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深圳市第·“實驗學校2024一2025學年度(七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說明:1全卷共6頁,滿分為50分,考試時間為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必須按要求填寫自己的姓名、學號、班級等信息。3、客觀題、主觀題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一、單項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1、“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是用來揮徭的”面對青春的邀約,我們應采取的正確態度是()A悅納生理變化,隨意發泄負面情緒B.培養獨立思維,對不合埋現象說“不”C為追求個性,穿奇裝異服彰顯獨特D.以自信為翅膀,對他人的忠告說“不”2、在班級辯論賽上,小萌發現自己對辯手小軒產生了欣賞之情,甚至在課后會刻意關注他的言行。對此,她應該()①把欣賞轉化為學習動力,專注提升自我②杜絕與小軒有任何交流互動,避免同學誤解③大方表達友好態度,把握交往分寸④將情感深藏心底,絕不與任何人交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對下列“生活場景”點評正確的是()選項生活場景點評小宜觀看《覺醒年代》片段后,為A.主動獲取美好情感,傳遞情感正能量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動落淚小涵考試失利后,在筆記本上寫下B.負面情緒有害無益,應徹底杜絕“失敗是成功之母”小烘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在班級群C.情緒表達是個人自由,無需考慮他人感受里發布侮辱性言論小軒堅持每周為盲童朗讀故事,還D.情感是短暫易變的,難以持久漸體會到“給予”的快樂七年級逍德與法治學科試卷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4、右圖“學習壓力與效率關系曲線”給我們的啟示是()①壓力越大,學習效率越高②保持適度壓力,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習效③人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低④情緒對學習的影響具有兩面性焦慮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行為屬于真正具有自尊品質的是()A.小晴與家人一起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親情的溫暖B.小彤不小心打碎教室玻璃,主動向老師承認錯誤并賠償C.小宇為逃避值日,謊稱自己“身體不適”提前離開教室D.莉莉在博物館當志愿者,因不喜歡搭檔就隨意敷衍工作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體現了李白面對困境仍積極向上,相信終能實現理想的精神。以下情境與之相符的是()①小林考試失利后,認真分析錯題,制定學習計劃,決心下次取得進步②小美因演講比賽忘詞失敗,從此害怕參加任何集體活動③小軒在運動會800米跑最后一圈體力不支,但咬牙堅持沖向終點④小晨害怕數學難題,總是拒絕完成老師布置的數學練習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新聞報道:深圳中學生小林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憑借自主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機器人”獲得金獎。他說:“從設計圖紙到制作模型,失敗了17次,但每次都告訴自己‘再試一次’”。該報道的主題是()A.勇于創新,自立自強B.行己有恥,止于至善C.調控情緒,樂觀向上D.尊重他人,以禮待人8、“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克服技術封鎖,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他說:“這輩子沒有虛度,我的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這表明自強()A.僅僅是個人實現目標的內在動力B.就是不服輸的精神,不需要科學方法C.必須放棄個人利益,只為國家奉獻D.既能成就個人價值,也能推動民族進步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七下道德與法治 期末試卷答案一、選擇題1 2 3 4 5 6 7 8 9 10B C A C B C A D D A二、非選擇題11(1)①小深在黑板上寫下古詩詞或名人名言,激勵同學們奮勇向前,教化人、感化人,體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②小圳包容不同觀點并融合見解,既找出共同點,又保留不同點,體現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③小林合理打餐、分類放餐具,體現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評分細則】小深行為分別對應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小圳的行為對應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小林的行為對應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對應準確可得3分,每個1分。要求表達完整,沒有結合材料的可酌情扣分。11(2)①尚和合②尚和合要求我們追求和諧,強調多樣性統一。我們應正確看待差異與矛盾,構建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③講仁愛④“講仁愛”要求我們愛自己的親人,我們應當孝敬父母、關愛親人。⑤求大同⑥“求大同”要求我們胸懷天下,追求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我們應當熱愛祖國和人民,積極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做貢獻。【評分細則】每空1分。①③⑤對應準確可得3分。②④⑥從“重要性”或“做法”任意一個角度答即可,總計得3分。11(3)①做見義勇為的人。材料中三名初中生破窗救幼兒啟示我們,當他人遇到危難時,我們要勇于挺身而出,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幫助他人。(2分)②做孝老愛親的人。材料中的初中生及時救助遇難老人啟示我們,應當孝敬老人,愛護親人,將愛的情感和責任擴展到全社會。(2分)【評分細則】答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相關知識點,并結合材料分析。如未結合材料,扣2分,如僅有一處結合材料,酌情扣1分。答“扶危濟困”可酌情給1分。12(1)①《能源法》通過規范能源開發利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②《國家公園法(草案)》對自然生態系統實行嚴格保護,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筑牢法律屏障,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③生態領域法律的完善,明確了公民在生態保護中的權利與義務,如禁止破壞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等規定。這既能引導公眾自覺遵守生態法規,又能通過法律威懾力遏制環境違法行為,形成全民參與生態保護的法治氛圍。(1 分)/ 《能源法》明確 “綠色低碳轉型””目標,引導企業采用清潔能源技術,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法律對自然資源的科學規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契合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支撐。【評分細則】結合材料,分別從《能源法》和《國家公園法》這兩部法律的角度分析法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可得4分。結合實際,從其他角度分析生態領域法律完善的意義,如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權利與義務觀念、全民參與保護等,可得1分。12(2)小雨的觀點是錯誤的。散布虛假消息涉嫌違法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分)①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1分)編造虛假信息侵害他人權利、擾亂社會秩序的,違反了《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屬于違法行為。(1分)/編造虛假信息侵害他人權利、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違反《刑法》相關規定的,屬于犯罪行為。(1分)②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知識角度,1分)/ 違法行為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具有社會危害性,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知識角度,1分)編造虛假信息的侵犯他人權利,構成民事違法行為的,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構成“誹謗罪”的,需承擔刑事責任。(結合材料,1分)/ 根據《民法典》規定,小李編造虛假信息損害小張的品德評價,侵害了他人的名譽權,這是民事違法行為,即使是中學生也要承擔民事責任。(結合材料,1分)綜上所述,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也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積極抵制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2分)【評分細則】判斷部分2分:共2分,需要在判斷觀點錯誤后,進行簡單解釋。即判斷觀點1分,觀點解釋1分;若觀點判斷不準確,但觀點解釋清晰,仍可以得2分。若只有判斷,下文都沒有分析的,不得分。分析部分4分:結合材料分析“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沒有結合材料的,酌情扣分1-2分。思路一:分別從“是否構成違法行為”和”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角度分析散布虛假消息的行為。①從《民法典》或《刑法》的角度,如“侵害名譽權”“違反法律法規構成違法行為”或“情節嚴重,構成誹謗罪”,結合材料分析是否為“違法行為”,可得2分;②從法律責任的類型分析,分析散步虛假消息的后果是“承擔民事責任”還是“承擔刑事責任”,結合材料分析,可得2分。思路二:分別從《民法典》和《刑法》的角度分析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類型。①編造虛假信息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屬于違法行為。根據《民法典》規定,小李編造虛假信息損害小張的品德評價,侵害了他人的名譽權,這是民事違法行為。若行為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誹謗罪”,觸犯《刑法》,屬于刑事違法行為。(2分)③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違法行為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具有社會危害性,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編造虛假信息侵害他人權利,擾亂社會秩序,即使是中學生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重需承擔刑事責任。(2分)總結2分:總結青少年角度的正確做法,2分。包括:思想上“法治觀念”、“是非觀念”得1分,行動上“杜絕不良行為”得1分。從思想和行為兩個角度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12(3)例:生活中的隱私權(1分)生活實例: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為了了解孩子的動態,會偷偷翻看孩子的日記、手機聊天記錄。(1分)實踐指南:當發現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侵犯時,可要求對方停止侵害并刪除相關隱私信息,必要時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方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2分)【評分細則】補充標題可得1分,可以是“人身權”“財產權”等任意一個《民法典》中的權利名稱;生活實例:結合生活情境解釋該項權利的日常表現,如權利被侵犯的情況;闡述清楚得1分;實踐指南2分,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從兩個角度說明依法維護合法權利的做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pdf 七下道法期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