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 建設美麗中國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 山亭區期末)針對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2023年5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因為( )A.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已經發生根本改變B.老齡化程度加深已嚴重制約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C.人口質量的高低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能否加速發展的關鍵變量D.高質量人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力資源保障2.(2025 銅山區校級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說明( )①計劃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基本國策②黨和政府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③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④人口問題已成為嚴峻的全球性問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 紅橋區期末)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如表是兩次人口普查結果部分數據對比表,我們從中得出的結論是( )項目 時間 全國人口 (億) 年平均增長率(%)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 14.1 0.53 18.70 9.91 111.32010年 13.4 0.57 13.26 9.08 118.1A.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B.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C.總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質偏低D.出生人口性別比越來越大4.(2025 彰武縣期末)翻開唐詩宋詞,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生物是古詩詞中出鏡率很高的對象,堪稱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網紅。這些古詩詞所體現出來的生態意識對于我們當今感受自然、呵護生靈、樹立正確的生態理念,是值得珍視和借鑒的。下列詩詞能體現古人自然生態情懷的是( )①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④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2025 梁山縣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說明( )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2025 紫金縣期末)近年來,廣東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這表明廣東省( )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自然災害問題②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③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④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 金平區期末)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做好分類利國利民。生活中,垃圾分類雖是小事,卻不是易事。要將“小事”變成“易事”,公民應該( )①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②強化監督檢查,處罰亂放垃圾的行為③樹立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④養成良好習慣,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 城陽區期末)目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人才紅利”正在形成。這一形勢有利于( )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②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③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④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5 藍田縣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第一個方面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表明( )①我國總人口增速較快②黨和國家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③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④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5 雙鴨山期末)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C.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1.(2025 沈丘縣期末)據權威統計,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大關,到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規模將比2011年翻一番。人口老齡化加劇將導致( )①財政負擔加重②家庭壓力加大③勞動力短缺④人口流動加快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2025 紅橋區期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同時,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這反映出我國( )A.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B.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C.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挑戰D.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環境污染嚴重13.(2025 瀏陽市期末)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實現了預期目標。這表明我國( )A.資源短缺問題得到解決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C.企業承擔責任越來越小D.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14.(2025 微山縣期末)經過三代林場人的艱苦奮斗,塞罕壩已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林場建設者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的巨變( )①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②說明人類應該避免對自然進行開發和利用③體現了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④說明我國重視生態保護,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5 西青區期末)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②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③快速提高我國人口數量④進一步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5 甘德縣校級期末)為落實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在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工業領域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這啟示我們應(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低碳發展之路③嚴守資源消耗的上限,禁止能源消費④依賴國外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優化升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新課預習 建設美麗中國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 山亭區期末)針對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2023年5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因為( )A.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已經發生根本改變B.老齡化程度加深已嚴重制約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C.人口質量的高低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能否加速發展的關鍵變量D.高質量人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分析】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現狀。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解答】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因為高質量人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力資源保障,D符合題意;A錯誤,我國人口眾多、人口基數大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根本改變;B錯誤,“嚴重制約”說法夸大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C錯誤,人口質量的高低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能否加速發展的關鍵變量。故選:D。【點評】仔細審題,聯系我國的人口現狀等知識作答。2.(2025 銅山區校級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說明( )①計劃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基本國策②黨和政府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③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④人口問題已成為嚴峻的全球性問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是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國策。【解答】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老齡化加劇是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內容說明我國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應對老齡化進程,②③符合題意;①錯誤,計劃生育政策依然是基本國策;④與題意不符。故選:C。【點評】把握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理解材料主旨,選擇正確答案。3.(2025 紅橋區期末)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如表是兩次人口普查結果部分數據對比表,我們從中得出的結論是( )項目 時間 全國人口 (億) 年平均增長率(%)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 14.1 0.53 18.70 9.91 111.32010年 13.4 0.57 13.26 9.08 118.1A.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B.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C.總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質偏低D.出生人口性別比越來越大【分析】本題考查對我國的人口現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解答】我國人口狀況還呈現出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分布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題干內容表明了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總人口增速趨緩,故A說法正確;BC在材料中體現不出,與題干無關;D理解錯誤,出生人口性別比變小。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明確其考查了我國的人口現狀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4.(2025 彰武縣期末)翻開唐詩宋詞,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生物是古詩詞中出鏡率很高的對象,堪稱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網紅。這些古詩詞所體現出來的生態意識對于我們當今感受自然、呵護生靈、樹立正確的生態理念,是值得珍視和借鑒的。下列詩詞能體現古人自然生態情懷的是( )①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④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分析】本題考查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通過食物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人類應該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解答】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①符合題意;意思是天色蒼茫,四野茫茫,在那廣大的草原上,一陣風吹過,野草低伏下去到處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②符合題意;是對友誼的描寫,故③不符合題意;比喻做事踏實、認真,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解答此題,需要依據教材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完成解答。5.(2025 梁山縣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說明( )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分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點。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沒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延續人類的生存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解答】題干說明人與自然應相互依存、共生共榮,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故①③正確;②錯誤,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④錯誤,經濟建設是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故選:D。【點評】本題屬基礎知識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根據教材知識,依據題意分析,選出正確答案。6.(2025 紫金縣期末)近年來,廣東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這表明廣東省( )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自然災害問題②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③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④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解答】根據教材知識,題干材料表明廣東省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②④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解決自然災害問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①③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把握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理解材料主旨,選擇正確答案。7.(2025 金平區期末)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做好分類利國利民。生活中,垃圾分類雖是小事,卻不是易事。要將“小事”變成“易事”,公民應該( )①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②強化監督檢查,處罰亂放垃圾的行為③樹立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④養成良好習慣,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和理解。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我們要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青少年要以實際行動為保護環境做貢獻。【解答】題干中的描述,說明了要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公民,要樹立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養成良好習慣,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科學投放垃圾,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①②不屬于公民角度,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把握好垃圾分類的要求及考查的主體,對應正確題肢,完成解答。8.(2025 城陽區期末)目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人才紅利”正在形成。這一形勢有利于( )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②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③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④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了我國的人口現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解答】題干文中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從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轉變我國經濟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和資源驅動的發展方式而轉向依靠人才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方式,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①②是正確的選項;題干中顯示的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與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與解決老齡化問題無直接關系,③④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我國的人口現狀,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9.(2025 藍田縣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第一個方面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表明( )①我國總人口增速較快②黨和國家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③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④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了我國的人口現狀。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解答】結合教材知識可知,中國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表明黨和國家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②③④是正確的選項;①錯誤,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故選:D。【點評】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我國的人口現狀,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10.(2025 雙鴨山期末)4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地球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林草局等部門,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 )A.人類要尊重、呵護自然,絕對服從自然B.我國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C.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D.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分析】本題考查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解答】分析題干可知,我國完成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這說明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C正確;絕對服從自然,觀點太絕對,A錯誤;題干沒有體現加強國際合作,B不符合題意;“就能實現”,觀點太絕對,D錯誤。故選:C。【點評】仔細審題,聯系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等知識作答。11.(2025 沈丘縣期末)據權威統計,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大關,到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規模將比2011年翻一番。人口老齡化加劇將導致( )①財政負擔加重②家庭壓力加大③勞動力短缺④人口流動加快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分析】該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解答】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將對各個領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如財政負擔加重、家庭壓力加大以及勞動力短缺等;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與題意無關;故選:C。【點評】解答該題需要熟記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及影響。12.(2025 紅橋區期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同時,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這反映出我國( )A.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B.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C.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挑戰D.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環境污染嚴重【分析】本題考查我國環境現狀的知識,我國實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解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同時,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挑戰,C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BD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環境現狀的知識,依據題文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13.(2025 瀏陽市期末)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實現了預期目標。這表明我國( )A.資源短缺問題得到解決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C.企業承擔責任越來越小D.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分析】本題考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目的:其在于追求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種節約要求徹底轉變現行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深刻的技術革命,真正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答】題干表明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故B正確;A錯誤,我國的資源短缺問題仍然存在;C錯誤,企業承擔的責任應是越來越大;D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故選:B。【點評】本題屬基礎知識題,考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根據教材知識,依據題意分析,選出正確答案。14.(2025 微山縣期末)經過三代林場人的艱苦奮斗,塞罕壩已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林場建設者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的巨變( )①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②說明人類應該避免對自然進行開發和利用③體現了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④說明我國重視生態保護,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態文明建設。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引領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解答】經過三代林場人的艱苦奮斗,塞罕壩已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海的巨變,說明我國重視生態保護,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①④正確;人類應該合理的對自然進行開發和利用,②錯誤;材料未體現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③排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生態文明建設,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15.(2025 西青區期末)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②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③快速提高我國人口數量④進一步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知識點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考查識記理解問題能力。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非常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目的是為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①②④正確;③錯誤,不是快速提高我國人口數量。故選:B。【點評】解答時要準確再現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等知識,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結論。16.(2025 甘德縣校級期末)為落實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在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工業領域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這啟示我們應(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低碳發展之路③嚴守資源消耗的上限,禁止能源消費④依賴國外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優化升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解答】由題文描述可知,我國為落實碳達峰目標,應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低碳發展之路,所以①②正確,符合題意;③錯誤,說法太絕對;④錯誤,我國應該主要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故選:A。【點評】仔細審題,明確主旨,把握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的相關知識作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