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選擇題(共5小題)1.(2024 五華區校級期末)智能手機上裝載的眾多app軟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為百度地圖app軟件的一張截圖,表示了某次導航的具體路徑,其推薦路線中有兩個數據,10分鐘,5.4公里,關于這兩個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汽車在導航圖中的位置時,可以把汽車看作質點B.10分鐘表示的是某個時刻C.5.4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據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2024 三元區校級開學)有關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平均速度是物體在一段時間內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方向沿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B.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瞬時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可能變化D.物體做變速運動時,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3.(2024 西寧期末)超級高鐵是一種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上海—杭州線路將成為中國第一條超級高鐵列車線路,該線路長150km,從上海到杭州約需15分鐘,超級高鐵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平均速率C.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杭州的瞬時速度大小約為600km/hD.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杭州的平均速率約為600km/h4.(2024春 揭陽期末)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的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這是告誡駕駛員在這一路段駕駛車輛時(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B.平均速率的大小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C.必須以這一規定速率行駛D.汽車上的速度計指示值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5.(2024 臺州期末)如圖,水平導軌上安裝兩個相距為l=0.5m的光電門,小車上裝有寬度為d=2cm的遮光條,在槽碼的牽引下,從某一位置開始運動,先后經過光電門1、2,擋光時間分別為Δt1=0.05s、Δt2=0.02s,用近似代表小車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速度約為0.84m/s2B.經過光電門1的瞬時速度約為40m/sC.小車受到的牽引力大小等于槽碼的重力大小D.要使瞬時速度的測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可換用更寬的遮光條二.多選題(共5小題)(多選)6.(2024 安寧區校級期末)在水平路面行駛的汽車遇突發狀況緊急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從開始剎車為計時起點,第1s末的速度是8m/s,第2s內的平均速度是6m/s,則下面結論正確的是( )A.汽車剛剎車時的速度是12 m/sB.經4 s汽車的位移為18mC.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D.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7m/s(多選)7.(2024 遼陽期末)某高速公路旁的交通警示牌有如圖所示的標記,表示車輛的瞬時速度不能超過120km/h。若一小汽車在緊急情況下剎車,測得該車滑行過程中車輪在路面上擦過的筆直的痕跡長22.5m,從監控資料中知道,該車剎車后經過1.5s停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車剎車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5m/sB.該車剎車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0m/sC.該車沒有超速D.該車超速(多選)8.(2024 雁峰區校級期末)以往公路上用單點測速儀測車速,個別司機由于熟知測速點的位置,在通過測速點時通過剎車以降低車速來逃避處罰,但這樣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開始采用區間測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B.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平均速率C.圖中,限速值7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根據平均速度,單點測速時,Δt足夠小,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多選)9.(2024 魯山縣校級期末)一輛電動汽車從A地到B地行駛的路線圖如圖所示。導航地圖從A地和B地的直線距離為12km,實際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數比直線距離多了8km。實際從A地到B地用時30mi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整個過程中車的位移大小為12kmB.經過路標C時車的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C.整個運動過程車的平均速度為24km/h,方向由A指向BD.整個運動過程車的平均速度為40km/h,方向一直在變(多選)10.(2024 遵義期中)如圖所示,某同學將小球從距地面高度為1m處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到達最高點時到拋出點的距離為1.8m,規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拋出點到最高點,小球的位移為正B.從拋出到落地,小球的平均速度為正C.從拋出到落地,小球通過的路程為2.8mD.從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小球三次運動到與拋出點的距離為0.9m處三.解答題(共5小題)11.(2024 開福區校級月考)用氣墊導軌和數字計時器更能精確地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如圖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1=0.19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Δt2=0.05s,遮光板的寬度為2.0cm。下列問題(1)、(2)中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1)滑塊經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 m/s;(2)滑塊經過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 m/s;(3)若用寬度是1cm的遮光板,對測量誤差有何影響 。12.(2024 岳陽縣校級期末)如圖所示,一質點由位置A向北運動了6m用時3s到達B點,然后由B點向東運動了5m用時1s到達C點,再由C點向南運動了1m用時1s到達D點。質點在B點、C點沒有停頓。求:(1)整個運動過程的總位移大小和方向;(2)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結果可保留根號)。13.(2024 湖南開學)在高速公路上,經常遇到“區間測速”的標識。如圖所示,所謂“區間測速”就是測量車輛經過某區間的平均車速。已知某高速限速120km/h,“區間測速”路段長度為20km,監測發現某轎車經過這一路段用時12min,請思考:(1)限速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2)“區間測速”是否可以完全代替原來的固定測速和流動測速?14.(2024 西城區校級期中)一小球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滾下,做勻加速運動經4s到達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為2m/s2.求:(1)斜面長度;(2)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3)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4)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的速度。15.(2024 郾城區校級期末)一輛汽車在兩相距3km的直線景點A和B之間來回往返行駛,從A景點出發時有一位細心的旅客看了自己的手表,指針恰好指09:00:00,到達B景點時,已是09:20:00,導游要求各位旅客在B景點處只能游玩30分鐘,準時發車返回A景點,當回到A景點時剛好是事先約定好的10:10:00,求:(1)汽車從A景點去B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2)汽車從B景點返回A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3)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新課預習銜接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5小題)1.(2024 五華區校級期末)智能手機上裝載的眾多app軟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為百度地圖app軟件的一張截圖,表示了某次導航的具體路徑,其推薦路線中有兩個數據,10分鐘,5.4公里,關于這兩個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汽車在導航圖中的位置時,可以把汽車看作質點B.10分鐘表示的是某個時刻C.5.4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據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質點;時刻、時間的物理意義和判斷.【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答案】A【分析】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時可以看作質點;明確時間和時刻的定義,知道時間間隔對應一個過程,而時刻對應一個瞬間;明確位移和路程的定義,明確位移為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而路程是指實際軌跡的長度;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知道限速限制的是瞬時速度.【解答】解:A、在研究汽車在地圖上的實時位置時,汽車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車可以看成質點,故A正確;B、圖中顯示10分鐘對應時間軸上的一段,所以是時間,故B錯誤;C、5.4公里是路程,故C錯誤;D、5.4公里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位移與路程、質點、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對于物理學中相近知識點要注意準確理解,掌握它們的區別和聯系.2.(2024 三元區校級開學)有關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平均速度是物體在一段時間內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方向沿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B.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瞬時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可能變化D.物體做變速運動時,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考點】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平均速率.【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平均速度為一段時間內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解答】解:A.平均速度為一段時間內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方向為這段時間內物體位移的方向,不是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故A錯誤;B.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故B正確;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瞬時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變,故C錯誤;D.無論做何種運動,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通過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解題關鍵是掌握平均速度為一段時間內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3.(2024 西寧期末)超級高鐵是一種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上海—杭州線路將成為中國第一條超級高鐵列車線路,該線路長150km,從上海到杭州約需15分鐘,超級高鐵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平均速率C.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杭州的瞬時速度大小約為600km/hD.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杭州的平均速率約為600km/h【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瞬時速度.【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推理能力.【答案】D【分析】瞬時速度是某一時刻的速度;瞬時速率是某一時刻的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解答】解:AB.“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某一時刻的速率,即“最高速度可達1000km/h”指的是瞬時速率,故AB錯誤;CD.線路的長度指的是路程,故超級高鐵從上海到杭州的平均速率約為:上海到杭州的位移未知,不能求出平均速度大小;瞬時速度是某一時刻的速度,不可求,故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瞬時速度與瞬時速率的關系。屬于基礎題。4.(2024春 揭陽期末)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的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這是告誡駕駛員在這一路段駕駛車輛時(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B.平均速率的大小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C.必須以這一規定速率行駛D.汽車上的速度計指示值不得超過這一規定數值【考點】平均速率.【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由瞬時速率的概念可知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這是告誡駕駛員在這一路段駕駛車輛時瞬時速度不能超過40km/h。【解答】解:根據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的概念可知,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的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是告誡駕駛員在這一路段駕駛車輛時瞬時速度不能超過40km/h,在行駛的任何時刻都不能超過該數值,行駛速度低于或者等于40km/h都是允許的。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的理解,屬于簡單題目,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的概念。5.(2024 臺州期末)如圖,水平導軌上安裝兩個相距為l=0.5m的光電門,小車上裝有寬度為d=2cm的遮光條,在槽碼的牽引下,從某一位置開始運動,先后經過光電門1、2,擋光時間分別為Δt1=0.05s、Δt2=0.02s,用近似代表小車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速度約為0.84m/s2B.經過光電門1的瞬時速度約為40m/sC.小車受到的牽引力大小等于槽碼的重力大小D.要使瞬時速度的測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可換用更寬的遮光條【考點】光電門測量物體速度.【專題】信息給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AB.根據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求解瞬時速度,根據運動學公式求加速度;C.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析作答;D.根據光電門測瞬時速度的原理和極限思維的方法分析作答。【解答】解:AB.經過光電門1的瞬時速度為經過光電門2的瞬時速度為根據速度—位移的關系式可得綜上分析,故A正確,B錯誤;C.對槽碼,根據牛頓第二定律mg﹣F=ma解得繩子拉力F=m(g﹣a)<mg,故C錯誤;D.要使瞬時速度的測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可知需經過的時間較短,故需選擇較短的遮光條,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利用光電門研究滑塊速度變化規律,要求掌握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數據處理。二.多選題(共5小題)(多選)6.(2024 安寧區校級期末)在水平路面行駛的汽車遇突發狀況緊急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從開始剎車為計時起點,第1s末的速度是8m/s,第2s內的平均速度是6m/s,則下面結論正確的是( )A.汽車剛剎車時的速度是12 m/sB.經4 s汽車的位移為18mC.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D.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7m/s【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的應用(平均速度的推論).【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答案】AB【分析】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2.5s時的瞬時速度,則由速度和時間關系可求得物體的加速度;根據速度公式可求得汽車減速所用的時間,則可確定汽車在4s內的位移可以采用速度和位移的關系求解.【解答】解:A、第2s內的平均速度等于1.5s時的瞬時速度,故1.5s時的瞬時速度為6m/s;則加速度a4m/s2;則汽車的初速度v0=8+4×1=12m/s;故A正確,C錯誤;B、汽車靜止需要的時間t3s;故4s時汽車已經靜止,則汽車的4s內的位移x18m;故B正確;D、前2s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故為8m/s;故D錯誤;故選:AB。【點評】本題考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應用,對于汽車剎車類問題要注意先判斷汽車靜止所需要的時間,再靈活選擇物理公式求解.(多選)7.(2024 遼陽期末)某高速公路旁的交通警示牌有如圖所示的標記,表示車輛的瞬時速度不能超過120km/h。若一小汽車在緊急情況下剎車,測得該車滑行過程中車輪在路面上擦過的筆直的痕跡長22.5m,從監控資料中知道,該車剎車后經過1.5s停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車剎車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5m/sB.該車剎車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0m/sC.該車沒有超速D.該車超速【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推理能力.【答案】AC【分析】根據平均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根據位移公式計算剎車時的速度判斷是否超速。【解答】解:AB、該車剎車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故A正確,B錯誤;CD、剎車后速度為零,則汽車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為:且位移公式為:則可得剎車時的速度為:代入數據解得:v030m/s=108km/h<120km/h。故該車沒有超速,故C正確,D錯誤。故選:AC。【點評】本題關鍵掌握剎車過程的運動情況,采用逆向思維分析問題。(多選)8.(2024 雁峰區校級期末)以往公路上用單點測速儀測車速,個別司機由于熟知測速點的位置,在通過測速點時通過剎車以降低車速來逃避處罰,但這樣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開始采用區間測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B.區間測速測的是汽車的平均速率C.圖中,限速值7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根據平均速度,單點測速時,Δt足夠小,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考點】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D【分析】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Δt足夠小時,平均速率可近似看作瞬時速率。【解答】解:AB、區間測速測得是汽車在一段過程中的平均速率,故A錯誤,B正確;C、圖中,限速值70km/h指的是平均速率,故C錯誤;D、單點測速時,Δt足夠小,可近似看作測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故D正確。故選:BD。【點評】本題考查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解題關鍵是區分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多選)9.(2024 魯山縣校級期末)一輛電動汽車從A地到B地行駛的路線圖如圖所示。導航地圖從A地和B地的直線距離為12km,實際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數比直線距離多了8km。實際從A地到B地用時30mi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整個過程中車的位移大小為12kmB.經過路標C時車的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C.整個運動過程車的平均速度為24km/h,方向由A指向BD.整個運動過程車的平均速度為40km/h,方向一直在變【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位移、路程及其區別與聯系.【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推理能力.【答案】AC【分析】位移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路程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平均速度為一段時間的速度。【解答】解:A、整個過程中車的位移為12km,路程為20km,故A正確;B、經過路標C時車的速度方向為軌跡的切線方向,不是由A指向B,故B錯誤;CD、整個運動過程車的平均速度為km/h=24km/h向由A指向B,故C正確,D錯誤;故選:A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位移與路程,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關鍵是抓住概念,重點掌握相近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多選)10.(2024 遵義期中)如圖所示,某同學將小球從距地面高度為1m處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到達最高點時到拋出點的距離為1.8m,規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拋出點到最高點,小球的位移為正B.從拋出到落地,小球的平均速度為正C.從拋出到落地,小球通過的路程為2.8mD.從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小球三次運動到與拋出點的距離為0.9m處【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位移、路程及其區別與聯系.【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D【分析】此題看似與豎直上拋運動有關,其實是考查的位移、路程和平均速度,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標量;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矢量。【解答】解:A、規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最高點在拋出點的上邊,所以從拋出點到最高點,小球的位移為負,故A錯誤;B、落地點在判斷出的下邊,所以從拋出點到落地點,小球的位移為正,則平均速度為正,故B正確;C、路程等于軌跡的長度,小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路程為1.8m,返回到拋出點,又是1.8m,在到達最低點路程是1m,所以總路程是4.6m,故C錯誤;D、小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再返回到拋出點的過程中兩次經過,與拋出點的距離為0.9m處,小球從拋出點到落地還有一次經過與拋出點的距離為0.9m處,所以從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小球三次運動到與拋出點的距離為0.9m處,故D正確。故選:BD。【點評】此題考查的位移和路程及平均速度,只要把握住位移和路程的定義即可,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三.解答題(共5小題)11.(2024 開福區校級月考)用氣墊導軌和數字計時器更能精確地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如圖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1=0.19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Δt2=0.05s,遮光板的寬度為2.0cm。下列問題(1)、(2)中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1)滑塊經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 0.11 m/s;(2)滑塊經過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 0.40 m/s;(3)若用寬度是1cm的遮光板,對測量誤差有何影響 遮光片越窄,遮光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誤差越小 。【考點】光電門測量物體速度.【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實驗分析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推理能力.【答案】(1)0.11;(2)0.40;(3)遮光片越窄,遮光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誤差越小【分析】用氣墊導軌和數字計時器更能精確地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知道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的原理;根據較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時速度求出瞬時速度;根據實驗原理分析誤差。【解答】解:(1)因遮光板經光電門的時間很小,因此遮光板經光電門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滑塊的瞬時速度,則有滑塊經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2)滑塊經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3)若用寬度是1cm的遮光板,遮光片越窄,遮光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誤差越小。故答案為:(1)0.11;(2)0.40;(3)遮光片越窄,遮光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誤差越小【點評】知道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的原理,知道運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的思想;要注意單位的換算和有效數字的保留。12.(2024 岳陽縣校級期末)如圖所示,一質點由位置A向北運動了6m用時3s到達B點,然后由B點向東運動了5m用時1s到達C點,再由C點向南運動了1m用時1s到達D點。質點在B點、C點沒有停頓。求:(1)整個運動過程的總位移大小和方向;(2)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結果可保留根號)。【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位移、路程及其區別與聯系.【專題】計算題;整體思想;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專題;理解能力.【答案】(1)整個運動過程的總位移大小為,方向為東偏北45°;(2)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為2.4m/s;(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分析】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方向,由初始點指向終點的有向線段。路程是標量,是質點實際走過的距離。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方向,是總位移和總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標量,只有大小,是總路程和總時間的比值。【解答】解:(1)由題可知,質點運動情況如下圖所示:質點發生位移是由初始點A點到終點D點,則整個運動過程的總位移大小為AD,利用幾何關系可得:由于AB﹣CD=BC=5m,則∠BAD=45°,故位移方向為東偏北45°(或東北方向、由A指向D);(2)由于平均速率是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由題結合圖分析可知:整個運動過程的總路程為:s=AB+BC+CD=(6+5+1)m=12m且整個過程運動的時間為t總=t1+t2+t3=(3+1+1)s=5s故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為(3)由于平均速率是總位移與總時間的比值,由(1)知質點的總位移大小為則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答:(1)整個運動過程的總位移大小為,方向為東偏北45°;(2)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為2.4m/s;(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矢量和標量的區分——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分。13.(2024 湖南開學)在高速公路上,經常遇到“區間測速”的標識。如圖所示,所謂“區間測速”就是測量車輛經過某區間的平均車速。已知某高速限速120km/h,“區間測速”路段長度為20km,監測發現某轎車經過這一路段用時12min,請思考:(1)限速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2)“區間測速”是否可以完全代替原來的固定測速和流動測速?【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瞬時速度.【專題】簡答題;信息給予題;定性思想;歸納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限速都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2)根據區間測速的概念判斷即可。【解答】解:(1)限速120km/h指的是瞬時速度;(2)區間測速測量車輛經過某區間的平均車速,車的平均速率小于限速的情況下,仍可能存在超速現象,所以不可完全代替原來的固定測速和流動測速。答:(1)限速120km/h指的是瞬時速度;(2)區間測速不可完全代替原來的固定測速和流動測速。【點評】本題考查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概念在實際情境中的靈活應用,屬于能力題,難度一般。14.(2024 西城區校級期中)一小球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滾下,做勻加速運動經4s到達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為2m/s2.求:(1)斜面長度;(2)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3)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4)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的速度。【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專題】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求出斜面的長度.(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求出小球到達底端時的速度.(3)根據平均速度的推論公式求出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4)根據速度—位移公式求出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的速度.【解答】解:(1)斜面的長度L.(2)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v=at=2×4=8m/s.(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4)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經過的位移為8m,則v′.答:(1)斜面的長度16m;(2)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8m/s;(3)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4m/s;(4)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的速度4m/s.【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并能靈活運用.15.(2024 郾城區校級期末)一輛汽車在兩相距3km的直線景點A和B之間來回往返行駛,從A景點出發時有一位細心的旅客看了自己的手表,指針恰好指09:00:00,到達B景點時,已是09:20:00,導游要求各位旅客在B景點處只能游玩30分鐘,準時發車返回A景點,當回到A景點時剛好是事先約定好的10:10:00,求:(1)汽車從A景點去B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2)汽車從B景點返回A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3)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考點】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專題】計算題;信息給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1)汽車從A景點去B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9km/h;(2)汽車從B景點返回A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9km/h;(3)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零。【分析】(1)根據汽車的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可以得到汽車在路上的行駛時間,進而可以得到平均速度大小;(2)根據題中給出的時間關系,可以得到汽車在返回過程中所用時間,進而可以得到返回的平均速度;(3)整個過程汽車的位移為零。【解答】解:(1)由題知汽車從A景點到B景點所用時間為所以汽車從A景點到B景點的平均速度為(2)由題知汽車是從09:50開始從B景點返回的,返回到A景點時間為10:10,所以汽車從B景點返回到A景點所用的時間則汽車從B景點返回到A景點的平均速度(3)整個過程汽車的位移為零,所以整個過程汽車的平均速度為零。答:(1)汽車從A景點去B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9km/h;(2)汽車從B景點返回A景點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9km/h;(3)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零。【點評】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汽車在整個過程中的位移為零,所以汽車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