[2]現象2:玩具氣球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充入的氣體總是呈現與氣球一樣的形狀,這表明氣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小,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會隨著容器的形狀而改變,所以應填沒有。【小問2詳解】向氣球中吹氣,隨著越來越多的空氣被吹入氣球,手會感覺到氣球越來越“硬”,這是因為氣球內氣體的量增多,單位時間內撞擊氣球壁的氣體分子增多,對氣球壁的壓力增大,而氣球壁的受力面積不變,根據(其中p為壓強,F為壓力,S為受力面積)可知,球內氣壓在變大。【小問3詳解】[1][2]根據大量滾珠撞擊秤盤的實驗可知,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滾珠越多,滾珠釋放的高度越高,對秤盤產生的壓力越大。類比到氣體模型中,大量的氣體分子不僅會向四面八方不停運動,它們還會撞擊容器壁,從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氣體壓力的大小與一定時間內與容器壁發生碰撞分子的數量和速度有關,一定時間內與容器壁發生碰撞的分子數量越多、速度越大,氣體壓力就越大。【小問4詳解】[1]①現象解釋:用注射器封閉一團空氣,緩慢推壓注射器活塞,氣體體積變小,而氣體分子總數幾乎不變,那么一定時間內和活塞發生碰撞的分子數量變多,氣體對活塞的壓力變大,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而所需用的力變大。[2]②現象解釋:被封閉的易拉罐冷卻過程中,罐內氣體溫度降低,根據分子動理論,溫度降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變慢,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分子撞擊罐內壁的力度變小,且一定時間內撞擊罐內壁的分子數量也可能減少,所以氣體對罐內壁的壓力變小,易拉罐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癟,故此處應填分子無規則運動變慢(或分子平均動能減小)。30. 制作簡易的密度計,器材有:長度為20cm的吸管一根,鐵屑、石蠟、小瓶、記號筆、刻度尺、天平。(g取10N/kg)(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和記號筆在吸管上標出長度刻度,用石蠟將標0cm的一端封閉,添加鐵屑至管內,使其總質量為28g,能豎直______在液體中:當將它放入密度為1.0g/cm 的水中時,浸入的深度為H=10cm。若放入密度為0.8g/cm 的酒精中,密度計所受的浮力大小為______N,浸入的深度為______cm;(2)將它放入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浸入的深度h與液體密度倒數之間的關系應符合圖乙中______(選填“①”“②”或“③”);(3)為使該簡易密度計測量水和酒精密度時,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大一些,利用現有器材,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按照上述做法增加精度的同時會讓密度計在液體中浸得很深,在有些場景不具備實用價值。小明發現廠制玻璃密度計下端配有一個浮子,他嘗試以小瓶為浮子進行改進。如圖丙所示,在吸管下方安裝一個小瓶,將鐵屑裝入瓶中,制成另一支簡易密度計。若吸管的直徑為6mm,且改進后密度計的量程為1.0g/cm3~1.1g/cm3、標度區長為10cm,則密度計(含配重)的總質量為______g(結果保留一位小數),小瓶排開液體的體積可能是______(填“A”或“B”)。A27cm3 B.30cm3【答案】(1) ①. 漂浮 ②. 0.28 ③. 12.5(2)③ (3)在吸管中增加鐵屑(4) ①. 31.1 ②. A【解析】【小問1詳解】[1]添加鐵屑至管內,使其重心降低,密度計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2][3]根據密度計工作時漂浮在被測液體中可知,即有化簡后可得當將它放入密度為1.0g/cm 的水中時,浸入的深度為H=10cm。若放入密度為0.8g/cm 的酒精中,密度計浸入的深度為所受浮力為【小問2詳解】根據可知即密度計浸入液體的深度h與液體密度倒數成正比,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應符合圖乙中③。【小問3詳解】適當增大密度計的重力,則密度計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即H增大,密度計放入酒精中漂浮時,浸入酒精中的深度為也隨之增大,則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會變大。【小問4詳解】[1]由于后密度計的量程為1.0g/cm3~1.1g/cm3、標度區長為10cm,根據可知,代數可得解得,密度計(含配重)的總質量為[2]由于吸管標注部分排開水的體積為當液體密度為水(1.0g/cm3)時,整個密度計排開水的體積為所以小瓶排開液體的體積為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docx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